登陆注册
6216500000021

第21章 科幻学徒笔记

哲学家的工具箱——当科幻遇上哲学

文/范轶伦

范轶伦

家在江南,求学四方。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系,现于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修读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目前为该校“科幻及技术文化研究”学术方向第一位在读的中国学生。

四月的UCR校园春意盎然,既有梨花一枝春带雨的清丽,也有樱花、芍药争奇斗艳。在这样宜酒宜诗的日子里,却有一群人正严肃地在讨论“天狼星超级鱿鱼是否拥有意识”。春季学期伊始,哲学系教授埃里克·施维茨格贝尔(Eric Schwitzgebel)的大名就在科幻研究小伙伴中间传开了,皆因他所教授的那门光听名字就无比魔性的研讨课:人工智能、外星生物、怪物和超人类的权利。而坐在教室里,你会发现自己和施教授比起来简直毫无违和感:头戴草帽,穿着卡通印花T恤外加一件花衬衣,仿佛是去夏威夷度假而不是去教哲学课。每次施教授的出场都会让人产生时空混乱的错觉。仔细看,你还能发现这些T恤上的科幻梗——没错,哲学家施教授也是科幻迷。

施教授幽默随和,大家都亲切地直呼其名“埃里克”。埃里克是心灵哲学和实证心理学领域的专家,还对中国古典哲学,尤其是荀子的著作颇有研究。在他的个人网站上贴着这样一段诙谐的自我介绍:

他在以下方面著述颇丰:自我认知(他是怀疑主义者)、信仰(他认为你做了什么,比你对自己叽叽歪歪的那些更真实地反映了内心)、有关意识的哲学和心理学理论(他全部反对)、如何认识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大概就像一只狗背上的跳蚤看那里的狗毛生长),以及职业伦理学家的道德行为(他迄今所进行的17项实证研究证明,这些家伙的表现并不比非伦理学家好)。

这些有趣的哲学思考也渗入了埃里克的科幻创作中——没错,科幻迷施教授还是位新晋科幻作家,从2013年起,埃里克就陆续在《自然》《奇幻与科幻》等杂志发表了多篇小说,不仅如此,他还自己动手创建了科幻杂志影响因子公式,并系统化、定量化计算,得到每份杂志的影响因子,制作了一个“英文科幻、奇幻杂志影响力排行榜”。埃里克这样解释自己对科幻的兴趣:我认为,科幻和其他类型的幻想/推测性小说(如博尔赫斯)是一种探索形而上学、伦理学和认识论诸层面的众多“what-if”可能性的有趣和有价值的工具。幻想小说的具体性,以及这些故事处理情感和想象的方式,让我想起它在认知上的优势(你可以将某些情境看得透彻)和缺陷(你可能过多地受到特别的偶发特性的影响)。严肃的幻想小说属于哲学家的工具箱。

如果说严肃的幻想小说属于哲学家的工具箱,那么,这门课就像一把打开工具箱的钥匙。围绕“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伦理学立场对待虚构的生命体”这一核心问题,埃里克带领我们探讨了包括欲望、集体意识、身份认同和分裂、虚拟与现实等在内的诸多哲学问题。从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又译《科学怪人》)开始,到机器人、神话生物、外星细菌,再到超级智能、赛博格(cyborg)和经过基因改造的人类,看似高深莫测的哲学问题在一次次脑洞大开的讨论中变得更加天马行空。而最精彩的一次,莫过于与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Ted Chiang)和游朝凯(Charles Yu)的对话。

当日,特德·姜和游朝凯受邀来UCR举办公开讲座,这是“另类未来主义”系列活动自去年九月以来最火爆的一次,整个会堂被挤得水泄不通,不少观众都手捧一大沓书等待偶像的签名。在科幻界,特德·姜无疑是一个传奇,他从1990年发表处女作《巴比伦塔》至今,只发表了十四篇中短篇科幻小说,却让他捧回了包括星云奖和雨果奖在内的几乎所有科幻大奖的奖杯。而游朝凯则是近年来声名鹊起的青年华裔作家,2007年被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评选为“五位35岁以下杰出作家”之一。其著作《科幻宇宙生存指南》被堪萨斯大学科幻小说研究中心评定为2011年度最佳科幻小说第二名,荣膺坎贝尔纪念奖亚军。特德·姜善于按照自己的规则创造出一个“出于我们之间,又在我们之上”的世界,而游朝凯则往往在嬉笑怒骂中直面“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两者风格迥异,却都充满了对人性的审视和对价值观的拷问。

