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32600000003

第3章 上智部总序(1)

【原文】

冯子曰:智无常局,以恰肖其局者为上。故愚夫或现其一得,而晓人反失诸千虑。何则?上智无心而合,非千虑所臻也。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人动而愈纷,我静而自正;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余[1]。夫是故难事遇之而皆易,巨事遇之而皆细。其斡旋入于无声臭之微[2],而其举动出人意想思索之外。或先忤而后合,或似逆而实顺。方其闲闲,豪杰所疑;迄乎断断[3],圣人不易[4]。呜呼!智若此,岂非上哉?上智不可学,意者法上而得中乎?抑语云“下下人有上上智”,庶几有触而现[5]焉?余条列其概,稍分四则,曰见大、曰远犹、曰通简、曰迎刃,而统名之曰上智。

【注释】

[1]游刃有余:《庄子·养生主》讲到一个庖丁解牛,牛的骨节稍有间隙,而他的刀刃很薄,庖丁技艺高超,使刀刃在骨节间游行而绰有余地。后以此比喻人的才力优秀,善于治事。[2]斡旋入于无声臭之微:斡旋,指对事物各种矛盾的调节、处理。无声臭之微,无声无臭,使人毫无知觉的微妙境界。此句意为,智慧之人可以在他人毫无知觉的情况下把各种矛盾圆满地解决。[3]断断:果断地对事物采取措施。[4]圣人不易:就是圣人也难于提出更好的办法,来更替智者的主意。易,更换。[5]有触而现:智慧是因偶然的机遇而呈现出来的。

【译文】

冯梦龙说:智慧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能恰如其分地依据局势的变化才是上等的智慧。所以愚笨的人偶然也会有一得之见,聪明的人思虑再多也难免有失误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上等的智慧是出乎自然又合乎局势的,并非只凭千思万虑就能得到。在运用智慧时,一般人多从小的、局部的方面去考虑问题,而智者多从大的、全局的方面来考虑问题;一般人只注重眼前的得与失,而智者则考虑得更加长远;一般人遇事容易急躁忙乱而使事情变得愈加复杂,而智者则镇静自若使事态归于正常;一般人遇事束手无策,而智者处理事情则得心应手。因此,再困难的事到了智者的手上也变得容易简单,再大的事到了智者手上也成为区区小事。智者可以在别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把矛盾解决,而他的举动又常常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或开始抵触而后来相合,或看似矛盾而实际顺和,看他们开始时那种若无其事的样子,就是豪杰之士也为之疑惑;而一旦作出抉择,连圣贤也难有更好的办法改变它。啊!如此这般,岂不是达到了运用智谋的最高境界吗?上等的智谋,不是每个人都能学到的。有意学习的人大概也只能立志其上而得其中。俗话讲:“下下人有上上智。”这大概是遇到机会触发灵感偶尔表现出来的吧?我把这种智慧实录出来,稍加概括,分为四卷:《见大》《远犹》《通简》《迎刃》,统称其为上等的智慧。

见大卷一

【原文】

一操一纵[1],度越意表[2]。寻常所惊,豪杰所了。集《见大》。

【注释】

[1]一操一纵:指处理事情的不同方略。操,把持。纵,释舍。[2]度越意表:指超出意料之外。

【译文】

上等智慧的人对事情的一操一纵,往往出人意料。平常人对此担惊受怕,才智出众之士却能准确把握。因此集《见大》卷。

太公望诛杀华士孔子处死少正卯

【原文】

太公望[1]封于齐。齐有华士者,义不臣天子,不友诸侯,人称其贤。太公使人召之三,不至;命诛之。周公[2]曰:“此人齐之高士,奈何诛之?”太公曰:“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望犹得臣而友之乎?望不得臣而友之,是弃民也;召之三不至,是逆民也。而旌之以为教首,使一国效之,望谁与为君乎?”

【注释】

[1]太公望:即吕尚,西周初年的军事家、政治家。[2]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弟,辅佐成王为政。

【译文】

太公望吕尚被周天子封为齐国国君。齐国有一位名叫华士的人,立志不向周天子称臣,不与各诸侯国君交往,人们都称赞他很贤明。太公望三次派人召请他,他却一直不肯来,所以太公望就命人杀了他。周公问太公望:“此人是齐国一位品行高尚的贤士,为什么杀了他呢?”太公望说:“不向天子称臣,不与诸侯国君交往的人,难道我还指望他会来向我称臣,并和我交往吗?我不能使他来称臣并与我交往,这种人是叛逆之民;我三次召请他不来,这种人是谋反之民。如果树立这样的人作为品德高尚的榜样,那还要我这个国君有什么用呢?”

