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36100000002

第2章 塞尔瓦达克上尉与他的勤务兵本-佐夫

某一年的某一时间,人们可以看到上尉与他的勤务兵本-佐夫在陆军部服役的情况介绍:

赫克托尔·塞尔瓦达克,18××年7月19日生于纪龙德省莱斯帕尔市莱斯帕尔县的圣特雷洛迪。

年薪:一千二百法郎

服役时间:十四年三个月零五天

服役简历:圣西尔军校两年;见习军校两年;第八十七步兵团两年;第三骑兵团两年;驻阿尔及利亚七年;曾在苏丹和日本作战。

职务:莫斯塔加奈姆上尉参谋

获奖情况:18××年3月l3日获荣誉骑士团勋章一枚……

赫克托尔·塞尔瓦达克现年三十岁,父母双亡,无家室,几乎没有任何财产,追逐荣誉,鄙视金钱,血气方刚,天性好斗,争强好胜,慷慨豪放,骁勇善战,颇受战神之青睐,尽管他并未向神灵祷告过。他出生在两个大海[1]之间的波尔多地区,被梅多克的一位身强体壮的葡萄园农妇抚育了二十个月。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的祖辈们都是骁勇无比的英雄,而他则毫无疑问地在襁褓之中便受到勇敢女神和幸运女神的青睐和庇护,成为今天具有干一翻惊天大事的赫克托尔·塞尔瓦达克。

赫克托尔·塞尔瓦达克是一位仪表堂堂的军官。他身材修长,身高五英尺[2]六英寸,英俊潇洒,一头黑色鬈发,两撇微微翘起的小胡子。两只蓝眼睛透着坦荡的目光,总之,是一个讨人喜欢的美男子,他虽然长得令人倾心,但他个人却没有感觉到自己是个英俊潇洒的人。

必须指出,塞尔瓦达克上尉并非那么博学多才,而且他自己也承认这一点。炮兵连的军官们总是说:“我们这帮人干起活儿来从不溜奸耍滑。”那意思是说,他们重活儿累活儿全都勇于面对,绝不挑三拣四。但是,赫克托尔·塞尔瓦达克则有意“耍滑”,因为他生性是个懒散而拙劣的“诗人”。不过,他天资聪颖,悟性极强,一学就会,所以出了军校校门,便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参谋部任职。另外,他的画画得很好,骑术也相当高超,是圣西尔军校里的驯马高手。军校里有一匹有名的烈马,名为“汤姆大叔”,它产下的马驹中有一匹脾气暴烈无比,但还是被塞尔瓦达克调教得服服帖帖。他的档案中记载了他曾多次获奖,这是他当之无愧的。

他的档案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他带领一连骑兵穿越一条战壕。战壕上方有一处遭到炮火的轰击,出现一个缺口,机枪子弹密集地扫射过来,士兵们被震慑住了,不敢上前。这时候,只见塞尔瓦达克上尉一跃而起,冲上战壕,用自己的身体挡着缺口,大声喊道:“冲过去!”

于是,连队冒着枪林弹雨冲了过去,而密密麻麻的子弹却一颗也没有打到上尉参谋的身上。

赫克托尔·塞尔瓦达克从见习军校毕业之后,除了在苏丹和日本参加过两次战役之外,就一直在阿尔及利亚任职。当时,他在莫斯塔加奈姆军分区担任参谋一职,专门负责特内兹到谢里夫河口海岸沿线的测量工作。他住在一间凑凑合合可以挡风避雨的茅屋里。生活条件的艰苦他并不在意。他喜欢在野外生活,因为这可以让他享受到一名军官能够享受到的全部自由。他时而在海滩上信步,时而在悬崖峭壁的山上跑马,并不太急于去忙他的那份工作。

这种半独立状态下的生活使他很惬意。他的工作毕竟没有忙得他废寝忘食,他依然每个星期可以乘坐两三次火车前往奥兰,不是参加他的将军举行的招待会,就是参加阿尔及尔的总督的宴会。

