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08100000005

第5章 开放的智力:采铜(5)

在校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用自己所在的专业框定自己。以为既然学了这个专业,那么我的所学所思所想所用,必须在这个专业的领地之内施行,才能体现我的“专业性”。这种想法,已经在《穷查理宝典》中被查理·芒格批得体无完肤。因为你再怎么为自己框定边界,也奈何不得现实中的问题不受专业界限的拘束。人类历史上那些最有智慧的人,无不是如八脚章鱼,四处伸展开来,不受限制地去吸收各方面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这种多学科的知识背景,结合到一起,就可以塑造成你独一无二的、别人轻易无法击败的核心竞争力。

四、一边学习一边工作

这是一个更具实施性的建议,就是说如果你还是在校生,就一定要想办法去公司里找一份实习的工作(如果你有志于科研就去钻实验室),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如果你已经是一位职场人士,就不要忘了,在你的业余时间,拿起书本(最好是那些特别聪明的人写的经典之作),好好捧读,在工作之余不忘读书。让学习和工作永远并行地展开,这样的设定,就可以激发你在理论和现实间穿梭的激情和思维的火花,促使你在两个世界里找到共振的结点。虽然这看上去会辛苦一些,但是一定会大大加速你的成长,所谓“怎样努力”,这即是最简单的可实施的方案。

如果你试着去践行这四个建议,应该就会慢慢地发现:这些行动可以帮助你一步步地构筑起自己独特的知识和经验体系,因为当你把纷繁复杂的现实和眼花缭乱的理论进行思考、交叉和整合以后,它们就成了你心智的一部分,而且不可能有人正好和你的这部分心智相似,甚至连模仿也断无可能。这种逐渐打磨出来的独一无二的智识,就可能帮助你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当然,我深知,在“怎样成为很厉害的人”这个问题上,是没有速效大力丸可以吃的。而我自己,也远远未到“很厉害的人”的境界。我只是在这里提出了一种可能未被充分发现和认识的思考和践行的方式,一个可以跨越大多数人盲区的道路,分享给大家,当然与此同时,我自己也在实践这些方法和道路,希望这些可以最终带领我和你,走到“很厉害的人”才可驻足的巅峰。

为何平庸

高中时的优秀学生为什么到了大学就走向平庸?

有人问:读高中时的优秀学生,读大学后时常翘课也不看书,性格偏激却没有立场。对知识不热爱也不追求。千人一面,被体制同化,愤青又拜金。这是在持续优秀中走向平庸吗?原因有哪些?

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是无法回避的重要因素,青春期到成年后的心境的变化可能也是一个原因,教育环境的巨大反差更可能是直接的导火索。

不过我突然发现,所谓“从优秀到平庸”的过程,有一样东西并没有变,就是“他们”(或者“我们”)所做的所有事情,都在有意无意地、甚至热切地寻找着他人对自己的认同。

高中时代,在高考的重压下,学生们普遍在情绪上有一种叛逆、逃脱或者释放的倾向。其中一部分学生寄望于课本外的世界,在更广阔的世界里吞吐几口新鲜的空气。相较于其他人,他们有更丰富的知识,更宏大的关切主题,而这些很容易让他们树立起“才子/才女”的形象,而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他们可能会为此受到同学们的追捧,这就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心理满足,并可一定程度上对冲高考带来的焦虑。

大学时代的游戏规则全然换了一套,“心忧天下”不再是一种可以获得社会认同感的行为,而社交广泛、名企实习、花前月下、远渡重洋等才更易获得他人的瞩目,于是高中时代的佼佼者在这些现实标准下突然变得“平庸”了起来。他们看上去与其他人没有区别,是因为,这种“没区别”,和高中时代的“有区别”一样,都是在当时获得认同感的有效途径。不过佼佼者中的一部分人没有适应新的变化,因此连没区别都无法做到,只能消沉和逃避,这些反应,表面上是对环境和体制的反抗,实质上是源于无法继续获得社会认同的失落。