【梦龙评】

齐所以无惰民,所以终不为弱国。韩非《五蠹》之论本此。

【原文】

少正卯[1]与孔子同时。孔子之门人三盈三虚。孔子为大司寇[2],戮之于两观之下。子贡[3]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夫子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此,则不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以不诛也!”

【注释】

[1]少正卯:春秋末期鲁国学者,聚众讲学,与孔子对立。少正,复姓;一说为官名。[2]大司寇:春秋时鲁国官名,执掌一国司法、治安。[3]子贡: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子贡为其字。

【译文】

少正卯与孔子是同时代的人,孔子弟子数次挤满学堂,却又数次被少正卯的讲学吸引走光。后来孔子担任了大司寇官职,便让人把少正卯抓了起来,推到宫门前的望楼下杀掉。他的弟子子贡向孔子进言道:“少正卯是鲁国的大名人,老师您却杀了他,这样做是否不够妥当?”孔子说:“人有五种不可饶恕的罪过,抢劫和盗窃比起来尚好一些:第一种是很聪睿,却为人凶险;第二种是举止怪僻反常,却又冥顽不化;第三种是说话诡诈不实,却又巧言善辩;第四种是撰写许多阴暗怪诞的事情,却能够旁征博引;第五种是支持别人做坏事,并替他解释、辩白。人假如犯了这五种罪恶的其中一种,便不免被国君杀掉。而少正卯兼有这五种罪恶,这是坏人中最凶恶的,绝不能不杀他!”

【梦龙评】

小人无过人之才,则不足以乱国。然使小人有才,而肯受君子之驾驭,则又未尝无济于国,而君子亦必不概摈之矣。少正卯能煽惑孔门之弟子,直欲掩孔子而上之,可与同朝共事乎?孔子下狠手,不但为一时辩言乱政故,盖为后世以学术杀人者立防。

华士虚名而无用,少正卯似大有用而实不可用。壬人佥士,凡明主能诛之。闻人高士,非大圣人不知其当诛也。唐萧瑶好奉佛,太宗令出家。玄宗开元六年,河南参军郑铣阳、丞郭仙舟投匦献诗。敕曰:“观其文理,乃崇道教,于时用不切事情,宜各从所好。”罢官度为道士。此等作用,亦与圣人暗合。如使佞佛者尽令出家,谄道者即为道士,则士大夫攻乎异端者息矣。

【评析】

人的才能不一,用处也就不一。所以作为领导,一定要善于发现员工的优点,合理地做好安排,使人的作用发挥到极佳,做到人尽其才。华士与少正卯的确是人才,但他们的才能没有正确地发挥。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良好的道德,不在其位却想要谋其政,这当然会坏事。

宋太宗选押伴使

【原文】

“三徐”[1]名著江左,皆以博洽闻中朝,而骑省[2]铉尤最。会江左使铉来修贡例,例差官押伴。朝臣皆以词令不及为惮,宰相亦艰其选,请于艺祖。艺祖曰:“姑退,朕自择之。”有顷,左珰[3]传宣殿前司[4],具殿侍中不识字者十人以名入。宸笔[5]点其一,曰:“此人可!”在廷皆惊,中书不敢复请,趣使行。殿侍者莫知所以,弗获已[6],竟往。渡江,始铉词锋如云,旁观骇愕。其人不能答,徒唯唯。铉不测,强聒而与之言。居数日,既无酬复,铉亦倦且默矣。

【注释】

[1]三徐:南唐大臣。即徐延休、徐铉、徐锴三人,宋朝初年著名学者。[2]骑省:即散骑常侍,官名。三国魏置,由汉代散骑和中常侍合并而成。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3]左珰(dāng):珰,即宦官的别称。这里指皇帝身边的亲信宦官。[4]殿前司:宋代掌管宫殿前禁卫军之名籍的官署。[5]宸笔:对皇帝亲笔的敬称。[6]弗获已:不由己,不得已。

