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96400000006

第6章 导论(3)

有机论者的世界构想及其相应的真理和论证理论都相对地更具“整合性”,因此,其措施也更简约。他们努力将历史领域中辨别出的细节描述成综合过程中的某些成分。在有机论策略的核心,存在一种对微观—宏观关系范式的形而上学承诺,而有机论史学家将倾向于受这样一种愿望指使,即他们愿意看到,单个实体成了所合成的整体的部分,而整体不仅大于部分之和,在性质上也与之相异。效法这种解释策略的史学家有兰克,以及19世纪中叶绝大多数“民族主义的”史学家(冯·济伯尔、蒙森、特赖契克、斯塔布斯、梅特兰等等)。他们都努力以这样的方式组织叙述,即从一组明显分散的事件中,描绘某些综合实体的统一和整合,这些综合实体要比叙述过程中分析或记述的任何单个实在都重要得多。

通常所说的唯心论者,尤其像黑格尔这样的辩证思想家,都代表了这种处理问题的路子,以此方式来阐明历史领域中发现的过程。

自然,如同佩珀注意到的,效法这种模式的史学家对描绘整体过程的兴趣,要远胜于叙述其中个体要素的兴趣。这就正好为在该模式中形成的历史论证赋予其“抽象”本质。此外,按此模式写作的历史都将朝着终结或目的的意志来定位,因为在历史领域中发现的所有过程都被假定朝着它运动。当然,像兰克这样的史学家会有意识地反对指明了整个历史过程的终极目的可能如何的倾向。而对某些临时性目的,或者像“民族”、“国家”或“文化”,这些据他说是从正在进行的历史过程中发现的中介性整合结构,兰克则在努力确定它们的本质时自得其乐。兰克认为,整个历史过程最终目的的决断只能在一种宗教的感悟中领会到。这样,兰克的著作有可能被当作以一种特别的形式论模式构成的史学范本。但是,尽管兰克擅长于根据事件的特性来描述它们,他的叙述却都被赋予了自身的结构和形式上的一致性,以此作为对其描绘的历史过程的解释。兰克为叙述赋予结构和一致性的主要做法是,使其叙述都暗中求助于一种有机论模型,它规定恰当的历史解释理应如何。这也是一种深植于兰克意识之中的模型,规定着世界中的任何过程的任何有效解释应当如何,这种模型是一种范式。

效仿着牛顿物理学、拉瓦锡化学或达尔文生物学,当“规律”一词被认为具有普遍的和固定的因果关系这层意思时,避免探求历史过程的规律,就成了有机论解释策略的一个特征。有机论者倾向于谈论“原则”或“观念”,它们描述了历史领域中发现的个体过程和作为整体的所有过程。这些原则或观念都被看成是想象的或预构的目标,整体过程正在接近它。它们在具有明确的神秘主义或神学倾向的史学家中,通常被解释成显示了上帝创造世界的目的。除此之外,这些原则和观念并不起构成因果关系的行为主体或行为方式的作用。事实上,对有机论者来说,这种原则和观念所起的作用,既非对人在历史中实现某个特殊目的之能力存在的限制作用,亦非机械论者脑袋中那种历史“规律”应该发挥的作用,而是充当基本的人类自由的保障。这样,虽然有机论者通过展示历史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的综合性质,从其中撷取了意义,但他并没有得出悲观的结论;而严格的机械论者从他对历史存在之规律性本质的反思中,却容易得出这种结论。

机械论者的世界构想同样与其目的结合在一起,但他们倾向于还原,而非综合。用肯尼斯·伯克的术语来说,机械论者更愿意将“行为主体”在历史领域中存在的“行为”,看作与历史无关的“行为方式”的表白。这些表白是从叙事所描述的“行动”展开的“情景”中产生的。机械论者的解释理论促进了对因果规律的研究,这些规律决定了历史领域内发现的过程会得出什么结果。人们认为存在于历史领域内的那些客体,都被说成是存在于部分与部分的关系形态中,而它们特殊的外部构造,则由假定支配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来决定。这样,像巴克尔、泰纳、马克思那样的机械论者,甚至还有我会提到的托克维尔,他们研究历史是为了预言实际上支配着历史行为的规律,而写作历史是为了在一种叙事形式中展示这些规律的作用。

