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32500000009

第9章 识鉴第七

【题解】

本门记载了对人物的认识和鉴别,也包括对事态发展的洞察。魏晋人士的识鉴虽然不再像东汉时那样作为进身仕途的依凭,但仍能影响一个人的名誉和地位。

乱世之英雄

【原文】

曹公少时见乔玄[1],玄谓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2],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贵,当以子孙相累[3]。”

【注释】

[1]曹公:即曹操。乔玄:字公祖,东汉时期梁国睢阳人,官至尚书令。[2]拨:整顿。[3]累:劳累,麻烦。

【译文】

曹操年轻时去拜见乔玄,乔玄对他说:“现在天下正动乱不安,各路英雄如虎相争,能整顿治理天下的,不就只有您吗?不过您实在是乱世的英雄,治世的奸贼。遗憾的是我老了,不能见到您荣华富贵的那一天,只有把子孙交给您麻烦您照顾了。”

【评析】

起初,曹操地位很低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而乔玄此人一生波折,经历大风大浪,性格刚直急躁,不顾大体,但是谦虚勤俭,善待下级。曹操经常去拜访乔玄,乔玄见到他感到惊异,并且对他说:“如今天下将要战乱,能够安定天下的岂不是你吗?”曹操常常感叹乔玄是他的知己。后来曹操每次经过乔玄的坟墓,都感到凄怆并祭祀他。东汉末年各路英雄好汉并起,曹操最终脱颖而出,可以称得上是出类拔萃。但是人们对曹操的评价各不相同,乔玄“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的话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裴潜评刘备

【原文】

曹公问裴潜曰:“卿昔与刘备共在荆州[1],卿以备才如何?”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2],足为一方之主。”

【注释】

[1]曹公:即曹操。裴潜:字文行,三国魏河东闻喜人,为人博雅有才。曹操定荆州,以为参丞相军事。入魏后为散骑常侍、尚书令等。共在荆州:指裴潜和刘备同在刘表处共事。[2]乘边:乘驭边疆。

【译文】

曹操问裴潜说:“你曾与刘备同在荆州共事,你认为刘备的才能如何?”裴潜说:“若让他据守中原,他就只能扰乱民心,却治理不好民众;若让他把守边塞,则他足以成为一方霸主。”

【评析】

裴潜曾经在荆州避难,和刘备相处过一段时间,所以曹操才问他,裴潜的回答虽没有给刘备一个更高的评价,但也没有否定刘备。他作出的评价正好点出了后来的事实:刘备无力在中原发展,只好往西南方向发展,最后倒也成为了一方霸主,这也符合后来三分天下的局势,只是因为刘备在当时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其实是并没什么号召力的。在那个争权夺利的时代,胜利必将是属于新的创造者,天时、地利、人和的这些优势,刘备都不具备。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国家只有等待着被灭亡的命运,他也只能做到裴潜所说的“一方霸主”。

傅嘏评时贤

【原文】

何晏、邓扬、夏侯玄并求傅嘏交[1],而嘏终不许。诸人乃因荀粲说合之[2],谓嘏曰:“夏侯太初一时之杰士,虚心于子,而卿意怀不可交。合则好成,不合则致隙。二贤若穆[3],则国之休[4],此蔺相如所以下廉颇也[5]。”傅曰:“夏侯太初志大心劳[6],能合虚誉,诚所谓利口覆国之人[7]。何晏、邓飏有为而躁,博而寡要[8],外好利而内无关籥[9],贵同恶异,多言而妒前。多言多衅[10],妒前无亲。以吾观之,此三贤者皆败德之人尔,远之犹恐罹祸,况可亲之邪?”后皆如其言。

【注释】

[1]何晏: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玄学家。邓颺:字玄茂,三国时魏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明帝时为中书郎,曾任颍川太守、侍中尚书,司马氏篡魏后,和曹爽、何晏等同时被杀。夏侯玄:字太初,三国时魏国人。傅嘏:字兰硕,三国时魏国人,正始初年任尚书郎,后为黄门侍郎。司马懿招为从事中郎,迁河南尹,拜尚书。后进爵武乡亭侯、阳乡侯。[2]荀粲:字奉情,三国时魏国人。[3]穆:和睦。[4]休:美善,福禄。[5]“此蔺”句: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蔺相如原是宦者令缪贤的门客,后因完璧归赵和随赵王赴渑池之会而立功,拜为上卿,位在名将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气,想当众羞辱他。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一再避让。廉颇得知后,肉袒负荆请罪。[6]心劳:用尽心机。[7]利口覆国:语出《论语·阳货》:“恶利口之覆邦家者。”这里的意思是不切实际的能言善辩会使国家败亡。[8]寡要:不得要领。[9]关籥:门闩,这里喻指检点约束。[10]衅:缝隙。

