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85100000125

第125章 风云际会

正月二十一日辰正时分,雍肃殿周围少有人走动,四处寂然无声。

站在雍肃殿正门口,朱祁铭心中惴惴。虽作了充分准备,出庆元殿时还信心满满,但真要正式登场时,他仍觉得心头发紧。

十余日前,他在奉天殿上演了一场好戏,与那场戏相比,今日的廷议大为不同,想在雍肃殿搅动庙堂风云,须拿出真材实料,再也不能依赖出其不意的投机手段了。

王振迎过来,复杂的眼色令人难以捉摸,“殿下,今日廷议的议题是招募民壮一事,因十日之假尚未结束,所以只传召了内阁阁僚,在京的公、侯、驸马都尉、伯,还有五军都督府左都督。”

朱祁铭心中一动。这样的廷议,力量对比有利于皇上,皇上肯定用心盘算过。但如今是文官当家,勋戚与都督早就失去了兵事决断权,只能充当附议者。算来算去,说话分量重的人唯有内阁阁臣,故而皇上的良苦用心恐怕会难以如愿。

冲王振颌首,他整整亲王冠袍,快步入殿,径直到御座前施礼,“臣越王祁铭拜见陛下。”

“平身。”

朱祁铭后退数步,转身朝人群走去,就见文武近二十名官员纷纷抬眼直直地盯着他,均是一脸诧异之色。

皇上扫视众人一眼,神色不失从容。“越王在北境与鞑贼交过手,略知鞑贼的底细。”

这番解释显然不能令人信服,杨溥赶紧出班转视众人道:“老朽曾与越王谈及兵事,深感越王见识不凡,越王年少,说些什么,不算预政,咱们姑且听之。”

你说不算预政就不算预政!众人疑惑难消,却也不便计较。翻开《皇明祖训》,里面并无亲王预政的禁令,把亲王与朝政彻底隔离开来,不过是自永乐以来只能做不能说的暗规而已,真摆到台面上对照祖制辩论,根本就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依据来。

朱祁铭举目打量众人,见杨士奇竟然没有托病,站在那里半闭着眼,神情恍惚,看来心已半死。一旁的杨荣扫了朱祁铭一眼,目光有些不善。

不知为何,朱祁铭的心怦怦直跳,紧张情绪陡然加剧。首次议政,难以从容,只能暗暗告诫自己,到时候可千万不要怯场。

皇上显然想将亲王预政的事抓紧翻篇,便早早开了口:“去年年末,朕与几名勋戚、都督议及招募民壮一事,辅佐大臣说,此事须经廷议方可议决,朕觉得辅佐大臣言之有理,廷议便廷议吧,大明的朝政历来如此。”

听了皇上这番话,朱祁铭有些替天子抱屈。像太祖、太宗那样身经百战、九死一生走过来的强势皇帝不会再有了,自仁宣以来,天子用人须经重臣廷推,奉大事须经廷议决定,如此一来,大明的皇帝想要乾纲独断,谈何容易!

若天子极有主见,那就难办了,恐怕会对处处受制于人的处境失去耐心,要不然,后世那个万历皇帝怎么会长期“罢工”呢?

史书上的记载往往令人生疑。后人不能用现代人的标准去评价君主制的优劣,不过,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大明的江山有名有姓,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产权十分明晰,只要不是太混蛋,大明皇帝谁不希望朱家江山万世永固?而百官似乎仅类似于东家的雇员,要说一家公司雇员对公司的责任心比股东还强,想想都觉得怪!

闲话少叙。话说众人听了皇帝的开场白,是不能贸然开口的,要讲发言顺序!九卿未来全,只得由杨荣先说话,反正杨溥重在协调,而杨士奇嘛,罢了,指望不上了。

而其他人似乎隐隐察觉到了什么,分明在等着杨荣开口说话,他们只须张大眼睛、竖直耳朵做个观众即可。

“启禀陛下,臣先前议过此事。瓦剌的衣食器用皆有赖于大明,瓦剌从互市中受益匪浅,故而与大明修好之心甚切,只要大明小心与之周旋,双方不难和睦相处。瓦剌使臣员额逾制,且有不明身份的鞑贼时常入寇,这的确令人无法容忍,但说来说去,这些都是小节,因小节而大动兵戈,无异于劳民伤财。兵者凶事,烽烟一起,祸福难料。”

