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4400000005

第5章 康德的启蒙之问(3)

注释:

[1]世俗化起于13世纪西欧的城市市民文化,经历16世纪的科学革命和宗教改革运动后日益强大,在18世纪启蒙运动中成为主流。关于现代精神的世俗化性质,有不同的理解方向。边沁(Jeremy Bentham)是乐观派,康德算是一个审慎的乐观论者,19、20世纪悲观论亦大行其道,如舍勒(Max Scheler)认为:“现代市民伦理的核心根植于怨恨。从13世纪起,市民伦理开始逐渐取代基督教伦理,终于在法国革命中发挥其最高功效。其后,在现代社会运动中,怨恨成为一股起决定作用的强大力量,并逐步改变了现行的伦理。”(舍勒:《价值的颠覆》,罗悌伦、林克、曹卫东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54页。)关于16世纪加尔文主义宗教改革的现代意义,他说道:“现代人的宗教形而上学的绝望恰是产生向外倾泻精力的无止境活动渴望的根源和发端。帕斯卡尔很了解这种类型的人,他们由于内在的、形而上学的无依靠感而投身外部世界的洪流,这在加尔文主义类型之人身上可找到最纯真的表征。宗教—形而上学的绝望以及对世界和文化的日益强烈的憎恨和人对人的根本不信任(请见韦伯的例证)具有强大的心理力量,这一切恰是加尔文主义中资本主义精神的根子。”(舍勒:《资产者与宗教力量》,罗悌伦译,刘小枫选编:《舍勒选集》下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1243页。)康德与舍勒对现代精神的论断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价值立场。康德的时代是启蒙的时代,他本人是一位启蒙思想家。舍勒则身处启蒙运动衰落的后果之中,是启蒙精神的激进批判者,并且带有浓厚的宗教情绪。但是,如果稍稍远离他们各自的立场,历史地分析他们所谈论的话题,就会发现,这两种对立的观点恰恰触及了现代社会中人的身份的两面性。文艺复兴和随后的宗教改革运动摒弃了神意和来世观念对人的强制性,肯定人的自主性以及现世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当时的人文主义者中流行一种说法:人应凭自己的自由意志而不是神意来决定自己的命运,选择成为神或成为兽。如何在神与兽、高贵的理性与并不卑贱的感性之间确定人的本质和生活的“应然”,因此成为现代思想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2]曼海姆针对现代思想的危机状况,提议建立一门知识社会学。知识社会学是研究知识与(社会)存在关系的学科,关注存在因素对具体知识的影响:它们如何使思想产生,又如何渗入思想的形式和内容中?更明确地说,在知识进入社会过程中,“理论因素”和“非理论的制约因素”是如何联结在一起的?与意识形态研究专注于揭露利益集团的有意欺骗所造成的歪曲不同,知识社会学关心的是“思维结构在不同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下不可避免地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在“关于知识的社会决定论”的标题下,他深入讨论了“社会进程对思想‘视野’的本质渗透”的问题(参见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黎鸣、李书崇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65—295页)。

[3]Immanuel Kant, Critique of Judgment, trans. Werner S. Pluhar,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1987, pp. 331-332.

[4]康德认为,自然目的论只限于解释自然范围以内的事物,一旦把自然整体当作是一个目的系统必然要追问它的“最高目的”(letzter Zweck)以及作为最高目的之目的的“终极目的”(Endzweck)。把自然当作一个有机体来看待,它的各部分必定互为因果,它本身亦必预先自行规定。对于自然有机体,我们首先要问:它的各个部分为了什么目的而存在?于是便有了从无机物到有机体到人的目的等级系列,仿佛指示着一个更高的目的。接着,我们要问:自然这个目的系统整体为了什么目的而存在?这就涉及自然的“最高目的”。最高目的是自然目的系列的最末一环,成为最高目的要满足两个条件:一、必须是自然目的等级体系的顶点,同时又能形成自然目的系统的观念;二、必须能够经得起自身为什么目的而存在的追问,即在它之中必须能够放置一个“终极目的”。“在此,只有人能够成为地上创造的最高目的,因此他是地上唯一能够形成目的的概念并且凭借理性使一堆有目的结构的事物成为一个目的系统的存在者。”但这不是指自然的人即人的幸福。自然并不给人的幸福以特别的恩宠。外在自然从没有让人类免于天灾,内在自然(人的感性欲望)则使他陷于重重人祸。而且,追求幸福的人只是自然因果性的一环,受机械必然性的决定,不能够通向自然以外的终极目的。于是,“只有一个形式的、主观的条件,即人所具有的通常设定自己的目的并且普遍地按照其自由目的之准则把自然作为手段来使用(在确定目的上不依赖于自然)的能力。在一个理性存在者中,产生普遍适合于目的之(从而是自由的)能力的,就是文化。因此,在人类而言,唯一有理由归之于自然的最高目的只能是文化”(Cf. Immanuel Kant, Critique of Judgment, p. 314, p. 319)。

