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3800000006

第6章 绪论(4)

第一,《牡丹亭》女读者的活动地域主要在江南。

在明清时期可知姓名的《牡丹亭》女读者中,俞二娘、冯小青、叶小鸾、内江女子、金凤钿、浦映渌、吴规臣等是江苏人,谈则、钱宜、林以宁、冯娴、李淑、顾姒、洪之则、吴兰徵、吴藻等人的籍贯则在浙江,安徽籍的有陈同、程琼、张襄,林陈氏是福建人,姜映清是上海籍,只有王筠是陕西人。可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上海五地是现知明清时期《牡丹亭》女性读者群活动的主要地域,也就是说,《牡丹亭》女读者的活动地域主要在江南。明清时期,江南较其他地区经济更为发达,文化更为繁荣,这是催促大量女性读者诞生的主要原因。这些女读者中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有远离江南,即便求学或婚姻,也没有离开江南这个大的生活地域。

第二,《牡丹亭》女读者大多是青年妇女,且身份特殊。

大要言之,阅读《牡丹亭》的女读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为人妇、为人母的贵族名媛,如黄淑素、谈则、钱宜、林以宁、冯娴、顾姒、浦映渌、程琼、吴兰徵、张襄、吴藻、吴规臣、林陈氏、姜映清等,她们占女读者总人数的一半多,是《牡丹亭》女读者的主力军;另一种类型是十几岁的妙龄女读者,她们占女读者总人数近五分之一,如俞二娘、叶小鸾、金凤钿、陈同等。

在《牡丹亭》的女读者中,多数人出身于贵族家庭或书香门第。如叶小鸾是吴中望族叶绍袁(1589—1648)的季女,林以宁、冯娴、顾姒、洪之则是清初杭州洪、黄、钱、顾四大家族的成员,张襄是苏州参将张殿华之女,姜映清则出身于上海簪缨世家。即便不是世家出生的其他女读者,如俞二娘出身在士人之家,冯小青出身于塾师家庭,金凤钿的父母虽早亡却“遗赀甚厚”,吴藻的父亲和丈夫以商为业,她们或出身于士人家庭,或家境殷实,良好的经济条件和家庭环境使女读者在女工之余有条件、有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读物。

第三,《牡丹亭》的女读者大都具有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

《牡丹亭》的女读者是一个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她们大多自身就是诗人、剧作家、弹词家和文学批评家,具有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比如,冯小青有诗集《焚余》,叶小鸾有诗集《返生香》,谈则有诗集《南楼集》,林以宁有诗集《墨庄诗抄》《凤箫楼集》,冯娴有诗集《湘灵集》,顾姒有诗集《静御堂集》《由拳草》《当翠园集》《未穷集》,浦映渌有诗集《绣香小集》,吴规臣有诗集《晓仙楼诗》,张襄有《支机石室诗》《锦槎轩集》《织云仙馆词》,而且叶小鸾、林以宁、冯娴、顾姒、吴规臣、张襄等在世时即已享有“诗人”之名。吴兰徵撰有传奇《绛蘅秋》,林以宁撰有传奇《芙蓉峡》,吴藻撰有杂剧《乔影》,她们是明清时期屈指可数的三位女剧作家[49]。姜映清则是清末民初弹词界的殿军人物,撰有弹词作品《玉镜台》《风流罪人》。

女读者出于对《牡丹亭》的挚爱,有的还对《牡丹亭》进行评点。张大复(1554—1630)《梅花草堂集笔谈》提到明末士人之女俞二娘曾疏注过《牡丹亭》:“饱研丹砂,密圈旁注,往往自写所见,出人意表”[50];吴人(1657—?)《还魂记序》记载:“宜昔闻小青者,有《牡丹亭》评跋,后人不得见”[51]。可知明末女性俞二娘、冯小青曾评点过《牡丹亭》,但她们的评点本不知散佚何处,早已失传。现存于世的《牡丹亭》女性评点本出现在清代康熙年间,陈同、谈则、钱宜合评本《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和程琼参评本《才子牡丹亭》的出版、发行,为《牡丹亭》阅读展开了独特的女性视野。

