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0300000060

第60章 生命之流———关于一个特级教师的报告

杨兆兴

伟人与凡人,每个人都有自己信奉的生活哲理。

有的人愿做一棵倔强的小草。

有的人愿当一粒小小的石子。

有的人把人生喻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有这样一位教师,他把人生比做一缕纤小的溪流。他执教30余年专攻化学,于是又以化合分解之道来解释人生。溪流的使命不仅仅是滋润土地禾苗,必要时那一滴滴就分解为氢和氧,燃起生命之火,发光发热!

巍峨的山岩、茂密的森林、锦绣的原野、辽阔的戈壁沙漠……其间无数潺潺细流不畏艰难险阻,执著地、百折不挠地流淌着,如此,乃有江河行地,汪洋滔天,吐吞宇宙,包藏日月……第一章痛苦的“分解”

这是一组历史的镜头。

公元1956年。盛夏。宁夏中卫县医院,急诊室里,医生们紧张地工作着。病床上,患者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因咯血过度处于昏迷状态。病人患的是大叶性肺炎,出现中毒性休克。急需输氧急救!“氧气!”主治大夫发出指令。护士跑遍了所有的药品仓库,不巧,氧气用光了!

“氧气!氧气!”医生们心急如焚。解放初期的中卫,交通不便,医疗条件差。只有到数百里外的银川去拉。“不行!”院长周琨章紧锁双眉,猛然间大脑闪出一线希望。“赶快跑中卫中学实验室,那里是唯一有可能得到氧气的地方!”

“这里也没有氧气。”来人一下子怔在那儿。望着绝望而又焦虑的医生,年轻的化学教师李天柱赶忙说:“不过我尽量想办法,用化学反应制取!”试管制氧,在课堂上他经常演示。可大批量制作却是头一次。尽管如此,李天柱还是以最快的速度,架好烧瓶,放入氯酸钾,再混入二氧化锰,燃起酒精灯,用篮球内胆充当贮存器。烧瓶内进行着奇妙的化学反应。一袋又一袋氧气从实验室转送到医院急救室,患者,一个年轻的农民终于挣脱了死神的拥抱,恢复了青春活力。

表扬信、感谢信飞到了学校,这件事也成为佳话在中卫传开。省上的科普报很快报道了这位年轻的化学老师和医院奋力救人的奇迹。

初出茅庐的李天柱又一次获得了荣誉。他很自然地把这些归功于党的培养。1952年秋,他被选送到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深造,以优异成绩毕业归来。在性格类型上,他具有“两重性”,既有“思考型”的理智、沉着、精确,又有“情感型”的直率、热情、冲动。他高高的个儿,精明强干,兴趣广泛,干什么都要争个第一,很快便受到领导器重。不久,李天柱被宁夏教育厅任命为学校的教导处副主任,又当上了青年们拥戴的团总支书记。那时,他刚满23岁。

“福兮祸所伏”,锋芒初试,即招致了诸多“东方式”嫉妒。连同无法选择的地主家庭出身,经过狂热微妙的“化合”,使他在政治上遭受了灭顶之灾!1958年一个憔悴的春天,寒流突然袭来,李天柱一夜之间变为“右派”,团籍被开除,职务被撤销,工资由88.5元刷到49元,直降5级。在政治上,他被判处了“死刑”。批斗、游街、劳改……尔后冠以“右派”,贬入“另册”,发落到县工交部门接受改造。

他忍痛离开了立志献身的教育事业。冷漠的面孔,仇视的目光,严厉的斥责,令人不寒而栗!苟全性命于乱世,唯图奉献于桑梓。他埋头钻研,用最短的时间拉平了行业上的差距。用心的炽热,把苦涩的生命之水分解为“氢氧”,去发光发热。于是在地方工业建设中,留下了他无声的轨迹:

———他埋头苦干,建立健全了50年代中卫县工交部门第一个综合性工业中心化验室。

———他的足迹深深地印在中卫县南北部的深山处,为地质部门找矿提供了许多线索和依据。

———他沉着冷静地通过化验分析,协助领导采取断然措施,使6座炼铁高炉同时结底的恶性事故化险为夷。

70年代后期,他再次涉足工业部门,采用新方案,实施快速制铜液一次成功,还改制出了新型双层喷饼式铜塔喷头,解决了化肥生产铜洗工艺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这项成果获中卫县科技成果三等奖。平反昭雪后,他才获得了享受荣誉的权利,相继被评为全县先进工作者和自治区的先进工作者。

