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0300000040

第40章 漫议汉字

中国的方块字曾遭一些人包括名人的非议,认为它是一种落后的、野蛮的文字,非走拼音化的方向加以改革不可。然而,从远古结绳记事到创立文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历史已经证明它是科学的,准确的,而且是高效的。比如以世界上流传甚广的英文来说,英国人读两千年前的英文,已经颇感困难,因为有些字义很难确定,不知当时指的是什么。反观中国汉字,则不然,一字一义,数千年来,基本上无甚变异,今人读古人的文章,理解其本意是不太困难的。说汉字不科学的人,唯一可以攻击的缺点,就是书写不快速,特别是处于当今信息时代,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汉字,比不上外国的拼音文字,然而这一缺点在五笔字型输入法问世以后,也站不住脚了,同一篇文章,汉字输入比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文章并慢不到哪里去,相反有些字的输入速度反而要比拼音字快一些。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敲KWWL4个键就行,而英文必须敲出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26个键。由此可见,在高效性上,汉字也不逊色于外文。

汉字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曾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等手法(所谓六书)来丰富自身,特别在信息量瞬息万变的近、现代,也进行一些自身的调整和变化来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方面的办法是:一、造新字,新发现一个元素,如无合适的字来用,就必须造一个新的字,如氢、氧、、铹等;二、音译引进外语词汇,如吉普、沙发、巧克力等;三、采用简称,如人民银行简称为“人行”,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为“政协”,乌鲁木齐铁路职工第二子弟小学,简称为“乌铁二小”等。

不过有时简称也有歧义,这要看使用的场合而定它的涵义。如“人大”,在学校的范畴,它指“中国人民大学”,在机关的场合,它指“人民代表大会”;再如“中巴”,如讲“中巴友谊”,就是中国与巴基斯坦两国的友谊,或中国与巴西两国的友谊,或中国与巴字起头的某个外国之间的友谊,如讲“中巴载客收费标准”,自然是“中型巴士”出租车的收费标准了,“乘中巴”,就是乘中型巴士(“巴士”也是引进的外来语)。

简称用起来确实方便,但有时人们只知简称不知原名的情况也有过,如几年前我在银川的一位老同学来中卫,乘黄包车说要到中卫中学,结果车夫将他拉到中卫职业中学,当然找不到我了,不得已从邮局查到我的电话号码,电话打过来后,我去职业中学接他。我问车夫:“你怎么连卫中在哪里也不知道?”他振振有词地说:“他没说卫中,他要是说卫中,我早就把他送到了。”言下之意,卫中怎能是中卫中学呢?这使我想到,如果是中宁中学,就没有这样的尴尬事了,因为中宁中学不曾简称为“宁中”的(大概因为在宁夏,曾有过宁夏中学,是现银川一中的前身,它就简称为宁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简称越来越多,连外国字的简称也被吸收到汉语中了,如WTO、GDP等,我觉得用外文简称,似乎也是中外文字交流融会的需要吧,如CCTV代表中央电视台,广大群众也是能够接受的。

这里我们不妨再议议汉字的拼音化,如果用拼音字,就“同志”二字,与它同音的还有“同治”、“统治”、“统制”、“通制”、“铜制”、“铜质”等等,把一篇文章用汉语拼音写出来,如果不标明各字的声调,再找另一个人将这篇拼音字改写成原来的汉字,那他一定感到很费劲。如果标明声调,读起来自然好多了,但标出声调可是要多费些事的,外国的文字并不都要标出声调的。由此,曾有人写出“施氏嗜狮,誓食十狮”的短文,论证汉字不能走拼音化道路的观点,我是很赞同的。

早在解放初期,作为文字改革的第一步,我国就已经开始实行简化字,应该说成效还是显著的,在祖国的建设事业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在上世纪70年代公布的那两批简化字方案,在试用中争议较多,并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后来由国家明令废止了。

然而有两个字“座”与“坐”,读音相同而意义不同,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就因为曾将“座”简化为“坐”,后来这两个字在使用上就有些混乱。由国家教育部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并于2002年3月31日试行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就将“入座”与“入坐”统一规范为“入座”,这就证明了“座”与“坐”是不应混同的。

由汉字简化引发的文字差错,还有许多,如“头发”的“发”,原为“”字,后来简化用“发生”的“发”代替,但不是说“”就一定等于“发”,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若写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是不通的句子,因为这个“”字只是因为它的形太繁,而简化成了“发”,并不是说随着简化它的义也跟着改变了。又如“松紧”的“松”,原为“”字,后来简化用“松树”的“松”代替,但不能说“松”就一定等于“”,我区某古庙在显著地位的牌坊上,赫然刻着“风如仪”四个大字,一看就知道这是“松风如仪”之误。因为“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这是古文中的经典名句。“松风”怎能是“风”呢?