仔细考察现存《牡丹亭》女读者的资料,可知《牡丹亭》女读者的阅读语境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种与女读者的亲属有关。俞二娘阅读的《牡丹亭》是由其父亲授予的:“当俞娘之在床褥也,好观文史,父怜而授之。且读且疏,多父所未解。一日,授《还魂记》,凝睇良久,情色黯然。”[52]谈则阅读的《牡丹亭》由其夫吴人外购:“适夫子游苕霅间,携归一本,与阿姊评本出一板所摹。”[53]有关程琼的史料没有清楚说明她评点的《牡丹亭》由何人提供,但在她《绣牡丹》自序里透露出该书很有可能由其夫吴震生推荐:“武封夫子观其所训,始知玉茗笔端,直欲戏弄造化,往往向余道诸故老所谈说。余喜其俊妙,辄付柔毫。”[54]从吴震生在清代文坛的地位和影响力及其与夫人共评《牡丹亭》之种种事迹,可以推测是他首先接触到《牡丹亭》,然后在与夫人的闲聊中向她推荐该书。不管是父亲还是丈夫,他们都是女读者最亲近的男性亲属。在出门不自由的闺阁里,男性亲属是闺媛与外界社会沟通和交流的中介,因此,由他们来为女读者提供《牡丹亭》读本也就在情理之中。

另一种与女读者的闺密好友有关。冯小青是在向好友杨夫人借阅书籍时得到《牡丹亭》的:“杨与冯为亲旧,夫人雅谙文史,故相怜爱,频借书与读。”[55]黄淑素经常与闺友讨论古今文学作品,包括《牡丹亭》:“居恒与张永淑氏评订古今文字,议论番驳,两人极为莫逆。然永淑氏多好鲜丽,予多嗜幽奥,大都取舍亦不相悖。”[56]吴规臣也用诗明白描述了与女友谈论《牡丹亭》的情境:“梅花观里拜瞿云(按,当为昙),曾与诸姑半日谭。”[57]与闺密好友交流书籍、讨论阅后感受,这是女读者日常文化交往活动的内容之一。《牡丹亭》的阅读便是在这样的语境中展开的。

在《牡丹亭》女读者中,林以宁、冯娴、李淑、顾姒、洪之则五位女读者最为独特,她们相互间的亲属关系是她们成为闺密好友的前提。林以宁是戏曲家洪昇的表妹,洪之则是洪昇的女儿,顾姒是林以宁的表嫂,林以宁与冯娴是表姐妹,而冯娴是吴人的表弟媳,李淑是吴人的表妹,五人之间有着或亲或疏的血缘关系与亲戚关系。不仅如此,林以宁、冯娴、顾姒又同为清初著名的女性诗社“蕉园诗社”的主要成员。这五人既有血缘关系与亲戚关系,她们相同的文化修养和志趣爱好又令她们超越了宗法血缘而成为文坛的朋友。在林以宁、冯娴、李淑、顾姒、洪之则先后为“三妇评本”写序之前,《牡丹亭》在她们之间的传阅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由于这些闺阁女性、上层贵妇有些自身就是诗人、剧作家、弹词家,因此阅读《牡丹亭》对她们来说,不是一种简单的娱乐消遣,而是能够触发审美灵感、推动文学创作的审美中介。冯小青、叶小鸾、浦映渌、吴规臣都曾分别为《牡丹亭》题诗,但因她们各自不同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她们在阅读《牡丹亭》时所获得的信息和所作出的解读各有不同。“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58]——冯小青的诗描绘了她挑灯闲阅《牡丹亭》的真实画面,注重突出伤心幽闷的自我感受。“梅花观里拜瞿云(当为昙),曾与诸姑半日谭。谭到精忠丞相传,一时清泪落春衫。”[59]——吴规臣的诗叙述性色彩最浓,呈现出诸多女读者交流阅读《牡丹亭》和其他戏曲剧本的读后感的生动画面。四位女诗人中唯独叶小鸾最年轻,为《牡丹亭》所写的诗作最多,也最显其才华。叶小鸾未嫁而夭,在她诗里,杜丽娘的形象恰似她少女心境的象征,娇嗔、羞涩、情窦初开:

凌波不动怯春寒,觑久还如佩欲珊。只恐飞归广寒去,却愁不得细相看。

若使能回纸上春,何辞终日唤真真。真真有意何人省?毕竟来时花鸟嗔。

红深翠浅最芳年,闲倚晴空破绮烟。何似美人肠断处,海棠和雨晚风前。[60]

一本《牡丹亭》,经过不同的诗眼过滤,折射出绚丽多姿的光彩。与其说这些女诗人的诗是为《牡丹亭》而作,不如说是《牡丹亭》触动了她们内心最柔软、最敏感的地方,从而引发了她们的诗情。

