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7500000048

第48章 腐败葬送了大明

魏若华

在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议论:“围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对于职业也罢,婚姻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名人名言,于是产生了“围城效应”!

但对明代官场这“效应”就不灵了,你想,他费了老大劲才“冲”进官场,尝到了当官的甜头,享受了既得利益,已经是美哉优哉了;他当然不会就此罢休、停滞不前,而是利用“剥皮”的手段,升更大的官,发更大的财,当然是官越大越好,钱越多越好了;他又何必弃官不做,“逃”出官场呢?即使是官场失意,油水不大,他也不会轻而易举地退下来去当平民,“退”就意味着“丢了面子”;至于官做砸了,赃事犯了,或“诏狱严刑”,或“命丧黄泉”,他也会“生而无诲,死而无憾”的,也许还会来上两句:“再过二十年,老子拼命也要当个大官!”

据《官僚与官僚制》一书列举的研究资料显示:

——数千年来,古代就是“官吏与农民”构成的。官、民两级,以官为主,官贵民贱,民只是官吏的奴仆、权力的客体。

——官位是衡量士族地位高下、权力大小、价值有无的唯一标尺,而民众既无政治地位,也无经济地位,仅有的义务就是兵役、徭役、赋税。

——士族为达官欲、权欲、钱欲、色欲,往往像瘟疫感染一样,很快便会蚀透整个身心,除少数“海瑞”幸免其害,绝大多数在劫难逃。

——“官无常贵”这一规律导致的兴衰起落,使得做官为吏者们私欲膨胀,总是得其一,思其二,永无止境,永不满足,直至死而后已。

——踏上仕途的人,大都官性旺盛而人性泯灭,一旦退出(多系犯案清除),官性才会逐步收敛,人性才会日益复苏。

——他们有一种不可想象的活动力和异于寻常的贪得欲,为了权与钱,可以父子相残、兄弟相戮、夫妻相离、亲朋相分,什么人间悲剧都会发生,古代的政治绝不仅仅发生在古代。

意大利著名历史学家克罗奇就曾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鲁迅先生在《致郑振铎》信中也曾谈道:“偶看明末野史,觉现在的士大夫和那时之相像,真令人不得不惊。”

作为共产党人,老祖宗马克思有句名言:“思考使人受难,受难使人思考。”话又说回来,自己毕竟是一介平民,又何必“杞人忧天”?嘴说不过心啊!我依旧在苦苦地沉思与反思。

我想到了官吏的起源:

在我国的典籍中,不乏关于“官”的古老的传说,“三皇五帝”大概是最早最大的官了,这在《尚书·尧典》《左传》《史记·五帝本纪》中皆可得到印证。但还可以往前追溯,就是说在尧、舜、禹之前(不知是多少万年),人们往往以“云”、“火”、“水”、“龙”、“鸟”等自然现象或某种生物作为官的名号,以确保部落首领的权威,处理公共事务,维护氏族团结,这便是令人难以理喻的“图腾崇拜”。

我这样讲并非胡编乱造,不信可翻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92页、154—160页,以及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尽管恩格斯与卢梭都是洋人,但就“官”之起源而言,中外世界大抵同而不悖。

那个时代,是一个十分单纯、质朴、美妙的时代,至少“没有富人和穷人间的差别”,“没有今日这样臃肿复杂的管理机关”。就是说,官只是协调生产关系的“人中之人”,并非指挥生产的“人上之人”

扯远了,怎么拉到原始共产主义上去了?还是就题来谈《明史中的“剥皮史”》吧!

明初,最大的官莫过于宰相,他是“百官之长”、“群僚之首”,可以“总百官”、“治万事”、“佐天子”。然而,天子毕竟是天子,天子就是天之子;“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乃皇上,皇帝才是至高无上的。

皇权至上,相权几何?

朱元璋对相权从登基那天便心怀忌讳。他再三告诫臣僚,要效忠,“勿欺、勿蔽”,但官僚们为了争权夺利,竟搞什么淮西和浙东两大集团,互相攻击,各不相让。胡惟庸竟露骨地说:“杨宾为相,我等淮人不得为大官矣!”后杨宾被杀,左宰相果然轮到了胡惟庸。但这胡宰相却偏不识相,他倚仗韩国公做靠山,“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竟置皇权于不顾。朱元璋是何等样皇帝,终于忍无可忍,以“擅权植党”罪诛杀了他。接着“罢中书省,废丞相等官”,将其职分于吏、户、礼、兵、工、刑六部,历经千余年的宰相制废除了。接着又捕杀了居功自傲、横行不法的大将军蓝玉,被牵连者有一公、二伯、十三侯,并公布了审讯后所辑的《逆臣录》。

这两案,前后绵延十四年之久,诛杀四万五千余人,史称“胡蓝之狱”。由此,明代之“元勋宿将”(最大的官),几乎消失殆尽。

不难看出,再大的官也是皇帝封赐的,不管你资格多老、能耐多大,一旦超越皇权,或抵制、或分割、或诤谏,都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伴君如伴虎”正是这一经验的总结!

