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0600000002

第2章 母亲的婚姻

直到一八九〇年,广州还是世界上最富的城市之一。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船只进出港口。出港的货船载走大量货物,诸如茶、丝绸、象牙、瓷器、毛皮、油类、中药,有时还有玩具、香水之类,运往世界各地销售。进港的船运来大量洋货:钟、表、铁器、西药、毛料等,都是日常生活必需品。

进出口贸易每天都在递增,生意人越来越富有。广州当时经商的有四大家族:潘、卢、伍、叶,他们几乎垄断了广州所有的大货船,每家都拥有大量地产。广东省每年收两三季水稻(中国南方大多省份只收一季,少数两季),渔业资源丰富,而且盛产不同种类的水果。广东温润的气候,还适于发展养蚕。一个八九岁的小丫头就能靠养蚕谋生,男孩则喜欢在田间果园劳作。许多青年男子喜欢海上冒险——到南洋或“旧金山”淘金。有些人成功了。有些父母以为失去了儿子,可几年之后,他们突然看到儿子带回了沉甸甸的金块和银子。有些人甚至带回了金表和钻戒。这些成功的冒险,使广州变得更富饶了。他们往往在开始又一次冒险之前,为父母妻儿建造豪华的住宅。

四大家族闻名广州一个多世纪,每家在富人住的西关都有宫殿式的住宅。每家门前都铺饰着皇家官道,石阶两边是石狮和雕像,主门廊每侧都有一对红木亮漆的长凳,庄严的大门漆成红色或黑色,门环吊在两个大青铜狮子头上。大门打开,迎面是一堵精雕细刻的影壁墙,墙前精美的瓷盆里开满了美丽的鲜花。

花坛按不同季节种花,春天牡丹、夏日睡莲、秋时菊花、冬令梅花松枝。在广州,家家户户门前都摆放鲜花。花坛上方,通常悬挂着刻两个或四个字的匾额,这些字常由知名的书法家题写。只要看一眼门口的匾额,就能知道这家的地位。一些知名的落魄书生常靠题字为生,据说一个字的最高价足以维持一家半年的生计,因为豪门富户常为一个字花费二三百银元。在当时,有钱人大都奢侈,他们以为书法的价钱可以显示自家的门第。

四大家族常以多种方式摆阔显富。他们在各种场合,诸如婚礼、丧礼和生日宴会上,显示自家的财富和荣耀。他们建造豪华的别墅招待高朋贵客;出版书籍献给皇上或达官显贵;赞助演员、戏园子、节日演出和龙舟竞赛;建造富丽堂皇的寺庙,还为孤儿和老人造房子。冬天,为聚在门前的穷人发放大米;夏天,他们开的药店免费供药。许多街角,都有为路人准备的热茶、凉茶。无论何时,哪里发生了水灾和旱灾,政府就会利用他们的钱财,他们也总是慷慨解囊。

我妈朱兰在四大家族之一的潘家生活了十二年。她到潘家时才四岁。她不记得家里什么样,只记着到处放着祖父留下的书籍,房前有一小片高高的竹林。她相信,她被潘家收养和后来嫁给爸,都是命中注定的。

妈的家在景色秀丽的三水镇。她祖父是个学者、诗人,应试成了一名举人。他不肯离开年迈的父母,而他的许多朋友都到大城市去谋肥差了,他却在家乡度过了一生。关于他的生平、著述,可见《广东省志》,里面记载的都是著名诗人、学者、艺术家和官员。

他死时,除了几架子书,没给儿子留下任何东西。幸运的是,他儿子同一位有钱乡绅的女儿结了婚。她照料着家和陪嫁来的几百亩稻田。她雇佣农夫在田里干活,并鼓励丈夫继续读书。她为她的公公感到骄傲。在当时,学者属于最高阶层。

她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朱兰最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一天,一位表兄送来一张请帖,请朱兰的爸去广州庆贺他父亲的八十大寿。他在信里表示,希望带孩子一起去。朱兰的爸打算带她同去。

他们第二天就动身了。生日庆典过后,朱兰同父亲和几位亲戚跑到码头看灯火。那天是洋人的什么节日,街上挤满了人。朱兰的爸晚宴时酒喝多了,显得烦躁不安,对人群的嘈杂声感到恶心。到了码头,他发现女儿丢了。

