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7100000005

第5章 我们中国人到底想要什么(2)

人,就像一棵树,根深才能叶茂,初中太小,在对母国文化还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出国,结果可能会东方文化一知半解、西方文化稀里糊涂,进而对自身的归属、价值都出现迷茫和混乱。无论出国还是不出国,出去后留下还是回来,留下后是否加入外国籍,我们是中国人,这个标签是印在骨子里的,如果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为这个国家做点事儿,还是要做的,这是根本,不可忘却。

中国人的美国强迫症

王冲

美国赫德森研究所访问学者约翰·李曾在《外交政策》杂志撰文谈“中国的美国强迫症”,认为中国人过分关注美国。

李先生写道:“中国官员和战略家过分关注美国,他们无时无刻不盯着美国。我对社科院一些学者最近写的100篇文章进行研究后发现,约五分之四的文章都是关于美国的——不是想了解美国的制度和政治价值观,就是讲如何限制和减弱美国的实力和影响力。”

李先生一语中的,中国人关注美国实在有些过。从学者到学生,从白领到农民,对美国的关注总是比其他国家多。

在李先生看来,原因之一在于中国用广泛的新现实主义方法看待国际政治。中国的战略家们认为当今世界的权力分配将决定着明天的冲突。中国人有种观点,一贯认为中国与美国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是决定全局的战略竞赛。按照这种观点持有者的想法,美国与中国之间的紧张气氛是可以控制的,但永远解决不了。出现紧张状态有着结构上的必然性。

这种看法不无道理。中国文化有着崇尚强者的传统,中国历史的潜规则是最强者说了算。放眼全球,暴力最强者、有可能对中国构成有效杀伤者,美国毫无疑问居于首位。因此,中国人看美国的目光特殊一些,复杂一些,关注也更多一些。

这是从国家关系的角度看,而从中国人内心的思维逻辑看,更有意思。关注美国,其实是中国人尊崇权势的反映。中国的教育,从以前的崇尚英雄,到一度的以王朔为代表的虚无主义,再到今天崇拜权势和金钱,一直缺乏一种平等基因。社会的评价体系也是成王败寇,有权有钱有名成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对美国的过多关注,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权力崇拜和金钱崇拜的国际版映像。

其实,从人类的发展看,在西方社会中,欧洲是现代文明的典型,北欧的民生社会主义更是人类和平幸福生活的模板。在欧美文明体系里,美国是最强大的,但是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结构、医疗保障等体系不如欧洲,最明显的例子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还在为全民医疗保险而苦苦奋斗。

中国人为什么不羡慕欧洲,而更崇拜美国?除了上面说的权钱崇拜,还说明内心缺乏稳定的价值观和平等意识。中国人很多时候在抱怨不平等,但抱怨不平等的人很多时候不是为了追求平等,而是希望自己成为占据优势获利的一方。

学术以及媒体方面也是如此,迎合大众口味,都去研究美国、报道美国,成了美国的义务宣传员,这也是学界和媒体界功利主义的表现之一,和整个社会的浮躁相吻合。

世界不只是西方,西方也不只是美国,在中国人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之际,在中国人对世界的感性认知越来越多之际,对美国的这个世界超级大国的认知,也应该更平和,更理性。无需仰视,也无需把它视为敌人,更没有必要太多关注美国媒体说什么,美国官员说什么。美国媒体夸奖中国,未必是好事;美国媒体批评中国,也未必是坏事。以平常心看美国,多角度看世界,自己的心态才会平和。

外国人对中国有哪些困惑

杨佩昌

由于长期在中国和德国两边跑,因此,遇到事情的时候总会不知不觉进行中德对比。以我个人的观察,最让德国人吃惊的是,中国人太能忍了:忍受空气污染、有毒食品,忍受低工资、高物价,忍受贪官的层层盘剥和小吏的欺压,忍受教育不公平,忍受看病难、药价贵。这事要放到德国,早暴怒了,中国人居然很淡定。不少德国人都想知道,中国人为啥不生气?

我无法向他们一一解释,而且也说不完,因为让人生气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家楼下有一个门,走出来就到路边,很方便。遗憾的是,此门只是早6:30-8:30、晚6:30-8:30开。这两个时间之外,只能绕到小区其他大门,这一走就得十多分钟。对于我这样的懒人来说,简直是无法忍受。我的理由看来也很充分:物管是为小区居民服务的,应该进行人性化管理。为此,我多次和小区物管交涉,但均无效果。物管的答复很有官方新闻发言人的味道:“我们代表小区,得为小区居民安全负责。再说,其他人都不同意,我们总不可能为你一个人而把门敞开吧?”我试图妥协,小心翼翼地商量道:“白天开门,晚上关门,行不行?”物管照样严词拒绝。

