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22400000112

第112章 众生相

星王以及景王、庆王、云王和见王一出现,众人都纷纷起身相迎。候平磐微微一愣,待和星王交换了眼神之后,迅速镇静下来,过来和景王、庆王、云王、见王一一见礼。

“候相公,别来无恙?”李鼎善不等候平磐发现他,主动从后面来到前面,朝候平磐叉手一礼,“草民李鼎善见过候相公。”

候平磐怎么也没想到李鼎善居然敢来参加星王生辰宴会,愣了片刻,才晒然一笑:“我当是谁,原来是李先生。先生一别数年,不知在哪里悠闲度日?回到京城想必也有一些日子了,为何今日才与故人相见?”

李鼎善暗中打量候平磐几眼,令天下人侧目而视的当朝第一权相候相公,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他气色盎然,虽清瘦,却不失威严之意,威严之中,三分傲然七分从容,虽然他对候平磐极度不屑,但也不得不承认候平磐此人久居相位,还真有一种睥睨天下的气势。

“李某来京城确实有些日子,本想登门拜访候相公,只是李某现在一介平民,区区布衣,怎敢登相公府邸?宰相门前七品官,李某又没钱贿赂门子,所以就不自取其辱了。”

“哈哈,李先生说这话,是说本相纵容下人胡乱收钱刁难访客了?”候平磐大笑,笑声中有说不出来的得意和不屑,“本相治下严谨,严令下人不得刁难任何一人,李先生何必信口雌黄,污蔑本相的门子呢?”

李鼎善冷冷一笑:“李某不过是开个玩笑,候相公不必如此紧张。李某自是不怕门子刁难,门子刁难毕竟还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是明枪,明枪易躲。李某怕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身后会有人射来一箭,暗箭难防。门子顶多是真小人,怕的是口口声声为国为民却只是为了一己之私的伪君子。”

候平磐朝皇宫方向双手抱着,慷然说道:“本相自从接任相位之后,殚精竭虑,不敢有丝毫懈怠。新法推广以后,本相唯恐地方官吏借机伤民,数次前往京城周边微服私访,见到百姓安居乐业,对皇上颁布新法感恩戴德,本相才稍感心安。本相所作所为,上无愧皇上,中无愧百官,下不负百姓,此心,对天可表。”

“候相公之心,确实对天可表,宋某也是佩服得紧。”宋超度来到候平磐面前,举杯说道,“宋某敬候相公一杯,候相公国之栋梁,大夏之基石,祝愿候相公长命百岁,祝大夏国泰民安。”

候平磐和宋超度碰杯,一饮而尽,一脸谦逊:“本相微末之功,实在不值一提,都是圣上英明百官勤勉,本相只不过是顺天时应民心罢了。宋侍郎,李先生才识过人,是不世之才,若是不入朝为官,是大夏不幸。你可推举李先生为……”

候平磐想了一想,面露喜色:“正好鸿胪寺少卿空缺,可由李先生担任。”

鸿胪寺少卿是闲职,正是曹用果上任之职,人称睡卿,候平磐表面上是为李鼎善着想,其实是想让李鼎善从幕后走上台前,以一个闲职将李鼎善束缚在朝堂之上,好让他时刻看得清楚,以防李鼎善背后下手。

宋超度自然明白候平磐之意,笑道:“多谢候相公好意,宋某刚刚上书一封,推举李鼎善为御史中丞。以李先生之才,鸿胪寺少卿非他所愿。”

御史中丞是从六品,职责是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辨,小事则奏弹,虽无实权,却是可以直接弹劾任何一人的言官,在朝中的地位相当超然。

以李鼎善的资历,从六品的品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候平磐断然不会将御史中丞如此举足轻重的位置让李鼎善掌管。大夏的御史台共有御史大夫一人,御史中丞三到五人,监察御史和殿中侍御史各五六人,用于监察朝中和地方百官的言行,可以直接上书皇上而不经过门下省,也就是说,不必经候平磐之手。

