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1700000002

第2章 无从选择的选择(2)

所以,不要逃避,还是去做出选择吧。因为,所谓自由就是承当。苏菲用生命演绎着选择和自由的真理。在逃离集中营之后,她和内森走到了一起。这个男人让她感受到了久违的拯救力量,每一个集中营的亲历者,对于拯救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感受。可惜,内森却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他献给苏菲的爱只能是苦涩的,甚至是致命的。于是,苏菲再一次得到了深爱着她的丁哥的拯救。他带她离开了内森。可是,在丁哥那里,苏菲仅是稍稍平复了一下受伤的身心,便又匆忙回到了病情发作的内森那里。这是她的又一次选择,她明白前面等待着她和内森的将是什么。死亡。这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了。别无选择了吗?当然不是,但苏菲只愿选择和内森相拥着死去。用死亡来引领死亡,这就是苏菲所能够拯救内森的有限方式。

被背叛的生活

弗洛伊德曾在《文明及其缺憾》一书中这样写道:“如果没有铁路征服了距离,我的孩子绝不会离开家乡,我也不需要电话以便听到他的声音;如果不能乘船横渡海洋,我的朋友就不会踏上远航的征途,我也不需要一份电报来解除我对他的担忧。”的确,发达的科技手段在不断突越着命运对于我们的限制之时,也不得不同时补偿着由此导致的种种遗憾。电话、电报乃至今天更为先进的网络技术常常承担的正是这样的补偿,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电话依然补偿不了我们所渴盼的一个眼神;即便是视频通话,也照样补偿不了我们期待已久的一次拥抱。这里的声音和眼神皆没有热度,它们永远取代不了我们在拥抱之际所感受到的彼此的呼吸、心跳以及气息。它们跨越着距离,却丝毫抹不去距离存在的痕迹。而更为可悲的是,当我们习惯了这种痕迹的时候,或许我们也就再没有亲近对方的机会了。

虽然我们征服了距离,却也因此失去了拥抱。仿佛,从我们来到亲人身旁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离开他们。朝夕相处的日子并不令我们感到珍惜,其中似乎并不存在我们所要器重的人生要义。我们一心向往的只是某个更远更大的地方,是许许多多的人们都艳羡着的地方。我们迷恋于新奇而冷落了熟悉,醉心于征服而疏远了身旁。我们毫不理会身后那牵挂着我们的目光,我们体认不到思念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伤痛。未来的成就始终无法显现于我们的满足之中,而只能昭示在我们永无止境的征服进程当中。宁可累死在异乡的路上,也不愿安卧于故乡的床上。我们就是这样用背叛和离弃缔造着个人的荣光,不知不觉,故乡已成心头一块被渐渐遗忘了的伤疤。

但,遗忘产生着遗忘,它并不意味着终止。即使我们已经抵达梦想中的码头,而航行还要继续。于是,人人都争先恐后地配备上了自己的汽车,日常生活的有限范围终于得以超越。这回,一次又一次被我们甩在身后的不再是我们的故乡,它换成了我们的住宅——我们的家。随时随刻,我们都在惦记着发动起马达,驶离自己的住宅,驶离自己的家。巴什拉说过:“家宅庇护着梦想,家宅保护着梦想者,家宅让我们能够在安详中做梦。”可是,我们逗留在家宅里的那点儿可怜时间还足够我们去生成梦想吗?我们是否又真的拥有梦想?抑或是,我们从来就未曾有过自己的家宅?

那么,这就是我们也可以忍受将汽车当成家宅的理由吗?正因如此,我们竟丢弃了真正的旅行。事实上,旅行是家宅空间的延伸,或者说是我们寻找梦想家宅的过程。不管行走多远,终归,我们是为了回到那守护着我们梦想的家宅,在那里憩息和劳作。这是永久的安宁,我们在此沉默、倾听,梦想也唯在此刻才会向我们矜持地显露出它真实的面相。梦想不在别处,它执著于我们宁静的内心。花园里的耕耘,阳台上的眺望,餐桌旁的交谈,台灯下的阅读,卧室中的鼾声……其实,这是我们永远走不出去的空间,它就是我们整个的世界。我们在这里创造着记忆,家宅最终被我们赋予了生命。果然,就像巴什拉所说的,家宅成为了我们的身体,还有灵魂。从此,家宅和我们的身体融为了一体,再也无法分离。并且,因为懂得了满足,欲望已然无法再令我们将自我迷失。这一刻的我们已无心觊觎远方,我们只知怀念那逝去的时光。

