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3000000002

第2章 我认识名人,名人不认识我

——小人物视野里的风景之一

大街上人潮滚滚,摩肩接踵,使人一下子就产生了茫茫人海的感觉。芸芸众生,凡人居绝大多数,名人是极少数;名人广为人知,凡人为亲友知,这是最正常的事了。而且我们对名人的认识往往是表面功夫,如果我们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认识,而是深入到他们成功的背后,做深一层的认识,那我们的收益就会明显起来。

魏巍

北大确实是个好地方,连各种名家都愿意来此一游,来一展风采,因此生活在北大,不用往外跑,守株待兔就能见到很多著名人物。这不,三角地又张贴了醒目的广告:从《谁是最可爱的人》到《地球上的红飘带》——著名作家魏巍来校演讲。

魏巍是1991年12月11日来的。他的知名度高,电教报告厅里黑压压一片人,坐的坐,站的站,大多是以文学爱好者的心态等着老作家来谈谈文学。不想,魏巍没谈他的报告文学,他把《东方》、《地球上的红飘带》也全部抛在一边不提,他说的是国际形势。老作家身体很好,脸庞红润泛光,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说起话来声音也是少有的洪亮。魏巍谈苏联的局势、中国的形势,把世界当一盘棋,自己纵横于棋盘上空。老作家情感浓烈,立场鲜明,让人清晰地触摸到了他一贯的革命性和坚定的党性。在激情中他不时抛出几句放光的句子。记得他说了一句给大家印象很深的话:“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决心绝不动摇,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才能救社会主义。”

掷地有声的话语,也不知道他是代表军方说话还是只是他个人的观点,但大家的逆反心理,北大的“嘘”声在老作家这里全无踪影。魏巍讲得有激情,有气势,所引的事实又有力地论证了他的观点,因而作家语落处,就响起一阵阵哗哗滚动的掌声。他头脑清醒,逻辑性强,没有讲稿,顺口谈来,却是气势雄健,颇能激励人。听众都不出声,大厅上下很安静,大家明白,这是一种对真诚的尊敬。

魏巍痛斥了戈尔巴乔夫,认为是他把苏联搞垮了;他说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全乱了,苏联也不行了,现在,只有中国依然稳稳地矗立在世界的东方,这是社会主义的希望,中国是社会主义的坚强阵地……以前大家只在中学课本里读到他那篇著名的富有激情的报告文学,不想这位老作家还有如此出色的演讲,如此富于鼓动性。

演讲完毕,大家依旧是一拥而上扎推签名,任何一位名家制造的场面最后都是这样。

姚雪垠

那一次见到的不只是老作家姚雪垠,还有李准、朱子奇、陈明几位,他们是一起来的。

1992年5月12日,北大中文系举行了庆祝《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问世五十周年的座谈会。1942年亲自参加了毛泽东主持的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一些老作家,比如姚雪垠、刘白羽、李准等受到了邀请。刘白羽因故未来,到会的是姚、李、朱、陈四位作家。五十年前,他们风华正茂,五十年后,已是白发老人。

我坐在会场里,像所有的人一样等候。门口一阵喧哗,一群人在握手寒暄,老作家们来了!落座之后,不少人次第起立致辞,欢迎的掌声一阵接一阵,厚厚的著作是一行一行写出来的,不佩服不行。作家们从下午两点半一直谈到六点,意犹未尽,师生们也兴致盎然。他们回忆四十年代,说起五六十年代,发表对当前文学现状的看法,展望未来的文学前景,但中心问题都在《讲话》上。他们都对《讲话》作了很高的评价。事实上,1942年的讲话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很大,他们由此改变了创作的方向。《讲话》有一种俯瞰全局的壮阔气势,他们都佩服那篇为无产阶级文学定方向的长文。他们都和毛泽东本人有一些接触,谈到毛泽东本人,都无比敬佩这位世纪的伟人、民族的伟人。

姚雪垠八十二岁高龄了,走路需学生搀扶,可谈话的气势却很足。李准很健壮,笑声和句子一齐从声音里飞泻出来,给人谈笑风生的印象。朱子奇、陈明不像前两位那样又高又壮,却极精神。他们有说不完的话,只因时间的关系,都把讲话做了压缩。他们的语言穿过烽烟四起的战争年代,那逝去的往事又浮出了记忆的水面,从《李自成》到丁玲其人,从《黄河东流去》到解放区的诗歌艺术。他们谈文学时多是整体的把握、宏观的看法,是从几十年文学生涯里提炼出来的体会、心得。

