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7500000023

第23章 多情的秋天

张涧

寒风阵阵,落叶纷纷,冷雨淋淋。一场风雨驱走了夏天的最后一缕余温,秋来了。

我喜欢秋。因为她既结束了夏的炎热,又延缓着冬的到来。我爱秋的更深一层原因,还是她令人更深切地感受岁月,常常引人生发一种带着微微怅惘的沉思,唤起一种对大自然的衷情。秋天一到,一年日月就所剩无几了。特别是到了我这样头上丛林已有不少枯枝的年龄,怎能不回首过去的一载,认真想想即来的一年呢?

塞上的秋,又总是来去匆匆,不抓紧点,她就倏忽而过。再想见她,又得一年。呵!塞上秋,塞上秋,塞上秋啊……扳指数数,我已历过了多少度!起初,我并没有认识到她粗放的美和深蕴的气质。反之,那时还有点讨厌她。青年时代我更惦念的是北京西山火一般的红叶,是颐和园后山榜林中发着清香的松子和松针,是北海岸边变成黄绿色的依依柳丝,是长安街人行道上被秋风吹得滚动的金色杨叶,是令人一想到就咽口水的冰莹鲜红的糖葫芦。北京的秋,有古老艳丽的美,而这一切又总是与远别的家人混为一体。所以,每到九月底,回京探亲的急切心情就使我难以入睡了,而当十月底离家回塞上时,火车一过呼和浩特,进入了夜晚,自然又是硬座,冷得人发抖,不得不穿上棉衣,心想秋天已经过去了。就这样,一连好几年,直到结了婚探亲假没有了,才不能一年一度去享受北京之秋的乐趣,体验那切肤之美的沁润。

度过童年的故乡鲁西南微山湖畔的秋天,比北京的秋天要温暖得多了。留在我记忆中的秋天,要首推刨红薯。那是战火连绵、大地饥馑的年代。就像我家那样的“富户”,也时常饱一顿饥一顿,有时几天揭不开锅。而红薯成熟的时节,就是各家各户的节日,最贫穷的人家,只要有几分地的红薯,刨出来,满满地煮一锅,全家老少吃一大顿,这对于长期饥饿状态的人来说,真是最大的奢望了。我们一些小伙伴,连拿带偷,每人用破烂肮耻的衣襟兜几块躲到离开大人的地头,挖个地窝,争争吵吵地把红薯摆好,再小跑着去拾一堆豆秸、高粱秆,点着烧起来。不一会,人人一头灰,烟呛得个个泪汪汪。再一会,从地窝中发出诱人的甜甜的香味,“熟了!”一声喊七手八脚,扒出来,先拣烤得好的吃,再吃烤成半焦的,最后吃半生不熟的。一会,每人打着饱嗝抹着黑嘴头,满意极了。至于故乡的风光,那金茸茸的芦苇、那一片片变着颜色的棉花地,那村头显得更加墨绿的老槐树,都因饥饿而失去了美的力量,在脑海中留下的印痕,也就淡了。

青年时我曾在南方度过一个秋天。那是世界闻名的上海,每天穿行于大厦森林之中,挤在电车里和街上的人堆里,几乎看不见大自然的绿色,连天空也快忘记了。至于虹口公园鲁迅先生墓前的灌木的叶子何时受霜变得紫红,我也没注意,以后,我才知道,在南方注意季节的更替,首先不是从树木上,而是从服装上。不久前,我又在深秋时光到了四川,城乡处处依然苍翠欲滴,哪儿有北方之秋那种浓重的色彩?只有街头一担担金灿灿的蜜橘,告诉人们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金秋来了。原来南方之秋,并不像北方这般鲜明。

如今,我面对着悄然走来的塞上秋,耳中听着秋雨在窗外发出的沙沙声,觉得像是站在一幅巨大的立体画的前面。忆中的红叶,是画的上方粗笔道的几抹;忆中的故乡之秋,是远处模糊的一串光点;占据这幅画中心地位的,是苍苍茫茫的山峦,荒凉弯曲的山路,萧条破旧的山村,黄稀屎般的泥泞,穿着破黑棉衣的人们,不仅有老人、男人,在破黑棉衣的包裹里还有少女、少妇……这幅画的一角,就像电视屏幕的右上角打出一串醒目的数字:“1960、1961、1962”。

