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59900000010

第10章

芝加哥刑事法院[1]五楼的审判室天花板很高,大理石的墙壁,围绕证人席的桃花心木栏杆擦得锃亮,不同于下面几层楼的审判室那么狭窄(那里有厚厚的玻璃将旁听者与审判人员隔开,环境就像一个发放驾照的场所)。看样子,还真像是一个正义得到伸张之处。

审判是在星期一开始的。因为我即将出庭作证,所以不能出席庭审;但我有一个朋友在电视台“十一频道”,他也是制片人,认识另一家电视台在场采访的速写画家,请那位画家告诉了我具体情况。第一个证人是警方探员。在接受助理州检察官柯克·瑞安讯问后,他确认杀死受害人的子弹来自一只38口径左轮手枪,不过他们一直都没找到那把枪。接下来是法医。他说明了受害人死亡的原因及方式,以及从受害人指甲里找到的一些碎屑,DNA测试结果表明与桑托罗的一致。

瑞安然后领着受害人的母亲陈述证词。玛丽的母亲于是眼泪汪汪地陈述了一番。她说,玛丽·乔是个听话孝顺而且有进取心的孩子。因为钢厂发生事故,玛丽的父亲终生残疾,她自己只得打两份工,但都只能挣到最低工资。玛丽·乔立志改变处境,读了夜校,希望将来在卢普区[2]做一名办公室簿记员。

“可现在,我可爱的孩子离开人世,我们的生活全都给毁了,”她泣不成声,并且很夸张地指着桑托罗说:“都因为他!”

布拉谢尔斯没有在盘诘中将她驳得体无完肤,而是旁敲侧击,淡然指出这么一个事实:即她和丈夫跟桑托罗多次见面,甚至曾邀请桑托罗到他们家吃饭。

接着检方指出,玛丽·乔遇害那天晚上,她和桑托罗都出现在了湖滨客栈。湖滨客栈是个不上档次但很安静的街区酒吧,离卡柳梅特公园不远,单身女子偶尔进去喝杯啤酒是不会受到骚扰的。酒吧侍者作证说,玛丽·乔大概十点钟的时候进来,要找桑托罗。他知道桑托罗是个码头工人,口袋有了现钱才来这里。那天晚上,桑托罗大约午夜时分才出现。侍者说,当时他显然已经喝了几杯,当玛丽·乔责备他迟到的时候,他反唇相讥。两人争吵的声音很大,侍者告诉他们,要吵架就到外面去。几个小时后,卡柳梅特公园内船舶下水处就发现了玛丽·乔的尸体;检察官特别提醒陪审团注意:尸体就在桑托罗的小车旁边。

检方的主要证人就是玛丽·乔的闺蜜,朗达·迪萨皮奥。她们同在一个学校上的学,加入的同一个天主教会,玛丽·乔还是朗达·迪萨皮奥婚礼上的女傧相。朗达体态丰盈,染一头金发,戴一身珠宝,口抹猩红的唇彩。她作证说,玛丽·乔一直在抱怨桑托罗不仅是个穷光蛋,而且没有志气。她还说,玛丽·乔觉得桑托罗不但言行粗鲁,而且是个百无一用的废物,她很后悔自己竟然跟桑托罗搅在了一块儿;其实,就在遇害的那天晚上,她正打算跟桑托罗分手。

布拉谢尔斯立即表示反对,说她的证词纯属道听途说。法官对他的反对表示支持;但布拉谢尔斯煞有介事地申请延期开庭,立即遭到否决;不过,法官指示陪审团不予考虑这名证人的评论。

不予考虑?真像是闹市区出现了粉红色的大象,却呼吁人们一定不要大惊小怪一样。

瑞安结束了讯问,布拉谢尔斯走向证人席。他再次决定不在盘诘中攻击朗达,不过也确实指出朗达一些言辞前后不一之处,逼得朗达承认自己并不清楚桑托罗和玛丽如何相遇、也不清楚当晚他们为何争吵;布拉谢尔斯便为自己赢得了几分。速写画家还跟我说,朗达从证人席走下来时,还用纸巾揉擦双眼。

星期二,检方自动停止提供证据;这时的形势本来已经对被告方有利了。布拉谢尔斯却说,这正是陪审团喜欢的那种案子,容易让人根据情况推测出真相:男友喝得烂醉,跟踪怒气冲冲的女友;女友将他甩掉;男友勃然大怒,开枪打死女友。这样联系起来分析,案情很容易真相大白。

