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3600000004

第4章 论艺术作品的层次(2)

据说佛教徒通过苦修能够在一粒蚕豆中见出一个国家,这当然是一种宗教传奇。然而以此来比拟艺术是恰当的。不论是宏大的历史画卷、大型的交响乐、多幕剧,还是优美宁静的小夜曲、寥寥数笔的山水、半句苍凉的古诗,总之,任何完整的艺术欣赏都是从一个起点(第一、二层次)走向人的整体存在和过程,即走向作为整体的人生和历史,这也就是从局部走向整体,从有限走向无限,从刹那走向永恒。“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真是“一句一情,一情一转”,在这一唱三叹的深厚韵味中内含着对整体人生的无限感慨。整体的人生和历史作为思维概括的结果,本是理论的对象。然而在这寥寥数语之中我们却接触到整部人生和历史,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感觉通过自己的实践直接变成了理论家”。(11)

有人总想把艺术还原为一人一事一物,白居易说:“一吟悲一事”,王船山也说:“一诗止于一时一事”(12)这是不正确的。中国美学常常强调“文已尽而意论艺术作品的层次有余”(13)“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14)“言有尽而意无穷”(15)的艺术效果,如果诗“止于一时一事”,要想产生这种一唱三叹的韵味是不可能的。“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16)“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17),这也就是“意在言外”。“意在言外”有人说是蕴藉含蓄,有人说是整体的意义存在于局部(“言”)的相互关系之中。其实,我们也不妨把这种“言外”之“意”,看作是第一、二层次(“言”)之后微远的人生感和历史感。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用数学来研究美和艺术,他们把美和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抽象的数学关系。这构成西方美学一个强大的传统。从托马斯·阿奎那、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到赫尔巴特、齐美尔曼到鲍桑葵以及上文提到的贝尔、佛莱和朗格,都是想在抽象的结构形式中去寻找艺术的灵魂。鲍桑葵说:“正如科学的必然性透入并且扩延到事实领域一样,我想,同样地,抽象图案的表现性,依靠为想象服务的经验也透进自然与人的领域”(18)作为新黑格尔主义者,他把抽象图案之对于艺术的意义等同于科学规律之对于自然的意义。然而,中国美学的思路却与此截然相反。钟嵘说: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19)

把艺术的根源归结为能够激起人们种种情思的人的生活,即人生以及由无数人生汇集而成的历史。韩愈说:“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20)陆游论诗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21)“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22)”严羽也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23)都一致认为艺术的真髓正根源于人生的历程。

因此,所谓诗人,就是能够从每一生活现象(包括社会和自然)中领悟到其所蕴含的人生和历史的深层意味的人们,或者说,是对这种蕴含在生活现象中的深层意味特别敏感的人们。譬如秋风,在人类生活中已不是一种冷漠的自然现象,它作为岁月消逝的标志最易于引起诗人们的诗思,他们唱道:“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坐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李璟词也写道:“菡萏香消碧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人间词话》评道:“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这是深得诗人之旨的评语。

不同艺术作品的种种深层意蕴有着不同的情感倾向,或凄冷荒寒:“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或闲淡而空漠:“时倚檐前树,远望原上村。”或充满生活的暖意:“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它取决于艺术家的人生观和历史观(世界观中的深层部分),可以称为艺术作品中的“哲学意识”。但这种深层意蕴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意识。哲学意识即使比之科学意识包含有更多的直觉、情感、意志的成分,但其直接对象毕竟是抽象普遍的规律、目的和本质。而审美意识尽管蕴含着与哲学深层部分密切相关(但不等同)的人生感和历史感,但这毕竟是积淀在感性中的理性,消融在有限中的无限。我们既要看到二者的联系,又不能忽视二者的区别。

艺术的深层意蕴对艺术的第一、二层次有着无可置疑的决定作用。对整体人生和历史的情感态度制约着绘画的色彩、布局、用笔、体裁、题材等的选择,其他如文学、音乐、戏剧等无不如此。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受道释思想影响,在严峻的现实之外,在田园山水之中寻找精神的寄托。他们对人生和历史在孤高淡泊之中固执着一种苍凉空漠的情感态度。因此在他们的笔下,“渡头只宜寂寂,人行须是疏疏”。“野水参差落涨痕”,“寂寞沙头一簇船”。在画面的布局上,也往往是残山剩水,据守一角,留出大片空白,使人体味到一种邈远而苍凉的人生感和历史感。而山水画北宗祖师李思训的“庙堂气”几乎一直为后代画家所鄙弃。在诗词中夕阳、暮春、晚秋也就自然成为层见叠出的内容了。反过来说,特定的第一、二层次也表现着特定的深层意蕴。

