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3500000006

第6章 从画稿看“变法”(2)

老人“数岁学画人物,三十岁后学画山水,四十岁后专画花草虫鸟”,画到五十岁左右,艺术上已渐臻成熟。但由于取法八大时,其艺术趣味偏于“冷逸”,未免与一般观众有所脱节,“识者寡”,因而在著名画家陈师曾的启发下决心大变[5](固然,艺术趣味的冷热;与识者的多寡,并不一定意味着艺术水平的高低。但从老人“变”的结果来检验,他的“变”,是正确的)。“变”的意图就是要探求既能“扫除凡格”[6],有自己的特色,又能摆脱“冷逸”,使“识者”更多起来的那么一种独特风格。变法的时间,号称十年(以从1917年至1927年一说为妥)[7];实现变法意图的时间,虽在1927年前后,但初步成效的取得,不过三五年的样子。其标志就是1922年陈师曾把他的新作带到日本展出,被争购一空。他的艺术名声,猛然从“识者寡”的“游燕不值钱”,一跃而为“百金尺纸众争夸”与“海国都知老画家”[8]的境地。这个“众争夸”的出现是在1922年,而取得成就的时间还更早。就手头的资料看,他1920年前后的画风,已有相当程度的转变。这就是在保留八大的概括、简练的同时,“冷逸”的迹象在逐渐减少,而艳丽如吴昌硕,清新明快如民间的风格在慢慢地形成,并且间或有接近于稍后成熟期的佳作出现。如果说,1917年以前的作品,诸如那种仰视太空的幽禽,闭目打盹的公鸡,以及凋零殆尽的枯枝残叶上的秋虫……,使人有孤寂、冷僻与陌生之感;那么,这种状况在1917年以后,就开始有变化。代之而起的是那灿若彩霞的《菊花》,密茂滋生的《扁豆》,还有似曾相识、愉快自若的《纺织娘》等那样,与一般观众的欣赏习惯相近,使人感到亲切和富有生活情趣的作品。更为难得的是《白石老人小册》里的12幅花卉,全是1920年所画。其中的少数虽仍有“冷逸”的味道,但多数画上的情调趣味已开始面貌一新。新就新在“冷逸”的感觉大为减少,而为普通观众所易于接受与喜爱的,如那活泼可爱的翠鸟,生意盎然的枇杷,苍劲清丽的梅花等画面,在连续出现。

当然,在变的过程中,小的反复虽然难免,但总的趋势是朝着摆脱“冷逸”的方向发展。这大概就是老人1920年前后那一段创作情况的特色。

那么,这一段时期的创作情况与特色,是否在这些花卉画稿上,也有所反映呢?答复是肯定的。老人那一段“变法”的情况与特色,在这些画稿上,有着明显的反映。

从文字上看,题款字数较多的不过十多处,连同附记,即有七处涉及“变法”的内容:不是“以我法临”、“用我法临”、用“我家”法“画秋海棠”,就是“出自己意为之”和“出余己意”等一类念念不忘“变法”和强调“变法”的“口头禅”。这说明老人潜心于探求“自成家法”,已经到了何等入迷的程度!同时表明,他的“家法”也已初步形成,否则,他怎能以“我法”自命,又怎有“颇无流俗气”的自豪?

再从画面上看,一朵朵使人倍感亲切的常见的花卉,乃至“竹篱茅舍”、“穷檐儿女之花”,都一一不厌其烦地描摹;在色彩的运用上,又多次流露出要强调鲜艳明快的意图。对画得已很鲜艳的《虞美人》还嫌“不能曲尽其妙”,又嘱咐要“鲜艳为之”。这与“曾点胭脂作杏花”的用意相同,可以肯定是为了摆脱“冷逸”而在取材与探求新的表现形式上所作努力的一种反映。

