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79000000002

第2章 知足常乐,人生最大的快乐是满足

贪欲是最彻底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

在开始讨论之前,请读者朋友先看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穷人梦想得到一块土地,为此他求助于当地最慷慨善良的地主。地主在得知他的请求之后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便对他说:“明天一大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那人听后非常高兴,于是便回家养精蓄锐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他再次来到地主家中,在地主的注视下,他开始不要命地奔跑。这个穷人跑啊跑啊,一直到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终于,在太阳落山前,穷人赶了回来,但是此时的他却已精疲力竭,摔个跟头后就再没起来。

就这样穷人累死了,他不仅没有得到土地,还因为过度劳累而丢了性命。在他的葬礼上,牧师在给他做追魂弥撒时不无感慨地说道:“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一个坑这么大。”

有句老话说的好:“你有房屋千百万,睡觉也就三尺宽;你有绫罗千百万,不能每日一起穿;你有金银千百万,临死两手攥空拳。”人生就是如此,一无所有而来,又一无所有而去,除了身后的名声,我们什么也留不下。既然如此,那么财富、名利对于我们来说便应该是过眼的云烟,又何必因为它而殚精竭虑呢?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将这一切看作是过眼云烟的人却是少数,更多的人仍旧是为物欲所羁绊,终其一生追名逐利而得不到幸福,最终让整个人生变成了一场悲剧。是什么导致了这些人的悲剧?不是金钱财富,也不是名誉地位,而是他们那颗永不知足的心。

季羡林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论述知足,在文章中,季先生这样写道:

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则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可是社会上总会有一些人不安分守己,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样的人往往要栽大跟头的。对他们来说,“知足常乐”这句话就成了灵丹妙药。

从季先生的话中我们能够看出他对世事的透彻领悟。不错,安分守己是一切幸福的根源,而不知足则导致了一切的痛苦。一个人已经有了稳定的收入,有了和睦的家庭,有了受身边人尊敬的地位,但仍然被欲望所控制,去追求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结果就酿成了悲剧。这样的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这些人如果能够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那么悲剧就不会发生。

季羡林先生是一个知足的人。熟悉季先生的人都知道,先生虽然社会地位很高,但生活却并不奢华。季先生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一个小村庄,小时候家庭条件非常困难,困难到一年吃白面的次数也极少,平常只能吃红高粱面饼子。也许正是因为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季先生对于生活特别容易满足,只要不挨饿受冻,在季先生看来就是好生活。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知足的心态,无论是成名前还是成名后,季先生都没有将物质放在人生的第一位。先生一生从未有过追名逐利之举,甚至到了晚年名誉加身时,先生还要主动去辞让,对于唾手可得的物质财富,先生也总是视若无物。如此淡泊的人生态度,更使得先生备受国人敬仰。

季先生常教育身边弟子,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如果放任自己的欲望横行,那么最终只会导致欲壑难填,永远都不能感到快乐。其实现实就是这样,容易满足的人,即使面对一张草席、一碗稀饭,仍能够从中得到快乐;那些不知足的人,即使住进了宫殿,吃上了御宴,也还妄想着更奢侈的生活。

所以说,真正贫穷的人并不是缺乏财富的人,而是心中没有满足感的人。这样的人即便拥有了世界,也仍旧是贫穷的。而一个人即使物质财富并不多,但有知足的心态,总能保持快乐的心情,那么他也便成了真正的富人。

古人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他辞官而去过着隐居山林的生活,不问世事,不追求功名利禄,在自己构建的“乌托邦”中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高洁淡然的诗人所拥有的快乐。

而晚年的季羡林先生,面对外面物质世界的喧闹,几十年埋首书斋,在故纸堆中获得人生的快乐,让我们看到了当代学者应该有的崇高品格和人生智慧。

《道德经》上说:“知足之足,常足矣。”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中存在着太多诱惑我们的东西,这些东西都会激发我们的欲望,人一旦被欲望控制,那便再也无法获得人生的快乐了。因此为人需知足,用知足来抵御欲望的侵袭。只有知足了,人才能够获得长久的幸福。

