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39900000003

第3章 美妆部分(3)

710年5月,中宗中毒死亡,韦皇后效仿武则天,临朝听政,临淄王起兵讨伐一路冲进皇宫,将韦后一党尽数被杀后,上官婉儿受到牵连,被斩于剑下。

她左右大唐风云变幻,步步惊心的政治生涯中,大概从没有想过,会死在李隆基的手里,这个幼小时便经她细心培养的出众皇子。

躲过了家族覆灭,躲过了掖庭为奴,躲过了武则天的剑,躲过了多次政变的波及,她一次次权衡、一步一惊心,随时都像在走钢丝,情感、风雅、清高,一切都得给生存让路,活下去,才是王道。

所幸,她留下这样一首《彩书怨》,让后世窥探到这位举足轻重才女的情感。

上官婉儿的红梅妆和寿昌公主的梅花妆,是有区别的。梅花妆是贴于额,红梅妆则是画于额。

红梅妆,是上官婉儿由感性向冰冷世界妥协的第一步,《彩书怨》则是向她生存靠拢之后的必然延续。

《彩书怨》上官婉儿最著名的一首诗,诗中所含的意韵却和她一生的显赫完全不搭。上官婉儿的一生,弄权助势,风起云涌,后来身居深宫,权利地位都不低,又得中宗眷顾,断然没有思妇之忧。

《彩书怨》是一首华丽的宫怨诗,怀念丈夫之作,写了一位洞庭湖边的女子,思念万里之外的夫君。月升月落,夜凉如水,熏香渐淡,月色愈冷,开着的窗子里,一轮月冷冷观望世间情,锦屏,翠被,华贵的物质映衬冰冷寂寞的内心,这一切,都被千古月色镀上一层茫然。

她从小生活在皇宫里,没有在洞庭居住思念征战夫君的可能,但是,她亦失去爱情,渴望潇洒红尘,一生一世一双人,所以这一首诗,她杜撰主角,杜撰地址,但是,不曾杜撰思念和怅然。

李贤去后,无数个寂寥的深夜,暂停运筹帷幄,远离政治漩涡,多少繁华奉承,在这清寂夜色下都撕下虚伪的面皮,还原生命的本真,沸腾的思念和愧疚,整夜跌宕,许多美好的瞬间一起涌上心头,她在最美的时光里遇到了最美的爱情,却追究失去。

长夜无声,无眠,想起来弹一首曲子驱逐心魔,伏案之际,却又提起笔,抒写心绪,写多了,无非一个意思,那就是思念,对远人的思念,不知道这离别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这样的家书一封又一封,飞到那人身边,但是,真能飞到那人身边吗?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化自屈原《九歌·湘夫人》名句: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却又无屈原的空寂怅然,直白简单,如急弦一转,一下子将静夜打破,满目都成了凌乱。

屈原的苍凉让人读来怆然一惊,许多凉意寸寸入肌入骨,上官婉儿的句子,却让人心生颤栗,满满都是无奈。

有了人类,就有了爱情,有了爱情,就有了失爱。

上官婉儿已去,但红梅妆和《彩书怨》一直被后世津津乐道。

不但唐人争相模仿红梅妆,用朱笔在额间点染红梅花,一直到淡素的宋朝,还有红梅妆偶尔出现。

南宋汪藻舟在汴中,于水中画舫上的美人红梅额妆,作《醉花魄》:

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恰似秋宵,一半银蟾白。

将生命中的意外伤害变成养分,是上官婉儿的本事,为奴时苦读成才名,武则天召见时,果断抓住机遇,失爱后,也并没有颓废下去,而是在政治和诗词上有所作为,开创初唐格律典范,受刑后,又留下了妩媚的红梅妆。

寿昌公主的梅花妆是神来之笔,锦上添花,上官婉儿的红梅妆是意外之喜,雪中送炭。一朵红梅,点于额头,是警醒也是鞭策,她从此明白,生命无情,皇宫里的生活,步步一惊心,她后来成为昭容,又委身韦后之下,再没有爱过,一是因为李贤在她生命里太重要,还有就是,以她的才华聪明,世间男人无法入眼。她活着,做什么,唯为二字:生存。