候平磐微一沉吟,心知宋超度推举李鼎善的用意在于执掌言论,现任御史大夫徐得全虽说对他言听计从,但现任的两名御史中丞卢元远和钱璟淞,都颇有傲骨,并不依附于他和星王,有时还会指责皇上的不是。若是再加上一名更不听话的李鼎善担任御史中丞,怕是整个御史台都要沦陷了。

更何况御史台今年又新来了一名殿中侍御史名叫滕正元,此人更是事事吹毛求疵,殿中侍御史掌纠弹百官朝会失仪事,上朝时,但凡有谁稍有失礼或是衣冠不整,他必不放过。甚至是哪个官员在下朝之时说了不该说的话,他也会上书弹劾,弄得百官不胜其烦,对滕正元视为异类。

大夏官员上朝之时的朝服,是由太祖亲自设计,就连官帽,也是太祖所制。大夏初建之时,追随太祖打下江山的文武官员,多是平民出身,读书不多,不识礼仪,上朝之时,要么交头接耳,要么脱鞋抠脚。太祖不悦,打江山和坐江山岂能一概而论?后来太祖下令文武百官上朝之时不许就座。

百官站立上朝,不再脱鞋抠脚了,却要么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要么站得东倒西歪,不成体统。太祖心生一计,设计了朝服和官帽。朝服必须昂首阔步才能撑起,而官帽两侧有帽翅,长而窄,不但上朝的时候不能交头接耳,且走路的时候也必须小心翼翼四平八稳,否则帽翅不但会上下晃动,还有可能晃掉帽子,就有失体统了。

兵部侍郎于晏本是行伍出身,戎马生涯养成了行事风风火火做事大大咧咧的习惯。有一次上朝,行完跪拜之礼后,于晏起身过快,不小心碰到了帽翅,将官帽碰掉,滚落在了地上,正好滚到了滕正元脚下。

滕正元捡起之后,当即向皇上参了一本,弹劾于晏朝堂失仪,要求皇上罚于晏三个月的薪俸。皇上本来身体不适,勉强上朝,才不想在如此小事上纠缠不休,却又不好驳回滕正元,只好口头答应。

于晏却不干了,说他的官帽掉在地上,并非是他的过错,而是旁边的户部侍郎郑远东之过。郑远东承认是他的官帽碰了于晏的官帽,但他的官帽未掉而于晏的官帽落地,是于晏没有戴正官帽。于晏不但没有戴正官帽,连官衣也没有穿戴整齐。

于晏解释说起得晚了一些,匆忙之下,来不及整理衣服就上朝了。

皇上想要息事宁人,说罚于晏半年的薪俸。滕正元却说不行,于晏衣冠不整上朝,是对皇上不敬。官帽没有戴正,是对太祖不恭。朝堂之上和郑远东争吵,又是一错。错上加错,应当罢官。郑远东碰到于晏官帽也是有错,却推卸责任,也应当受罚。

满朝文武都惊呆了,滕正元怎么疯狗乱咬人?郑远东又没有招他惹他,他怎么连郑远东也不放过?

皇上被滕正元吵得烦了,一怒之下,罚于晏半年薪俸,罚郑远东三个月薪俸,罚滕正元一个月薪俸。

退朝后,滕正元被于晏和郑远东拦住,二人要和滕正元理论一番。结果滕正元引经据典,说得郑远东无言以对,羞愧而逃。于晏就远不如郑远东文明了,恼羞成怒之余,一拳打出,将滕正元打成了乌眼青。

都以为滕正元会为此事再向皇上上书,不料事后滕正元却当成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继续指责别人的过失。此事传诵一时,满朝文武对滕正元既怕又敬,怕的是一不小心被他指摘了过错,非得被他说得百口莫辩不行。敬的是,他对事不对人,事情过后,转眼即忘。后来有一次于晏被人弹劾,滕正元上书为于晏辩解,让于晏得以清白。于晏深为感谢,不好意思地向滕正元当面表示感谢,并说上次打了滕正元一拳之事怪他。