那全然“出自己意为之”的《腊梅、茶花》与《桃花》,固然不再是“冷逸”的一路,就是“临其大意”的那些画,由于“我家”画法的运用,也已在不同程度上成为老人的“我家”花卉了。最为突出的要数《秋海棠》。娄师白同志说:“秋海棠的叶筋,还未见有人这样画;这是齐老的独创,后来一直这样画。”卢光照同志也认为这是出自老人的“家法”。恰好老人自己也是这样看;他在画完之后,放手直书了“我家画秋海棠”这样一行醒目的题款。这里,海棠花画的是红色,叶子是黑色(《珊瑚花》、《百合花》都如此)。这大概就是他常说的“红花墨叶”的画法。我理解,所谓“红花墨叶”,倒不一定限于红色画花,黑色画枝叶;而也是出于摆脱“冷逸”的要求,有意强调色与墨的对比,以取得为普通观众所喜爱的鲜艳明快的色彩效果。

更引人注目的是,老人在这些随意“为之”的画稿上,竟写下不少有关“变法”的论画“语录”,如“即写意画,非写照不可”;“叶上之筋,以此叶最似”;以及有关花的结构、形状与颜色应如何描绘的说明。显然,这些“语录”的中心意旨,是为了强调写生,也就是为了强调反映生活的真实,要到生活中去吸取创作的营养。这既是老人的有感而发,也是他“变法”思想的自然流露。据娄师白同志说:老人的“我家”《秋海棠》的产生,与他重视写生的关系很大。他说秋海棠的“叶上之筋,以此叶最似”的用意,也就是为了要强调写生。同时,这两句话还表明,老人所主张的是“不似之似”,因为这里他把“不似之似”的海棠叶筋,说成为“最似”。本来,齐白石在“变法”前的十余年,已作了很多写生,但由于那时还没有“变法”的认识与要求,所以“不敢把来自写生的表现方法大胆地用进去,因而冷逸有余,生动不足,倒不如画稿具有真功夫。把这个功夫集中运用于创作,是他定居北京,‘衰年变法’时期的事”(龙龚《齐白石传略》)。现在可以看得很清楚,事实确实是这样。正由于老人生活体验的底子厚,因而使他的“变法”易于取得成功;又由于他取得了“变法”的成功,这使他对体验生活的认识更为增强,从而也更重视写生。

总的说来,这些画稿上所反映出来的,除了老人“变法”的迫切心情而外,主要的就是属于探求“变法”的途径,比如怎样从生活实际中吸取创作的营养;怎样使作品更为普通观众所喜爱。此外,还有怎样把生活素材变为绘画形象和怎样学习传统的意图,体现到作品上去。尽管“变法”的成功,还有赖于多方面的基础。但不管怎样,这里面涉及的,无疑是促成“变法”的两个重要方面。

当然,“功之成,不成于成之日”。促使齐白石“变法”成功的,有关思想、生活、技巧和传统等方面的坚实基础是早就奠定好了的。针对他的“冷逸”,“识者寡”而采取的上述良方,也是只有在坚实的基础之上,才起作用的。问题是在有了他那样好的基础之后,为什么又会出现“冷逸”与“识者寡”的问题?或者说,在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以后,又怎样有效地使问题能得到解决?如从这个角度来看,那就可以明显地觉察到:缩短艺术与生活、与群众的距离,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不仅是他“变法”成功的一条极为重要的经验,而且对于今天来讲,也颇有现实的意义。我们的许多画家和青年作者,不是正面临着“变法”或创造独特风格的问题么?如果也存在老人所遇到的这类问题的话,那么,他的经验并不过时,除了其他的必要条件而外,加强与生活、与群众的联系,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还须顺便一提的是,如果我们确信,独特风格不是照着预先设计好的“蓝图”施工而成;而是在提高思想、深入生活、磨炼技巧、学习传统和加强艺术素养等方面的基础之上,通过正确途径和不断的实践而自然形成的话,那么,首要的问题,就是应当像白石老人那样,从打好各方面的基础做起。