蒙曼说上官婉儿:在文学上是唐朝宫廷文学的代表人物,作为文学的掌舵人,她建议中宗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赋诗唱和,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朝廷内外,吟诗作赋,靡然成风。在上官婉儿的参与下,宫廷诗歌已经超越了歌功颂德、绮错婉媚的审美趣味,开始朝着盛唐诗歌神来、气来、情来的审美追求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进化论就是这样的,每个物种都会不断的修复自身和环境的关系,以缓慢的姿势改变。

上官婉儿在险恶人生中,经历陨落和飞跃,和女皇既惺惺相惜又恩仇难分,信任被瓦解又重新建立,与太子李贤一场热恋被冰冷的政治冷雨浇灭,委身武三思、李显、李旦……俱是为生存,再不为情感。周旋于太平公主和韦后之间,亦非本意,在错综复杂的生存环境中,她不断化解危机,不断锤炼性格,亦是不断修为内心,直至将自己变成雌雄同体,以内心的冷硬坚强抵御外力,又以自身的美貌风华,迷惑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使他们绊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在一步一惊心的生存环境和不断选择中,愈发坚韧、智慧、强悍,甚至冷硬。

美国作家蒙肯说:男人通过吹嘘来表达爱,女人则通过倾听来表达爱,而一旦女人的智力长进到某一程度,她就几乎难以找到一个丈夫,因为她倾听的时候,内心必然有嘲讽的声音响动。所以,上官婉儿和武则天,他们都难有爱人。

空对菱花,红梅鲜艳,可是,上官婉儿从没有做成那个: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的女子。

额黄

佳人卓约,遍染额黄

《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三首》

汉宫娇额半涂黄,粉色凌寒透薄妆。

好借月魂来映烛,恐随春梦去飞扬。

风亭把盏酬孤艳,雪径回舆认暗香。

不为调羹应结子,直须留此占年芳。

(宋·王安石)

额黄也是花钿的一种,不过比花钿的面积大,颜色也不一样,花钿可以用各种颜色和形状,额黄却是娇黄的颜色,涂抹在整个额头上。没有什么具体形状,颜色也很单一。

就像王安石在诗中描述的那样,汉宫娇颜半涂黄,粉色凌寒透薄妆。

不过是化个淡妆而已,额黄却是不可避免的一项重要工作。

古诗词中多描写美人涂额黄的妆容。

如陈后主的《采莲曲》:

相催暗中起,妆前日已光。随宜巧注口,薄落点花黄。

风住疑衫密,船小畏裾长。波文散动楫,茭花拂度航。

低荷乱翠影,采袖新莲香。归时会被唤,且试入兰房。

姑娘们早起化妆,涂唇染额黄,是必然的工序。

宋王之道《浣溪沙》也有描绘女子晨妆,娇额涂黄的化妆程序:

晓日晖晖玉露光。枝头一样斗宫妆。可怜娇额半涂黄。

衣与酴醿新借色,肌同薝卜更薰香。风流荀令雅相当。

额黄,虽然是涂染额头,却也有讲究,要染一半儿才刚刚好,另一位宋代词人吴潜也有《浣溪沙》写女子涂额黄:

宫额新涂一半黄。蔷薇空自效颦忙。澹然风韵道家妆。

可惜今宵无皓月,尚怜向晓有繁霜。何妨手拈一枝香。

汉宫娇额半涂黄;可怜娇额半涂黄;宫额新涂一半黄。都说明,额黄,其实不是完全涂满全额,而是半额,没有完整史料记载这样的涂法具体摸样,但是从古诗词中,也可一窥一二。阔额玉面,一直是有福气的象征,在中国,额头,参与了许多神秘的面相,比如说,说一个人天庭饱满,那么无疑,就是说这人有福气的意思,所以女子们,为了让自己的额头看起来更突出和美丽一些,便想出了涂额黄的办法,其实用今天的审美态度来看,将原本白净的额头涂一层金黄色,无疑算不上很美的。