就是在一次宴会上,他见到了L夫人。他那首只写了四行的回旋诗就是要献给她的。L夫人是一名上校的遗孀,年轻漂亮,美若天仙,矜持端庄,但不免有点高傲。尽管她身边围着众多向她献殷勤的男人,但她总是或佯装看不见,或不屑一顾。因此,塞尔瓦达克上尉也不敢造次,不敢直抒心意。他知道自己有不少对手,尤其是大家刚知道的那位蒂马塞夫伯爵。正是由于这一缘故才让这两个男人意欲一争高下,决一雌雄,对此,年轻的寡妇则全然不知。另外,大家都知道,她的名声是众人所尊重的,所以他们不会让大家去说她的闲话。

赫克托尔·塞尔瓦达克同他的勤务兵本-佐夫一起住在那间茅屋里。

本-佐夫很忠诚,他对自己有幸鞍前马后地服侍上尉感到非常高兴。当要他考虑是去当阿尔及利亚总督的副官还是去当塞尔瓦达克的勤务兵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本-佐夫胸无大志,没有野心,这一点与他的上尉毫无相似之处。他只知道每天早上醒来,先检查一番,看看上尉军服左肩上的菠菜籽形流苏的肩章上有没有污渍。

本-佐夫这个名字有可能让人以为这个正直诚实的士兵是阿尔及利亚当地人。其实不是,那只是他的绰号。他本来名叫“洛伦”,可为什么大家都叫这个勤务兵为“佐夫”呢?而且,他就是巴黎人,甚至是蒙马尔特人,为什么叫他“本”呢?这是个很怪的事,连最有学问的词源学家也无法解释清楚。

本-佐夫不仅是蒙马尔特人,而且是那个有名的高岗上出生的人,从小就天天看着太阳从索尔费里诺塔和拉加莱特磨坊之间冉冉升起。因而,当一个人出生在这些不同寻常的环境中时,这个人会自然而然地感觉到他的出生地是他最值得自豪的地方,更是世界上所无法比拟的地方。在这个勤务兵的眼里,蒙马尔特是全世界唯一的最最高大的山峦,而蒙马尔特这个街区在他看来简直就是集全世界最美的景色之大成。本-佐夫曾走过许多国家,在他看来,没有任何一个地方优于蒙马尔特,也许别的地方比它大,但是景色绝对逊于它。的确,蒙马尔特没有一座可与布尔艾斯[3]的那座大教堂相媲美的教堂,但它的采石场绝不输于庞特力寇斯[4]。它的那个喷水池能让地中海感到妒忌,它的那座磨坊生产的面粉极为出色,其面粉烤制的薄饼香飘四方。而它的那座索尔费里诺塔远胜于比萨塔,笔直挺拔,在凯尔特人入侵之前,一直完好地保留着。最后,再说说那座山,那是名副其实的大山,只有那些心怀叵测的人才会污蔑它是个“小山包”。因此,你就是把本-佐夫碎尸万段,他也不会承认这座山不是五千米高的高山!

在全世界,你还能在什么地方见得到这么多的异景奇观呢?

“哪儿都不可能有的!”本-佐夫对任何人都这样略为夸张地表明他的看法。

这属于一种天真无邪的偏执!不管怎么说,反正本-佐夫只有一个心愿,回到蒙马尔特,回到那座高岗上,在那他人生开始之地度过他的晚年。当然,毫无疑问,是与他的上尉一起返回。这么一来,赫克托尔·塞尔瓦达克耳朵里听到的就净是巴黎第十八区的美景如何如何了,以至于塞尔瓦达克已经开始感到厌烦。

不过,本-佐夫并不气馁,仍旧在向他的上尉灌输这一切——当然,他是决心永远不撇下他的上尉而去的。他的服役期已经届满,他甚至还请过两次长假。在他三十八岁那一年,他还是八团的普通骑兵,正当他要退伍时,突然接到命令,要他去当赫克托尔·塞尔瓦达克的勤务兵。他一直与他的上尉做伴,在他的身边参加了好多次的大小战斗,而且非常勇敢善战,上级正准备颁发一枚十字勋章给他,让他光荣退伍,但是他谢绝了这一荣誉,以便留在他的上尉身边当他的勤务兵。如果说赫克托尔·塞尔瓦达克在日本作战时救过本-佐夫一命的话,那他在苏丹战役中也救过上尉的命。这种生死与共的战友之情是让人永远铭记于心,难以忘怀的。