然后回过头来,再看这些人的高中时代,尽管他们很优秀,尽管他们有宽广的知识,有很高的心气。但是,有一道坎,却始终没有迈过去,这使得日后的“平庸”几乎成为必然。这道坎,就是没有逃脱他人认同感的诱惑与限制。他们没有树立起一个坚强的内核,一个由“我是谁”以及“我到底要成为谁”所构筑的内核。缺少稳定内核的结果,就是他无法为自己的成长做出几年、十几年持续一致的努力,太容易被外部因素所扰动,当环境剧变之时,他也会随之调转航向,重新来过。

在今天这个时代,很多人疯狂地追求着很多东西,却没有反思过自己为什么要追求这些。我们争先恐后地买房、买车,我们笑谈着“卖肾”买iPhone,我们为各种名牌神魂颠倒,我们在微博、微信这些社交媒体上八面玲珑,我们在知乎上写答案然后等着赞同票一点点刷上去。这些都构成了米兰·昆德拉笔下的“媚俗”的生活。

在一个钟鼓齐鸣的地方,你会失去驻足倾听的能力;在一个霓虹闪烁的地方,你就无法发现事物本身的光泽;在一个人流如梭的闹市,你会忘记原本行进的方向。以旁人的眼光作为自己人生的参考线,你会为追逐一个内心并不想要的东西,而气喘吁吁地奔跑;更糟糕的是,你的人生会被割裂开来,变成很多碎片,每一块碎片都用来讨好特定的一群人。也许,以一个较小的几率,你最终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这种“成功”也很可能是平庸的。如果你做不成“自己”,再大的成功又有何意义?

趋同的益处简单而直接,你可以很容易地融入一个集体,与别人有更多共同的兴趣,聊天时有更多的谈资,获得长辈更多的称赞,甚至,你会成为一个小群体中的明星。而它的代价是缓慢而隐蔽的,它会让你不去努力发现自己的天赋和才能,让你失去变得与众不同的所有可能性。曾经有一个日本小说家,从小学开始,成绩就很不好,是老师同学眼中的大笨蛋,当然他自己也这么觉得。不过他很早就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看小说。到了高一时,他的成绩在全年级四百多人中都排到了倒数几名,可他对此却是不急不躁,不仅不迎头赶上,而是“变本加厉”,开始做一件同学老师家长万万没想到的事:写小说。每天晚上,他用小伙伴们做作业的时间伏案写作,一上来就是长篇,一写就是几十万字,这样写了多年,遭遇了几次挫折之后,终于成名,他是东野圭吾。

所以,内心坚定的人,从来不忌惮做一些不寻常之事。那些在别人看来疯狂的举动,对自己来说却可能是最好最安宁的选择。逃脱献媚于他人的牢笼,才能真正获得自由。

精益人生

“精益创业”:一种个人行动策略

互联网创业者应该大多读过《精益创业》这本书,但其他行业的人恐怕读过的不多。在我看来,如果这本书的思想只应用在创业领域,实在是巨大的浪费,因为它对指导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发展,也具有不同一般的价值。

“精益创业”(Lean Startup)的价值,是在这个变动不居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种可施行的适应方式。传统的创业,是经过一番周密的计划和布局之后,一步步地按照计划,完成项目的各个部分,最后构建出一个精致的成品。可是在市场环境下,存在太多的或隐或显的不确定因素,作为创业者,你如何成功地识别和观测这些因素,统合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制定一个正确的计划呢?即便你的计划在现时完美无缺,又怎能保证,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它仍旧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呢?而精益创业的思想,则是抛弃这种冗长呆板的计划,用反复实验和获取反馈的方法来探明环境,通过迭代优化来最终进化出一个最好的产品。

“精益创业”里最核心的概念叫做“最小化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就是说创业者应该用最快的速度、最小的资源制造出一个最轻量级的可被用户试用的产品,发布出去,再根据用户的反馈来进行优化和革新,这一过程称为“构建—测量—学习”(Build-Measure-Learn)的循环。如果你不构建最小化可行产品来做实验,就无法在现实中被测量,更无法基于反馈来学习,而只能是游离在市场之外,闭门造车,最后很可能一步步偏离航向,直至走进不可逆的失败的深渊。