关于描写女性凃染额黄的诗句,包罗好几个朝代,初唐卢照邻《长安古意》有: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中唐李商隐有:何处拂胸资粉蝶,几时额黄藉蜂黄。晚唐的皮日休也有诗写道:半垂金粉如何似,静婉临溪照额黄。在唐代,点染额黄的女子,大多集中在宫廷贵族间,而且,唐代的额黄形状,有新月状,圆形等。如晚唐温庭筠也在诗中吟出:额黄无限夕阳山。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在《美女篇》里写有: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的描写。梁文帝笔下的鹅黄,是金星的形状,应该是最接近花钿的一种。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里写到的: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其中的花黄,也是额黄。

额黄在女子的化妆史上,从南北朝到唐宋,一直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

额黄,也叫鹅、鸦黄、约黄、贴黄,花黄。百变不离黄字。

额黄的化妆方法,大约起源于南北朝,盛行于大唐。

据南朝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记载:张芸叟《使辽录》云:胡妇以黄物涂面如金,谓之佛妆。予按:后周宣帝传位太子,自称天元皇帝,禁天下妇人不得施粉黛。自非官人,皆黄面墨妆,以是知虏妆尚黄久矣。

因远道而来,更得宠爱,额黄起源于胡人女子,寓意不明,却深得深闺女儿心。但是自胡传入中原,闺阁女子们还是稍微改良了一下子的,胡人是黄物涂面,如镀金的佛像一样,名曰:佛妆。取其安详贵气。汉族女子则只涂额头,后来发展到只涂半额,毕竟,每天把自己弄的金灿灿的,不符合社会审美,在男权为主的社会里,女子如此贵气,通面金色,也并不合适。

看来,额黄的而来,还和佛教有干系,源于人们对佛的敬畏。

《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中也记载:额黄妆饰的产生,与佛教的流行有一定关系。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进入盛期,一些妇女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黄色,渐成风尚,成为贵族女性的奢华化妆方式。

唐的时候,额黄盛行,从初唐一直到晚唐,李商隐也写过: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

寿阳公主出嫁的时候,便是如此打扮。

晚唐时,贵族女子流行化八字眉,眉上涂额黄,越是盛大的日子,越要如此隆重打扮。

唐朝牛僧孺所著《幽怪录》中,下凡到人间的神女智琼,亦是将额头化妆成黄色。可见女子额间涂黄,在当代是多么普遍是。

民间有俗谚云:今朝白面黄花姐,明日红颜绿鬓妻。

额黄在演变的过程中,最开始,所有闺阁中的女子都涂花黄,后来,又成了贵族闺阁间的奢华隆重妆容,再后来,又有了新的约定俗成——只有未出嫁的姑娘有资格涂额黄,妇人则不许可。

所以,俗语中有了黄花闺女之说。少女额间涂了黄色,化了额黄妆,就表明,她还是天真纯洁的小女孩,如一张白纸,不谙情事。

额黄源起于人们对佛教的尊敬和向往,鼎盛于女性地位空前高涨的大唐,最后,终于衰微于附属,成为整个社会评价评定一个女子的表象——未涂额黄,则可求娶。

额黄本来只是女子额间的点缀,却成了贞操的代名词儿,历史的演绎总是如此没有章法。

有女夭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佛教的鼎盛时期已经逐渐衰微,朝代更迭着,人间物换星移,可是额黄妆,却一直延续到了宋代,并早已经脱离了当初的初衷。黄花闺女,却对闺阁中的少女有了特殊的意义。它代表着纯洁,干净,高尚品德。代表着整个社会对一位初长成的无瑕少女的认可——只有没有出嫁的,没有接触过男人的女子,才配称为,黄花闺女!

