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07400000007

第7章 帝国的惆怅(7)

宣宗原名李怡,是宪宗皇帝李纯的第十三个儿子。宪宗身强力壮,精力旺盛,生命不息,做爱不止。十六岁生下长子邓王李宁以后,二十七年间,居然生了二十个皇子,十八位公主。李怡,就是其中之一,当皇帝之前被封为光王。不过这位光王,却是庶出。他的生母郑氏,原本是官女,据传还是宪宗平定李锜之乱时的战利品。所以,宣宗在宪宗皇帝的二十个皇子中,地位并不高。承继大位的事,哪里轮得到他?

事实上,宪宗皇帝死后,继位的就是他的嫡子李恒。这就是穆宗。穆宗死后,继位的则是他的长子李湛。这就是敬宗。敬宗死后,继位的是他的弟弟李昂。这就是文宗。文宗死后,继位的是他的弟弟李炎。这就是武宗。宪宗传穆宗,穆宗传敬宗,这叫“父死子继”。敬宗传文宗,文宗传武宗,这叫“兄终弟及”。父死子继最正规,兄终弟及也对付。然而宣宗却是敬宗、文宗、武宗三任皇帝的叔叔。叔叔接替侄子,这算哪门子事?

当然,这也不是完全说不过去。毕竟,武宗病危时,皇子还年幼。国赖长君。请出一位皇叔来承前启后,也在情理之中。

麻烦在于,这位皇叔是有问题的。

什么方面有问题?智力。《旧唐书》的说法是“幼时宫中以为不慧”。《新唐书》的说法委婉一些,加了一个“或”字,道是“宫中或以为不慧”。《资治通鉴》却不客气,改“或”为“皆”,竟云“宫中皆以为不慧”。其实,“不慧”云云,已是春秋笔法。事实可能是:这位光王,被公认为痴呆、智障,至少也是弱智。

这就太奇怪了。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当皇帝?就算当上了,又怎么可能成为公认的“英主”?既然是“英主”,又为什么不能挽救大唐?众所周知,宣宗辞世后四十二年,大唐帝国就灭亡了。对此,这位“小太宗”,究竟是该负责呢,还是不该负责?

谜团实在太多了。

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位“传奇皇帝”,看看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霹雳手段,菩萨心肠

在朝臣们的眼里,宣宗无疑是一个严厉的君主。这一点,宰相马植应该深有体会。

马植是宣宗皇帝钦点的宰相。准确地说,是宰相之一。因为唐代宰相是人数不定的一群人,最多的时候十几个,最少的时候两三个。但凡有资格参加“政事堂会议”的,都是宰相,叫做“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马植,就是在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得以参加政事堂会议,成为宰相的。

然而三年后,马植却被罢相。原因,是他接受了一件礼物。送礼物的人叫马元贽,是个宦官,官居神策军左军中尉。礼物,则是宣宗御赐的一条玉带。这当然是马元贽的不是。皇上所赐,岂能随便送人?马植也昏了头,居然佩带在身去上朝,结果被宣宗认出。

此事让宣宗极为震怒。因为他最忌讳的,就是朝臣与宦官的勾结。这两人倒好,不但攀附、来往、认同宗,还将御赐之物私相授受,这还了得?

但是宣宗心里也有数。本朝自德宗贞元年间后,作为天子警卫队之左右神策军的兵权,实际上就掌握在由宦官担任的中尉手里。这些人,不但关系到皇上的安危,而且在关键时刻,还可以废立皇帝。宣宗自己,就是被马元贽等人拥戴上台的。如果为了一件小事,就收拾马元贽,行吗?不行!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却也只能拿马植开刀。于是,宣宗在第二天,就下令取消马植的宰相资格,同时立即逮捕其亲信董侔,交御史台(监察部)讯问。结果,自然是“尽得植与元贽交通之状”。于是皇帝昭告天下,再贬马植为常州刺史。