思考一下,我们面临的人生挑战,跟创业者面临的挑战又是何其相似呢?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一个已知和未知交错的动态的环境之中,虽然我们常常自以为我们选择的行动是正确的,可多少次,最后发现只是美好的一厢情愿?我们想找到自己的个人价值,却又不知道去何处去寻找,我们想知道我们能干什么,可一边看着别人高歌猛进,一边看着自己原地踏步,在一年又一年激情万丈的新年计划和日复一日的意志消磨中自怨自艾。我们想行动,想改变,可问题是,终点虽璀璨夺目,但前路阻碍重重,这漫漫长路,我又何时能把它走完?

这就是现在时代,无数人走走又停下来的道路,我称为“西天取经之路”,即为了实现一个宏大的目标和计划,必须跋山涉水,过九九八十一难,还要抵御仓井、小泽这般妖精的百般引诱,既是肉体凡胎,又如何可能?

就像我在之前文章中写到的那样,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是他和这个世界相互试探的过程。说白了,也就是在一片迷雾中,点燃起一盏油灯,逐步把自己和周围照亮的过程。

如果用“精益创业”的思想去发展我们的人生,当务之急,就是做出一个也许是挺粗糙的“最小化可行产品”,然后厚着脸皮拿到众人面前去看,去争取建议和批评,然后再行改进,通过一步步地迭代,向梦想靠近:

徐小平老师给年轻人做人生咨询,核心的思想,就是你还在学校的时候,就要拼了命到外面去找实习,到企业中去操练,只有这样,你才知道你能干什么。你的实习经历就是“最小化可行产品”,你通过你身边的同事来获得反馈,找到自己的价值。

如果你有志于做研究,就要本科的时候,就厚皮赖脸地挤到某个教授的实验室去,毕恭毕敬给师兄师姐端茶倒水,然后偷学或者光明正大地去学研究的路数,知道什么是做研究,以及你是否真的适合做研究。

如果你要发表一篇科研论文,按照国外的做法,往往会投稿前先发给比较信任、水平又高的几个同行看一圈,听听他们的意见,做出修改后再投出去。

如果你要写一本书,你可以先写一个样章或者提纲,然后发给这个领域的牛人,去找他们要反馈,而不是等到一口气写完后发现存在基本的理念或者知识性错误。

如果你要成为一名专栏作家,你可以先从写好一个博客开始。

如果你要设计一个茶壶,你可以就花10分钟,用橡皮泥捏出一个模型,发到微博上。

如果你要做一个漫画家,你可以在画好第一个故事后,就把它传到网上,任漫友评头论足。

如果你要做一个导演,就先拿出iPhone,拍出一个最俏皮的女朋友,传到优酷上。

如果你要做一个优雅的美食哲学家,那就从意淫一客小笼包开始。

如果你要成为知乎上的答题家,那就……

“精益创业”模型告诉我们,不要一开始就追求完美,因为你不知道怎样才叫完美。你必须去实验,去测试,去把东西做出来,和这个世界产生交互后,你才可能知道一丁一点可能正确的方向。

“精益创业”模型告诉我们,获取反馈是学习和改进的前提。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善于吸纳批评建议。我认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人一定是乐于听取批评的人,因为批评者就像是在帮他找bug,然后他不停地修bug,bug修完了,他就成了无敌的存在。当然对批评的虚心接受,不等于无脑接受,重点在于,始终保持心态的开放性。

“精益创业”模型告诉我们,要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到最佳的契合点。一个成熟的人,必定懂得大时间周期的积累,懂得优势资源的保持和承袭,但是也必定懂得根据外界反馈的变化来做出必要的改变。就像物种的进化一样,基因的遗传和变异,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找到最佳的配比。

当“精益创业”的思想指导我们的人生行动时,我们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获益:

1.让拖延症去死!拖延症的一大成因是,我们准备去做的那件事,太重要又太庞大了,就像一个怪兽一样让人心生恐惧。可是如果一开始我们给自己的目标,仅仅是做成一个最小可行性的产品,十分钟、二十分钟,或者一个晚上就能完成,你为何不去试试呢?