在亲戚的帮助下,他在人群中寻找着女儿。找了一整夜,没有找到。第二天,又去找,还是没有。第三天,他就病了,被送回家里。一年之后,死于心脏病。

在人群中丢了父亲的朱兰,被一个坏女人领回家。不久,卖给了潘家。在那个时候,经常买卖小孩儿。长相好看的孩子能卖个好价钱。一个姑娘,若被一单身富人买走,真是幸运。没福气的,长大后则有可能沦为女奴或妓女。

朱兰是幸运的。她被无儿无女的寡妇潘少奶奶买走。潘少奶奶的丈夫是潘家长子,死了好几年了。他生前帮父亲经营料理所有的买卖,他的早逝对潘家是个莫大的损失。潘老先生为儿子服丧一年之后发现,这位年轻的寡妇料理生意像他儿子一样出色。她不仅有男人的头脑,更有一双男人的手。这在女人中极为罕见,尤其是在那样的年代。她读书写字比死去的丈夫还要好。她出身名门,父亲是个大学者。

潘老夫人许多年以前就死了。潘老先生的第二个妻子有个儿子,才十岁。潘老太太体质瘦弱,一卧床就是两三天。庆幸的是,潘少奶奶除了生意,还能够料理家务。她认识同潘家来往的所有人,人们也都很尊敬她。她每天很早就起来,吩咐佣人今天该干些什么。晚饭后,她陪公公一起到账房核对账目。下午,她常出面代表潘家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婚礼、丧礼、生日宴会等。

她病过一次,卧床几日。医生说是劳累过度。潘老先生心里明白,她是因为太孤独,所以才拼命地干。他打算让她收养个小姑娘,他知道她喜欢孩子。

潘少奶奶一见朱兰就喜欢上了,打算收她做养女。对大户人家来说,收养女可是件大事,得邀来亲戚,摆下酒席,当场宣布。潘老太太不太同意,潘老先生只好打圆场说,收养女的事先搁一搁。事实上,也用不着公开宣布,潘少奶奶待朱兰就像是自己的女儿。

朱兰对自己的家印象不深,四岁时,还不知父母和家乡的名字。她只记得父母、哥哥、姐姐和卧房里的书架,再有就是田庄里的鸡、猪、牛。潘少奶奶当然不会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她只是喜欢她。朱兰一头秀发,一双眼睛又大又亮,月亮般圆圆的脸庞,粉红的面颊。个子在她那个年龄也算高的,而且体质很好。父母大都认为这才是最理想的孩子。除了这些优点,朱兰性格活泼、爽快,总能给同她在一起的大人们带来欢乐。

潘少奶奶每天都要把朱兰精心打扮一番,然后带她到私塾先生那里读书写字。下午,她同其他孩子们一起在花园里玩儿。有时她还和少奶奶一起出席社交宴会或跟佣人出去买东西。

好日子很快过去了。次年,朱兰的生母突然找到潘家。她塞给门房几个钱,就被领进豪华舒适的客厅。潘少奶奶早就等在那里,她十分理解、同情这位母亲,可她实在不愿朱兰走。她对朱兰的生母讲,这儿所有人都特别喜欢朱兰,留下孩子自然对母亲不公平,因为她为寻找孩子历尽了艰辛,可违心地让朱兰离开,同样不公平。她决定让朱兰自己拿主意。

朱兰被叫进来,她差不多忘了自己的母亲。聊了一会儿,爸、哥哥、姐姐又重新回到记忆里。但她弄不明白,母亲怎么来得这么突然,而且要带她回家。她在潘家非常快活,不愿跟母亲一起回去。朱兰当时长得还不太像母亲。所以当问她是否愿意回家时,她只是天真地摇了摇头。

朱兰留了下来。她母亲在以后的几年里来看过她几次。朱兰的母亲和潘少奶奶商定,等朱兰长大后,由她自己选择丈夫。

十五岁的朱兰出落得像一朵春天的花儿,她热情、善良、聪明,对人和蔼可亲。潘少奶奶特别喜欢她。

虽然当时朱兰还不够博学,但她很为学识渊博的祖父和出身乡绅之家的母亲感到骄傲。她也非常爱潘少奶奶,为她做了不少事。潘少奶奶常对公公说:“那么多人都夸朱兰长得漂亮,可我欣赏她心胸博大,我看凭这一点,她就前途无量。”