这不是想象,而是一幅真实的人生画卷。

我是1960年9月中旬到宁夏的,按照塞上的季节,已是初秋了。刚到不久就染上了痢疾,正巧有个先我两年毕业的同学要去六盘山区采访,我就要求跟他去了。发着烧,捂着阵阵作痛的肚子,汽车到了黄河渡口。车一停我跳了下来,跑到一避人处解手,当提起裤子跑回岸边时,载着汽车的汽划子已经离开河岸好几尺,差一步我就跳不上去。到了六盘山,我们一头扎到山南麓一个叫红旗的回民聚居的公社里。虽然我幼时在农村呆过,大学期间又下过乡,对农村并不陌生。但大西北如此贫瘠的山村,却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有多少农民家里,炕上只有半张烧焦的芦席!最严重的是家家没有吃的。当地人形容人们的脸色,用了一个非常确切的说法:“黄皮刮瘦”。是的,男女老幼皆无例外,各个都黄皮刮瘦。正像我的故乡家家种红薯一样,这里也是队队种土豆。大概因为它来自外国,本地人叫洋芋。按说,土豆的营养远胜过红薯,而且也比红薯好消化,当时正是有人把“土豆烧牛肉”与共产主义联系在一起。可是,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情景却是,饥肠辘辘的农民,面对着地里成熟了的土豆却无法吃进口中!都怪这该死的秋雨!淅淅沥沥,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这句我是故意采用近来流行的一首歌曲的词儿,这首歌令人感受到雨的甜蜜和惆怅,很有味。)那时的六盘山下,连阴雨竟像乱箭一样射着人们的心!那里,一下雨地里的泥像胶一股黏,把鞋都能粘掉。牲口乏瘦快死光了。人们没有一点力气了。那土豆见了雨,像纸见了水,眼看着很快烂掉。我们和农民一起,拖着同样沉重的双腿,跚蹒走进泥泞的地里,挖出一背篼土豆,吃力地背了回来,倒在脏乱而潮湿的、发黑发霉的屋子里,几背篼就堆不下了。而就这些已经背回家来的,也因潮湿而烂掉大半,更何况淋在地里的那些呢?好不容易盼来的收成,眼巴巴看着烂光,这心情的苦凄,是可以想象的。面对那种情景,我这个自幼爱说爱笑又正当不知愁的年纪的人,也悲泪横流了!

晚上,我们同队干部们挤在小屋里,在浓墨般的夜色中,看着烟袋中的火点一明一灭,听着外边烦人的滴滴答答的雨声,鼻中闻着发潮的羊皮和烂土豆的霉味,小声说着邻省邻县更加严重的情况,心中像灌满了铅……

就是这样的秋天,在大西北一处因一座名山而颇为出名的地方,我一连度过三度!……至于以后怎么变化……如今那里成了什么模样……恐怕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才能讲清。而我这篇短文只是想说,在我母亲的土地上,不仅有过秋瑾烈土被杀害时那样的“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秋天,而且在人民翻身之后也还曾有过六盘山那样饥馑的秋天。而对于我,一个基本上是生长在“福窝”里的人来说,亲历一下苦雨的浇淋,却是一种难得的长见识、净化灵魂的功课。如今想来,一个人一生中经一经那样的哀秋苦雨,也可以说是一种幸事。

由于当副刊编辑的缘故,这些年每到秋天都能看到一些多愁善感的青年习作者寄来的写“落叶”的诗。我青年时代也常在秋天感叹一番,诉情诗行。在中国文学的宝库里,思秋悲秋怜秋之作多矣!我最喜欢的是《西厢记》中莺莺送别张生的那段唱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每读到这里,觉得字又少,意又切,情又浓,实在是千古绝唱。但这么写一写,吟一吟,毕竟太轻松了。

秋天,其实是沉重的。人们之所以把秋与金相连,当然由于它是收获的季节。但我觉得,秋天的珍贵,还在于它是送夏迎冬的转折之时。别人我不太知道,反正我自己每到入秋,就分外多思多感。