在表现历史过程在特定时空内“发生了什么”时,对支配历史的规律的理解,以及对其特殊本质的判定,就多少有些显得重要了。但是,考虑到机械论者的研究都是在寻求这样的规律中进行的,其记述同样受到了有机论者那种日益抽象的倾向的威胁。机械论者认为,个体实在作为证据,不如确证其所隶属的现象类别重要;但对他来说,这些现象类别又不如假定得到证明了的规律重要。最后,只有像机械论者发现支配着自然界的物理学规律那样,发现了支配着历史的规律,这种解释才能看成是全面的。随后,他以这种方式在材料中运用这些规律,使它们的构造便于理解,并将此当作这些规律的功能。这样,在托克维尔这样的史学家那里,某种特定制度、习俗、法律、艺术形式或诸如此类的东西,其特定属性作为证据,就不如那些在分析时被证明具有示范作用的种属、类别和共有象征那么重要了。而在托克维尔看来——事实上,巴克尔、马克思和泰纳也这样认为,这些象征同样不如社会结构和过程的规律重要。后者左右着西方历史过程,也证明了西方历史的作用。

很明显,尽管概念上的准确性是他们的特征,机械论者关于真理和解释的概念都面临责难,被说成目光短浅、过于抽象,这就像对待他们的有机论同行一样。以一个形式论者的观点来看,机械论和有机论明显是多样性的“还原”,它们歪曲了单个实体在历史领域中的作用。可是,为了恢复人们想要的视野和具体性,人们没有必要逃避到形式论代表的那种如此“印象主义”的历史解释概念中去。相反,可以接受一种情境论的立场。它作为一种真理和解释理论,代表着一种在历史领域中发现的事件之意义或价值的“功能性”概念。

情境论明确的前提是,将事件置于其发生的“情境”中,它就能得到解释。这些事件为什么如此发生,通过揭示它们与其他同在一种历史情境下发生的事件之间的特殊关系就能解释。在此,如同在形式论中一样,历史领域被人们当作一种“景观”或质感丰富的地毯式网络来了解。初看之下,它缺少一致性和能够分辨的基础结构,可它不像形式主义那样,后者只想依据实体的独特性和惟一性来研究它。也就是说,该历史领域中的实体与其他实体类似,但有所不同。情境论者坚持,历史领域中“所发生的事”能够通过确定功能性相互关系来说明。这些相互关系存在于行为主体和行为方式之间,他们在某个确定时间中占据着历史领域。

这种功能性相互关系的确定,是通过沃尔什和以赛亚·伯林这些现代哲学家称之为“综合”的活动完成的。[10]在这种活动中,解释的目的在于,确定将研究中的个体或制度与它徒有其表的社会文化“现场”相连的“线索”。从希罗多德到赫伊津哈,其间任何一位史学家的著作中都能找到使用这种解释策略的例证,但是,我们发现在19世纪雅各布·布克哈特的著作中,它却是一种主导性的解释原则。作为一种解释策略,情境论尽量避免形式论那种极端分散的倾向,以及有机论和机械论那种抽象倾向。它努力以一种现象的相对整合取而代之。这种现象是根据某些时期和时代的“趋势”或一般外部特征,在历史事件的有限范围内辨别出来的。情境论认为,历史实体占据了历史事件的有限范围。它悄然运用合并规则来确定这些实体的家族特征。然而,这些规则并没有被认为等同于机械论者假设的那种普遍因果律,抑或是有机论者假设的那种一般目的论原则。相反,它们被说成是各种实际关系,被假定在特定时空中存在,其开始的动机、终结的理由以及决定性因素都永远是个谜。

佩珀告诉我们,情境论者孤立历史领域的一些(事实上,是任何)要素,以此作为研究主题来进行其工作,而不管这种要素有的大至“法国大革命”,有的小至一个特定人物一生中的某一天。随后,他就挑选出“线索”,它们把要解释的事件和该情境的不同范围连接起来。线索都是能辨别和追踪的,在空间中,它们向外进入事件发生的自然场所和社会场所;在时间中,则向后确定事件的“起源”,向前确定该事件对后续事件的“冲击”和“影响”。当“线索”消失在其他一些“事件”的“情境”中,抑或“聚合起来”促成某些新“事件”的发生,此时,追踪行为就结束了。追踪的动力与其说是要将历史领域中可能确定的所有事件和趋势整合在一起,不如说是用一根链条将它们连在了一起,这一链条在明显“重要的”事件的限定范围方面具有临时性和限制性特征。

显而易见,情境论者探索历史解释问题,可以看成是两种冲动的结合,一种是形式论背后的分散性冲动,另一种是有机论背后的整合性冲动。但事实上,一个有关真理、解释和确证的情境论概念,在它对史学家的要求和读者的需要中,似乎都过于中庸了。再者,由于在时期和时代能够相互区别的基础上,情境论将历史领域组织到重要事件的不同范围内,那么,对于建构一种涉及历史领域中所发现的过程的叙述模型这一问题,它就代表了一种模棱两可的解决方案。历史的时间之流在情境论者的想象中,是一种波浪形运动(布克哈特明确指出了这一点),在其中,人们认为某个波段或顶峰都内在地比其他形态更有意义。用这种方式追踪事件线索的行为,以至于承认在历史过程中发现了某种趋势,这就暗示了一种叙述的可能性,它以发展与演进的情形为主。其实,情境论解释策略更倾向于从时间脉络中截取历史过程的片断或部分,对它进行共时性表现。在情境论者的世界构想中,它内在地具有向结构主义模式或共时性模式靠近的趋势。另外,如果热衷于情境论的史学家想将他研究的各不相同的时期,聚合成一个能够理解的整体历史过程图景,他就必须脱离情境论的框架,要么根据假定用来支配材料的“永恒”规律,对材料进行机械式的还原;要么根据某些“原则”对它们进行有机的综合,人们认为这些“原则”能够揭示那种长时期内引导整个过程走向的终极目的。