2.在早期就获得激励!你不需要在坐了十年冷板凳之后再获得鲜花和掌声,当你的第一个作品发布之后,你一定会收到一些人的肯定和鼓励,这些正向的反馈可以激励你去完成下一步。只要你一直以一种认真和反思的态度去做,那么这种激励就会伴随着你奋斗的整个过程。

3.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你把最小化可行产品发布出去以后,你等于完成了一个宣言,告诉世界:我来了!

如果你觉得我这篇文章还有点道理,那么当你读完的这一刻,你知道下一步,应该去干什么了吗?

实用“成功学”

可实现的“成功学”

现在我想为这里的年轻人介绍一种可实现的“成功学”。希望这个我自创的理论,可以改变很多人的一生。

同类推荐
  • 怪癖心理学

    怪癖心理学

    本书通过大量案例、现场试验解读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种种怪诞现象背后的心理秘密,剖析了那些不易察觉的非理性行为。诠释了生活的本质与真相,并为读者提供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读懂他人、透视社会,做到“见怪不怪”“以怪治怪”,化生活的“非常态”为“常态”,更好地驾驭学习、工作、生活。
  • 一本书读完心理学名著

    一本书读完心理学名著

    心理学是与人类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一门学科。它在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之前,长期依附于其哲学母体之中。1879年冯特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心理学。之后心理学领域派别纷争,百家争鸣,名人辈出。本书全力求体现全面性和可读性。对每一位入选的心理学家及其代表作,都有对其生平介绍、著作导读和整体思想的介绍,还有相关的趣味扩展介绍。
  • 儿童行为心理学

    儿童行为心理学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孩子就开始建立自己的语言体系和心理体系,即便是他们不会说话,或者他们难以表达清楚自己,他们也会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
  • 健康是想出来的

    健康是想出来的

    养心是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生的核心和关键。保持良好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养心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养生的根本就是养心。不良心境是健康的毒草。所以一定要经常注意调适自己的心境。健康靠自己,良好心境关乎一生的健康与幸福。学会驾驭心境,别让不良心境害了您。好心境是“想”出来的。驾驭心境之道就是“想”就是通过主观努力调适心境。因为心境也会受到主观意志的控制。勿庸置疑,我们能够驾驭心境。人生旅途中,无论您遇到多么烦心的事儿,都应该学会利导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比、较,慢慢地,您就会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了。由此,您的养心就步入了正轨。
  • 现代崇拜心理学

    现代崇拜心理学

    崇拜心理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犹如心灵中燃烧的熊熊圣火,它使人感到有所寄托,有所期望,有所追求。科学、正确、适度的崇拜心理能够引导人们走好人生之路,并产生正确的行动方向和行为后果,带来美好的人生。
热门推荐
  • 我真不是神二代

    我真不是神二代

    我是神二代没错,但我只想做个守财奴啊……别动,那整个地球都是我的!
  • 胸胁痛

    胸胁痛

    本书是全国著名中医专家治疗胸胁痛的学术成就和宝贵经验,所选录的方剂绝大部分是名老中医的毕生临证体会和家传绝技秘术。该书为了便于中西对照,每病均采用西医的通用名,并将其分为概述、名家要方和述评三部分。首先简要的阐述每病的概念、成因、病机、主症、疾病的分类、治疗情况及中医的辨证概况,使读者先对此病有一总体的了解。该书的核心突出名家要方,每首方依次为名家、方名、方药、用法、功效、案例、按语七部分,在按语中画龙点睛地析其名家用药奥妙,启迪读者。使其领悟要旨,易于师法。最后的述评是针对所辑要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更有利于掌握名家之学。本书方证相对,切合实用,展示了中医名家治疗各科痛证的学术成就和临证精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临床实用的上乘方书,丰富和完善了方剂学内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实用价值和珍藏价值。
  • 凤霸天下之嚣张小邪妃