总之,这就是为什么本-佐夫对上尉参谋如此忠贞不二、誓死保卫着他的缘故。本-佐夫的两只胳膊,按冶金学的行话来说,是“淬过火的”。他有着健康强壮的体魄,在各种环境、各种条件下受过磨炼;他魁伟壮实,人称“蒙马尔特堡垒”;此外,他胆量过人,无所畏惧,赴汤蹈火都不怕。

必须补充一句,本-佐夫不像他的上尉,并非“诗人”,但他起码算得上是一部活的百科全书,他很会插科打诨,满肚子的笑话趣谈,令人捧腹不止。在这个方面,他确实是个高手,没人能跟他相比,而且,他记忆力超群,那些乡村小调野曲,他随口就来。

塞尔瓦达克上尉知道他的这个勤务兵的优点,善用其所长。他很欣赏他的勤务兵,所以对他的怪脾性并不介意,而且他整天笑呵呵的,反倒让人心情舒畅;而且,有些时候,上尉也会说几句调侃的话,使得主仆之间的情谊更加坚固。

有这么一次,本-佐夫又一次叨叨起他挂在嘴上的家乡来,上尉却并没有扫他的兴,对他说道:

“本-佐夫,你肯定非常清楚,如果蒙马尔特高地只要再增高四千七百零五米的话,它就同勃朗峰[5]一样高了,是吧?”

听上尉这么一说,本-佐夫两眼放光,心花怒放。自此之后,蒙马尔特高地和他的上尉便在他的心头交织在一起,难以分开了。

注释:

[1]两个大海,指大西洋和地中海。

[2]英尺,旧时写作“呎”,是英国及其前殖民地和英联邦国家使用的长度单位。美国等国家也使用。1英尺≈0.3米。

[3]布尔艾斯,西班牙城市,市中的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享誉全球。

[4]庞特力寇斯,希腊的一座大山。

[5]勃朗峰,勃朗峰位于法国境内,系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海拔4807米。

同类推荐
  • 电视摄像艺术

    电视摄像艺术

    本书对电视摄像艺术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系统而概括地论述了电视摄像从入门到提高再到电视艺术创作需要掌握的技巧和方法。
  • 美的相遇傅国涌教育随想录

    美的相遇傅国涌教育随想录

    傅国涌在很多文章、演讲中提出了一个“教育相遇论”的构想,具有一定的原创性。本书从“与民国相遇”、“与教育相遇”、“与教育人相遇”等层面,通过大量的故事、案例、细节,阐述了“教育相遇论”的精神意趣,即教育中的相遇都是美的。
  •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神秘岛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神秘岛

    本书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五个被困在南军城中的北方人,找到良机利用热气球摆脱了窘境,中途却被风暴吹落在一个荒岛之上,然而他们并未向命运妥协,而是以集体的力量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岛上安顿了下来,开启神秘荒岛求生之旅……
  • 世界著名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世界著名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蹲在洋车上(经典悦读)

    蹲在洋车上(经典悦读)

    本书从萧红作品中精选了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的篇目,题材上偏向于作者年少的成长故事,对亲人、朋友的回忆、对生活经历的记录等,主要包括《蹲在洋车上》《镀金的学说》《家族以外的人》《祖父死了的时候》《威尼斯》《回忆鲁迅先生》等。
热门推荐
  • 王妃等着王爷来撩你

    王妃等着王爷来撩你

    在阳西,有一位叫柠婉儿的小姑娘,被爹娘逼婚到七王府,七王爷缪若轩对柠婉儿那是独家宠爱,七王爷从不近女色,却偏偏对柠婉儿如此般宠爱,府里头的一些小妃子们很是嫉妒,千般万般刁难七王妃(柠婉儿)这一世,会如何?
  • 重生甜婚暖暖哒