[5]在康德看来,人的文化或文化的人这个最高目的是自由和自然的结合。在文化中,人自由地设定目的,使整个自然向人生成,确证着自由。但是,文化作为自然目的系统的最后环节,仍然在自然范围之内,是“人化的自然”。所以,最高目的不是对自然目的系统的充分说明。对此,我们还必须问:这个最高目的为了什么目的而存在?即,文化的自由根基是什么?如此设问不是要无限地问下去,这里问的是“终极目的”(Endzweck),即目的(Zweck)的目的(End)。“终极目的是不需要以任何其他目的为条件而可能的目的。”(Cf. Immanuel Kant, Critique of Judgment, p. 322)这个终极目的不是自然所能够实现或按照它的理念所能够产生的一种目的,因为终极目的是无条件的,而自然中的一切总是受着条件的限制,不仅外在自然如此,内在自然(人的感性)也如此。因此,终极目的只能是在自然中有其存在根据的人的文化或文化的人的超自然(感性)之维,即“作为地上道德的理性存在者的人”,“作为本体看的人”。没有人,相互从属的目的系列就没有充分的根据;只有在作为道德主体的人里面,我们才能发现“关于目的的无条件立法”,唯有这个无条件立法使他能够成为整个自然在目的论上所从属的终极目的(参见张志伟:《康德的道德世界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1—248页)。

[6]Immanuel Kant, Critique of Judgment, p. 340.

[7]张志扬在《偶在论》中说:“如果不就时间而以结构的思想形态为标志,那么,英国工业革命下的‘感觉主义’、法国政治革命下的‘启蒙理性’、德国思想革命下的‘先验论’,可看作第一次现代性的开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用人自身的实存或属性作为现世制度与人心秩序的合理性根据。相对用神义作为现世制度与人心秩序的正当性根据的‘神义论’而论,第一次现代性就是‘去魅’神义正当性转而人性‘合理化’的‘人义论’。由此奠定了现代性的基本前提。……人‘依据理性’所建立的形而上学本体论可以说是神义论的人本化或人义论的神本化,黑格尔哲学(依据理性)与马克思主义(依据理性化劳动)可看作其最高形式……”(张志扬:《偶在论》,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2页。)

[8]康德义务论(deontology)伦理的一个主要对手是幸福论(eudemonism)。现代幸福论伦理的早期发展大致与认识论中的经验主义平行和相伴随。培根(Francis Bacon)、霍布斯(Thomas Hobbes)、洛克(John Locke)、休谟(David Hume)在伦理学上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幸福论倾向。18世纪英国伦理学家哈奇森(Francis Hutcheson)在继承沙夫茨伯里(The Third Earl of Shaftesbury)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最高道德原则。稍后的法国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Claude Adrien Helvétius)和霍尔巴赫(Paul-Henri Ditrich d' Holbach)则一致把“趋乐避苦”确定为普遍的人性,以利益为道德原则的根据和目的。这两股思潮直接为现代幸福论的主流形态——功利主义奠定了原则和概念基础。幸福论以幸福(happiness)来解释道德的本质和目的,把追求幸福看作道德行为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认为幸福是唯一合乎人性需要的,是道德的最高原则和人生的终极目标。幸福论通常以快乐主义(hedonism)为基础。快乐主义从生物学和心理学角度,把人视为一种自然生命,把人的需要归结为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断言快乐就是善,痛苦就是恶,以获致肉体或心灵的快乐状态为人生的唯一目的。从理论原则上说,义务论和幸福论是现代思想中两种相互对立的伦理思想。然而,康德的批判并不能抵消幸福论的意义。首先,康德的义务论是一种形式主义伦理,理性制定的先验道德法则,即“定言命令”,只具有形式的规定性,它至多为行为提供一个道德辨识的尺度,不可能形成具体的道德规范。而幸福论则是实质的伦理学,其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套指导具体行为的道德规范。其次,义务论是典型的动机论,一个行为只要动机良善,无论效果如何,都是道德的。而幸福论则偏向效果论,出于道德动机的行为固然是道德的,即使出于不道德的动机而效果有益于促进幸福的行为也是道德的。最后,义务论和幸福论的分歧在道德的本质和道德原则的根据问题上。幸福论关心的是人如何谋取幸福,在此道德是他律的,道德的价值在于使人获得幸福;义务论则要研究人如何配当幸福,在此道德是自律的,道德的价值在于使人有资格享受幸福。所以,康德反对幸福论,却不反对追求幸福;相反,他承认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充分肯定现世生活的价值。