然而,再英明的皇帝也不可能总理一切,朱元璋就曾叹息:“朕日总万机,岂能一一周遍?”于是在罢相两年后设大学士,“使侍左右,以备顾问”。到他儿子明成祖朱棣手上,干脆来了个折中办法,既不逾越“不置宰相”的禁令,也不沿用“以备顾问”的旧法,而称之为“内阁”。于是乎,“内阁辅政”便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国初。

“政事因人而异,官职由人而设。”从宰相到顾问,从顾问而后内阁,机构越来越庞大,“官多缺少”的矛盾也愈来愈尖锐。

究其因大约有三个:初期的“多途并举、三途并用”(除进士、举贡外,另推举“杂流进仕”,即不拘资历而破格录用);中期的“捐纳与荫生”(除“正途”考试外,另开“异途”二种,即捐班之官和世袭之官朝廷承认);末期的“开邸卖官晋爵”(除吏部任命外,另由位高权重者“职外加官”、“一官多人”,皇帝默许而不过问)。

上述流弊沿至明末,则更甚、更滥、更加不可收拾,已衍化到借钱买官、集资捐官,以致“有资即可官,才品俱无论”的地步。有人在京都长安门上贴首无题歌谣:

督抚连车载,京堂上斗量。好官昏夜考,美缺袖中商。

另有一首民谣,概括了捐资贿官者的群体形象,他们竟是一批不懂诗书、专刮民膏的“肉头千岁”:

唐诗无全诗,宋词有微词。权术窃王者,皆是瓷中次。

这里的“王者”,当也不仅专指“王公贵族”。因之,清末大学者顾炎武曾愤言:“士大夫之无耻,谓之国耻!”

明代官场之舞弊,不仅我们今天不理解,即使当时的皇帝也只能默而许之,从未细察之、深而究之,请看有关史料:

太监李广以左道见宠,及死,上意其所藏必有奇方秘书,搜其家,得纳贿薄籍一帙。中云:某送黄米几百石,某送白米几千石,通计数百万石。上询左右:“广所食几何,乃受许多米?”对曰:“黄米即金,白米即银。”(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卷八)

在那灾荒连年、民不聊生的年代,皇帝身边一个小太监收受之黄金白银竟数百万计,面对国库空虚、军饷无着、内忧外患的严酷现实,不知皇帝本人又作何感想?

后人就此作了若干解释,皇帝所搜的并非“纳贿簿”,而是“奇方秘书”,至于黄米、白米之匿称,皇帝不明白也不足为怪。因皇帝并不直接参与卖官事宜,只是“私令左右”去操办。即皇帝将大头收入后宫大内,“聚财以为私有”;左右将小头归为己有,“以肥私室”;零头缴国库,当然所剩无几。于是,“卖官市场”上便出现了转手倒卖的“二道贩子”,也就是“左右的左右”了。就朝廷而言,卖官也是一项国库收入:国库空虚,可靠此渡过难关;国库盈实,可借此增强国力。卖官当然是一本万利,既能给皇帝带来财源,又能为皇帝缺钱分忧,皇帝何乐而不为之?至于老百姓呢,当官的多了,头上的虱子跟着多了,太多了也就不痒了!

明思宗崇祯倒真不是这样的皇帝。他曾多次以“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之类的话训告满朝文武,务必自律戒贪。但面对内忧外患、财政枯竭的局面,也实在是无法应对、无力挽救的。

在夏维中的《大明帝国的衰亡》一书中有这样几段文字(大意):

户部给事中韩一良就曾直言:

“皇上啊,文官也知不应爱钱,但时下局面,何处不是用钱之地?何官不是爱钱之人?文官也是不得已才爱钱!道理很简单,多数官就是以钱而晋,就任后自然得把本钱‘捞’过来。”

接着,韩一良讲了些官场内幕:

“据臣所知,谋一督抚,最少得银子五六千两;而道府之美缺,也非用两三千两不可。至于州县及佐贰之缺,也各有定价;举监及吏丞之优选,俱以贿成,而吏部之始进可知矣。像科道之官、馆选之进,半数也是靠钱打通关节而获得的。”

韩一良以自身为例道出了官场的现状:

“臣乃是从县官起步的,现居言路做给事中。对官而言,县官是行贿之首,而给事则是受贿之魁。时下,每提‘蠹民搜刮’,则全归属于州县官之不廉。然而州县官又何以能廉?他们的俸薪才多少?而开支却不少!上司票取、书仪、岁送、荐谢之费等等,无不要钱。近又发展至每遇考满朝觐,动辄三四千两白银。这些银子不会从天而降、自地而出,州县官能清廉吗?科道上的官员称之为‘开市’。臣于两月之内就辞谢书仪五百余两。像臣这样交结不广之人尚且如此,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

