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6400000060

第60章 剪彩该用几把剪刀?

现在,各种各类剪彩可谓花样翻新,异彩纷呈,成为当代中国一个独有的景观。

开工、开业、开展、竣工、投产、开幕……往往都能看到剪彩的场面。那大红的绸子在几秒钟之内被剪断,着实让中国老百姓心疼了老半天。于是,有人提议用价廉物美的红纸条代替红绸子,但没见有几个响应的,倒见剪彩的气氛越来越热烈,所用的红绸越来越长了。

最近我看见过几个剪彩仪式,每个剪彩仪式都有几个人剪彩,其中最多的竟有八九人之多!几米甚至十几米长的红绸顷刻间被无情的剪刀剪作多段,成为不堪一用的废物。这与过去一般只有一人剪上一刀的“老皇历”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令人禁不住要感叹时代“进步”了。

当然,挥剪剪彩的一般都不是“等闲之辈”了,都有官职或“身份”。能请到有某官职的人去剪彩,那说明这项活动很“重要”,也说明活动组织者很有“面子”;能为某项活动剪彩,那说明自己很有“身份”,是件很“荣耀”的事。于是,操办者和剪彩者一般都乐此不疲。据说,有些剪彩所用的剪刀是用金子做的,剪彩后就为剪彩者所有了。有的剪刀虽不是金子做的,也不送与剪彩者,但操办者会送剪彩者一笔不薄的“劳务费”。对此,姑妄听之。我未抓到真凭实据,当然不能妄下断言。但有一点似乎可以阐明,剪彩仪式正被有些“精明者”精心利用,请谁来剪是一些组织者费过一番“思量”、带有组织者一些“良好”愿望的。

看来,有些剪彩仪式不仅有铺张浪费之嫌,而且有被人利用之弊。不然,何以要用那么多人挥剪,且每人都要经过精心挑选呢?

大概认为剪彩是一种莫大的荣耀,看出了以往剪彩中的一些内幕吧,有些组织者把这份荣誉“恩赐”给了一无官位、二无实权的劳模。谓之“请劳模剪彩”。此举曾受到一些新闻媒介的赞誉。组织者心花怒放,又获得一份意外的收获。

我想,不管是请谁剪彩,都没有跃出剪彩本身的局限。我这里想提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建议:能不能取消这一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形式、干脆不搞剪彩呢?不搞剪彩仪式,是不是活动就不能搞、搞起来就淡而无味呢?

我国形式主义的东西还有很多,过去搞形式主义的教训是深刻的,今后再不能让形式主义误国害民了。

同类推荐
  • 拾不起的琐碎

    拾不起的琐碎

    20—30岁是一个人的黄金十年,以后大半辈子的工作生活几乎是对这十年的发展和补充。这十年,我们坚守善良与真诚,不忘初心,满怀梦想,努力前行,追寻幸福。这十年,记录了我们朝气蓬勃的青春,承载着我们美好快乐的回忆。回忆是如此美丽,值得灵魂为之粉身碎骨!本书借助朴实的文字,开启尘封的记忆,记录这十年一些美好的时刻和快乐的瞬间,送给曾经的你,送给未来的我,送给慢慢变老的我们。本书的主题是情,亲情、恋情、友情、师生情、同学情……正是这些情,给予我们前进的动力,赋予我们生命的意义。
  • 池凌云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池凌云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宇宙的摄像机在白云深处,它白天对着我们,夜晚也对着我们,哪怕我们噤声,熄灭了灯,变得漆黑一团。也能准确地把我们记录下来。宇宙之心,大过所有的心。但这颗巨大的心时刻都眷顾着最弱小的心。仙女与天使是一对姐妹。当所有姐妹都安静下来,我只想歌唱,哪怕没有一个字可以唱给她们听,我也想歌唱。如果我努力到最后,会不会像一棵开花的哑木?事物因饥饿而存在。生命因饥饿而充满渴望。往饥饿中活着,这样的灵魂是轻盈的,适合与万物和睦相处。是饥饿使精神得以更新和延续。这一切就像往说:真正的言说之力——是无声,是对一切饥饿之源的真诚和无私的爱。
  • 今日批评百家:我的批评观

    今日批评百家:我的批评观

    《今日批评百家:我的批评观》汇集了1998年至2015年《南方文坛》“今日批评家”栏目四代彼时的青年批评家,如南帆、孟繁华、陈晓明、戴锦华,如李敬泽、吴义勤、施战军、张新颖、郜元宝、邵燕君、毛尖、杨庆祥等96名,有重要影响力;再现了17年来文艺批评的争鸣与共鸣,试图还原历史,更在于描述和激励当下。
  • 充闾文集:求其友声

    充闾文集:求其友声

    充闾先生是一个有良好传统文化修养的学者,他曾读过私塾,也接受过现代学院教育。他对古代经典作品的熟知程度,给每一个接触过他或读过他作品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更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他所具有的“现代意识”才有可能使他对熟知的传统文化和自身的存在有反省、检讨、坚持和发扬的愿望与能力。在“进与退”、“居与处”、“兼善天下”和“独善其身”的问题上,这个阶层的矛盾心态仍然在持久地延宕着。但在充闾先生的散文中,他不是以价值的尺度评价从政或为文。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对不同的对象做出了拒绝或认同。就个人兴趣而言,充闾先生似乎更钟情于淡泊宁静的精神生活,这使他的创作更为纯净。
  • 我的金黄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的金黄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为季羡林1946年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至“文化大革命”发生前的散文作品集,收录了作者这一人生阶段中颇具代表性的散文以及数十篇随笔,不仅有展示作者个人生活情趣的散文,也有多篇记录出国访问及与外国友人友谊的文章。
热门推荐
  • 异世界的克苏鲁

