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3700000018

第18章 把握传统 瞩目未来(4)

宗白华(1897~1986)先生说:“中国哲学是就‘生命本身’体悟‘道’的节奏。‘道’具象于生活、礼乐制度。道尤表象于‘艺’。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47]古老的乐舞艺术,就被视为人类以艺术行为通达“道”并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的典型的形式,即《礼记·乐记》所谓“大乐与天地同合,大礼与天地同节”。《礼记·乐记》在讲到乐舞活动中的人与道(天)的关系时,说得更为具体和直接:“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和其行……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然后发以声音而文以琴瑟,动以干戚,节以羽旃,从以箫管,奋至德之光,动四气之合,以著万物之理。”这就是说,乐舞表现的全过程,都是按照天意(道)在创作,它充分体现在物质的、形式的运用以至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当然更不用说那些借以“通神”的各种祭祀巫祝的乐舞了。至于发展到“颂圣”性的乐舞,就愈是以“天人合一”之“道”来标榜了。魏晋时代的阮籍(210~263)的《乐论》,曾这样阐发了乐与道的关系:“昔者圣人之作乐也,将以顺天地之性,体万物之生也。故定天地八方之音,以近朝阳八风之声,均黄钟中和之律,开群生万物之精气。”自然,突出强调艺术活动必须以“自然”之心合“天然”之“道”,使创作过程能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48]的自由翱翔的境地,则应当说更多地是来自道家的“道”的思想内涵,而且表现在魏晋以来绘画领域的艺术追求最为鲜明。南朝画家宗炳说:“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而有趣。是以轩辕、尧、孔、广成、大隗、许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游焉……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49]这就是说,在他看来,自然山水就是“道”的显象。圣人要体悟“道”的真谛,必游名山大川,在大自然中来体悟“道”(自然)的精神,而绘画山水也必须“澄怀味像”,才能通达于“道”。据说宗炳晚年曾慨叹自己的“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50]。这就是说,“澄怀观道”,才是他追求的艺术的理想境界。

由此可见,艺术的创作思想,无论是近儒还是近道,都贯串着这“天道”与“人道”相融合的“道”的精神,使“道”的精神化为艺术的灵魂,甚至达到“入神”“通圣”的境界,这是中华传统艺术追求的所谓“天人之合”“合天之技”的艺术精神和最高审美理想。

(二)“情与气偕”,“气韵生动”。在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气”,也是与“道”相关联的哲学命题。只不过,这“气”在固有的意义上就不同于“道”。“道”虽被视为天地万物的本原,但却“无为无形”[51]。“气”则是可视、可感的生命的形象。《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元论》(上)说:“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于天气。”大自然中的烟气、蒸气、云气、雾气、水气、冷气、热气、生物氤氲的呼吸之气,都是宇宙存在的实体。所以管子断言:“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52]人是靠“吐纳之气”以通天,因而,气也主宰着人的生命的历程。孔子则把人气引申为“血气”,阐述了它在生命历程中的社会意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53]而“道”既是天地万物的本原,那么“气”是有,只能生于无,即生于道。道是灵魂,气则是这灵魂的可感可视的生命表现。所以,气,虽然存在于人的血肉生命的实体,却也在社会发展中被物化为人的精神“生命”,成为精神与生理综合的形态特征,因而,孟子有“善养吾浩然之气”之说。这所谓“浩然之气”,当然是指的道德上的善的崇高,养育和熔铸了人的精神气质。但孟子认为,这种精神气质,又是可以从人的社会行为和血肉生命中可感、可见、可知的。他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54]什么是“浩然之气”呢。孟子作了这样的描绘:“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55]这不只显现了个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与情感意志融为一体,而且这“浩然之气”,已升华为个体人格的最高精神美质。这当然是积极“入世”的社会中人的人格美、精神美;这种“浩然之气”可以“养育”出为国为民的贤臣、良将、志士、仁人。孟子的这种“气”说,不仅在社会思想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渗透着中华传统艺术的审美理想。直到曹雪芹的《红楼梦》,还在借贾雨村之口运用阴阳二气之说,以品评他小说中的叛逆的主人公贾宝玉这位时代的“怪胎”。

