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51900000007

第7章 吃的逻辑与禁忌(5)

“特级校对”(前辈食家陈梦因先生的笔名)在《上菜的秩序》一文里说:“据古老传说,先上好的菜是往昔官场上酬酢的习惯。因达官贵人一定是忙人,要请他吃饭,不易吃到席终即起身告退,一桌浓淡都处理得很好的菜,忙人的达官贵人吃不到两三个就离席了,做主人的为表示对这些太忙的宾客表示崇敬,于是把所有好的菜都摆在前头,后来就成了习惯。不管浓淡,尽量把好的摆在前头。”证之于当今的喜酒寿宴,道理也是一样,不少客人都要中途离席,所以热蔬不宜开场。

但是在闻红肉之气而色变、见油光之彩而心惊的今天,西厨早已把沙拉挪到前菜了,中餐是否还要抱残守缺地将素菜丢到靠后的地方呢?现在“去饮”,我们常常会看见前头的鱼呀肉呀之类的“好东西”吃剩了半盘,人人无精打采地坐在那里呆呆互望,就是不愿下箸,就算侍者再三催促,大家也是你推我让十分客气。好不容易等到一碟通常颜色弄得很暧昧的“时菜”上桌,客人却才稍见精神,一副救兵驾到的模样。

从淡到浓,固然是古今食家心目中理想的上菜秩序,但其中的变化也实在因文化口味的转移而不同。例如汤到底该当做头盘,还是用来埋尾呢?不只中西有别,光是广东人和北方人的看法就有很大的差异了。这种秩序的转变还牵涉对每一类食材价值的认知,在人人都吃菜过日子的时代里,蔬菜的地位当然不如海鲜牛羊。自助餐提供的一切菜色之中,热的素菜往往最乏人问津,这不是因为大家不爱吃菜,而是它们做得最差。

如果按照正常的标准来看,我大概很快就要丧失撰写饮食文章的资格;因为我素食的倾向愈来愈强,搞不好哪天就要开始守斋戒了。

然而,我又很能体会蔡澜先生“未能食素”的心境。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这种经历,如果一桌人坐下来点菜,其中一个事先声明吃斋的话,邻座可能会觉得自己被人冒犯了。为什么?因为素食者总给人一种异样的道德优越感,总是使人以为他的伦理标准比较高,自律能力比较强。而大伙吃饭本来是件很愉快甚至很纵欲的一件事,突然旁边多了一个禁欲主义者,岂能不叫人扫兴?这就有点像一堆黑社会的小流氓正在肆无忌惮地粗口横飞,大佬身边的“阿嫂”忽然冷冷地道一句:“我本人不喜欢讲粗口。”

其实我是有亲身体会的。很多年前,和一个后来出了家的同学在大排档吃饭叙旧,正当弟兄们兴高采烈地要叫几瓶冰冻啤酒时,他却平静和缓地说:“其实我已经吃斋了。”我们很愕然,一起转头看着他那仿佛散发着天使光彩的慈善面容,他又接着说:“没关系!不用理我,你们尽管叫尽管吃,我要碗粥就行了。”那一刻,我感到自己就像一个野蛮的食人族遇上了从文明社会过来传教的牧师,羞愧难当。我是不是该把他也煮来吃了呢?

看一些鼓吹素食的书,里头常常列举历史上吃素的名人故事,似乎是想叫大家效法偶像,找到楷模。不过,他们往往(也许是故意地)忽略了一个著名的素食者:希特勒。人称“希魔”的希特勒是个素食主义的信徒,常常对军人和学童宣扬吃素的好处,因为当年有一位***思想家认为素食不只可以提升人的精神状态,还能促进日耳曼人种的进化。也有另一种版本,他们说希特勒私底下温良和善,不只不吃肉,连看到动物纪录片里弱肉强食的场面,他都会不忍地别过头去。在他的晚年,其食谱更是日益单纯,天天吃来吃去都是那几道蔬菜;尽管如此,他还是要煞有介事地在每顿饭之后客气又热情地当面歌颂他的厨娘:“太好吃了!你做的饭永远都是那么好!我太感谢您了。”