第二章默默地燃烧

10年一梦,冰上加霜。1969年一个秋风肃杀的日子,李天柱被遣发到中卫县乡下的柔远中学。生来性格开朗的李天柱突然变得沉默了。不管飞来什么“桂冠”,他都默默地予以领受,且在工作中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积极,理解他的人说这是大智若愚。

他主教化学,兼带数学、体育、音乐等课。学校没有实验室,许多复杂的化学概念、原理,尽管他讲得深入浅出、有条有理,学生们却好像在听“天书”,如坠五里烟雾。“不能误人子弟!”他实在无法忍受这种痛苦的折磨,决心搞个实验室。

李天柱把想法告诉了校领导。校长孟克恭是他早年的学生,也是一位干事业的人。时值多事之秋,孟克恭深知,自己的落难先生提出这个要求,需要鼓起多大勇气!他为之感动了:“您只管干,有什么风险我挡着。”

一切都是从“零”做起。李天柱从垃圾堆里捡出废弃的电线、电池,细心地剥取铜丝、铝丝、锌片;从中药铺买来火硝,加工提炼出硝酸钾,从供销社所出售的农药中筛选出硫酸铜;没有铁粉,就找来钢锯,吃力而又笨拙地向铁块一粒一粒地啮取;为了取得实验用的硫磺,他翻山越岭,只身跋涉30多公里,爬上了沙坡头对面的烟洞梁。传说那是一架燃烧了数千年的大山,终日烟雾缭绕,很少有人涉足。李天柱知道,那是硫矿受地热作用散发出来的蒸气。强烈的硫磺气味使人头晕目眩,他全然不顾,耐心地把硫磺晶体一点一点地抠出来。直到深夜,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学校。

为了试制硫酸,他整日整夜地守在自制的土设备前操作观察,一次因吸入的二氧化硫过多,刚出门就昏倒在地,幸被人发现才急救脱险……整整3年时间,实验室终于一步步完善起来,柔远中学具备了进行初高中化学教学演示实验的必备条件,这在当时中卫县乡村中学中是唯一的。

同年,在中卫县进行的一次统考中,柔远中学的理化成绩名列全县第一。这个第一,使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那个凝聚着李天柱无数心血的实验室。在白卷吃香知识贬值的年代,这间陋室,给那些望子成龙的世世代代种地的庄稼人显示了希望之光。

第三章诱人的“金字塔”

在改革的潮流中,李天柱出任了中卫中学第28任校长。时间是1984年3月。

人世沧桑,20年沉浮,他这是第三次进卫中了。站在这座古老的校园里,他抚今追昔,心理上充满了一种沉重的历史责任感。

20年代末,中卫县的一些有识之士上书省府,筹集2800块大洋,从意大利教士手中赎回了新鼓楼东北侧的一块地皮。外国传教士原打算在这里建一座教堂,西方人尊崇的上帝,岂能给中国大西北偏僻角落的炎黄子孙带来福音?中卫,塞上明珠,物宝天华更需地灵人杰。中卫人渴望科学文明,于是一座校园诞生了。

在卫中的校史上,记载着革命烈士孟长有大义凛然,慷慨就义的壮举,也书写着校友尚钺在30年代末,带领刘大明、李芳荣等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又辗转东北抗日根据地传播革命真理,曾施教于朝鲜一代伟人金日成的佳话。半个世纪以来,中卫中学桃李遍天下。她哺育出来的人才,在祖国的各个角落报效赤子之心。

动乱年代,中卫中学曾经停课3年,关闭停办1年半,经受过致命的创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历任领导们的努力,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坎坷曲折的经历,使李天柱对党的教育方针有着深刻的理解。“1+2+3”,他的脑海中酝酿设计着一个诱人的“金字塔”。他这样解释:“1”就是造就一支思想、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2”就是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步提高;“3”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语文、政治、外语以及数理化等等课程,是一个“砌块”,共同构成提高教学质量的“系统工程”,这便是李天柱的治校方略。两年之后,中卫中学的升学率大幅度上升,有人曾提出忠告。他胸有成竹地说:“单纯追求升学率无异于饮鸩止渴。但是,没有升学率的学校,则是一个永远没有希望的学校!”

