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30500000001

第1章 总序

呈献给读者的这套《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丛书,旨在服务于我国正在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编译局编译的有关国外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成果,以及少量相关的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整理出版,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基础性的参考资料。本丛书计划出版37卷,三年内陆续完成编辑和出版工作。

编译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并对相关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中央编译局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研究的专门机构,历来十分重视这项工作。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编译局的同志们编译了大量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文献,也发表了不少自己的相关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曾经在中央编译局编辑的《马列著作编译资料》、《马列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刊物公开发表,或在内部刊物《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列宁研究》等刊载。这些成果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和研究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时至今日,一些学者仍然把它们当做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珍贵资料。

然而,随着近年来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深入推进以及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这些研究资料的留存情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了。《马列著作编译资料》和《马列主义研究资料》早已停止出版,很多人难以找到原有资料;《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等内部刊物刊载的文章没有公开面世,也难以为人们广泛使用;而新编译的文献资料又很零散。因而,希望中央编译局提供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的呼声越来越高。

为了继承前辈的事业,适应学界的需要,尽可能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中央编译局近几十年来编译的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的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央编译局专门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丛书课题组,并对该项工作提供了基金资助。课题组不仅在局内组织力量进行工作,而且争取到社会力量的支持。经过课题组同仁两年多努力,已经形成一批编辑成果,还将继续补充、完善并陆续推出。这套《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丛书就是这些成果的集中体现。

本丛书力求体现如下四个特点,这也是丛书编辑工作所力求遵循的四条原则:第一,保证文献性。本丛书主要收集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编译局刊物发表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编译和研究方面的成果,这些刊物包括公开出版的《马列著作编译资料》、《马列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国外理论动态》等,也包括内部刊物《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列宁研究》、《斯大林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研究》等;少量收集其他杂志发表的中央编译局学者编译或撰写的有关文章;个别收集与中央编译局长期合作的其他学者的相关文章;对所收商榷性文章涉及的其他学者的成果,也作为附文收入,以示对相关学者的尊重,也便于读者在阅读正文时参考。收集整理这些学术成果的目的主要是为学界研究马克思主义提供参考资料,同时帮助人们了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进程和思想脉络。因此,本丛书所收文献力求保持其历史原貌,包括其中的人名、地名、术语、引文等,都不作改动,以便读者进行文献考证之用,只对个别错漏文字等进行校正,对于文中可能产生歧义的地方,以“本丛书编者注”的方式加以说明。其中读者特别应当留意的是译名、术语的不统一问题,例如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就有多种表达方式:原文版、国际版和MEGA版,其中,往往又以“老”、“新”、“MEGA1”、“MEGA2”、“MEGA1”、“MEGA2”等来区分历史考证版第1版和第2版。第二,突出编译性。本丛书所收文献中,以国外学者的成果为主,包括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思想、生平事业,乃至书信往来、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研究文献,凡比较有资料价值的,均在收集之列。如上所述,国内学者的相关考证性成果,包括经典著作翻译、版本、传播、重要术语考据等文献,凡具有资料价值的,也一并收入,但这部分内容所占比例较小。第三,力求系统性。上述几十年来形成的这些编译研究资料繁茂芜杂,十分零散,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编辑整理就更为困难。为把这些宝贵文献整理面世,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编辑人员下了很大功夫。在收集整理中,我们力图分门别类,尽可能将同类资料按照一定逻辑顺序编排,使之呈现一定的系统性,以便读者全面掌握有关资料。第四,力争权威性。本丛书力争选编国内外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专家学者的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献。为保证文献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我们对文献的引文进行了校订,特别是对有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引文进行了原版原文核对,并对注释尽可能地作了规范化处理,以便读者更准确地了解引文及其出处。