特德·姜首先与我们一起讨论《软件体的生命周期》这篇作品。小说的主人公安娜在蓝色伽马公司培育虚拟的数码体,供喜爱它们的人购买当宠物。这些数码体生活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也可以偶尔通过avatar在真实世界活动,他们拥有学习的能力,可以体会各种情感,甚至会进行价值判断。而随着数码体市场的发展、壮大、冷淡和萧条,数码体的命运也经历着相应的变迁。故事最大的冲突在于如何理解数码体这种生命形式:这些虚拟的“生物”是否也拥有和血肉之躯的人类一样的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特德·姜认为,人工智能之所以是一个长盛不衰的科幻主题,是因为其提供了一种思想实验的可能。理解“非人类”是一个言之不尽的话题,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其实也关照到我们对于动物、植物等权利问题的讨论。

一位历史系的同学提问道:我们该如何理解软件体所遭受的痛苦?特德·姜回应说,如果人类的痛苦是来自于欲望的无法满足,而软件体又拥有怎样的欲望呢?(埃里克笑道:软件体会想主修哲学吗?)由于我们无法知晓软件体的欲望,更无法预测欲望将会如何发展,当面对人类与软件体的欲望冲突时,我们现有的道德准则恐怕无法给出公平的解决方案。埃里克进一步指出,意识必将带来不可预测性。从一开始,创造有独立意识的软件/人工智能就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巨大的道德问题。而作为一名软件行业从业者,特德·姜则坚决反对将“拥有意识”作为软件设计的商业卖点,因为这极有可能令不道德和不公正的行为有机可乘:“如果你需要的是意识,那么直接用人类就好了。”

在特德·姜看来,意识不可能是进化过程中偶然出现的,而一定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产物。而究竟是“谁”设计了我们的意识呢?对这个问题的追问催生了巫术、魔法和宗教,而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理性取代了神性,我们生活在一个被解魅的世界里。虽然英国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说过,任何足够先进的科技,都和魔法难辨差异,例如在《基地》系列里,阿西莫夫其实并没有揭示“心理史学”的科学机制,因此整个世界的历史看起来就像是被某种魔法所操控。但是发明科学(Invented Science)与魔法有着本质的不同。科学可以被循环再生产,是一种客观的、不与个体互动,或者说没有人情味的存在,例如电力、风力。而魔法,则是宇宙对于个体独一无二的回应,它将我们作为每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而非面目模糊的群体,反之,当我们用魔法去理解这个世界,所获得的启悟也是独一无二的。在现代社会,我们不再以这种古老的方式了解宇宙,也许只有在幻想小说中,我们才能在日常的琐碎中捕捉到神性的吉光片羽。

紧接着,特德·姜和游朝凯就记忆、真实与技术问题与观众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话。游朝凯首先朗读了《科幻宇宙生存指南》中的篇章。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多宇宙空间中的锐利、荒诞而感人的寻父故事:时间机器维修工游朝凯的父亲发明了时间旅行,但后来却失踪了,而找到父亲的关键就藏在一本名叫《科幻宇宙生存指南》的书中。在小说虚构的微宇宙31中,人们每天都进入时间机,试图改变过去。然而,对现状的不满可以通过改变过去而改变吗?如果所有的遗憾、痛苦、忧虑都可以轻而易举地从记忆中抹除,我们就能百分之百的快乐吗?游朝凯抛出的问题让观众陷入了沉思。