倘若说旅行终究是为了把我们送回自己所挚爱的家宅,那飞转的车轮则恰是对家宅的否定,永远指向着户外,指向着使我们想不起家的地方。莱奥泼德说:“无论在哪儿,都有那种专门技能的驾车旅游者,他的休闲就是耗费汽油,他刚在一个夏天跑遍了所有国家公园,现在则正向着墨西哥城,向着南方挺进。”这些稳坐在车上的旅行者啊,更像是一群群文明的入侵者,用眼睛贪婪地搜刮着陌生的风景。他们的休闲实则是一场代价更高的忙碌,旅途彻底沦为了他们大肆消费的对象。等到被迫踏上回返的里程时,守候着他们的家宅不过就是一个瘪了下去的钱袋。

一往无前的汽车消弭着人们同远方之间的距离,又在制造着人们同家宅和亲人之间的距离,甚至是在制造着他们同自己的距离。这种距离再次体现为遗忘,诚若我的一位朋友所言,如果不借助汽车,她是没法走过马路的;如果她的汽车坏了,她便感觉自己的身体好像是瘫痪了。那么,在遗忘了双腿和行走之后,我们还剩下什么是可以继续遗忘下去的呢?

永远需要说“不”

“文革”时代的终结已二十年有余,然而,我们对于它在学理上的探究,在我看来却是远远不够的。从根本上说,我们缺少的是一种构建“文革学”的学术意识。我以为,就负面意义着眼,“文革”提供给我们乃至人类的苦难资源,在价值上并不比“二战”有什么逊色。但是,我们从这笔资源中所开掘到的财富同人类由“二战”经验中获得的悲伤益处相比,竟是那么的悬殊。当然,我并不会为此而感到困惑和惊奇,因为,“二战”有整个世界在关注,“文革”却仅与中国有关。我只是对此深深地感到不安,担心“文革”研究危机感的缺失会导致对这笔宝贵资源的巨大浪费。我们实在奢侈不起。承当起“文革学”的构建,应该是每一位学人没有理由回避的责任。对于“文革”施以综合性研究,即从发生学、比较学等方法论以及政治、历史、文学等意识形态全方位勘探、挖掘“文革”资源,不光是为了我们自己,也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利益。构建“文革学”需要一种民族/世界的双重意识。从这一意义上说来,“文革”又不仅与中国有关。

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对那种情绪性反应的趋从,此种状况在文学领域里甚为流行。由于对“文革”时代文学的厌恶,致使我们几乎丧失了研究它的兴趣。没有谁会认为它还有什么价值,因而在书写文学史时,常常将其无情略去,至多也就是个敷衍了事。这样,“文革”时代文学作为一笔资源也就失去了可能。事实上,我们不只是对于“文革”时代文学的研究存在严重欠缺,即使是对“文革”时代的文学书写也是远为不够的。这种书写绝不能只凭“伤痕”和“反思”两种叙事便自以为大功告成。对于“文革”时代的书写应当是常写常新。

至于从比较学的意义上来考察“文革”资源,我们做得显然是更有缺欠。其实,我们尤其需要将苏联的斯大林及其前后时期与中国“文革”时代进行一次对比。在今天回首来一次相互鉴别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感到汗颜和心虚。我们所剩下的基本只是一片垃圾和废墟,人家却不仅挽留住了白银时代那光芒四射的余晖,并奏响了青铜时代的宏伟序曲。而斯大林及其前后时期对文化资源的摧残要远远胜过我们的“文革”时代,他们采取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迫害,更有肉体上的毁灭。跟那些困顿在古拉格群岛上的人们相比,我们的文化精英要幸运多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如此巨大的反差?