    重生甜婚暖暖哒

    (重生,苏撩宠)薄寒深迷恋霍时嫣许多年,宠妻如命,不惜为她倾其所有。对方却视他如瘟疫,能躲则躲。重活一世,霍时嫣大彻大悟:她之前是有多蠢,才会放着这么好的老公不要?她开始撩他宠他爱他!死活不肯放手!“爹地爹地,我要这个小熊熊。”“先给你妈咪买,她还小。”从始至终,他只有一个想法:霍时嫣,我的。当不成你男人,我连男人都不想当。
  • 深爱食堂

    深爱食堂

    喧嚣过后,有一家餐厅收留你疲惫的身躯;忙碌之后,有一道菜满足你空荡的胃。《深爱食堂》呈现十六道家常菜中的十六种滋味:“牛奶蛋炒饭”隐藏距离与爱,“麻婆豆腐”细品放下与舍得,“不加盐的小黄鱼”回味陪伴与温暖。人间百味,市井温情,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 大道编程阁

    大道编程阁

    大道三千,道道有挂,吞天食地,归真划一。这位兄台,肉身不强横不要紧,来,试试我这蛮牛肉身挂;这位妹子,不像仙子不要紧,来,试试我这谪仙锻媚挂……
  • 王妃您要的王爷到货了

    王妃您要的王爷到货了

    一代神偷穿越,刚醒过来就被人莫名睡了!还没等情投意合就先送个宝宝,果然古人的相处方式就是霸气!惹不起,咱躲得起,只是……喂喂,这位捉住胳膊死活不放的冰山男,你是哪位?神马?五年前你被睡了?【耸肩】和我木有关系啊……神马?你有证据?宝宝和你很像……好,既然事已至此,那么……儿子,揍他!【某日】“娘亲,娘亲,我是从哪里来的?”某宝一脸天真的问道。“那是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你老娘我……”某女一脸认真的回忆着。“娘亲,你确定不是去打劫的?”某宝一脸狐疑。“怎么可能!”某女翻白眼。“那爹爹长的好不好看?”某宝亮晶晶的眸子看着某女。“咳咳,天太黑,没看清。”“……”【又一日】“娘亲,娘亲,爹爹现在在哪里?”某宝再一次抱住某女大腿。“小天啊,”某女语重心长的说道“你爹坟头上的草都比你高半头了。”“娘亲,你是嫌我太矮了么……”“……”这根本就不是重点好不好?!【关于某男】“当初从了本王,你为什么还要逃?”某男眯眼。“额……初次见面,没有经验。”某女凉凉的说。“很好。”某男凤眼微眯,扯开衣带。“本王和你好好熟悉熟悉!”“等……等一下!你,你要干什么?谁准你脱衣服了!不对!谁准你脱我衣服了!魂淡!撕!也!不!行!”房间外,某宝和某老头无奈的摇头叹息着“果然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挡都挡不住啊……啧啧……”
  • 青春期如此关键,好父母有爱,更要有智慧

    青春期如此关键,好父母有爱,更要有智慧

    一本让你真正触摸到孩子内心的书。青春期来了不可怕。资深青少年心理专家,20年独特破解孩子成长中叛逆的秘密,给予千万家长以借鉴,成功帮助孩子安全度过青春期。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猴侠传说

    猴侠传说

    山村小猴乐小颠追寻挚爱走出大山迎来新世界世界的壮美龌龊苦难欣喜伴随他成长漂流能否最终和爱人相守敬请期待
  • 柳南随笔

    柳南随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马伯乐

    马伯乐

    《马伯乐》是萧红的一部长篇小说代表作。马伯乐是个萧红笔下一个时代的旁观者、多余的人。怯弱、自私、多疑、平庸,满腹牢骚,永远都在想,从来不会做的人。他只知道花钱,却不知道挣钱。花钱与父母、太太要,因和父亲要钱受了气,想自己写文章赚钱,也只是想想不动笔;在火车站,把太太、孩子和一堆行李丢在广场,自己一个人先爬上火车逃命;在逃难洪流中,竟暗生出快乐……萧红用讽刺的手法塑造了马伯乐这个没有民族意识的人,同时他也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相当一部分思想麻木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