[9]参见麦金太尔:《德性之后》,龚群、戴扬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

[10]麦金太尔:《德性之后》,第80—81页。

[11]Immanuel Kant,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hat is Enlightenment", in James Schmidt (ed.), What is Enlightenment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1, p. 58; 中译文可参见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22页。

[12]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在讨论启蒙的后果时写道:“就进步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自始至终的目标就是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但是这个彻底启蒙了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霍克海默:《启蒙的概念》,曹卫东编选:《霍克海默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版,第43页。)

同类推荐
  • 历史的人质

    历史的人质

    本卷影片涉及一战、二战和纳粹大屠杀。笔者意在探讨个体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中,进行选择的空间和能力到底有多大,以及孤独无援的个体在做出选择时,所经历的种种身不由己的矛盾和痛楚,藉此思考这样的一些问题:人作为历史的创造者,缘何又被历史所绑架,所囚困,所遮蔽,所压制,所蹂躏,所牺牲,个体的人如何被成功地分子化、碎片化,如何“在有助于团体的名义下被除掉”,如何不约而同地走向“通往奴役之路”,如何沦为统计学意义上的一个数字,当然,还有如何“尽人性的本分”,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
  • 52段戏剧独白(适合大学以上年龄层)

    52段戏剧独白(适合大学以上年龄层)

    本书分别从男女两性的不同视觉,选取了剧作家丹尼尔?盖顿各部剧作中的经典独白,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风格各异。读者可以从中品味到语言的幽默、精妙,人物内心世界刻画的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丰富、深刻,体会到戏剧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戏剧相关专业、英语文学方向的学生或演员使用,也适合对西方戏剧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达·芬奇笔记

    达·芬奇笔记

    1651年,一位名叫拉斐尔·杜弗里森的法国出版商根据达·芬奇笔记手稿整理出版了《达·芬奇笔记》。笔记手稿非常随意,稿纸凌乱,没有排序和编码,有的甚至是达·芬奇用左手写成的反书——后人需拿镜子才能破解。手稿无所不谈,但中间不连贯,同一页稿纸上有可能开头说天文,中间谈声音原理,最后说色彩,许多文字写在稿纸边缘。这些即兴的议论,闪耀着真知灼见的光辉,给后人以无穷的智慧的启迪。配上达·芬奇手绘的图片,本书具有极高的欣赏和保存价值。
  • 家·国·人:水华创作研究

    家·国·人:水华创作研究

    本文题为《家·国·人:水华创作研究》,以中国第三代导演中最具代表性的水华为研究对象,依据家、国、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围绕水华的创作环境、心态及具体的创作过程、普通观众及电影学者的接受状态等层面,将水华的作品分为三类。
  •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生活魔术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生活魔术

    本书是专为青少年和魔术初级爱好者量身打造的魔术全集。通过轻松活泼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将一个个奇妙、有趣的生活魔术展现在青少年面前。本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选取了生活中简单易学的小魔术,通过直观的图解和明白简洁的语言,让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更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魔术高手,成为朋友中受欢迎的开心果。
热门推荐
  • 太上秘法镇宅灵符

    太上秘法镇宅灵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公子藏娇

    公子藏娇

    看过一个男人,因为看上了自家小媳妇的脸蛋,开始了漫漫追妻的故事吗?“啥?少爷拉楚小姐的手?不可能!少爷从来不近女色!可能是你瞎了”顾祁泽这辈子最大的败笔,莫过于看上了楚筱辞那美的不可方物的小脸蛋,小媳妇啥都好,就是有点耗脸皮万千江山不及一人风华无祭,白衣神明[小说名改错字了,是卿世颜鸾,未满60天没法改名]
  • 将心独宠,下堂妻的春天