星期三早上,审判室座无虚席,除了各路记者、对庭审感兴趣者,还有不少麻木的看客。一想到自己穿了灰色职业装,我就很庆幸——尤其是我在审判室外见到布拉谢尔斯之后。

“除了我,还有谁作证?”我问。

他透过眼镜冲我皱了一下眉头。“供水区的一位副总裁将谈到橄榄公园的开放时间。”

原来,毗邻水过滤厂的橄榄公园属于供水区。这公园“9·11”以前还一直对公众开放。

我点点头。“很好。还有谁?”

“就这么的了。”他微微笑了一下。

我瞪大眼睛:“就我一个?”

“我找不到其他见到桑托罗的人。要是你早点找我们,也许……”他的声音越来越小。

“你就不能申请延期审理,好接着找下去?”

“法官不准。”

“水处理厂的夜班人员呢?也许有人见到桑托罗在附近走动。”

布拉谢尔斯摇摇头。

“啊,那麦克呢?我的摄像师呢?“

“他们的证词会跟你一样的。不管怎么说,是你挑的头嘛。”

“可瑞安会百般折磨我。”检察官柯克·瑞安绰号“铁锤”,就因为在盘诘证人时老练凶狠,犹如铁锤连续猛击。

“别担心,”布拉谢尔斯说道,神情很乐观。“我们有录像带嘛。”

我对司法系统也了解不少,知道如果一名律师告诉我不用担心,那么正是我应该担心的时候。

法官问布拉谢尔斯是否已准备好,后者点点头,随即声音清晰、大声说道:“请法庭允许我们召唤埃莉诺[3]·福尔曼。”

我走过去时,尽力不理会审判室里的骚动,可所有的眼睛都投向了我,包括桑托罗的。我偷偷看了他一眼。他个子不高,但宽宽的肩膀结实有力,原先的平头已经长成一团厚实的黑发;身穿廉价的棕色西装,坐在被告席里。

迈上通向陪审团的台阶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起初,他目光呆滞而恍惚,令人奇怪;随即又闪现出一线希望。

我不禁倒抽一口冷气。

“福尔曼小姐,感谢你今天来到这里,”我宣誓以后,布拉谢尔斯说道。“请告诉我们你的职业。”

“我是一名企业宣传片制片人。”我回答得非常简洁,不主动多说话,就像布拉谢尔斯叮嘱我的那样。

“企业宣传片制片人都做些什么?”

我本想说,“那该死的节目该干的我都干”——结果当然没那么说;我只是解释说,制片人的角色取决于导演、预算及其他一些情况,我通常负责所有的调研、各种后勤工作、写脚本,还要监督外景拍摄与后期制作。

布拉谢尔斯点点头。“让我们转向去年7月23日,玛丽·乔·博赛尼克那天夜晚遇害。那天晚上你在从事本行工作吗?”

“是的。”

“你当时在做什么?”

“我和摄制组在哈里森-卡特抽水房,正准备为供水区拍摄一个场景。”

“抽水房?”

我告诉他是什么抽水房,位于什么地方。“拍摄什么内容?”

我概括地讲了那个情景再现的拍摄项目以及我们的计划。

讲到“大比尔和卡彭”时,听到几声窃笑。

等到安静下来时,布拉谢尔斯说道:“好。那天夜晚你们还没有开始在抽水房拍摄,对吧?”

“是的。”我告诉他,我们试验了相机增益,在橄榄公园拍了几个镜头,才前往抽水房。

“请告诉我,福尔曼小姐:你看看全场,有没有看到当时在橄榄公园里或是附近出现的任何人?”

我按布拉谢尔斯教给我的方式,指向桑托罗。人群里马上有人开始低语。

“请在审判记录中载明,该证人指认了我的当事人姜尼·桑托罗。好,福尔曼小姐,他当时在干什么?”

“他躺在街灯下的一条长凳上。看起来似乎在睡觉。”

“他当时睡着了吗?”

“刚开始没有。他确实挣扎着要站起来;可就是站不起来,又倒在了凳子上;后来就一动不动了。”

“你怎么记得这些?我的意思是,你怎么能准确回忆起他所处的地方和他做的事情?”