杀鸡儆猴,敲山震虎,不动声色却又迅雷不及掩耳,宣宗皇帝这一系列动作,让朝野看得目瞪口呆。马元贽辈固然各自收敛,不敢张狂,朝臣们也都各自谨慎,不敢怠慢。因为谁都看得出,当今圣上,可不是个好糊弄的主,也不是个心慈手软的主。

宣宗确实很像一个皇帝,也很会当皇帝。他是把帝国的政事,当作神圣的事业来对待的。对于朝政,他的态度岂止是认真,简直就是虔诚。比方说,接到大臣的奏章,一定要焚香洗手,然后才阅读。每次临朝,无论事务何等繁杂,脸上也永无倦容。结果,尽管在御前会议上,皇帝陛下总是客客气气,彬彬有礼,也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非常开明的样子,群臣仍然觉得他“威严不可仰视”。宰相令狐绹甚至说,我在朝廷十年,最受恩宠。但每次在延英殿奏事,没有一回不是汗流浃背。

其实,这恐怕也是所有臣僚的共同感受。《资治通鉴》说,有一次朝会,讲完正事,宣宗忽然轻松愉快地说,呵呵,可以说点闲话了吧?于是便家长里短地聊起来。等到群臣紧张的心情刚刚放松,准备“君臣同乐”时,宣宗忽然正色,严肃地说:众卿好自为之!朕最担心的,就是诸位辜负了朕,那可就再也没有这么好玩的事,只怕是面都见不着了!说完,便起身退朝回宫,一任殿中猝不及防的大小臣工自己去细细玩味。

这样具有戏剧性的事,时有发生。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十月,建州刺史于延陵赴任前入京陛辞。宣宗问他,建州距离京师,有多远啊?于答:八千里。宣宗说,不要以为八千里很远。此刻阶前陛下,你我之间,就有一万里。你到任之后,行政是好是坏,朕都清楚,你明白吗?于延陵当时就吓得魂飞魄散,语无伦次,经宣宗好言劝慰,才算恢复正常。

但是,这位可以翻脸不认人的“铁腕皇帝”,却还有内心柔软的另一面。比如前朝有位姓王的“才人”(皇帝的嫔妃之一,正四品),其实是被武宗逼死的。因为王才人“宠冠后庭”,还差一点被立为皇后(因宰相李德裕反对而未果),所以武宗病重的时候,便问她:朕死之后,你打算怎么样?王才人说:愿从陛下于九泉。武宗就递给她一条丝巾,王才人在武宗驾崩后也只好自缢。宣宗登基不久,听说此事,十分同情。但人死不能复活,便赠王才人贵妃称号(地位仅次于皇后),葬在了端陵的柏城之内。

又比如,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十一月,驸马郑颢的弟弟郑病重。宣宗派人前去探视,得知公主居然在慈恩寺观戏场。宣宗大怒,立即把公主召回宫中痛斥说:哪有小叔子生病,做嫂子的不去探望,反倒去看戏的?公主流泪谢罪,然后乖乖地回到郑府。

再比如,大中八年(公元854年)九月,宣宗派出宣诏的某使者,在路过边远贫困地区驿站时,因为嫌饼太粗糙,竟把驿吏打得出血。宣宗接到地方官员举报,痛斥这个敕使说:深山之中,这样的饭食,又哪里是容易得到的?于是,将此人发配去守陵。

这三件事,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嫔妃之于皇帝、士族之于皇家、驿吏之于敕使,都要算是弱势。而宣宗,却站在他们一边。至少,表面上看,是如此。

那么,这又是为什么?