深夜,万籁俱寂。校长办公室的灯光依旧那样明亮。李天柱时而凝目沉思,时而伏案疾书,缜密地思考着指导学校工作的意见、措施……“满负荷”、“超限度”的劳动损害了他的健康,1985年秋天的一个深夜,他从办公室回到家里,刚刚躺在床上便昏迷过去。县医院连夜急救,诊断结果为脑血栓。强烈的事业心竟使他低估了此病对自身的威胁,只住了半个月医院,便不听劝阻回了学校,像往常那样扑着身子干了起来。没过两个月,死神又一次发出狞笑,他再度昏倒……妻子儿女声泪俱下为他的性命担忧。师生们心里明白,这硬是累倒的呀,他毕竟是50多岁的人了。

李天柱清醒过来,发现自己又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泰然自若地笑笑:“既来之,则安之。看来我还不到皈依自然的时候。”10天后,他又待不住了,便和医师达成了“协议”,开设“家庭病床”两个月。“公私兼顾,有保险系数!”

校园里,又出现了他颀长的身影,妻子老提醒他:可千万不要忘了带上丹参片、脉通……第四章硕士论文与“0”的反馈

1980年冬。一位刚刚获得兰州大学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来到中卫,看望他早年的老师。

“祝贺你呀!”李天柱紧握着得意门生的双手,非常高兴。事业上成就再高,在老师面前也是大山下的小丘,硕士自谦地笑笑,极力找寻着自己的不足,谈起了他作毕业论文时3次“艰难的冲击”。

原来他的导师是位治学极为严谨的教授。在学业上他门门优良,但通过毕业论文时却两次“卡壳”。正在挠头之际,一位中学时代的同学前来拜访。“哈,来的正是时候”。他知道这位老同学文字上颇有工夫,曾编著过关于鲁迅研究的书,在宁夏小有名气,便开门见山求起援来。老同学也不客气,在文字技巧上对论文作了一番点拨,他茅塞顿开,第三次审定,通啦!对此,硕士颇有感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早知如此,悔不当初呀!”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论文之谈使李天柱受到启示。全面充实学生的知识结构,综合提高其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校不仅要为国家输送高质量的专门后备人才,还要为工厂、农村输送高质量的新型劳动者。防治高分低能的弊病迫在眉睫。

那时,他是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大力开辟第二课堂,将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问题列入了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于是,各类“兴趣小组”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每学期一次的“鸣钟奖”作文竞赛沿袭至今。计算机、无线电、英语、书法、摄影、音乐、舞蹈、体育……各种兴趣小组有20多个,参加活动者达数百人。

在各种活动中,成效最突出的要数微机组。1986年8月,在清华大学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电子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中,中卫中学学生张向东崭露头角,在笔试中,成绩与第一名仅相差6分,机上操作却失了名次———“0”分。

返校后,领队、教导主任麦兴旺在向校领导汇报时不无遗憾。“要正视这个‘0’!”李天柱处于“定势”的大脑中枢神经立刻引起了强烈“反馈”。笔试能进全国的尖子,说明我们的学生在智力上有竞争优势。“0”与“1”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微机技术上造诣深厚的麦兴旺,也颇有同感。在平时的程序设计练习中,娃娃们的思路、设想百奇千巧,出人意外,常有新颖独到之处。如果机上操作加强训练,“0”的突破并不是一句空话,可是学校现有的微机却寥寥无几!

李天柱想得更多更远。电脑技术是一门当代世界新兴的科学,它的广泛应用,将给人类社会带来革命性变革。祖国的腾飞需要人才。邓小平同志在1983年国庆节赠北京景山中学时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卫中作为一所重点中学,绝不能只满足于培养几个尖子。强烈的改革意识冲击着他的心。

要尽快跨越“0”与“1”之间的鸿沟!麦兴旺受校委会之托,驱车银川,向教育厅领导做了专题汇报。1987年3月,中卫中学关于在高中开设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得到了区、地教育部门的批准和支持,装备25台微机的专款拨到了学校。

1987年9月,天高云淡。中卫中学正式开设了电子计算机课。高中一年级6个班的300多名学生跨入了现代最时髦的科学殿堂。这是中卫中学在教学改革中迈出的历史性的一步。

现实可以告诉人们未来。“兴趣小组时代”,在全区青少年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中,卫中的历次成绩如下:1985年,获得较好名次;1986年,团体第二、个人第二;1987年,团体第一,个人第二。前边提到的张向东,卫中毕业后跨入了享有世界声誉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攻读无线电电子学专业。今天,站在中卫这座古老的校园里,谁敢说,这里不会升起未来的现代科技的新星?

