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4500000005

第5章 青山自在红

说是游,实际上是匆匆一掠。

因商务从武汉驱车去南昌。经九江至南昌的高速公路,至永修路口折下,行约十几公里,路左赫然一牌——“云居山风景区由此进”,车头由此一拐,取便道上山。

深秋季节,沿途风景不俗。潺潺溪水、小潭,玻璃汁样澄澈。稻垛在田,一派静谧;红叶在山,灿然可爱。上山路盘旋曲折,凹凸不平。颠簸之中,偶见三两个行人,皆是农人村妇。顿时,我产生了归家的感觉。

游真如禅寺,是我的计划之一。三年前,我写过一首词,兹将前半阕录如下:

人生苦,佛与我同心,白日梦沉沉。非是红颜弃轩冕,游遍江南访梵林。深山里,红叶路,稻香村。

今日登山之境,与我词意中境界,庶几近之。这云居山,在名山荟萃的江西,其实并不出名。声闻遐迩的,是云居山中的真如禅寺。

盘旋,还是盘旋,颠簸,还是颠簸。大约二十公里,峰回路转,一座小小村镇出现在眼前。从路牌看出已到了云居山风景区所在地。而真如禅寺素洁的山门,耸峙在郁绿的松、杉之中,那么宁静、虚远,更加强烈地抓住了我的“皈依”的感觉。

“赵州关”。

真如禅寺的山门,高悬着这一块匾。字体古拙,可是,我却感觉到了那没有烟火气的笔画中吐出的耀眼的寒芒。

赵州和尚,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禅师。宋朝赜藏主编的《古尊宿语录》和另一位宋朝和尚普济编撰的《五灯会元》两书中,都收有赵州和尚的语录和行状。他的怪异的问答与举止,让人体会到至精至纯的禅家智慧。

且录几段:

问:“万法归一,一归何所?”师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师到黄檗,檗见来便闭方丈门。师乃把火于法堂内,叫曰:“救火!救火!”檗开门捉住曰:“道!道!”师曰:“贼过后张弓。”

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师云:“吃粥了也无?”云:“吃粥也。”师云:“洗钵盂去。”

师上堂,示众云:“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尽是贴体衣服,亦名烦恼。”

不研究禅学的人,读这几段语录,如堕五里雾中,不知所云。禅既非“逻辑”,也不是“非逻辑”。因此,就是研究了禅学,如果不进行“心”的修习,也无法理解禅的奥义。

禅不可诠释,因为它不是存在于我们的经验领域,即“知”的范畴中。禅是不可知的。但禅总跟着我们,如影随形。就像原子、电子那样,我们每天都跟原子、电子打交道,但没有谁看到过它们。我们通常说,真理只能被发现,而不能被创造。禅也是这样,但禅仍不是真理。真理是可知的。“知”与“理”有互联的关系,但禅只能“参”,由“参”而达到“悟”。

由“参”及“悟”,这是“智”的活动。一切的宗教产生于苦,对宗教的皈依使人们有了解脱法门。而禅——这产生于中国佛教的特殊的契佛心印,在引导人们断除烦恼的过程中,有其独创的精神活力。唐宋两代,禅曾大兴于中国,明代可见禅的流风余绪,清朝以后,禅已式微,到了现代,禅已绝迹。各处寺庙,虽然照例都冠以某某禅寺,但寺中早已无禅。唐宋两代,自六祖慧能始,高僧大德,风起云涌,禅家领袖,日新月异。在那数百年间,儒、释、道三家通力合作,互相渗透,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稳固基石。在释家一方,起了决定性推动作用的,应该是禅宗。

在那段时间,中国产生了一批伟大的禅师。通过遗留下的公案,我们仍能窥察到他们博大的智慧。而赵州和尚,则是他们当中比较优秀的代表。他与人应答,看似答非所问,其中却深藏着禅家独特的学问。弟子问他“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他答以“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布衫即袈裟,法衣之谓也。看似赵州没有回答弟子的提问,实际上他已回答过了。一归于佛,或者说一即佛,佛即一。分裂是知性的根本特征,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为四、为五……这种知性是外在的,与佛性是相斥的。佛家讲圆融,这圆融就是一团和气,是不可分的。赵州以袈裟譬佛,暗示了深刻的答案。这是典型的禅家机锋。