令人纳闷的还有,在中国大的媒体上传播的文字信息,也有许多舛误。如电视剧《神医喜来乐》中,那一笑堂挂的匾额“华佗再世”,就错成了“华佗在世”;澳门回归前上演的电视剧《澳门的故事》中,女主角父亲的客厅里悬挂的对联,把林则徐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写成了“苟利国家生死矣……”。今年2月1日《宁夏日报》头版将“尝试”印作“偿试”,连标题也印错了。我们漫步街头,电线杆上贴的、广告屏幕上映出的什么“招工启示”、“租房启示”,甚至某高校的“招生启示”等等,把“启事”硬要“简化”为“启示”,似乎人们已经处于汉字“拼音化”的群众浪潮中了。我想,倡导汉字的准确使用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如果听任错别字泛滥下去,汉字有一天终会变成拼音字了,那将是汉字的莫大悲哀。

在前几年我使用WPS2.2版处理文字,发现其中收入的718个四字成语中竟有8个中有别字,它们是“百废具兴”、“各行其事”、“高瞻远嘱”、“好高务远”、“联绵不断”、“任人为贤”、“顺息万变”和“循序见进”。后来升级以后的WPS软件,这些错误已完全消失,说明是软件制作者发现了这些错误后作了改正。

在国际体育交流的形势下,我国篮球和足球的一些省队里分别有外国球员在效力,电视台称他们为“外员”。我想,“外员”者,外籍球员也。可是看了报纸,不禁愕然,上面明白印着的却是“外援”二字。说到外援,这使我想起上世纪60年代我国援建非洲坦赞铁路的情景,那可是付出了汗水和鲜血的呀!我们派外帮助建设的人员执行的是援外任务,而受援国称这些员工为“外援”,大家知道,当时的援外几乎是无偿的,因而也是无私的。不言而喻,“外援”与“援外”的关系,就好像“蜂蜜”与“蜜蜂”的关系一样。可是今日到中国打工挣大钱的球员,怎么就成了外援了呢?你钱给少了他还干吗?所以正确使用汉字,应该称他们是“外员”才对,好比在老板支配下的雇员一样。正确对待“外援”二字的使用,对于汉字的严谨是有益的。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中有一段话:“这种语言混乱现象的继续存在,在政治上是对人民利益的损害,对于祖国的语言也是一种不可容忍的破坏。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纠正这种现象,以建立正确运用语言的严肃的文风。”对照这句话,我不禁为那些乱用和滥用“外援”的现象感到不满和愤慨。

著名电视主持人倪萍曾把哨卡(应读qiɑ)读成哨kɑ、周涛曾将文学大师曹禺写成曹禹,后在中央电视台向全国观众进行更正并表示歉意。她们的这种行为,赢得广大观众的欢迎和敬佩。但愿我国的各大媒体都能像倪萍和周涛一样,对待汉字有一种严肃的态度,出现错误就加以改正,那么我国文字就有望永远保持其纯洁性,作为世界的优秀文化而永葆青春。

(载2005年10月20日《北京师范大学校报》第三版,刊载时略有删节)

同类推荐
  • 它山传奇:四明首镇鄞江记忆

    它山传奇:四明首镇鄞江记忆

    浙东重镇、四明首镇,是鄞江镇的另一个名字。它山堰与都江堰齐名。它山堰,古鄞江。本书深入细致地描述或了四明首镇——鄞江镇的无数个不同的侧面,风景如画,人情温暖,世相万千。
  • 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戏剧)(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

    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戏剧)(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

    本书描绘了广西戏剧的产生渊源、文化生态,也叙述了广西戏剧发展在内容形式上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对在广西戏剧史上影响重大的剧目的名称、内容、影响及在广西戏剧发展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做了回顾叙述,既评价了经典,也彰显了艺术家对戏剧发展的贡献。最后,本书对表演团体,即戏剧的传播组织的传播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困境等进行了全面叙述。
  • 景德镇文化研究·第一辑

    景德镇文化研究·第一辑

    景德镇有着两千年的治陶史、一千年的官窑史、六百年年的御窑史,并孕育了浮梁茶文化、乐平古戏台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被后人称作“千年古镇、中国名城、世界瓷都”。第一辑收录了30余篇文章,分为学界视野、陶瓷史话、御窑寻踪、文史钩沉、人物春秋、古镇遗韵、耕读人家等部分,以陶瓷文化为重点,挖掘景德镇区域内方方面面的历史文化,考据有源、调查到位、论证有据,追求“原真性,原生态,原文化”,实现“越是本土化的文化越具有国际性”的目标,为保护和传承悠久历史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
  • 论语读人

    论语读人

    江苏名师黄厚江经过长期的教学研究,对《论语》进行了极有见地的诠释和解读,为阅读《论语》这部经典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和全新的解读方式。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圣人本心。以常人的眼光,从九个不同具体角度解读孔子,圣人既不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伟人形象,又具有常人的可亲可爱之处。第二辑:十哲风德。尽显孔门弟子十位最为杰出者的风范德行。第三辑:贤人俊采。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展示孔门“七十二贤”中代表人物的风采气度。二十一个人物,音容犹在,个性鲜明。作者把《论语》读成传记,把文化经典读成故事。全书选取《论语》经典篇章,准确译注,合理描写;既有学术价值,又无学究气味;既轻松有趣,又耐人寻味。
  • 中国文旅产业观察·《延禧攻略》爆红样本:影视公司后流量时代“机与危”(《21世纪经济报道》深度观察)