人到无求品自高

陈伯崖是清前期的一位大学者,他终生隐居不仕,过着清苦的日子。陈伯崖一生有两件得意之事,一件是教出了大才子纪晓岚,另一件就是写了一副广为流传的对联。这幅对联可以看作是陈伯崖铭志的自述。对联写道:“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

无求,那便是没有欲望。一个没有欲望的人,自然不会为外物所羁绊。当然,无求不是说让我们不思进取,也不是让我们心灰意冷和垂头丧气,更不是让我们做一个平庸的人,而是告诫我们要摆脱功名利禄的羁绊和困扰,对功名利禄不必强求。

无求的人生虽说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没有显赫的地位,但是却代表了一种崇高的境界。如果一个人达到了无欲无求与世无争的境界,他的品德和思想境界自然就脱离了尘世的纷扰,自然高洁。

季羡林先生是一个无求的人,除了读书之外他没有别的爱好。对于功名利禄,季先生从不放在心上,每天只要有时间,季先生就坐下来安静地读书。读书让季先生成了一个有见识但又不浮躁的人,让他不执着于那些无谓的事情,而是把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季先生曾说,“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季羡林读的书可谓多而杂。当读起书来,季先生是完全不管自己所处的环境,不顾自己物质生活的优劣的。当年在德国留学的时候,季先生曾经历过一段非常困顿的岁月,但当我们听季先生回忆这段岁月的时候,我们听到的却不是对生活的抱怨,而只是读书。季先生在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

后来战火蔓延,德国四面被封锁,供应日趋紧张。我天天挨饿,夜夜做梦,梦到中国的花生米。我幼无大志,连吃东西也不例外。有雄心壮志的人,梦到的一定是燕涎、鱼翅,哪能像我这样没出息的人只梦到花生米呢?饿得厉害的时候,我简直觉得自己是处在饿鬼地狱中,恨不能把地球都整个吞下去。我仍然继续念书和教书。

即使是饥饿加深,季先生也没有太大的欲望,所求不过是吃饱饭,吃饱了之后继续读书。林文忠公曾写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正是因为内心没有欲望,才能够在如此困顿的生活中,依然保持对读书的热情,也许这便是季先生能够做成学问的关键之处。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我与人生》一书中对人生有过这样的阐述:“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看法。第一种,我把我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起玩把戏;第二种,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在朱先生的描述中,第一种生活是大多数人都想过的生活,而第二种生活是大多数人现在正在过的生活。第一种生活里面的人扮演的是一个“伟人”的角色,这些人拥有名誉、地位、金钱等这些很多人向往得到的东西,为了一直拥有这些,他们一直都在努力维持,害怕有一天失去这些;第二种生活中的人扮演的是一个“平民”的角色,没有大起大落,没有让人值得艳羡的优势,平平凡凡地过着一生,淡然面对人生的失与得。

比较这两种生活,很多人都向往第一种生活,可是当他们有一天真的过上这种生活的时候,才会发现第二种生活是多么值得珍惜,他们不用面对权力的争斗、人心的设计、金钱无止尽的诱惑,他们可以惬意地体验生活的百味,自由地得到快乐和幸福,在平凡的日子里体味着人生真正的意义。

人生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个过程,不管我们有怎样的人生,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所以我们不必执着地去追求那些过眼云烟,只要内心知足,对名、权、钱没有欲望,我们就能在平凡中体验到人生的真谛。

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当我们无欲无求的时候,还有什么东西能够左右我们的意志,还有什么事情能够让我们不顾一切地去做呢?只要我们没有功名利禄之心,我们就会珍惜生活中一个个小小的快乐,我们更容易被一些微小的事情感动,比如看到父子之间的一个拥抱,孩子脸上开心的笑,朋友一声亲切的问候,老师对自己的悉心教导……当我们抱着这样的态度生活的时候,即使只是看到天上的白云我们也会感到幸福。

