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00100000006

第6章 佑文抑武反复辟

在北宋的立国初期,出了一个著名的宰相叫赵普。赵普生于后梁末帝龙德二年,也就是公元922年,死于太宗淳化三年,也就是公元992年。他的原籍在幽州蓟县,也就是今天的天津蓟县。

后世的人们之所以知道他,大多是因为一句历史名言,那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前些日子,一位专门传授《论语》心得的女教授说,赵普自诩“半部《论语》治天下”。但是,恐怕这句话根本不是赵普说的,很可能是后来的理学家借赵普的故事来神化《论语》罢了。或者说,也可以把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看成是一种比喻,比喻自己文化不高,并不是说这位赵宰相就真的只读过半部《论语》。《论语》还不到一万六千字,那时又没有广播、电视、网络等信息渠道和过多的娱乐活动,赵普又这么爱读书,总不至于只读半部《论语》,连一本这么短的书都读不下去吧。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就像早先在工作单位填表,在填写“文化程度”一栏时,有的人就填“粗通文墨”。因为古人并不把《论语》当作博大精深的东西,比如诗圣杜甫就曾写诗说:“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在古代《论语》是作为浅显的启蒙读物来推广的。换一句话说,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就相当于老百姓说的“粗通文墨”,学历还达不到“高小”水平。

赵普曾做过太祖、太宗两朝宰相。但他出身小吏,比起一般的文臣来,学问上确实差了点,当上宰相以后,一天与太祖议政后,太祖劝他早晨不能多喝,上午还有工作;中午不能大醉,下午还要开会;晚上不能喝倒,省得老婆乱吵。没事时多学习,补上学历的不足。太祖一句委婉的批评,使赵普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每次回家,他都关起门来认真诵读到很晚。第二天上朝处理政事,照样很有精神头,这叫不脱产学习,及时充电。据说,后来赵普死后家人发现,他书箱里藏的不过是一部《论语》。于是后来就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我怀疑这是他的家人为宣扬他的先进事迹,在凑事迹编故事,进行炒作。

这里我们要说的是,即使赵普读了全本的《论语》,也未必能治理好天下。《论语》更注重的是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人际关系的调节,孔子的治国方略无非是仁治、礼治、德治、孝治、贤治,其中并没有治乱世的具体办法。因为孔子在世时,自己都常常混得没饭吃,似乎也没资格教人治国齐家平天下了。因此治乱世安天下,《论语》的实用性比法家和刑名之学差远了,只是到了天下安定后,统治者才会拿它出来,维护君臣父子的纲常关系。所以说,治理乱世《论语》基本用不上,赵普确实为太祖、太宗出了许多主意,他所参与制订的方针政策,可以说影响了整个宋代以后的三百年,关系到了国计民生的许多大问题。不管赵普的这些主意是馊主意还是好主意,似乎都与《论语》无关。赵普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事件上立了大功;为宋太祖提出了“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的削夺将帅兵权的策略;参与制定了“先南后北”统一全国的谋略;提出“更戍法”,让京师驻兵轮番到各地戍守抑制武人造反。赵普为宋代的建立和稳定可谓煞费苦心,但所有这些在《论语》中都找不到任何的理论根据。

说到用《论语》治天下的宗师,其实是汉武帝。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利用儒学的统一思想,调整封建秩序。可加强统治用的却是法术、刑名之学,这也就是所谓的“表儒里法”。当时他积极起用酷吏汲黯和对司马迁使用宫刑都说明了这一点,所以说,赵普走的也是汉武帝“表儒里法”的路子。道理很简单,用《论语》治天下,真的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赵普为夺取和稳定宋代天下立了大功,那么他的政治人格咋样呢?原来赵匡胤当权时,赵普跟赵匡义的关系并不怎么样,他曾经秘密上书皇上要警惕自己身边的野心家。赵匡胤和赵德昭父子接连暴死,赵匡义当上皇帝以后,赵普为了挽回过去政治投机上的失误,以自己的开国元老身份,到处宣传赵匡义继承皇位的合法性。他有意无意透露的“金匮之盟”的内容,更让赵匡胤、赵匡义的异母弟赵廷美感到大祸临头。