如今,这真如禅寺的山门上,高悬“赵州关”的横匾,对于我,不啻一记棒喝。有赵州和尚把关,这寺门是不大好进的。在这有寺无禅的时代,这块匾亦是一个警醒。禅向内修行,而物质时代迫使我们向外搜求,这是一个尖锐的矛盾。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赵州关”的特殊意义也就凸现了出来。由此,我想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虚云和尚。

去年在武汉宝通寺,买了一本《禅门日诵》,扉页上印有一位老和尚的法相,并附有题款:

这个痴汉,有甚来由。末法无端,谬欲出头。嗟兹圣脉,一发危秋,己事不顾,端为人忧。向孤峰顶,直钩钓鲤;入大海底,拨火煎沤。不获知音,徒自伤悲,笑破虚空,骂不唧留。噫!问渠为何不放下,苍生苦尽那时休。

戊戌年春虚云幻游比丘时年百有十九自题于云居山真如寺。

我由此知道了虚云和尚以及云居山真如禅寺。后来查阅有关资料,才知道虚云和尚俗姓肖,湖南湘乡人,出身于官家。虽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他并不留恋温柔富贵之乡。十九岁时,私自跑到福州鼓山涌泉寺披剃出家。这虚云和尚一心向佛,矢志苦修。出家第二年,即成为禅门临济宗的第四十三代传人。虚云一生遍游天下的名山古刹,先后在浙江天台山、普陀山、天童寺、阿育王寺,杭州三天竺,常州天宁寺,扬州高雯寺,从佛门老宿研习经教,参究禅理。而后又参访陕西终南山、四川峨眉山、拉萨三大寺,经由西藏至印度、锡兰、缅甸等国,朝礼各国的佛迹,饱览各国的佛藏。这是一个当代的玄奘,但他的任务不是取经,而是想在古老的佛教中,开拓出拯救现世的崭新的禅学精神。各国的佛俗,各个宗派的佛理都不相同。虚云这个苦行僧,虽然阅历八方,增长不少见识,但对于那最根本处,即如何洞开“心”眼,却依然感到无处行脚。而后,他由缅甸回国,朝拜云南鸡足山,经贵州、湖南、湖北,朝拜安徽九华山,再到扬州高雯寺参加禅七法会。在禅七中,虚云因开水溅手,茶杯坠地,一声破碎,顿时悟透禅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从此,虚云不再无枝可栖。他走进了赵州把守的禅关,以重振禅宗为己任,先后住持鸡足山钵盂庵、昆明云栖寺、曹溪禅宗六祖道场南华寺、乳源云门寺。上述古寺,由于他的住持,都一度中兴。1954年,虚云自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至江西庐山大林寺养病。云居山有几位居士到大林寺参礼虚云法师,谈及云居山的情况,叹惜殿堂毁于“二战”时侵华日军的炮火,明代铸制的铜毗卢佛也埋没于荒烟蔓草。虚云听罢,黯然神伤。此时他已是一百一十五岁的垂垂老人,不顾体弱多病,世道危艰,仍发愿重修云居祖庭。他带着几个弟子来到云居山,搭盖一间茅棚住下来。虚云的影响力很大,听说他要重振云居祖庭,各地僧人纷纷前来依止,不到一年,就来了一百多位。这在佛教凋敝的当时,实在是一大奇迹。虚云组织这些和尚垦田开荒,种粮自养,恢复了禅宗五祖开创的、在百丈禅师手中发扬的农禅生活,解决了吃饭问题,制订好重建真如禅寺的方案并做了一些物质上的准备。两年后,即1956年,虚云带领僧俗两众修起了大雄宝殿、天王殿和钟鼓楼。又三年,真如禅寺的重建工作完成。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丛林出现在云居山中。这一年,虚云已是一百二十岁的高龄老人了。他人生最后一个宏愿已经实现,但他似乎没有喜悦,而是怀着悲凉的心情在真如禅寺中圆寂了。我这么说,并不是主观臆测,前面引过的他的自题法相的文字透露了他的思绪。那帧照片是他皈依佛教一百周年的纪念。这长长的一个世纪,是中国历史中一个战乱频仍、枭雄竞起、内忧外患连年不断的时代。这就是虚云所说的“末法无端,谬欲出头”。照片所摄的1957年,又正值寺庙亦不能幸免的反右斗争,此时的虚云,岂止是“不获知音,徒自伤悲”呢?