朱兰十六岁时,媒人就快把门槛踏破了。求婚的有富商、朝官、穷文人,还有冒险成功的“暴发户”。

媒人们把男方夸得天花乱坠,有的甚至贿赂潘家亲戚,希望应下这门亲事。听到这些,潘少奶奶可真被惹火了,她让门房把那些媒人统统打发走。

一天,来了个年轻英俊的“暴发户”,是潘老太太的侄子。潘老太太认为这门亲事再合适不过,她告诉儿媳,她很为这位侄子感到光彩。她还说,她侄子第一眼就相中了朱兰。他很有出息,十二岁到了旧金山,靠自己干活挣钱,刚刚回来。今年都二十五岁了,还从未相中别的姑娘。他在旧金山开了一家铺子,婚后会带太太一起走。他回来后,有许多说亲的要给他找个才貌双全的姑娘,他都没答应。他父母都很喜欢他,答应让他自己找太太。

潘老太太跟潘少奶奶说了这个打算。令她吃惊的是,少奶奶只支支吾吾地回说,已经答应了朱兰的母亲,由朱兰自己挑丈夫,最好去问朱兰本人。

当天晚上,少奶奶到朱兰屋里讲了这件事。朱兰抽咽着说,她不愿嫁给那个要把她带到遥远异邦的人,如果那样,就要和养母永远分离。再者,她不会嫁给一个认不了几个字的男人。

这件事很快就在潘家亲友中间传开。潘老太太对少奶奶和朱兰极为不满,她对亲友们说:“我倒要活着看看朱兰到底嫁个什么大官。”

来年春日的一个早晨,潘老先生告诉儿媳,昨天晚上他请了一位贵客今天来家吃晚饭。就是这位贵客给潘家题写的匾额,他可是京城的要员,京考中试后,即被恭亲王选用。对潘老先生来说,能招待这样的上宾当然是莫大的荣幸,更何况这位上宾已经拒绝了城里许多要人的邀请。他到广州来,只为给父母扫墓,几天后即回京城。据说恭亲王把他视为左膀右臂,将来肯定官运亨通。他还写得一手好字,远近闻名。许多人都想向他求字,以在亲朋面前炫耀。

“你知他为什么单接受我的邀请?”潘老先生不无得意地说,“他听说我收藏了不少他外曾祖父的书,那老先生可是嘉庆年间的大诗人、大画家,还是我妈的表亲呢。”

潘老先生在他那间摆满古玩的书房招待这位贵客。书房里悬挂着不少稀世罕见的字画,宋、明时期的瓷瓶里开满了兰花和牡丹。书房里还有一只汉代的青铜香炉,只在赏画时点上。

到晚上,灯笼也打起来,夜来香芳香四溢。贵客身着便服来了。他叫潘老先生“叔叔”,真可谓文质彬彬,风度儒雅。晚宴规模并不大,因为贵客不希望太正规。吃过晚饭,客人表示想向潘少奶奶问候,他说少奶奶的父亲做过他的私塾先生。在那个时代,先生同学生的关系就像父子一样。

潘老先生高兴坏了,嘴里不停地说:“巧遇,巧遇。”

朱兰进来帮着打、卷挂轴。她穿了一件深蓝色丝织上衣,黑缎子裤,皮肤像清晨的莲花瓣一样粉嫩鲜艳,大眼睛里流露出温柔和亲切的神情,一张樱桃小口微微含笑,更给她增添了迷人的魅力。她那苗条的身影在屋里飘来飘去。潘老先生向客人介绍她是养女时,她文雅地道了个万福。

朱兰开启画轴时,手指富有魅力地一开一合,好似雪白的睡莲。这富于韵律的节奏,使这位著名学者不由想起了一个春夜写下的一首动情的诗。他的眼睛始终没离开她。这个夜晚在他心底又留下一首新诗,把他带回到二十年前。当时,他正渴望向心爱的人唱一曲最喜欢的歌。他在京城见过无数的迷人歌女和宫苑姝丽,但现在看来,她们只不过是些经过雕饰的假花。

几天之后,潘老先生的一个表妹带来了贵客的婚帖。她说她讲的都是真的,那学者被朱兰迷住了,而且是他让她来向朱兰求婚。他已同她侄女结了婚,可她侄女得了肺病,不能生小孩,而且有好几位医生说她活不了几年。她是来问潘家是否愿意让朱兰做他的二太太。也就是说,等他元配夫人死后,朱兰去填房。

潘老先生和潘少奶奶考虑了两天,都拿不准主意。他们觉得,错过这门亲事未免可惜,可让朱兰去填房,也不妥。潘少奶奶把朱兰叫到自己屋里,问她是怎么想的。朱兰羞于启口,只说一切都依养母。潘少奶奶理会出,朱兰并不反对这亲事,可这么快就得定下来,她有点受不了。

