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3300000009

第9章 成长篇(2)

我不想就这么当个“睁眼瞎”。学堂,这辈子是无缘踏入了。可我还有一双眼,还有健全智慧的大脑与心灵。我要靠它们去学习!

我向母亲说出了自己想要学习的心愿。母亲听了很高兴,她愿意为我做一切事情。于是在10岁的那年,开始了艰难的学习生涯。

教材是现成的。那是妹妹一年级学过的语文书。母亲用白卡纸裁成两寸见方的小卡片,然后按照语文书里的要求,用黑炭笔工整地书写成生字。从最简单的大、小、多、少开始,由浅入深。

记得我有一位病友,也是重症脑瘫,可他酷爱学习,尤其爱好文学。他的手和我一样,拿不住任何东西,看书需要翻页时,竟用舌头舔起,然后再把头向左转,就这样,一页一页地看完了整本的辞海!他看过的书,右下角都留下了黑黑的印记,那是他的唾液。后来有了电脑,怎么才能自己敲字,这成了他的又一难题。最后终于想出一个绝招:极其顽强地用嘴叼住一根长短适中的筷子,再用筷子敲打电脑键盘,满足了想要学习的心愿。

我非常非常敬佩他的这种精神和毅力。但更让我羡慕的,是他身体起码还有一种器官可以由自己的大脑神经去支配。他的嘴,至少还可以叼住筷子而且运用自如。而我,连头都不能久抬,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都不能由大脑去控制,根本就支配不了它们……

眼睛!至少还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要靠着自己仅有的“财富”,完成自己想要学习的强烈愿望!

白天,母亲把写好的生字卡片铺放在床上,我则斜歪在特制的那把沙发椅里,侧着身,歪着脖,瞪着眼,艰难地俯视着。可这样的姿势待久了,整个人就会感觉头昏脑胀,全身都麻木了。母亲看着心疼,建议我歇一会儿,换个姿势。可我不干,依旧坚持着。

刚开始一天只学4个生字,母亲把它们一字排开。我不停地看着、念着。第二天,先把学过的复习几遍,然后再接着学4个生字。就这样一天一天地积累着。后来上升到16个生字排成4行,一天就把它学会。母亲反复教我念几遍后,剩下的就要靠我自己辨认了。我揣摩着生字的笔画,瞅着每一个生字的“长相”,一点一点地把它们印刻在脑海里。由于只靠眼睛识别,学起来很吃力。我要通过眼睛把看过的生字传送到大脑的记忆库里,然后再加上含糊不清的吐字发音,一个生字要看上百遍,念上百遍,反反复复。从单个生字到单词,再到一句话。慢慢地我已经认识了1300多字,终于可以看小学4年级的语文课本了。这其中有自己怎样的努力,有母亲及家人怎样的付出,我心里有一本账。

母亲若要出门,就会用妹妹练琴用的谱架把我想要看的书籍打开,用夹子夹在上面,这样一个人就可以看看书,念念字,打发和消磨无聊的时光,也使生活尽量变得充实和有意义些。

现在我“走”在街上,可以认识广告牌和路标,报纸也可以简单地看明白,算得上半个“文化人”了吧?

学数学可就没那么幸运了。我天生对数字不感兴趣。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数字,一看头皮就发胀,学起来感觉太枯燥无味了。这是我的逻辑思维所限。一句话,不喜欢。因此还一直停留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水平上。后来家里陆续来了志愿者。那些大学生志愿者们真是不厌其烦,不仅教我认字,竟然还教起我英语来。每一位大学生志愿者都会教我一些新鲜的语言:有马来西亚语、西班牙语,还有日语。当然,都是一两句简单的日常生活用语啦。不过也可谓五花八门。我呢,则在这无尽的知识海洋里,乐此不疲地学着……看出来了吧?我喜欢文科。

我的老师温一凡不止一次地提议:“你何不尝试着写一本自传呢?用你学过的语文知识,再让母亲帮忙敲字,把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苦辣酸甜都记录下来,也许会给我们带来一种力量,一种正常人无法给予的力量!”可我迟迟不敢动这个念头,如此浅薄的文化功底岂能胜任得了?!“其实你写书的过程,也是学习提升的过程。从中你又会得到很多的知识和见解。”在温老师不断鼓励和督促下,才有了现在的文字。