想要的越多,失去的越多

《金刚经》中有一个章节叫“不受不贪分”,这个章节是用佛祖之言来教导人们要戒贪。所谓“常恒不足为贪”,贪是人内心的一种欲望,当人想要一种东西而没有节制,永远也不知道满足时,贪欲就产生了。

在佛家看来,贪欲是一种很严重的心理障碍,人一旦有了贪欲,就会渐渐迷失自己,这种贪欲可以表现在对金钱、物质的无限制追求,也可以表现在对名利和地位的无休止的贪恋。

毋庸置疑,季羡林先生是一个不贪心的人,他在物质生活上表现出的“安贫乐道”,已经成为美谈,而其晚年曾不止一次地推辞荣誉,这反映的也是一种无欲无求。不过更令人敬佩的是,季先生这种知足并不是年老之后看淡了世事才有的人生感悟,实际上季先生从年轻时就是一个很知足的人。

在经历了留德十年之后,季先生踏上返国之路。一路上季先生想的只是谋得一份教职,供养家人和报效国家,至于用他一身“绝学”去换一顶官帽或者“大师”头衔,季先生连想都没想过。关于这一点,季先生在回忆文章中写得清清楚楚:

1946年深秋,从上海乘船到秦皇岛,转乘火车,来到了暌别十一年的北平。深秋寂冷,落叶满街,我心潮起伏,酸甜苦辣,说不出来是什么滋味。阴法鲁先生到车站去接我们,把我暂时安置在北大红楼。第二天,会见了文学院长汤用彤先生。汤先生告诉我,按北大以及其他大学规定,得学位回国的学人,最高只能给予副教授职称,在南京时傅斯年先生也告诉过我同样的话。

能到北大来,我已经心满意足,焉敢妄求?但是过了没有多久,大概只有个把礼拜,汤先生告诉我,我已被定为正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时年三十五岁。当副教授时间之短,我恐怕是创了新纪录。这完全超出了我的想望……

汤用彤先生害怕季先生嫌副教授职位低,殊不知季先生对于能进北大就已经心满意足,这是汤先生的爱才,同时也是季先生的知足。

其实,为人就应该如季先生这样,无论得到什么都应该知足,应该感恩。总抱着一种世人都亏欠自己的心态,无论得到什么都永远不知足,这样的人是一定会堕入贪欲的陷阱的。

迷失在贪欲中的人,他的理智将会被蒙蔽,做出的选择总是以满足自己的贪欲为第一要务,然而这样的人贪得很多,所获却未必真的很多,很多时候反而是贪得越多,失去得也越多。

在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很多酒店的一层都是赌场,客人要进出房间都必须穿过赌场,因被气氛所感染,很多原本没有打算赌钱的人,也纷纷加入了赌局中,最终输得血本无归。

然而,总是会有些自制力强的人,这些人明白赌博都是骗人的游戏,自己不可能那么好运赢到钱,因此无论如何都坚持不上桌。对于这样的人,赌场的老板自然也是不愿放过的,他们用什么办法来诱使这些意志坚定的人呢?很简单,免费送筹码。

如果赌场工作人员发现某位客人,自从入住以来就没有赌过钱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安排服务人员到客人的房间免费送上一定数目的筹码,可能是几十美元也可能是上百美元,这些筹码是完全免费的,客人可以选择把它兑成钞票收起来。

为什么赌场敢这么赔钱呢?因为赌场相关人员早就把客人的心理研究透了。当客人拿着筹码下楼兑换成现金时,毫无疑问是要穿过赌场的,当走在一个个赌客身边时,客人会意识到手中这些筹码是白送的,与其换成并没有多少的现金,还不如碰碰运气,反正输掉了也不心疼,因此大多数人都会把这些筹码扔进赌桌。而赌博这东西我们是知道的,一旦上了桌再想下来是很不容易的,当把这些筹码输掉之后,客人内心的赌欲也就被勾起来了,进而掏出自己的钱来赌,就这样,赌场成功地把这些意志坚定的客人拉下了水。