    中国文旅产业观察·《延禧攻略》爆红样本:影视公司后流量时代“机与危”(《21世纪经济报道》深度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是南方报业集团下属中国最大的商业报纸媒体,是中国商业报纸的领导者。致力于服务最优秀的人群,是在世界经济界最受关注的中国经济类日报。全国三大经济类报纸之一。《21世纪经济报道》2001年创刊,始终坚持新闻创造价值的理念,以优质内容服务用户,以专业和高度推动商业中国发展,秉承移动优先的方针,大力拓展新媒体业务,旗舰产品21财经APP下载量已经突破6000万,传播力、公信力以及影响力居同类客户端前列,并不断积极开拓知识付费、研究智库、内容电商等创新业务。本期为《21世纪经济报道》深度观察文旅产业专题。
热门推荐
  • 茶茶没有范先生

    茶茶没有范先生

    “我擦,你们都是魔鬼吗?”林阡宇摔了一下手机,“你看看你们给我百度点什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台湾政党政治发展史

    台湾政党政治发展史

    本书以时间为线,分五十年代、六七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八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初五个时期分别论述了国民党退台之后台湾政党政治演变的进程,对每个时期台湾政党政治展现的主要特点、发展变化的原因、发生的重大事件等做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对于了解台湾今天的政治现状以及预测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势都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 魔兽战神9:五星古神

    魔兽战神9:五星古神

    掌命之神战无命被害,跌落凡间,神性尽失。若欲重返天道,必须从凡人开始修炼,百战成帝,千战成神,登顶战神巅峰;跻身仙界,历劫成帝,净化神兽鲲鹏血脉;飞升神界,修得五行圆满,九道大成,掌控天地规则,破碎虚空,方能重返天道。如若百世之内,战无命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返回道界,那等待他的就是魂飞魄散。轮回路上的九十九世,战无命都生活在莫氏家族的阴影之下,莫氏家族,一个无人知晓却无处不在的神秘家族,上抵神界,下达凡间,遍布各大星域,渗入各大宗门。战无命每一次历劫成神登顶巅峰之时,就会被神秘的莫家人打下神坛,噬其命魂圆满自身。战无命与莫家有宿世杀身灭族之仇,仇深似海、不死不休!
  • 北极光

    北极光

    本书收作者代表作中篇小说《北极光》、《残忍》。本书内容丰富,写作细腻。
  • 上司老公请走开

    上司老公请走开

    “你还恨我吗?”“不恨,我为什么要恨你,只有爱到了极致才有恨,因为我不爱你,因此我不恨你。”“你……”男人气结“女人,你不要挑战我的耐心。”“怎么样?你还想咬我不成?如果你想当狗的话,那你咬啊。”女人就是要挑战他的耐心,不在这个时候好好的打击他一下,更待何时。
  • 双面巨星:霸爱呆萌小助理

    双面巨星:霸爱呆萌小助理

    从老家寄来的咸鱼,变身帅气型男;学姐介绍的兼职,Boss竟是偶像大人。与失忆帅哥同居,给当红巨星做助理,这等好事对平凡的她来说是好运还是噩梦?“小唯,我喜欢你。”接二连三的告白让她应接不暇。“你的这辈子,下辈子都被我承包了!”Boss更是揽住她的腰霸气宣言。“等等,能听听我的意见吗?”看呆萌小助理如何降住兼具天使与恶魔面孔的当红巨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内战风云(二):短暂和平

    内战风云(二):短暂和平

    游子还乡1945年12月1日,天津大公报复刊,当天发表社评《重见北方父老》称:“一别八载余,今天重与北方父老相见,我们真有说不出的欣慰与感慨。……大公报是生长在北方的。自1902年创刊于天津,……在这数十年岁月中,为国家为人民曾不断尽其报道与言论之责。大公报是北方的报,大公报离不开北方,北方没有了大公报也必定倍感寂寞。但是,大公报竟然离开了北方,离开了八年多!是谁叫大公报离开北方的?乃是空前的外患,严重的国难。
  • 寻觅柳永

    寻觅柳永

    金秋的周末下午,天高云淡,和风拂面。我和作家陈旭驱车去武夷山上梅乡白水村探访柳永遗迹。不料遇上修路,汽车一路颠簸,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四五十公里的路程却花了3个多小时。到了村口,我即到一农家问路,一位20多岁的农民兄弟得知我的来意后,执意要为我做向导,领着我们借着手电筒光深一脚浅一脚来到依山傍水的路边自然村,他比画着跟前的五六幢房子说:“柳永曾住在这个地方,具体是哪里已无证可考。”眼前视野开阔,溪水潺潺,绿波荡漾。不远处,朦胧可见两棵参天大树,我们沿着田埂走到树旁,两棵罗汉松枝繁叶茂,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