太平兴国七年,朝中有人落井下石,沆瀣一气地诬告赵廷美图谋不轨,这让廷美感觉到自己的太平日子就要结束了——廷美很快就被下放到了洛阳。后来,这些人都因为告密发了笔小财,不用说,背后的指使者正是赵普赵宰相。

作为太祖时代的老臣,这正是考验赵普人格的关键时刻,他不是为杜太后做过超级公证员吗?现在该是他站出来说明真相的时候了。可是他却向宋太宗密报,说杜太后的遗书确是自己记录的,里面确有命太祖传位于太宗,太宗传位于廷美;廷美再传位于太祖之子德昭的意思。但这时的赵普不惜逆龙鳞“犯颜直谏”,严厉批评太宗:虽然这样,你也应该吸取太祖传弟不传子的历史教训呀,为了消除不安定因素,坚决不能再走“兄终弟及”的老路了!这叫犯颜直谏呀?这叫卖身投靠,而且是专往太宗自己挠不到的地方下手,怎么舒服怎么给赵匡义挠痒痒!

不光如此,他还继续往井里扔石头,阴毒地告诉太宗,前些日子被贬到洛阳的廷美,仍然死不悔改,妄图复辟,我看应该把他贬到更加不易犯罪的地方去。宋太宗自然乐乐和和地接受了他的建议,一天也不耽误地把这位同父异母兄弟贬到了房州涪陵去了。赵普这招儿可以说是把太宗所有的心病一揽子都治好了:既证明太宗继承兄位合乎老娘遗旨,又找出理论根据制止太宗再继续搞“兄终弟及”,同时还为赵匡义清除了廷美继位的威胁。您说太宗能不感谢他吗?可其他人的死活赵普就顾不上了,最后廷美以38岁的盛年被迫害致死,连太宗的长子赵元佐都感觉到这件事实在是太肮脏了,因良心受到严厉苛责而发狂发癫,并让这病折磨了自己一生。在人家兄弟相残时,赵普不是积极进行斡旋而是推波助澜,关键时刻显示出他的人格,跟《论语》中的仁义孝悌观念相差太远了。

当然,这次政治交易中的最大赢家,还是太宗的次子昭成太子。太祖长子德昭暴死,太祖之弟廷美暴死,太宗长子自己的亲哥哥赵元佐被逼疯了,这一切的政治变故让元僖拣了个大洋落儿,排名一下自动从老四蹿到了最前面,这一切又都跟赵普密不可分。昭成太子也不含糊,立刻投桃报李,上表请求,再次委政于开国元老赵普。这个政治交易的结果,是赵普重获了太保兼侍中的相位,并两朝三次为相。从中您可以看到赵普善于攀附政治强者的本事,关键时刻牺牲自己的人格也不当回事儿。当然赵普这样做,可能是因为一种斯德哥尔摩情结——为了保存自己的生命,向绑匪献媚。

当然,对于有斯德哥尔摩情结的赵普,赵匡义也在精神上给予了很大奖励——赐给了赵普不少御诗。您可别看不起这些诗,这可叫御诗呀。收到御诗的赵普先生,感动得流着眼泪拍马屁:“我一定要把陛下的诗,刻在石头上,不,应该说是铭刻在心头,并且还带进坟墓,就是做鬼也幸福。”其实,赵普先生也用不着这么激动,其实军人出身的赵匡义,眼下上了作诗的瘾,逮谁给谁送诗,逮谁给谁送材料,就连躲进深山隐居的陈抟也不放过,上千里地给这位老神仙送诗送材料,那个积极性绝对不让十年浩劫中的“文化旗手”江青。因此,我们可以说,如果真的给拍马人士评选段位的话,赵普先生绝对应该被评为专业马屁九段!并且还能借此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你说,赵普处事如此圆滑、善拍马屁吧,可历史上他又有犟相之称。什么叫犟相,就是倔强的宰相的意思。据说,有一次赵普向太祖推荐一位官吏,太祖没有马上同意。可赵普却不灰心,第二天临朝时,他再次向太祖提出了这项人事任命方案,请太祖来裁定,可太祖还是没有答应。太祖没答应,可赵普仍不放弃努力,第三天又重提这事儿,太祖对此愤怒至极,当庭就将奏折给撕了,扔在了地上。赵普先生啥话没说,将那些碎纸片一一捡起,心说,你不给我来个碎片化吗?我回家粘好了再给您拿来。第四天上朝,他话也不说,将粘好的奏折,再次举过头顶,站在太祖面前来了个纹丝不动。