1980年8月

注释:

[1]齐白石(1863—1957),我国当代最负盛名的中国画家。名璜,字渭清,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萍堂主人、杏子坞老民、借山馆主人等。湖南湘潭人。擅长写意花鸟画,兼工书法、篆刻和旧体诗。

[2]子如、移孙叔侄俩,深得齐白石喜爱,随他迁京后,入学读书,课余习画。子如擅长工笔草虫,齐白石花卉册页中,凡有“子如画虫”印章的,其中草虫都是他的手笔(见《齐白石画册》辽宁版)。

[3]《齐白石画法与欣赏》(胡佩衡、胡橐)附图(83)。

[4]《白石诗草》梦大涤子:“皮毛袭取即功夫,习气文人未易除;不用人间偷窃法,大江南北只今无。”《白石诗草》二集,题大涤子画:“绝后空前释阿长,一生得力隐清湘;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

[5]齐白石在《白石老人小册》扉页题词:“予五十岁后之画冷逸如雪个。避乡乱窜于京师,识者寡。友人师曾劝其改造。信之,即一弃,今见此册,殊堪自诲,年已八十五矣。”雪个,即八大山人。

[6]《白石诗草》卷七,题画:“扫除凡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老把精神苦抛掷,功夫深浅心自明。”

[7]认为从1920年算起,到1929年止的,是以齐白石迁京定居为起点;认为从1917年算起的,是以老人决心“变法”为起点,这与老人“友人师曾劝其改造,信之,即一弃”的自述相符。

[8]《白石老人自传》:1922年,“陈师曾从日本回来,带去的画,统都卖了出去,而且卖价特别丰厚。……每幅就卖了一百元银币,山水画更贵,二尺长的纸,卖到二百五十元银币。……我做了一首诗,作为纪念:‘曾点胭脂作杏花,百金尺纸众争夸,平生羞杀传名姓,海国都知老画家。’……从此以后,我卖画生涯,一天比一天兴盛起来。”

同类推荐
  • 懂戏的不只有我:中国人都必须知道的中国戏曲史

    懂戏的不只有我:中国人都必须知道的中国戏曲史

    中国戏曲的唱腔动人,身段曼妙;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类型多样……这一切,都使中国戏曲成为回味无穷的艺术瑰宝,它纵横古今,让世界为之倾倒。本书就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述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历史,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剧种,各个流派的代表剧作、人物,以及它们的时代特征和戏曲特点。同时,还概述了中国各民族各地域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让大家看到,中国戏曲一直都没有远离中国人的生活。
  • 达·芬奇笔记

    达·芬奇笔记

    1651年,一位名叫拉斐尔·杜弗里森的法国出版商根据达·芬奇笔记手稿整理出版了《达·芬奇笔记》。笔记手稿非常随意,稿纸凌乱,没有排序和编码,有的甚至是达·芬奇用左手写成的反书——后人需拿镜子才能破解。手稿无所不谈,但中间不连贯,同一页稿纸上有可能开头说天文,中间谈声音原理,最后说色彩,许多文字写在稿纸边缘。这些即兴的议论,闪耀着真知灼见的光辉,给后人以无穷的智慧的启迪。配上达·芬奇手绘的图片,本书具有极高的欣赏和保存价值。
  • 盐池1936

    盐池1936

    当对家乡发生在七十多年的那场早已淡出视野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重温时,依然能够从仅存的回忆录、民谣集、地方史志等文字资料中,感受到它的波澜壮阔、如火如荼和生动浓烈。历史早已远去,我们尽其所能再现这段烽火硝烟的岁月,激励今人与后人永记历史。这既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
  • 教你西方绘画史

    教你西方绘画史

    美术是以一定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我们的思想观念和感情。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类型。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音乐、美术、舞蹈都可以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达到潜移默化我们心灵的作用,让我们得到美的滋润和享受,从而提高我们的修养和情趣。
  • 散曲:独特散曲艺术