我想,关键就在于我们的那个时代实在是太缺少说“不”的人了。文化精英们接受了改造,而一度温良敦厚的大众们则自我陶醉在“大义灭亲”的悲壮情绪之中,自觉而积极地出卖着好友亲朋。民间的力量被毁于一旦,精英同大众之间从此失去了信任;前者完全沦落为任由后者摆布的影子。这是最需要有人,特别是文化精英站出来说“不”的时刻,但他们却令人失望地失语了。这才是一个民族最耻辱、最揪心的悲剧。

相反,苏联的文化精英,始终在高呼着“不”。当枪口正在瞄准古米廖夫、布哈林的胸膛时,当别尔嘉耶夫、索尔仁尼琴被强行押解出境时,“不”的声音从未在他们的喉咙里停止过颤动。即使嘴巴被封住,他们也不能够容忍沉默,依然以“地下写作”(索尔仁尼琴称其为“这是我们祖国作家的造化,是纯俄国的、俄罗斯和苏维埃的造化!”)的方式坚守着自己的良心。正像索氏所言:“地下作家既不能想象书刊检查官,也不能想象编辑大人,他的面前除了材料没有他物,除了真理,再没有什么在他头上回荡。”甚至如高尔基这样深受“宠幸”的所谓革命现实主义作家,也没有因为个人的既得利益而忘乎所以,他那“不合时宜的思想”捍卫了其作为一个伟大人道主义者的高贵尊严。值得一提的还有普拉东诺夫,在爱和正义的驱使之下,他写出《切文古尔镇》这样一部反乌托邦小说。尽管该作二十余年后方得以面世,但普拉东诺夫却凭此证明了自己说“不”的能力。

同苏联文化精英相比,我们的文化精英是让人尴尬的;同苏联普通大众相比,我们的普通大众又何尝不让人感到尴尬?早在十二月党人向西伯利亚跋涉的队伍中,我们就已经目睹到在那些叛逆英雄的身旁,始终伴随的是他们弱不禁风却义无反顾的娇妻或情人。它已成为一道最绚烂的风景抚慰着苏联文化精英们的记忆。每当严酷的现实来临,他们的大众总是跟随着自己的精英紧紧站在一起。灾难降落到左琴科头上,他和妻子被停止了食品供应与工作权利,这时,只要左琴科的妻子声明放弃丈夫的姓氏,她便可以重新获得工作。然而,她断然拒绝了,在她看来,这是对自己的侮辱,她宁肯选择饥饿。再回头看看我们这里,“划清界限”的利落和决绝竟然来得那么的轻佻且浅薄。就在精英们急需大众伸出手来的关键一刻,大众却将他们的精英无情抛弃了。此刻,我们的文化精英和普通大众仅在一个方面达成了共识,那便是面对权力时不能说“不”。

梦魇之后,苏联的精英和大众沐浴着晨曦,共同感受到了胜利的骄傲与自豪;我们的精英及大众们当然收获不到这些,但他们也并没有收获到耻辱和不安,反倒是深深的委屈与愤怒的指责,这些已经全通过“伤痕文学”一股脑儿地宣泄了出来。一开始,谁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绝对不是清白的,反都把自己当成了无辜的受害者。实际上,所有经历“文革”而活下来的人,在觉得委屈的同时,更应该忏悔。

或许是出于掩饰内心愧疚的原因吧,我们一度开始寻找和怀念“文革”中的英雄。这样,张志新们便被捧上了英雄的祭坛。而事实上,张志新们只不过是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里那个说皇帝什么也没穿的孩子,她们只是如实道出了她们所亲眼见到的而已。在《皇帝的新衣》中,那个孩子并没有作为一个英雄被他周围的成人们簇拥崇拜,因为就在他一语道破真情之时,所有的成人都立刻站到了他那一边。但在张志新们发出同样的声音时,回应她们的却是孤独和冷漠。对张志新们的追认性祭祷,证明的不仅是英雄的悲哀,更是英雄崇拜者的悲哀。

