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3700000003

第3章 概述(1)

清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结束了长达268年的清代封建王朝统治。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虽仅38年,却是一个极其动荡的历史时期,社会的每一次震荡,都给予中国文化发展以深刻的影响。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及伴随出现的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深深扎根于民间的曲艺艺术更是起到了直接的作用,从而推动了民国时期曲艺艺术的发展。

民国时期的曲艺艺术发展有以下特征:一是随着上海、天津、广州、武汉、重庆、成都等沿海、沿江大都市的兴起与繁荣,一些曲艺艺人纷纷流入城市行艺,在竞争中使演唱水平得到提高,促进了曲艺艺术在城市的繁荣与发展;二是为适应城市各阶层文化娱乐的要求,茶楼、书馆、戏园、杂耍园子遍布,为城市曲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三是随着反帝、反封建斗争,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爱国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出现了大量反映抗战爱国的新作,顺应了民心;四是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曲艺这一属于人民大众的艺术吸引了一批专家学者加入其间,并有许多人进入了曲艺艺术研究领域。

一 城市曲艺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自鸦片战争始,上海、南京、广州、福州等沿海及沿江城市成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的流入促成了这些城市经济的迅速繁荣,同时中国的民族工商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工商业城市随之兴起,因而吸引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涌入城市谋生。民国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一些民间职业或半职业的曲艺艺人也夹杂其间,并以卖艺在城市中求得生存。他们为赢得城市不同层次的受众群体娱乐之所求,对其所从事的曲种从内容到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创新和提高。清代形成的许多长期在农村或小城镇流传的地方曲种,以及许多民间自娱的曲艺形式,民国时期在大城市得到进一步发展。比较典型的如河南、山东、河北民间曲艺艺人向京津地区的汇聚,江浙曲艺艺人向上海的汇聚等。乡村土调在这汇聚中走向成熟,许多新曲种由此诞生。

曲艺艺术来自民间,历来由于得到不同的社会阶层的喜好,从形式到内容都存有“雅”与“俗”的分界。清代满族处于统治地位,满与汉的分野格外清楚,统治者的尚“雅”与被统治者的趋“俗”在北京尤为明显。进入民国后,由于民主之风盛行等因素,促成了一些大都市里“雅”、“俗”两种风格的并存与融合。如清代北京内城的大书茶馆是专供官僚贵族及士大夫一类听众听书的场所,外城的天桥等地则是市民的娱乐场地,泾渭分明。在天桥卖艺的艺人不能进内城演唱,在大书茶馆说书的艺人一般也不去天桥“撂地”,免失身份。然而,时过境迁,民国八年(1919)旗饷停发,一些向来以自娱为主,并自称高雅的旗籍子弟票友失去了生活来源,一部分人只好“下海”进入茶园以卖艺为生计,成为职业的曲艺艺人。此时,内城的曲艺场所日趋大众化,一些茶馆老板也就去天桥礼聘那些长期撂地的杰出艺人进入茶馆演唱。在书茶馆里,面对各阶层的观众,八旗子弟的“雅”不能卖钱,而天桥艺人的“俗”也卖不了钱。因此,脱“雅”随“俗”,去“俗”趋“雅”的改革,就在这种场合中得到了融合,同时推动了曲艺艺术的发展。又如河南、江苏、山东等地清代流行的鼓子曲、清曲,其演唱者多为官宦、士绅、文人和商贾,他们以曲会友,消遣自娱,所唱曲词文雅。民初时进入茶馆,在曲目的内容和曲牌的选择上亦产生了由“雅”趋“俗”的转变。由“俗”趋“雅”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京韵大鼓的形成,清代同光年间进入京津地区的木板大鼓,一变为“怯大鼓”,再变为“卫调大鼓”、“京音大鼓”,民国以后确定为京韵大鼓。在此过程中,从演唱语音上发生了从“怯”音到“京”音的变化,在唱腔音乐的板式、旋律、表演动作等方面也发生了适应京津观众口味的变化,这是外来曲种在京津地区地方化的演变,也是由“俗”趋“雅”的发展。

曲艺艺术来自民间,历来又有自娱与娱人的区别。自娱亦有“雅”、“俗”之别。如清代山东文人自娱演唱的明清俗曲称“琴筝清曲”,农民自娱演唱的明清俗曲称“庄稼耍”。其演唱形式都是多人操多种乐器自弹、自唱、自娱。进入民国以后,则形成一人自击扬琴演唱的“唱扬琴”。从自娱到娱人的发展,首先出于对生计的考虑,从多人演唱、演奏改为一人自弹自唱,或一人演唱一人伴奏;为使故事情节紧凑听众爱听,音乐结构也就从曲牌联缀体演变为〔凤阳歌〕加〔垛子板〕的结构体制。新的音乐结构体制的形成,也就产生了一种新的形式,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山东琴书的曲种。雅俗共赏是民国时期曲艺艺术发展的一个总趋向。