崇祯容他一口气奏完,沉思良久,不知该作何解答。

但他知道,韩一良所述乃是真情实况矣。国家危难,这样讲真话的人堪称难能可贵啊!不久,便下一旨,破格提拔韩一良为右佥都御史了。

到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崇祯在文华殿召见群臣时,自然想到了韩一良的进言,再次厉言重申:

“吏、兵二部,用人根本,近来弊窦最多。未用一官,先行贿赂,文武俱是一般。近来听说,被选官员动辄要借京债若干,一旦赴任,便要还债。这债出在何人身上?无非是盘剥小民。这怎能选到好官?选拔之官又怎么会爱吾百姓?”……

崇祯期待的“吏治清明”至死也未曾实现!

反之,奢靡之风、裙带之风、帮派之风、舞弊之风、请托之风、贪墨之风,禁而不止,愈演愈烈;政以贿行之弊、冗官赘员之弊、任人唯亲之弊、恩荫得官之弊、以资晋官之弊、捐班买官之弊,积重难返,日盛一日。

日理万机的崇祯,至到煤山上吊之时,受朝廷俸禄的两三千文武官员又在哪里呢?

他依稀记得,曾传旨告曰:“百官俱赴东宫候旨。”而今,除身边的老太监王承恩,竟无一官,亦无一员,难道都殉职了,死光了?

他终于明白了“爱吾百姓”才是“保吾江山”的道理,然而晚了,完了……

但他还是在衣袖上写下了“杀尽百官,勿杀百姓”八个大字的遗言。

——这绝命遗言留给谁呢?

——打进北京的李自成!

1999年5月22日再校

(选自《明史笔记》,获宁夏第六届文艺评奖三等奖)

同类推荐
  •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61篇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61篇

    观乎人文,化成天下。中国古典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所选取的初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61篇就是其中的精华。本书对这61篇古诗文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赏析,并附有译文、考点总结和易混辨析,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审美鉴赏能力,并针对考点有计划地进行分析和指导,真正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 大援建

    大援建

    纪实作品《大援建》是奋斗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一线的广元本土文艺工作者,辛勤耕耘、倾情奋笔的结晶。该书全景式地见证和记录了史无前例的大援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生动地诠释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深刻地揭示了灾后重建创造奇迹的科学机制和力量源泉。
  • 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喜剧作品。书中讲述了善良忠厚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替朋友巴萨尼奥向冷酷无情的犹太商人夏洛克借高利贷,并以自己的商船作为抵押,夏洛克想乘机割取安东尼奥的肉便答应了。但安东尼奥的商船却出事了,夏洛克把安东尼奥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聪明的鲍西亚答应夏洛克可以割取安东尼奥身上的任意一块肉,只是若流下一滴血的话(合约上只写了一磅肉,却没有答应给夏洛克任何一滴血)就用他的性命和财产来抵换。最后安东尼奥获救,除了夏洛克之外,每个人都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 留住乡愁

    留住乡愁

    全书收录作品83篇,分为情系故乡、难忘亲情、旬阳风情、往事如烟四辑。整部作品文风朴实、语言凝练,情真意切、思想性强,往往以小视角揭示出大主题,展现了“文人一定要深入生活,为时代、为社会立言”的责任与担当。
  • 疯言乱语

    疯言乱语

    本书主要包括《老宣供词》、《跳加官》、《妄谈》、《疯话》等内容。作者宣永光(1886-1960)是河北省滦县城内南街人。乳名和尚,学名金寿,世人常呼为“老宣”。
热门推荐
  • 荒芜星际新纪元

    荒芜星际新纪元

    凌若琳的梦想是做一只米虫。在此之前的先决条件是赚够养老的钱。然而她的赚钱计划才开始了没几年之后,她便穿越了,而且还穿越到了一个“荒芜”的星际世界。唯一值得高兴的是她还绑定了一个名为星际快乐购实际上并不能快乐购的系统。哎,还是重新想办法赚钱吧。
  • 超级记忆术:很强很有效的记忆方法大全

    超级记忆术:很强很有效的记忆方法大全

    优秀的记忆力是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人的记忆力是超乎想象的,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只要掌握了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我们就可以轻松打开藏宝室的大门,让自己在记忆的海洋里畅游,开发出超凡脱俗的强大记忆力,使自己可以更加高效地工作、学习、生活……有更多、更充沛的时间去发展事业,将自己的生活规划得更加合理,一步步走向更高、更宏伟的人生舞台,走出一条辉煌的人生路。
  • 边寒