太祖心说,这人怎么这么犟呢?于是叹了口气,只好准奏了。

还有一次,某位官吏按政绩已该晋职升官了,身为宰相的赵普得负这个责呀,于是就上奏提了出来,可因为太祖平常不喜欢这人,所以就对赵普的奏折又来了个不予理睬。

但赵普出于公心,不计较皇上的好恶,前边的那股拧劲又表现了出来。

太祖问:“若我不同意,这次你会怎么样?”

赵普面不改色:“有过必罚,有功必赏,这是为政者不能改变的原则,皇帝也不该以自己的好恶而无视这个原则。”这意思是说,即使你贵为天子,也不能用个人的好恶来处理褒赏刑罚的大问题。好家伙,跟皇上讲原则,教育皇上没有规矩就不能成方圆,这等于是当面冲撞自己的顶头上司啊,所以太祖气得一甩袖子就走了。

就这,赵普还不依不饶,紧跟着来到皇帝的宿舍,不,应该叫寝宫,站在门外,低着头又一动不动了。他认准了皇帝佬不出来,他就赖着不走。给你来个老头进澡堂子——泡了。要说,太祖还真的泡不过他,只得同意了。这大概算得上赵普为国举荐人才,公正无私的另一面。一个官场中的人不可能是单色彩的,这是为了宰相的职责,上面说的那些事大概是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

他所辅佐制定的巩固中央君主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方针、政策,对于结束长期的军人干政、政治动乱、实现中原统一是很有效的,但由此引发的后患也是非常严重的,作为两朝宰相的他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我们说,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只是一个笑谈,还因为太祖、太宗兄弟本来就爱读书,刚才我们就说过赵普的读书习惯还是在太祖督促下养成的。宋代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就说过,宰相还是要由读书人来当,可见他对于赵普的学历是不满意的,随后就逐渐形成了文人执掌政权的宋代政治特色。

大宋刚建政时,赵氏兄弟选拔高级干部的途径大致有三条:一是留用前朝旧文臣;二是选用赵普这样粗通文墨,半文半武之人;三是利用科举制来选才。但当时国家尚未安定,通过科举制选拔的人才有点儿远水解不了近渴,而前朝旧文臣又不大可靠,而且文化人在乱世当最高行政长官也不太实用。比如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身边虽然有张良、陈平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可还是用萧何来做了宰相。赵普的文化水平、政治履历和处事方法,整个一个汉代萧何的克隆。所以在天下初定、拨乱反正时代,萧何、赵普这样的人倒是挺合适的宰相人选。用一句文词来说就是:历史选择了赵普。

综观赵普一生在北宋政治舞台活动的五十年,算得上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晚年的赵普因病求退,岁已无宰相之位,但仍领宰相之禄。赵普71岁时病死,正史对于他有褒有贬。

虽然在宋代开国之初,太祖、太宗兄弟用了粗通文墨的赵普做宰相,但却建立了比较开明的文化政策。他们对文化人的重视,甚至到了矫枉过正的地步。当然这些文化人也对前人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等文化进行了有效的继承。太祖和太宗在戎马倥偬之余,令部下广泛收集文化典籍,同时还到民间征求散佚的书籍,安排专人校刊整理“经史子集”,编纂类书、史书和文献目录,大力进行图书建设。国家经济稍加好转后,他们又重现建设被毁的“三馆”,发挥了藏书和整理古籍的巨大功能,同时也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文人贤哲。

我国在中晚唐时期开始雕印佛经,由于到北宋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因此民间刻书印书的小作坊已经很普遍。书籍大量印行,著作容易收集和流行,这无疑大大开阔了宋代文人墨客的眼界。比如南宋大诗人陆游就自幼好学,读书很多,他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这说明宋代学者读书比前人多多了,所掌握的文化知识,也比前人更丰富了,套一句时髦的话就是:信息渠道比过去多了。所以宋代私家的著述活动也就远远超过了前代。