赌场的方法不可谓不高明,他们正是利用了人内心的贪欲,先给客人吃一点甜头,紧接着客人自己就上钩了,进而把自己的荷包掏空。

正因为贪欲会导致我们一步步走向陷阱,所以佛才力劝世人戒贪。然而世上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又有几个呢?大多数的人在没有欲望的时候自然会觉得自己不贪,但一旦欲望之火起于内心,一个个又都走到了贪得无厌的道路上来。

其实,很多人的人生之所以充满波折,就是因为没有一个控制贪欲的念头,贪欲的蔓延不但让他们丧失已经到手的东西,还让他们丢掉了原本得到的东西。

因此,若想要人生幸福,我们首先就要明白自己要什么,已经拥有了什么。如果拥有的已经足够多了,就不要再把心沉迷在那些不需要的东西上面。须知一个人越是想要更多,他所失去的东西就越多。

知足者,贵在知不可行而不行

知足的人总是让我们感到他是一个安详、平静、达观、洒脱、超然的人,不知足的人总是让我们感觉他是一个昂扬、激情、拼搏、奋进、攀登的人。知足者享受当下,不知足者畅想未来,因此不管是懂得知足的人还是不知足的人,都有自己的优点。

不过,知足者有一点是不知足的人所不具备的,那就是能够做到知不可行而不行。对于那些明明知道无法做到的事情,知足者不会盲目地追求。

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我们没有理由强求所有事情都像我们期待的那样。世间之事千千万,世间之人万万千,怎么可能每个人都让我们满意,每件事都让我们觉得完美呢?当我们无力完成一些事情的时候,坦然接受、大度放弃也不失为一种智慧。

季羡林先生就是一个有着大智慧的人。曾经,他也试图追求过生活的完美、学术的完美,他回忆起青年时期学习阿拉伯语一年便放弃的往事,慨叹自己当时的放弃是一种明智之举,因为他当时的功课已经非常紧张,即使硬着头皮去学阿拉伯语,最终也不过是囫囵吞枣,得不到什么实质性的学问。

做不到的事情便果断地放弃,去做那些可以做的事情,这便是知足。正是因为有着知足的心态,才成就了季先生的智慧人生。

1978年,季羡林在经历了无数的迫害之后终于复出,继续担任北京大学东语系主任,此外他还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不久之后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国文学会副会长,一人身兼数职,季先生可谓是春风得意。但是,这些职位都不是虚衔,都需要他去应酬和交际,不然在其位却不谋其事也是说不过去的。

可是,季羡林知道自己实际上并不擅长交际,更不擅长领导别人,对于出去交际,季先生也总是退避三舍。此时,季先生就面对一个选择了,是只满足于本职的学术,还是接下那些官衔,为自己赚得社会地位?在这个选择面前,季先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从此以后,季先生逐渐减少了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给他的各种头衔他也是一个又一个推掉了。他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回到了书桌前,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术研究上来。当时身边人回忆季先生说:

他每天坚持凌晨4点起床,读书、写作或是翻译,8点去上班,晚上加班加点读书、写作,甚至把开会、吃饭、接待等“边角废料”时间也利用起来从事研究。就是这样的生活也让季先生感到非常充实。当我们大家为他的身体担忧时,他却在年逾古稀、满头银发的时候,仍然终日精神矍铄,骑着自行车来往于图书馆和家之间。

季先生对于学术是不知足的,但对于那些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即使能够带来名利,季先生也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这又是一种知足。

知足是不勉强自己,不为难自己,做自己想做的、能做的、擅长做的事情,对于那些做不到、不受掌控的事情,则保持一种泰然处之的心态,由它去吧!