人生感和历史感的区别是有意义的。虽然二者总是难解难分,但不同作品往往有着不同的偏重。以个人、家庭等个人生活经历为题材的篇什,往往从中唤起一种微远的人生感。而以国家、民族等重大社会事件为题材的作品,又往往以浩大的历史感的触发为其特征,“千古兴亡多少事”,“闲将冷眼阅沧桑”。在美学风貌上,前者往往是优美的,后者往往是崇高的。历史题材多为宏观的历史兴亡,过于微末的人事,由于对历史进程影响甚小,人们一般对之已不感兴趣。当代题材宜写微观的现实生活,而对时代进程在历史中意义的整体把握往往还有待于以后。

正如不同感官媒介对于艺术的价值不是相等的,不同生活现象对于艺术的意义也有所不同。桑塔亚那说:“爱情使我们成为诗人,死亡的临近可以使我们成为哲学家。”其实死亡又何尝不被称为艺术的永恒题材呢。故乡、童年、爱情、死亡等是个体过程(人生)的关键点,民族和王朝的崛起、衰亡及其重大事变等是族类过程(历史)的关键点,因此它们最易成为艺术的内容。“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

历史主题与人生主题在艺术中的演变与在哲学(深层部分)中的发展是有联系的。古典哲学(从古希腊到黑格尔)偏重于对人类总体的考察,可以说是一种广义的历史哲学。现代哲学(如存在主义)着眼于对人类个体的探索,可以说是一种广义的人生哲学。艺术中的演变正如别林斯基所说:“古代世界是外部的、客观的世界,在它里面,社会就是一切,人什么都不是。这说明了为什么希腊悲剧中的登场人物只能是神、人神、皇帝和英雄——社会、民族的代表而不是个别人的缘故。”“基督教世界(按:指近代)是内部的、精神的、主观的世界,人的个性在那里面是高贵的,就因为他是人的缘故:因此,在莎士比亚的悲剧里,李尔王的小丑自有其地位,正像李尔王自有其地位一样”(24)。

黑格尔根据理念的自身发展,根据理念不断摆脱、超越外在物质的过程,把艺术历史地划分为象征艺术、古典艺术和浪漫艺术。在象征艺术中,理念还是朦胧的、潜在的,理念被外在物质所淹没。古典艺术“达到了最高度的优美”,这里,理念与感性形式获得了完满的统一。而在浪漫艺术中,理念又破坏了与形式的和谐而超越了外在物质形式。黑格尔的这些论述在现象描述的意义上与历史事实基本相符。从艺术史来看,人生感和历史感的追求显得愈来愈自觉。到了现代,艺术作品的深层意蕴大有突破、摆脱第一、二层次的趋向,为了表现特定的人生感和历史感,艺术家们不惜破坏感官媒介必要的愉悦性,并以荒诞的人事代替生活的如实再现(如西方现代主义艺术)。

同类推荐
  • 缺席与偶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缺席与偶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缺席与偶在》主要分为三编,第一编讨论西方哲学与美学问题,兼及中西思想比较。其中多数文章试图把哲学和美学的若干基本观念放在“现代问题”的视野中加以考察;第二编讨论环境伦理学与生态政治问题,探究生态主义意识形态的缘起、主张及政治合理性限度;第三编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其中多篇是作者正在从事的“症状——中国当代艺术档案”研究计划的初步成果。
  • 艺术故事总动员

    艺术故事总动员

    《青少年科普故事大本营(第3季):艺术故事总动员》在章精选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艺术大师,通过对这些艺术家的传奇人生和艺术作品的介绍,让青少年朋友领略这些大师的个人魅力。海明威的传奇人生让人们领略了硬汉精神,贝多芬的艰难创作之路为人们奏响了英雄交响曲,浪漫天才毕加索的爱情之路让人们了解到天才的另一种人生,鲁迅在黑暗中的孜孜求索、千锤百炼唤起了人们心中的民族魂……艺术家是艺术的诠释者,他们所创造的艺术品正是其理念的集中体现。意志的较量《老人与海》、迷人的《蒙娜丽莎》、天下行书《兰亭序》、的雕像《大卫》、超凡的游历《神曲》、美好绮丽的《安徒生童话》、强悍的命运之音《命运交响曲》……这些被发掘出的艺术瑰宝,将在《青少年科普故事大本营(第3季):艺术故事总动员》第二章为青少年朋友做详尽介绍。
  • 在中西文论与文化之间(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在中西文论与文化之间(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在中西文论与文化之间》对中国现当代文艺、美学等进行阐发,从特定角度研究了西方现代文艺、文论对自然的表现、现代主义文艺、文艺阐释学等现代文艺中的重要问题的处理。研究了一些重要的文艺讨论和重要的学术事件,研究了詹姆逊的意识形态理论、全球化理论、时空理论、“文化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深度解读西方现代美学及其对中国现当代美学的借鉴意义。
  • 关于他人的痛苦(2018年版)

    关于他人的痛苦(2018年版)