【译文】

何晏、邓飏、夏侯玄三个人都想和傅嘏结交,但傅嘏始终没有答应。三人就通过荀粲来促成此事,荀粲对傅嘏说:“夏侯玄是当代杰出之士,虚心和你结交,而你却不和他交往。大家互相交好就能办成事,不能交好就会产生嫌隙。两位贤人如果能和睦相处,就是国家之福,这就是蔺相如向廉颇退让的原因。”傅嘏说:“夏侯玄志向远大,用尽心机。这样的人集虚名于一身,正是那种能言巧辩足以导致国家败亡的人。何晏、邓飏有所作为却很浮躁,学识广博却不得要领,贪财好利,不知检点自己,只喜欢认同自己的人,厌恶观点不同的人,喜欢虚谈,嫉贤妒能。言多必失,招来隙嫌,爱嫉妒就没有人愿意亲近。依我看,这三个贤人都是败坏道德的人而已,远离他们都还怕惹来灾祸,更何况去亲近他们呢?”后来事实果然如傅嘏所说的那样。

【评析】

傅嘏祖父傅睿,东汉时曾任代郡太守。他父亲傅充,官至黄门侍郎。傅嘏少年时受到良好教育,还没有成年的时候就声名卓然。傅嘏读书,好穷根究底,经常带着问题与人辩难讨论,因而颇有心得。这段所写的事情涉及了曹魏和司马氏族之间的权力斗争,文中何晏是曹操的养子,夏侯玄则是曹爽的表兄弟,在曹爽执政时他们两个人和邓飏一起都是曹爽的心腹。傅嘏则因为和何晏有矛盾,成为司马氏一党的人,而在杀曹爽的时候他也是积极参与,从傅嘏对三个人的评论中已显出了不满和敌意,后来三个人都被司马氏所杀害。傅嘏所预料的,也是当时政治斗争所产生的一个必然结果。

山涛论兵法

【原文】

晋武帝讲武于宣武场[1],帝欲偃武修文[2],亲自临幸,悉召群臣。山公谓不宜尔[3],因与诸尚书言孙、吴用兵本意[4],遂究论,举坐无不咨嗟,皆曰:“山少傅乃天下名言。”后诸王骄汰[5],轻遘祸难[6],于是寇盗处处蚁合,郡国多以无备,不能制服,遂渐炽盛,皆如公言。时人以谓山涛不学孙、吴,而暗与之理会[7]。王夷甫亦叹云[8]:“公暗与道合。”

【注释】

[1]晋武帝:司马炎。讲武:讲习武事。宣武场:操练场,在洛阳宣武观北面。[2]偃武修文:止息武备,振兴文教。[3]山公:即山涛,字巨源,魏末晋初河内怀县(今河南武涉西)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徒。[4]孙、吴:指孙武、吴起。孙武是春秋时齐国的著名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吴起是战国时卫国的著名将领。二人都以善于用兵著称,所以后世多以孙、吴并称。[5]王:皇帝对同宗、臣僚所封的最高一级爵位,诸王都有自己的封地。骄汰:过分骄纵。[6]遘(gòu):通“构”,构成。[7]理会:见解一致。[8]王夷甫:即王衍,字夷甫。

【译文】

晋武帝司马炎在宣武场讲习军事,他想停息武备,振兴文教,故亲自莅临,把群臣都召集起来。山涛认为这样不妥,就和各位尚书谈论孙武、吴起用兵的本意,还进一步作了探讨,满座的人无不交口称赞,都说:“山涛所说的话真是至理名言。”后来,王侯们骄奢放纵,给国家造成祸害。各地的兵寇强盗也如同蚂蚁般纷纷聚合,因为多数郡国没有防备,不能加以制服,以至于他们逐渐壮大起来,一切都和山涛说的一样。当时人们认为,山涛虽然没有向孙子、吴起学习兵法,却无形中和他们的见解相通。王衍说:“山涛的看法不知不觉中合乎用兵之道。”

【评析】

山涛是晋代吏部尚书,为“竹林七贤”之一。虽居高位,却非常俭约。山涛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为人小心谨慎。当时晋武帝决定奉行休养生息、重文轻武的政策。他的初衷虽好,但是在他即位后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大封宗室为王的做法却为以后的战争埋下了祸根。山涛没有学习兵法,却深谙兵法的个中深理,因此反对晋武帝的做法。山涛陈述道理,虽然当时在座者都感叹是天下名言,晋武帝也不否认,但是最终也没有采用。王侯们骄奢放纵,给国家造成祸害。各地的盗贼也纷纷聚合,郡国因为没有防备,不能加以制服,因此分裂割据势力就逐渐壮大起来,酿成了连年的战乱,史称“八王之乱”。这也从侧面验证了山涛的担忧与预见。

王衍代父致辞

【原文】

王夷甫父乂为平北将军[1],有公事,使行人论,不得。时夷甫在京师,命驾见仆射羊祜、尚书山涛[2]。夷甫时总角,姿才秀异,叙致既快,事加有理,涛甚奇之。既退,看之不辍,乃叹曰:“生儿不当如王夷甫邪?”羊祜曰:“乱天下者,必此子也!”

