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6300000006

第6章 汉画对世界美术的影响(2)

佛教传入后对汉画审美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世人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宇宙、生命的视角,并奠定了佛教艺术在绘画中的审美理念以及艺术表现形式、技法、风格等的基础。佛教绘画在唐朝时达到鼎盛时期,虽然唐以后由盛转衰,但是佛教题材的绘画作品却一直存续至今。在佛教壁画、石窟中的佛教艺术,甚至在唐卡中,汉画所奠定的构图、透视、线条、人物表现、纹饰、建筑、主次比例关系等都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初期依附于神仙方术进行传播,后来在与儒、道两家融合、渗透、交流中产生了禅宗这个有着中国特色的佛教。它又与士大夫阶层密不可分,并且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淡薄了宗教气氛,“不离世间觉”的入世修行理念将佛教融入了日常生活,注重追寻人生意义,思考人生哲学。人生观念、思维方式的改变影响着审美理念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接触佛教更多的是接受教化、教义,自然山水的艺术表现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审美品格,但却需要在审美观照中体现玄学、佛学思想,它更强调以“人格神”的本体来进行艺术审美和艺术表现。唐宋时期随着禅宗的世俗化发展和广泛深入民众,它成为清静本心、追求生活情趣的途径,如王维的“雪中芭蕉”,“自心”左右着艺术心灵和艺术形式,是主体审美人格的艺术外化,客体的形象、时空等客观因素通通不再重要,而是因内心的需要进行“心”的艺术表达,这是禅宗艺术精神区别于其他艺术精神的独特之处,更是其生命力所在。而且“顿悟”为绘画美学带来了“意境说”,是一种由心造境的艺术表达,体现了审美心理的“禅”的境界。到了宋明,汲取了禅佛思想、援佛入儒的儒学再度兴盛,理学、心学蓬勃发展,“心性”成为其主要概念之一,尤其是明中叶以后盛行的禅悦之风促进了个性的解放,出现了“性灵”说,世俗文艺风行于世,更具生命力的“唯情”说亦对审美理念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禅宗对主观心灵至高地位的崇尚,更加强调心灵的能动性;对个体生命所具有的审美人格的关注,日渐实现了宇宙本体地位的改变,而转向人本主体,“顿悟”、“禅悦”、“无所住心”等更加关注“心”的表达与绝对自由,这对后世审美思想的影响是一种根本性的变革,张璪所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4]即是最具代表性的绘画审美理念。

汉代以后,佛、禅与儒释道交叉并行发展,僧、禅与书画就密不可分了,涌现出了一大批受佛学、禅宗影响的画家,许多文人往往是既参禅又问道,并常常以禅入画,例如唐代文人画始祖王维“画罗汉佛像至佳”[5]。画圣吴道子擅画佛画,成就卓然。禅宗对北宋苏轼亦影响颇深,他潜心佛法,与佛印和尚交好,诗文书画中多现禅机。南宋梁楷参禅悟道,擅画禅画,其作品有《参禅图》《八高僧故事》《布袋和尚》等,对日本绘画的影响也非常大。明代李日华曾如是评说:“每见梁楷诸人写佛道诸像,细入毫发,而树石点缀则极洒落……至吴道子以描笔画首面肘腕,而衣纹战擎奇纵,亦此意也。”[6]

元、明、清有些著名书画家不仅追寻佛道,常与高僧逸士为伍,有的还有自己的佛号,如元代禅僧、画僧因陀罗,其禅机画《寒山拾得图》被日本奉为国宝;法号祖玄的明代画僧宋旭,其画通达禅理的超然物外,举足轻重于晚明画坛;“清初四僧”原济、朱耷、髡残、渐江就各有自己的佛号,画作中禅机、画趣相映生辉,“借古开今”的艺术主张影响深远。

总之,汉画所蕴含的儒释道思想对中国美术的影响是在汉画审美理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渗透着儒释道的精神内涵,是在精神内质的背景下绘画美学观和技法、理论的继续前行。

(二)汉画所蕴含的写意精神对中国美术的影响

源于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精神之思的汉画写意精神,成为中国美术的精神源泉。虽然汉画中的写意精神尚处于萌芽状态,但它对中国画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从技法而言,汉画奠定了“吾国绘画,笔为骨,墨为肉,色为饰”[7]的造型观、笔墨观和色彩观。汉画以线造型的笔法观,传承和发展了文字书写特征和中国古代美术所具有的符号性的象征性特征,冲破了具象和结构的藩篱,舍弃了在“形”“神”的传达上无关紧要的细节,成就了线条一气呵成、气势流畅、轻重缓急的时间性特征和起承转合、干湿浓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块面分割的空间性特征,以及“形”的塑造为“传神”服务的精神性特征。汉画中以简、拙、朴、活、圆、重等为主要特征的写意线条,已然凝练了造型、内容、构图、创意、精神等多方面的概括抽象之意。线条具有了造型和传神的双重含义。