“瓦剌还无力深寇我大明,社稷可以安然无虞。即便日后瓦剌贸然进犯京师,只须坚壁清野,固守京城,瓦剌人也必定无功而返。”

又是坚壁清野!杨荣的固执令人诧异。且不说杨荣对未来形势的预判充满了书呆子似的幻想,单说他话里话外对边民的漠视,就与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仁德主张大相径庭。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八十余年后,嘉靖年间的另一个历史名人严嵩。严嵩在面对鞑贼入寇时,说过一句常被人有意无意忽略掉的名言

“饱自去”!

什么意思?就是不必理会鞑贼,由着他们,掳掠够了,鞑贼自会离去!

严嵩的这一策略在多大程度上反应了士大夫的整体心态,后人难以妄下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京城以北无数的黎民苍生在严嵩眼里,就是一道可让鞑贼退兵的祭品!

悲哀!

翻开正统朝的历史,不难发现,对百姓最具仁德之心的并非那些饱读圣贤书的重臣,而是此刻坐在御座上、读书不算多的正统皇帝,他每闻百姓受灾受难的讯息之后,都会难过得不行,茶饭不思,甚至会独自垂泪。正统皇帝一生并无大的作为,还宠幸奸佞,杀害功臣,倍受后人诟病,但在对待黎明百姓这件事上,他真的有一颗仁者之心!

“料鞑贼入寇京师,靠坚壁清野可退敌的,实属谬论!”朱祁铭忿然出班,他似乎被某些人的冷酷彻底激怒了,不再有半分的紧张感,他决意将庙堂之上的老生常谈击个粉碎!“陛下,持此谬论者,其心可诛!”

咦!

听见熟悉的惊咦声又在耳边响起,朱祁铭意识到,庙堂之上的风云已在悄然翻卷。众人先前吃惊的表情恰恰流露出了他们的真实心态,此刻个个姿容严整,这反而是一种假象。众人必定在暗暗期待好戏上演。

连杨士奇都猛然醒过神来,惊讶地张大了双眼。

朱祁铭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他神色从容,眼波徐徐流转,宛若一名骤然降临的国士,哪还有半分少儿的稚嫩之态!

“大明在京城坚壁清野,这对瓦剌而言,有何损害?攻城属于下策,瓦剌不必攻城,他们大可在北境肆意劫掠,既无损,又可满载而归,如此好事,岂容错失!鞑贼必定去而复来,再次择机入寇京师,然后虚晃一枪,劫掠个盆满钵满,引兵退去。如此一来,反反复复,不出三年,我大明的北境还会有人烟么?茫茫北境成了无人区,京城就成了边城,到了那时,我大明的国都还能定在北京么?届时只怕要学宋之南渡,划江而治了!”

“嗡”的一声,雍肃殿里顿时炸了锅,片刻之后,就见驸马都尉井源、石璟率先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越王之言甚是有理。”

然后都督们出班,“陛下,臣等附议。”

人的思维极易进入盲区,以前坚壁清野一说之所以成为满朝公认的真理,那是因为没有遇到更有思考深度的智者,当新的智者出现之后,原先所谓的共识便立马归零,而真理瞬间成了谬论。

杨荣很自负,但他蓦然发现,与朱祁铭的见识一比,他的主张显得多么浅薄!羞耻的滋味很不好受,杨荣不能奢望阁僚会为他提供火力支援,因为坚壁清野一说已被彻底击碎,再纠缠此事实属不智,于是,他迅速把议题切换到了一个更加关键的问题上。

“越王这是在耸人听闻!越王何以断定瓦剌必将进犯大明?何以断定大明与瓦剌必有一战?”