【注释】

[1]王夷甫:即王衍。[2]羊祜(hù):即羊叔子。

【译文】

王衍的父亲王乂担任平北将军时,有一件公事,想派人去说明情况,但没有合适的人选。当时王衍在京师,就乘车去见仆射羊祜和尚书山涛。当时王衍尚未成年,但容貌才华秀美出众。不仅说话爽快,而且叙事还很有条理,为此,山涛感到十分惊讶。王衍走了,山涛还一直看着他,并叹息道:“生儿子不就应该像王衍这样吗?”羊祜说:“将来扰乱天下者,必定是此人!”

【评析】

羊祜博学多才、善于写文、长于论辩。他虽然年十二丧父,却在能说话的时候就开始被父亲教之以典范的文章,到了九岁,父亲又向他传授《诗》《书》,在严格的家学教育下,使他成为一代贤才。那时候的羊祜虽然年轻,但很有政治头脑。他评价王衍“将来乱天下的肯定是此人”。王衍外表清明俊秀,风姿文雅。但是他生活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里,国家需要的是具有治国才能的社稷之臣。而王衍本质上是一个文人,崇尚玄谈,讲究风度,以清谈名士出仕是当时的一种风尚,但同时也是一种悲剧。他的一生在出仕与入仕之间徘徊。身为臣子王衍品格并不高尚,为自己的安危而将国家大事抛之不顾。虽说西晋末年的局势并不是个人就能决定其胜负,但王衍在其中无疑起到了很大的消极作用。他便真成了羊祜所说的“祸国殃民”的人,被世人所不齿。

潘阳仲见王敦

【原文】

潘阳仲见王敦少时[1],谓曰:“君蜂目已露[2],但豺声未振耳[3]。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

【注释】

[1]潘阳仲:即潘滔,字阳仲,汞阳人,太常潘尼从子,颇有文学才识。曾任洗马、河南尹。永嘉末年遇害。王敦:字处仲,小字阿黑,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2]蜂目:眼睛如蜂,比喻人的相貌凶恶。[3]豺声:声音如豺,比喻恶人的声音。

【译文】

潘阳仲见到王敦少年时的模样,对他说:“您的眼睛已经如蜂一样露出凶光了,只是还没有发出豺狼般的声音罢了。你一定能够吃人,也将会被人吃掉。”

【评析】

还在王敦年少的时候,潘阳仲在见了王敦后就预言了他有叛乱的野心,和将会失败的下场。到了东晋以后,琅琊王氏达到了政治巅峰,出现了“王与司马共天下”的局面。也因此,王敦才会心生异志。但是王敦的行为已与其家族利益相抵触,最终他的叛逆行为还是被镇压了下来,也没有落个好下场。那时候人们不再单凭外貌来判别一个人的内心,而是注意从平日的言行来分析了。

石勒使人读《汉书》

【原文】

石勒不知书[1],使人读《汉书》[2]。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3],刻印将授之,大惊曰:“此法当失,云何得遂有天下?”至留侯谏[4],乃曰:“赖有此耳!”

【注释】

[1]石勒:字世龙,上党武乡人,匈奴后裔。曾聚众起义,于晋元帝太兴二年(公元319年)自称赵王,建立后赵政权。公元329年,灭前赵,建都襄国,称帝,之后不久病死。[2]《汉书》:东汉班固撰,是记载西汉王朝主要事迹的史书。[3]郦食其:西汉人,刘邦的谋士,曾献计攻下陈留,被封为广野君。六国:指战国期间函谷以东的楚、齐、燕、韩、赵、魏六国。[4]留侯:即张良,字子房。刘邦的重要谋士,汉朝建立,封为留侯。

【译文】

石勒不识字,叫人读《汉书》给他听。当听到郦食其劝说刘邦立六国的后代为王,并刻好了大印准备授给他们的时候,石勒大惊,说:“这个办法不妥,这样怎么能得到天下?”等听到留侯张良阻止此事时,又说:“幸亏张良劝阻啊!”

【评析】

汉代开国谋臣张良,并非体魁雄伟、英气非凡的人物。他身居乱世,胸怀国亡家败的悲愤,投身于倥偬的兵戎生涯,为刘邦击败项羽以及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官拜大司马之后,辞官归隐,是汉初三杰当中唯一一位得以善终的人。后人评价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石勒出身低微,早年饱经忧虑祸患。但是他富于军事才能,政治上也颇有识度,自比在刘邦(即汉高祖刘邦)、刘秀(即汉光武帝刘秀)之间,鄙视曹操(即魏武帝曹操)、司马懿欺负孤儿寡妇以取天下。唐朝诗人司空图有诗“石勒童年有战机,洛阳长啸倚门时。晋朝不是王夷甫,大智何由得预知”。

张翰思莼羹鲈脍

【原文】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1],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2],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3]!”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4]。

【注释】

[1]张季鹰:即张翰,字季鹰,晋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曾任大司马东曹掾,因思乡弃官归家。齐王:指司马冏。东曹掾:东曹的属官。曹:官署中分科办事的机构。[2]菰(gū)菜:茭白,生长于长江以南的低洼地,可作蔬菜食用。莼羹:用莼菜加调味料制成的稠汤。鲜鱼脍:鲈鱼切片或切碎做的菜。[3]羁宦:旅居外地做官。要:求;谋求。[4]见机:在事前即已查知其结果。