在艰难的书写过程中,自己不知和母亲有过多少次争吵。往往因为我们的意见不一致而各持己见,最后弄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有时也会因为我俩的时间不统一而常常聚不到一起。

那天已经是下午5点多钟了,到了母亲该做晚饭的时间。可我却突然来了灵感,此刻很想让母亲帮忙在电脑上敲几下。“妈,您再帮我写几个字吧?我想起了一件事,得赶紧记下来,怕回头又忘记了。”我近似乞求地说。

母亲那天身体不舒服,又急着做晚饭,怕父亲下班回家后饭还没有做好便没有答应。我心中好大不快,大声喊着:“照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写完啊?”

母亲也急了:“我不是机器人!每天光照顾你的生活不说,还要买菜、做饭、洗衣服、整理房间。还要抽出时间去做自己的工作。现在可倒好了,又多了个差事,给你当文书!帮你写你所谓的书!”

争吵归争吵,最后还是顺了我的意。

其实每次争吵过后,理解我的好妈妈还是非常尊重我的意图,不管多忙多累,依然要打开电脑,哪怕就写上半个小时,也要满足我的心愿。

许多时候,都是因为我有了灵感却苦于母亲不在身边,不能在第一时间记录下来,因此常常一个人在房间里默默发呆。

我和母亲在一起写作从来没有超过半天的时间。往往都是挤出母亲空闲的1小时左右,匆匆写上几笔或完成一个故事,然后下次不知道又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再挤出1个小时的时间继续写。我们母女俩有时候一两个月都不曾动笔。不是因为母亲忙或者出门,就是因为我情绪不佳懒于动脑。

我写作的方式也很特别:母亲像个文书似的坐在电脑桌旁帮我敲字。我则歪靠在她身后的那把终身“不离不弃”的特制椅子里,严肃地审视着电脑荧屏。我说一句,老妈就在键盘上敲一句。看那阵势,怎么都感觉自己有点像坐在嫦娥三号登月指挥部里,那些两眼目视前方大屏幕的指挥家们的意思呢?

有时候我正眉飞色舞、兴高采烈地发表着自己的感慨。再看母亲,愣愣地侧身望着我,一脸茫然的样子,手指没有动。于是在心里跟她说:唉!看来您真是老了,有点跟不上我的节奏了。其实我知道,她又没有听懂我的话。因为我又在“舞文弄墨”了。平时和母亲交流,都是一些生活上的日常用语。比如:我要喝水,我要上厕所,我要读书,我要听音乐等等之类的话。母亲不用细琢磨就知道说的是什么。可文字这东西,特别是时不时地“拽”上几句母亲平时没听到过的新鲜词,这可把她考住了。任凭她怎么琢磨,就跟猜谜语似的绞尽了脑汁还是琢磨不透。而每每这个时候,我就要重复说上无数遍,可母亲依旧浑然不懂。最后,我终于耐不住性子了,一个“鲤鱼打挺”在椅子里蹦了起来。然后愤愤地、恼羞沮丧地说:“不写啦!”便怏怏收官。

事情也有倒个儿的时候。

有一次,我们娘俩照例开写。那天我嘴里头像含了块烫舌头的热豆腐似的,吐噜吐噜地在她身后说个没完没了。那些天我长了口腔溃疡,这给原本说话就不利落的作者本人,着实增加了难度。

一开始母亲还非常耐心地听着,仔细琢磨着我说过的每一个字,极力分析着我的口型,判断着我的发音,并一遍一遍地核实着“你是在说……”不对!我摇头。“那你是在说……”不对!我还是摇头。这样磨叽了大约有半个多钟头,仍然没有搞清楚我说的是什么。

母亲素来急脾气。这么多年来,已经被我千锤百炼地磨去了不少棱角。她常常会在刚要发作的时候,被我整得熄火了。

这次则不然,只听得“啪!啪!啪!”三声巨响,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得一激灵!脑袋“嗡嗡”地直发蒙,半天没缓过神来。再定睛一看:原来母亲再也无法忍受这种“折磨”了!就像火山突然找到了突破口,把蕴藏了许久的能量,不可压抑地喷发而出!只见她朝着电脑桌上一通猛拍!然后愤愤地、恼羞沮丧地站起身来“罢工”不干了!