吴兰徵是位剧作家,与《牡丹亭》触发女诗人的诗情不同,阅读《牡丹亭》激发了吴兰徵的戏曲创作灵感。《绛蘅秋》的本事源于曹雪芹的《红楼梦》,林黛玉隔墙聆听《牡丹亭》是《红楼梦》的经典情节之一,从中展现出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气质和脱俗超凡的品格,因该情节颇具戏剧色彩,在创作《绛蘅秋》时被吴兰徵保留了下来。但剧中《词警》一出的唱词却与曹雪芹原作无关,充分体现出吴兰徵的个人创造。这些唱词既是剧中人物林黛玉听《牡丹亭》曲时的心绪表达,也是剧作家自己的心理感触。

不管是冯小青、叶小鸾、吴规臣还是吴兰徵,她们的诗歌与剧作都从正面肯定了《牡丹亭》的价值。在她们眼里,《牡丹亭》是一部旷世之作,她们怀着学习的崇敬之情来阅读它、接受它,从而获得无可替代的情感教育,使她们觉得自己不仅是汤显祖的知音、知己,而且还是杜丽娘在现实生活中的再生。

但并不是所有的女读者都能够理解汤显祖在《牡丹亭》里所表达的“至情”思想,如女读者兼诗人浦映渌的《题牡丹亭》诗曰:

情生情死亦寻常,最是无端杜丽娘。亏杀临川点缀好,阿翁古怪婿荒唐。[61]

她认为情生、情死是现实生活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是文学作品经常表现的主题,她无法理解杜丽娘为何平白无故地为情生而死、死而生,更觉得柳梦梅的行为荒唐,不合乎常理。很显然,浦映渌对《牡丹亭》的评价秉持的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她否定了《牡丹亭》的艺术创新及蕴涵其中的异端思想。这种情况说明,在阅读《牡丹亭》时,并不是所有女读者都能体味到剧作内在精华的,许多女读者因受传统伦理思想的束缚无法领略到《牡丹亭》的深刻内蕴和独特风采。浦映渌就是这类女读者的代表。

还有一类女读者,如姜映清,她以《牡丹亭》传奇为蓝本,创作了弹词开篇《牡丹亭》。与冯小青、叶小鸾、吴规臣一样,她认识到了杜丽娘的绝尘脱俗(“娇小玲珑无俗韵,姿容体格美非常”),赞扬杜柳之间的自由爱情(“媒妁休邀尘俗客,牡丹亭做小洞房”),肯定了汤显祖的伟大创造。但是她的认识仅止于此,在塑造花神形象时,她把《牡丹亭》里原有保护杜、柳爱情的花神改为粗暴地破坏杜、柳幽会的神主(“污秽名园佳胜地,司花神主怒冲冲,立拿花瓣拚孤注,迫击多姣不放松”)。这种改编表现出姜映清解读《牡丹亭》时因世界观的局限而导致的思想矛盾[62]。

同样是一部《牡丹亭》,不同女读者的阅读状况和接受程度是不同的,至少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全部接受、部分接受和全部否定,这体现出《牡丹亭》文本对女性的情感教育的复杂性。但无论是哪种情况,明清时期女读者对《牡丹亭》的阅读和接受,都更多地侧重于抉发其文化内涵,体味其情感教育。

(二)《牡丹亭》与明清女观众

明清时期,女观众主要在两种场所欣赏《牡丹亭》,一为厅堂园亭,一为庙台戏馆。

所谓厅堂园亭演出,指的是明清时期文人缙绅以个人宅第、园林的厅堂或园亭作为演出场所,主要是宅第、园林主人自我娱乐或宴请宾客时所进行的一种戏曲演出模式。这种戏曲演出模式因其空间的个人化、私密性和封闭性而具有私人性特点。

依据明清时期厅堂演出的实际情况,女眷是可以参与观看戏曲演出的(参见图1、图2)。廖奔把明清时期厅堂演出的场景描述为:“大厅中间摆上地毯作为演出场地,周围设席供宾主坐赏,另有地方供女眷观看,用帘子隔开。”[63]陆萼庭对此也有明白的文字表述:“宴席间演剧有两种方式,一即是厅堂演出……眷属妇女观剧,则用帘子隔开,名叫‘垂帘观剧’。”[64]他们都明确指出厅堂演出的观众里有女性的身影。清初江西吉水人李元鼎(1595—1653)有一首诗可以证实这一情形的真实性,诗题曰:《丁酉(顺治十四年,1657)初春,家宗伯太虚偕夫人携小女伎过我,演〈燕子笺〉〈牡丹亭〉诸剧,因各赠一绝得八首》[65]。“太虚”是李明睿的字,李元鼎是李明睿的族侄。诗题中明确说明李明睿偕夫人一起观看《牡丹亭》。刊印于清乾隆年间的《远色编》记载:“邪戏,如《西厢记》《牡丹亭》之类,恐友人有眷属窥视,故不点耳。”[66]这则从反面证实了女观众曾在厅堂现场观戏的事实。