【译文】

张季鹰担任齐王司马冏的东曹掾,住在洛阳,见到秋风起了,就想到家乡吴地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说道:“人生贵在快活称心,怎么能为了功名,在数千里外做官来谋求名声爵位呢?”说完就让人备车回故乡了。不久,齐王兵败被杀,时人都觉得张季鹰有远见。

【评析】

张季鹰因秋风起时思念故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而弃官返乡,他淡泊名利、洒脱不羁的作风直追阮籍,所以当时的人们赞誉他为“江东步兵”。后来人们就以菰菜、莼羹和鲈鱼脍作为辞官归乡的典故。而且刚好当时张季鹰在齐王司马冏那任职,当时晋皇室诸王为争夺中央朝权互相征战。齐王司马冏等八王参与,也就是历史上的“八王之乱”。而在此之前张季鹰因为思念故乡,便辞官归乡了,所以免受了当时的祸乱。人们都认为他未卜先知。

王澄评王玄

【原文】

王平子素不知眉子[1],曰:“志大其量,终当死坞壁间[2]。”

【注释】

[1]王平子:即王澄,字平子,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眉子:即王玄,字眉子,王夷甫的儿子,王澄的侄儿,担任吴国内史时,为政苛急,大行威罚,后代理陈留太守,遭人袭击被害。[2]坞壁:防御敌军或寇盗的小城堡。

【译文】

王澄一向不与王玄相交,他说:“王玄志向大,器量小,最终必定会死在战乱的小城堡中。”

【评析】

王澄对王玄的评价最后真的应验了。

杨朗知人善用

【原文】

王大将军始下[1],杨朗苦谏不从[2],遂为王致力,乘中鸣云露车径前[3],曰:“听下官鼓音,一进而捷。”王先把其手曰:“事克[4],当相用为荆州。”既而忘之,以为南郡。王败后,明帝收朗[5],欲杀之。帝寻崩,得免。后兼三公[6],署数十人为官属[7]。此诸人当时并无名,后皆被知遇[8]。于时称其知人。

【注释】

[1]王大将军:即王敦。[2]杨朗:字世彦,东晋弘农人,有器识有才量。曾任南郡太守,后官至雍州刺史。[3]中鸣云露车:即云车,又名楼车,车上有望楼可以观察敌情,车中置鼓锣以指挥军队进退。[4]克:成功。[5]明帝:即晋明帝司马绍。[6]三公:即三公曹,主管选拔官吏。[7]署:任用;委任。[8]知遇:赏识;厚待。

【译文】

大将军王敦起初起兵进攻京都建康时,杨朗极力劝阻,可是王敦不听从,杨朗只好尽心为王敦效力。他乘上中鸣云露车勇往直前,说道:“听我的鼓声,奋勇向前,一战告捷。”王敦握着他的手说:“事情成功之后,我任命你来担任荆州刺史。”后来王敦就忘了自己的承诺,只让他当了南郡太守。王敦失败后,晋明帝司马绍逮捕了杨朗,要杀掉他。不久明帝驾崩,杨朗得以赦免。后来杨朗兼任三公曹,有几十人被他任命为属官。这些人当时并没有名望,后来都受到朝廷赏识重用,因此当时人们都称赞他能知人善任。

【评析】

王敦决定起兵时,“位望殊为陵迟”的杨朗协助王敦叛乱,立下大功,王敦许愿让他做荆州刺史,而终授予他的是南郡太守。虽然王敦没有践诺,但杨朗大概也没有真的指望可以获得荆州刺史之位,因为他知道王敦是什么样的人,又或者南郡太守一官已经可以安抚他的不满,反正此后杨朗便成为王敦的心腹之一。晋明帝在平定王敦后,却没有把杨朗杀了,原因就是因为当时朝廷重人才,从而力保杨朗,他们从王敦的叛变中发现了杨朗的才能。而杨朗最后也不负众望,以其独特的眼光为国家挑选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周嵩评自家三兄弟

【原文】

周伯仁母冬至举酒赐三子曰:“吾本谓度江托足无所,尔家有相[1],尔等并罗列吾前,复何忧!”周嵩起,长跪而泣曰:“不如阿母言[2]。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3],好乘人之弊,此非自全之道;嵩性狼抗[4],亦不容于世;唯阿奴碌碌,当在阿母目下耳。”

【注释】

[1]度江:同“渡江”。有相:有荣华富贵之相或有福气之相。尔家有相:就是说周家有福气。[2]阿母:母亲。亲属称谓前加“阿”,是汉魏六朝时的称谓习惯,带有亲昵的意味。[3]暗:愚昧,糊涂。[4]狼抗:刚烈。