众人刷的把目光齐齐投向朱祁铭,连御座上的天子也是如此。

至关重要的雷霆一击的机会就这样悄然来临了,朱祁铭略一凝思,启齿时已是云淡风轻。

“瓦剌已在进犯大明,只是杨阁老视而不见而已!关西七卫本是我大明的羁縻之地,如今已被瓦剌渗透;在东边,密云与辽东之间的兀良哈三卫也是我大明的藩属地,如今遭瓦剌胁迫,我大明的藩屏就这样被瓦剌一步步蚕食鲸吞,可是,衮衮诸公就是视而不见!瓦剌还向西进犯亦力把里、撒马尔罕,它们都是大明的友邦;向东进犯女真诸部,那是我大明的藩国。照此势头,若听任其便,用不了多久,瓦剌人恐怕会饮马鸭绿江,窥伺朝鲜。”

“等藩屏被一一解除之后,瓦剌必定会策马南望,兵锋直指大明!”

“嗡”的一声,雍肃殿内再次炸了锅。

人们总是喜欢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而朱祁铭方才一番言论不啻醍醐灌顶,将梦境击碎,仿佛在提醒众人:抛弃幻想,面对现实吧!

同类推荐
  • 赤眉绿林起义

    赤眉绿林起义

    绿林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起义,后来与刘演刘秀起义军会合,成为光武中兴的源头。地皇二年(公元21年),新莽荆州牧发兵2万人进攻绿林军,绿林军击败莽军,部众增至数万人。次年,绿林山一带发生疫病,起义军分兵转移,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西入南郡,称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率领,北上南阳,称新市兵。
  • 民国奇闻异事录

    民国奇闻异事录

    2010年冬,我闲来无事,刚刚从单位辞职,这个时候,死党俞飞过来找我,说要我陪他去一趟西安城郊的终南山,说这个山上住着一些隐士,有的是故事。那个时候,我接了一个编辑的任务,给一家图书公司写一些文稿,大都是些奇异的人和事,手头正缺素材,于是就愉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他是俞飞的一个爷爷,没有出五服,老头有九十岁左右,手脚利索而且思路清晰,不仅如此,他还有记日记的习惯,当他把那三大皮箱的日记和游记给我们从草屋里间拉到外面时,我和俞飞都惊呆了。老头自我介绍,那些都是从民国开始,他所记录和经历过的种种奇人和异事,现在老了,也回味了几遍,就想找个人把这些东西重新写下来,供人们做为茶余饭后的消遣……
  • 三国良家子

    三国良家子

    国恒以弱亡,独汉以强亡。东汉末年,先是暴发了遍及数州的黄巾大起义,接着董卓入京,无故废立天子,引发内乱,直到三国争霸,大战不休。但在此数十年间,大汉的周边,无论匈奴、乌恒还是鲜卑、羌人或者蛮越等族,都不敢寇掠边郡,招惹汉军。皆因东汉自从光武皇帝年间,承袭西汉孝武帝安定北疆之策,征迁天下良家子三十万户屯田边塞。所谓良家子,需由郡县乡逐级举荐,世代耕牧为生,家兴业旺,慈孝传家,五代以内亲属族人,没有作奸犯科之人,没有软弱可欺之人,没有奸滑懒惰之人,没有忤逆不孝之人,没有欺压良善之人。现代人田齐穿越成为汉末边郡良家子一员,亲身经历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努力在乱世中求存。本想带领家人躲入世外桃源的他,为报家仇,却不得不走上与天下英雄争霸的荆棘之路。
  • 率土之滨

    率土之滨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乱世出枭雄,在血与火之中,在群雄并起的乱世,在战争里成长,在死亡边缘蜕变。他凭借手中的长枪和追随者的浴血奋战,以弱胜强,由弱变强。一步一步将强敌扫落,建立起了一个不可撼动的王朝。这里没有所谓的穿越乱入,没有所谓的金手指,没有熟知历史的未卜先知。有的只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三国原居民艰辛的征服之途。用另一个角度去观赏这枭雄并起,英豪相争,逐鹿中原的三国舞台。
  • 史记精编

    史记精编

    《史记》告诉我们,中国是具有五千年辉煌文明的古国,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她不仅博大精深,而且神奇瑰丽,历久弥新。《史记》翔实、严谨而生动地记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记述了我们祖先在创造文明过程中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读《史记》,会使我们对中国已往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和伟大的祖先,怀有一种深深的温情与敬意。
热门推荐
  • 道歉的力量