中国古代文论多以气论文。曹丕(187~226)即称“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56]。刘勰则对曹丕的文以“重气之旨”加以发挥,提出“气以实志”,“情与气偕”的观念。所谓“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57],更加强调了文章的才情来自作者的个性与气质。不过,艺术的审美,主要讲求的却是“气韵生动”。如果说,儒家的观念是以气为质,那么,艺术的“气韵”范畴的内蕴,更偏重于与道家的玄的意味相通的韵的追求。在绘画、音乐的理论中,则是气韵、韵律、神韵、韵味诸概念主宰着艺术优劣的品评。有的论者这样解释“韵”的含义:“有余意之谓韵”,“凡事既尽其美,必有其韵;韵苟不胜,亦亡其美”。韵在审美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始自魏晋南北朝的所谓人物品藻,也是在玄谈与清谈中形成的品藻标准。最初,它本是用来评论人物的风姿的。《世说新语》以及相关的史书——《晋书》、《南史》、《宋书》、《齐书》、《梁书》中,对历史人物的“品藻”,无不以“气韵”为旨归,所谓“风韵秀彻”、“雅有远韵”、“道韵平淡”、“玄韵淡泊”、“风韵清疏”、“苦节清韵”等等,其内在意蕴总含有道家淡泊超世的情趣。南北朝又是中国人物画大发展的时代,而以“韵”为品藻人物的气度、情调大小、高低的标准,也自然地进入了绘画艺术的审美要求,终至成为囊括一切绘画创作的重“韵”之风,“气韵”则是作品内在的精神生命。谢赫所说的画之“六法”即有“一气韵生动是也”[58];张彦远称画“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59];荆浩提出的绘画“六要”里,虽“气”“韵”分说,却放在“一曰气、二曰韵”的最重要地位;北宋以禅论画的黄庭坚则强调说“凡书画当观韵”[60];至明代,董其昌更以“气韵”为绘画的审美最高境界,把绘画分为南北两宗,并特别推崇以“韵味”见长的南宗。于是,在“气韵”追求中又重“韵”之风,几乎统治了明清以来的画坛。在这里,无论从哲学的命题到艺术的审美意识的发展,都可以看到所谓儒道释互补或儒道释“同源”给中华艺术特征带来的深远影响。

(三)“境皆独得,意自天成”。既然对“道”的追求是中华艺术精神最根本的特征——艺术的灵魂,而“‘道’之为物”,又是“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61],因而,在“道”的精神统率下,这有与无的周行不止,在传统艺术中也派生出体现它丰富内蕴的审美范畴和概念,如形神、虚实、韵味、意境等,而“意境”又是艺术家与欣赏者在艺术活动中的高层次的追求。

“意”,在中国古典哲学观念里,是指对“道”的体悟而言。所谓“道意”,主要是道家学说的概念,在魏晋玄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至唐,被引进艺术而成为审美范畴。“意”则是指艺术家创作时的主体构思的“立意”,所谓“意在笔先,画尽意在”,“意不在于画”[62]其内涵还没有多大的改变,后来逐渐演化,特别是绘画范围里,“意”被认为是主体在认识客体中的情景交融的产物。张彦远所谓的“意”乃由“境与性会”而得,就已有了主客体相融合的境界。只不过,盛唐诗人王昌龄(?~约756)把“境”引入美学范畴[63],“境界”的连用,却是来自禅学启示的“佛境”“禅境”的内涵与借用。抛开那些神秘的说教,佛学的所谓“意境界”,以及“佛境”“真境”“智境”之类,无非都是指对“佛性”的体悟达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的高度。

如果说“意”的内涵,多来自老庄与魏晋玄学的“道意”,那么,“境”,则是佛家“禅境”的直接借用。而无论是“道中之境”还是“禅中之境”,归根结底,所追求的就是艺术思维中的“虚静”与“空灵”。二者可算是道释互补,“道意”在前,“禅境”则发展了“道意”。它们被引进文艺领域而有“意境”及其内涵的连用和发现,催化了唐宋以来意境说理论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许多诗论家与画论家都以它为中国艺术的最高心灵境界。晚唐《二十四诗品》的作者司空图(837~908)又以道家的“道意”总结了“意境”的“四外”的表现,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64]、“韵外之致”、“味外之旨”[65]。