基于上述考虑,本丛书的编排体系大体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经典著作研究,包括关于《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手稿、创作、版本、传播诸方面的研究文献;第二部分是基本理论研究,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研究文献;第三部分是版本和传播、编译以及生平事业研究;第四部分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每一部分包括若干卷。每一卷都有本卷编辑说明,对本卷编辑的思路、内容和有关技术问题作简要交代。各卷内容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编排,在此基础上再按照时间顺序编排。各卷内容一般要作分类,并加分类标题,以便读者阅读研究。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丛书是整理编辑已有的文献,而且主要限于整理编辑中央编译局学者编译和研究的部分成果,这就决定了本丛书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憾。一是这些文献中有的观点不一定正确。选编这些文献并不意味着编者赞同其中的观点,我们的目的仅仅在于为人们研究马克思主义提供参考资料,其中正确的思想成果可以作为我们研究借鉴的思想资源,而错误的观点可以作为我们研究批评的对象。例如,对有关马恩对立论的观点,我们是不赞成的,但为了让研究者了解、研究和批评这种观点,也收入了相关文章。所以,谨请读者在使用这些文献时注意辨别是非。二是这些文献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由于这些文章的作者、译者水平不同,写作时间、背景、针对的问题、产生的影响以及发表的刊物等不同,其质量也就有一定差别。例如,有的概念和译文在今天看来不一定科学、准确,有的文献曾经很有价值而在今天看来最多只有学术史的价值。在选编过程中,我们尽量收入那些分量较重、影响较大的文献,但为了比较全面地反映学术史的原貌并提供尽可能详细的研究参考资料,也收入了一些篇幅较短、影响不大但有一定资料或史料价值的文献。另外,有少量比较重要的文献,由于作者或译者不同意收入,也不得不忍痛割爱。三是这些文献的系统性、规范性不太强。尽管我们努力按照上述编辑原则工作,对这些文献进行了分类整理,力求全面系统地提供给读者相关方面的文献资料,但由于这些资料十分繁杂,彼此之间的关联性不强,有的方面资料较多,有的较少,且发表的刊物、时间等不同,体例也很不统一,整理起来难度极大,加之各位编者的研究角度不同,水平各异,所以,每一卷书的结构、篇章、内容、观点等都不尽相同,其规范程度也不尽一致。对本丛书存在的以上不足或缺憾,谨请读者鉴谅;对其中可能存在的疏漏和错误之处,谨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丛书在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中央编译局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始终给予鼎力支持。国家出版基金将本丛书列入2013年度资助项目。中央编译出版社为本丛书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并最终立项,以及为丛书出版做了大量工作。本丛书所收文献的译者、作者和出版者,凡已联系上的,均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同意使用这些文献;对尚未联系上的,我们将尽力联系,也请相关同仁主动联系我们。丛书顾问委员会的专家对丛书的编写工作给予热情指导,编委会成员和课题组同仁为丛书的编写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谢意!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

编辑委员会

2013年12月10日

同类推荐
  • 抽象的人性论剖析(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抽象的人性论剖析(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所有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在世界观上都是历史唯心主义。必须看到抽象的人性论的危害。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揭示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反映,因而没有抽象的、全人类共同的人性。毛泽东阐述了在阶级社会里只存在阶级性的道理。邓小平十分重视批判抽象的人道主义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包括“经济人假设”、超阶级的民主、抽象的公平观、“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等,都是以抽象的人性论为理论基础的。批判抽象的人性论,任重而道远。
  • 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

    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

    在近代伦理道德变革史上,从戊戌到五四是一个关键性的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政治舞台上激进的革命家,对人的现代化这一近代重大的历史课题极为关注。他们在近代社会伦理思想变迁中的守旧与创新,为我们考察中国近代伦理思想的沿革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选取了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期间在近代伦理思想变革过程中做出积极探索的六位思想家,试图对他们的伦理思想进行梳理,以管窥时代典型人物身上近代中国伦理思想变迁的坷坎不平的历史道路,以及近代中国在人的现代化历程中的多舛命运。
  • 35位著名学者纵论马克思主义