米开朗琪罗曾说,“仅凭画一根直线即可看出画家的技艺”[8],线条技艺和造型功能是精神的折射与体现,在中国哲学思想的大背景下,鉴于其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符号性及表现力,线条的艺术表达成为写意精神的主要表现方式。正是线条意义在汉代的突破性发展,汉画中具备写意精神的线条除了奠定写意线条的基本特征外,还启蒙着后世关于“形神论”的思考与思辨以“一”作为绘画本体的理论体系。汉画中写意性的笔墨之法得到了发扬光大:写意线条在后世写意画中的运用不言自明。后经历朝历代的思想完形与审美建构,写意画中笔墨与线条历经了由“视觉感受”转化为“心理感受”再以艺术的语言进行视觉化呈现的创作过程,是物象、意象综合的审美客体,具备审美主体的主观意念与特征。其所蕴含的写意精神是心灵与精神的迹化,它以写心为最高准则,以情感的抒发为旨趣,借助气韵生动、传神逸气之笔墨线条,以妙悟之思艺术化人之品格与风骨,予人以“笔有尽而意无穷”[9]之意境深远、意味深长、余音绕梁的艺术感受。

写意精神在后世得到了传承与发展,具体的理论表现为书画理论“一笔书”、“一笔画”、“一画法”等的提出与发展,它们成为写意精神的集中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历代名画记·叙论》“论顾陆张吴用笔”中,提出了“一笔书”、“一笔画”的理论:“顾恺之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昔张芝学崔瑗、杜度草书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唯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其前行,世上谓之一笔书。其后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以连绵通连之笔法和气脉成就书画之“神”、“气”,以“写”之精神贯注画中,以致“笔才一二,像已应焉”,从而体现“写”意之境。[10]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将“一”作为绘画之本体,并与“道”、“气”相联系进行绘画美学的解读,从而在“妙悟”中追求“神韵”,并以之品画之好坏。顾恺之所提出的“传神写照”绘画观点,可以说是在秦汉创作实践和理论基础上的总结与思考。自此以后,“形”与“神”的关系之辩延续至今,“传神论”也成为中国绘画写意精神的核心理念。谢赫的“气韵生动”说统领其“六法”,更成为《古画品录》中画的最高审美,而且多与“力”、“情”、“逸”等连字成词,以强化不同的审美特征的表达。

在《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中,宗白华谈道:“中国画既以‘气韵生动’即‘生命的律动’为始终的对象,而以笔法取物之骨气,所谓‘骨法用笔’为绘画的手段”[11]可谓是道出了中国画以“线”传“神”之精神,线条的完美程度成为画的品级的最重要保障。到了张僧繇,在继承顾恺之“传神论”的基础上,其“笔才一二,像已应焉”及“画龙点睛”之艺术审美,将卫铄《笔阵图》中的书法用笔如“点曳斫拂”等运用其中,一变顾、陆紧劲绵密“密体”之“一笔画”画风,创造了“疏体”之绘画新面貌,“笔不周而意周”的简笔绘画特征为写意精神带来了从“形”到“神”的新的表达形式,体现了“得意忘象”之时代美学。被誉为“百代画圣”之唐代吴道子师张僧繇而同为“疏体”代表人物,其以不可再减之“线”凝练形态、传神达意,韵律、律动之美以传神为宗旨而又为人带来崭新的视觉享受。

发展到唐代,随着王维以诗入画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及以“禅”入画之“意境”的生发,“意境论”成为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艺术之境更高层次的升华、深化,对心灵自由的追逐成为自我与时代精神之映像。他以诗歌之灵性连珠妙语升华画面的空灵、淡远之情景互生的画境,以诗画的共同作用拓展着艺术语言的表现空间,写意精神自此更加饱满而内涵丰富。