赵州和尚认为参禅的要旨是“放下来”。虚云最后是什么都放下了的,连他的生命以及禅。我认为,虚云的一生,特别是晚年,有很浓郁的悲剧色彩。失手摔碎茶杯,使他开悟,但那时人世给予他的体验,还不能让他更深地理解什么叫“执”,什么叫“妄”。

按通常的说法,我们称僧道一类为边缘人物。透过这些边缘人物,我们更能体会到社会力量的盲目性和破坏性,也更能够理解什么是佛家追崇的不二法门。

我推测,真如禅寺山门上的“赵州关”匾,一定是出自虚云和尚的手笔。虚云在他的暮年,特别感到赵州所说的“放下”的重要性。

放下“妄”,放下“执”。否则,你进不了真如禅寺。

原以为进了山门就算进了寺门,却不是这样,两门之间,还隔着一片宽广的畈田。

一进山门,站在可以行车的洁净的田间道路上,我立刻被眼前的景色吸引。

一大片平坦的畈田,稻子收过,留在水田里的短短的稻茬,泛着星星点点的金黄。一条溪水在畈田中间蜿蜒流过,宛如围绕真如禅寺的一道彩虹。这是一个久旱的秋天,山下的一些小溪已经断流。这条溪水却仍然水流汩汩,无人捕捞的小鱼在卵石间嬉戏。溪岸及田塍潮湿的泥土上,覆盖着青苔和一些羊齿植物。虽然早已过了霜降,它们仍是那么葱绿。畈田中三三两两的枫树,孤秀挺拔,火红的树叶在夕阳中散发着燃烧的诗意。准确地说,这畈田应该是山中的一块盆地,它的四周都是林木茂密的青山。

中国古代建筑,无一不讲风水,宗教建筑也不例外。唐末五代时道士杜光庭,专门写了一本《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将全国的道场分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这些洞天福地,容纳了道家风水的精华,它们把抽象的阴阳、五行生克的概念具象化,使其房屋、山水、风向、阳光都显得井然有序,并相信这种排列会产生那种趋吉避凶的神秘力量。这方面,佛家尚无专著,但从我到过的寺庙中,还是可以看出建筑师们运用风水的匠心。像湖北当阳玉泉寺、浙江普陀山法雨寺、河南嵩山少林寺、北京香山卧佛寺、浙江宁波天童寺等,莫不依据风水原理,形成了蕴涵深刻的建筑理念。站在这个畈田中间,我感到真如禅寺是真正的风水宝地。它的山门,实际上是两条小小山脉中的一个豁口。站在山门外,你以为进去就是寺院,谁知入门并非登堂入室,而是见山见水。寺之四周,山翠环绕,略无缺处。更有寺后的岗峦,次第而上,叠叠增高,烟云缥缈,如在佛境。

关了山门,你什么都看不见,进了山门,竟藏着一方绝妙山水。如此风水,就是一个活脱脱的禅境。

置身在这种禅境中,我忽然觉得历代禅师的灵魂,都化成摇曳的菊花,牵引我的视线,启悟我的心智。佛在这云居山中,并不是以人的形象出现,而是火红的树叶、淡蓝的炊烟和静穆的竹林。这些典雅的风景,显示佛的至爱、至静。

由此,我想起虚云和尚的《行住坐卧歌》:

山中行,踏破岭头云;

回光照,大地无寸尘。

山中住,截断生死路;

睁眼看,千圣也不顾。

山中坐,终日只这个;

碎蒲团,没教话儿堕。

山中卧,骑驴骑马过;

主人翁,无梦也烁破。

这老和尚,行住坐卧,皆在山中,他是那样地安详和沉默。这位得道的禅师,在云雾中也好,在蒲团上也好,他既不思索,更不做任何暗示。大地与心境,皆无寸尘。真如禅寺与他,已经合二为一了。山门内,有山有水,处处鲜活。问题是你必须走进这座山寺,也就是说要能越过赵州把关的关口,才能进入真如禅寺,或者说,进入虚云和尚的内心。