即使我们今天好不容易又搜寻出一个顾准,那又能够说明什么呢?我们可以借此否定那个文化的荒漠时代吗?我们可以因此而抹煞昨天我们没有说“不”的事实吗?对顾准们的搜寻不应该建立在遮掩历史耻辱的动机上,以至于令顾准们成为我们的遮羞布。我们绝没有这样做的权利。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正视和反思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现象:“文革”时期几乎所有文化精英的思想及人格都瘫痪了。由于无力维持这份知识分子最起码的资本,说“不”的能力也就根本无从谈起。而在任何时候,“不”的声音都是不可消失的。“不”是对差异的保留,它使多元成为可能。从认识论层面来看,人类的认知正是由差异开始,在多元的比较中彼此观照鉴别。可以说,没有差异就没有认知。差异像一面镜子,让主体从中发现自我,看到自己的位置,而“不”恰是实现这种差异的最有效方式。

哪怕“不”的声音是我们所不愿意听到的,我们也无需感到恐慌,因为它可使我们在一种危机的对抗比照中,设法更加坚定我们的既有立场。“新文化”运动中,林纾们逆时代浪潮颇为响亮地喊出了“不”的声音,从而维护了这一运动中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构成保守/开放、反动/落后两股势力之间的张力关系,迫使“新文化”运动先锋们的举止不致过于仓促和草率。实际上,“新文化”运动先锋们正是经由与林纾们的唇枪舌剑,逐步地完善着自己的理论构架。在这一意义上说来,林纾们也算功不可没。

同类推荐
  • 岁月静美

    岁月静美

    你渐然领略了世界的美丽与丑陋。让你打开心门,欢喜迎接爱情的入驻,也让你强颜坚忍,凝望另一个背影的决绝和消泯。这是一本中篇小说集,讲述我们都曾经历的年轻时光。
  • 一个传奇的本事

    一个传奇的本事

    这是“沈从文散文新编”书系之一,收入沈从文写人怀人的文字。第一辑主要以《记胡也频》《一个传奇的本事》(写自己的表甥黄永玉)两篇为主,另外多为写文学圈中人如孙大雨、靳以、司徒桥、陈翔鹤等;第二辑则为论述冯文炳、闻一多、许地山等文学创作的文字,知人论世,也是和写人结合在一起,文字非常感性,所以一并收入集中,从中可见出作者对人事、对文学的看法。
  • 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

    本书收录了汪曾祺百读不厌的代表性的散文,全书分为回忆个人经历与亲人的“自报家门”、回忆故乡的“故里杂忆”、回忆裘盛戎、谭富英、老舍、沈从文、潘天寿等人的“故人偶记”三辑。汪曾祺一生经历了很多大事,然而这些都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汪曾祺用他的笔创造了一个随遇而安、恬淡安闲的美好世界。他的语言之独到,堪称文坛一绝。
  • 破冰:见证蓝山医改之路

    破冰:见证蓝山医改之路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通过记录湖南蓝山县医改的过程,反映出蓝山县在医疗改革探索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时的努力和智慧。
  • 世界帝国史话:波斯帝国

    世界帝国史话:波斯帝国

    本书包括:波斯帝国的兴起;波斯帝国的强盛;希波战争;波斯帝国的衰亡等四部分内容。波斯帝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世界性大帝国,是世界帝国的领头雁。本书介绍了波斯帝国的文化和辉煌的历史。本书力求客观地反映波斯帝国由兴到衰的历史全貌,全书分为4章,用20多万字对波斯帝国整个兴衰史作了简明系统的全面叙述。
热门推荐
  • 余生悲欢皆为你

    余生悲欢皆为你

    新书【嫁给全城首富后我飘了】已开,欢迎品读。“你娶我吧,婚后我会对你忠诚,你要保我不死。”走投无路,乔玖笙找上了传闻中患有眼疾、不近美|色的方俞生。他空洞双眸毫无波澜,却道:“好。”一夜之间,乔玖笙荣升方家大少奶奶,风光无限。*婚前他对她说:“不要因为我是盲人看不见,你就敢明目张胆的偷看我。”婚礼当晚,他对她说:“你大可不必穿得像只熊,我这人不近美|色。”婚后半年,只因她多看了一眼某男性,此后,她电脑手机床头柜办公桌钱包夹里,全都是方先生的自拍照。且看男主如何在打脸大道上,越奔越远。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古谣谚