第五章爱与“W”的效应

中卫中学和师生们有这样的感觉:作为校长,李天柱很喜欢能教出好学生的老师。更欣赏那些能教好“坏学生”的老师。在校园里,受表扬最多的,往往是那些对学生有诚挚“师爱”、耐心帮助后进学生进步的老师。

李天柱认为,作为教师要具备这样的素质:“师心、师表、师才。”师心是第一素质。有爱学生之心,才能充分发挥出教书育人之才。教师的品德和才能,往往集中表现在他对落后学生的“魅力”上。孔子曰:“有教无类也”。动辄训斥、辱骂,甚至体罚学生,那是无能的表现。1986年11月,李天柱突然收到一封发自监狱的来信,信中充满了痛惜悔恨之情,一张迷惘的面孔浮现在他的眼前:黝黑的脸,蓬乱的头发,失去灵秀的眼睛。李天柱曾挽救过他。但初中毕业后,他又陷入了罪恶的深渊。

这是一个失足者的忏悔。忏悔有时也是一个转折、一个飞跃、一个新的起点。但如果没有爱和力的“催化”,这种忏悔,也许只是夜晚中一次偶然绝望的呼喊,一个忏悔的灵魂牵动着他的心。他赶到了数百里外的监狱。

随着一阵沉重的脚步声,年轻的囚犯出现在眼前。他悔恨交加,泣不成声:“当初,老师们的话就是听上半句,也不会落得这步田地!”李天柱表情严肃、慈祥。一阵沉默之后,语重心长地说:“人生是最值得珍惜的。每个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但要紧的是,他首先必须承担起对社会、对他人、对家庭、对自己的责任。让有限的、瞬间熄灭的生命留下光和热……”

几天后,在一次全校师生大会上,李天柱同时宣读了两封信,一封是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荣立三等功的英雄战士官少华写给母校的信;另一封是那个失足者的狱中来信。

多么强烈的对比!战场、监狱;血与火、罪与罚;红与黑;善与恶;美与丑……他高高地擎起前线战士用炮弹皮精心制作的和平鸽,刹那间,两千多人的目光,两千多人的心一起飞到主席台上。此刻,任何在场者都会强烈地感受到爱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爱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在体育方面也许更能体现李天柱的思想感情。

对提高教育质量,有的同志主张“关着学”。课堂、课余、假期,加班补课,题海战术,抓紧一切时间突击。“悬梁”、“刺股”、“凿壁”、“囊萤”,自古成就事业者大略如此。

李天柱却提倡“玩着学”。他以为“W”(“玩”声母)不可忽视。成就事业固然需要勤奋精神,但一味死读书的做法却不足为训。从青年时代起,他就是个爱“玩”的人。体育是多种爱好之一,现在虽然年近花甲了,在一些比赛中还争着充当“主力”。对党的教育方针、对体育,他有深刻的理解。“体育是崇高的事业,是力量的象征,是生命的源泉,是治病的良方,是积极的休息,是快乐的享受,是运动的科学,是艺术的奇葩……”这是3年前他在学校一次运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玩有玩的前提。他在学校提出“向45分钟要效率”的口号。教师认真讲,学生认真听。集中精力上好每一节课,尽可能在课堂上把课文吃透,然后兴之所至,爱学则学,爱玩则玩。

每学期一次运动会,已成为学校必需的例行活动。国际国内,社会、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学校的运动场上,人声鼎沸,龙腾虎跃。那是理想的追求、人生的拼搏、事业的竞争、目标的冲击、力的迸发、美的升华……偶尔伴来一阵阵读书声和歌唱声。面对着充满活力和诗意的场景,李天柱会心地笑了:“这才是我所理解的学校的样子。”

数年前一些人曾经担心这样“玩”下去会误人子弟。数年后的今天,人们看到“W”产生了令人欣喜的效应。在中卫中学的历史上记载着这样的数字。体育:学生达标合格率由1985年的82%上升到1987年的89.4%。近4年来在全区级的比赛中,卫中共夺得39个获奖名次,其中金牌5枚、银牌8枚、铜牌10枚,破全区记录6项,涌现2级运动员3名,3级运动员10余名。教学质量,大中专院校升学率由1985年的55%上升到1987年的70%。1987年一年考入清华、北大、复旦等38所重点大学的学生达64人。数字是枯燥的,但又是权威的,它告诉了人们一个事实。

中卫中学在改革中正以新的姿态向前迈进。李天柱和他的同事们也在重负中继续跋涉。他面容清瘦但精神闪烁,鬓发间已染上几缕银丝,工作中却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给上级的一份报告中,他这样表露自己的心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我为党为人民工作的时间毕竟不多了。但是,我将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自己的余光余热,给继任者,给人民留下一片沃土。尽管,我不是一个共产党员!”

