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3700000005

第5章 高标准要求把这部综合的艺术通史写好(1)

——1996年8月20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一次编委会上的讲话

今天算是正式召开《中华艺术通史》的第一次编委会,可说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关于课题的论证,我们已开过多次会议,大家都谈过不少意见。这个课题应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来承担,已毋庸置疑。

这个课题是我在“八五”全国社会科学规划大会上提出的,我提出的还有其他两个项目:即“中国艺术学”与“当代文艺思潮评析”。当时,我很希望艺研院能主动承担这几个项目,但那时似乎没有人愿意出面组织集体攻关的大课题,只有程代熙同志承担了“当代文艺思潮评析”这个项目,北京大学艺术系的彭吉象同志拿走了“中国艺术学”的项目,而“中华艺术通史”的项目则无人问津。老实说,我当时有点失望。我以为,“中国艺术学”和“中华艺术通史”这两个项目,我院都有条件、有实力,也理应承担。因为各门类艺术的史论方面,我院多年来都已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可当时我们没有人承担,北京大学虽然拿走了“中国艺术学”,他们还聘请我当他们的顾问。

直到“九五”规划讨论前,林秀娣同志劝我还是应当出来主持这个项目。我自知知识面不宽,特别是对魏晋以前的艺术领域接触不多,确实有困难。但和一些同志交谈以后,大家都信心很足,以为我们各学科的后备力量充足,老中青人才济济,集体攻关,能克服困难,这才增加了我的信心。于是,就不揣浅陋,做了带头羊,试着做起来。

我不是朝闻同志,我也敢说,艺研院现在还没有第二个王朝闻那样博古通今、通晓多门类的艺术规律、自己又有创作体验的大学问家。但是,就连朝闻同志,在他主编《中国美术史》时,也还是说:美术史的编撰过程就是“创造”自己的过程。何况我们要编撰的是中华艺术通史,它不是各门类史的拼凑,而是各门类艺术的综合研究,要探索它们的民族韵律。这也可以说是空前的。我们虽然也读到过欧洲的艺术史,但在他们那里,艺术史的概念实际上就是美术史,而不是不同时代各艺术学科的史的综合研究。当然,参加本项目的同志,都是各艺术学科的专家,或者也熟悉一些别的学科,但恐怕还没有体操队那样的“全能冠军”。这次都必须在分卷中熟悉别的学科,而且即使是自己熟悉的学科,那撰写也仍不同于门类史,即它必须反映出综合研究中的规律与特点。所以袭用朝闻同志的那句话也还是要创造一个新的自我,艺术史的门类史的“自我”。

个人的能力,个人的知识范围,当然是有限的。譬如像我这样看惯了现代色彩花样翻新的陶瓷器的人,让我去鉴别古代陶器的造型和纹样的美,无论是水波纹、漩涡纹或速旋纹,以及这类产品的均衡、对称、变化、和谐等形式美,就绝不是短时间能办得到的。因为就像马克思所说的要有音乐的耳朵一样,得先有鉴别形式美的历史的眼睛,否则,就不能鉴别原始人在当时的条件下所创造的形式美。

我想,这都要靠集体的力量。分卷编撰,各卷主编当然要聘请各学科的专家担任撰稿人,他们都会是这一学科和这一时期姊妹艺术的行家里手。但他们来参加艺术史的写作,也同样都是老革命遇到新问题,都有个学习的过程,都有一个重新审视自己已熟悉的东西,并把它放在一个新的体系来进行研究的问题。我想也只有这样,你对自己所熟悉的这段门类史,才会在艺术史的撰写中有新的发现,有创新的论述。