后来有很多学者争论这个问题,不少人怀疑希特勒究竟是不是个百分百的素食者,有人认为他吃素吃得不彻底(因为他吃蛋),有人发现他其实很喜欢一道用鸽肉做的菜,也有人找到证据证明他只是尽量少吃肉而不是完全不吃肉。不管怎样,这些讨论都隐隐带着一股难耐的情绪,否认希特勒是素食者的人总想努力确认他真不是一个好东西。例如一个学者写到最后,干脆有点动气地说:“无论如何,就算他偶尔吃素,也绝对不是为了道德理由。”

为什么这批学者要这么努力地揭发希特勒的素食者面具呢?那是因为怕别人用他诋毁素食者的形象,更怕有人因此开始对“希魔”多了半分人性的同情与理解。其实客观地看,素食者的品格就一定比较高尚吗?人类可以为了某种伦理信念吃斋,但并不能由此反过来推出素食者都很道德的结论。在我看来,一个不忍残杀小动物的希特勒要比一个沉溺在酒池肉林里的希特勒更可怕。想想看,一个害怕参观牲畜屠房的人(据说他曾经被乌克兰的一座屠场吓傻了),同时却下令“解决”几百万人的生命,这不是非常非常的变态吗?

我知道有一些素食者喜欢“鬼佬斋”多于“中国斋”,因为他们认为西洋素菜的感觉比较清淡、“真实”且“自然”。“清淡”也就罢了,传统中国斋菜(尤其广东斋)的确是够油的;但西洋斋菜又为什么会比较“自然”而“真实”呢?

理由是西洋素食多取蔬果等自然材料,很少或者几乎不用斋鱼斋肉等豆制人工食品。如果要补充蛋白质的话,西菜就用奶酪代替,虽然做不到肉食的质感,但也别具香味。

说得也是,有没有面筋素肉,的确构成了中西斋菜料理的极大分别。我们使用素肉的习惯使得中国斋菜比较容易保留一般中菜的传统做法;无论是百合炒素牛肉,还是糖醋素鱼,烹调的技艺与调味的香料都不会和真肉原版有太大分别。相反的,西方斋菜则不会为了让素食者继续享受鹅肝的美味,而特别创作一些斋鹅肝出来。因此,他们只好另辟蹊径,想办法弄出完全不模仿肉食的素菜;同时又要保留丰富饱满的味觉层次,不下于一般带肉的菜式。

于是西洋素菜就要在蔬果的食材组合与处理方式上搞创意下工夫了。

米其林三星名厨艾伦·帕萨尔(Alain Passard)曾经以龙虾和烤乳鸽名震江湖,但是自从90年代末开始,他就逐步取消掉菜单上的肉食了。他宣布:“我做了好几年的素食者,现在更完全丧失了烹调肉类的兴趣。”即使如此,他的“L' Arpège”仍然令很多人大跌眼镜地年年稳坐三星之位,秘诀就在于用料的讲究和创意十足的手法。例如他最有名的蔬菜盒,表面上看是个盛在酥皮面包盒里的炖菜,其实这里头可能有多达二十种以上的蔬菜,每一种都按各自火候需要,用不同的小锅分开煮好,煮出来的菜液会另外做成复杂但又和谐的酱汁;其工序之繁复比起他过往赖以成名的肉品要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你近期没有去法国的打算,又舍得花钱吃菜,可以到香港的Spoon尝到原理相近的版本;艾伦·帕萨尔的素菜革命早已带动了法国食坛的新潮。

不过,我们不可能天天这样子吃,所以面对现实吧,要是吃斋,你还得光顾本地的传统斋菜馆。

单从口味讲,我完全可以理解一般人对市面广东斋菜的批评。然而在宗教的层面上,我却发现很多人的批评其实是出于误解。例如,有人会怀疑出家人怎能吃得那么油腻,似乎有违佛门清净本色。各位,请用脑子想想,嘴里的清和心里的清是两回事呀!人是杂食动物,不能没有油脂。汉传佛教的僧人已经不吃肉了,你想他们得从什么地方获取油分呢?