    古谣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禅法要解经

    禅法要解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暗恋学长的日日夜夜

    暗恋学长的日日夜夜

    一个和男神学长谈恋爱的故事。第一次见面时:“这是我小妹,是你的爱慕者。”简灵逸:啥?上帝作证我只是来请学长和我……同桌合个影的!第三次见面时:“听说你乖巧又可爱。”简灵逸:这个,有点惭愧……就这样见了N次面,她终于发现自己其实从一开始就喜欢上了他。这是一个一见钟情的故事,也是为了他而改变自己努力向上的故事。有梦想还是要努力的,万一实现了呢。
  • 戴望舒文论集

    戴望舒文论集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魏尔伦的译诗。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1928年《雨巷》一诗在《小说月报》上刊出引起轰动,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出版。本书为作者的代表作。
  • 钻石豪门:顾少盛宠第一夫人

    钻石豪门:顾少盛宠第一夫人

    “老妖怪都二十九了看着还像十八岁小学弟一样。”十四年后,冷萱见顾宸来的第一句就这个。顾宸挑眉:“谢谢赞美,咱们十四年的情现在续还不是太晚哦。”“你别想老牛吃嫩草!我……我可是有男朋友的。”冷萱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站在面前的大魔王在十四年前抛弃她,一声不吭的走了现在回来还干嘛!“男朋友?冷萱你的胆子见长啊。”顾宸说完把冷萱扛走回家。顾宸你这个混蛋,十四年抛弃她,把她当成物品想扔就扔吗?十四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顾宸宁愿骗着冷萱也不愿意告诉她实情,现在把她拐回家就好了。每一天活在冷萱拳头下的顾宸,只想赞叹一句:生活,真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A Trace of Death (a Keri Locke Mystery--Book #1)

    A Trace of Death (a Keri Locke Mystery--Book #1)

    "A dynamic story line that grips from the first chapter and doesn't let go."--Midwest Book Review, Diane Donovan (regarding Once Gone)From #1 bestselling mystery author Blake Pierce comes a new masterpiece of psychological suspense.Keri Locke, Missing Persons Detective in the Homicide division of the LAPD, remains haunted by the abduction of her own daughter, years before, never found. Still obsessed with finding her, Keri buries her grief the only way she knows how: by throwing herself into the cases of missing persons in Los Angeles.A routine phone call from a worried mother of a high-schooler, only two hours missing, should be ignored. Yet something about the mother's voice strikes a chord, and Keri decides to investigate.
  • 盛宠:老婆带我回家吧

    盛宠:老婆带我回家吧

    新文发布《废材嫡女修神录》玄幻言情,请多多支持……她一时心软捡了个她本不该碰的人,从此不但得暖床还得当保姆,本以为能从他身上搜刮点钱财,没想到他病好之后装作不认识她……好,那就看谁比谁心狠!失意的她遇上失忆的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人的小日子过得好好的,却总有人看不顺眼……——“摊上你这么个人我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了“。——“这才一辈子啊,剩下的七辈子我们来日方长”。——“我下辈子不投胎做人!”——“不管你是去做牛做马,我都会去祸害你的”。——“阴魂不散啊!”
  • 面具少女的成神之路

    面具少女的成神之路

    神殿之上,她头戴王冠,加冕成神。踩踏着无数白骨,终于登上了本就属于她的神位。-一双璀璨的星眸久久的注视着她高贵的脸庞,灰蓝色的眼眸却忽然黯淡了下来,乌黑的发丝在身后飘动,长长的披风托在地上,金色的光纹闪烁着光芒。凛冽的目光混杂着温柔,一簇金蓝色的火焰再次燃起。本文剧情流,女主莫得感情。注意事项:(1)本文在许多地方涉及到了西方奇幻架空世界的设定,设定都会在文中或者在备注上进行补充说明,无须担心,各位放心食用。(2)让我们一起来看凯特的炫技!(3)本文元素复杂,为了使剧情看起来合情合理,作者是不惜一切手段的!(4)我个人可能比较喜欢爽文吧,所以开头女主很强悍,但是后面,女主更强悍!(5)最后一条,本文有爽有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