破裂的婚姻不必勉强维持,放弃这一段不属于自己的感情,才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不属于自己的机会不要握着不放,只要你做好充分的准备,也会有属于自己的机会来临;不该属于自己的财富不要盲目追求,你得到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上天一定会惩罚性夺去一些本属于你的东西,而那些东西可能对你来说更加珍贵。人生苦短,懂得去追寻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才是一种大智慧。

还有一种人,他们的不知足体现在他们的人生态度上,他们凡事追求十全十美,美其名曰“完美主义”,排斥那些并不完美的人和事。想想看,这世界上哪有什么十全十美的人和事?追求完美,最终的结果就是连不完美的也失去。

生活中很少人能做到真正的知足,懂得“知不可行而不行”这个道理的人就更少。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将这条人生哲理推而广之,让更多人明白这个道理。如果更多的人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世上的事情也会变得更加简单,生活中也会拥有更多的乐趣,我们的人生也将更加精彩。

先知足,然后知不足

知足,是一种潇洒超然的生活态度,但是对于知足我们也不能够一概而论。贫者知足是淡然,富者知足是潇洒,但是如果一个贫穷的人明明可以通过努力变成富人,却依然要以知足来掩盖自己的不上进,那么此时的知足便不再是淡然的生活态度,而是一种借口。

有一位大学生毕业于东南沿海某高等院校,因为热心于公益事业,他报名参加了支援西部的行动,成了志愿者。他所在的公益组织主要负责为西部儿童筹集文具。在下乡的途中他发现当地老乡生活十分贫困,于是向组织建议可不可以为老乡做点事。

然而当他把自己的建议说给一位老志愿者听时,得到的却不是支持而是否定。老志愿者的否定并非没有道理。原来早在五年前这位老志愿者就同别人开展过扶贫的工作。当时大家一致认为与其输血不如造血,于是便购买了高产的种子和优质的家畜幼崽送给当地老乡,指望通过此方法提高老乡的收入,进而教会他们如何科学地种地、养殖,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前脚走老乡们后脚就把种子背到了集市上,卖了钱打了酒回来,而家畜幼崽呢,自然也就成了老乡们的下酒菜。

对于这样的穷人,我们能说他们的贫穷是因为他们知足吗?我们要提倡他们这样“超然”的生活方式吗?恰恰相反,我们应该批判他们,应该站到他们的对立面上。真正知足的人,拥有的是一种对现实充分满足的人生态度,但这种满足不是建立在得过且过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物质和精神财富充分拥有的基础上,知足只是让人摆脱掉物欲的羁绊,不要掉入贪婪的陷阱中,但对于那些连基本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都没有的人,我们更应该提倡的不是知足,而是不知足。

季羡林先生毋庸置疑是一个知足的人,无论对于名利地位还是对于物质财富,季先生都表现得十分超然。但是,对于那些处在困境中的人,季先生却提倡应该有不知足的精神。季先生曾有一篇文章《知足知不足》,在文章中季先生写道:

知足或者不知足也要分场合。在旧社会,穷人吃草根树皮,阔人吃燕窝鱼翅。在这样的场合下,你劝穷人知足,能劝得动吗?正相反,应当鼓励他们不能知足,要起来斗争。这样的不知足是正当的,是有重大意义的,它能伸张社会正义,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

从季先生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他对于知足与不知足分辨得很清楚,知足是相对于欲望来说,而不知足则是相对于追求来说。一个人应该有精神的追求,有渴望实现的理想,有让生活过得更好的自我期许,这是不知足。但同时也要能够控制住内心的欲望,不为物欲所羁绊,这又是一种知足。

实际上,季先生本人就是很能分得清知足与不知足的人。季先生一生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都不是很高,这是其知足的一面。但与此同时,季先生对于自己的学识,对于学术的研究,却也一贯地秉承了不知足的态度。

在季先生已经年过80岁的时候,他还每天坚持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研究新的学术课题。每天早上,他总是点亮朗润园中第一盏灯,开始查阅资料。就算是生命中最后一段在301医院的时光,季先生还是让人把自己的病房改造成书房,让自己时刻保持一个学习和研究的状态。

对于季先生而言,知足是福气,不知足是勇气,而将不知足与知足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季先生的智慧人生。知足增强的是平稳和谐的涵养,不知足培养的是愈挫愈奋的意志。一个人要在知足中感受幸福,在不知足中获得动力。