一天早晨,在朦胧变幻的秋光里,我独自徜徉在郊区林中。柳树、沙枣还都枝叶葳蕤,林间洋溢着植物的香气。渐渐,晨曦里我发现,柳棵棵披着青丝,而杨却已开始落叶。杨本来就比柳娇些。我踩着厚厚的落叶,走近一株略粗的杨树前。它原来光洁的泛着粉白色的躯干,已经出现了片片疤痕,像是我脸上渐深的皱纹。它的枝头上已有几根枯枝,像是我的白发。啊!我不像这棵杨树吗?是的,我与它一样,无法抗御自然规律的左右,渐渐老了。我也与它一样却并不埋怨,也不介意,依然守在自己的方位上,发挥着自己的一分力。我也同它一样,想要痛痛快快地让自己的枯枝残叶落去,以便给待发的嫩枝新叶让出地盘。我也同它一样啊,在这秋光已浓的时节,心中并不惧怕马上就来的严冬,而是双目已越过大雪纷飞、滴水成冰的季节,眺向融融春光……

就这样,迎接多情的秋天吧!就这样,热爱浓重的秋天吧!

(选自《多情的秋天》,获宁夏第五届文艺评奖二等奖)

同类推荐
  • 西部流浪记

    西部流浪记

    西部有一部厚重的历史,西部曾是一片浸透血泪烟尘的荒原,那样的西部曾一次次出现在赵本夫的梦里,很多年,后他终于去了西部,而且是去一趟又一趟,有点收不住脚了。他说,能吸引他再去一趟并且是反复去的地方,只有中国的西部。于是赵本夫开启了一次单独的西部行,准确地说,是去西部流浪。不住大城市,不和当地作协联系,不找人接待,不住豪华宾馆,吃、住、行一切由自己来。大方向是西部,但没有具体目的地,一路随兴,走到哪算哪。他以脚步丈量梦里的土地,以饱经沧桑的心重新阅读西部,抒写西部。本书还收录了多年来赵本夫所创作的散文精品,集最新散文与最佳散文作品,精选呈现。
  • 珠江故事:东方的觉醒

    珠江故事:东方的觉醒

    张胜友,福建永定人。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编审,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作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出版《穿越历史隧道的中国》、《破冰之旅))等报告文学集12部;撰写《十年潮》、《历史的抉择》、《让浦东告诉世界》等影视政论片25部(300集)。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多篇作品入选大中学语文教材。
  • 西部的太阳

    西部的太阳

    西部历来是神奇而又迷人的。那些黄土地、红土地不仅生长着人们赖以维持生命的五谷,也生长着滋养人们精神和净化灵魂的诗歌。西部大开发,不应该仅仅是中国经济的增长点,也同样应该是民族文化的兴奋点,而且只有得到文化的虔诚关注,经济才能振兴和腾飞。晓燕的诗关注西部的历史和今天,关注西部的发展和未来,为西部黄金岁月的到来笑逐颜开:“时间之水流至 2000 年时 / 西部一改往日的无言和沉寂 / 突然站立起来 / 甩掉一年四季厚重沉闷的羊皮袄 / 西部,要把惰性和无奈扔掉”与其说这些诗句是诗人对开发西部的客观描述和主观警示,不如说是诗人对西部未来的迫切和激动。因为诗人已经预见到西部的土地......
  • 春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 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

    本书是郁达夫的精选散文集。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浙江富阳人。郁达夫一生为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表现自我的真挚感情。他以一种单纯的抒情方式在作品中解剖自己、分析自己、鞭挞自己,使这些作品充满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热门推荐
  • 道门法则