二 演出场所的兴盛给曲艺艺术的发展带来生机

民国时期,曲艺得到进一步发展表现为曲艺演出场所——书茶馆业的发达。民国以后的北京到处可见书馆,一条街上,甚至一个十字路口就有几家书馆。当时的北京约有七八十家评书茶馆。苏州城内也有29家书场。在沈阳,据中华民国十三年《奉天商工名录》载:仅沈阳市区的茶馆就有75家之多,每日听众高达两万余人,并成立了同业公会。[1]在南京,“据民国二十四年出版的《首都志》统计,民国二十二年7月至二十三年6月一年时间里,在整个市区有清音、大鼓、说书茶社67家;涉足其间的听客达60万人次,每天有1600余人次”。[2]其时,曲艺演出场所类型多样,除书茶馆外,还有始于清末的杂耍园子。

这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演出场所,观众同时可以看到相声、大鼓、口技、戏法、踢毽等各种技艺。天津是曲艺演出场所最多的城市,小梨园、小广寒、燕乐升平杂耍园子的开办,是与天津这一商业城市五方杂处的观众分不开的。这种杂耍园子在北京、南京、上海、武汉等地都有。另外还有专供女艺人献艺的坤书馆(亦称“落子馆”)。各地书茶馆业的兴起,推动了曲艺艺人的流动演出,如关内艺人向关外的流动,北方、中原曲艺艺人向南京、武汉等地的流动。流动演出除为艺人带来更多收入外,也带来了曲艺艺术的传播与繁荣。

20世纪20到30年代,广播电台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各大城市兴起,曲艺的演出又增加“空中书场”这一类型。一些厂家和商号邀请著名曲艺艺人到广播电台,配合商业广告的播出做直播演唱。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曲艺起到了宣传作用。除以上室内的演出场所外,明地(即撂地演出)仍是清代延续下来的曲艺艺人重要的卖艺场地。如:北京的天桥、荷花市场、护国寺等庙会,天津的北开、鸟市,南京的夫子庙游乐市场,扬州的校场游乐场,上海的城隍庙,开封的相国寺,哈尔滨北市场等等。在农村,曲艺艺人仍为走乡串户流动演出。民国初年沈阳的明地书场在民主思想的冲击下,受妇女解放思潮影响,女权思想得到传播,闭塞保守的社会风气被打破,女子从艺人员不断增加,她们冲破了男子独揽曲坛的局面,给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茶馆、书场争相聘请。演出业的兴盛为女艺人提供了献艺的场所,也为她们搭起了施展技艺和进行艺术竞争的平台。同时,大批的女艺人亦为茶馆、书场开拓了市场,尤其是色艺双全的名艺人更为茶园的老板创造了丰厚的利润。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济南、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广州等地区女艺人的演出水平已达到可与男艺人分庭抗礼的程度。女艺人的出现是民国以后曲艺艺术的重大变化,进一步推动了曲艺艺术的发展。

同类推荐
  • 日本电影110年

    日本电影110年

    《日本电影110年》将日本的文化传统、电影技术的发展、日本与东亚乃至世界的关系史、日本社会意识的演变等多维度交织在一起,围绕日本电影的兴起与发展,娓娓道来。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本电影的新进展,从方法论的意义上,它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日本文化与日本社会近来呈现出的各种新特征。比如对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民族主义、环保主义、东方主义、全球化、日本社会的保守化与内向化等问题的关注视角就拓宽了对电影本身考察的视野。一部日本电影发展简史也给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
  • 李希凡文集(第五卷):艺术评论集

    李希凡文集(第五卷):艺术评论集

    《李希凡文集(第五卷):艺术评论集》共收录作者关于艺术评论方面的文章83篇。主要为两个部分:一是在作为被*钦点的“小人物”登上历史舞台之后,李希凡先生从1955年至1986年在《人民日报》文艺评论部工作期间,发表的大量文艺评论以及戏剧电影评论文章。二是1986年后,李希凡先生出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担任《中华艺术通史》总主编,他对于《通史》的编纂、革命历史题材剧的改编、古典名著的影视改编等,发表的颇有影响的文章。
  • 苏珊-洛莉·帕克斯戏剧的后现代历史书写研究