特德·姜随即朗读了一篇题为《科技与自我书写》的评论,这篇文章回应了他2013年的小说《双面真相》提出的“生命日志”(Life Logging)设想。“生命日志”通过强大的技术,无孔不入地观测和记录人类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以目前科技发展的趋势来看,这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如果我们生活中的每分每秒、任何细节都能轻而易举地通过生命日志再现,那么人类的记忆是否会退化呢?特德·姜生命认为,从古至今,科技其实一直在损害我们记忆的能力:文字被发明后,没有人能背出《伊利亚德》等长诗;智能电话一出现,我们就懒得再记住电话号码;GPS的普及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好司机,因为不需要再认路。而“生命日志”对于我们心灵和思维的影响,也许会像文字的出现对口头演述的冲击一样,令人类记忆的精确度再一次大打折扣。试想,如果可以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谷歌搜索,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都能被找到,你还愿意启动自己的原生态记忆吗?

有观众提问道:拥有对现实的精确“记录”,岂不等于拥有了完美的记忆?特德·姜举了一个例子,当极端快乐的事情和极端痛苦的事情同时发生时,人类的记忆会偏向于遗忘痛苦的这一部分。我们的记忆的确是不完美的,然而,不完美就一定不好吗?正是因为记忆的不完美,我们学会了信任,学会了原谅,学会了对自己和他人诚实——不完美的记忆,让我们努力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心理学中有一个“改变偏见”(Change Bias)的说法,我们偏向于喜欢能够随着时间不断改进的东西,而记忆却恰恰相反,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衰落。然而遗忘有时是必要的,正如说谎是必要的一样,一个完全精确、真实的世界,也许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

埃里克继续追问:如果任何细节都能被记录,是否会改变我们对不同感官的依赖偏好?例如对于食物的记忆,视觉是否会取代味觉?视觉记忆的持续时间比较短,一般会在几天甚至几小时之后淡化,而产生味觉的事物却能令人记忆长久,原因在于味觉记忆并不单纯是对于味道本身的记忆,还包括对于味道相关事物的联想记忆和对于该味道的喜恶判断相关的情感记忆。比如在旅游途中,第一次尝到的异域美食可能比当地的景观更让人印象深刻。旅行原本是一次性的体验,而如果这段经历可以通过“生命日志”反复回放,你可以从任何角度无限次地观看这份让你怦然心动的食物,当你对它的颜色、质地、纹理都了如指掌时,还会记得那味蕾被瞬间征服的感觉吗?也许,人们将再也无法体会什么是“回味无穷”。

游朝凯则提出,“生命日志”不仅影响人类的记忆,也带来新的隐私问题。目前对于谷歌眼镜的反对声音,许多都是出于隐私权的考虑,而如果每一个人的生活都被摄像机所包围,现有的隐私条例必将受到更严峻的挑战。其次,当意识到一切都会被记录下来,我们很可能会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分外小心,掩饰真实的意图和情绪甚至会成为常态,倘若如此,所谓的“真实记录”反而会带来人际交往的“失真”。再者,谁有权浏览我们的“生命日志”?父母?政府?警察?又是在什么情况下,“生命日志”的内容可以对他人公开,例如协助案件侦破,等等。不久前,巴西警方因Facebook旗下公司WhatsApp拒绝提交毒贩用户的通信讯息和法院罚款,而将Facebook拉美副总裁蒂亚戈·多丹(Diego Dzodan)拘捕。这一事件折射出当下社会中个人隐私和社会正义之间的张力,可想而知,“生命日志”的出现将使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不过,游朝凯也开玩笑说,也许未来的人不能理解为何“古人”会反对“生命日志”,就如当下的年轻人不理解老一辈为何会反对他们花这么多时间在Facebook等社交网络上吧。