目前,四种解释模型的任何一种,在历史作品中都能够用来提供某种类似于形式论证的东西,阐释叙述中所描述事件的真实意义。但是,自19世纪早期学术职业化以来,在公认的职业史学家中,它们并没有享有相同的权威性。事实上,在学院派史学家中,形式论和情境论模型越来越普及,进而成为史学正统。只要公认的历史学技艺大师表现出有机论和机械论倾向,例如像兰克和托克维尔各自表现的那样,这些倾向就被看作是一种遗憾,背离了历史中应该采用的正确解释形式。更有甚者,倘若某位思想家心血来潮,公然以有机论和机械论语言为主来解释历史领域,就像黑格尔与马克思分别做的那样,这种冲动就被说成是他们堕入了“历史哲学”的证据。

简言之,对职业史学家而言,在某种特殊“历史”类别可能采用的解释形式中,形式论和情境论表现了选择的局限性。相反,机械论和有机论则表现为史学思想中的异端邪说,主流职业史学家和支持他们的哲学家都是这么认为的。这些哲学家恰恰视“历史哲学”为神话、谬误或意识形态。例如,卡尔·波普尔那本颇有影响的《历史主义的贫困》不过是对史学思想中这两种解释模式的经久不衰的斥责。[11]

可是,职业史学家敌视有机论和机械论解释模式的理由仍然模糊不清,或者,不如说其理由像是源自某种明确不同于认识论的因素。因为,假定史学研究的本质是原始科学性的,就不会存在绝对的认识论基础来支持人们偏爱某种而不是另一种解释模式。

当然,有人说,只有在研究中清除有机论和机械论解释模式,历史学才能从神话、宗教和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诚然,历史学不可能因此而提升为一门严格的“科学”,但关键在于,清除了它们之后,历史学至少能够避免“科学主义”的危险,即对科学方法的简单模仿以及对科学权威的徇私盗用。因此,将自身局限在形式论和情境论模式中解释历史,历史至少还是“经验的”,不至于堕入黑格尔和马克思实践的那种“历史哲学”中。

但是,恰恰因为历史不是一门严格的科学,这种针对有机论和机械论解释模式的敌意,看来只是表达了一种偏见,一种职业化过程中的偏见。如果承认,有机论和机械论的确有助于深入了解自然和社会的所有过程,而形式论者和情境论者做不到,那么,将有机论和机械论从正统历史解释的规则中删除,就必定是基于认识论之外的因素。对形式论和情境论的分散技巧的承诺,仅仅反映了部分史学家的一种决心,即不去尝试整合那种材料,而有机论和机械论认为这是理所应当要做的。接着,这种决心看来又依赖于事先已有的关于形式的各种观点,即什么是关于人的和社会的科学不得不采用的形式。然而,这些观点从其本质来说,一般通常是道德的,尤其是意识形态的。

同类推荐
  • 最强大唐

    最强大唐

    本书简介:漫长岁月只为做一件事,让大唐成为最强王朝。ps:本书是架空历史小说,考据党勿入!
  • 群英召唤系统之一桶江山

    群英召唤系统之一桶江山

    不知道写什么将就一下,赵平穿越至某大陆之征战天下。本书不写乱入。
  • 重生之铁血山河

    重生之铁血山河

    一个八零后的目光亲身看八年抗战解放战争以及朝鲜战场,误入山匪、被俘、与部队失散、独自与鬼子周旋、创立特种小分队、袭扰敌人后方……
  • 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论述印度从开始遭受殖民侵略到最后获得独立的历史。本书着重说明英国统治在给印度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怎样不自觉地导致了印度社会的巨大变革,启动了现代化进程;英国统治怎样促成印度一种新的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兴起,这种力量如何成长壮大,如何积极参与促进印度发展并最后迫使英国交出政权。本书的突出特点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从印度国情出发研究印度,对一系列重大问题,如殖民主义双重愈来愈的实现、殖民统治与印度现代的启动、非暴力不合作道路的作用、甘地与国大党的关系、下层人民在民族斗争中的地位、教派主义兴起和发展的缘由、英国在印巴分治中的作用和印度独立的历史意义等,都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
  • 自由的声音