“意境”这一生根于中华文化土壤里的特有的艺术美学范畴,自从唐宋迄于今天,已被广泛运用于文学艺术领域的各个门类,以诗、词、书法、绘画中的探讨与论述最多。而在诗与画的“意境”创造中备受推崇的,又是盛唐诗人画家王维。作为诗人,他虽取材广泛,却仍以田园、山水题材的作品最多,而且他多才多艺,音乐、绘画、书法,都有很高的造诣,特别是绘画也包括理论,都备受后人推崇。可惜,他的绘画作品目前难得一见。今传有《伏生授经斋》,被认为是王维之画本,也有著名的《辋川图》传于各代著录之中。传说他所作的《山水诀》、《山水论》,就倡导画家要“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妙悟者不在多言”,“凡画山水,意在笔先”。这“意”就是来自对山水的“自然之性”的“妙悟”,是神与景游;而在王摩诘“妙悟”的“意”里又是离不开“禅”的精神感受。所以,在画论家以至“士夫画”(即文人画)的倡导者看来,王维的作品是“典型”的“意境”创造者,是“妙上品”。宋代沈括高度赞扬王维的创作是“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66]。苏轼还把王维同吴道子作了比较,甚至说:“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67]苏轼既是“士夫画”创议人,又是禅意玄想时在襟怀的高士,因而,他如此崇尚王维所创造的“虚静”的意境,也是必然的。元代汤垕评王维作品说“盖胸次潇洒,意之所至,落笔便与庸史不同”[68],也是着眼在意字。到了明代董其昌(1555~1636),已公开尊王维为南宗绘画之祖。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宋元,已基本上是文人“写意”的天下,而以禅境论诗画,更是苏轼完成“意境说”的核心命题。“意境”成了艺术作品的灵魂,艺术审美的最高范畴。也可以说,艺术上的有无、虚实、形神、韵味,都包孕在这“意境”创造之中。委婉含蓄,深沉微妙,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它虽对自然景物有真实、概括地观察、把握和描绘,却又不追求客体对象的外在的形似,而是表达着富于生活风神与人生理想的形象的真实,把艺术感觉、艺术想象的空间,留给读者去发现、品味、抒发和追寻。

“意境”,这一具有中华文化传统与艺术特征的美学范畴,虽然最早是由“道意”“禅境”引进到艺术创造和艺术理论的概念中来,多用于诗与画的境界的创造和分析,但自宋元“文人画”大兴起,“意境”说则已广泛运用于书法、音乐、舞蹈、园林等各传统艺术门类,即使由“俗文艺”发展起来的戏曲、小说,在它们的特有的艺术形态和体裁中,也丰富和升华着意境的创造。用王国维的话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69]那么,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能写出“真景物”“真感情”,并达到高层次“境界”,给读者以“写通天尽人之怀”的艺术感受的,就至少有关汉卿(约1210~约1280)的《窦娥冤》、王实甫(约1260~1335)的《西厢记》、汤显祖(1550~1616)的《牡丹亭》和孔尚任(1648~1718)的《桃花扇》,作为他们各自生活时代的代表作。至于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的《红楼梦》,可以说,既综合了雅与俗,又升华了各门类艺术的成就,通过对小说形态的诗境、情境、事境的描绘,把艺术的意境美的创造,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更深更广的层面里。

同类推荐
  • 世界戏剧学

    世界戏剧学

    本书为余秋雨戏剧著作《戏剧理论史稿》的首次修订版,作为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出版后即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曾经被很多大学作为教材使用,其中包括台湾、香港、新加坡的一些大学。在使用十年之后,1992年又获得国家文化部颁的“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 家·国·人:水华创作研究

