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96400000010

第10章 导论(7)

19世纪历史意识诸阶段

比喻理论为描述19世纪欧洲形成的主流史学思想模式提供了一种方式。并且,作为一种普遍性诗性语言的理论基础,它使我有可能描述这个被认为是闭合循环的发展时期中历史想象的深层结构。因为,每一种模式都可视为一个话语传统之内的某个阶段或环节,该话语传统的发展是从人们对历史世界的隐喻式理解,经由转喻式或提喻式理解,最后转入一种对一切知识不可还原的相对主义的反讽式理解。

19世纪历史意识的第一个阶段形成于启蒙运动晚期史学思想的一种危机情形中。像伏尔泰、吉本、休谟、康德和罗伯逊这样的思想家,最终以一种本质上是反讽的态度看待历史。前浪漫主义运动的思想家,如卢梭、尤施图斯·穆泽尔、埃德蒙·柏克、瑞士自然派诗人、狂飙突进派,另外尤其是赫尔德,都以自觉的“朴素”观点对应物来反对这种反讽式历史概念。此种历史观的原则并未被首尾一贯地阐发出来,启蒙运动的不同批评者也没有统一遵从某些原则。但是,他们都有一种对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的反感。他们相信,“移情”是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于是就历史和人性二者的某些特性培养一种同情心,而这些特性正是启蒙运动者不屑一顾或傲慢对待的东西。这种对立的结果,便发展成了史学思想中真正的危机,以及关于研究历史的正确态度该当如何的深层分裂。这种分裂不可避免地激发起对史学理论的兴趣,随后,在19世纪的头十年,“历史知识问题”成了这一时期相关哲学家关注的中心问题。

在哲学家中,黑格尔对此问题做出了最为深刻的表述。在写作《精神现象学》(1806)和《历史哲学》(1830—1831)之间的这段时期,他准确地判定了引发这种分裂的主要原因,即理解历史领域的反讽模式与隐喻模式之间不可消解的差异。此外,黑格尔在他自己的历史哲学中以一种提喻模式考虑这种分裂,从而提供了一种合乎逻辑的解释。

当然,与此同时,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受到了法国实证主义者朝有机论方向进行的改造。在奥古斯特·孔德的著作(《实证哲学教程》,1830)中,启蒙运动的机械论解释理论与历史过程的有机论概念结合在一起。这使孔德能够将历史按照喜剧的方式进行情节化,从而消除那种反映了启蒙运动晚期历史编纂中悲观主义思想的讽刺性主题。

这样,在19世纪的前三十多年,形成了历史思想的三个截然不同的“学派”:“浪漫主义”学派、“唯心主义”学派和“实证主义”学派。虽然他们在研究和解释历史的正确方法问题上互不相让,但在批判启蒙运动晚期理性主义者对待过去的那种反讽态度上,却是同心协力。这种所有形式中共有的对反讽的厌恶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人们研究历史的热情。这种热情正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也是19世纪早期历史学充满自信的表现。它弥漫四周,根本不管“方法论”问题上存在着极其重大的差异。

到第二个阶段,即从1830年至1870年左右的“成熟”或“典范”阶段,对反讽的厌恶也说明了这一阶段中史学思想的特殊腔调。这一阶段的特征出自有关史学理论的持续争论,以及大量记述过去的文化与社会的成果不断涌现。正是在此阶段,四位19世纪的史学“大师”——米什莱、兰克、托克维尔和布克哈特,撰写了他们的重要著作。

这个阶段的历史编纂中最显著的地方在于理论上的自我意识水平。其代表者在此水平之上研究过去,并据此撰写他们的叙事性记述。他们中几乎所有人都被一种希望激励着,他们希望创造一种有关历史过程的观点,它既能像科学家看待自然过程那样“客观”,也能像这一时期的政治家主宰着国家命运那样“实用”。因此,在这个阶段,向能够用来判断一种真正“实在的”历史概念的标准问题。就像其同时代作家在小说中所做的那样,这个时代的史学家都在构思一种历史图景,它不存在启蒙运动前辈们的那种抽象性,也全无浪漫主义先驱的那种幻觉。但是,他们也像同时代小说家(司各特、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龚古尔兄弟)那样,仅仅在构造种种“实在论”类型方面有所成就,这就好比存在着以修辞性话语解释世界的诸多形态一样。与启蒙运动的反讽式“实在论”不同,他们设计了一系列彼此竞争的“实在论”,每一种都是一种或另一种隐喻、转喻或提喻模式的反映。事实上,正如我在正文中说明的,米什莱、托克维尔和兰克的“历史实在论”,只不过是对各种视角的批判式的详细阐述,这些视角源自于意图以明确的“诗性”方式对待经验的那些修辞策略。而在布克哈特的“实在论”中,人们目睹历史编纂再一次陷入反讽式情形中,而“实在论”自身原本被指望将这个时代的历史意识从反讽中解放出来。