为了搞清楚同一栋居民的想法,我遇到人就会问:“这个大门老是关着,很不方便。难道你们没有意见吗?”邻居的回答让我颇感意外:“的确是很不方便,但是大家都绕路,我也就没有意见了。”

这样的回答虽然出乎预料,却也道出了很多中国人的想法:尽管自己的利益受到某种程度的侵害,但只要不是针对个人,而是针对“大家”,中国人还是可以忍受的。类似的例子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中国人拿着低于欧美的工资,忍受着高于欧美的房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房子,一套没有几百万元人民币下不来。拿着这笔钱,到欧美可以买带花园的别墅了。很多人为了买房,拼尽一生的积蓄,甚至不得不当啃老族和房奴。这事要放到欧美,早抗议无数次了,但在伟大的祖国,人们虽然也有不满,但也只是在网上抱怨两句而已。

中国汽车价格比国外至少贵两倍,如果是高档车,贵两三倍还不止。汽车贵吧,可以归咎于进口关税高、中间环节多,但高价汽油就说不过去了。西欧没有石油资源(英国除外),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令人不解的是,中国的油价居然比欧洲还贵(不考虑税收因素)。同样依赖石油进口,而欧洲的人工成本比中国高五倍以上,按理说成品油价格应该比中国贵才是。退一万步说,价格贵也能理解,毕竟是垄断企业,还要打点很多人,往自己腰包揣一部分,但起码得把油品质量提升一下,免得掏钱买油的人还得用肺帮助清洁空气。即便如此,中国人也并不真生气,因为大家享受的待遇都一样:买贵车、加高价油、呼吸同样的雾霾。

价格离奇的不止石油,还有通讯费。据中新网报道,中国移动在香港的68港元(约54元人民币)套餐包括:1700分钟通话,10000条短信,上网流量不限。而价格相似的中国移动内地58元套餐则只包括:350分钟通话,10MB流量。内地网友质疑道,差距如此之大,“难道我们的生活水平比香港高100倍?”质疑归质疑,电话照打,短信照发。

火车站、地铁安检,这显然是中国独有。这么大的人流,搞安检其实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最多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每天坐地铁出行,搞得和乘飞机一样紧张。把行李放到检测仪上过一下没什么,但恶心的是安检员拿着个大耙子在身上晃来晃去,还不时会触碰到身体。这种毫无必要的检查对人身权利造成了侵犯,居然没有人认为过分。我问过很多朋友,为啥不反对这种无聊的安检?回答是:“人家这样做也是为了你的安全”、“大家都安检,我为啥要生气?”可我这个人较真,反问道:“除了中国,全世界都不在地铁和火车进行安检,难道中国满处是犯罪嫌疑人?”当然,对方是找不到充足理由反驳的,只好无奈地回答:“中国是中国,外国是外国。”

稀奇的事情还很多,诸如求官员办事要表示意思、借读要掏赞助费、去医院要给医生红包、让老师教好孩子要送礼品等。对此类现象,不满的人大有人在,但轮到自己了,该送还是照样送。这样做的逻辑是,既然大家都如此,自己不做会吃亏。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化博览4

    世界文化博览4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商鉴:中国各地商人的性格与特征

    商鉴:中国各地商人的性格与特征

    中国商人阶层一开始就表现出它的地域色彩,形成不同的流派,崛起了十大商帮。各商帮的经营项目、活动范围、经营风格、观念并不完全一样。就是到了现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到来的时代,各地商人经商还是呈现出不同特点。因此,要想与各地商人做生意,并在商业活动中步步为“嬴”,先声夺人,就有必要了解不同地域商人的性格特点,抓住关键,区别对待。本书撷取了十七个具有代表性的商人群体,从各地商人的性格特点,以及经商手段入手,生动而全面地提示了商业游戏中的隐形规则。
  • 以孝齐家(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齐家(中国孝文化丛书)

    本书立足于新时代进程和学术研究成果,对衣食住行、婚姻生老、丧葬祭祖、节日、信仰等社会风俗中承载的孝行为和孝意识进行系统介绍。对孝文化风俗中所涉及的人物、事迹,以及衍生出的典故、名词、成语、谚语,均考述源流嬗变。但愿读者通过本书,丰富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接受民族精华的洗礼,冲破世俗偏见的误区,更加理智地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善待父母子女,和谐家国关系。
  • 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重庆为视角

    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重庆为视角

    本书在全面、系统阐述文化创意旅游基本理论基础上,首次以重庆为视角,对重庆创意旅游综合体、旅游主题街区、动漫旅游及影视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本书内容翔实、案例丰富,创新性较强,是一部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的著作。
  • 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导论

    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导论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拥有四五千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发展史的国家,文化积累之丰富,传统价值观念之持久稳定,都是世界文明史上少见的。本书研究近代文化转型,即自晚清以来中国文化从中古的、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相适应的文化,转变到近现代的、与基于人民自治的民主制度相适应的现代文化,这个过程至今仍在继续。书中比较清晰地描绘出近代文化转型的基本轨迹,揭示出此次转型的外在条件及其内在机制,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热门推荐
  • 至强杀戮之神