    异世界的克苏鲁

    无人可以读懂的古文,引起了穿越者霍华德的注意。“咦?这些好像是地球上的文字。”本书只是业余之作,欢迎了解克苏鲁神话或是对克苏鲁神话感兴趣的朋友。另外,因为克苏鲁神话是由多个作者完善的神话体系,有不同的设定纯属正常。工作太忙已弃坑,有收藏的十五位朋友请取消关注吧
  • 搞定你的上司

    搞定你的上司

    工作中,打交道最多的,除了客户,就是上司了。上司是带领你的人,同时,他也是你人生的“贵人”。部下应该如何与自己的上司打交道?如何利用好上司所具有的独特资源?本书介绍了与上司打交道的可操作性方法,即通过大量活生生的事例来阐述如何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
  • 太古杀神

    太古杀神

    执剑为复仇,屠尽神魔鬼。杀神归来,诸天颤栗,苍生叩首!这一世,喝最烈的酒,泡最美的人。踩着敌人累累尸骨,成为天地间,最无敌的无上杀神
  • 幻想世界证长生

    幻想世界证长生

    幻想世界证长生,吾舍万千而求道。……一觉醒来,钟赐成了一个小修士,时值魔潮降世,世间皆苦,无所安身立命者。劫难万千,吾唯有手中真火可证长生。【新书已发:《我必将成为神话》,求支持。】
  • 重生之俗人一枚

    重生之俗人一枚

    在这庸俗的社会,要想活得有尊严,你除了跟着庸俗,别无他法!重生前的王勃不太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家也破!人乃亡!妻要离!重生后,王勃总算明白了俗人社会!所以,他决定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当一枚俗人,赚钱,赚很多钱,去弥补前世那一个又一个的遗憾!《重生之俗人一枚》,一本接地气的YY小说,欢迎品鉴!《俗人》普通群2:563/202/937(普通群,都可进)《俗人》VIP官方群2:303/024/165(全订群。需全订阅截图或粉丝值验证,有福利哦……)
  • 霍少心尖宠

    霍少心尖宠

    她是引人瞩目的天才少女“他是”被人欺负,嘲笑的废物少爷说他是丑颜,叫你们看看小爷我的本来面貌,亮瞎你们的狗眼,顺便闯荡闯荡娱乐圈,一不小心还登上了影帝宝座。只是那个霸道,妖孽的男人是怎么回事,老跟着我跑片段一:某天,云大影帝深夜发了个微博,说怀孕了,要暂退娱乐圈,安心在家里养胎,所以这段时间不能拍戏了守在电脑前的女粉丝们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是:男神,你不是男的么,怎么还会怀孕?咳咳……忘了告诉大家我是女生。粉丝:男神,你不是在开玩笑吧,云曦:不是粉丝:好吧,是哪位大神让男神怀孕的?云曦:不是哪路大神,就是个无赖某个无赖:……(本文1vs1甜宠,女扮男装+娱乐圈文)
  • 众尊

    众尊

    仙界沉沦,大道不公,既然仙非仙,道非道,那还有何资格掌控万物!我之手,将屠尽所谓的万仙,掌控生死轮回!我之足,将踏碎不公的大道,重铸鸿蒙万宇!我为,众生之尊!
  • 人生哲理枕边书

    人生哲理枕边书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是一张永远无法完成的草图,是一次永远无法正式上演的彩排,人们在面对抉择时接近没有判断的依据。我们既不能把它们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人生是从生到死的过程,对人生多一些思考,生活才会少一些盲目。
  • 一心平天下:王阳明

    一心平天下:王阳明

    本书生动而深入地讲述了王阳明57年的完整一生,通俗而准确地阐述了心学的奥义所在。王阳明其实是一个真实、鲜活、有血有肉的“人”,而非一个“神”,只因“龙场悟道”,达到了觉悟和解脱,开始“知行合一”,之后“致良知”,再之后“四句教”,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并被后世无数军政领袖人物奉为精神导师。这是一部用丰富的内容作支撑,能够真正走进王阳明的内心世界的传记。它充分地展开对大明王朝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社会情态细节的充分讲述,并以王阳明一生的修为与功业缔造为材料,从普罗大众之“心”出发,将“知识合一”解读得淋漓尽致,极接地气,借鉴性也更强。能让我们对王阳明多一份了解,对心学多一份感悟,人生多一份修行。同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洞悉人性的弱点,让内心更加强大。深刻了解王阳明的生平,领会“知行合一”的精髓,自能临事不乱,心静如水,答案源源从内心而来!
  • 潜伏在办公室:对决

    潜伏在办公室:对决

    主人公在自主创业失败后,历经彷徨、失落甚至绝望,终于在一家不错的公司找到一个普通职位,并凭借自己的能力与不懈努力终于做到公司高管层。在这里,他一面要应付公司内部人事圈内的明枪暗箭,另一方面还要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与同行进行短兵相接的惨烈搏杀。也许作为一名高管他最后成功了,但正是千百同行的铩羽铺就了他的成功之路,在惨烈而不失优雅的对决中,成败之数往往系于偶然。因此尽管最后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主人公的内心却分外悲凉。这是职场商战的一个缩影,这个商业社会个人生存状态的最真实写照:这一次或许我们成功了,但成功丝毫不减明天的压力;也许我们收获了名誉、地位、财富,但这一切依然无法抚平内心巨大的生存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