“因为我有他当时情况的录像记录。”

人群中再次传来一阵窃窃私语。布拉谢尔斯笑得让人难以察觉。他停顿了一下,要好好利用这一刻。

“你什么时候意识到录像里那个人是我的当事人?”

“在新闻里看到他照片的时候;我当时就觉得他面熟,但过了几天才意识到在哪里见过他。我明白之后,立即给你去了电话。”

“那么,”布拉谢尔斯朝我的方向稳稳迈了一步。

“在你看来,我的当事人因为喝了几杯酒,当时行动不是那么灵便,是不是?”

“反对,”瑞安插话道。

布拉谢尔斯眨了眨眼睛。

瑞安站起身来。“这是在对证人进行诱供。并且,证人对被告可能处于的状况毫不知情。她说的全是猜测。”

“法官阁下,我们想让一个证人回想他在湖滨客栈究竟喝了几杯,”布拉谢尔斯针锋相对。“福尔曼小姐看到他的身子是怎么动的,或者说没有动;她可以就自己看到的情况作证。”

法官紧闭双唇。“允许这么做,但请将问题换一种说法,律师先生。”

布拉谢尔斯笑了。瑞安坐下来,摇了摇头。“嗯,福尔曼小姐,你看到桑托罗先生做了什么?”我再次将自己看到的情况解释了一番。

“就你所知,桑托罗先生起身离开公园了吗?”

“我们拍到他的时候,他正瘫倒在公园的长凳上。”

“那是什么时候?”

“大概凌晨一点。”

瑞安似乎想表示反对,但随后放弃。

“那么,福尔曼小姐,”布拉谢尔斯接着说道。“你们一直没有完成供水区的录像,对吧?”

“确实如此。”

“为什么?”

我解释说,去年9月项目取消了。

“然而,即使该项目没有取消,你们也不会在最终出品的片子上使用我的当事人出现过的那段录像,是不是?”

“没错。”

“为什么?”

“那些场景本来就没打算作为最终产品的一部分。那些是废弃镜头。我们拍摄那些是为了确定正确的曝光量。”

“可在此之后,你们在这些废弃镜头中发现了某种情况,对吧?”

“确实如此。”

“你能向法庭解释一下吗?”

“上面有桑托罗先生影像的带子,后来发现轻微受损。”

“什么样的受损?”

“录像带中似乎出现某种干扰。”

“无线电干扰?”

“反对,”瑞安突然再次大叫。“她不是无线电专家。”

法官看了看布拉谢尔斯,然后望向我。“反对有效。”

“让我换一种说法,”布拉谢尔斯平静地说道。“你不是电子专家,不过也许你可以从制片人的角度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反对,法官大人!”瑞安高声叫道。

“请控[4]辩双方律师到法官席这边来!”法官起身,走到审判席旁边。

两位律师和法官低语的时候,我四下张望。玛丽·乔的父母就坐在检方席后面。挨着他们的是朗达·迪萨皮奥。玛丽·乔的母亲两臂交叉坐在那里,后背挺直。她父亲用双眼死死盯着我,那样子像要吃人。只有迪萨皮奥的表情似乎在告诉我,她还没有完全把我当成不共戴天的对手。

我凝视着被告席后的那一排人,想知道桑托罗是否有家人或朋友前来旁听;可从他们冷漠的表情和身体语言猜测,没有这种可能。

这时,他们的小会显然已经结束,因为两个律师都离开了法官席。

“反对无效,”法官宣布。

布拉谢尔斯冲我笑了一下。“那么,福尔曼小姐,录像带上的问题是怎么出现的?”

我解释了一下无线电频率可能对录像带造成的影响。

“这么说,录像带上有关我当事人的镜头——对不起,应该叫废弃镜头——显然受到了无线电频率干扰。”

“是的。”我开始感觉比刚才自在了些。询问正沿着布拉谢尔斯预言的方向进行,对于我们正在谈论的话题我还是有所了解的。

布拉谢尔斯来到一张单独摆放的桌子前,拿起一盘包着塑料套的录像带。“你认得这盘录像带吗?”他把东西递给我。

“是的。这是我给你的那盘原始录像带。”

“你怎么知道?”

我指着带脊上的标签:“福尔曼传媒”。“录像带边上有我的标签。”

“这就是我的当事人坐在橄榄公园的那盘录像带吗?”