我终于明白了“拍案而起”这个词的含义了。

这回,轮到我彻底傻眼了。

后来想想也是,幸亏她老人家没有高血压,否则被我急得非“晕菜”不可!假如谁要跟我说一件事,尤其是说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却又哼哼唧唧说不清,硬是让我费劲拔力地琢磨说的是什么,不然就无法交流无法进行下去,就依我这暴脾气,早就尥“蹶子”啦!

可我的言行,还真就不是故意的!

有时候母亲也会跟我开开玩笑发发“坏”,故意学着我说话的样子,含糊不清,噜噜突突。然后硬是叫我猜猜她说的是什么!艾玛!干吗呀?真能折磨人!这不把活人急死吗?

我的写作方式奇葩不说,连写作内容亦是如此。书的内容取舍以及构思,常常会因我的固执而导致母亲最后的妥协,最终还是按照我的思路、我的格式、我的要求写下去。每当母亲觉得我所要表达的意思不够准确或需要再润色一下时,我都会“强词夺理”、“百般狡辩”,不予接受。

现在想想,当时真是难为老妈了!

像我这么严重的脑瘫患者,自己任何事情都做不来。噢,这话也不全对,起码我还能自己做梦。在梦里,我不但自己可以手拿书本学习,还会灵巧地在电脑键盘上快速敲打;不但自己会上楼梯,还会在马路上奔跑,甚至还可以在空中漫步飘舞……但那毕竟是在做“黄粱美梦”,醒来后只会更加痛苦。我曾经梦想过,有一天在我的生命中会出现奇迹:自己会坐起来,会站起来,会走起来,会用手拿东西,会清楚地说话。这么多年来,我就是靠着这些梦想支撑着自己活下去。

我经常写日记,已经坚持了很多年。当然还是要靠父母亲的那双手来完成。两年多的时间,记录了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书写过程中的欢乐、甜蜜、舒畅淋漓以及奋笔疾书,还有烦躁、理屈词穷、无从着笔的“短路”,我都亲身体验到了,有几次真的想放弃它:我又不是什么名人,更不是作家,既没水平又没文化,既没资格又没内涵,甚至连小学4年级的语文水平都不到,写的又全都是生活中的琐事,自己看着都起烦,更何况读者呢!估计读者看不到一半,便会弃之或真像赵本山小品说的那样直接“糊墙”了!

真是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的思想斗争,其中不知道又有多少关爱我的人,在不断地鼓励、不断地支持我,今天才得以完成!

通过书写和记录,从中体验到了学习文化的可贵和重要。它确实为我带来了无比的喜悦和丰硕的收获。同时还丰富了我人生不可多得的阅历以及视野的开阔。

3.成长的烦恼

童年的快乐与幸福,亲人的呵护与疼爱,这些依然挡不住成长时的烦恼。快乐与烦恼并存在我的生活当中。

一年365天,不是每天都沉浸在快乐幸福之中的。快乐总是像昙花一样,只是短暂、瞬间的开放。而多数的时间,都是我一人孤单寂寞地度过。如何打发消磨时光,对于一个完全不能自理的人来说,确实是件非常痛苦的事。特别是像我这样所谓要强的人,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折磨。

从妹妹上学开始,我的烦恼就接踵而来。看到妹妹带着鲜艳的红领巾,简直羡慕死了!母亲看出我的心思,特意也为我做了一条,我每天都戴在脖子上。妹妹放学回家时,我就斜着眼儿看着她,然后再低头看看自己的红领巾,意思是说:你神气啥,我也有!

妹妹上小学4年级那年,被评为市十佳红星少年。看到那鲜红的绶带斜挎在她身上,顿时心生自卑。我要是也能够上学该多好啊!就凭我这争强好胜劲,肯定也能弄个红星少年当当。妹妹最懂我,她摘下绶带然后挎在我身上,母亲为了慰藉我,还特意给我照了张相作为留念。

那个时候我多想背着书包上学去,多想知道教室是啥样,操场是啥样,多想也有老师有同学,多想不再孤单不再寂寞,就是做再多的作业,我也心甘情愿啊。每当妹妹的同学成群结队地到我家来玩时,我只能瘫靠在小椅子里羡慕地看着他们,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卑感再次涌上心头。尽管妹妹从我忧伤的眼神里看出了我的心思,并把我推到同学们身边,想让我跟他们一起玩。但我不愿意成为妹妹的小累赘,像小狗一样跟随着他们。再说,他们也听不懂我说话,别说他们着急,连我自己都受不了我自己!