滕正元却不领情,转身便走,说他并不是在帮于晏,而是帮真相和公正。

滕正元虽如同刺头,却是朝堂之上不可或缺的御史,因为滕正元并不偏向任何一方,他只坚持他公正和道义的立场,就连皇上有了过失他也是直言不讳,是以候平磐和星王虽不喜滕正元,却也轻易不敢拿下他,谁拿下滕正元,谁就失去了失去了道义的至高点,谁就成了做贼心虚的代名词。

不过谁都知道滕正元虽有铮铮铁骨,却没有官场智慧,不足以在朝堂立足,也不会成为朝堂争斗的支点,只是刺头却不会成为心腹大患。

但李鼎善不同,李鼎善除了敢言直言之外,他还有无与伦比的官场智慧以及丰富的朝堂斗争经验,更主要的是,他是景王之人。有些事情在滕正元眼中只是一件孤立的事情,比如于晏摔落官帽之事,但在李鼎善眼中,或许就会上升成为于晏和郑远东之间的一次间接较量,从而离间于晏和郑远东的关系。

候平磐沉思良久,才缓缓说道:“本相以为,李先生并不能胜任御史中丞一职,还是鸿胪寺少卿更适合他。本相会向柴尚书推举李先生担任鸿胪寺少卿,皇上想必也会认同。”

这么说,候平磐的言外之意是要行使相权,强行阻止李鼎善担任御史中丞了?宋超度微微一笑:“既如此,就由皇上圣意裁决好了。”

候平磐禁不住冷笑出声:“皇上近来身体不适,四品以下官员任命,皇上并不过问,都由本相一言而定。”

候平磐如此嚣张,李鼎善不免心中喟叹,在权力面前,可以保持初心和公正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想当年候平磐还没有为相之时,谦和低调,事事随和,如今相权在握,又有星王撑腰,皇权不振相权大兴,这么说除了总揽朝政之外,候相公是想连吏部职权也一并拿到手中了?

朝政大权独揽,再掌管了人事大权,候平磐可就真的要一手遮天了。幸好他没有掌握兵权,否则他登高一呼,天下由夏姓候,也并非不可能。

幸好,大夏还有景王、庆王,还有夏祥、滕正元,还有态度不明却各怀心思闻风而动的四大世家,候平磐就算再掌管了兵权,想要一手遮天,也要顾及景王、庆王以及四大世家的势力。

当然,李鼎善也清楚,候平磐只不过是星王的傀儡。候平磐抛头露面,发号使令,背后拿主意的人却是星王。大事若成,候平磐自然可计一大功,最后封王封候也不成问题。大事若败,候平磐必是替罪羊。

“这么说来,李先生能否当上御史中丞,全在候相公一句话了?”宋超度胸有成竹地笑了,“怕是要让候相公失望了,宋某的上书,此时怕是已经呈到皇上的龙案之上了。”

“怎么会?”候平磐大惊,回身看到吏部尚书柴石页,摆手说道,“柴尚书,请过来一下,本相有话要问你。”

柴石页年约五旬,中等身材,体形瘦弱,脸型瘦小,乍一看,如同田间老农,虽其貌不扬,不过双眼之中时有精光闪动,流露出七分精明三分糊涂的意味。

他颌下三缕长须,走动的时候,微微颤动,仿佛七老八十一样,风一吹似乎就能把他吹到天上去。不过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柴石页的胡子微微颤动,每一步落地都十分踏实,下脚极稳。

听到候相公召唤,柴石页冲同桌之人拱了拱手,左手抚胡子右手端酒杯,来到了候平磐面前,他将酒杯一举:“候相公唤我何事?莫非还要再共饮三十杯?”

“柴尚书不要再喝了,你酒量一般,再喝就要醉了。”候平磐哭笑不得,从柴石页手中抢中酒杯,放到一边,“宋侍郎推举李鼎善为御史中丞,你可知道此事?”