    《关于他人的痛苦》是苏珊·桑塔格继《论摄影》之后又一本关于摄影的专著,也是她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这本书聚焦于战争摄影,探讨影像反映出的人的痛苦与观者之间的关系。惨不忍睹的影像尽管能唤起观者的悲悯之心,但人们的无能为力感更让这些在生活中无孔不入,又格格不入的影像显得多余而荒诞。若不经思考而直接相信影像之内容,我们的道德判断力只会愈来愈弱。桑塔格以纯文字书写影像,为观者提供思考空间以正视“他人的痛苦”。
  • 影评范文点评

    影评范文点评

    《影评范文点评》结合多年考前培训教学经验,全面解析了影视艺术类专业考试的难点——影评写作的应试策略。本书收录40余篇优秀影评范文,并附有对范文的详细点评,以帮助考生提高影评写作的能力。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他们说我是害虫

    他们说我是害虫

    重生成虫,机缘巧合之下走上化龙路,却被当成人人喊打的害虫。今日为虫隐伏草叶间,他朝化龙舞动风云巅。
  • 在迷途

    在迷途

    当美丽的少年时光匆匆的划过指尖的时候,我想每个人都有莫名的伤感。岁月将那一段生动的现实化成幽暗模糊的阴影,留给我们的仅仅是淡淡的忧伤。那是一场洗礼,无论是否惊心动魄,当回忆的时候总萦绕着一种刻骨铭心。
  • 全职高手之荣耀盛世

    全职高手之荣耀盛世

    那是十年之前……那一年,南山依旧温暖如春。那一年,叶修手中已无烟蒂。那一年,荣耀才刚刚开启,精彩才刚刚呈现!一切的一切,从一位远在地球时空郁郁不得志的天才少年开始!迥然不同的技能搭配,原汁原味的比赛规则,天马行空的清奇战术,性格各异的游戏天才,精彩纷呈的荣耀盛世!这些,又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天余谪仙,乃下凡尘。御剑天地间,摘星日月中。——赵天星。创世之神话,荣耀之巅峰。即刻扬帆,破浪乘风!欢迎加入本书书友群,群号:866802445。
  • 司息河的呼吸

    司息河的呼吸

    四杀把当上书记之后,就不再杀猪了。严格地说,不应该再叫他四杀把,他有名字,叫罗马。因此,张罗村有一部分人已经改口,喊他罗书记。但大部分人,背地里还是叫他四杀把。四杀把不再杀猪,但心里那把刀始终没放下。他现在琢磨的,是杀树。张罗村村西,有一条河流,叫司息河。司息河的河水从沂山南麓开始汇聚,然后由北向南,一路蜿蜒,清粼粼的河水不分昼夜地流淌。在张罗村地段,约有两公里长的宽阔水面,两岸是茂密的水草、灌丛和树林。从集体到单干之后,这是张罗村唯一没被瓜分的财产。
  • 傲娇的闻先生

    傲娇的闻先生

    【全文免费,不收费】【甜宠,独宠1v1、欢乐多】喜欢左清新之前,闻其琛是这样的:“老板,您觉得左小姐怎么样?”助理问道。“愚蠢,眼光还差,笨女人一个!”喜欢左清新之后,闻其琛是这样的:“闻总,听说您之前说过我愚蠢和眼光差,现在有改变想法吗?”左清新满是玩味地看着闻其琛问道。“我以前说过这种话?不可能,绝对不是我说的!我家夫人睿智、可爱、美丽还大方!眼光更是没话说!”哎嘛呀,真香!欢迎加入读者群:515938075
  • 万界至尊杀神

    万界至尊杀神

    杀神苏万飞逆天改命,堕入轮回,成为候府废材少年,废材?不存在的!看杀神如何在异世获得杀神之名!不服就干是我的生活态度,简单粗暴是我的行为方式!
  • 末日猎杀升级系统

    末日猎杀升级系统

    一场暴风雨席卷的夜晚,血腥与杀戮充斥了世界,病毒横行,丧尸遍地。无数来历不明的生物出现在地球,人类文明堕入永夜,文明之火摇摇欲灭……这一切就发生在叶阳身边,就在他觉得死定了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身上居然绑定了一个系统!叶阳发现只要做任务,杀怪,砍丧尸,都可以获得经验值升级变强,做任务,甚至能抽奖得到各种物资。叶阳忽然觉得,末日有希望在这黑暗世界活下去……
  • 反套路救世指南

    反套路救世指南

    我们不只脑子有洞,还是油井!没有小白,全是大佬! 这是六个满级大号带着氪了金的开局999小挂件花式炫技的救世之路~
  • 春夏秋冬如沐晨阳

    春夏秋冬如沐晨阳

    你陪我走过四季,爱着春夏秋冬。我多么庆幸,你在,春华秋实夏蝉冬雪。你不在,春夏秋冬。或许我也可以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