【译文】

南唐的徐铉、徐锴、徐延休这三个人在江南很有名气,被称为“三徐”,都以学识渊博而闻名于北宋,其中尤其以骑省徐铉的声望最高。一次正赶上江南派徐铉来朝纳贡,按照惯例,宋朝要差遣一位官员作为押伴使去南唐相迎,陪同徐铉前来。满朝大臣都觉得自己的言谈辞令无法和徐铉相比,而害怕担当这一使命。宰相赵普也觉得选押伴使的事很难办,就向宋太祖请示,宋太祖说:“你暂且退下,朕亲自来选择这个押伴使。”过了一会儿,太祖令朝中太监传旨宣召殿前司,命令其把殿前侍卫人员中不识字的人选出十人,开列名单交上去。太祖御笔亲点其中一人,说道:“这个人就行。”在朝的大臣都大吃一惊,中书也不敢再去请示太祖,便催促此人作为押伴使尽快出发。那位殿前侍卫也不知道为什么会选中他担任押伴使,也没说什么就去南唐迎接徐铉了。过江到南唐后,起初徐铉在和这位押伴使谈话时,总是洋洋洒洒,妙语层出不穷,连旁观的人都听得十分惊讶。而这位使臣不知道如何对答,只是哼哼唧唧地含糊应付。徐铉摸不透这人到底有多大学问,就竭力喋喋不休地和他交谈,过了几日他还是一直没说什么话来和徐铉应对。徐铉感到疲惫不堪,也就沉默不语了。

【梦龙评】

岳珂云:“当陶、窦诸名儒端委在朝,若令角辩骋词,庸讵不若铉?艺祖正以大国之体不当如此耳。其亦不战屈人,兵之上策欤?”

孔子之使马圉,以愚应愚也。艺祖之遣殿侍者,以愚困智也。以智强愚,愚者不解;以智角智,智者不服。

白沙陈公甫,访定山庄孔旸。庄携舟送之。中有一士人,素滑稽,肆谈亵昵,甚无忌惮。定山怒不能忍。白沙则当其谈时,若不闻其声,及其既去,若不识其人。定山大服。此即艺祖屈徐铉之术。

【评析】

很多时候,当我们不知所措时,沉默可能是最好的武器。因为沉默在此时会为我们的尴尬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即使是能说会道的人,遇上不善言谈、沉默寡言之人,最后也会选择沉默。

庄王绝缨 袁盎赦侍

【原文】

楚庄王宴群臣,命美人行酒。日暮,酒酣烛灭,有引美人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趣火视之。王曰:“奈何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命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欢。”群臣尽绝缨而火,极欢而罢。及围郑之役,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获首,却敌,卒得胜。询之,则夜绝缨者也。

盎[1]先尝为吴相时,盎有从史私盎侍儿。盎知之,弗泄。有人以言恐从史,从史亡。盎亲追反之,竟以侍儿赐,遇之如故。景帝时,盎既入为太常[2],复使吴。吴王时谋反,欲杀盎,以五百人围之。盎未觉也。会从史适为守盎校尉司马,乃置二百石醇醪[3],尽饮五百人醉卧,辄夜引盎起,曰:“君可去矣,旦日王且斩君。”盎曰:“公何为者?”司马曰:“故从史盗君侍儿者也。”于是盎惊脱去。

【注释】

[1]盎:袁盎,西汉文、景时人,字丝。文帝时为中郎,名重朝廷,曾任吴相。景帝时,与晁错不和,吴楚等七国反时,袁盎请诛错以与吴和。后为梁孝王遣刺客所杀。[2]太常:汉朝掌管宗庙礼仪的官吏,六卿之一。[3]醇醪:美酒。

【译文】

一次,楚庄王宴请朝中文武大臣,命令自己身边的美女来斟酒。夜幕降临,大家正喝得酒酣耳热时,照明的蜡烛突然熄灭了,这时,酒席中有一臣子趁黑暗之机拉扯了一下美女的衣裙,美女则扯掉了那人的帽带,并催促楚庄王点明蜡烛寻人。楚庄王想:“怎么能为了显扬妇人的贞节,而使臣士当众遭受羞辱呢?”于是命令说:“今天与朕一起喝酒的臣子,不扯掉帽带的人就是没有尽兴。”于是,群臣都把自己的帽带扯掉,然后再点上蜡烛,尽欢而散。后来,在楚国围攻郑国的战役中,有一个臣子每次都冲锋在前,五战五胜,斩获敌人众多首级。楚庄王询问他的来历,原来他就是那位被美女扯掉帽带的臣子。