跨过小溪,快到寺门,路边有一棵高大茂盛的白果树。树下有一口水井,名曰慧泉。我走近细看,只见树下立有一块木牌,牌上写有一偈:

慧泉依在老树旁

映月春秋天地长

一轮古镜涵千影

万载晴光浴太阳

开眼不从人力凿

高流岂逐世情忙

钵盂掷在清霄上

亦任烟云作布裳

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景色之中,读这样一首偈诗,不觉有一股出尘的清气,自我肺腑间生出。山泉水清,像我这尘世的浊人来此,免不了扪心一问:你生命的激流,究竟是醒世的慧泉,还是污世的浊波?掷在清霄上的,究竟是你的钵盂呢,还是刺人的箭矢?

我想,许多来游真如禅寺的人,肯定会掬一捧慧泉喝下的。我并没有这样做,这并不是我自视清高,有意欺谩芸芸众生,而是我不知道应该自何处来消受这一捧出世的甘洌。

我尚在慧泉旁流连时,一位僧人路过,对我说:“你若游寺,就快去,过不了一会儿,就要关门了。”

我便又急匆匆地走进真如禅寺。

四山苍茫,松竹相拥,真如寺是山中唯一的建筑,这更加增加了寺的神秘和峻肃之感。进得寺门,首栋是天王殿,其后是大雄宝殿。我匆匆转了一圈,感到冷清。一个年轻僧人在回廊前走过,口中唱着经。这情景,你说是置身于唐朝、宋朝、清朝都可以。寺中没有任何现代的东西,那些千年不变的庙中陈设,甚至僧人们的神情,都被锁死在某个时间。佛在我们尘世的时空之外,但对于寺庙来说,情况并不是这样。我到过很多寺庙,它们早已现代化了,游览其中,有一种失落感。那些印制粗糙的游览门票和收录机里播放的佛乐梵音,让你感到佛已消亡。我特别希望能看到古风犹存的寺庙,真如禅寺满足了我的这个愿望。但当我在大雄宝殿礼佛时,一个小小的插曲又让我产生了另一种失落感。

当时,清静的大殿内,只有一个僧人值班。我敬了香以后,便在香案前的一个蒲团上礼佛。那僧人走过来,指责我:“这是大和尚专用的,你怎么能用?”

香案前有三个蒲团,我选择了中间那个大的。我并不知道这是大和尚专用的,僧人的指责顿时使我失去了刚刚产生的亲切感。佛面前人人平等,难道庙中也有如此森严的等级吗?我对那和尚说了一声“对不起”,便走出了大雄宝殿,并对我的不愉快做了检讨。因为,这一念既起,便又滑入了“妄”与“执”。人虽然进了庙,心却依然在“赵州关”外。

由此我想到了虚云和尚说的“现代人的根器很钝”这句话。从严格执行庙规来看,那位僧人并没有什么过错。他错就错在虽然懂得庙规却不懂得佛。虚云和尚走了,难道佛也离开了这里吗?

我相信,这静寂的寺院中一定藏有修行的高人,只是我佛缘尚浅,不得一会。能见到的,只能引发我佛事式微的感叹。

信步廊间,浏览那些楹柱上的对联,又使我刚刚丧失的亲切感回来了。这些对联深契佛理,又文采斐然,我随手抄下几副:

西归堂:

日轮西去,了知婆娑,光阴有限

净土归来,时信极乐,寿命无穷

大肚罗汉: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只剩得大肚宽肠,

不知众檀樾信心时,用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

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

天王殿:

尘外不相关,几阅桑田几沧海

胸中无所得,满湖明月满云山

未跨门栏,漫言休去歇去

已到宝所,那管船来陆来

这些对联,足以提升真如禅寺的分量。我想,这应该也是虚云和尚的作品。虚云愿力宏大,只是后继乏人。善与恶,都是人类给予自己的。离开人群,我们找不到善,也找不到恶。虚云在人间广种善根,但他最根本的追求,是既不向善,也不向恶的。佛存在于人类正常的价值判断之外。虚云作为20世纪杰出的和尚,我们根本不可能在善与恶的轮回中找到他。也许他本身就是一个幻影。