天子本是苦孩子

同情弱者,可能与宣宗的身世有关。

宣宗作为宪宗皇帝的儿子,又被册封为光王,还是穆宗皇帝的弟弟,敬宗、文宗、武宗三朝皇帝的叔叔,照理说,应该比现在许多“官二代”还要牛。然而,至少在文、武两朝,这位王爷和皇叔,却很可能备受欺辱,甚至被人谋害。有一条史料说,武宗曾派人绑架了他的这个叔叔,扔在厕所粪坑里,被宦官仇公武救出。另一条史料说,在一次马球游戏中,武宗示意让“光叔”坠马而死,也被宦官仇士良遮掩过去。还有一条史料说,在一次雪夜的游行中,光王莫名其妙地掉下马来,昏倒在雪地里,无人过问,差一点冻死。

这几条史料,因为被认为“鄙妄无稽”而不载入《资治通鉴》。但司马光要在《资治通鉴考异》中特别加以说明,则大约因为这些说法已经流传甚广,影响颇大。何况《资治通鉴》也不得不承认两个事实。一个,是“文宗幸十六宅宴集,好诱其言以为戏笑”。另一个,是武宗“尤所不礼”。十六宅,是当时诸王居住的地方。文宗、武宗和宣宗,当皇帝之前都在那里住过。做皇帝之后,也常常回到那里。看来,文宗和武宗回十六宅与诸王聚会时,拿他们那位“光王叔叔”寻开心,大约是保留节目。态度,自然是极为无礼。原因,则当然是因为光王“痴呆”。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当年的光王,即后来的宣宗,不但不痴呆,简直就英明过人。这就有了一个疑问:既然并不痴呆,为什么要装成弱智?有人说是“韬晦”。这同样有问题。宗法社会,子以母贵。一个卑贱宫女生的皇子,宫中又“皆以为不慧”,能有什么竞争力,又会有谁把他看作潜在的威胁?何况他的哥哥穆宗,早就接了他父亲宪宗皇帝的班;穆宗之后,继位的又是他的侄子,而且一而再,再而三,敬宗之后是文宗,文宗之后是武宗。这个时候,他这个早就过了气的王爷,还有什么可争的?既然没有什么可争的,那他还韬什么光,养什么晦?莫非真有神明在暗中告诉他:你迟早有一天会当皇帝?

更何况,如果“韬晦”之说成立,那么,武宗的“谋害”和“暗算”,就也应该是事实。事实上,如果没人暗算,光王就用不着韬晦。同样,如果不对帝位构成威胁,武宗也犯不着谋害。而且,就算武宗有戒心,敬宗和文宗的时代,光王为什么也要韬晦?还有,既然武宗已经看穿光王,为什么还要拿他当痴呆耍?如果说武宗是在试探,为什么又穷追不舍,屡下毒手?莫非是防患于未然,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

这些疑团,大约也只能留给后人去猜测遐想了。但可以肯定,无论是被视为弱智而备受欺辱,还是被视为韬晦而遭人谋害,当年的光王在文宗和武宗的时代,总归是弱者。好在,十年的媳妇熬成婆,光王终于贵为天子。这是他的幸运。这位熬出头的“媳妇”,并没有像某些“新婆婆”那样,用对“媳妇”的加倍虐待来找回心理上的平衡,反倒对弱者表示出同情,这是大唐臣民的幸运。

是的,幸运。这一点,我们以后还要再说。

总之,我们现在无法确切地知道,光王李怡在宪宗去世之后,自己登基之前,是怎样度过穆、敬、文、武这四朝共二十七年的艰难岁月。但可以肯定两点。第一,当着诸帝诸王、皇亲国戚的面,他什么话都不说。即便文宗他们在十六宅的聚会上,千方百计逗他说话,拿他开涮,他也面无表情,沉默得像个聋哑人。第二,他一定去了很多地方,见了很多人,听到了很多故事,因此深知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民间的疾苦。比方说,他居然知道在边远贫困地区,有口饭吃就不容易。这就完全不像一个养尊处优的王子或王爷。

结果,宣宗在处理事务时,就比他的父兄和侄子高明,既讲政治,又讲人情。

就说前面讲过的公主与驸马的“家事”。没错,小叔子病重,做嫂子的却去看戏,是不像话。但弄得圣上龙颜大怒,亲自管教,也似乎小题大做。然而这事的背后,却有着深刻的原因。我们知道,由于帝国政治的需要,从魏晋到隋唐,皇家都非常重视与士族的联姻。可惜这事一直就是“剃头的担子”,只有“一头热”。皇家积极主动,士族并不热心。万寿公主的驸马郑颢,就一百个不乐意。所以,宣宗得知公主居然如此“没心没肺”,第一反应就是喟然长叹说:我总怪士大夫不愿意跟我们家联姻,看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啊!