“知道?不知道!知不道!”柴石页明显有了六分酒意,话都说不清楚了,他眼睛迷离,右手伸出一根手指冲天上指来指去,“咦,怪事,咄咄怪事,大白天怎么出来星星了?一颗,两颗,三颗,哎呀,数不清了,太多了。”

说话间,脚下一个踉跄,险些摔倒,李鼎善伸手扶住柴石页,笑道:“柴尚书小心脚下。”

“柴尚书?谁是柴尚书?”柴石页愣住了,打量李鼎善半天,“你是李鼎善李先生?啊,你怎么还活着?你不是已经死了么?”

“柴尚书从何得知李某死了?”李鼎善问道。

“上次、上次,忘了是什么时候,有一次和一个人喝酒,他喝多了,酒后吐真言,说三日之后就会传来李鼎善的死讯。”柴石页原地转了一个圈,堂堂的吏部尚书醉酒之后居然憨态可掬,他揉了揉头,忽然作恍然大悟状,“想起来了,想起来了,他是谁……”

众人都侧耳倾听柴石页口中的他到底是谁,此事大有隐情,顿时勾起了在座众人的好奇心。

不料等了半天,柴石页却又没有了下文,他身子一歪,就势坐在了旁边的椅子上,竟是睡着了。

候平磐脸色铁青,上前一拍柴石页的肩膀:“柴尚书,人贵有自知之明,酒量不行,就不要喝那么多酒,醉酒误事。”

不料才拍一下,柴石页猛然惊醒,一下站了起来,手指候平磐:“呵,哈哈,原来是你,原来他是你,原来你是他。”

“你胡说什么?”候平磐脸色顿时大变,“不成体统,不成体统,来人,送柴尚书回府!”

随即有人前来,扶起柴石页就走。柴石页揉了揉眼睛,左右看看扶他的两个人,扭头大声说道:“候相公,我酒量不行,酒品还行,来,再干一杯。李先生,你没死就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回头再和我下棋,我棋品比酒品还好。哈哈……”

笑到最后,笑声由欢快变成了悲壮,柴石页干瘦的身躯竟是发出了无比浑厚的声音,他放声高歌起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以汉乐府的曲调唱出了曹操的《短歌行》,别有一番味道,尤其是最后一句陡然一转,以《诗经》中的一句诗结尾,在场众人都听得痴了,一时木然而立,不知今日何日。

虽说柴石页方才说话话说一半,又有醉话之嫌,但还是在众人心中留下了阴影和疑惑。候平磐和李鼎善以往的过节,众人几乎无人不知。政见不和,知见不同,是常事,即使将对手打败打倒,罢官或是贬谪,也是各凭本事,但若是背后雇凶杀人,想置对手于死地,就太过分了。

不少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候平磐。

同类推荐
  • 直到寂寞碎落成海

    直到寂寞碎落成海

    爱情这种东西带着艳丽的毒,林蔻生中了毒,邵城昔染了剧毒,楚南远时常毒瘾发作。有生之年,无人幸免。
  • 心网难逃

    心网难逃

    早晨五点半,刘晓东准时从梦中醒来。干检察官五年来,这生物钟比闹钟还准。他习惯躺在床上把昨天的事从脑子里过一遍,然后再把今天要做的事做个初步安排。今天占据他整个脑子的都是巨峰集团涉黑案。那个田峰作恶多端,可偏偏是老奸巨滑,因证据不足一直逍遥法外。静思了半个小时,还是没能理出个头绪。刘晓东照例披衣靠床,用遥控器打开电视,收看本市的早间新闻。一条新闻刚完,画面上突然浓烟滚滚。
  • 同居后又住进来一个美女

