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5800000008

第8章 欲哭不能,欲笑不得

——影片《包氏父子》的艺术追求

有人说,影片《包氏父子》是悲剧,老包望子成龙,最后希望成灰的悲剧结局,使天下父母一掬同情之泪;有人说,《包氏父子》是喜剧,老包的愚昧、无知,小包的呆滑,倾注了讽刺作家张天翼高超的幽默艺术,将使你忍俊不禁。而我看《包氏父子》,却有一种欲哭不能、欲笑不得的压抑感。有时,我忍不住笑了,但发现眼角流下来的却是苦涩的泪水。

我以为,把《包氏父子》看作一出悲喜剧,似乎更妥当些。在影片中的两个人物——老包和他的儿子包国维身上,编导者倾注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沉痛感情。创作者描写这两个人物的立场颇有点像鲁迅对待他笔下的人物阿Q,一边在鞭挞他、嘲讽他,一边寄予深深的同情与叹息。这突出体现在老包身上。老包是一个豪富家的门房,他善良、能吃苦,把家庭的希望完全地彻底地寄托在儿子包国维身上。为此,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节约下来的钱,一股脑儿给包国维上学。钱不够,又去借债,还甘受凌辱,苦苦地向学校哀求免交制服费。他甚至为了哄儿子高兴,三十年来第一次去偷主人家的东西(儿子要的头发油)。然而,这个儿子却是如此不争气,不仅不好好读书,一再留级,还跟随纨绔子弟一道胡作非为,调戏女同学,最后,又因球场上逞霸,打伤无辜者,而遭到了学校的开除。编导者同情老包的是他苦难的日子、坎坷的遭遇,以及他作为下层劳动人民克勤克俭、安分守己的品质;编导者鞭挞、嘲讽的是他那种挣扎着往上爬,企图通过儿子跃上他向往的上层社会的美梦。编导者对包国维这个人物,批判的成分更多一些。这个不肖子孙,可鄙的一面不在于他成绩差,几门功课得的都是“丁”,不在于他天资笨拙,而在于他那种趋炎附势,为了赢得富贵者的青睐而小心翼翼的奴才相,在于他一心想挤进花花公子的行列以至视亲生父亲的穷困为耻的丑恶心理。《包氏父子》拍摄中,曾有人提出,在银幕上再现这对父子有何现实意义?我以为,把文艺作品中人物的意义仅仅理解为“榜样作用”这是不对的。文艺作品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包氏父子》所勾画的社会对我们认识旧社会很有好处。老包像阿Q一样,作为一个艺术典型,从中我们可以领略许多生活的哲理;他性格的美好的一面和丑恶的一面,都将引起我们对人生的思索。至于包国维这个人物,无疑是一面镜子。当今青年中似包国维者,不乏其人,如果这些人能从这个形象中照见自己的丑恶,从而警惕起来,这岂不是一件好事。

《包氏父子》是老作家张天翼写于1934年的小说。张天翼在现代文学史上是继鲁迅之后,与老舍可以相提并论的在讽刺文学中有卓越建树的文学家。张天翼的讽刺有着与众不同的锋利、泼辣、夸张的特点。从张天翼的整个创作生涯考察,他的讽刺艺术自《包氏父子》开始,才日渐成熟。《包氏父子》和他的《华威先生》一样,是他的讽刺文学的杰作。看了影片《包氏父子》后,我钦佩导演谢铁骊对于张天翼质朴的尊重和对于张天翼刻画人物的特有讽刺的手段的理解。