显然,宣宗训斥万寿公主,其实并非同情弱者,而是出于政治的考量,这就是维持皇家与士族的联姻。但宣宗的做法,却很高明:既然是“家务事”,那就按照“家规”处理。做儿媳的,就该孝敬翁姑;做嫂子的,就该友爱兄弟。即便金枝玉叶,也不例外。

这当然是一种姿态,然而效果很好。从此,其他皇亲国戚、凤子龙孙,也都谨守礼法,夹起尾巴做人,谁都不敢端架子摆谱。

可惜,皇帝只管得了自家,管不了士族。驸马郑颢对于自己的婚姻就一直不满意,而且迁怒于代皇上择婿的宰相白敏中。大中五年(公元851年)三月,白敏中以宰相身份出使前线,临行时对宣宗说,郑颢对臣,恨之入骨。臣在政府(政事堂),他奈何不了臣。臣出使在外,他一定会告臣的刁状,臣恐怕死定了。宣宗听了却呵呵一笑:这事朕早就知道了,爱卿为什么现在才说?然后交给白敏中一个盒子,里面都是郑颢告状的文书。宣宗说,这个盒子你拿去吧!朕要是信这个,还能重用你到今天?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是文章。宣宗是个明白人。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然而,宣宗能够当上皇帝,却是因为被认为“弱智”。

本朝自宪宗皇帝被谋杀之日起,谁当天子,就实际上是宦官说了算。比如穆宗,虽然已被立为太子,但如果没有宦官王守澄,继位的就可能是他的哥哥澧王李恽。当然,李恽的背后,也有宦官支持,只不过是另一帮派,又在内讧中失败了。武宗的情况则相反,是因为仇士良一派宦官得势,废掉了另一派宦官支持的太子,才当上皇帝的。文宗的登基也一样。因为两派宦官争权夺利,王守澄这派打败了刘克明那派,皇帝才不是绛王李悟,而是他江王李昂。总之,穆宗、文宗和武宗当了皇帝,其实是宦官与宦官斗争的结果。说来说去,还是宦官当家作主,只有敬宗的继位是个例外。

同类推荐
  • 龙渊

    龙渊

    景定三年,棣棠之乱方定。朝堂动荡,江湖势力暗潮涌动,更有奇门诡术现世杀人于无形,一时人心惶惶。东岳新任国君柳渊为此特设“伏魔司”,不受六部管辖,广纳江湖奇人异士,只为缉拿贼人,江湖人称其为“玄羽卫”。数年间断无数悬案,疑案……世人以为他们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侍卫,行走与江湖和宫廷,破无数悬案的普通人。可在魔道人眼中,他们是让人欲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
  • 大唐之极品富商

    大唐之极品富商

    特种兵重生盛唐,不玩改造反去经商。自此一代富商横空出世,建造富商帝国。
  • 李鸿章:甲午之殇

    李鸿章:甲午之殇

    小说以中日甲午战争为背景,真实再现了战争前后清王朝的社会、宫廷、官场、外交、战事等各方面的情况。作者以至情至性的悲悯情怀,围绕主人公李鸿章,展开了一幅末世王朝的立体画卷:堂堂大清帝国在内忧外患中摇摇欲坠,臣子李鸿章肩负重任,一面是慈禧太后的挥金如土,一面是中日战败后的屈辱求和、割地赔款,他夹在其中委曲求全,苦苦支撑着风雨飘摇中的末世王朝……
  • 权擎天下

    权擎天下

    这是一个有关于权谋的故事,希望你能喜欢。
  • 抗日援朝1592(上)

    抗日援朝1592(上)