    同居后又住进来一个美女

    在北京这个大大的城市里,每天都有NB的故事发生。一个叫香皂的放荡家伙,刚和女友同居,正欣喜若狂,岂料家里竟然又住进来一个美女,让他口水涟涟、大呼过瘾!新住进来的美女性感活泼,在经历了许多波折之后,她对香皂渐生情愫,秋波流转。同住在一间房内,这到底是幸福的来临,还是性福的考验?多情花心的香皂该和她巫山云雨放纵一番,还是坐怀不乱坚持收敛呢?他善良的女友遭人骚扰,令他头痛不已;工作又频起波折,让他措手不及。他无意中结识的那些BT朋友们,每天都发生着让人爆笑的故事。感情和性欲孰轻孰重?勤奋和沉沦哪个更为诱惑?
  • 墟上春绿否

    墟上春绿否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沈家庄中一对穷苦无依的少年相携去大城市闯荡。十三四岁的稚嫩年华里,他们懵懵懂懂,一无所知地踏上征程。踏出家乡故土的那一刹那,命运转轮缓缓启动,时代的洪流滚滚而来,推着他们踉跄前进,他们不甘,他们揭竿而起,他们奋勇抗争,他们终于归于沉寂,一步一步与那个年代的所有人一样,缓慢而艰难地熬过漫漫一生。四十年代的北中国,一边是炮火连天,一边是纸醉金迷,见惯了花花世界,尝遍了酸甜苦辣,本已盘算出了种种希望,本已许下了一生之诺,谁知猝不及防间,天地颠倒,就连保住一条性命竟也变为最无望的奢求……
  • 点灯

    点灯

    余同友,男,1971年出生于皖南,供职于皖池州日报社。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第七届学员,安徽省签约作家。有中短篇小说若干散见于国内一些文学期刊。一没想到,仅仅隔了一年多时间,我又一次来到了瓦庄。从县城开出的农用班车,一路上吭哧吭哧,终于在天黑时分把我带到了镇子上。镇子上稀稀落落的几个店铺里,亮着半死不活的灯,两个小孩从街对面跑出来,喊着外乡人听不懂的方言,他们迅即穿过街头黯淡的灯光,钻进屋子里去,然后又嗖地一下跑出来,很有些像镇子上空此刻正飞翔着的蝙蝠。
热门推荐
  • 青柑二三事

    青柑二三事

    本来名字是《锁》,但这个名字已经有主了,一抬头看到架子上的小青柑,随名之。写的时候全凭一股气,不过是发疯之作,不必在意。所以也没有什么文案。
  • 繁花似锦:彪悍娘子娇宠夫

    繁花似锦:彪悍娘子娇宠夫

    一朝穿越,成了古代的一个父不详的农家女。在现代,她虽是全球商业巨头的投资分析师,可到了这黄土朝天的六里村里…… 不过这些都不要紧。有钱能使鬼推磨,而她顾君岚擅长的不就是能让钱生钱吗?但是这个一直瞧不起商人铜臭的丞相大人是什么鬼?欠调教吗!本姑娘就让你看看,什么叫做铜臭的威力!乡霸来欺?用钱让你变成狗腿子!皇帝眼红?!来来来,本姑娘教你如何将国库充盈!敌国来袭?!打仗不就是因为缺钱吗?姑娘小手一挥,直接打发你们回家种田!繁华似锦,国泰民安,武将卸甲归田。但是那个别扭的丞相大人?!顾君岚吼了一嗓子:天色不早,相公,该回家做饭了!
  • 快穿之郝梦

    快穿之郝梦

    郝梦是一名快穿者,她看似多情却无情,在一次又一次的穿梭中,她一步一步从菜鸟成长为大佬级的人物。
  • 西游八十一案:大唐泥犁狱

    西游八十一案:大唐泥犁狱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实为八十一案,这些案环环相扣,连绵不绝,穷尽了人世间罪案的种类,案案直指人性深处的贪婪,自私,恶。大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春三月,霍邑(今山西霍县)县衙远远走来一名僧人,这僧人年有三十,眉目慈和,仿佛眼内的一切都让他充满了喜悦。他叫玄奘。他的身后,跟着一个满脸大胡子、高鼻深目、肤色黝黑、偏生裹着白色头巾的西域胡人。这胡人身材高大,背着个大包袱,一路上东张西望,活泼有趣。他是玄奘的大弟子天竺人波罗叶。……这一前一后走来的二人,便是名著《西游记》中唐僧和孙悟空的真实原型。从踏入霍邑第一步起,他们便注定卷入整个西游阴谋与诡案的核心——十八层泥犁地狱,这座地狱是局亦是饵,是人世间所有的罪恶,是九九八十一案的起点,更是大唐国祚得以延续289年的历史绝密。这座地狱大门早已开启,只待玄奘师徒入局见证……
  • 掌上明珠2:思无邪