毫无疑问,无论是编委会这个大集体,还是分卷编撰的小集体,在通力合作中,都会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因为,不会在所有的问题、所有艺术家和艺术品上,大家都看法一致。何况还必须在一个时代的艺术综合发展中来研究和撰写。这总需要讨论,通过充分的讨论,才能定于一是,讨论就会有交锋,我总认为,百家争鸣,这是中国人发现的科学研究的规律,并给予了形象的总结。这恐怕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所谓“百家并鸣之学”就已开始了。据我看,当时以及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孔、孟和老、庄,从艺术和美学见解上讲,孟和庄对后世的影响更为重大。我们只看他们当时与当权者问答式的论辩,就能体会到那时的学术思想有多么活跃。孟子对人格力量的强调,“善养吾浩然之气”、“充实之谓美”,这到后来形成“文以气为主”的审美观,可称为中国文艺壮美与阳刚之美的特有传统。庄子虽然像老子一样,对审美与艺术活动,很少直接的论述,但在他的关于人的生活的自然无为的境界的论述中,却蕴含着对艺术与审美的深刻的见解与评析,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西汉武帝和董仲舒却来了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能说对后来历朝历代没有消极影响。当然儒家为尊,又是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根本。历代儒家学说都有自己的“变异”,战国后期的荀子,汉代的董仲舒、王充,南北朝的范缜,唐代的韩愈、柳宗元,都作出过自己的贡献。只不过,宋代程朱理学(儒家学派)的兴起,既在哲学发展史上有过一定的贡献,又由于元明以后被封建统治者定为“官学”,也在一段时间里束缚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引起了“异端”的反抗。即使是明清封建礼教大横行的时期,也同时出现了反理学的启蒙思潮,出现了李贽的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亦僧亦儒的叛逆;出现了《牡丹亭》、《西游记》这样富于浪漫色彩的创作;而城市经济与瓦肆伎艺的繁荣,又促进了俗文艺的平话、戏曲的发展。它们冲破礼教樊篱,不仅写贩夫走卒、市井细民、男女情恋,而且写艳情,以至写色情,如“三言”、“二拍”,也包括《金瓶梅》。其作品的思想、意念、情节与性格,也或多或少地显示着市民的眼光、市民的情感与意识。终于在最后一个王朝的盛世,把文艺的繁荣与发展推上了它的顶峰,不仅产生了蒲松龄、孔尚任、洪昇、吴敬梓、曹雪芹这样伟大的作家,也有了明清之际的风格流派纷呈的画坛和空前繁荣的地方戏。

我没有研究过历史,但对从春秋战国到唐宋这段思想史,却被动地下过一番功夫,那是因为1947年至1949年,我作为笔录别人著作的小助手,不得不阅读诸子百家的那些资料,当然这是做一位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家的助手。他注意的是唯物与唯心的斗争。但在我的直觉里,老庄学说在思想领域比较活跃的时期,或者说再加上佛学兴盛的时期,似乎艺术的成就也比较高。比如魏晋南北朝,王朝像走马灯一样地更替,文艺却有了那么活泼的发展。这大概也算是“礼崩乐坏”的时代,儒家的“仁与礼”的学说,在那时的“现世”已不能使人信服,也不再能束缚人的思想,于是美学上出现了轻“善”重美的潮流。于是有了诗歌发展的第三个高峰,二王大书法家的“奇迹”,也包括艺术理论上的辉煌,都出现在这个时期。从曹丕的《典论》、陆机的《文赋》、挚虞的《文章流别志论》、葛洪的《抱朴子》到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特别是《文心雕龙》,那应该说是有史以来第一部系统的艺术创作论,但刘勰是个和尚,葛洪是个道士。

《楚辞》自然是美文学,但《庄子》,特别是那些寓言也是美文学,在艺术与美学观上都蕴涵着很深刻的见解,都有极其丰富的想像力。或者也可以说,它们是我国“浪漫主义”艺术的开山鼻祖。而文学史上隋唐以后的不少成就较高的大作家、文艺理论家,思想上又和禅宗有联系。唐代的王维,宋代的苏轼,明代的李卓吾,以及清代的伟大的曹雪芹,都有向佛的倾向。《红楼梦》就深受老庄与禅宗思想影响。是不是宋儒理学的正统思想,特别是它在明清两代作为“官方”制定政策的指导思想太僵化了,人们想反抗它,在叛逆中寻找新武器,老庄和禅宗都有可以借用的东西。唐代韩愈反佛,可有的哲学史家认为,他的反佛的逻辑与方法,却是从佛学中偷来的。

总之,在中华艺术发展史上,作为哲学思想的基础,老庄和禅宗都是不可低估的。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儒、道、释对文艺的影响,因时而异,有时是起着互补的作用。当然,对这一切,我们都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研究,作出判断。

艺术通史的编撰要比文学史困难得多,也复杂得多,文学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总是在语言文字中有着存留。美术,哪怕是岩画,也毕竟保存有悬崖峭壁上的形象,可供研究,这大概也是西方的艺术研究,主要是指美术的原因之一吧!而其他,特别是用人体保存的动态艺术,就只能靠文物与图面形象的借镜了。

我们舞蹈史专家们在这个问题上可能要争一争“舞蹈是艺术之母”的论题了。听说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彩陶盆”,根据专家的碳素测定,是5000年前,约为所谓黄炎二帝传下来的作品,所谓“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大概就是这彩陶盆表现的那种舞蹈场面。可鲁迅却也说过:原始人在集体劳动中锻炼出来的杭育、杭育的号子声,就是原始音乐简单节奏的产生。在先秦的文献记载中,有关古圣先王时音乐的记载,却极为丰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曾侯乙墓编钟(公元前433年制作)和其他各类乐器的发现,不就曾被我们的音乐史家誉为“地下音乐厅”吗?我们的音研所就有从青铜器直到聂耳、冼星海的乐器与文献的宝藏。