【译文】

周伯仁的母亲在冬至这一天赐酒给三个儿子,说:“我本以为过江后无落脚之地,幸亏你们周家有吉相,你们兄弟几人都在我身边,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周嵩起身恭敬地跪在母亲的膝前,流着泪说:“并不像母亲所讲。大哥伯仁为人志向远大却才能不足,名声显赫却见识肤浅,且爱乘人之危,这并不是保全自己的方法;我自己性格刚烈,也不能为世人所容。只有小弟弟平庸,他应当可以守护在母亲跟前。”

【评析】

这里记叙的是一段关于周嵩和他母亲的对话。他在和母亲的谈话中客观地分析了他们兄弟三个的性格,也作出了正确的评判。

王含父子投王舒

【原文】

王大将军既亡[1],王应欲投世儒[2],世儒为江州。王含欲投王舒[3],舒为荆州。含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4],而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及睹衰厄,必兴愍恻[5]。荆州守文[6],岂能作意表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沉含父子于江。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来,深以为恨。

【注释】

[1]王大将军:即王敦。[2]王应:字安期,王含的儿子,因王敦没有儿子便将其收为嗣子,任武卫将军。世儒:即王彬,字世儒,王敦的堂弟,琅琊人,雅正之士,跟周伯仁交好,官历侍中、江州刺史、左仆射等职。[3]王含:王敦的哥哥。王舒:字处明,琅琊人,文武双全。中宗用为北中郎将、荆州刺史、尚书仆射。后为会稽太守,讨伐苏峻叛乱有功,封彭泽侯,赠车骑大将军。[4]云何:怎么样。[5]愍(mǐn)恻:怜悯恻隐之心。[6]守文:遵守成法。

【译文】

王大将军败亡之后,他的嗣子王应想投奔王彬,王彬是江州刺史。王含想投奔王舒,王舒是荆州刺史。王含对王应说:“大将军以前与王彬的关系怎么样,你如今要去投靠他?”王应说道:“正是因为他们平时感情不好,所以才该去他那里的。江州王彬能够在别人强盛的情况下坚持己见,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当他看到别人面临危难时,必定生出怜悯恻隐之心。荆州王舒,性格保守,他怎么会做出让人感到意外的事情呢?”王含不听他的意见,于是就去投奔王舒。王舒用船将王含父子沉入江底。王彬本来听说王应要来,就私下里准备船只等待他,可是最终王应都没有来,王彬因此深感遗憾。

【评析】

王敦死后,他的部下们四处逃窜以求保命,他的嗣子王应和王敦的哥哥都商量着去投靠谁好。王应对王彬和王舒的性格非常了解,他认为王彬敢于直谏,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所以他看见别人衰败困厄的时候,必定生出恻隐之心,而王舒遵守成法,是不可能收留他们的。于是劝说王含而王含不听一心想要去投靠王舒,果然王含父子被王舒沉于长江。而被王应看好的王彬也确实如他所料是真心期待着他去的。

褚裒能知人而鉴

【原文】

武昌孟嘉作庾太尉州从事[1],已知名。褚太傅有知人鉴[2],罢豫章还[3],过武昌,问庾曰:“闻孟从事佳,今在此不?”庾云:“试自求之。”褚眄睐良久[4],指嘉曰:“此君小异,得无是乎[5]?”庾大笑曰:“然。”于时既叹褚之默识[6],又欣嘉之见赏。

【注释】

[1]武昌:郡名,治所在武昌(今湖北鄂城)。孟嘉:字万年,江夏鄳(méng)人,祖上移居武昌,庾亮兼任江州刺史时召为庐陵从事。后转官从事中郎,迁长史。庾太尉:即庾亮。[2]褚太傅:即褚裒(póu),字季野,晋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曾任兖州刺史,封都乡亭侯,死后追赠侍中太傅。为人性格深沉持重,虽对别人不加褒贬,但心中是非分明。[3]罢豫章:被罢免豫章太守之官职。[4]眄(miǎn)睐:顾盼,左右环顾。[5]得无:表示推测,语气偏向于肯定,相当于“大概”“恐怕”。[6]默识:暗自识别。

【译文】

武昌的孟嘉担任太尉庾亮的江州从事,当时他已经有名气了。褚裒有鉴赏品评人物的才能,他被罢免豫章太守后,归途中路过武昌,他问庾亮:“听说孟从事这个人很不错,今天在这里吗?”庾亮说:“你自己找找看吧!”褚裒环视了良久,指着孟嘉说:“这个人有点与众不同,不会就是他吧?”庾亮大笑,说:“是的。”此时他既赞褚裒的鉴识能力,又替孟嘉受到赏识而高兴。

【评析】

孟嘉少年即负有才名。他品貌超群而风雅洒脱,他这种博雅平旷的形象为世人所赞赏,深得庾亮的器重。当时褚裒与庾亮是好友,又刚好经过他们那里,便想一睹孟嘉的风采,庾亮便让他自己找。褚裒环视四周认真观察,居然一点就中,可谓是慧眼识英雄。褚裒少年时就与清谈家杜义齐名,被人称为“皮里阳秋”,意思是虽然口头上不对人进行褒贬,但骨子里很能识人。

远离尘世

【原文】

王仲祖、谢仁祖、刘真长俱至丹阳墓所省殷扬州[1],殊有确然之志[2]。既反[3],王、谢相谓曰[4]:“渊源不起[5],当如苍生何?”深为忧叹。刘曰:“卿诸人真忧渊源不起邪?”