《包氏父子》作为讽刺小说最大的特点,是冷峻的笑,是作家采用喜剧手法体现的浓郁的悲剧色彩。对此,谢铁骊是有较深的体会的。影片在刻画老包这个人物时,着意于他的愚。一边描写小包的堕落——他在学校的胡作非为,一边描写老包对这一切一无所知,而对小包还抱着美好的想象。甚至连小包在看淫书,他也视若神圣不可侵犯,以为小包是在“用功”,竟异常地激动了起来。一次,老包当着同学的面,在马路上叫了声儿子,竟遭到儿子的斥责。对此,老包毫不怀疑儿子发火是因为自己穷,丢了他的脸,反而觉得自己对不起儿子,不能让他过阔少爷一样的日子。谢铁骊在改编时,加了一场“包国维叫爸爸”的戏。包国维由于在松鹤楼吃了一顿郭纯请的饭,兴奋极了,回家例外地叫了声“爸爸”,老包便呈现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这场戏是原小说中没有的。这场戏更加生动地刻画出了老包的可怜相。什么叫可悲?这就是他的可悲之处:不仅不觉悟,反而莫名其妙地为自己的可怜地位兴奋不已。这自然是一种辛辣的讽刺。这种讽刺除了给人带来笑声,更带来泪水,带来一种“欲哭不能、欲笑不得”的压抑感,这正是编导者准确把握原小说讽刺格调带给观众的艺术上的影响力。

应该说,张天翼的原小说在刻画人物性格时所采用的手法颇有“电影性”。比如,原小说写人采用漫画家的笔法,抓住人的最刺目的特征和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心理的某种行动,加以勾勒。这就是说,作家很讲究视觉镜头。谢铁骊在改编时,对这一特征作了加强与发挥。比如,包国维在小说中有两个动作极有特点,作家是再三再四描写的。一个是用脚踢门——他回自己家从不用手推门,而是用脚“嘭”的一声踢开门,板着脸孔,目不斜视走到自己桌子前;二是用手抹头发——小说中包国维用手抹头发这个细节反复出现了许多次。而对老包则反复描写他的历时十年的破旧棉袍。改编成的影片把这些极有概括意义的细节、特征都采用了。包国维踢门似乎已成习惯,只有一次例外——刚伸脚要踢,一下意识到自己穿的是新皮鞋,就收回脚来用手推开,这实在更富讽刺意味。原小说中的抹头发,在影片中改成了揉鼻子,无论是得意时,受人嘲笑时,或者是受罚挨批懊丧时,包国维都要揉一下鼻子,这比抹头发更生动!不要小看了这些动作细节(大作家狄更斯正是依靠对人物特殊的动作、细节反复描写,而被人称为狄更斯式的人物描写的),它们在影片中对刻画人物性格、心理,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部改编之作,影片《包氏父子》在体现时代特色、原作的文学性,及悲喜剧的风格、样式上有许多成功之处,值得创作者和观众细细玩味。

(原载《银幕内外》1983年第9期)

同类推荐
  • 音乐笔记

    音乐笔记

    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谈音乐欣赏,面对浩如烟海音乐世界,作者选择曾经感动自己的曲目和音乐家,娓娓道来;第二、三部分为音乐杂感,作者谈音乐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谈音乐与文化,皆从自己亲身感受出发,文字精练而老辣。辛丰年先生文字往往千锤百炼,数十年写下的文章并不算多,集其艺术精华的《音乐笔记》可算是弥足珍贵。
  • 缺席与偶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缺席与偶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缺席与偶在》主要分为三编,第一编讨论西方哲学与美学问题,兼及中西思想比较。其中多数文章试图把哲学和美学的若干基本观念放在“现代问题”的视野中加以考察;第二编讨论环境伦理学与生态政治问题,探究生态主义意识形态的缘起、主张及政治合理性限度;第三编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其中多篇是作者正在从事的“症状——中国当代艺术档案”研究计划的初步成果。
  • 西方音乐故事

    西方音乐故事

    《西方音乐故事》收集了数十篇古今西方著名音乐家的逸闻趣事。本书定位为西方音乐知识普及类书籍,以浅显易懂的文字与叙述方法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莫扎特、肖邦等西方著名作曲家与音乐的不解之缘,并囊括了许多世界名曲的起源及发展创作背后的故事。
  • 到南方去