到了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12]所表达的不能单纯追求形似,而应以形传神,以及“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13]的诗画观大力推动着“文人画”发展,亦强化着写意精神的诗画之意境美学特征。文同、苏轼的墨竹更是在“画”、“写”之间,使得书、画与哲学意理在形式及内蕴上均发生了联系,竹即人格、人品、志趣之写照及情感的集中体现。集书法绘画成就于一身的米芾,其苏东坡所评“超逸入神”之书以及以“墨戏”为旨趣的文人趣味画作为写意精神注入了“神”、“趣”。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和《太白行吟图》亦是生动传神之写意画的杰出代表。恰如清邵梅臣在《画耕偶录·论画》中所言:“写意画必有意,意必有趣,趣必有神。无趣、无神则无意,无意何必写为?”[14]写意精神的“写”之一字则既有诗画之“韵”、“意”、“境”、“趣”,亦有书法之“笔法”、“筋骨”、“势”、“趣”,又以精神贯注其中,杰出的艺术家往往是诗、书、画俱佳者。物象形神的塑造由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创造而生,以“士人画”高于“画工画”之审美观点而奠定了写意画的审美倾向和基本形式。

元代则在宋代所确立的写意画形式的基础上,将诗、书、印从形式到内容上均融入绘画,用笔运墨、置陈布势、造境写意等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成果。“逸”之品格至“元四家”已然成熟,亦实现了由人之逸向画之逸的绘画美学建构,倪云林擅长画竹,“逸笔草草”,表现出了其“写胸中逸气”的情怀。明代张泰阶在《宝绘录》卷一中论道:“盛唐之画,大都婉丽秀润,巧法相兼,后来荆、关稍加苍劲,倪迂更为变通其法,遂成逸格,此乃独出之宗派也。”[15]他在对景观摩写中凝练、概括,将一己之精神注入新构图、新笔墨中,其简淡萧疏风格的隐逸水墨山水之“独出宗派”对后世的明清画坛影响甚巨,赋神于物的抒情性笔墨更加传神。其形之似在于象之意,形仅为神之承载,“意余于象”方现塑形之意。明后期及清前期,徐渭、八大山人、石涛、郑燮等大写意画家为写意画的大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写意画的公认度和社会地位均大幅提高。其中尤为耀眼的是石涛的“一画论”,他对画家在创作中的自由的思考以及绘画最基本法则的探索贡献独特。他认为“一画”为万象之根本,画家之“心”须掌握“一画之洪规”,方能“深入其理,曲尽其态”,从而“意明笔透”。这种建立在最根本法则之上的自由之态,破除了法则为“法障”之意念,使法则与自由在辩证统一中更好地服务于艺术创作的高度自由。其“取形用势,写生揣意,运情摹景……画不违其心之用”[16]的创作观所关注的心灵的高度自由使得写意精神发展到了极致,精神的自由为艺术创作的自由提供了最大化的可能,却又在“一画”之法则之内。

写意精神盛传不衰,近现代的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等写意画大师传承着写意精神的影响,写意画在发展中推进并几成中国画之代名词。

汉画写意精神的萌芽为后世高度抽象化和人格化的写意画艺术表现方式及审美意识奠定了深厚的形式内容基础和哲学之思,它对中国画的审美思想和写意精神的影响是根本上的、深入骨髓的。它祈望借助形式上的自由追求心灵和精神的高度自由,这种思维方式、表现形式契合着中国古代哲学之精神,又在后世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中不断壮大丰富着自己的内涵和外延,最终形成中国画的最高审美境界——写意之境,以及中国画的最高精神走向——写意精神。

(三)汉画所蕴含的“知白守黑”理念的对中国美术的影响

汉代所形成的黑白色彩观深刻地影响着后世,在后世绘画水墨与色彩此消彼长的斗争中终究以宋元及以后“文人画”的出现和发展而归于墨为主、色为饰的主旋律中。“文人画”正是以黑白为主,色彩的象征性和装饰性更强,多着单纯淡彩,清末以后出现浓艳之色,但亦多着纯色;同时,注重“虚白”在精彩立意、巧妙布境中的重要作用,提倡虚实相生。精神上的“虚白”艺术表达亦在后来的绘画中多有体现,如花鸟画中不画背景,以纸之“白”作为画材和画境;以“藏”与“露”来营造虚实关系,如“深山藏古寺”、“竹锁桥边卖酒家”的笔意俱佳之作;又如“踏花归去马蹄香”、“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17]的喻“境”于“景”、以“景”造“境”的虚实相生观等。