    35位著名学者纵论马克思主义

    20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组织院内外著名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以及新时代的理论与实践等,对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老子·庄子

    老子·庄子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之一,被梁启超誉为“道家精要之书”。作者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被后世称为老子。他曾做过周朝管理图书的史官,后因不满于当时动荡变革的社会现实而悄然隐退,不知所终。
  • 理想国(经典超译本)

    理想国(经典超译本)

    《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柏拉图最重要的一篇对话录。在这个对话录里柏拉图建构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人类的正义与善是这个乌托邦的主题。这部作品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是西方哲学家公认的“哲学大全”。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与思考,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该译本可从任何一页翻开阅读,精致的排版与精巧的开本适合随时、随地、随意、随性翻阅,特别适合非专业、非学术人群。
热门推荐
  • 尘乱凡间

    尘乱凡间

    人人有一段可泣可悲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让人开怀大笑。有的让人伤心欲绝。
  • 网游之魔神领主

    网游之魔神领主

    生死轮回,唯有情在。临死方知生,患难才温情。一个身患绝症的人的最后挣扎!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秦王策

    秦王策

    平行时空中的历史也许跟现实世界的我们有所不同。隋唐风云起,执掌天下权。还没乱的乱世怎么生活,历史走向的未来帝王还是个流鼻涕的小娃娃。这天下,谁做主?
  • 幸福的暖雪

    幸福的暖雪

    李铭,本名李民,辽宁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编剧。辽宁省作协第五、第六、第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理事,辽宁省电影家协会理事。毕业于辽宁省文学院首届“新锐”作家班,鲁迅文学院第八届高级研习班,西安曲江电影编剧高级研习班。黄昏的时候下了一场雪。雪花像棉絮,大片大片地飘落下来,天空成了晶莹的世界。迎宾员张扬和吴迪穿着大红旗袍,在雪花里姿势优雅地站立着。大堂经理训练过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天气都得这样站位。
  • 海和鱼的秘密

    海和鱼的秘密

    本书为作者一路开花的文集,选取一路开花历年在国内知名刊物发表过的青春校园类文章汇编而成。
  • 我把皇族拐跑了

    我把皇族拐跑了

    【本文全书免费,新书《后来大佬又抢亲了》连载中】“不愿入轮回之魄,只为等三世之妖。爱恨情仇皆是空,只执一人不归路。”“双笙之魂连接异世,孤竹遗梦结水成冰。三世执念只为一人,今生相遇即为前生。”三世记忆,一人一妖,巅峰之旅,携闯天涯,再度恩情。原名《项溪三世》有点文艺,没有点击欲望,思前想后so改了书名。【作者脑洞,个人风格,不喜勿喷!】
  • 全球发展治理与中国方案(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全球发展治理与中国方案(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作者认为,中国等新兴大国所发起的、以发展为主旨和依归的各项重大创议和举措,包括筹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等,正在为国际社会引入更加广阔、更具包容性的发展合作机遇,从而促成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为可取、更具可持续性的方向演进。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本书稿是一部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专著;书稿内容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化问题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美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基于突发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等。
  • 挖坑

    挖坑

    这个故事之所以叫挖坑,是因为它始于一次挖坑。当然,挖坑是农村人的说法,准确地说应该叫挖地基,盖房盖楼的前期工作。不管盖房还是盖楼,首先就得挖坑,这是起码的常识,谈不上多稀罕。包括这次挖坑,尽管算是村委会的官方行为,因为并非前所未有,也不算有多么稀罕。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之前,村委会从没有透露过关于盖楼的信息,村里也没有一个人看出这方面的迹象,全村上下几乎全部被蒙在鼓里。人们只是看到民工们扛着镢头铁锹,在新老住宅之间的空地上破土动工,才从施工的规模上恍然大悟:啊?这里要盖办公大楼了?这对于一个拥有百十来户人口的城中村来说,无疑就成了爆炸性新闻,引起狂风暴雨般的轰动和热议。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