久而久之,渐渐地,我变得孤僻起来,不愿意和群。家里来客人的时候,也尽量回避不想见。别看我这副样子,但骨子里却是个心高气傲的人。这可能是后来发展成抑郁自闭的原因吧?从妹妹上小学、中学,到大学,她就像一面镜子,无时无刻不在反射着我。

4.内心的苦闷

长时间的内心苦闷无人知晓,家人们觉得只要在生活上不让我受委屈,就是对我最好的照顾。可我偏偏又是个要强的孩子。所以那个时候我非常需要一种从精神到心灵的疏通与抚慰。

有一次小姑到我家来做客,正赶上妹妹期末考试。她看到妹妹伏案疾书已经整整一个晚上了,显得很疲惫,就心疼地说:“现在的孩子们真是太辛苦了。”然后扭过头来,冲着我说:“你看你,有多美呀,不用上学,也不用受这份罪。”“我可不稀罕这种整天瘫坐在椅子里不能出屋、不能上学的‘美’。”我不假思索地反驳着她。同时自己的心也在抽动:我宁愿每天都像妹妹那样起早贪黑地“悬梁刺股”,也不愿意过这样废人一般的生活!更不愿意每天都享受这种所谓的“美”!

小姑不知道她无意中的话,深深刺痛了我。那天夜里,我难过了一宿。

同类推荐
  • 求知与奋进(漫漫求知路)

    求知与奋进(漫漫求知路)

    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本选题献给想把孩子培养成才的父母们,献给看不懂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按成人的想法生活和学习的父母们,献给不想让孩子变成冤家的父母们,本丛书是帮助父母从本质上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成长规律,把握系统爱育方法的通俗读物。
  • 季羡林谈人生

    季羡林谈人生

    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目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季羡林谈人生(典藏本)》是季羡林先生于2006年亲自授权、审定的经典畅销书,集中精选了季羡林先生谈人生智慧的文章。时值季羡林先生诞辰103周年,当代中国出版社在原来《季羡林谈人生》的基础之上,循着季羡林先生的思想轨迹,精编精选了季先生关于人生智慧的文章,精心设计出版了《季羡林谈人生(典藏本)》。季羡林先生愈行愈远,而他的人生智慧对读者的影响却愈久弥深。
  • 感恩企业,珍惜工作

    感恩企业,珍惜工作

    每个人都面临着严酷的职场竞争压力,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工作是需要珍惜的,也感受到了企业提供给我们的机遇和生存空间的重要性。企业是平台,感恩是它前进的动力源泉;工作是礼物,珍惜让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面对眼前的工作和生活,我们要懂得感恩,学会珍惜。只有在感恩中,我们才能不断成长;只有在珍惜里,我们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懂得感恩和珍惜不仅是做人的本分,也是获得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的大智慧。
  • 领导口才全书

    领导口才全书

    《领导口才全书》领导者如战场上的将军,是激励手下的核心人物,也是决定事业胜败的关键因素。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项事业,都离不开领导的统率。领导者中肯有力的言辞,会迫使对方作出让步,或取得共识,以利于达成协议;领导者慷慨陈词,会促成外引内联,振兴一方经济;领导说话得体,言之有物,会使权威自立,上下一心。卓越的口才,是每一位立场求进的领导者成功人生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很难想象,一个口才欠佳的领导,如何在现今的工作环境中支撑局面,稳步攀升,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事实上,一个领导者的说话能力,常常被当作考察领导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所以,能言善辩、口才卓越的领导越来越显示出一种独特的优势。
  • 就这样去谈判

    就这样去谈判

    本书介绍了谈判应具备的素质,谈判的准备工作,谈判理念,谈判形象,谈判技巧,谈判沟通,谈判原则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回到65年

    回到65年

    讲述张来根回到65年的悠闲生活,怎样利用空间加异能改变家里生活条件。空间异能只是补助,不会详细介绍。65年开始收集资本,到78以后主角开始圈钱,花钱。
  • 最让你机智聪明的智慧故事(智慧背囊16本)