【注释】

[1]王仲祖:即王濛。谢仁祖:谢尚。刘真长:即刘惔。殷扬州:即殷浩。[2]确然之志:指退隐之志坚定不移。[3]反:返程后。[4]相谓:互相谈论。[5]渊源:殷浩,字渊源。

【译文】

王濛、谢尚、刘惔一起到丹阳墓地探望殷浩,殷浩表示了自己长期隐居的坚定信念。回来的路上,王濛和谢尚相互议论道:“殷渊源不出来做官,怎么向百姓交代啊?”他们深深地为此忧虑叹息。刘惔却说:“你们几位真的担心渊源不出来做官吗?”

【评析】

王濛、谢尚、刘惔和殷浩四个人都是以善于清谈相交。又同为会稽王所敬待甚至倚仗,这时候的殷浩还没有表现出要出仕的志向,而且他的决心极其坚决,跟谢安隐居东山以养名望走的是同一条路。王濛、谢尚见殷浩坚决不出仕,开始为社稷和百姓担忧,而刘惔却认定殷浩必将出山走上仕途,可见其对殷浩了解颇深。后来果不其然,殷浩不但当官了,而且还手握中枢大权。

刘惔慧眼识人

【原文】

小庾临终[1],自表以子园客为代[2]。朝廷虑其不从命,未知所遣,乃共议用桓温。刘尹曰[3]:“使伊去,必能克定西楚,然恐不可复制[4]。”

【注释】

[1]小庾:即庾翼,庾亮之弟。[2]园客:庾爰之,字仲真,小名园客,庾翼的次子。[3]刘尹:即刘惔,刘真长。[4]复制:再能控制住。

【译文】

庾翼临终时,上奏章推荐自己的儿子庾爰接替荆州刺史之职。朝廷担心庾爰不听从任命,不知该派遣谁去,便一起商议任用桓温。刘惔说:“派他去,肯定会平定西楚,可是恐怕今后再也无法控制他了。”

【评析】

桓温身材雄伟、性格豪爽且有风度,熟悉他的人都认为他是孙权、司马懿一类的人。由于自己的名气和才干,桓温得以娶成帝之女南康公主为妻,官拜驸马都尉,从此平步青云,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当时庾氏兄弟在朝中掌权,桓温与两兄弟中的弟弟庾翼交往甚厚,这两位都是朝中的主战派,一直讨论要灭蜀、胡。庾翼也曾多次向成帝举荐桓温。这个时候,要派人去接替荆州刺史,大家商讨后推荐了桓温,但是刘惔凭借他的识人能力断言“要派他去,凭他的能力肯定能平定西楚,但是他会借此掌握大权,到时候将无人能控制住他的势力了。”等到庾翼死后,皇室无人撑腰,以致桓温主权引发叛乱,使得当时局势动荡不安,从而应验了刘惔说的话。

桓温将伐蜀

【原文】

桓公将伐蜀[1],在事诸贤咸以李势在蜀既久[2],承藉累叶[3],且形据上流,三峡未易可克。唯刘尹云:“伊必能克蜀。观其蒲博[4],不必得则不为。”

【注释】

[1]桓公:即桓温。蜀:指成汉,十六国之一。[2]李势:字子仁,洛阳临渭人,巴西宕渠人,其先人李特因晋乱据蜀称霸。李势后受桓温讨伐,兵败。[3]承藉:凭借,依靠。累叶:累世,不止一代。[4]刘尹:刘惔。蒲博: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

【译文】

桓温即将讨伐成汉,朝廷的官员们都认为李势在蜀国的时间已经很长了,继承先祖的基业也已经有好几代了,并且他们在地形上又控制了长江上游,三峡是不会轻而易举被攻破的。只有刘惔说:“桓温肯定能够将蜀地征服。我看过他赌博,没有绝对的把握他就不会出手。”

【评析】

成汉的皇帝李势承继祖业,从李特到他历经六世,而且又盘踞长江上游地带,想要去攻克他并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所以朝中大臣颇有顾虑。只有刘惔了解桓温的性格,凡事没有把握就不会去做,桓温既然发兵,则必有攻克的把握。果然桓温出兵以少胜多,三战三胜,李势最后只好投降。

与人同乐,亦与人同忧

【原文】

谢公在东山畜妓[1],简文曰[2]:“安石必出,既与人同乐,亦不得不与人同忧。”

【注释】

[1]谢公:即谢安,字安石。东山:谢安早年隐居的地方。当时他常和王羲之等人带着女妓出游。妓:表演音乐、歌舞的女侍。[2]简文:即晋简文帝司马昱,此时担任丞相。

【译文】

谢安隐居东山时养有一班歌妓舞女,简文帝司马昱说:“谢安一定会出仕,他既然能和人同乐,也就不得不和人同忧。”