啊!不息的生命之流!

(载《黄土地的绿太阳》,写于1987年)

同类推荐
  • 汉代婚姻形态

    汉代婚姻形态

    常常有人说,汉代的研究题目都已经有人做过了,很难再做出什么新的成果来。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汉代历史文化内涵异常丰富,考古发现又日新月异,只要与正确的理论结合,取得新的视角,自然会有柳暗花明的局面,彭卫同志这部书便是佳例。书中环绕着婚姻关系,讨论了许多饶有兴味的问题。即以开卷第一章所谈汉代婚姻关系中的等级性而论,援引大量材料以证成其说,不仅联系到汉以后历代的发展变化,并与中世纪西欧与印度作了对比,眼界之广阔,见解之新颖,使读者深感其吸引力。
  • 上海城市之心:南京东路街区百年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上海城市之心:南京东路街区百年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南京东路街区是上海的地理中心与行政中心,亦是上海文化展示的最佳窗口之一,其历史发展脉络,是百年上海城市变迁的一个缩影。
  • 衣的现象学

    衣的现象学

    人人都要穿衣服,可你是否想过,人为什么要穿衣服?选择衣服,就是选择理想中的自己衣服,是生活中确定自我的手段——“我”是谁?是男是女?是大人还是孩子?有什么样的性格?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有着什么样的爱好?性别、职业、年龄、生活方式……衣服就这样演绎着我们的性别属性及社会属性,逐步地、具体地塑造出每个人的人格。穿衣服,界定着我们在社会中的位置——有人着装低调朴素,有人偏爱奇装异服;有时我们希望通过衣服让自己备受瞩目,有时却希望隐身于人海之中。对衣服的选择,折射着他人眼中自我的形象,又体现着自我与他人的距离。某种程度上,衣服就代表着人本身。
  • 古罗马神话(上)

    古罗马神话(上)

    罗马神话是世界文化遗产,通过罗马文学输入欧洲,经过文艺复兴时期,对欧洲文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罗马神话丰富了文学艺术,卓越的文学艺术又反过来给古代神话以新的生命。西方文化正是在神话和文学艺术互相推动促进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 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

    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

    本书涵盖了南怀瑾先生有关老子、庄子、孔子、孟子以及禅佛等著作中的精华观念和讲解,甄选了南怀瑾先生国学经典著作中的原话作为每一章的标题和主旨,加入了新鲜的、贴合当下人们生活的案例加以阐述,力图将晦涩难懂的国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解读出来,同时再现南怀瑾先生的经典阐释。
热门推荐
  • 成功创新

    成功创新

    如果你已经实行了我在前面说的第一至第三步,为自己确立了一个具体的目的,决定了应付的努力,而且制定了达到目的的期限,那么现在你需要的绝对就是“立刻着手行动”了。我也会有成功的一天吗?前不久,美国芝加哥著名的《职业指导》杂志社社长托马斯,发表了他历年来在整理该社所收到的大量信件后的感想。他说道:“我们社多年来接到全国各地的读者来信,有数十万封之多,在这些信件中,有75%的读者向我们诉说自己工作中的困惑和不如意,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没有信心,情绪一般都很低迷。他们在信的最后通常会有这样的疑问:‘我总觉得自己的前途非常渺茫,像我这样一无是处的人,将来也会有出头之日吗?’”
  • 带着游戏系统拯救明日方舟

    带着游戏系统拯救明日方舟

    “喂,小家伙,别玩电脑了,想不想听我讲个故事?”[不要,我要玩游戏。今天《瓦伊凡传说:不死雷电》就要开放下载了,我等了一年啊。]“真巧,我说的也是这个‘不死雷电’故事。而且,我知道很多游戏里不会出现的细节哦。”[啊可恶!这游戏又跳票了!一年了已经!我要退款!]“啊可恶!你不能退款!你还没见识到你爷爷我当年美丽飒爽的英姿呢!”[啊可恶!我凭什么不能……等等爷爷您说什么?]“嗯……没啥。既然现在游戏跳票了,那想不想听我讲故事啊。”[那您说。]“这是‘不死雷电’和罗德岛的传说,一个拯救世界,拯救自己的故事。”
  • 20世纪你美吗?