    自由的声音

    美第奇奖、龚古尔传记奖得主鸿篇巨制60万字讲述法兰西的“光荣与梦想”这是对法国知识分子的一次巡礼,也是对一个紧张、矛盾乃至绝望世纪的穿越。大革命之后,统治法国数百年的波旁王朝退出历史舞台,迎来的却是法国近现代最动荡不安的世纪。在君主制与共和制轮番登场之际,知识分子选择发声,在议院中成立党派,成为大臣甚至是政府首脑。这些人中有明哲保身的赌徒贡斯当、戴着镣铐跳舞的基佐、预见民主弊端的托克维尔、身着男装的女作家乔治·桑、一度反对共和的“法兰西灵魂”雨果……许多人白天还在为政府效力,晚上就被迫流亡他乡。……
热门推荐
  • 一颗心的旅途

    一颗心的旅途

    我的一颗心,从呀呀呓语到长大成人,都经历了什么呢?值得我用一生去缅怀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过了那么久还会隐隐作痛的青春又是什么样的?现在的我如何?未来的我又如何?想告诉你我的故事,想和你分享一颗心的旅途。
  • 小公主(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小公主(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最后一个莫希干人

    最后一个莫希干人

    事发生在1755-1763年英法北美殖民战争期间。年轻的英国军官邓肯·海沃德少校陪同两位姑娘投奔她们的父亲,途中他们遇到外号叫“鹰眼”的猎手与他的两个莫希干族朋友。在鹰眼等人带领下,海沃德等终于抵达威廉·亨利堡垒……
  • 翁主她总开挂

    翁主她总开挂

    傅家大小姐自打生下来就不知什么是人间疾苦,父亲是一品卫国公,外祖也是一品将军,姨母更是中宫皇后。被一群身份显赫的大佬们宠着,她唯一的忧愁大概也只有怎么把当今皇上拉下马,再换个顺眼的上去。千挑万选选中了沉默寡言的九皇子小表弟,就等着他即位,自己就能当个公主逍遥快活去了,谁知道——那个只做不说、沉默寡言的九皇子,小心翼翼扯着她的衣袖,双目赤红,声音沙哑:“傅氏阿矜,既要嫁人,你嫁我。”江山天下,荣华地位,还有我,只要我有,通通给你。======一岁差姐弟恋,男主出现较晚。女主天生骄女绝不吃亏。
  • 修仙升级大礼包

    修仙升级大礼包

    别人修炼靠灵石丹药修炼秘籍,财侣法地缺一不可。而陈若仙完全靠打架获得经验升级,每次升级还能获得升级礼包。修仙界因为他的到来,千年的和平就被打破了。陈若仙:来啊,刚正面,谁怕谁?
  • 最后一个大魔头

    最后一个大魔头

    群号:欢迎加入:234909134希望大家能踊跃加入我若成魔天下无佛、我若成妖,妖中为尊!魔,不是冷酷无情,魔,不是恨天恨地!魔!是一种对世间一切不满的控诉!魔,当行天下不敢为之事!魔,当行天下不敢做之事!!魔,当行天下不敢当之事!!!请不要认为这是一本小说,因为它是文明和修炼的结合!
  • 一八六七年日记

    一八六七年日记

    这是第一次用俄语出版保存下来的安.格.陀思妥耶夫斯卡娅日记的全文:第一本和第三本日记是U.M.波舍曼斯卡娅翻译的,她准确再现了速记原稿的内容。第二本采用的是保存于俄罗斯国立文学艺术档案馆里的安.格.陀思妥耶夫斯卡娅(以下简称安.格.陀)本人的翻译稿。
  • 性命要旨

    性命要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职业女性健康生活习惯的自我培养

    职业女性健康生活习惯的自我培养

    本书是指导广大职业女性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的指导书,从职业女性最关心的健康生活习惯的培育着手,以提高现代职业女性自我保健能力和健康生活习惯的自我培养为目的,围绕女性衣食住行、运动、美容及疾病防范的各个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职业女性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方法,本书内容翔实、涉及面广、针对性强、语言流畅、实用性强,是现代职业女性呵护自己、健康生活的*指导。
  • 西贝的服务员为什么总爱笑:贾国龙激励3万员工的管理哲学

    西贝的服务员为什么总爱笑:贾国龙激励3万员工的管理哲学

    《西贝的服务员为什么总爱笑:贾国龙激励3万员工的管理哲学》原为西贝30周年内部读本,收录西贝历史上所有重大事件。一身“坏毛病”的员工怎么用,怎么带?怎么给员工分利更能激励员工的活力、创造力、凝聚力?对于日渐庞大的组织,应该如何驱动,如何管理?走在企业发展的弯路上,企业家该如何激励自我,走向正确的道路……《西贝的服务员为什么总爱笑:贾国龙激励3万员工的管理哲学》将给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