【评析】

谢安是东晋的名臣,他的人品、为人都被当时世人所崇敬,最开始他隐于东山,一直没有想法要出仕做官。当朝的大臣们多次劝说他出仕未能让他动心,简文帝司马昱就说“谢安一定会出来的,他能和人同乐就必定要与人同忧的”。当时王导去世,正值桓温开始执政。桓温是个有政治野心的人,很崇拜王敦,一心想谋取帝位。谢安为了天下的苍生,为了社稷的安危,而且当时也由于他弟弟谢万在一次作战中兵败被黜,谢安为了保持家族的地位,也为了顺应当时群众的呼声,决定出东山入仕。

郗超不以爱憎匿善

【原文】

郗超与谢玄不善[1]。苻坚将问晋鼎[2],既已狼噬梁、岐[3],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4],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5],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6],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

[1]郗超:即郗景山。[2]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政权。传说夏朝铸九鼎,将其作为国宝,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3]狼噬:像狼似的吞食。[4]桓宣武:即桓温。[5]履屐之间:比喻处理小事情。[6]元功:首功,大功。举:成,实现。

【译文】

郗超和谢玄的关系不好。苻坚将要图谋夺取晋氏江山,已经攻取了梁州和岐山,然后又对淮水之南虎视眈眈。当时朝廷商议派谢玄率兵北伐,人们对此有不同意见,只有郗超说:“谢玄肯定可以成功。我以前曾在桓温幕府与他共事,发现他用人可以尽其才,即使处理小事情,也都能处理得当。从这些情形来推断,他一定可以建功立业。”谢玄胜利后,世人纷纷赞叹郗超的预见能力,同时又对他不因个人的爱憎而隐匿别人的长处的品德非常敬重。

【评析】

郗超曾经因为自己的父亲郗愔在朝廷的官位比谢安低而感到愤愤不平,谢安同时也因为郗超的父亲不务政务而感到不满。因此,郗超和谢家的关系一直都不是很好,但是在遇到重要事情的时候,郗超并没有被个人感情左右,而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尽管谢玄是谢安的侄子,但是在谢安推荐了他侄子谢玄后他显得十分高兴并且还对谢玄进行客观的评价,肯定了谢玄的本事与才能,着实是难能可贵的。而谢玄本身也确实具有经国才略,有才干有学识,所以最终不负众望,大破秦军于君川。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原文】

王恭随父在会稽[1],王大自都来拜墓[2],恭暂往墓下看之。二人素善,遂十余日方还。父问恭:“何故多日?”对曰:“与阿大语,蝉连不得归[3]。”因语之曰:“恐阿大非尔之友,终乖爱好[4]。”果如其言。

【注释】

[1]王恭:即王孝伯。[2]王大:即王忱。[3]蝉连:一连几天。[4]乖:不相合,不和谐。

【译文】

王恭随同父亲住在会稽,王忱从京都来会稽扫墓,王恭不久到墓地去看他。两人素来友好,于是在一起十多天才回去。父亲问王恭:“怎么去了这么多天?”王恭说:“与王忱说话非常投机,因此一连几天回不来。”父亲对他说道:“恐怕王忱不能成为你的朋友,你们的志趣爱好是不相合的。”后来果然如父亲所说。

【评析】

王忱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才气,很受亲友的推崇。那时候王恭也是被世人所赞誉,两个人都情操过人,而且都各负才华,因此两人相交甚好。王恭在做官后生活依然非常简朴,为官正直、敢言,而王忱却聪明善变。所以最后两人因为各自的品行志趣不同,而不再相交,这正如王恭父亲所说。

同类推荐
  • 孔子与山西

    孔子与山西

    孔子与山西的人和事,确实有过种种直接或间接、紧密或松散的联系。尤其是孔子儒学对于山西的历史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
  •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在《<百家姓>新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各个不同人物的不同方面,从皇帝到平民,从名人到凡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了解到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积淀,从而能够启迪我们的心灵,开发我们的智慧,使我们懂得应该珍惜什么、追求什么、把握什么。全书涵盖内容广泛,文字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长物志

    长物志

    “长物”,原指多余之物,它们虽非生活必需品,却是中国古代文人构筑精神世界不可或缺之物,寄托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品格意志。这部中国古代名士精致生活的百科全书,共十二卷,集合实用与审美双重功能,其中讲述居家陈设的有室庐、几榻、器物、位置四卷,与造景布局相关密切的有花木、水石、禽鱼三卷,与文人雅趣直接关联的有书画、香茗两卷,集中谈论日常生活的有衣饰、舟车、蔬果三卷。
  • 近代思想文化论集

    近代思想文化论集

    本书为学部委员专题文集,收入作者关于近代思想与文化研究的论文。本书所收论文,写于1985—2011年,26年之中,作者一直关注着近代中国的社会、思想与文化转型的问题。这是关涉中华民族整体命运的大问题。作者试图揭示这个转型过程的内外机制与种种条件,揭示我们已经走过的轨迹,这对于我们如何走向未来,真正摆脱种种中世纪式的羁绊,迈入现代社会健康持续的发展轨道,是很有意义的。
  • 烟台饮食文化纵览