走出大门,经守门僧的指点,我又去拜望了虚公塔。我不相信虚云长眠在这里。此时,他可能在这深山的某一处,和赵州和尚一起,正忧心忡忡地研究现代人的根器问题吧。

夜色完全降了下来,下山路上,车灯是唯一的光明。渐渐加重的失落感,促使我吟成了一首怀念虚云的诗:

久慕云居地,相逢暮色中。

禅枝惊宿鸟,石涧听幽钟。

老树惊心绿,青山自在红。

赵州关已闭,寂寞望虚公。

同类推荐
  • 率土之滨

    率土之滨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乱世出枭雄,在血与火之中,在群雄并起的乱世,在战争里成长,在死亡边缘蜕变。他凭借手中的长枪和追随者的浴血奋战,以弱胜强,由弱变强。一步一步将强敌扫落,建立起了一个不可撼动的王朝。这里没有所谓的穿越乱入,没有所谓的金手指,没有熟知历史的未卜先知。有的只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三国原居民艰辛的征服之途。用另一个角度去观赏这枭雄并起,英豪相争,逐鹿中原的三国舞台。
  • 重生汉末曹家

    重生汉末曹家

    曹德,一名普通小老百姓,迷迷糊糊的竟重生到汉末,而且还成了曹操的亲弟弟孙权“曹操来了,不怕我有周大都督。什么是曹德?快,快,快,收拾东西我们出海溜达溜达”刘备“军师,曹操亲率大军分两路攻我汉中,期中有一路是曹德,我该如何是好?”诸葛亮“曹操不足为虑,曹德嘛,看看他想要点什么吧”本文纯属娱乐
  • 大国秘史:它们为什么能主宰世界?

    大国秘史:它们为什么能主宰世界?

    大国崛起,这是一个喧嚣已久的话题。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前所未有的商业繁荣,也拉开了世界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序幕。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国家先后崛起,夺得了海上的控制权并成为了世界的霸主。这些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荷兰如何从一个与海搏斗的“低地之国”迅速崛起,在17世纪的世界舞台上独领风骚?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如何崛起为全球最富有、最强盛的”日不落”帝国?现代法国是如何诞生的?美国又是如何从仅有200余年历史的国家崛起为今天唯一的超级大国的?……本书将为您一一生动解读。
  • 林业史话(中国史话·经济系列)

    林业史话(中国史话·经济系列)

    林业史是林业科学与历史科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融的学科。我国林业发展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献记载、实践活动、文化蕴含,是中华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史话》的撰写,以八个历史时期划分为经,以典型人物事例为纬,梳理中国林业史的概貌、特征、发展脉络,展示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旨在深化全社会对林业的科学认知,提高林业行业的社会影响力和战略地位,倡导人和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弘扬绿色、生态文化。
  • 重生英国当大师

    重生英国当大师

    他是蜚声伦敦的医学大师!他是与柯南道尔齐名的推理小说大师!他是亲手侦破“开膛手杰克”等奇案的破案大师!他是发明了钨丝灯泡、医用手套和青霉素的发明大师!但在他心中,最想改变的却还不是这些......
热门推荐
  • 谁把谁的青春埋葬了

    谁把谁的青春埋葬了

    丁灵去美国的途中遇到一个叫金的男人,那人正是十年前与她有过的小天王天天,六年前在两大家族安排的相亲席上脱逃的混蛋。新仇旧恨,她决定一次清算。带着怀疑并且试图寻找真相的她把记忆拉回到了十年前,十年前一次又一次离奇的境遇以及身边朋友接二连三的死去让她彻底的陷入绝望当中,她的车祸以及间歇性的失忆为她赢得了十年的安宁生活,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改变了一切。生命的负重让她卷入了另一个男人的生活,一个雷电交加的恐怖午夜,她在网上遇到了一个跟她已经死去的未婚夫长的一模一样的男人,她的生活从此不再平静,原来在这太平的十年里早就酝酿了一场更大的阴谋,十年前那只是个小小的伏笔。小说将通过《谁把谁的青春埋葬了》、《迷情追踪》、《寒兰花的秘密》为你一一揭晓。
  • 哈妹的奋战