潘家表妹打发丫头送来口信,她侄女打算第二天和她一起来潘家,但并不准备待长。她暗示,她们会带着礼来。走亲访友,这是惯例。潘家即刻给这位表妹和丁太太(我父亲的元配夫人)送去请帖。她们自然接受了。

第二天,丁太太同潘家表妹一起来了。潘老太太和潘少奶奶招待很周到。丁太太称潘老太太“姨妈”,并叫佣人送上礼来,大都是吃的东西。丁太太虽然虚弱,可显得特别高兴。晚饭前,她对潘少奶奶说,希望潘家接受婚帖。她说自己身体不好,照顾不了丈夫,觉着怪对不住他的。医生劝她多休息,不然活不多久。她说亲戚们都夸朱兰好,她丈夫也喜欢她。倘若朱兰跟她丈夫结婚,她保证满足她的所有要求。她会把朱兰当亲妹妹,让她主管家里的一切。

潘少奶奶被丁太太的真情和不幸深深打动。她以前听亲戚们说过,丁太太有一副菩萨心肠,而且那么喜爱朱兰,看来朱兰跟他们过日子没什么问题。

又过了一天,潘家表妹来告诉潘少奶奶,恭亲王拍来电报,催丁先生夫妇尽速离穗返京,三天后动身,得赶快订亲。她说等朱兰生了头一个儿子以后再向亲戚们宣布这婚事也没关系,而且她可以带朱兰去拜丁家宗堂。

潘少奶奶同公公商量了一下,觉得不该错过这机会,于是决定让朱兰自己拿主意。

朱兰对潘少奶奶说,她欣赏丁先生的书法,而且丁太太又那么善良,她愿意跟丁家一起回京城。她想,如果祖父和母亲还活着,也会同意的。

动身前两天,丁太太送来四盒珠宝,十卷丝绸花缎。潘少奶奶收下后,回送丁家一顶礼帽、一双靴、一件长袍和一套文房四宝。这样,丁先生就成了潘少奶奶的姑爷。

朱兰一想到就要离开养母,眼泪就止不住地往外流。她忍受不了离别之苦,哭了三天。潘少奶奶也很难过,可还是想法安慰朱兰。她把朱兰打扮成新娘子,送给她四箱衣服,四箱上好的丝绸刺绣,还精选出珍珠、宝石、翡翠耳环、手镯和装饰头发的簪花(在几年之后的“义和团运动”期间,这些珠宝全丢了)。

当时,从广州到北京通常要花一个月的时间。到北京后,有一天,一个小媳妇带着个小女孩来见丁太太,说是丁先生的妾,女孩是他女儿,来和他们一起住。丁太太想准是丈夫在外纳了妾,得让她们住下。对这种事,元配夫人要有气量。丁太太没什么办法,只好让这娘俩进了家。

朱兰这时才感到,同一个有三个太太的男人一起生活,一点不浪漫。而且,那小媳妇讲,在她之前,还有个二姨太,已经死了。这么算来,她该是三姨太,朱兰在她之后,就是四姨太了。

朱兰太失望了。丁太太也对眼前发生的一切感到懊悔,她常怀有歉意地对朱兰说:“老天爷会保佑我们,你能生个儿子。”

在朱兰第一个女儿出世的前一年,丁太太死了。朱兰想,这也算是老天保佑吧,丁太太一心想着儿子,要是看到自己生了女儿,准会伤心失望的。

同类推荐
  • 今日批评百家:我的批评观

    今日批评百家:我的批评观

    《今日批评百家:我的批评观》汇集了1998年至2015年《南方文坛》“今日批评家”栏目四代彼时的青年批评家,如南帆、孟繁华、陈晓明、戴锦华,如李敬泽、吴义勤、施战军、张新颖、郜元宝、邵燕君、毛尖、杨庆祥等96名,有重要影响力;再现了17年来文艺批评的争鸣与共鸣,试图还原历史,更在于描述和激励当下。
  • 缪崇群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缪崇群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蔚蓝静穆的空中,高高地飘着一两个稳定不动的风筝,从不知道远近的地方,时时传过几声响亮的爆竹,——在夜晚,它的回音是越发地撩人了。
  • 消逝的钟声

    消逝的钟声

    散文集,收有《消逝的钟声》、《白沙河情愫》、《老井》等作品,其中《消逝的钟声》入编《2010中国散文经典》一书,并获2010年度最佳散文奖。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3)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纸上月光

    纸上月光

    本书是作家查一路又一部奉献给读者的智慧书。作者以深情之笔和无处不在的灵感,写旧年风月,写人世苍凉……再微末的细节,都是冲着你的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叙述,处处有峰回路转,时时呈现给读者云开日出的豁然境界。
热门推荐
  • 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