    家·国·人:水华创作研究

    本文题为《家·国·人:水华创作研究》,以中国第三代导演中最具代表性的水华为研究对象,依据家、国、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围绕水华的创作环境、心态及具体的创作过程、普通观众及电影学者的接受状态等层面,将水华的作品分为三类。
  • 影视文化(生命百科)

    影视文化(生命百科)

    卢米埃尔完成电影的发明后,于1896年雇用了二十多个助手,经过训练,分派到世界各地去放映他的电影,并随地摄取新的电影素材,回来制成新的电影节目。这样,就大大地促进了电影事业的发展与推广。同年,电影也传入了中国。
  •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讲述了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爱美的民族。所以,从远古开始,礼和乐就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孔子教学生的六种教材——《诗》《书》《礼》《易》《乐》《春秋》中,有《礼》和《乐》;孔子教学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和乐居于前两位。目中的重要性。古人说“礼别异,乐和同”,意思是说“礼”是用来别尊卑,序长幼的。也就是通过礼的规定,来制定一种社会赖以稳定的等级秩序。而“乐”,则是求得一种没有尊卑长幼之分的平等与融合,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孔子就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过于礼。”
  • 中国的相声

    中国的相声

    本书以史话的笔法,追溯了中国相声的历史渊源,讲述了波澜起伏的百年相声发展史,是相声艺术领域的经典著作。此次增订,收入作者评论马三立、侯宝林、马志明、郭德纲、梁左等诸多相声名家的十余篇文章,以飨读者。
热门推荐
  • 挖掘你的销售力量

    挖掘你的销售力量

    本书在内容和结构上都作了调整、优化与创新,本书有意识地把消费者行为学的普遍原理与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特殊性及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最新具体实践相结合,即在阐述世界各国消费者行为的共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阐述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特殊性。学会这些潜规则将对你的以后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帮助。
  • 狂海侠影

    狂海侠影

    蜀地两位少年,蜀山派楚一笑与富家公子柳诗云于“不知春”酒馆相遇,引为知己。熟知深藏的江湖暗涌将两位年轻人卷入“天殇剑谱”的争夺当中。
  • 颜倾天下之黛玉

    颜倾天下之黛玉

    推荐偶滴一位朋友开的淘宝店,主营各种养生保健花草茶,爱美的MM可以去看看哦,怡心养生阁:http://m.pgsk.com/***********************************************推荐新文梦醉红楼情画颦眉:推荐自己的完结文文,《水月红楼》喜欢红楼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推荐月的新文《梦醉红楼水润珠华》本文简介:竹影婆娑,月影迷离,不时有唢呐喜庆的声音的随风传来,使本来死寂的潇湘馆增添一点点的生气。金玉良缘已经成真,木石前盟终是抵不过人间财势本色,一缕香魂,即将飞逝。。。不想太虚幻境,警幻托言,如今天下即将纷争四起,绛珠仙子需要重新回到人间,救世人于危难之间。林黛玉,清泪撒尽,本该香魂飘散!只因缘数不尽,又重归人世!只身离开贾家,等待她的又是怎样的多彩人生?!初见之云,那个如兰花一般、清贵无暇的翩翩浊世佳公子,对她百般疼爱,万千宠爱!任岁月流逝,一颗芳心,已然暗许!只是他有他的苦衷,他有他的无奈,纵然情锁青梅,无法阻挡别离。两年之约,他们约好了——穆离,阳光一样的美少年,俊朗如玉,幽默风趣,只是一眼,一见钟情,从此情牵黛玉!无怨无悔!是他,陪伴着黛玉度过了最为寂寞的旅途岁月!百转千回,直到最后,才知道,月老的红线,早已经把他们引到了一处!妖孽,只是黛玉第一眼见到肖黎溪的感觉!有着女子一般的玉颜,银色双瞳,妖孽邪魅!轻轻一笑,颠倒众生!是他,霸气地将黛玉留到他的身边,极尽宠爱,情牵一生!月月不会写简介了,此文有点颠覆原著,与原文背景、人物可能有较大的差别,与贾家的纠葛也会比较少了,在此说明,请亲们慎入坑。喜欢的亲,月月恭候,请进!若是不喜欢这样的风格,亲们可以直接跳过了。不过月月保证,一定会带给亲们不一样的视野!颜倾天下之黛玉的视频,?pstyle=1很美滴,看过的亲亲都留下小爪印啊,外加留言,哈哈~~~****************************************************多多支持,投票+收藏+留言,没有票票,就收藏+留言啦月月鞠躬,谢过。。。月月的群,书香红楼,QQ号79991570,敲门砖偶的两篇文章中任何一个人物的名字!欢迎加入!月的博客,欢迎大家访问!http://m.pgsk.com/liuyichen66
  • 法医王妃:王爷欠收拾