    将心独宠,下堂妻的春天

    前世她用尽心思跳出继母的算计出嫁,却遭夫君厌恶,侧夫人欺侮陷害,最终因红杏出墙的丑闻轰动京师,被夫家扫地出门含恨自尽!再次睁眸,另换异魂,恶奴叫嚣,渣男挑衅,继母阴狠,更有阴谋诡计一波接一波?秦牧歌双手环胸冷冷一笑:“渣渣们,放马过来呀!”什么,渣男想复合?对不起,本小姐暂时没有这个闲情逸致!片段一:轩辕澈冷眼居高临下看着秦牧歌,薄唇轻启道:“你以为在本将军面前你算是美的么?”秦牧歌淡淡一笑:“从前,有个家伙说我不美,后来,他疯了;不久前又有个家伙我说不美,现在,他死了……”某人俊脸立刻僵硬起来。女强、男强,温馨的大宠小虐,宫斗、宅斗男女斗,男主深情,不能接受一点点小虐的亲要小心!有波折才会更珍惜所有!最好的时光便是,我正打开心窗,而你恰好从窗前走过!推荐初晴旧文《狂女休夫,狼性邪王的毒妃》
  • 彼此的魔法学院

    彼此的魔法学院

    这是一个关于魔法的世界,金木水火土,声光热电力,珍珠奶茶大盘鸡,这些都会成为你的魔法。结束了魔法高考,进入大学,开启日常的校园生活。上课任务打比赛,吃喝玩乐打游戏,天涯海北,各式各样的同学相聚一起,构成了全新的大学生活。
  • 愿我余生不悲欢

    愿我余生不悲欢

    背负着杀人凶手的骂名,林稚被自己痴恋了六年的男人亲手推下了无底深渊。她爱的太深,也爱的太累,为了躲他,林稚把自己的心也一块剜掉了。可她没想到,命运的齿轮转动了一圈之后,再次将他们的生活碾压在一起。林稚说:爱上你,我罪孽深重,如果可以重来,愿我余生不悲欢……
  • 一缕烟波

    一缕烟波

    从前说天下。禅宗的高僧一人镇守江山,直到空手的老道士进了长安,不知名的老人一人战一城,逃进荒地成了遁去的一,天下最厉害的剑客隐居在漠北,抢了地方换了块牌子就叫做剑帝城。现在说江湖。东边有个潦倒客面朝东海枯坐了三年,长剑再未出鞘。茅山的年轻道士一人守一座山。一丝不苟的贵公子以及不谙世事的小丫头。江南道有个采花大盗,被人逮住揭开蒙头的破布一看,怎么,怎么是个和尚?......三里一门,七里一派,可谓盛世。大唐初平,连姓都没有的怠惰少年行于江湖,身后却是一片云谲波诡!
  • 续隋

    续隋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只要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与孩子心灵沟通的智慧

    与孩子心灵沟通的智慧

    关于孩子的人际关系处理、心结的解开、感恩教育、不同类型孩子的教育和转变、孩子的心路历程等等,叶华编著的《与孩子心灵沟通的智慧》中一一给我们介绍了怎样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启发孩子,赏识孩子,让孩子能在快乐、轻松、温馨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关于孩子的习惯培养,书中也介绍了许多。还有作者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筛选后,总结出来的一个个小游戏、小故事和小视频、常用的心理效应等许多的教育资源,在实际教育运用中,既方便,又有效。
  • 成就你一生的细节(2009最新版)

    成就你一生的细节(2009最新版)

    古人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在一个成功者的背后,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那些小细节,完善了小细节,才能做成大事情。事实证明,如果忽视细节,就会踏入失败的深渊,如果把握住细节,成功就会降临。
  • 隋唐之乱世召唤

    隋唐之乱世召唤

    奇穿越,颠覆隋唐聚豪杰,开启乱世举义旗,推翻暴政为美人,血洗东海为兄弟,屠尽皇城问天地,谁主沉浮寒枪现,子龙神勇双锤出,元霸骂天留千古,岳飞报国这天下,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这天下,究竟是谁家的天下?青衣建了一个书友群:321769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