    散曲:独特散曲艺术

    我国散曲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宋金之际,契丹、蒙古、女真等少数民族的乐曲相继传入北方地区,与当地原有音乐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乐曲,而原来与音乐相配,后来逐渐独立的词很难适应新的乐调,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这就是散曲。散曲萌芽于宋金之际,兴起于金末,元代初期的散曲刚刚从词或俚曲脱胎而出。因此,这时的散曲有着“以词为曲”的特点。
热门推荐
  • 仙神局

    仙神局

    路冯想要安安稳稳的过完这一生,尽管日子苦哈哈,没有女朋友,但是路冯想的美呀!终于在被一条“恶犬”咬了一口后到了一个修仙世界后,他发现自己还是想做个咸鱼!
  • 郑史编年辑录

    郑史编年辑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锁沙

    锁沙

    这是一部以塞北生态建设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讲述发生在二十世纪末及二十一世纪初塞外草原(乌兰布通草原)上的动人故事——乌兰布通草原曼陀北村历史上第一位大学生郑舜成毕业后,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一腔赤诚,带领乡亲们防风治沙,搞生态建设,改变家乡面貌,还草原水清草碧旧模样,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金色道路。表现塞外草原蒙汉等民族干部群众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几代人守护草原,建设家乡的奋斗历程。从塞外草原发生的巨大可喜变化,反映改革开放三十年伟大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讴歌伟大的新时代,和新时代里共产党员献身基层,服务百姓,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
  • 海贼之登顶

    海贼之登顶

    曾经有一个时代叫做白胡子,这个时代叫做纳斯!白胡子团不一样的结局!顶上战争中的场景提前出现在马林梵多。以站在这个世界的顶点为愿,卡西罗D纳斯!
  • 燕云压城

    燕云压城

    大争之世,生于积贫积弱之国的燕太子燕昭如何承先王之志,开万世之基,三游天下,四征匈奴,两战西秦,迁都洛阳,励精图治,最终奠定大燕一统江山的基础。
  • 网游之我是大BOSS

    网游之我是大BOSS

    鸽了很久,也扑了很久的书,因为生活稳定了一些,所以准备最近完结掉。作者自嗨中,不建议阅读。
  • 异世情缘之傲娇九尾狐

    异世情缘之傲娇九尾狐

    某宝宝拍胸激动呐喊:”我乃天山九尾天狐!千古至今至此一只!奈何一朝被坑坠入凡间,捉鬼,拿妖,降魔,除怪,契仙兽,收徒弟,没有本宝宝收不了的妖!“某男眼睛轻轻一瞟,魅惑的嗓音磁性而慵懒微微低问:”是么??“某宝宝蹲坑画圈圈去。愤愤不平ing..某变态男除外。
  • 教你学组词造句(下)(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教你学组词造句(下)(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次元之基因药剂大师

    次元之基因药剂大师

    这是一个不小心穿越到至高次元位面,并通过打击‘次元犯罪者’成为‘次元英雄’的故事。——家庭教师世界——仓木舜:作为彭格列新·Ⅰ世的门外顾问首领,这个无期长假我先休为敬美食的俘虏世界——仓木舜:作为新世代美食神,我的后花园美食界不欢迎杂鱼闯入。全职猎人世界——仓木舜:作为比会长更强的十二支,我建议我们先弹劾十三代会长。......秃(一)子(拳)披(超)风(人)世界——仓木舜:这个秃子他欺负人!!!!——什么?你问我为啥那么强!因为,我复制了这些世界主力的招式技能啊!——呀!至高位面的第一届次元大赛开启了。海贼世界:路飞、索隆......到位!火影世界:漩涡鸣人等五影到位!家庭教师世界:新·Ⅰ世彭格列家族全员到位!仓木舜:别争了......,那个秃子一来,全都得悲剧!
  • 生活的门

    生活的门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