做人处事要知足,立志修身要不知足;对待名利要知足,对待学习要不知足;生活上不求奢华常知足,工作上勤奋敬业不知足;功利面前要知足,成绩面前不知足。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知足与不知足,两者往往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我们总是劝人要懂得知足,也只不过是劝人少存非分之想而已,但对于个人的精神追求,我们却也总是劝他们要不知足。

尽人事听天命

我们老祖宗有句话叫“尽人事,听天命”,对于这句话,有些人认为它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是对命运的妥协。但有些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将它看作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一种进取的精神,只是在这种精神的背后,隐藏着一种知足的人生态度。

1998年,季羡林先生在《新民晚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缘分与命运”。在文章的结尾处,季先生就写过这样几句话来论述“尽人事,听天命”:

中国古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首先必须“尽人事”,否则馅儿饼决不会自己从天上落到你嘴里来。但又必须“听天命”,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季先生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告诉我们,凡事都要尽力而为,无论什么样的成绩,没有努力是绝对达不到的。然而努力了,成绩就一定能够达到吗?自然不是!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很多时候,我们费尽心力、拼尽所能地去努力,然而上天却最终给了我们一个失败作为结局。当我们以对成功的期许面对失败的时候,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要秉承知足的人生态度,只有如此,才不会受到太多的打击。

我们期待一个美好的结局,到头来却是空欢喜一场,这样的事情无论发生在谁的身上都是一种悲剧。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悲剧太多了,才有人干脆放弃了努力。他们认为无论自己多么努力也是不会得到上天的眷顾的,从而走上了“破罐子破摔”的道路,从此就再也与成功无缘了。

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同情他,因为他的悲伤、他的沉沦也是情有可原的。然而,季先生却给了我们另一个考虑此类问题的角度,那就是“事情的成败也许不由我们来决定,但我们却仍然要尽力地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因为只要我们多努力一些,我们成功的概率就会大一些,而最终即便是我们失败了,也不会因为自己未曾努力而留下终生的遗憾”。

鲁迅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文人、民主战士,他写过无数针砭时弊的文章,深刻揭露中国人身上的种种弊端,意图以此来唤醒中国人,也正因为如此,先生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代文人的楷模。然而我们要知道,鲁迅先生也不是一开始就是战士的,实际上,在见多了中国人的麻木恣睢之后,先生也曾经心灰意冷,那么是什么重新激起了他的热情呢?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那段日子,也正是鲁迅先生最心灰意冷的日子,不同于北京各大高校的喧闹,作为北大的教授,先生却好像并不知道有新文化运动这回事一样,每天在他寄居的绍兴会馆中闲坐,没事就抄写一些古碑文、辑录些旧诗文作为消遣。

在当时,鲁迅先生的好友钱玄同也经常来绍兴会馆与先生闲坐。钱玄同是当时著名杂志《新青年》的编辑,因此对于时弊是非常上心的。有一次,在聊天时先生提到自己最近抄的碑文,钱玄同问道:“你抄了这些有什么用?”“没什么用!”先生回答。“那么,你抄它是什么意思呢?”“没有什么意思。”“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钱玄同试探性地问先生。

先生懂了他的意思,但环顾中国社会的境况,先生不禁叹息道:“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钱玄同反问。

面对钱玄同的反问,先生沉默了。是啊,先生一直苦于自己的努力很可能是徒劳的,但是如果说到希望,那却绝是没有的,希望是在于将来,而不在于现在,不能因为自己的努力没有作用就说没有希望。于是先生终于答应了钱玄同的要求,迅速写完一篇文章交给了他,那篇文章就是著名的《狂人日记》。从此以后,先生便一发而不可收,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一条为“叫醒”中华民族而努力的坎坷之路。

不能因为前途的黯淡就证明希望的渺茫,不能因为现在的无就抹杀未来的有,这个信念支撑了鲁迅先生,也构成了“尽人事,听天命”的积极一面。而很多时候,“天命”也就是在我们不断地“尽人事”的过程中发生了改变,我们看今天的中国,鲁迅先生不是已经实现了他的目的吗?