私家著述空前,学人思想活跃,学术派别林立,但宋代统治从不强行扶持一派,压制一派,而是使之共存,互相争鸣讨论,大大促进了学术事业繁荣。由于当时的学术思想能够兼容儒释道,从而推动了糅合儒释道三教的新儒学——程朱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使宋代的哲学思想发展到了更加高远的境界。

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可以说它的文化发展是依赖于经济发展而发展的。没有经济的繁荣,文化事业的繁荣是很难的,学术自由和思想活跃也是不可能的。但宋代政治、军事体制和冗官、冗兵、冗费以及对外战争中的巨额赔偿又严重制约了宋代的经济发展,所有这些也最终反映到宋代的文化思想中来。

由于北宋王朝是中国统一王朝中最虚弱窝囊的一个,所以两宋文学即使是在人才最鼎盛的庆历到元丰期间,也就是公元1041年至1085年这段时间里,它也没有像西汉赋家和盛唐诗人那样,表现出开阔恢弘的气象来。文学折射政治,宋型文化归根到底是这种积贫积弱的现象造成的。

宋王朝在培养和选拔文士方面继承了前代学校、科举的制度,在都城汴梁设有国子学、太学培养一般官僚的候补人才。此外还有律学、算学、书学、画学、医学等培养专门人才的学校,这有点儿像眼下高职院校,专门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级蓝领。到宋仁宗时,更明令全国州县都必须建学校、设置学官教授,并有一连串考试提升的办法。

后来,由于官办学校仍然不能满足士子学习文化的要求,民间的私立书院也就应运而生。当时最有名的有庐山的白鹿书院、衡州的石鼓书院、南京的应天府书院、潭州(也就是今天长沙)的岳麓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白鹿书院在宋太宗时学生达到了几千人,应天府书院在宋真宗时修建了一百五十间校舍,这些私立学校规模比官办的还要大,而且这些私立书院,还不以科举为目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两宋,尤其是北宋王朝的文化、教育政策是十分开明开放的。

当然,宋代的“佑文”制度,也直接推动了隋唐以来科举制度的完善。宋初科举制度承唐五代余风,偏重诗赋;到宋仁宗以后,就更重策论。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改革科举制度,避免只以词赋取士,更加注重对官员的品德和实际办事能力的考察,培养德才兼备的干部。科举考试的偏重策论,也直接影响了当时的文风。苏轼《拟进士廷试策表》说:“昔祖宗朝崇尚词律,则诗赋之士曲尽其巧;自嘉祐以来,以古文为贵,则策论盛行于世,而诗赋几至乎熄。”宋文长于议论,就是诗歌也表现出了议论化、散文化的特点,都同科举考试内容的导向作用有关。

“策论盛行于世”说明宋代的思想和言论也是相对自由的,统治者基本上做到了不以言治罪,不搞文字狱。据传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在太庙寝殿的夹室中秘密刻了一块石碑,碑文是“不得杀上书言事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以后北宋的历代皇帝即位,都必须到这块牌前去默念,因此可以说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是赵宋政权的家法和优良传统。

说起来,军人出身的赵匡胤未必对文化人有多大的好感,他之所以做出“杯酒释兵权”的军事体制改革,之所以立下这样的碑文,实际上是出于“两害相较取其轻”的考虑。您从赵匡胤为碑文所做的注解中就能理解他主要担心的是什么:“纵使百名文官贪渎,也比不上一个武将为祸。”在唐代“安史之乱”后的二百多年里,文官的地位被无情践踏,完全失去了对武人集团的有效制衡,赵匡胤的目的就是要重新提升和强化士大夫集团的地位,尽快恢复被战乱破坏的文武制衡机制与正常统治秩序。正是为了这个目的,作为开国皇帝的赵匡胤不惜以立碑的方式来训诫他的儿孙,以收缩皇权为代价来扩大文官集团的权限。这其中最有效的一条,就是建立不同于前朝的枢密院制度。枢密院长官一般由文人担任,主管全国军队的调动,而禁军的三衙则掌握军队战斗的指挥权。调兵权和领兵权分离且相互制约,这与欧美国家设置的文官国防部长职位非常相似。这样的制度设计在一千多年前的大宋王朝出现无疑是十分超前、令人骄傲的,假如老赵家真有嫡系子孙留下来,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去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综观整个大宋王朝,统治者在大多数时间里,还是恪守了“不得杀上书言事之人”这个优良传统的,同时也没有形成规模性的长期政治迫害或文字狱。