与各种各样历史概念化模式的剥离相伴随的是对历史哲学的深入反思,它很大程度上也是由这种剥离造成的。在第二个阶段,历史哲学倾向于采用抨击黑格尔历史哲学体系的形式。但是,总的来说,它在黑格尔开始论证的基点之外对历史意识进行的思考都不成功。当然,这种普遍化的一个例外就是马克思。为了创造一种同时既是“辩证的”又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也就是说,这种历史观既是“历史的”也是“机械论的”,马克思试图将黑格尔的提喻策略与他自己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学的转喻策略结合在一起。

马克思自己就代表着19世纪将历史研究转变成一种科学的最具一贯性的努力。此外,这也是分析历史意识与历史存在的实际形态之间关系的最富成效的努力。在其著作中,历史反思的理论与实践同它们诞生的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就任何声称具有“真实”世界图景之地位的历史概念而言,马克思对其中包含的意识形态蕴涵的敏感度比任何其他思想家都要强。马克思自己的历史概念绝不是反讽式的,但是他的确成功地揭示了每一种历史概念的意识形态蕴涵。并且,他也由此为陷入反讽提供了足够的依据,而反讽是该时代历史反思最后阶段的历史意识的特征,也是19世纪最后30多年形成的所谓历史主义危机阶段的特征。

但是史学思想并不需要一个马克思将它领入自己的第三阶段,或者说危机阶段。第二阶段史学家的真正兴旺就足以使历史意识陷入到这种反讽的情境之中,这种情境才是“历史主义危机”的真正实质。针对同一组事件,有许多同样可以理解并且自圆其说,然而却明显相互排斥的看法,对这些看法前后一贯的精心陈述足以摧毁历史学自诩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实在性”的那种自信。在布克哈特的著作中,我们已经能够察觉到这种信心的失落,其著作在精神上明显是唯美的,观点上持怀疑论,语气玩世不恭,而对于想获知事情“真相”的任何努力,则是悲观主义的。

布克哈特在史学中表现的那种心境,在哲学中的同道自然是尼采。但是,唯美主义、怀疑论、犬儒主义和悲观论,只是布克哈特想当然用来充当他这种特别的“实在论”的基石,而尼采却自觉地将它们当成了问题。此外,它们还被认为是精神颓废情形的表征。这种精神颓废将局部被克服,其方式是使历史意识从先验“实在地”观察世界这种不可能的理想中解脱出来。

在尼采早期的哲学著作中,他视其时代的反讽意识为他要解决的问题,并且一个必然的推论是,问题还出在维持这种意识的特定的历史概念化形式。与在他之前的黑格尔一样(尽管看上去兴致不一、目的不同),尼采试图消解这种反讽,而又不落入一种朴素浪漫主义的幻象之中。然而,由于尼采尝试将历史思想比作一种艺术观念,而后者采用隐喻模式作为其典型的修辞策略,因此他确实代表了一种浪漫主义历史过程观念的复归。尼采这样谈论历史学,说它的理论自觉地是元史学式的,其目的则是“超历史的”。这样,他的历史学就意在为一种自觉地隐喻式地领悟历史领域的努力进行辩护,这就是说,在其意向中,历史学仅仅是隐喻式的反讽。尼采关于历史学的思想中,历史意识的心理学被揭开接受分析;况且,它在一种关于实在的明确诗性领悟中的起源已经被揭示出来。结果,尼采和马克思差不多,也为陷入他那个时代历史思想所屈从的“历史主义危机”提供了依据。

正是为了回应历史主义危机,克罗齐开始了深入历史意识深层结构的不朽探索。与尼采一样,他承认,危机反映出一种本质上是反讽的精神状态的胜利;他还是和尼采一样,也希望通过将历史比作艺术来涤荡这种反讽的史学思想。但在这个过程中,克罗齐被驱使着去构想一种有关艺术自身的特殊的反讽概念。在将历史思想同化为艺术的努力中,他最终只是成功地促使历史意识对自身的反讽情形有更深入的了解。随后,他试图通过把历史学比作哲学,将历史意识从高涨的自我意识造成的怀疑论中解救出来。然而,在这种努力中,他的成就只在于将哲学历史化,结果使得哲学像历史编纂学自身已经是的那样,对自己的局限性有了一种反讽式的自觉。

这样构想的话,历史哲学从黑格尔开始,经由马克思和尼采到克罗齐的演化,表现出同样能够在历史学演化中看到的进展,后者上迄米什莱,经由兰克和托克维尔,下至布克哈特。同样基本的概念化形态表现在历史哲学与历史学二者之中,尽管这些形态以绝对是环环相扣的形式出现在不同的序列之中。作为一个整体,重要之处在于历史哲学的演化终止于历史学在19世纪最后三十多年所达到的同一种反讽情形。只是在复杂性以及知识的广度方面,这种反讽情形不同于启蒙运动晚期相应的情形。其复杂性体现在历史哲学中对它所作阐述,而知识的广度则体现在这一时代的历史学中对它的阐发。