    掌上明珠2:思无邪

    亲军都尉府创建以来最大的叛徒王冒,为何会被释放?上官翘究竟是痴心错付,还是另有隐情?是谁揭穿了“白鹤”的真面目?郁李与宝珠这对小冤家将情归何处?防御部新晋的正卫、白沉,对“清理者”小顾妹子一见钟情?继续上一部的爱恨纠葛、潜伏暗战。随着真相一一浮出水面,更多的人物参与进来,局面也变得更加复杂。另一方面,沈家四房突然要到扬州府认人,各路人马竞相而至,原本危机四伏的境遇,愈发莫测……
  • 制霸漫威之路

    制霸漫威之路

    蜘蛛女士荡过高楼大厦!夜魔侠屹立黑暗之中!钢铁侠翱翔过天空!绿巨人咆哮大地!娜塔莎在凝望!谁是最强英雄?谁将主宰漫威!
  • 农家弃妇

    农家弃妇

    上一刻颁奖台上意气风发,下一刻古代砖瓦房外凄风苦雨。沈月还没有感慨完,就被周围蜂拥而来的人群给吓傻了。“就是这个女人,真是丢脸啊,昨天才嫁过来,今天就听到诊断说是怀了两个月的身孕了。”“天哪,这是什么情况,两个月的身孕。这沈家父亲沈三好歹曾经也是一个教书先生,怎么会教出这么一个品德败坏的女儿啊。”“哎呀,媳妇啊,你刚嫁过来,你是不知道啊,这个沈清的父亲虽然说以前是一个教书先生。但是你可知道,那是什么样的教书先生,那可是曾经偷盗过的教书先生啊。你说,这样的父亲能教出什么样的女儿来。呀,真真是作孽啊,父亲偷东西,女儿偷人啊。”丫丫的,真是姑奶奶不发威,你还当我是林黛玉。沈清愤怒了,后果不堪设想。原本以为是一场倒霉催的穿越,结果意外发现竟然也是自己理想发挥的一个好地方。从此之后,上山,下田,做生意,做美食,开创荷花村。沈清在古代混得风生水起,一派滋润。本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无虐无小三,发家致富奔小康。大家放心跳坑吧,坑品有保证。
  • 紫星学院之缔约

    紫星学院之缔约

    她们不是泛泛之辈,他们也不是豪门纨绔。失落的地图、消失的人、定轨的命运……命运的巨轮悄悄转动,一切终将付之一曲战歌。当失去的全部回来,拥有的全部消失;当黑暗迎来破晓,光明葬送黑夜……会,回来的……
  • 孟婆,今天算命吗?

    孟婆,今天算命吗?

    她是地府第一美人,统领一千零八位勾魂使,气势万千,一朝犯错被罚成了凡间的女胖子。对此,孟无忧很是忧伤,变成胖子她忍了,法力时好时坏被鬼追她也忍了;可问题是,她对那个毒舌、傲娇又腹黑的傲天山庄的庄主黎瑾川简直不能忍,脾气差、武功差、性格差,这样的黎瑾川根本就是阎王派来折磨她的。如果不是看在黎瑾川的气运非常,她有求于人家,孟无忧发誓,她是真的想把黎瑾川给带到黄泉下头去……
  • 一个西北人的呐喊

    一个西北人的呐喊

    本书是作者在对过去几十年的经历冷静思考后,写的回忆录,作者又参加了一些研讨会和社会活动,并就他所关心的问题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发表了一些看法。书中有些篇章曾在宁夏人民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刊上发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