就善于纳谏来说,宋仁宗是大宋王朝得分最高的皇帝。说起原因,一是因为他本来就性情宽厚,仁恕爱民;二是他襟怀宽广,能够接受臣下的规谏,并且能够在执政过程中做到廉洁自律,在私生活方面也能够时时约束自己。张贵妃是仁宗最喜爱的妃子,虽然生前没能被册立为皇后,但死后没几天,就被追封为温成皇后,可见她在仁宗心中的位置。然而就是这位爱妃,一次,仁宗在她阁中发现一件名贵的红色定窑瓷器,一问说是某大臣赠送的,就愤怒地用掸衣服的拂尘将这件文物扫下了地,立马摔了个粉碎。

仁宗之所以如此廉洁自律、小心谨慎,是因为他驾下有一班敢于直言的大臣,看见腐败的事,就是发生在皇上家里也敢管!比如,宋人朱弁在《曲洧旧闻》里就讲过一个宋仁宗拒吹枕边风的故事:说是有一回朝中谏官,以皇宫中阴盛阳衰为由,建议皇上对宫中的嫔妃宫女进行分流。一个专门为仁宗梳头发的宫女听说了这件事后,自以为她在皇家洗头房为皇上服务得好,很讨皇上喜欢,肯定不会被裁减掉。于是,她就大着胆子在仁宗面前诋毁大臣,并为其他宫女说情,并且还矫情地说,如果真要裁减宫女的话,那就从我做起。没想到,仁宗从皇家洗头房里出来后,马上下了一道诏书,下令立刻裁减掉包括这个洗头女在内的三十名嫔妃宫女。皇后听说后,马上亲自督办,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落实皇上指示,那个倒霉的洗头女,就成了皇上拒吹枕边风的反面典型。

说起来,这个宫女比眼下一些洗头房、泡脚屋的小姐可倒霉多了。她不但没有因为伺候好首长,闹个大项目批件或是混上个宣传部长啥的,还因此丢了公务员的饭碗。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的文人还是敢于说话,敢于直陈时弊,敢于独立思考的。

正是在这种自我权利约束与制度安排下,在仁宗亲政的三十年里政治是相对清明的,经济科技文化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唐宋八大家的“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六家都活跃在这个时代。活字印刷、火药和罗盘的实际应用,也都在仁宗一朝。这不能不说与仁宗的自我约束和相应的政治制度建设密切相关。

无奈这种开放开明的文化传统,却被落后的游牧民族的铁骑无情地践踏成了文化碎片。虽然成吉思汗的铁骑同样也扫荡了欧洲,但却仅仅是扫荡,它对于中原大地却是长期的军事占领。由于这个原因,宋以后,出现了令人痛心的文化大断层,社会生活也出现了严重的大倒退,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扼腕的跨世纪噩梦!

同类推荐
  • 汉末之秦风万里

    汉末之秦风万里

    莫名穿越,收名将,战鲜卑,马踏西域,决胜万里。为我赢氏江山重扫天下。秦之锐士,天下无双。统一天下,杀尽异族,秦风万里。欢迎加入汉末之秦风万里,群聊号码:732524201
  • 我爸是李闯王

    我爸是李闯王

    穿越到乱世就够悲催了,还做了被吴三桂赶出京城的闯王义子。又要找回宝藏,又要复国。有幸遇到个狐狸精,还竟然不会法术,如何能够翻云覆雨,扭转乾坤?
  • 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

    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

    逆转国势,碾压诸侯,镇压叛乱,开疆辟土,复兴大秦帝国,推动文明进程,一切都从公元前207年底开始!……。斩赵高,宰胡亥,逆转国运!挽救华夏文明精华,挽救诸子百家经典,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论什么道,王道、霸道?碾压!碾压刘帮,碾压项羽,碾压过后再说孔孟之道……。
  • 大唐王朝3