汉文帝时,袁盎曾经担任吴王濞的丞相,袁盎的一个侍从与他的侍女私通,袁盎知道这事后,却没有泄露出去。有人用言语恐吓侍从,侍从吓得被迫逃跑,袁盎亲自把侍从追回来,并把侍女赐给他,待他仍像从前一样。汉景帝时,袁盎升任太常,奉命出使吴国,吴王此时正在密谋造反,想要杀掉袁盎,派五百士兵将袁盎的住处围住,袁盎却丝毫没有察觉。这时,正值那个侍从担任看守袁盎的校尉司马,他就买了二百石美酒,将这五百士兵灌得烂醉如泥,卧地不起。到了半夜,他唤醒袁盎说:“你赶快离开这儿,明天天亮吴王就要杀你了。”袁盎问:“你是谁?为什么救我?”司马说:“我就是私通您府上侍女的那个侍从。”袁盎大惊并急忙逃走。

【梦龙评】

梁之葛周、宋之种世衡,皆用此术克敌讨叛。若张说免祸,可谓转圜之福。兀术不杀小卒之妻,亦胡虏中之杰然者也。

葛周尝与所宠美姬同饮,有侍卒目视姬不辍,失答周问。既自觉,惧罪。周并不言。后与唐师战,失利,周呼此卒奋勇破敌,竟以美姬妻之。

同类推荐
  • 日本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日本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人认识日本第一书。被日本国人称作:“迄今为止,介绍日本的书中写得最好最深刻的。”了解为人不知的日本,必读本。
  • 海怪简史

    海怪简史

    《海怪简史》讲述中国古代海怪故事,全书分为外篇和内篇,外篇为来自底层的海怪,它们身上带着原始的野性,千百年来,它们的故事在民间秘密传递。内篇所记则不乏上古帝王苗裔、龙宫皂隶。可见,前者是“体制外”的海怪,后者是“体制内”的海怪,前者比后者可爱,故有此前后之序、内外之别。在当下,重新审视本民族关于海洋的本质追问,承续洪荒年代的奔放想象,无疑是告别平庸与浮泛的一条捷径,亦是物质年代的自救方式。
  • 贺麟全集:文化与人生(全新升级版)

    贺麟全集:文化与人生(全新升级版)

    《文化与人生》是哲学家贺麟撰写于抗战时期的论文集,是贺麟先生前期思想的代表作。《文化与人生》中每一篇文字都是为中国当时迫切的文化问题、伦理问题和人生问题所引起,而根据贺麟先生读书思想体验所得去加以适当的解答。这些解答所取的途径,如从学派的分野来看,似乎比较接近中国的儒家思想,和西洋康德、费希特、黑格尔所代表的理想主义。《文化与人生》中大都系亲切地自道所思所感和所体察到的新意思,以与青年朋友们谈心论学。
  • 山东竹枝词

    山东竹枝词

    《山东竹枝词》借用竹枝词这一古老民歌的形式,创作一部真实记录山东当代风俗史的作品,展现了山东的地域特色、人物风采、风景名胜等,作者在深入各地采风和考察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了地域文化这条主线,突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引领作用。如济南的泉水文化,济宁的孔孟文化,淄博的齐文化,临沂的红色文化,聊城的水城文化,泰安的泰山文化,莱芜的钢城文化,潍坊的风筝文化,东营的黄河口文化,青岛、日照的港口文化,烟台的海洋文化,威海的渔乡文化,荷泽的牡丹文化其中如泉水诗、渔家诗等还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影响。即使地域文化特点并不突出的德州、滨州等地,由于选取从枣乡文化和退海之地的沧桑巨变等角度入手,同样写出了特点和情趣。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Ⅱ):文武体娱探由来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Ⅱ):文武体娱探由来

    当物质生活满足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古代人的娱乐和怡情在今天仍然存在,比如诗歌,比如戏剧。但它们是怎么来的呢?本书就是带着这个疑问,进入古代现场,为你解开影响中国人玩乐的器具和秘诀。本书阅读起来颇为轻松,同时史料准确,故事有趣,可以让你在沉醉于历史的海洋的同时,享受丰盛的知识盛宴。
热门推荐
  • 雪落天堂

    雪落天堂

    雪落、雪落、无尽的悲痛缠绕,看天,看地,看万物纷落,琐事的萦绕,如同那失重的毛巾,缠绕缠绕。但命运是不屈的,在困苦与不堪的打击下,他选择了坚强与自信,与老父相依为命,却也能携佳侣同归,这是上天的恩赐还是同情,尽享天伦之乐。
  • 萌兽掌控者