更常见的指责就是所谓的“斋口不斋心”;虽然口中无肉,但是面对一桌子素鸭素羊素叉烧,说不定还有一整只素乳猪;这能算是“不杀生”吗?废话!当然算。佛教徒不杀生是不想动物受苦,但这并不表示他们连吃类似于肉的豆制品的权利都没有;吃斋牛会害死一头牛吗?换句话说,“斋口”才是最根本最绝对的;至于“斋心”,难道你吃斋烧鹅就意味着你很想宰杀一只鹅吗?“斋口不斋心”的说法听起来很玄妙很有道理,其实与佛法相去甚远。我发现说这种话的人往往是自己舍不得肉食之欲,但又要求一个舍不得令动物经受囚禁屠宰之苦的人应该毫无道理地斋得更彻底。不只荒谬,这甚至还有点虚伪吧?下回批评一个因为宗教理由而素食的人“斋口不斋心”,你最好自己先把肉给戒掉。

在香港想要吃素,还真不容易。特别是对一个常常外食的人来说,我们的饮食环境简直是美食的天堂,素食者的地狱。就举茶餐厅为例好了,那么多的“早餐”、“常餐”和“快餐”,里头有多少种素食选择呢?一个素食者往往只能多付一些钱,在既定的菜牌之外叫一些用料其实不算很贵的东西,比如说时菜鸡蛋公仔面,而且日日如是,直把嘴巴淡出鸟来。再想下去,我甚至要说香港是座仇视素食者的城市,如果你有什么不满意,那是你活该,谁叫你要吃斋呢?假如吃斋是出自宗教理由,那就更是活该中的活该了。因为大家都觉得信教信得真,就得要牺牲;又往往以为学佛等于成佛,修道等于成仙,任何一个初学者都该立即达到粗茶淡饭也不改其乐的地步。谁要是一边信教一边计较饮食,谁就不对了。

然而,学佛也好,修道也好,大家到底是人;而人非草木,感官的分辨能力是很难退化到什么也感觉不到的地步的。事实上,这也根本不必要,因为宗教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叫我们把美的看成丑,把香的闻成臭;而是不执著美景与香气,知道它们的变化原理,了解我的感受背后的机制。所以下回你要是见到一位法师或者一位道长称赞某个地方的斋饭好时,千万不用惊讶,他们就和你我一样,晓得好吃与不好吃的分别,只不过他们或许不会期盼一辈子都能吃上美食而已。

这让我想起我的老师,他很喜欢叫那些随他修行的人用手吃饭,把整个钵里的饭菜吃得干干净净,然后再令他们举起右手,把它凑近鼻子好好闻一闻。好玩的是那只手上的气味就是刚才吃下肚里的东西的气味,但为什么前一刻大家还觉得那股味道香得不得了(尤其在已经饿了大半天的情况之下),现在却觉得它很恶心很难闻呢?这个道理就和我们去吃烤肉很像,还没吃的时候,那股生肉碰上炭火的味道会让人肚子饿得打鼓,吃饱回家却又要嫌身上的油烟味不好受了。

由此可见,味道这回事是讲时机讲位置的;你饿了,它充满诱惑;你饱了,它就叫人生厌。食物放在餐具里,它是美味的;但它留在手上的痕迹,则使人感觉不爽,必欲除之而后快。这又有点像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所说的“洁净”与“肮脏”,它们没有本质,只凭脉络决定,同一双鞋子穿在脚上是干净的,放在桌上就显得很不洁很不当了。同样的,味道还是那个味道,只不过你吃过饭了,它却还沾在你的指掌之间,这就忽然让人难受得很了。假如你活在一个没有手食文化的环境里面,从小到大都用餐具进食,你就一定更难接受手上的饭香菜油,因为它们的位置不对,出现在一个你觉得它们不该在那里出现的地方。