这些老作家因为年事已高,参加活动公开露面的机会很少,所以见一次不容易,我们感到非常荣幸。

谢冕

谢冕,北大教授,当代文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著名诗评家。

最初知道这个名字,是在一本本诗集的序言里。作为诗歌理论家,他与李元洛、朱先树、吕进等名字一样为诗歌界所熟知。见到他,自然是在北大校园。有一次,我骑车经过勺园北边的荷塘,他正沉思着从对面走来,待我发觉,诗评家已经到了身后。还有一次是在中文系的一个办公室,我正和一位老师说话,里面有人背向而坐。我说了一阵话,走到坐者侧面,猛然发现坐者竟是谢冕老师。当然,他并不认识我,只是我认识他。我还是没有主动和他说话,我不知道自己当时是怎样的心态。

谢冕以诗评家的身份引人注目是在1980年。那年5月7日的《光明日报》发表了他的文章《在新的崛起面前》。此文旗帜鲜明地为一群青年诗人的崭新诗风呐喊助威,从而引发了八十年代初那场关于“朦胧诗”的争论。后来,谢冕还在《文艺报》等报刊上发表了《通往成熟的道路》、《失去了平静以后》等诗歌理论文章,态度坚定地为朦胧诗撑腰,结果导致了一连串的批驳文章、商榷文章,比如丁力发表了《古怪诗论质疑》、宋垒发表了《诗歌评论要进行真理标准的补课》、张恩和发表了《深深植根于民族的土壤》等。一系列的文章针锋相对,争论的结果是朦胧诗得到了承认,地位空前,谢冕为朦胧诗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还写了不少新诗理论方面的著作,在诗评界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

谢冕老师的课我听过一回,是1992年6月27日,在中文系的《新时期文学专题》一课上。这门课是当代文学教研室的老师们轮流讲授的,谢冕就讲了这一次。他讲的是《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新诗概略》,谈到五十年代新诗向格律诗的转化,谈到新民歌诗体、四十年诗歌史。对此他一一展开,谈到新诗潮、后新诗潮。他说:“新的诗人们想为‘群’代言,但是群不理解他们,把他们视为异端,他们感到孤独;想代‘时代’发言,但时代视他们为弃儿,他们感到孤独。”到底是著名的诗评家。

大大小小有些名气的人很多,光北大就有不少,比如青年评论家黄子平、张颐武;学者就更多了,比如孙玉石、钱理群、陈平原,比如乐黛云、王宁,比如季羡林、张岱年等。这些知名人士在某些时候掠过我们的视野,给人以难忘的印象,只是因为他们飞掠时的速度,我无力一一捕捉他们光彩照人的形象。但他们的演讲,总能使听众受益匪浅,记住这一点也许是最重要的。

出了文化圈,又想到曾经亲见的刘欢、葛优、英若诚、杭天棋等,想到见过的厉以宁、吴树青、陈章良,想到企业界人士如四通总裁段永基、方正总裁等,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杰出人物。

情况往往是名人在台上,凡人在台下,这很正常。小人物见到名人,聆听他们,感觉他们,就知道每个人都有一种风格,每个人都有一片天空,经过他们风景地带的人,必然会或多或少拥有一份新质。我认识名人,名人不认识我。也许有一天,名人认识了你,而你,可能也是名人了,你又成了除你之外其他小人物视野里的风景。

本文刊于《大学生》杂志1993年第6期,该杂志现名为《中国大学生》。

同类推荐
  • 大地的震撼:揭秘中国地震预报

    大地的震撼:揭秘中国地震预报

    本书记录了我国多次著名破坏性地震的监测预报、应急救援、社会反应的真实现状,探讨地震研究的难度,解析地震预报的诸多问题,结识该领域的各等人物,描述他们的人生、事业和情感。作品敬重那些始终如一,为理想奋斗终生的人,敬佩那些重情义重责任重生命重尊严的人,颂扬那些以生命为旗、灵魂为足坚守在地震预报前沿的人……
  •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

    余秀华说:“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其实我一直不是一个安静的人,我不甘心这样的命运,我也做不到逆来顺受,但是我所有的抗争都落空,我会泼妇骂街,当然我本身就是一个农妇,我没有理由完全脱离它的劣根性。但是我根本不会想到诗歌会是一种武器,即使是,我也不会用,因为太爱,因为舍不得。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的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本书从余秀华近年创作的2000首诗歌中精选100余首,主题涉及爱情、亲情、生活的困难与感悟,生活的瞬间的意义等。
  • 心智的艺术

    心智的艺术

    她是故乡黄土原上一片深秋的柿树叶子,褪尽绿色素,薄得红得像一帧生命的请帖。是那方石磨,磨孔睁着深邃的眸子望着我,似在诉说那方旋转于日月下的热土。是那辆纺车,吱溜作响着,撩逗我一颗发酸的游子寸心。那叫做南凹村的向阳凹形的山原轮廓,常要把我揽入她朴厚、拙讷而温存的臂弯里去。
  • 玫瑰庄园