    到南方去

    老雕和男孩第二天一清早就出发了。高尔果想,这一天他一定能够飞到维斯特尔堡登。在飞行过程中,他忽然听见男孩自言自语地说道,“现在他们穿越的这个地方是无人生活的地方。”他们的脚下是南麦德尔帕德。那里除了一片荒芜的森林,简直什么东西也没有。但是,当雕听见男孩这样说的时候,却立刻喊了起来:“在瑞典北部这个地方,森林就是人们的土地。”
  • 美学范畴与审美类型研究

    美学范畴与审美类型研究

    本书稿为沈阳工业大学卢福伟研究员多年在美学范畴及审美类型研究方面的论文的合集。其中包括美学范畴的概论、各种美学范畴及审美类型的具体研究以及中西方美学范畴的对比研究。本书稿论述精辟、观点独到,有一定的可读性、创新性,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热门推荐
  • 女尊之夫君要听话

    女尊之夫君要听话

    一不小心就穿越,穿越就算了,为啥这想开个小店这么困难?那谁你不要到处乱跑,行不行?本小姐为了抓你,天南海北的到处跑,是为啥啊?好不容易抓住了,拐回家做了夫郎,可为啥一言不合又要跑啊?夫君啊,咱听话,可还行?
  • 单女上司男助理

    单女上司男助理

    功夫高手林昆大学毕业后沦落为小小助理,偏偏遇上个貌若天仙心若冰川的女领导张茜茜,机缘巧合之下,本来应该只是工作上关系的两人,同住到一个屋檐之下,每天同出同进,朝夕相处,日久生情……
  • 星期日病毒

    星期日病毒

    王晋康中短篇科幻作品之一。宇宙飞船离反E星已经很近了,用肉眼就能看到暗色天空中悬着的蔚蓝色的星球。熬过500年枯燥的星际旅行,乍一看到这种美丽的蔚蓝色,令人心旷神怡,甚至带着浓烈的家乡亲情。师儒对海伦说:“有一种说法,宇宙是镜面对称的,这个离地球100万光年的反E星是再好不过的证明。你看它的大小,自转公转周期,地轴倾斜角度,大气层和海洋,简直就是地球的镜像。我有一个强烈的直觉,我们甚至会在这个星球上遇到哺乳动物和绿色植物,看见电脑和核能。”
  • 治愈系短篇小说

    治愈系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无衔接,不定时更新(有些可能不是治愈系的,可能有悲的)
  • 霸爱之已婚不离

    霸爱之已婚不离

    十七岁被父亲抵债,险些成为禁脔;二十岁遭遇车祸,险象环生。为了家人,她被迫嫁给他。可这个让人仰望的男人,费尽心思打破她的骄傲倔强,宠她入骨,让她泥足深陷,难以抽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韩笑的AI智能馆

    韩笑的AI智能馆

    韩笑从曾曾孙子手上继承了一家智能馆,从此韩笑走上了和别人一条不同的道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灵太渊

    天灵太渊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灵气不绝,修者未死万物成妖,残魂成鬼地狱之门,神农妖架失落文明,未知遗迹迷雾渐散,危机将近苍生沉浮,竞相争渡……科技渐兴,世界融合,人民安康幸福,盛世?天才横出,异象纷呈;战争四起,国灭家破人亡,末世?一人、一坠、一剑!小小都市少年,何以自处、以何解之?此方世界,众生万物,又将何去何从……
  • The Adventures of Louis de Rougemont

    The Adventures of Louis de Rougemo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华千年文萃:贤士的答辩文书

    中华千年文萃:贤士的答辩文书

    古语说得好:“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中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无数著名辩才,他们凭其“三寸不烂之舌”而“一言可以兴邦”。这些杰出的雄辩家,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佳话。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答辩在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为了向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广阔的雄辩天地,为了让广大读者的答辩有一个质的提高,编者编了这部《贤士的答辩文书》,把历朝历代的杰出雄辩家的答辩文书加以归类、筛选,精选出最优秀的文章。入选的这些答辩小文,条理清楚,论理透彻,文笔简洁优美,读来脍炙人口,意味深长,堪称千古佳作。在选编过程中,编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参考了数种版本,力求做到囊括古今所有雄辩家的最佳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