    道歉的力量

    学会道歉重要么?答案是肯定的。学会道歉,是高手化解危机的第一堂必修课。善于说“Sorry”,不仅不会降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反而会因此被冠上大度、负责的美誉,并且获得谅解。这就是道歉的力量!人的一生,许多打不开的结在终点回望时才赫然发现,不过是个芝麻粒罢了。唯有懂得自省的人,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道歉的力量,解开那些看似无解的结,化危机为转机,甚至商机!作者除了深入的剖析道歉的作用外,更从心理、文化等层面,精辟地分析人们抗拒道歉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正确态度,运用大量的实际案例,论理清晰,让你轻易的掌握道歉学细腻的学问,成为最有智慧的职场高手。
  • 美人无间

    美人无间

    一纸赐婚,晏容公主成为藩国质子之妻。她以为,从此挣脱皇宫禁锢,却不想未曾谋面的丈夫竟挟她假死出逃。再见,他是神秘莫测的凤游宫宫主,她化身为孪生哥哥信郡王。她与他的每次相遇,都暗潮汹涌,亦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一场天下之争。在这场权力角逐中,她隐身份、入乱局,周旋于各种势力之间……若即若离的挂名丈夫、青梅竹马的冷峻帮主,谁才是值得依赖的人?而当一切尘埃落定,她又将情归何处?
  • 甜蜜娇妻总裁老公超会宠

    甜蜜娇妻总裁老公超会宠

    慕家喜迎小公主!自慕瑾夏出生到长大,宠爱没断过。慕家所有人的至上宗旨:宠着慕瑾夏!在遇到蓝铭瑟后,蓝家和慕家的宗旨一样:宠着慕瑾夏!可以说,慕瑾夏一直是在蜜罐里长大的。除了哥哥慕瑾辰,蓝铭瑟也是毫无底线的宠。比如:“铭瑟哥,我想吃冰激凌。”“好。”“铭瑟哥,我要那个洋娃娃。”“好。”“铭瑟哥,我想嫁给你。”“...好!”面对慕瑾夏的一切要求,蓝铭瑟始终是一个字:好!
  • 李寒飞传奇之金刚菩提

    李寒飞传奇之金刚菩提

    张家灭门惨案,引起江湖疑案。各家众说纷纭,只为争夺宝物。真相大白之日,乾坤内有乾坤。李寒飞,一个传奇的人物,造就出不一样的武侠传奇。
  • 七日之死

    七日之死

    “我的生命只剩下一周的时间了……”“这是家族的诅咒,我很清楚。”“但至少死之前,我希望搞清发生了什么。”为此,程晓重新回到家族老宅,打开了那道尘封已久的大门,追寻家族成员被诅咒的秘密……(书友群群号:832396751)
  • 我读:我想和你一起虚度时光

    我读:我想和你一起虚度时光

    《我读:我想和你一起虚度时光》是由梁文道主讲的书评集。用理性、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领略好书的神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等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的精妙!主讲人梁文道品味独到,是广为人知的“说书人”,他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自己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真实而中肯的评论,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与你私享,让你领略读书的美好,在独处时亦不会孤寂,获得心灵的慰藉。
  • 有一种做人智慧叫低调

    有一种做人智慧叫低调

    “低调”并非我们人生永恒不变的旋律。低调是厚积,高调是勃发。处处谦虚、谨慎,努力夹起尾巴做人,有时也会给自己贴上“庸人”的标签,让你失去很多获得更高成就的机会。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多能人的社会,机会转瞬即逝,你要适时亮相、“高调”地展示自己的能力,才能将自己推销出去。
  • 云上春至

    云上春至

    “行医者不能自医。”关于友情与成长,爱情与错过的故事。这本暂停,磨好文笔剧情再推翻重写。主角:谢宴,陆枕胥
  • 不良人之空

    不良人之空

    重生到不良时,又会搅出什么风云,,,,,,
  • 血价

    血价

    被养母活活饿死,且患有血癌的黄烨穿越到50年后同名同姓的人身上,经过惊心动魄的几番周折,死而复生之后,血液变成了黄色,但是他也因此开启了拥有拯救苍生的特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