    玫瑰庄园

    这是一部表达中国家庭史诗的创作,将笔触延展到了一个家族风云变幻的咏叹。诗中的主要形象角色,则是祖父和五位女性,也即诗之第一人称的五位“祖母”、庄园主人的五房妻妾,以及他们的子孙。整首诗的叙述,围绕着这座旧式庄园和诗中设置的人物的生活与遭遇展开,时代之变迁,社会之翻覆,命运的跌宕起伏,在诗中一览无余。形式上也做了创新,八十首短诗,六节四行,二十四行一首,文风细腻稳健,彰显出更高的艺术追求。
  • 黄河之水天上来:经典散文中的山川名胜

    黄河之水天上来:经典散文中的山川名胜

    大明湖、白马湖、富春江、镜泊湖、松堂游记、古刹、沈园、重庆、成都、北平、南京、昆明、桐庐……老舍、林语堂、朱自清、沈从文、郭沫若……《黄河之水天上来》中,众多文学大师带你游览中国的山川名胜。《黄河之水天上来》分为山川、古迹、城记三辑内容。
热门推荐
  • 神秘故事

    神秘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禅心禅意过一生

    禅心禅意过一生

    《禅心禅意过一生》是一本直指内心的禅意散文集,由当代女作家李黎数十年累积篇章凝聚而成。她钟爱旅行、摄影、茶道,遍游四海山川,尝尽美食,亦曾庭中望月,闻香赏花,回到朴素的生活本身。凡此人生种种故事,化为字里行间的智慧禅意。生活也是一种优雅的美学,修习即是修心,芬芳禅心,悠悠禅意,令你在浮躁的世界上,修得一颗宁静柔软的心,禅心禅意过一生。
  • 正待拂柳满南城

    正待拂柳满南城

    【校霸x高冷转学新同学,甜宠,跌宕起伏,不傻白甜】顾南城第一次见柳何惜,就觉得这位新同学跟别人不一样。尽管是看着普普通通的长相,可就是招人喜欢。于是一见倾心的顾大少,从纷飞柳絮的四月开始,用尽一颗心,用心喜欢着这个女孩。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只是突然杀出来的程咬金,和莫名其妙被卷入的故事,都令顾南城忍不住重新审视起自己的小女友。南区的南嫂,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一个人物。
  • 加洛林大陆

    加洛林大陆

    回归的舰队带来灾难上古遗迹暗藏危机秘藏的石阵使世界支离破碎加洛林大陆正遭受灭顶之灾...
  • 旧时纸醉金迷

    旧时纸醉金迷

    那时候,他不过一个戏子,自认为做过最大胆的事就是入了组织。无奈只是结了组织上的一个任务,从此搭进去自己的半生,他想,他后悔吗?做了婊子,也做了戏子,他想无情无意,可沈四爷居然生生将他的心捂化了……
  •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为克利亚瑜伽大师尤迦南达修习克利亚瑜伽的经过及其对瑜伽思想的感悟,首次于1946年出版。在本书当中,作者以幽默轻松的笔调,一连串生动有趣真实的生活故事,讲述了自己从出生到前往西方国家传播克利亚瑜伽的经历,写出了文学史上罕见的一位开悟圣人生平的体验及内在的感情世界。
  • 盗墓笔记之梦

    盗墓笔记之梦

    【在这个世界,我必须强大,活下去,改变一切。——梦璃】【我是天真,不是傻。——吴邪】【故事的最后,我已不再纠结过往。——张起灵】我想有那么一个人——陪小哥走过地老天荒,陪小哥青丝白发,生死相随,不离不弃。(说实话,我就是馋小哥的身子(狗头保命∪?ω?∪)。)
  • 末日九重奏

    末日九重奏

    人口达到极限的地球,将面临来自神明的无上恩赐和无尽惩戒——九场全球规模的末世灾难带着进化的机遇接连而至,陨星,丧尸,虫潮,异种金属兽,共生菌……九重灾难后,即是光荣的新生……
  • 花都牧歌

    花都牧歌

    一个看似平凡的北漂,却有着非同寻常的身世,他肩负使命,历尽千辛,寻找遗失的圣物……
  • 原来爱你是一场劫

    原来爱你是一场劫

    新书已发《爱你十年梦一场》欢迎入坑。安宁曾经以为,和陆成衍相爱就可以一生一世一双人,却不曾想她最终将一把尖刀狠狠的插入他的胸膛。安宁说,“陆成衍,从此以后我们各不相欠。”而他回报她的是冰冷的手铐、昏暗的牢房。她就如同被秋风吹走的一片落叶,余生只剩凄凉。多年后,当一切真相大白,陆成衍幡然悔悟,时光却早已不复,他只能远远的看着她说一句,“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