    20世纪你美吗?

    在某一个晴朗的一天,我正独自在屋里上网,突然感到很无聊,好想有一个人来陪我。过了一会,我感到越发的厌烦,于是关了机,躺在那没有活力的床上。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但在我好像停止了一样,而我的心也随之停止了活动,取而代之的是病毒一般的孤独,我感到难受,无趣。一段时间后,我终于躺不住了,一拖一扭的走向阳台,突然看见两只小蜜蜂正一唱一和地采蜜,不时动动你,动动我,多么快乐,多么甜蜜啊!我也是多么的羡慕它们!就像知了羡慕大雁能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翱翔一样,看到这些,我有了一种不知名的感觉,慢慢地向回走,继续我的孤独之旅。
  • 等星星降落

    等星星降落

    等星星降落,降落在我的心上。日常生活文,大家随意。
  • 苹果里的星星:大师名篇诵读

    苹果里的星星:大师名篇诵读

    本书荟萃的120篇精短美文寓意深邃、题材多样、趣味隽永。或深入浅出、夹叙夹议地阐明一个道理;或简明扼要、生动形象地描述一件小事;或触景生情、感物咏志地抒写一种情怀;或由小及大、含蓄深邃地蕴藏一个哲理。每篇文章之后,都配有千余字的赏析文章,多为文学随笔或杂感的形式,意在与读者共同交流与欣赏好花之“花”,究在何处。一束馨香的花朵捧献给大家。读者朋友们,但愿您能喜欢它,珍爱它……
  • 宇宙级修仙者

    宇宙级修仙者

    公元2019年,灵气复苏,万物变异。弱小的老鼠长到了十米高,家里养的母鸡学会了喷火,鸭子一飞冲天变成了空中猎杀者,蛟龙青蛇,凤凰麒麟,未知兽种,纷纷登场。城池被毁,科技倒退,地球一度陷入世界末日。幸而彼时,人类觉醒了基因血脉,一种全新的职业闪亮登场,后世称之为“血脉战士”。唐歌,一个本可以将觉醒血脉当做吃饭一样简单的怪物却在捡到个女帝后毅然决然的走上了一条另类的修仙之路。“听说修仙者一个响指可以弄死三十亿人口,一个巴掌能够打爆十个太阳,一滴鲜血直接毁灭银河系?”“凤仪女帝,借点姨妈血用一下,我想把宇宙给炸了。”女帝:“滚。”
  • 开国功臣:徐达

    开国功臣:徐达

    徐达(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人。他出生于一个世代种田的农民家庭,小时曾和朱元璋一起放过牛。元朝末年,他目睹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慨然有“济世之志”。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在郭子兴起义军中当小军官的朱元璋回乡招兵,他“仗剑往从”,从此开始了戎马倥偬的军事生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开国功臣:徐达》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明朝开国元勋郭子仪传奇的一生。
  • 神女为凰:帝尊,来生崽!

    神女为凰:帝尊,来生崽!

    她一朝遭遇陷害,被折磨致死,含恨而终。然而睁开眼睛,却回到了三百年前。清浅冷笑,这一世,那些新仇旧账,是该好好算算了。灭宠妃,休夫,登凤位,成为开世女帝……她活成了人人畏惧的模样。某日,小兵急急赶来,“报,殿前有一自称帝后夫君之人求见!”她眉头微挑,“我何来夫君?”当晚,她准备上榻时,突然发觉一男子躺在榻上。男人嘴角带笑,“爱妃让为夫等的甚是辛苦啊。”
  • 蒙古王的宠妃:大漠鸾歌

    蒙古王的宠妃:大漠鸾歌

    “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女人,生生世世都是,别妄想从我手中逃走。就算你逃到天涯海角,我也一样会把你抓回来……”从蒙古王宣布了她的归属那一刻起,她的身体,思想还有命运始终逃离不开他的控制——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离心上人越来越远,却毫无反抗之力。蒙古王的魔音在低语:爱,我也要掠夺!
  •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科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