    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再也别来这个地方了:萨迪斯县的传说

    再也别来这个地方了:萨迪斯县的传说

    在T·M·比德尔贝克最新的系列小说中,萨迪斯县来到了读者的视线中。萨迪斯县是一个独特的地方,这里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和淳朴热情的民风。萨迪斯县的中心是叫做佩里的小城,佩里有小城镇的标准配置:高中学校、城镇广场、警察局、商店等等。而萨迪斯县商会则打出标语:“萨迪斯县——这里由你创造魔法!”但是,萨迪斯县还真是有点与众不同。有些东西真的和魔法有关…它就在一个老人的地下室里。三名高中生就要面对他们从不曾想过的事情了:一条前往地狱的通道。而地狱来客也将要造访萨迪斯县。所以,一定要注意这句警告:“再也别来这个地方了”。本书书名灵感来自于Tom Petty的同名歌曲。
  • 前方高能

    前方高能

    这里有最危险的任务,有最丰厚的报酬。下一秒可能是生命的终结、可能是不能回头的深渊,也有可能最后成为神,站在众生的顶端!
  • 窦桂梅: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5

    窦桂梅: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5

    小学生要想提高阅读能力、拓展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只能从课堂之外大量而广泛地阅读精品。本册专门针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精选冯骥才、梁晓声、龙应台、肖复兴、叶开、李娟、蒋方舟、杨澜、几米等众多中国作家的优秀作品,以及小川未明、莫泊桑、V.M.希利尔、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等世界大师的经典名篇。通过阅读这些杰出作品,让小读者们享有语文课本不曾带来的阅读乐趣,培养孩子们在阅读中对比、归纳、联系的阅读和思维方式,大大提升孩子们的阅读质量和阅读空间。
  • 我掌仙府

    我掌仙府

    漆黑的夜晚,风萧上完夜班回家,在半路路过一偏僻的胡同时,突听求救,他奋身而出,在一番周旋下总算救下一明眸皓齿,姿容绝佳的少女,第二天在半路就被人绑架,身已死,偶然得到的一枚石珠此时却意外认主成功。
  • 海洋霸主崛起史

    海洋霸主崛起史

    约270万年前的上新世晚期,巨齿鲨在海洋中横行无阻,南方古猿下了树进入平原。与此同时,一种黑纹白斑的海豚正悄然崛起。谁能想到,它们将成为日后纵横四大洋的海洋霸主。身躯不是很庞大,牙齿不够尖锐,仅仅凭借智力和团队协作,就可以抵御鲨鱼的掠食吗?更不要说捕猎那些巨大的须鲸了。
  • 上海帮会

    上海帮会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盘踞着两大江湖帮会——控制法租界的青帮和势力范围在英美公共租界的天晟帮。沦为汉奸的青帮大佬张啸林为了帮助日本人渗透公租界,将天晟帮会长皇甫天谋杀。皇甫天的女儿王伊丽本来对父亲积怨殊深,得知真情后毅然加入复仇行动。由于内奸出卖,复仇行动失败,王伊丽被新四军情报人员救往根据地并在那里成长为自觉的民族主义战士。被推举为天晟帮新会长之后,王伊丽高举抗日大旗,引起日寇极端仇视,利用内奸将她诱捕。
  • 何处风景如画

    何处风景如画

    爱情是一种态度,人生是一道风景。金融男邢程觉得自己是一棵树,为了寻找一块肥沃的土壤,让自己成为云端上的风景,他选择忽视暗恋着自己的秘书画尘。留美医学博士何熠风觉得自己并不是超人,无法拯救全人类,能够守护在自己深爱的画尘身边,就是美丽的风景。于是,他弃医回国来到了画尘的家乡滨江。
  • 将军,你夫人又失忆了

    将军,你夫人又失忆了

    她是骄傲的小公主,他是无名小卒之子。他送书表白却被她狠狠的羞辱,多年之后,时事变迁,她已心有所属,他带兵征战多年,凯旋之时,却求赐婚于她……
  • 重生郡主软萌甜

    重生郡主软萌甜

    重生前,她是花安出了名的混子小郡主,而他则是花安矜贵如神的七王爷,她处处和他作对,作天作地作空气,但最终还是落得个万箭穿心的悲惨下场!重生后,她可盐可甜,目的只有一个——嘿!七王爷,我们什么时候成个亲?『女主智商在线软萌甜,喜欢不讲道理的女强请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