    凤霸天下之嚣张小邪妃

    树上突然掉下个美男子,自此以后,沐熙玥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废材之身一去不返。收魔宠,养小弟,打敌人,猛然发现身后一直跟着一个粘人的牛皮糖。“全世界的男人死光了我都不会看上你!”她指着他大叫。男子闻言,从上到下瞅了她一眼,撇了撇嘴,含糊不清道,“就剩我一个男的了,我不好好挑挑,还选你吗?”
  • 求医不如求己大全集(超值金版)

    求医不如求己大全集(超值金版)

    治疗疾病时,要相信医生,更要相信自己,学会去体会和重视自身的感受,学会与疾病切磋的方法。尽量地给身体的自愈力提供帮助,而不是一味强求治疗的效果,为机体的自身修复制造麻烦。有时后退一步,换个方法,疾病就在不经意间离你而去。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是你自己!拿起这本《求医不如求己大全集》吧,读一读。试着把它置于枕边案头,照着书中的提示去做,不久之后,你会发现,你是自己最好的医生!
  • 听话是一种病(财蜜eMook)

    听话是一种病(财蜜eMook)

    大学毕业参加一个NGO去云南支教,老爸的第一反应是:“你这么不听话叫我们怎么活啊!”老妈的反应是:“四年大学白费了,我们下半辈子的幸福都毁了!”街坊的讨论是:“这孩子这么不听话,疯了吧?” 哇,原来选一条不那么寻常的路就叫“不听话”,后果是父母活不了、幸福皆毁掉,还有被送进精神病院的风险。 可是作为一个一直坚持“我觉醒——我选择——我承担——我快乐”的女同学,我怎么能在选择之后就卡壳呢?经过各种艰苦的沟通(细节我就不在这里多说了),我总算得偿所愿。后来老爸还去了一趟云南,仔细考察了有没有发生泥石流的危险;我住的小窝会不会被地震震塌;我的小朋友会不会欺负我,然后放心地走了。
  • 此花最知心

    此花最知心

    幽冥佛历劫百世入凡尘。蓝知意:慕容博,你心里可有我?慕容博:佛曰,不可说……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仙袍

    仙袍

    弹指间日月寂灭,生死外岁月轮回,天地容山河,乾坤纳虚无!游尽人间多少客,赤血云霄有少年……
  • 呆女逆袭,鬼王的宠后

    呆女逆袭,鬼王的宠后

    她五岁受封为青城郡主,指婚与九岁的燕云石--未来的燕国国君。十七岁,她重生在湖中。因为庶出的妹妹,眼红她即将成为燕国皇后,设计她溺死湖中。##########尉迟鹤,一名现代女特种兵的教官,莫名地穿越到青城郡主的身上。斗庶母,重振郡主的威严。他爱上腹黑如深潭,美丽如蛇精的亡国公主难以自拔。奉母命,她不得不去履行那一纸婚约。迎宾会馆的屋顶上,她对他说:“你看着我,我们试婚三个月。三个月后,如若,有一方没有爱上另一方的话,我们必须取消婚约。”然而,他俊美的脸上露出狡猾的深沉:“来日方长,彼此都会如意的!”侯府大院,她疼爱又忍让了十多年的庶出妹妹,设计推她入湖水溺死。还妄图她的皇后位,试图‘李代桃僵’,她见招拆招。在我现代女兵中的精英面前,趁早收了你们那些个垃圾手段吧!暗夜里,他和假装白莲花的腹黑女,缠绵悱恻就在她的寝宫。为了母亲的密令,和保护他的使命,她粉拳紧握委屈自己片刻。他逾越了她的原则,她愤然离家漂泊也不愿再低头忍让。他跨上铁骑找遍了长城内外,在他已经决定放弃江山只要她的时候,她竟然就瞪着一双无辜的大眼对他说:“我流浪够了,要回家!”=====
  • 鬼名

    鬼名

    名,命也。自古名字分三六九等,天名旺富贵,鬼名救性命。而我因为机缘巧合,得到了鬼名,却不得不面对鬼名那无尽的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