“生命日志”这个小小的科幻概念,不仅冲击着我们对于隐私等现实议题的看法,也促使我们反思记忆、情感等自我认知问题。科幻与哲学的关系,也许可以用美国哲学家弗雷德·米勒(Fred Miller)在《从科幻看哲学》(Philosophy Through Science Fiction)一书中的话概括:对人类心灵之丰富的坚信,对理论阐释的求知欲,以及理性思考所带来的愉悦,是哲学和科幻这两个领域在本源上的共通之处。在埃里克的课堂上,科幻小说成为哲学思辨的工具箱: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些看似抽象的问题在科幻小说的万花筒中变换出立体而丰富的图景,也不断叩问着我们对科幻的认知:科幻小说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笔者认为,尽管科幻可以成为哲学思辨的工具箱,却不应该被工具化,正如特德·姜所讲的那样,将哲学主题纳入科幻小说时,除了注重主题的深度、情节的张弛有度,更要处理好故事涉及的各种“情感”,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干巴巴的哲学论文。当然,如果你是哲学科班出身,最好还要像埃里克一样,给小说起个充满魔性的名字,比如《皇太子的形而上学》。

同类推荐
  • 大山的孩子没衣裳

    大山的孩子没衣裳

    一一九六六年的十月,西北风一个劲地猛吹。大风卷着田野里的碎枝破叶漫天飞舞,大地已经冻成了一个坚硬无比的铁壳。出行的人们提早穿上了白茬子皮袄,有钱的人家己经在屋子里生着了取暖的火炉。老农们擦掉流出来的清鼻涕往地上狠劲地一甩:“这哪里还叫什么秋天啊?分明己是严冬了。”黄昏时分,社员们收工回来了。一进家门,放下锹镢,母亲习惯性地从柴垛上撕下一堆柴禾来,赶忙抱进屋子扔在了灶火圪。
  • 憋宝人(江河湖海里的诡异事件)

    憋宝人(江河湖海里的诡异事件)

    南派三叔极力推荐的作家,一部带您认识真实存在的水怪,追溯水怪源头、种族、习性的禁忌冒险小说 !20年前,晋陕黄河大峡谷中惊现一头房子般大的巨龟,古老神秘的憋宝人重出江湖,身怀绝技的白袍少年,一座由死人组建的鬼魅阴城……黄河古道中潜伏的铁头龙王,长江三峡神秘的蛟龙,雅鲁藏布江食人怪兽,新疆喀纳斯湖巨型水怪,种种迹象,全部指向出那个水下隐藏了数百年的秘密。
  • 德鲁德疑案

    德鲁德疑案

    修道城,一座古老的城市。它单调乏味,门庭萧瑟,到处可以闻到教堂地下墓穴中泥土的味道,到处遍布着历代教士修女们留下的坟墓痕迹……埃德温·德鲁德,我们的男主人公;咪咪,德鲁德美丽可爱的未婚妻;贾思伯,仅仅年长埃德温一德鲁德几岁的舅舅;内维尔,咪咪的仰慕者。几个年轻入围绕在咪咪周围,在幽暗阴沉的修道城里掀起了一场爱情的漩涡。最终,德鲁德生死不明,内维尔成为唯一的嫌犯。格里斯帕克教士对内维尔坚信不疑,与咪咪的监护人一起,带领大家展开了一系列的暗地调查。然而……作者狄更斯的突然辞世让案件真相成了一团永远的疑云。有谁,能够解开这个没有答案的谜?
  • 羊角号

    羊角号

    当羊角号吹起,民族生命力的史诗长卷也即将暂开!盘古开宇,女娲补天,一只与天地同生的金羊从昆仑山的冰雪深处发现了一枚白果仁,于是,驼来峰的草地上冒出了几片新芽。火烧、水淹、风折、炮轰、斧砍、雷劈……老白果树一次次从死亡走向新生,终而成为足以使用权整个世蜀都引以为自豪的“东方树王”。树下的一个小村庄也历经腥风血雨、千灾百难,在几毁几败、几兴几荣中,成为一座令人瞩目的乡村小城镇。作品立异标新,采用创造艺术手法和大写意般的酣畅笔墨,谱写了一曲巍峨壮丽的民族生命力的乐章。
  • 大秘密(卫斯理珍藏版)

    大秘密(卫斯理珍藏版)