“是的。”

“录像带是否清楚准确地显示了他那天的状况?”

“是的。”

“那么,就你所知,录制之后,是否有人对录像带进行过任何篡改或变动?”

“没有。”

瑞安发了狂似的在标准拍纸簿上潦草地写着。

“法官阁下,我想将这段录像作为第一份辩方证据,”布拉谢尔斯说道。“如果您许可,我们将为陪审团播放。”

“反对。”瑞安再次叫道。“监管链呢?从拍摄录像那天开始到现在录像带都在哪里?”

布拉谢尔斯眯缝起眼睛。“律师先生,我以为我们已经完全解决了那个问题。”他转向法官。“请求在法官席小会,法官阁下。”

两位律师与法官进行了另一场小会,随后布拉谢尔斯问了我一系列问题,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即我们拍摄录像后,带子一直保存在麦克的音像资料库里,资料库上了锁,只有两三个人能进去。瑞安似乎很满意,坐了下来。

布拉谢尔斯将一辆装着放像机和监视器的小车推至审判室前面。陪审员们都朝前探着身子,整个房间静了下来。布拉谢尔斯将录像带放进去,按了“播放”按钮。带子已经调到桑托罗坐在长凳上的那一段。我们听到声道上的嗡嗡声,看到画面上出现一些条纹。

这一段不到一分钟就放完了,布拉谢尔斯随后按了“暂停”按钮。整个审判室鸦雀无声。布拉谢尔斯走向陪审团。

“再问你一次,福尔曼小姐:录像带上那个人是谁?”

“是姜尼·桑托罗。”

“这是什么时间拍摄的?”

“去年7月23日。”

“谢谢你,福尔曼小姐。”布拉谢尔斯咔擦一声双脚并拢,转过身来,退回辩护席;脸上现出一道光彩,似乎是刚完成一场5英里长跑。他对瑞安点点头。“该你了。”

注释:

[1]芝加哥刑事法院大楼位于26号大街与加州大街交叉口,人们简称为“26与加州”。

[2]卢普区:芝加哥的中心商务区。

[3]艾莉诺是艾利的正式名字,艾利是艾莉诺的昵称,只因法庭重地庄严郑重,需用此名。

[4]控方律师指公诉人,因为刑事案件为公诉案,由检方起诉,即控告方。

同类推荐
  • 美丽的北欧

    美丽的北欧

    2006年9月12日星期二上午11时30分,办妥了由北京飞往希腊的登机及安检手续,开始等候登机。9月的北京,秋高气爽,一派祥和气氛。这次北欧考察,从2005年春季就已开始办理各项手续,由于签证不顺利,几经周折,直到2006年9月6日才确定了行程。安排了手头的工作,9月11日下午2时乘汽车由太原出发,经太原至石家庄高速公路到北京,沿途因修路屡有堵车,正常情况下仅用5个小时的路程,足足走了7个半小时,直到晚9时30分才到达下榻的昆泰酒店。
  • 北京的达利和十二宫图

    北京的达利和十二宫图

    二十年后我来到北京,已是一个很冷的日子。北京的风吹在脸上,立刻感到麻木。街道两旁的落叶被吹得满地翻飞,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正午,这些金黄的树叶在街上跑动,我和6站在公交车站牌下说话,树叶不断从我们的脚边漂浮过去。我浑身冰冷,忍不住想打哆嗦,6脸上则是红扑扑的。这一瞬间我想起了从前那个刚满二十岁的小姑娘,她有着婴儿般的脸蛋儿,任何时候看上去,都让人感觉到润泽和鲜活的印象。6在北京已经定居多年,有了自己的家,我和她大概有二十年没见过面了,因为我从没来过北京。我对这座大都市没有任何印象。
  • 很大风等

    很大风等

    阿进的鼻子上蚂蚁卵一样的汗珠。阿进刚接到客户的电话,他们要飞过来签合同,阿进很着急,想在最短的时间里制造出一间他“自己的设计公司”。阿进打电话说:像样儿的写字楼,有没有?房屋中介回答他:写字楼、住宅都有,要多大面积?阿进说:我用两天,急用,最好明天。
  • 战俘

    战俘

    艾伟的中短篇作品精选,其中收录了《战俘》《欢乐颂》《小偷》《白蚁》《迷幻》等十三篇中短篇文章。其作品主要聚焦一些灰暗和卑微之处,以小映大,站在人性关怀的高度,用简练的笔触写出非常深刻的主题。
  • 心理大师