    法医王妃:王爷欠收拾

    她本是21世纪的一名法医,因为一次事故穿越到了历史没有记载的泽国,成为了宰相之女,可惜她是庶出,在宰相府一点地位也没有。由于政局动荡,诡事频出,不少凶案找不到症结所在,因为相府的一个丫头的死亡,使她走上了寻证探密之路,她利用自己的法医学知识破解了一个个难题,最终赢得了风流王爷的青睐。“这个女人我要定了!”“想什么呢?解剖刀拿来!”看21世纪的女法医怎样斗古代风流王爷,进而破解一个个迷案。
  • 萌妻来袭:大叔一抱好欢喜

    萌妻来袭:大叔一抱好欢喜

    被一个狂霸拽的特种兵大叔缠上是何种体验?她不过还是一个纯情的小丫头,居然第一次见面就……她讨厌他,一心只想摆脱他。她有心心念念的男神,而不是这个专制的老司机。她逃,他追。她躲,他捉。“小可可,你闹够了没,乖乖跟我回家!”“你这个暴君,我不要你管!”“封太太,你敢再说一遍吗?”他步步紧逼,一下子将她的小手,举过头顶。“封大叔,你欺负人!”“小可可,我还能再欺负你点,想不想试试?”
  • 我的世界之无限创造

    我的世界之无限创造

    你tm给我一个系统,没有可爱的系统妹妹,也没有各种无敌吊炸天的外挂,就连个任务都没有!!!!!陌玖璃整絮絮叨叨地骂着,突然感觉眼前场景虚幻,一阵强烈地下坠感席卷全身。旁边有个路障,上面标着:请绕行,井盖未固定!!!
  • 余生只想遇到你

    余生只想遇到你

    【1V1双洁甜宠文】“想要吗?”“想!”“嫁给我,我的就是你的!”云昊白唇角带着一抹蛊惑的弧度,一步步向她逼近。“买一送一你也不介意吗?”陆汐颜眉梢微挑。云昊白直接扭头抱起旁边的软萌小汤圆,“乖儿子,叫爸爸!”她怎么样想不到,在人前是禁欲高冷男神的云昊白,到了她的面前,却秒切换到了天下无敌的厚脸皮模式。云大总裁:脸是好东西,所以我还是选择要老婆……
  • 邪魔策

    邪魔策

    暗处的世界浮于水面,遮晴来到了这里。但他并不是初来咋到,如果是比喻的话,那他只是忘了。这是一个有终点的故事,不会太长,也不会太短,大概只是一段年少时青春的故事。 (这本书切了已经)
  • 舔盒在末世

    舔盒在末世

    穿越到末世,竟然能舔盒?‘叮…舔盒成功…体质+1’‘叮…舔盒成功…力量+1’‘叮…舔盒成功…敏捷+1’‘叮…舔盒成功…获得特长:长跑精通’‘叮…舔盒成功…获得特长:拳击精通’‘叮…舔盒成功…获得异能:精神风暴’‘叮…舔盒成功…获得异能:宇宙破灭’梅势点了根烟,发现这末世似乎也没啥难的嚎?
  • 你的心事我的秘密

    你的心事我的秘密

    陈默被父母双双抛弃后,她觉得独自一人去寻找自己的光明。在途中她遭遇了车祸,脸上生出了一块红印,并因为这个缘故拥有了倾听他人心声的能力。后来与傅卓言的相遇,让她意识到自己并不是被抛弃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