额黄有两种,一种是染色,用黄色的染料染成,一种是贴上去的,像花钿一样剪出一个形状,以胶贴于面额。

染画是用毛笔蘸黄色染画在额上,其具体染画方法又分两种:一种为平涂法,整个额头都涂满。唐裴虔余《咏篙水溅妓衣》有过此描述:满额鹅黄金缕衣。这种是额头涂满金黄。另一种是半涂法,在额部涂一半,或上或下,然后以清水过渡,由深而浅,呈晕染之状。便是王安石形容的摸样了:汉宫娇额半涂黄,粉色凌寒透薄妆。

北周庚信《舞媚娘》诗:眉心浓黛直点,额角轻黄细安。也是半额画法,只是在额角轻轻描画了两下,做飞舞状。

涂画的额黄材质,多为颜料,像胭脂,提炼于植物中,研成粉末,额黄如果涂的太厚的话,又渐次清浅,便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一层层如小山一样。所以,这样的额黄画法,也叫额山。

晚唐温庭筠擅长刻画闺阁中的女子形象,他有一首《照影曲》便写了这样一种情景,女子额头的黄粉,一层层画出来,像小山一样出现了层次感:黄印额山轻为尘,翠鳞红樨俱含频。

有很长一段时间,舞女、贵族、平民女子,大家都以画额黄为美。

额黄的另一种画法就比较简单了,类似于花钿的粘贴法。将黄色的纸片剪出形状,使用时以胶水粘贴于额上即可。准确说法,这样粘贴的额黄,才叫做花黄,因为女子们通常会施展妙手,将黄纸剪成各种美丽的花朵,梅花,桃花,牡丹,星星,新月,甚至鸟儿等形状,贴于额头,比颜料凃染,会自然一些,也更容易清洗卸妆。

南朝陈徐陵《奉和咏舞》诗:举袖拂花黄,便是贴于额的花黄了。《木兰辞》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花黄,亦是这种贴出来的剪纸。唐崔液也有《踏歌词》:翡翠帖花黄。

花黄在意义上脱离了额黄,和花钿最接近,但是在颜色上,却始终保持着高贵单一的黄色,所以,花黄,一直被归类于额黄这一系列中。

古时层层庭院的后宅里,女子们素手纤纤,在晨曦的微光中对着菱花镜,一笔一笔,将蘸了水的黄色颜料涂抹在额头上,小心翼翼,花颜玉露。最后一笔画好后,新一天的阳光已然跳跃进窗棂,映在一张新崭崭的笑脸上,搁下笔,收拾起梳妆盒儿,最后端详一下面容,额黄姣好,唇彩鲜艳,粉面,云鬓,或许琴瑟和鸣,赌书泼茶,或许:风亭把盏酬孤艳,雪径回舆认暗香,或许,又一天空空等待,独倚楼台,总之,某个贵族女儿的一天,正式开始了。

远山眉

宿命深处一抹轻轻的叹息

《荷叶杯》

绝代佳人难得,倾国,花下见无期。

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

闲掩翠屏金凤,残梦,罗幕画堂空。

碧天无路信难通,惆怅旧房栊。

(唐·韦庄)

远山眉,如叹息。

《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故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

翻开泛黄的书页,卓文君又一次扑面而来,在眼前时而缠绵,时而清冷成一出大戏,只是这出戏,我们看是消遣,她,却表演了一生!

同类推荐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前世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前世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纪实文学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红楼钟声燕园柳

    红楼钟声燕园柳

    本书是谢冕先生关于北大的一本散文集。谢冕先生用诗意的语言来描述他工作和生活了将近50年的北大。那湖,那塔,那园,那月,只要是北大的一草一木都让他笔尖充满情感。北大在他的叙述中充满迷人而纯粹的美……
  • 李束为小说散文集(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李束为小说散文集(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李束为是山药蛋派人物之一。此次由山西省作家协会编选的“山药蛋派”经典文库,精选其中优秀的文学经典,力求打造成为彰显山西文化形象的一张名片。
  • 尽头是你,世界荒芜也不畏惧