    萌兽掌控者

    天地不仁,苍天不佑,就让我,送你们上路。
  • 萌妃痴王:盛世娇宠唯倾心

    萌妃痴王:盛世娇宠唯倾心

    聋哑配痴傻,听上去简直就是天生绝配。穿越而来的闻心攸便是本朝驰名的痴傻郡主,还没搞清楚情况,头顶着一个血窟窿就被送进了王府的喜房。不曾想,英俊神武的王爷不仅不聋不哑,还是个宠妻高手。敌人再狡诈阴险都没关系,本王妃有护妻大神在手,妖魔邪怪统统退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妃耍花样

    爱妃耍花样

    她,是将军府上的嫡长女,拥有才华却为生存而选择一条不归路—装疯卖傻。但,没有人知道,她是连鬼怪都怕的夺命师爷,不畏强权,把一些欺凌弱小的人关入大牢。她,曾拜入雾玄教,学会破阵法、抓妖魔鬼怪之能,也有过一方情报局。却卷入了一件事中,相遇了冥王。他,在人间是拥有异性的王,却没人知道他是冥界的霸主,一直寻找着心中的迷,在那次事件中,他赖上了她,在冥冥中,与她共同卷入一次大事件。
  • 大国庄园外交

    大国庄园外交

    庄园外交是润滑大国政治非常有效的非传统外交形式,不仅在二战以来数次缓和国际局势,在冷战后时代也屡建奇功。当前中美关系处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关键时期,需要探求并采纳有利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各种外交形式。庄园外交由于其独特的私人化特点及其在实践中的突出成绩,自然引起中美两国的关注。
  • 艾蜜儿宇航日记

    艾蜜儿宇航日记

    31世纪的孤女艾蜜儿最大的梦想,是希望自己赶快成长到可以打工的年纪,然后赚一大笔钱。体验一下有钱人的生活。这天,一架从天而降的宇宙飞船出现在她的门前,当她不怕死地决定先“验验货”的那一刻起,她的命运开始发生逆转。飞船被炸、被太空人贩子拐卖、误上“贼船”、奇怪的打工任务、与海盗船长共处一室、遭遇不明生物,艾蜜儿的宇宙冒险生活很新鲜,又充满着不可预知的危险性。一个瘦小单薄、身无所长的地球少女如何在全是成年男性的外星海盗船上生存下来?茫茫宇宙中。大大小小的行星星罗棋布,各类航线错综复杂,如何才能找到回家的路?看来,艾蜜儿要面对的难题,不仅仅是有勇气就能解决自白……
  • 耳目记

    耳目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国之举国飞升

    三国之举国飞升

    呐呐!后面的都是扯淡,这本书开心得一皮!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青锋,立不世之功,创万载伟业,开永世之太平!江山如画,美人如花。铁血与柔情,肃穆与庄严。时间:三国。故事:一名苦逼的上班党幸运儿,幸运地被一位神秘人甩进穿越者大军的潮流中,凭借先知先觉以及神秘人慷慨的天雷馈赠,毅然决然地踏上了统一三国的漫长道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犹如探囊取物;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指点江山,建造帝国……一人,可敌一国!如果不是一个飞在天上的老爷爷,煞气,神念,信仰,武将技,法术,巫术,特殊建筑,灵兽,凶兽,妖魔鬼怪,仙人还有等等的出现,本书应该就是一本严谨认真外加规范正经的历史架空型题材类小说!
  • 飞不起来的孔明灯(中国好小说)

    飞不起来的孔明灯(中国好小说)

    某银行分行职员殷婷婷,忽然发现分手思念的前男友被调道分行,当自己的顶头上司。作为小企业经营中心的职员,需要共同调研企业、通力合作,无法避嫌。在调研服装厂等各家企业的过程中,两人解开了心结,却不知下一步怎么面对。
  • 帝心不灭

    帝心不灭

    成风被人穿越了。本猪脚风度翩翩、玉树临风,没去穿越别人,反而被别人穿越,怎么能忍?成风:“你出来。”青女:“我不出。”成风:“我饿死了自己。”青女:“正合我意。”两人相生相杀又相辅相成。终有一朝,我成风破大圆满境,炼化你的修为,成为无上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