同类推荐
  • 女神的腰蓑:论性诱惑与人体美的起源及未来(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女神的腰蓑:论性诱惑与人体美的起源及未来(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女神的腰蓑·论性诱惑与人体美的起源及未来》是关于人体美理论研究基础上的又一部富有学术观点、艺术思考的文集,梳理了从人的抗争到生的歌赞,从欲的追求到美的享受,从物质文化到裸体艺术,并引导人们正视人体美、认识和理解人体艺术。
  • 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本套作品根据中华文化形态的结构模式,共分为10套,每套冠以具有丰富内涵的套书名。再以归类细分的形式或约定俗成的说法,每套分为10册,每册冠以别具深意的主标题书名和明确直观的副标题书名。每套自成体系,每册相互补充,横向开拓,纵向深入,全景式反映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博大规模,凝聚性体现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厚重精深,可以说是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大博览。因此,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余年来,在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收获丰富,成就显著,《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等文学期刊,《宁夏艺术》《民族艺林》《宁夏群众文艺》《塞上文谈》《宁夏歌声》《民族之歌》等专业性、综合性文艺刊物,以及省、市级报刊学报等发表的文艺作品和具有一定学术性的述评文论成千累万。
  • 影视音乐的美术价值

    影视音乐的美术价值

    本书从影视音乐的存在形式、影视音乐存在形式的分类分析、影视音乐的审美表意功能、构建中国影视音乐新局面、音乐与影视交融等几个方面对影视音乐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本书对影视音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适合专业人士阅读。
  • 中国岩画

    中国岩画

    中国岩画分为南北两个系统。南系除广西左江流域,还有四川、云南、贵州、福建等地。南系岩画大都以红色涂绘,颜料是以赤铁矿粉调合牛血等而成的。制作年代在战国至东汉期间。北系以阴山、黑山、阿尔泰山等为主,绵延数千里,气势宏阔。北系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刻制又包括磨制、敲凿与线刻。
热门推荐
  • 纪丰润张学士马江战事本末

    纪丰润张学士马江战事本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来自31世纪

    我来自31世纪

    作为31世纪穿越而来的人,高飞准备在21世纪种田到底。可是一场自驾游改变了整个故事走向。盒子假说?我们地球人都是被盒子外操纵的玩物?反抗还是接受?敌人是谁?边界又在哪儿?一本看起来很玄幻的科幻文。觉得突然该设定的可以直接从第二卷开始!
  • 你真的不懂暗号

    你真的不懂暗号

    “微阅读1+1工程”系列图书的推出,展现了中国微型小说创作的最新水平,向读者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于促进微型小说文体的进一步推广和传播,对于激励微型小说作家的创作热情,对于丰富广大读者的精神世界,对于微型小说这一文体进一步与新媒体的进一步结合,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道德经通解(精装)

    道德经通解(精装)

    本书稿是作者学习《道德经》一书的心得的总结,以讲座的方式呈现出来。作者结合现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将《道德经》中相关的语录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语言生动,说理明晰,既能帮助当代读者读懂《道德经》,也能帮助人们将其中的精华运用到生活当中。
  • 权利之眼2水晶诅咒

    权利之眼2水晶诅咒

    权利之眼系列第二部,全书围绕着十八层地狱展开剧情,权利之眼系列第一部也就是初始,对权利之眼系列来说,那可以算是前言,权利之眼系列的三本书,初始可以是前奏,水晶诅咒才算是故事的展开。
  • 名医推荐家庭必备偏方(珍藏本)

    名医推荐家庭必备偏方(珍藏本)

    《名医推荐家庭必备偏方(珍藏本)》以病为纲,以方为目,在浩如烟海的中医文献中,收集治疗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的400多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必备偏方,优中选优,每病精选1~6方,可谓集偏方大成之精萃。每方按组成、主治、用法进行编写,读者一目了然,且易于取材,易于制作;特别是每病均载有“名医指导”,从生活起居、饮食宜忌、心理调节等诸多方面进行指导,可谓授诸病调养秘籍之大成。
  • 故山不负平生约

    故山不负平生约

    十七岁那年,她在他的眼眸中看到了自己相遇、相识、相知、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苏逸永远都是那个陪沈默撑着油纸伞穿过青石小巷、去看漫山桃花的翩翩少年而沈默也永远都是那个陪苏逸谈天说地一碗面、一坛酒、遥想余生的明朗少女天意弄人远,回不去的是十七那年若是来生,三千世界,我只取你一瓢
  • 亚特雷亚事件薄

    亚特雷亚事件薄

    记录亚特雷亚的事件的一本史书,让我们一去看看那个不一样的亚特雷亚。
  • 谁家的小机灵

    谁家的小机灵

    论韩子愈的求取之路。花卿看着不争气的汤飞飞,“一年的伙食就把你收买了。”汤飞飞:“唯美食与美食不可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