有信仰讲修行的人吃饭,当然吃得出东西的口味差异,只不过他不该为了这些口味痴狂,他明白口味的多变与复杂,世事的无常与机变。

2008.10.31;11.21;11.28;2011.3.12

同类推荐
  • 辞旧迎新:除夕

    辞旧迎新:除夕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讲可谓最为重要的节日,似乎每一个中国人对它都十分了解,但是我们真的了解春节,了解除夕吗?你熟知除夕的历史来源吗?除夕之夜压岁钱放鞭炮又是出于何时何种典故?南方北方及个少数民族在除夕之夜所备食物又有何差异?本书就对关于中国传统节日——除夕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解析。
  • 跨文化语境下的乔治·奥威尔研究

    跨文化语境下的乔治·奥威尔研究

    《跨文化语境下的乔治·奥威尔研究》旨在从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学科角度对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进行专题研究。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奥威尔与缅甸;第二,奥威尔与中国;第三,中国奥威尔研究的新视野。第一、二部分涉及奥威尔作品中的亚洲题材以及中英文学关系,第三部分紧跟国际奥威尔研究前沿,以中国角度提出奥威尔研究的新课题,反思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现状。三个部分的研究皆放置于跨文化语境,试图从中发现和解决西方奥威尔研究的盲点或不足,推进国际奥威尔的学术研究。
  • 庆典贺辞大全

    庆典贺辞大全

    中国人历来爱热闹,节庆礼宴都要举办仪式。如今,各种宴会酒席、商务聚会中,致辞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头戏。你还在为当众讲话语无伦次而烦恼吗?你还在为寻找合适的贺词而手忙脚乱吗?你还在为自己拙劣的口才而沮丧吗?《最新庆典贺辞大全》(作者李貌)可以让你走出困境!《最新庆典贺辞大全》中介绍的适用于各种场合的经典贺辞,能让你将锦词妙语、华丽词章信手拈来,使你纵横宴会庆典游刃有余!
  • 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

    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

    日寇侵华,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被迫南迁,组成一个大学,在长沙暂住,名为“临时大学”。后迁云南,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这是一座战时的、临时性的大学,但却盛产天才,影响深远。1939~1946年,汪曾祺在昆明求学、生活长达七年,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曾说:“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在此后的人生中,他时常深情回望这七年联大时光。翠湖、晚翠园、凤翥街、观音寺、白马庙,泡茶馆、跑警报、做同期、逛书摊,沈从文、闻一多、朱自清、金岳霖、吴雨僧、唐立厂,种种人事,在他笔下娓娓道来,饱含深情,蕴藉弥远,如云如水,水流云在。
  • 函谷关

    函谷关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其建于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这里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公孙白马”“一丸泥”等等,使这里弥漫着神奇的色彩。常米乐编著的《函谷关》生动介绍了函谷关的军事文化、老子文化、民间文化与人文文化、函谷关的历史典故、函谷关的名胜古迹与出土文物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明真破妄章颂

    明真破妄章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9个忠告

    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9个忠告

    以比尔·盖茨从小到大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经历为依据,把他的成功经验和人生智慧总结出来,以此作为对那些正在成功路上彷徨的年轻人的宝贵忠告。
  • 齐天封魔

    齐天封魔

    西天取经,真假猴王,究竟是皈依之心,还是一场闹剧?九窍玲珑心,这神奇的心脉,不断传承,一切都是潜心安排,还是如若天定?旷世的爱恋,生生世世!问世间终究何为道,何为佛?一个个谜团,终将解开,既然神佛如魔,我何不自封为魔,竖旗齐天,斗破天地,我,终究归来,战个痛快!
  • 摇曳的诡影