    苏珊-洛莉·帕克斯戏剧的后现代历史书写研究

    苏珊·洛莉·帕克斯是第一位荣获普利策戏剧奖(2002)的黑人女作家,也是当今美国剧坛最具实验性、最具挑战性的剧作家之一。帕克斯凭借极高的文学创作禀赋和大胆的创作技巧颠覆了戏剧传统,极大地推动了当代美国戏剧的繁荣,引领了美国戏剧的发展方向。然而,正是其戏剧作品呈现出的异质性特点和后现代主义特征给读者带来不小的挑战。帕克斯的戏剧带有明显的新历史主义印记。在戏剧创作中,帕克斯借助幽灵元素,让已故的黑人祖先复活,由他们来讲述生前不能言说的故事,从而还原被白人抹除的黑人历史。她反对黑人本质主义观念;她将白人主流文化塑造的黑人原型形象重新放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力证黑人本质主义实质上是白人霸权话语建构的产物。除了修正、重构黑人历史之外,她还向胜利者书写的官方历史发起挑战,质疑所谓美国精神、英雄主义等宏大历史叙事的权威性。
  • 评书

    评书

    《评书》主要内容分为评书该说、传统评书、评书艺术名家等章节。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评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以培养色彩思维为目的,从色彩理论基础出发,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操作中提高学生对颜色的感知和兴趣。通过理论的融入,使学生认识到色彩造型规律的来源和过程;通过技法和训练,增强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用色能力。
热门推荐
  • 滇游日记

    滇游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跟大佬恋爱你怂了吗

    跟大佬恋爱你怂了吗

    【明明是大佬却装乖巧怂包的女主VS万年老妖精男主】乖巧可人的国民妹妹唐景晴,偷偷和大佬沈自洲恋爱了。从此……欺负小姑娘的坏人,都自挂了。教小姑娘做人的,都做不成人了。想要对小姑娘出牌的,牌都没得玩儿了。沈自洲眸子半眯,小姑娘人设要崩要掉马。后来……网传:男人纷纷想走进小乖乖的心房,沈自洲为护白月光每天上演修罗场。沈自洲:呵呵……这群人怕不是傻!(敲黑板:爽、宠、甜、苏、玄幻)
  • 逆天毒医:邪王的溺宠狂妃

    逆天毒医:邪王的溺宠狂妃

    前一世,她为护国大将军之女、当朝贵妃,却惨遭所爱之人灭门,更被亲妹妹陷害溺死;今生,她变身秀女又入宫闱,除奸人、灭异己、自毁容貌,不再被情爱所困,只为报前世之血海深仇!
  • 落花人独立:金庸的情侠江湖

    落花人独立:金庸的情侠江湖

    本书是一本评金庸武侠小说人物的主题系列散文集,作者用她那闪耀着刀锋般光芒的语言,写那么虚无又真实的女子和男子。写女子,则写她们坠入爱情瞬间的绝美样子,写她们在爱情面前的温柔和坚定,以及一切玲珑剔透的小心思。写男子,那些让人喜欢的男子,则用更喜欢的笔调写他们;不喜欢的,也不故意曲笔,而是庖丁解牛一般,画出他们的原本,把厌弃或者包容的权利,交给读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皇上闷骚之皇后快跑

    皇上闷骚之皇后快跑

    她,堂堂22世纪的佣兵之王竟然被一个飞来的不明物体给砸死了,好死不死的还赶潮流的魂穿了。穿就穿呗!还成了一个皇上不疼,娘家人不爱的冷宫弃后,看自己如何在异世俘获邪魅皇上的心。……
  • 它们怎么来的

    它们怎么来的

    本书所讲述的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活中事物的诞生和科学道理。
  • 长宵赋雪

    长宵赋雪

    明熙是在濒死的时候眼见着那袭明晃晃的白衣一点一点的靠近自己,山林寂静,他却仿佛带着万千温言软语,为她而来……
  • 超银河奥特英雄传

    超银河奥特英雄传

    (本部作品向昭和奥特曼致敬)故事讲述早田进将变身奥特曼的重任交给了一名少年。这位少年身负重任,与他的伙伴们一起保护地球。
  • 绝华女帝女皇又变得凶残

    绝华女帝女皇又变得凶残

    一朝穿越,穿越成凶残的女帝。看到天下的女帝,为了男色,杀尽满门和天下人。待他如冰,没有一丝温暖。他却依然一身红衣,红得妖孽,守护着她!直到沐青的到来……多年之后,才知晓只不过是一场戏罢了!“不是成功了吗?怎么还带穿越?”沐青疑惑道。“恭喜宿主成功完成了前奏!”系统110说道!“接下来开始正题”!“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