在明清小说里,也常有描写贵族女性在厅堂观戏的场面,“红楼”系列小说里就出现女性观看《牡丹亭》演出的场面描写。如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描写到元妃省亲时元妃点演《牡丹亭》折子戏的情节:

同类推荐
  • 中国当代舞台美术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当代舞台美术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舞台美术应属于相对偏远的学科,却又有悠久的历史。曹禺先生指出,“没有舞台美术就没有戏剧”,通俗地对其作了艺术定位,又辩证地建构了与戏剧舞台的关系。本书以不同的学术视角,对当代舞台美术的创造,进行了整体性的剖析、读解,折映了当代舞台美术的生命状态、生存空间和未来前景。全书基于作者的创作实践,有论有述,史论并举,对当代戏剧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昆曲

    昆曲

    这本《昆曲》由金开诚主编,吴风华、张海新编著,适合大众阅读: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糅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等表演艺术。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渐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
  • 从生活到艺术

    从生活到艺术

    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美术发展的概况,谈从生活到艺术的创作规律。期待艺术家以十年磨一剑的心态,为我们这个时代留下真正能够传至久远的好作品。我的主要标题是谈“从生活到艺术”。大家知道关于生活我们已经有约定俗成的理解,但是对于艺术的理解可以有无数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像我们一些哲人说的:“艺术是第二自然,艺术是艺术家所做的白日梦”等等。
  • 声音中不能承受之轻

    声音中不能承受之轻

    《声音中不能承受之轻》是一本对音乐大师的敬仰之作,重现大师的音容笑貌、心路历程,记录他们在演奏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大师和他们的音乐并不遥远,这本《声音中不能承受之轻》会带你感受他们的生命气息,他们的喜怒哀乐,还有他们创造出的迷人世界。
  • 中国电影的起源

    中国电影的起源

    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电影的诞生,确实经历了欧洲国家中许多科学家、发明家,甚至模仿者的漫长的实验过程。他们对运动的光学幻觉进行了科学探索与实验。《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电影的起源》文字优美生动,语言简明通俗,适合大众阅读。
热门推荐
  • 如果绿叶不再绿

    如果绿叶不再绿

    是否在人生的某一处见过你?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一世扶桑一世情,转到何处不成空?
  • 西樵语业

    西樵语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师职业素养阅读丛书:教育政策与法规》中穿插了相关的案例分析以及延伸性思考和阅读,对于教师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很有帮助。
  • 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鸟兽灵异的故事

    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鸟兽灵异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神迹仙踪的故事》、《妖魔鬼怪的故事》、《鱼龙精灵的故事》、《荒诞不经的故事》、《奇异自然的故事》、《万物有灵的故事》、《鸟兽灵异的故事》、《英雄传说的故事》和《风俗源流的故事》10册,内容囊括了古今中外著名神话故事数百篇,既有一定的代表性,又有一定的普遍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学习和收藏。
  • 小芹的爱情

    小芹的爱情

    有一天深夜,村里的菊婶子忽然打电话来。没说话就先哭了,抽抽嗒嗒的声音响在电话里,使我觉出事情非同小可。我问她怎么回事,她抽咽着说,小芹……小芹她死了。我吃了一惊,问怎么死的?菊婶子说,割腕死的。我向为什么?菊婶子说,我最怕的就是问为什么了。闺女死了,“当娘的还不知怎么死的。我这心里都要憋苑了。明心,别怪我深更半夜地吵醒你,我必须要跟个人说说,不说就没办法睡觉,我已经三天三夜没睡觉了。“小芹是菊婶子唯一的女儿。我离开村子时,小芹才只三四岁。后来再见她,就已经是十八九岁的大女孩了。
  • Tom Swift & his Electric Runabout

    Tom Swift & his Electric Runabou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相逢何必曾相识

    相逢何必曾相识

    6月26日晚上我坐在马桶上发现自己“见红”了。那三种围产期医生一再强调的产前征兆——见红、肚子痛和早破水,医生说也不绝对只是这三种,但只要出现这三种之一就绝对是要生了。想来一定是刚刚晚饭后的长距离散步刺激加上离预产期的临近吧。我隔着厕所向卧室喊已上床休息的东东。时间已是晚上十点。会不会马上生?要不要立刻去医院?毕竟是两个初为父母的人,对于在惧怕中等待了九个月的这一刻的突然降临自然是惊慌失措的,想想还是先通过电话向医生询问。离预产期尚有九天,医生说不能排除很快就生的可能,建议我们立刻来医院。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闵公

    闵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元真诀语驱疫秘经

    七元真诀语驱疫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