    至强杀戮之神

    杀气浸盛,遮蔽四野;剑气激扬,震慑八方。楚流风单凭一人一剑,要在这汹涌乱世之中闯出一番新天地。
  • 穿越在混乱的武侠世界

    穿越在混乱的武侠世界

    大宋:燕狂徒独战天下。战神关七,先天破体无形剑气,无人可敌。李沉舟拳霸江湖、天欲宫震慑武林。四大名捕惩恶扬善,朝堂上下风起云涌。大隋:邪帝向雨田一手遮天,魔师庞斑覆雨翻云,邪王、阴后搅动天下。帝王谷主人傲视苍生。神剑山庄、无争山庄、孔雀山庄巍然而立。西门吹雪、叶孤城、陆小凤、楚留香.......
  • 小美后

    小美后

    (本文更新稳定,放心收藏。)一只神奇的小白狗,带来一次热爱宠物的小美女的神奇的穿越。有会说话的鸟儿,有日行千里的白龙驹,有爱宠之人,也有利用宠物之人。有儒雅的商界奇才,有身份显贵的太子,有嗜血的国王,都不肯轻易放手。是不是这颗心,终要交付?
  • 古武狂刀

    古武狂刀

    传言得狂刀者,可上九霄长生,可窥过去未来。一支强大的契武队伍,应当包含远武者、近武者、战武者以及影武。契武江湖,违约者死。直到两个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人出现,这江湖就彻底乱了……。看他们如何以一己之力组建一支超强的古武战队抵御外敌?他们要如何去撼动这个根深蒂固的大陆而让他们团结一致?他们最终要如何才能去探索到未知文明,守护住一方安宁?我守护的是这整个天下……。
  • 风尘舞女

    风尘舞女

    在国府任职的林恒源,受命先期撤往台湾,临行时派副官南下广东,将定居在梅县的家室子女取道香港接往台湾。在广州乘车时,其五岁小女林丽芳(后改名张丽丽)不幸失散。后被逃往香港一对夫妇收养。十多年后,张丽丽淪为舞女,被香港老大诱奸后,为其长期占有,在一次晚宴上,张丽丽认识了台北经理林祥琦,由于她的容貌与其胞妹容貌相似,他联想起他母亲曾与他讲述过三十年前在广州失散的姐姐。林祥琦即将离港返台前夕,到张丽丽居寓借故从其处取走她女童时代的照片,带回台北让他家母相认。老大发现张丽丽叛逃,派亲信手下,布下天罗地网。为了让张丽丽逃出香港,经男友与新华社香港分社联系,让其逃往大陆避难。
  • 千金散尽还妇来

    千金散尽还妇来

    他温文尔雅,富可敌国,对任何事情任何人都淡然从容。她视财如命,吃和银子是她的人生追求。他们因为一千两银子结缘,他对她却情有独钟,她是否一步步跳入他温柔的陷阱。而贵为天子的他为爱又太过执着,只能使自己深陷其中,是命还是劫。面对友情,一次次的背叛。她如何抉择。她把他看作了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张口就来:“公子,给点银子呗。”他却说:“观世音菩萨不是女的吗?”从此她为了他的一千两银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当她看到她的好朋友和她的青梅竹马抱在一起的时候,她说:“我成全你们。”当她再次看到同样情况的时候,她只有无比的辛酸。他太好,太优秀,他步步紧逼,她步步后退。她对她说,我看上公子了,你把他介绍给我吧,她该如何抉择。她和他误会重重,最终缘深还是缘浅。时事都难料,当一切都尘埃落定,步步都精彩。
  • 政策人类学:新政治人类学与公共服务(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政策人类学:新政治人类学与公共服务(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公共管理学关注的是人的共性,因为只有找到了共性才能够制定公共政策,一本学习公共治理学科最全的入门教科书。
  • 刀神传说第一部

    刀神传说第一部

    银弧刀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一个被人叫做傻子的少年如何成为一代刀神的?少林寺、武当山、传灯山庄、武林七大家、拳皇门、飘香楼、六扇门、魔教、蜀中唐门、令狐世家、无名武院……个个闪亮登场!谜团重重!只有静下心来看,才能走出迷宫……江湖有了传说,就有了活力,就有了希望。刀神李流水的银弧刀被人偷了,江湖震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让管理更有效:德鲁克管理思想实践指南

    让管理更有效:德鲁克管理思想实践指南

    在担任企业管理顾问的过程中,时常会有一些管理者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德鲁克的著作那么多,我们应该读哪一本呢?有没有一本著作能够将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与我们面对的现实结合起来?”还有一些管理者则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很好,但需要掌握系统的管理学知识,能否介绍一本类似于德鲁克管理思想实践指南的书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