    烟台饮食文化纵览

    “烹调之术本于文明而生,非孕乎文明之种族,则辨味不精;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中国烹调之妙,亦只表明进化之深也。”胶东地处美丽的山东半岛东部,占尽山海之利,人文历史鼎盛,历来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属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为中国饮食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热门推荐
  • 北使录

    北使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名人传记丛书:杜甫

    名人传记丛书:杜甫

    名人传记丛书——杜甫——“诗圣”的“诗史”一样的人生:“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非穷之罪

    非穷之罪

    林诺作为农村主人公参加了《交换人生》这个节目。她的人生从此拐了弯。
  • 舰艇基础科技知识(上)(青少年必知的舰艇航母科技)

    舰艇基础科技知识(上)(青少年必知的舰艇航母科技)

    舰艇与航母是高技术的武器种类,我们学习舰艇与航母的科学知识,就可以学得武器的有关高科技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高超军事素质,也可以增强我们高度的军事科学知识。
  • 你坑男神了吗

    你坑男神了吗

    慕楠澜:“鲁班你出肉吧,相信我你出肉能行的。”男神:“嗯。”慕楠澜:“鲁班被绑了!鲁班凉了!大家快跑!”男神:“……?”慕楠澜:“鲁班真的,你这英雄有毒,你别跟着我了,跟到哪躺到哪。你去跟……跟咸鱼,你们都是1-9的战绩,相配!”男神:“……”玩咸鱼的坑货老哥:“喵?”说起追男神,慕楠澜拍着胸膛表示,自己第二,没人能第一!就问!谁追男神会让男神玩的鲁班出肉当坦克?再问!谁追男神会全场逮着男神送的几个人头BB不停?三问!谁追男神能像她一般闪现跳大溜得飞快?说到这,慕楠澜也有些心酸。坑货老哥拉她五黑青铜局,没告诉她男神在里面啊!更加没告诉她……玩得还是女孩子爱的鲁班七号!
  • 霾之二重奏

    霾之二重奏

    那件事发生在我十五岁那年的初夏。当时我还是个懵懂少年,老爸那几年在欧洲做生意,把我扔给他的好朋友海叔——也就是我干爸——照管。干爸对我很好,但也管得很严,每月只给我一万块零用钱,不准我像其他富家子弟一样在外面玩乐花销,以免我堕落了。而且我当时在国际精英学院读书,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平时想进城都不行。好不容易盼到了一个周末的下午,可以出来玩一趟。我还没有自己的车子,就打了一辆出租车从郊外别墅到了市中心广场。在宏伟的广场上,我兜了一圈又一圈,目不暇接地环顾四方,心中涌起一阵阵从未有过的兴奋。
  • 快穿黑化男主的小甜心

    快穿黑化男主的小甜心

    《快穿:黑化男主的小甜心》欢迎入坑~本文纯属虚构!本文的男女主可能会性格多变,也可能不变。——小点统子:宿主大大最爱我的,对不对?时点甜:应该。统子瞬间委屈:那大大最爱谁?时点甜:陌陌。立刻认怂的统子:是君陌大人啊~哈~祝你们百年好合,长长久久,早生贵子……哈~我先走了……君陌:怂。君陌:乖乖,我们来生宝宝~时点甜:好啊~陌陌说什么都是对的。喜欢陌陌。听陌陌的话。统子:大大,你变了……
  • 潘朵拉之谜(求知探索)

    潘朵拉之谜(求知探索)

    潘朵拉的盒子从基沙古迹西南角的高地,往三座大金字塔的方向看去,金字塔在尊严华丽中,带着几分怪异。曼卡拉的金字塔最接近我们,而卡夫拉和胡夫的金字塔则在我们的东北方,三者几乎却不全然地,可连成一条正对角线——从卡夫拉金字塔的西南角,通过东北角,往东北方向延伸。
  • 娜迦传说

    娜迦传说

    雷蒙在开着游戏辅助——加加助手玩VR游戏的时候VR设备突然爆炸了......脑袋都被炸飞了哟~再次醒来,他已经变成了一头娜迦。......加加助手为您服务中;发现未命名新游戏,游戏库正在采集该世界信息;世界信息采集成功!是否正式启动加加助手?
  • 天降小萌妃

    天降小萌妃

    【爆笑萌文】他是异世大陆只手遮天的帝尊,狂傲狠戾,杀伐果断。她是身怀异能的无厘头少女,一次使用法术不当,被丢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异世大陆。落地之时,正好往一对赤裸纠缠的男女砸了过去,男人一个华丽闪躲,女人当场被她砸死。邪魅的男人抿嘴:“既然她死了,那么,你就代替她吧。”说完,大手一挥,就将她那身奇怪的衣裳撕了个粉碎。身怀异能,岂能被麻瓜欺凌?待我使用异能,溜之大吉。“隐身术!隐身术……”“哎?哎?怎么又失灵了?走开……别过来,别碰我……啊……救命啊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