    哈妹的奋战

    我叫哈妹,是被嫌弃的“初一娘娘”。家人怕被我克死,所以我成了詹岭乡第一个留守儿童。我从三岁就有记忆,却敏感自闭。在一次高烧晕过去后,有人叫我聋子。渐渐地,我的身体长成大块头,脑子却长成一根筋。从此,一路奋战。年少懵懂,曾自以为是同性恋,为能求得美人归,与男人一比高低。困扰了10年后,才发现自己爱江山也爱美男,征途一波三折……
  • 医世红妆:腹黑大小姐

    医世红妆:腹黑大小姐

    (正文已完结)古医传人、慵懒腹黑的顶级特工,穿越成为丑陋痴傻的废柴少女。想!害!她?白夕云眯眯眼,看谁阴死谁。一路女扮男装,一面扮猪吃老虎。左手契约神兽坐骑,反手施医救个牛人。偶尔扫荡藏宝秘地,顺便坑坑天下英豪。素手风云,揽尽世间风华无限;轻狂浅笑,一袭红妆君临天下!——已完结小说《凤绝天下:毒医七小姐》
  • 宅男异界狂想曲

    宅男异界狂想曲

    标签不够多,我来添几个,爆笑,音乐,穿越,二次元,召唤,变身,斗智。故事背景:战斗派神灵与非战斗派神灵产生矛盾,选择在一个世界进行赌约。主角武颂,被音乐女神选中,穿越异世界,成为神选者,获音乐召唤术。分支能力人物召唤:召唤动漫人物人物附体术:召唤动漫人物附体物品召唤:动漫世界全物品召唤载歌载舞:我唱首歌,你敢听吗?世界召唤:开个房间放世界!双开本新书《全身只有一滴血》。自我感觉比这本成熟一些,希望大家移步一观。
  • 异世界之魔行诸天

    异世界之魔行诸天

    东西方世界交替的多元宇宙,大家慢慢看,希望能喜欢,我不专业大家凑合看。
  • 魂之圣石

    魂之圣石

    创世神铸造了十颗美丽而又具有强大力量的宝石,里面载有了世界各地神话之力魂魄,故而这些美丽的宝石又叫作“圣石”,创世神把十颗魂石散落在人间各地,待每一颗“圣石”都找到留存于现世的载体,和找到他们的“持有者”,创世神便会开始他的游戏,属于神的游戏。这是“持有者”之间的战斗,灵魂与灵魂的碰撞,也可以说是“传说与史诗的战斗”,但大多数的人喜欢称它为“圣石之战”。“圣石之战”最后只会有一位获胜者,当其他的“持有者”落败,最后的获胜者脱颖而出,而获胜者将会得到无上的荣誉与奖励,“神的嘉奖”。红宝石(Ruby)【赤】玛瑙(Agate)【橙】琥珀(Amber)【黄】祖母绿(Emerald)【绿】青玉(Jade)【青】蓝宝石(Sapphire)【蓝】紫水晶(Amethyst)【紫】黑曜石(Obsidian)【黑】珍珠(Pearl)【白】钻石(Diamonds)【钻】
  • 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利益相关者的视角

    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利益相关者的视角

    在国外,不少发达国家已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问题上升为国家人才培养总体战略。在中国,伴随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也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问题不仅关系到高职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还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的综合竞争力。
  • 丛林迷失

    丛林迷失

    娜迪亚·汉密尔顿发现自己在丛林里迷路了,她真希望自己没有转到格兰奇学校,真后悔被动参与他们这可悲的露营郊游。没人警告过她在逃青年克雷格·威尔逊和两个走投无路的持枪歹徒也藏身于此。那隐秘的洞穴又藏着什么重要东西呢?有一只野兽出没是真的吗?可能最令人胆战心惊的是那一场小火会逐渐蔓延,直到失去控制,随时能要了他们的命!本书是青少年读者喜闻乐见的历险小说。
  • 快穿之不是我的爱情

    快穿之不是我的爱情

    穿菱是来自外星球的一个高科技产物。它被赋予的使命就是和叶纯一起在地球寻找一个可以穿越无数个世界来得到真爱之吻。粉丝群:692577373
  • 重生之花魂

    重生之花魂

    记那满身血污却依旧绝世的幼小身影;仍无法忘却那名曾为她甘愿失去永生的未婚夫君。两百年的寻觅,当他最终踏上妖界那万民之上的特殊位置时,却依旧无法放下那抹烙印在她核灵深处、生死未卜的血色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