“尽人事,听天命”,知足者才能常乐、常存。当我们面对人生失败和无奈的时候,要想到我们还拥有未来,这就是值得满足的事情。保持这种心态,人就不会被沮丧和悲伤击倒,也才不会在连续的失败中绝望而成为真正的宿命论者。

同类推荐
  • 墨子与墨家学派

    墨子与墨家学派

    本书从墨子以及墨子的生平入手,详细介绍了墨家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思想成就,并将墨家思想和中华侠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释。
  • 查拉图斯特拉如此说+善恶彼岸(英文版)

    查拉图斯特拉如此说+善恶彼岸(英文版)

    《查拉图斯特拉如此说》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被称作“哲学小说”的书。此书成书于1883—1885年间。就是在这部书里,尼采写道:“上帝死了!”,并且同时还说自己正在研究“快乐的科学”。《善恶彼岸》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此说》的思想的更加聚焦与延续,只不过,思想更犀利,目光更睿智。它们可说是姊妹篇。所以,现在把它们两本合而为一出版,是个非常不错的主意。而且,这样还可以用比较低廉的价格,给读者提供尼采更多的思想内容。本英译本是尼采自己认可的最权威版本。
  •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总第1期)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总第1期)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合作主办,属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专业集刊,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政策、中外文化发展现状、中国传统文化、多领域文化问题(比如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外交、军事等领域的文化问题)、国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世界文化思潮等。
  • 沉思录(英文版)

    沉思录(英文版)

    马可·奥勒留(公元121—180年),是古罗马帝国“五贤王时期”的最后一位皇帝。作为储君,他7岁入学于罗马的萨利圣学院,17岁成为罗马的执政官,凡所修习无不精专,为同辈之首。作为帝王,他夙兴夜寐,励精图治,虽统治期间战争不断,国内自然灾害频发,国库空虚,他却战无不胜,武功赫赫,承袭先人余烈,尽力守成,防止腐化。作为哲学家,他致力于古罗马斯多亚派哲学三大门类中的伦理学,在鞍马劳顿中写下《沉思录》,被称为“帝王哲学家”、“自古以来独一无二的以一世英主而身兼苦修的哲学家”。在《沉思录》中,奥勒留并无意将自己打造成一位哲学家,写下一部完整体系的哲学著作。整部书只是作者与自己的对话,是自然的本性与沉思的理性之间的对话,是行动之后的反刍再思考,是作者内省的辑录,是这位古罗马皇帝对人类生存、价值指向、道德原则、善恶荣辱、苦乐祸福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共分为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矿业无产阶级、农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态度四部分内容。
热门推荐
  • 诸天之宇

    诸天之宇

    世界的巨变,时间的更迭!神秘的飞船,未知的火种!全新的世界,广袤无垠的宇宙!衰弱的星球重回巅峰……一切都被重新规划……未来的道路模糊不清……
  • 死宅也是人啊

    死宅也是人啊

    20xx年,世界死宅泛滥,其中不乏很多有钱有势的,一位网名“最爱黑长直”的神秘死宅,一掷千金买下来所有动漫的版权,并以此开发了全球首款动漫AVG-全球首创xxx二次元大乱斗,它就是300。。。它就是王冠神域!“这虽然是个游戏,但就是闹着玩的”最爱黑长直如此说道。王冠神域中,玩家可以见到所有想见的动漫人物,并且可以学后你任何想学的技能!投石?停止时间?神奇的小镜子?这些都不在话下。
  • 末世雷临

    末世雷临

    末世灵气复苏!阴谋、丧尸、神?终将在雷霆之中湮灭!(无系统、不重生、不建基地,于末世中流浪,只为复仇!) ps:本书异能体系可以参考海贼王。 形同虚设的书友群:901843047
  • 名门枭妻:重生国民影后