    心理大师

    雨夜,“梯田人魔”邱凌被诱捕。但他异常混乱的精神状态却让介入调查的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冰山法医、热血刑警、权威心理学教授惊骇不已。而此时,一场惨烈到失控的心理对决风暴已经悄然形成。高科技测谎、潜意识反击、重复的梦境、被复制的私人空间……是怎样的原因,让这些心理异常强大的男人和女人们在催眠、控制、洗脑的狂飙对决中释放着彼此内心深处的癫狂、妄想和恐惧?真相是否重要?真相是否只有一个?当你自认为最清醒时,往往也最疯狂。影视圈高度关注项目。读者千万点击。国内一线权威心理咨询师推荐。一部绝无仅有的心理悬疑系列大戏。你期待什么,就能看到什么!
热门推荐
  • 愿你的爱如期而至

    愿你的爱如期而至

    五年之约无忧树下的约定“如果五年之后,你未嫁,我未娶,我会在无忧树下等你,嫁我”五年里无忧因为一个人的一句话,拒绝了所有家世好的无可挑剔的与她告白的人,只因一个人的承诺,卑微的爱着一个人。所有的伤,所有的痛,都能承受,唯独不能承受的就是没有实现的承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飞升记

    飞升记

    陈龙从仙山出来,独闯江湖,遇到艰难曲折。偶然间,又遇到方虎,两人一见如故,开始了一起的休闲生涯。马明是陈龙的师兄,却不受师傅待见,但是当他独自出来后,到了二元修魔山,在这里马明忽然间变得坚强起来,心性发生了很多变化。这几个会发生什么事呢?和陈龙甚好的媚儿怎么会对女尸恶魔有特殊反映,小鱼为什么和以前不一样了呢?故事就此开始。
  • 爆魂秩序

    爆魂秩序

    一个工兵被自己埋的炸点炸死,这可能是所有工兵或者是爆破师的悲哀,但这回悲哀的是异世界的生灵。他是扫把星?还是混世魔王?还是他就是传说中的救世主?
  • 政府新闻发言人教程

    政府新闻发言人教程

    本书共分三篇:观念篇、技巧篇与专题篇,每篇包含三章。每章之前均有对该章重点内容的概括,根据不同篇章的内容将配有不同形式的案例,有的案例附在一章之后,有的融进正文之中。
  • 王惺所集

    王惺所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分之二理想

    三分之二理想

    想象力如同脱缰的野马,天马行空,只有找到了抓手,叙述出来的内容才不至于完全脱离实际,抱着这样的思维创作,将本书命名为《三分之二理想》,另外的三分之一则是心中认定的某种真实。这是一个信奉数学和逻辑的人,来到一个由神控制的世界,为了生存展开的奇妙故事。
  • 妖魅王子

    妖魅王子

    “好痛!啊……”一阵阵痛苦的呻吟声从床上一位女子的嘴里传来。“救我,好痛啊!啊……”她的尖叫声让人听了好心疼。一位俯身蹲在她下侧的丫鬟轻声安抚她,“娘娘,您忍着点,再用力。”“清儿,我不行了,啊!好痛!”阵阵钻心般的疼痛不是她想忽略就忽略的。清儿泪眼婆娑:“娘娘,为了您的孩子,您一定要撑住啊!”看她这么痛苦她的心也跟着痛了起来了。丁香咬着牙,那一阵阵……
  • 大鸟

    大鸟

    短时风力8至9级,瞬间风速每秒17至33米,最低能见度为零。这是入春以来受蒙古高原西路及北路冷空气的影响而出现的第三场沙尘暴天气。这是一条大峡谷,强劲的风裹着沙尘从谷口吹进来。山谷两旁的缓坡地是刚刚播种完的一望无际的麦田,风连拉带拽地将光秃秃的地表层土搅起来扬向天空,漫天的尘埃在广袤的天空里游移、飘荡,充塞了整个山谷。漫过无际的麦田,风又把它那无形有力的长爪伸向山顶的树林,被风扼住喉咙的一棵棵大树无法逃逸,一顺水地弯曲了身子在那里哀号、哭泣,“呜—呜—呜”千百棵大树一起呜咽,隆隆的轰响翻江倒海,声音响彻峡谷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