    尽头是你,世界荒芜也不畏惧

    《尽头是你,世界荒芜也不畏惧》——收录了郁达夫的经典小说、散文、杂谈及自传。郁达夫的著作,无论是对于爱情、对于国家、还是对于自我和他人的认知,字里行间,无不率真地表达着自己一生的思想艺术全貌,坦诚地展露自己全部的内心独白。读郁达夫的文字,就如同与一个赤城无畏而又特立独行的文人在畅谈人生,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 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

    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

    唐诗是中华名族智慧的结晶,它如浩瀚的海洋,蕴藏着数不尽的珍宝。历代人吟之诵之,借此体味人生苦乐,感悟生活哲理,议论社会时弊……《时光文库: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的选编,参照了多种唐诗选本,提取各家精华,旨在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一本普及型唐诗读物,从而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
热门推荐
  • 穿越皇后爱种田

    穿越皇后爱种田

    别人穿越有钱有权有异能,七七穿越成菜人。不跑,等着被吃?哎,那个皇上,我有个亲想和你成一下!
  • 网游之最强剑士

    网游之最强剑士

    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刘枫剑指天下第一高手,身后是百万大军,前方是天将第一城。周围杀气弥漫,战争一触即发。战火风云,尽在网游之最强剑士。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足坛最强大腿

    足坛最强大腿

    请问,最后的点球你为什么让给队友,从而错失了连续五场联赛上演帽子戏法的机会。万楚:可以进,但没必要。……足坛最强大腿了解一下,想拿冠军?来,抱好。
  • 一勺醋的爱情

    一勺醋的爱情

    闺密贼兮兮道:他如何?她一脸平静:我怎么知道?他突然插嘴:怎么不知道?我都对你坦诚相见了。这是一个隔着一道墙的邻居之间甜蜜爱情故事。
  • 盗贼笔记

    盗贼笔记

    喂,哥们,你这刀不错,我借来玩两天,下次还你啊。喂,兄弟,你的宝石掉到我手里了,算了我就先帮你收着,不要谢我啊。嘿,大叔,你女儿不错啊,要不……
  • 无效妻约:老婆,咱不离婚!

    无效妻约:老婆,咱不离婚!

    “简先生别这么凶嘛,总归我们两个还要同居一年的。”“滚!”“哎呀,再皱眉头就要长皱纹了,笑一个,跟我学,茄—子—”“滚!”“看,陆大美女又来了,你速战速决,我在外面给你看着啊—唔…喂…简…”某先生火冒三丈的叼住那张小嘴,“谁允许你走的,给老子滚回来!”一纸契约,将两个走岔了的人重新绑在一起。
  • 风水100问(人生运势500问)

    风水100问(人生运势500问)

    对于“风水”这个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对于中国人来说,好的居住环境是一个家庭能够长久兴旺的根本基础。从上古时期的原始人选择山顶石穴为宅,到后来通过罗盘定位寻找最吉利的房屋坐向,风水学从单纯的地理环境选择发展成为一门结合天文地理知识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学科,其内涵和意义都极为复杂多变。风水,顾名思义就是“风”和“水”,这两种大自然中最常见的事物带动着万物的生长,风好水好的地方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而一些隐晦荒凉的地方就少有人迹。
  • 村办厂

    村办厂

    刚开春,山里树上的杈杈桠桠还垂着些鲜亮的冰棍儿,乡里的吴干部就到天头岗村,落实村里奔小康的事。天头岗村连接乡里的唯一的一条道儿。是条蛇样绕着的机耕路,眼下却让冰冻封得严严实实。吴干部只好步行到天头岗,鼠牙样的冰冻被他的双脚踩得“嚓嚓”响,很有些听头。乡干部老吴是长期联系天头岗村的。在承包责任制前就蹲在这个村,一年三百六十天,有二百天吃住在天头岗,和村民打成一片。村里大小事,老吴都过问,就连村民家里猪发病了,老吴都亲自钻进猪窝帮助查病打针,搞得鼻子、眉毛分不清,一身都是猪粪粪,他都不在乎。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