    摇曳的诡影

    这是廖霞第二次到沈堃家里了。上次是在两星期前她姐姐廖虹离开这里约一个月她来的。“沈大哥,我姐姐最后是从你们家离去的,可现在一直没有任何音讯,”廖霞愁眉紧蹙地说,“你说我不到你们这里找去哪里找?”“廖霞,我明白你的意思,只是……”沈堃摊开双手,“她和我们说不干了,随后收拾下东西就走了,她也没说要去哪里,你说……”“她在你们家当保姆已经快三年了,据她说和你们的关系一直相处很好,为什么说走就走了呢?”廖霞似乎有些无法理解,“而且一走不知了去向?”“这……”沈堃一时难有应对之辞。
  • 管好自己,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管好自己,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人生的竞赛本质上是自我管理的竞赛,成功属于那些善于自我管理的人。”本书是这种哲学与理念的实践版!本书通过9堂自我管理课,告诉每一位读者,管好自己,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本书更是一套既实用又系统的自我管理训练方案,能全方位地开发你的潜能,提升你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你身心健康、成就事业、改变命运、实现理想的必备案头读物和人生行动指南!
  • 卿本妖娆:王妃要休夫

    卿本妖娆:王妃要休夫

    地产大亨嫡女一朝魂穿西凉,替了那悲催的萧家二小姐为质异乡。从此,纯良不再,御姐归来。苦逼的质子生涯玩转一出暧昧温情折子戏,倒也快哉。传说,他为她冲冠一怒,兵临城下,刀戟厮杀,生死无话。传说,她最终却向他奉上一纸休书,这一世夫妻缘尽于此。若爱,一生一次一个人;否则,她宁愿什么都不剩。凡此种种,成就了一段惊艳史册的蚀骨霸爱!是否这样的美好,也只是传说而已?她到底是王倾了心的人,抑或只是他浩荡棋局上的一颗子?自她踏入历史的那一步起,便注定了传奇。后人试图从稗官野史之中窥见关于这位王妃的只言片语。《后妃列传》:“但凡打着七王妃的名号行事,我便容不得屈居人下的,这便是我萧卿君的职业操守!”“唔,唯‘伺候枕席’一事,爱妃宜再精益求精些。”“谁精找谁去。”“可本王只对你的身体感兴趣。”《嘉靖本纪》:“皇上,皇后遣了六院妃嫔,后宫六院沦为空城。”“唔,遣了便遣了,皇后难得拈酸吃醋一回,自是要尽兴。”“皇上,皇后领了十万大军对阵军前,末将攻是不攻?”“唔,叫我三十万大军降了便降了,要让她笑颜依旧,若只需烽火戏诸侯,倒也简单。”“皇上,皇后挺着大肚要孕走他乡。”……“皇上?”皇上已然一阵青烟走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女招商办主任

    女招商办主任

    刚刚大学毕业的江琴琴一路过关斩将,夺得南江市选美招聘大赛的冠军,成为南江市的招商办主任。南江干部群众对选美招聘的疑虑给刚刚走马上任的江琴琴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同时,副主任危高强对她的排挤,也让她的招商之路步履艰难。那么,这样一个刚入社会又才貌双全的女孩,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官场与商场中,能否冲破阻力,顺利地开展工作?能否在招商引资方面一炮打响呢?面对重重诱惑,她是继续保持在校时的出淤泥而不染还是一改往日清纯,为了招商不择手段甚至出卖色相呢?<br/>敬请阅读《女招商办主任Ⅰ》!<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布武晨曦

    布武晨曦

    苍龙界降临,地球灵气复苏。这是一个大世,全球修武的时代到来了。可这,对于地球便是好事吗?文明入侵,只待三年。是奋起反抗,亦或彻底沉沦,皆是未知之数。叶枫,从苍龙界归来!且看小人物如何在末世之中,挣脱出个美好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