    史上最彪悍的抗日战争,大明帝国最后的绝唱!这是决定东亚三百年格局的关键一战,也是中国人赢得最漂亮的抗日战争。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日本实际统治者太阁丰臣秀吉,挟统一日本之威,悍然发动针对朝鲜和明朝的侵略战争。应朝鲜国王李昖的请求,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克服种种困难,毅然派名将李如松出师东征,抗日援朝。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血战,在朝鲜半岛拉开了帷幕……本书再现的正是这一段尘封已久而影响深远的历史。日本一代枭雄丰臣秀吉历经艰辛奠定的基业,在这场战争中分崩离析,最终落入德川家康之手,书中写出了两位枭雄的明争暗斗、权术阴谋。
热门推荐
  • 白夜

    白夜

    《白夜》讲叙了一个以幻想度日的人和一个自幼父母双亡、与奶奶相依为命、与房客私订终身的姑娘纳斯金卡四个夜晚心与心的交流。对爱的追求将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之由陌路成为知己甚至情人,但又是对爱的承诺和关照使他们又各归其位,前者仍活在幻想之中,后者则与心爱之人步入结婚殿堂。
  • 让世界的现实变为数据

    让世界的现实变为数据

    突如其来的宇宙脉冲,让整颗星球发生了变化,人们纷纷觉醒自己的能力,而苏据的能力,则叫做数据现实
  • 神医俏农女

    神医俏农女

    天才军医穿成村姑,才回家先是被渣渣退亲,后又被极品逼嫁。顾清雅冷眼一抬:本姑娘不是圣母更非小白花,退亲我送花,逼亲找备胎,对付极品咱有的是办法!只是这备胎,似乎不对劲:“喂喂喂,邱二楞你只是个备胎,!”某男凤眼一眯:“成亲你说了算,扑不扑就得由我了!”看似呆萌实则腹黑的大灰狼要如何收伏表面高冷美实为半个二货的俏军医呢?桅子花开呀开:339826602欢迎妹子们加入讨论~~
  • 花儿与黎明

    花儿与黎明

    这部小说描写了2000年前后,发生在北京的一对年轻的夫妇之间的故事,和他们周围的人的生活变化,这些人形成了一种紧密的社会关系。他们大都是传媒人,他们都活动在北京的全新商务区东三环和亮马河一带,是承受今天的北京都市生活的巨变的当事人。情感和家庭生活的建立与分崩离析,是这部小说涉及的主要主题。而这部小说……
  •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本书首先系统地介绍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内涵、历史和发展现状,并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时代背景出发,阐述了“两化融合”战略的提出,论述其内涵、特点、必要性和意义。然后,重点分析了“两化融合”发展的机制、国外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的经验、我国首批“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的发展经验,阐述了若干个企业“两化融合”实施的典型案例,并对宁波地区的“两化融合”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我们深入思考了推进我国“两化融合”,实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国家战略问题,重点探讨了“两化融合”实施体系、重点和难点,中国推进“两化融合”的政策建议。
  • 秘战

    秘战

    【新书《黑夜将尽》已发!】1943年,正值抗战接近尾声之时,国、共、日三方的角力日趋激烈,看似表面平静的背后,实则云谲波诡,杀机四伏……
  • 君心何曾似吾心

    君心何曾似吾心

    她苏沐雪(慕芊芊),遭受割腕挖眼,丧子……之苦这一切都是拜她爱的夫君所赐……下一世,我要你血债血偿!
  • 怎奈时光轻言

    怎奈时光轻言

    原来一味的容忍并不能让事情变好,反而会使其变本加厉。收养自己的奶奶被害死,喜欢的那个人的只是为了利用才靠近自己,双眼被挖,一系列的打击使她没了求生的欲望。再次回来,她,冷漠并且狠辣。原来小白兔经历磨难之后也会变成大灰狼。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异界之文明建设

    异界之文明建设

    陈乐在异界创造国强民富的华夏帝国!引领艾泽星球的潮流!让华夏文明传播到世界每个角落!陈乐想要的很简单——让老人老有所依,可以安享晚年;让父母不再担心孩子被人贩子拐卖;让孩子们喝上放心牛奶;走在路上不用担心被碰瓷;让好人得到好报;文明社会的建设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