    大唐王朝3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辉煌壮丽的时代。在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中,历史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推进,并且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轨迹,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强大的唐朝是一个公认的高潮时代。唐朝是古代重要的盛世,不但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光辉夺目,而且在对外关系的发展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 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上)(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上)(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外交,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而国与国之间的合作都是在一次次外交活动中达成,为国家繁荣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国与国之间链接的纽带。看《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回味张骞的西域之行,再看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无不改变了世界的发展史。
热门推荐
  • 渣女修练手册

    渣女修练手册

    王小小,一个“平凡”的少女,遇上了一个渣女系统,然后她,“被(开)迫(心)”当上了渣女,并在渣女的路上越走越远。1号:你说过你最爱的是我2号:你说过我是这个世界上最特别的人3号:你说过最喜欢我了4号:你说过我是人间理想当这4个男人在同一个世界,并发现个对方的存在和自己被骗了后。王小小打算跑路,结果...1号:呵2号:还跑吗?打断你腿3号:你跑一个试试?嗯?4号:嗯?跑?你觉的你,跑的掉吗?最后王小小,欲哭无泪
  • 娇袭

    娇袭

    叶家庶出三小姐绝色容颜,却被人嫡母和两位姐姐利用了个彻底最后死在了发卖的路上转世重活,原主却拒绝重生,便宜了一缕来自现代的魂魄不奏是捧杀嘛,不奏是利用嘛谁利用谁啊?培养出一代绝世好爹拥有一手精湛制药绝活叶曼青眼睛弯弯地咪咪笑这出戏,演得不赖
  •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元宵节又称灯火节,在南北朝时,灯火十分盛行。正月十五闹花灯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气洋洋的气氛,被人们称作良辰美景。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成群结队徜徉灯市,来领略“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的节日氛围。
  • 大帝独尊

    大帝独尊

    武道有神通,一枚符文可分海断岳,破碎虚空。神道大陆,种族争锋,万国争霸。更有惊才惊艳的天才,横空出世的大能,俯瞰天地的霸主,遨游星空的绝世强者。帝者,主宰万物,万神共尊,不死不灭。大帝者,万千世界,众生至尊。
  •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20几岁,是决定整个人生格局的关键时期。对20几岁这一时期把握得好与坏,未来的人生境遇会有天壤之别。20几岁要懂的2000个社会常识,精彩揭示了做人与做事的深刻道理。2000个社会常识,荟萃名人经典,浓缩前人精华,让你的人生与众不同。一本改变你一生的智慧书,二十几岁不懂,三十岁后要悔。
  • 女主播修炼记

    女主播修炼记

    高挑美丽、气质脱俗的孤儿沈嫣然从传媒学院毕业后进入H市广播电视台见习。期间,因她的善良上进和特别的气质,得到播音组长李丹阳和众大集团未来继承人肖波的欣赏和爱慕。从此,爱情上她陷入嫉妒沼泽,步步惊心;事业上,因最终录用指标有限,她屡次被竞争者推入淘汰的漩涡。因压力而成长,因竞争而坚强,在硝烟弥漫的职场上,她几经磨砺,终于达到事业的巅峰......
  • 悍妃难娶:腹黑兽王来求亲

    悍妃难娶:腹黑兽王来求亲

    失足跌进下水道,为毛睁开眼就在原始部落了?没走两步就看见某男大杀四方,瑾童想报警,瑾童想回家!却被拎回部落,看着这山这水这树林,她……想报警,想回家!不过身边的人好像很帅?嗯,那就吃干抹净在溜。走之前顺便帮蛮夷拓拓荒,除除害,再帮boss大人打下万里江山!
  • 星空的旅程

    星空的旅程

    跨跃了几个世纪,地球的文明已与现在有着太多的不同,灿烂的星空,人类新兴的家园已如星火般闪耀在其中;经历了数百春秋,地球的人们却与现在有着太多的相似,战争和毁灭,是缘于外星人的邪恶还是地球人的贪婪?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培养青少年思维能力的故事

    培养青少年思维能力的故事

    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成长又是一种幸福,它是人生中的一分财富、一种感悟,让我们在成长中激励自己,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如何适应社会,在复杂的成长环境里生存、发展,让生命既充满阳光和雨露,也承受义务和责任,是每一个未成年人必须面对的课题。《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愿陪同青少年朋友快乐成长,打造成功的健康、理想、阳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