    现任的十二天官将老十二天官亲笔书写的江湖纪录交给卫斯理和白素,中途却出了一点小状况。为了解开心中的疑团,卫斯理前往寻找儿时好友铁蛋,发现铁大将军与老十二天官竟有不共戴天之仇,而事件更涉及当时权倾天下的领袖。当年,领袖对追剿老十二天官下了一道模稜两可的密令,铁大将军久久也未能揣摩出真正的意思。直至他遇见老十二天官,赫然知道了一个有关领袖的大秘密……真正的秘密,只有一个人知。而真正的秘密有时会泄露,唯一的原因,是由于秘密的拥有者,自己出卖了自己,自己首先把秘密说给了另外一个人听。
热门推荐
  • 人类异能爆炸时代

    人类异能爆炸时代

    人类因为突变进入异能爆炸时代,无数人觉醒出了异能,世界从此大乱,政权职能失效,各地异能者强权独立……异变能力垃圾到爆、只能悲催的靠吸食‘蔡氏企业生产的增强身体素质药液’才能勉强作为一名佣兵生存的井观天,因为意外回到了人类突变前,这一次他能够扭转他的凄惨命运吗?
  • 眼病二首

    眼病二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梅颜如玉

    青梅颜如玉

    “阿青,有没有人说过你脸皮很厚?”许稚念窝在顾论青的怀里面,寻找着最舒服的位置。“大家都说我脸皮薄!”顾论青双手环住她,生怕她不小心就掉下床去。许稚念抬头看着他,无辜的模样惹人疼爱“得了吧你”“昨天喝了酒。”“几杯?”“一口。”“……你就是脸皮厚!”顾论青抱着许稚念,头深埋她的肩窝里面“……”
  • 春华秋实

    春华秋实

    春华秋实,老舍1953年所作的话剧,描绘了对资产阶级不法行为的斗争。
  • 俗说

    俗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机器觉醒从地球出发

    机器觉醒从地球出发

    当机器人拥有了人类般的意识后,这个世界会变成怎样的呢?他们是敌还是友?人类将会走向何方?拭目以待吧!
  • 神武极天下

    神武极天下

    被鉴定为废物的少年,偶然获得神秘功法,从此开启一段主宰世界的强者之路。
  • 穿越之丞相的炮灰妻

    穿越之丞相的炮灰妻

    初夏是一个小人物,从公司的小职员,不断的挖陷阱埋人拍马屁,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一朝飞跃升级成了总经理,本以为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可是这位置还没有坐稳便被灯砸到了这个坑爹的世界,之所以说坑爹是因为着个世界既然是在一本书中她闲来无事看过的一本书中,名字叫做【重生嫡女富贵命】,而她成为了一个小炮灰!上有原重生嫡姐(女主),下有特工穿越的庶妹(最大女配),而她便是“狠毒后妈”的亲生女儿(小炮灰),这节奏,要让她怎么活?看在是豪门贵女,有吃有喝,生活无忧的面子上适应性强的初夏秉承着远离女主女配过自己日子的想法,安安静静的看了5年的宅斗戏。。。但是看着眼前的大红喜衣,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便被特工庶妹打晕扛上花轿。一醒来便看到一张笑的渗人的妖孽脸蛋向着自己。“妈呀!这不是男主么?我怎么到这里来了?”在看看整个鲜红的房间,哭喊道:“老天,剧情大神我错了,不该看戏不给钱,还幸灾乐祸!!”此文女主腹黑扮猪吃老虎型,男主是腹黑加冷酷型。宠文,一对一,有宅斗,宫斗。
  • 款款深情待你如初

    款款深情待你如初

    林希子站在沙滩上,任由海浪轻拍着她的脚,手执着一只白色的笛子,放在嘴边缓缓的吹着……“我……喜欢你……”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占据了我心里的一席之地,除了你,不会再有其他人……
  • 陆先生的隐婚蜜爱

    陆先生的隐婚蜜爱

    她被未婚夫背叛,家破人亡,而他需要一个妻子堵住家人的嘴。他说:“女人,只要嫁给我,护你报仇,有求必应。”她以为只是一场无关感情的合作,谁想婚后却......她抗议,他却勾唇一笑:女人,你还有什么不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