    最让你机智聪明的智慧故事(智慧背囊16本)

    外国名言说:“智慧之于灵魂犹如健康之于身体;有一盏指路明灯,就是智慧之灯。”古老的传说中,利用智慧,会让一块石头说话,现代生活中,拥有智慧,会让人生处处柳暗花明,获得成功。本书汇集了几百个令人不忍掩卷的智慧故事,以智慧点拨来进行引导,使广大读者在读过故事后有所顿悟,有所启发,进而用机智聪明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开创自己更加美好的未来。
  • 仙路争蜂

    仙路争蜂

    五灵根的废渣少年得到了同样是最低级的灵兽,一只小小的灵蜂,一切都是最最低级的存在。少年桀骜不驯,逆境求道,终于在弱肉强食的修真世界中存活并且强大起来,最终逆天造物。莫笑少年穷,终有逆袭日!
  • 改变你自己

    改变你自己

    格登·史密斯说过,他曾经见过的最幸福的人就是在德兰德斯的防御工事上劳动的一个奴隶——他仅有一条腿,相貌极其丑陋,身上还戴着沉重的锁链。
  • 电视剧世界

    电视剧世界

    某视频网站一UP主上传了这样一条视频:“那些年80、90后曾经看过的电视剧!”闲极无聊的宋明镜点入观看,“嗖”的穿越了!少年包青天、天下第一、侠女闯天关、如来神掌……玄心奥妙诀、镜花缘、天地争霸美猴王、西游后传……一步一步,由武侠走入神话,成为传说。
  • 洛阳缙绅旧闻记

    洛阳缙绅旧闻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啦我喜欢上了那个坏蛋

    天啦我喜欢上了那个坏蛋

    才女加美女王可在一次群聊上得罪了学校里又帅又可怕的校草欧阳晓昕,从此恶梦不断~~~~。而她连是谁加害于她都不清楚。通过多次调查仍没结果,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知道了真相。开始了复仇计划~~!!!可是却发生了好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 今天李雨箫又被催婚了吗

    今天李雨箫又被催婚了吗

    《遥夜有你》第二部,李雨箫篇。 你被催婚过吗?李雨箫被催婚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眼瞅着就要迈入三十岁的门槛,双胞胎哥哥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可他还是单身一人,甚至连正儿八经的恋爱都没谈过,就算李母不着急,周围的七大姑八大姨也坐不住了,纷纷加入催婚李雨箫豪华阵营。面对如此猛烈的婚介人群,李雨箫能否突出重围,保持初心?—————————————————————————都说三十岁之后的恋爱就是将就,将就着找个人娶了,将就着找个人嫁了。可是当视爱情为牵绊的他,在三十岁生日这天再次遇见她,他才明白,原来,恋爱真是一件美妙的东西。她,一个热爱自由讨厌被束缚、决计三十五岁以后才考虑谈情说爱组建家庭的人,竟然总是会跟他不期而遇,是老天要捉弄她吗?
  • 狼神契约

    狼神契约

    本文男主角凌轩,本是现代的事业有成的年轻人,在国外三年,准备回来跟女朋友结婚的时候出了车祸,被撞死了。灵魂穿越到了一只刚出生的狼崽身上,成了一只丛林里面的狼。凌轩拥有的依然是人的记忆和人的思想,对于这一事实无法接受,而且也搞不懂狼之间的交流和语言,但是他能够感受到之间的亲昵和温馨气氛。他的父亲现在是雪狼王,他自然也成了将来的继承人,他稍微大了一点之后,他们在丛林里巡视着自己的领地,以免别人来侵犯自己的领地,在那里发现了一群蒙面黑衣人,三男两女,在狼群的必经之路上,估计是要做些什么。
  • 爆强女仙

    爆强女仙

    诛盘仙接纳世间万物,即使是椅子,只要有心,也可修仙铁匠之女苏如海前来拜师,一直当摆设的菜刀觉醒了,“你终于来了,我已等待了千年!”苏如海一来就是菜刀在手,惊动万仙。“既如此,我就封你为食仙。”苏如海不乐意啦,“仙尊,我不是来当厨子的!”“说说,你还有什么天赋?”“我可以再生,愤怒就会变巨人,通晓万物生灵。即使是椅子,我也知道它的话。还有,你们的财仙,只有与我在一起,才可善财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