    边寒

    云国寒月郡主最爱大将军益阳!可和亲那日,十里红妆,她被风吹起了红盖头泪如雨下却也只能无奈地再看他那么一眼,与君陌路!
  • English Stories London

    English Stories Lond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味道之味觉现象

    味道之味觉现象

    从最微观到最宏观,饮食串起了最可感的个体肉身与最抽象的文化网络。假如食物注定要被人吃掉,假如食物真是一种艺术,那么我们欣赏这种艺术的唯一方式便是毁灭它。我们有时候会用“干掉”去形容进食,比如说“干掉一碗面”,“把整桌菜干掉”;那个“干”字正正是最粗暴的破坏。形容一顿吃完的饭,我们会说那场面真是“狼藉”;这岂不是一桩惨案的遗留现场?只有透过吃的动作,我们才能完整体验食物之美,才能领会食物作为一种艺术的精髓。可是吃的动作同时也就是一种破坏、吞没与消化。食物一生的高潮在于它的死亡,不消灭食物,我们就无从欣赏食物。饮食艺术乃是一种关于毁灭和败亡的残酷的黑色艺术;最美的刹那,就是崩解朽坏的一刻。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青春无泯(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青春无泯(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王妃好逍遥

    王妃好逍遥

    貌丑无盐,生性软弱的沐王王妃在成婚当日自杀,只因为被沐王嫌弃唾弃加丢弃!腹黑果敢的她穿越而来,一切都将不一样。听说,某个王爷和那名满天下的茶庄老板XX公子之间关系“非比寻常”。听说,那个王爷为了堵住悠悠众口,娶了一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女子做王妃。听说,那是一个窝囊到极点的王妃,毫无存在感的王妃。听说,那个王妃只能留在家里做黄脸婆,而他的丈夫成天出去与那XX公子厮混,关系暧昧。“王爷,他们说我是黄脸婆。”“他们嫉妒你。”“王爷,他们说你有龙阳之好,断袖之癖。”“他们嫉妒我。”“王爷,他们还说你和宝夜茶庄的老板有一腿。”“这个是事实,你现在就光着身子躺在我的怀里,多少腿都有了。”谁说王妃是待在王府里的?他家的王妃扮男子,开茶庄,活得逍遥着呢!【片段一】某女伸出手管某男要银子,“昨天侍寝的银子,赶紧拿来。”某男:“夜儿,我们拜了堂的,为何本王还要付夜儿银子呢?”某女:“当然,我可是个商人,奸商一个!从来不能做亏本的事情,上一次的账赶紧结了,至于以后,先付钱再办事,概不赊账!”只见某男从怀里掏出了一叠银票,“都给你,我们多来几次可好?”“……”【片段二】几个成人被一个小毛孩给打趴在地上。只见某个孩子蹲下身来,很认真地问道:“你们很痛吗?”“很痛很痛,不要再打了。”“我这里有伤药,你们要吗?”“不用不用,多谢小世子,真的不用。”他们才不相信小世子在把他们揍成这个样子之后还会给他们伤药呢!“为什么不要?是因为还不够痛吗?”“不是不是!”痛死了都!“那为什么不要我的药呢,很管用的!一定是你们还不够痛!”“要,要,我们要!我们很痛,我们要!”几人连滚带爬地过来抢小孩手中的药。“嗯,十两银子,付钱!”小孩伸出手示意众人拿钱来,他的私房钱又有着落了!【片段三】厨房里,一大一小两个身影鬼鬼祟祟。“父王,你说这次能成功吗?”一个粉雕玉琢的小男孩满脸质疑地看着正在准备“加了料”的参茶的男子。“这次一定没问题,你娘上一次被下春药的结果是我们有了你。”某男一脸的自信。“可是这是你第一百六十五次说没有问题了!”小男孩双手抱胸,小嘴一嘟,明显不信任男人。“儿子,你不是应该站在你父王我这边的吗?”说完男人端着他精心准备的参茶往某女的房间走去。半个时辰后。房间里热血沸腾,各种让人脸红心跳的声音不断地传出来。
  • 快穿之戏精宿主日常作

    快穿之戏精宿主日常作

    当宴时末出现在系统空间的时候,她看到了自己也像书中的主角一样拥有金手指,身边美男环绕……然而,“啊,我怎么又做梦了?”“醒醒,有任务了!”桃白戳了戳宴时末。桃白,她的主线发布人,然鹅,你以为我就只有一个任务发布人吗?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事实截然相反,我还有一个让我又爱又恨的支线发布人桃萧,支线任务总是出人意料,花样层出不穷,偏偏……支线任务的奖励丰富,咳,不是我宴时末看中这些奖励,只是因为我是一个尽职的任务者,对的,没错!(嗯,不太会写简介,将就将就,本文1V1,至于宠不宠,看下去就知道了)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