    名门枭妻:重生国民影后

    【高能宠文、娱乐圈元素、重生、虐渣苏爽】*主角总在作妖:——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叫楚衿。金玉商家是亲族,元勋世家做嫡出。楚衿千娇万贵,纵横京都。接任礼上,楚衿这家主,却炸得尸骨全无。苍天有眼,一朝重生,楚衿再世为人。可维系生命的条件,居然是……收集好感度?!自此,楚衿踏上演绎之路,万人倾心,一路锦绣。明亮此处,她是钟灵毓秀的国民女神,绰约宛然姝色无双,演技欺世盗名。阴暗彼处,她是残戾狠辣的天才鬼医,烂心烂肺小儿止啼,世人皆惧其名。说她懦弱无能?姐玩转古武界的时候,你还猪狗不如!说她无权无势?姐一根指头,就能让你生不如死,跪着唱《征服》!说她妖艳贱货?粉丝怒!敢侮辱女神?咱手拉手,能把地球围成365圈,一人一口口水,淹死你信不?!本想一生潇洒,却万万没想到,出现一个他。那日,全民沸腾,女神出嫁。她轻挑下巴:“比起嫁人,我更想娶他。”粉丝欢呼:“女神娶我!我要给你生猴子!我愿意做你第九百九十九房小妾!”——人人都说,傅家主宠妻,上天入地。傅潋,第一世家家主,只手遮天,皎若明月。京都有女如云,占据他眼和心的,却只是一个楚衿。楚衿上了天?没事,傅潋顶着。楚衿入了地?没事,傅潋拽着。楚衿要出墙?!他扯开腰带,似笑非笑:“衿衿,今晚,你能出这个门,我就让你出了这墙。”*渣渣负责嚣张:渣渣:“楚衿外纯内妖,脑子装翔!”楚衿:“哦,我脑子里,全都是你~”渣渣:“小贱人骂谁?”楚衿:“你正在骂我!”*一句话来总结:高雅腹黑狼vs天使恶流氓,半斤对上八两,撞出的火球分分钟捅破天穹万丈~【据说收藏的妹纸都能变成小仙女!】
  • 胃肠病科学保健指南

    胃肠病科学保健指南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情绪低落、精神萎靡时,常常茶饭不思;而情绪高涨、心情愉快时,食欲备增。事实上,胃肠功能的改变是人体情绪变化的“晴雨表”。那么,人的情绪变化又是如何影响胃肠功能的呢?除了情绪的因素外,环境、药物、生物、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影响肠胃功能。本书主要从胃肠病常识入门、胃肠病症状及其应对措施、常见胃肠病及其防治、胃肠病的饮食保健、常见胃肠病的药物治疗五个方面进行说明,增强人们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 阿閦如来念诵供养法

    阿閦如来念诵供养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陆先生宠婚甜蜜蜜

    陆先生宠婚甜蜜蜜

    家逢巨变,她一夜间失去所有。手术台下,他向她抛出诱惑筹码,“孩子生下来,我们结婚,我帮你解决所有困境。” 他是商界人人趋之若鹜的权贵,亦是世人眼中的钻石单身汉。 殊不知,他早已结婚六年,宠妻于无形之中。然而恩爱过后,接踵而至的是层层阴谋。当所有真相浮出水面,她毅然决然的选择净身出户,“陆夜寒,求你放我离开。”她的第一次妥协是为了嫁给他,第二次妥协,却是为了离婚……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豪门暖婚:总裁的契约娇妻

    豪门暖婚:总裁的契约娇妻

    高档KTV的豪华包间内,浓郁酒精味道弥散在整个房间的空气中,带着些许奢靡。真皮的长沙发……
  • 施佳莫妮闯天下

    施佳莫妮闯天下

    在一个名字叫“车师前城堡”,有一天突然天降怪风,在那场风过后,可以庇佑他们的图腾消失了,城堡之主燃灯上古每天唉声叹气。在莲花书院,施佳和莫妮学到了什么呢?在这座书院中,施佳和莫妮又有了新的遭遇和经历……施佳和莫妮离开颜如玉后,她们沿着寻找“琉璃翡翠简”的路线继续行走,在路上居然当了父母官儿,判了一些案子……是是非非,谁错谁对,真真假假谁错,要看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