    道门法则

    q群:订阅群1701556,盟主群954782460,其他书友群657860597。道门掌控的天下,应该怎么修炼?符箓、丹药、道士、灵妖、斋醮科仪......想要修仙,很好,请从扫厕所开始做起!符诏到来的时候,你需要站在什么位置?
  •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记录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记录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汇集了从明到清28位皇帝的小传,涵盖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朝廷政务、后宫生活及得位根由、身死原因,截取他们生平中最得意之事、最失意之事、最痛心之事,历数品评他们的千秋功过,层层揭开他们的身后留下的谜团,以史实为依据,兼涉轶闻、生活。因而,具有史料-陛、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明清帝王的贤愚仁暴、国运的兴衰更迭、政治的清浊荣枯、民生的安乐艰辛,都能给后世以镜鉴。今天我们品读历史,钩沉帝王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小而言之,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大而言之,个人的修养成长,家庭的维系安顿,处世的进退取予,行事的韬略谋断,也都可以从中受到启迪!
  • 我被古代美眉加了工作群

    我被古代美眉加了工作群

    “欢迎加入摩尔美眉工作群,加入了工作群,你的摩尔古城之旅便已开启!”失意少年易正峰以为只是个名字好玩儿的聊天群,便不经意的入了群,却被活生生整了容,变成了一个只有鸡蛋大的小人儿重新长大……“在工作群里,你每完成一个任务,都会得到一个奖励,你的身体就会慢慢长大,你会成为全天下最俊俏的男人!但任务若是失败,你将被直接踢出工作群,变成一条毛发掉光的癞皮狗,被养在你的心上人家里,遭受你的情敌的无休无止的折磨。”“在工作群里,只要完成了所有的工作任务,你将会神功在身、魔法无限,你将会征战四方、无敌天下……你将是摩尔之主,王朝霸业雄踞天下,连21世纪的现代社会,在你面前也得避其锋芒,为你马首是瞻……”“欢迎加入摩尔古城美眉工作群,工作时间,禁止闲聊!”
  • A Mountain Europa

    A Mountain Europ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十大黄金行业的投资法则

    十大黄金行业的投资法则

    对沪深股市1000多只股票,你是否觉得无从下手呢?从股票的走势上,你是否觉得要判断出某只股票很牛是那么的不容易呢?或许其走势被捕捉到时很符合“黑马”特征,但主力是很狡猾的,技术走势在他们的操控下千变万化。所以,从现在开始,你要换一下投资思维:从行业入手进行投资,赋予技术分析选择介入时机。
  • 只愿,此生不负君

    只愿,此生不负君

    六年前,乔希被想要报复自己父亲的人带离程家,所幸有人愿意收养她,只可惜后面养母因病逝世,把自己脚黑了闺蜜所扶养,就在那里,她遇到了那个温柔得可以包容自己一切的人,但她却只认为自己对他只是兄妹之情,五年后,因为一些原因,她回到了程家,却陷入了一段爱而不得的悲恋中,幸好,他来了,把她再次纳入自己的双翼下,只愿,此生不负君。
  • 穿越仙界做帝尊

    穿越仙界做帝尊

    道法与科技的碰撞,现代与传统的交融。一个能操控时间的穿越者,一个靠掠夺起家的理科男。符篆印刷、法宝铸造、建机甲傀儡生产线,请看逗比主角的开挂人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异世界科学家

    异世界科学家

    周鹏是一名化工专业的普通大学生,在一次尝试制作硝化甘油(炸药)时由于手残发生意外,他本以为自己会与马克思会面,睁开眼看到的的却是一位长着毛茸茸耳朵和尾巴的银发美少女。“您就是至高神艾利莫带来的智者吗?”美少女问。周鹏才发现,自己有了新的身份:智(Z)者(Z)
  • 一步登天

    一步登天

    一个豪华周末,踌躇满志的经贸厅长,风姿迷人的公司女老总,端庄雅致的法院女院长,灸手可热的金牌大律师,乃至公安厅长、市长,不约而同地来到一幢海滨别墅。这些举足轻重的人物,全都围着一位九十多岁的神秘老太婆团团转。沉郁的迷雾笼罩着别墅,一个个精心策划的密谋,在千丝万缕的人物关系网中无声地进行……而这位神秘老太婆,既是身世不同寻常的革命老前辈,又是拥有三千万英镑财产的巨富……“使人焦急,使人疑虑,使人惊奇”,这是著名的戏剧创作的“3S”秘诀。长篇当代传奇《一步登天》,在既紧凑又从容的讲述中,如剥笋一般,一面拨开层层疑云,一面又设置下新的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