同类推荐
  • 回到大秦送温暖

    回到大秦送温暖

    本书又名:大秦战戈陈子安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了一名小军卒,竟然回到了战国时代,他准备投奔千古一帝秦始皇,没想到他已经成了弃子,早已被踢出了局外,他本想搞工业革命,无奈现实不允许,在这乱世只想保全一家老小的性命,没想到一不小心成了拐带秦始皇的人贩子……富贵烟云眼前过,君王诸侯化尘土。诸子百家竞风流,金戈铁马平天下!书友群:194075460
  • 朝阳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朝阳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本书是朝阳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一个缩影,扼要介绍了朝阳从10万年前的鸽子洞人特别是从5000多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开始,直至今天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的整个历程,重点介绍了朝阳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融历史发展、民俗风情、人文景观于一炉,图文并茂地把朝阳远古的辉煌、古代的文明、近现代的光荣展现在读者面前。
  • 独秀大唐

    独秀大唐

    唐末纷乱,兵强马壮者自为天子。黄巢之后,九州大地,群雄并起,谁可于此夺天下,再定中原。
  • 我竟然到了三国

    我竟然到了三国

    中学历史教师蒙钧,那日像往常一样,正在上课,却是感觉大脑一阵晕眩,醒来时竟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约莫九岁的孤儿。无意间被孙策所救,成为孙权少时玩伴。然大丈夫身处乱世,当有鸿鹄之志,蒙钧智斗卧龙,设计曹操,高谈阔论,当名留青史,传不朽佳话。书友群:779221537
  • 极品护院

    极品护院

    秦九万,护院界的翘楚! 一个命中天生看大门的男人,在青城,给豪门大院当护院,担任护院总领。在京城,给皇帝看九门,成为九门总兵…… 假如吴三桂去陕甘对战李自成,而史可法坐镇山海关迎战鳌拜,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因为他,情窦初开的大小姐,变成不折不扣的段子手。青楼出身的陈圆圆,成了教书育人的夫子……本书向《极品家丁》致敬!
热门推荐
  • 人间,誓言

    人间,誓言

    唐果和大锋相识、相知、相恋于网络,两人的所在地相差600公里,当时恰逢春节,正赶上春运,无奈之下的二人便约好年后见面,就这样,每天星星盼月亮,两颗年轻的心像是挣脱牢笼的鸟儿一般不受距离的限制,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整整四十天的等待过后,大锋如愿去到了唐果的城市……
  • 都市套路王

    都市套路王

    满满的都是套路,跟着都市套路王一路套下去,套得兄弟义气,套得美人倾慕,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套路人生。
  • 阅尽银河风浪

    阅尽银河风浪

    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故事开始于浩瀚宇宙中的一场寻求之旅,一场我们的主人公已经持续了千亿年的旅程。他不敢推算,当初的孤注一掷是否将未来引向了正确的航向?前路未卜,唯一的旅伴,究竟是敌是友?他所寻求的结果,是招致灭亡亦或得偿所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世界上最美的情诗

    世界上最美的情诗

    《世界上最美的情诗》从诗歌宝库中精选了百余篇具有代表性的篇章,所选篇目皆出自于名家之手,它们语言优美,意境深邃,篇篇可谓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同时在本书内容的选择上也力求广泛,它们或讴歌大自然,或吟咏爱情,或感叹人生,可谓包罗人生的方方面面。
  • 我们好像拿错剧本了

    我们好像拿错剧本了

    男装大佬小说家vs女装大佬漫画家!明明是少女漫画界的前辈,卿风单身了二十四年。所有的桃花运全部给了自己创造的女主了吗?为什么自己没人要?难不成是女装穿多了……那就跟男装大佬谈恋爱吧!咦咦?好像有哪里不对……
  • 单女上司男助理

    单女上司男助理

    功夫高手林昆大学毕业后沦落为小小助理,偏偏遇上个貌若天仙心若冰川的女领导张茜茜,机缘巧合之下,本来应该只是工作上关系的两人,同住到一个屋檐之下,每天同出同进,朝夕相处,日久生情……
  • 灵世诀

    灵世诀

    神界末途,灵世难寻,平静万载的仙域能否再次历经鲜血洗礼?昔日铁血,如今柔骨,遗忘前尘的女主能否再战巅峰?敬请期待
  • 等到沧桑变

    等到沧桑变

    “不做天上仙,只愿入你眼。”竹染凝眸,深情的望着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山风不说话

    山风不说话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