我想,乐舞,作为原始人最早产生的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活动,是一个综合体,恐怕是很难分出谁是艺术之母的。在后来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乐、诗和舞也是一体的。从《诗经》开始,其特点就是“诗为声也,不为文也”。[1]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谈到这一特点时说:“三百五篇,皆弦歌之。”《墨子·公孟》更具体地说明:“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可见《诗经》三百篇,都是可弦、可歌、可舞的“声诗”。这是需要我们在原始卷和三代卷中认真地研究一番的。而在先秦的文献记载里,音乐似是最繁荣,音乐理论也发达,连孔夫子的《论语》也多次讲到对音乐的感受、欣赏。

现在编委会的断代分卷承担,一方面是有个初步意见,根据各位的特长作出选择,一方面也是征求意见,尊重个人意愿,现在诸位基本上都接受了。这也是经过一番研究、权衡,组成了这个编委会,也基本上筹建了编辑部(当然还要充实健全),对全书编撰设想和建构框架,经过多次讨论,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草图”。

关于《中华艺术通史》的规模,成果形式,也包括一些操作上的规则,我们在部分编委会议上和部分同志中间,都进行了讨论或交换过意见。至于编撰的基本主导思想,撰写原则和要求,有几位编委还试写出分卷的初步提纲和设想,如魏晋南北朝、明代卷,并召开过讨论会,进行了讨论。全书虽然还没有形成更为详尽、具体的写作体例,但是,就全书的主导思想来说,已经取得了较明确的统一认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同类推荐
  • 书法的秘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书法的秘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书法的秘密》主要选编中国古文字的源流、演变以及所蕴涵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比较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书法的代表大家以及书法流派的发展轨迹等方面的内容。内容神秘吸引人,图文并茂,是读者在趣味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了解一些人文知识,从而提高自己品位,并激起求知探索的兴趣。
  • 中国的相声

    中国的相声

    本书以史话的笔法,追溯了中国相声的历史渊源,讲述了波澜起伏的百年相声发展史,是相声艺术领域的经典著作。此次增订,收入作者评论马三立、侯宝林、马志明、郭德纲、梁左等诸多相声名家的十余篇文章,以飨读者。
  • 美轮美奂的美术经典

    美轮美奂的美术经典

    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后人尊敬它称之为经典。本书中美轮美奂的美术经典,会给大家带来怎样的视觉享受?其内容包括了《拉斯科洞窟壁画》、《梅杜萨之筏》、《马拉之死》等的美术经典。
  •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首先要把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作为本书的前提加以研究。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影、话剧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就三者的共性而言,作为艺术品,它们的艺术形态必须是完整的;就其特殊性而言,电视连续剧的形态与电影、话剧的形态有着质的区别。什么是电视剧的形态?“形态”一词,《辞海》解释为:“形状神态。也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事物的形状或表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事物的表现形式”。
  • 昆曲

    昆曲

    这本《昆曲》由金开诚主编,吴风华、张海新编著,适合大众阅读: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糅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等表演艺术。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渐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
热门推荐
  • 暴君的弃爱

    暴君的弃爱

    【虐心虐情,爱恨交融,女主由弱变强】大婚十日,他给了她无尽的疼爱。变故横生,他给了她渺如尘的温存,一转身,却狠狠的把一碗红花药灌入她的口中,斜眼冷笑:“把那孽种解决了,你便永远都是我的皇妃!”当一切情丝羁绊已断,当一切只剩坠胎毁颜之恨,蜕变过后,光华万丈的归来,她极尽妖娆的一笑,把一张草纸抛到他面前:“给殿下的,休书一纸!”多年后的那一夜,他站在如山尸体之间,居高临下的睥睨着满身是血的她,昂首狂傲道:“女人,你永远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眸波流转,她极尽妖娆的一笑:“可是,我已改嫁了啊……”
  • 快穿之魔王攻略

    快穿之魔王攻略

    【可盐可甜真·(流氓)大魔王X孤苦无依真·(颜控)小幽灵】 绝宠1∨1 慕白本以为惹上的上一个性格暴戾的大魔王,没想到接触下来发现他虽然看着清清冷冷,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骨子里明明就是一个大流氓,每个位面都过分的粘人不说,还老是想着要她负责!明明慕白只是想拥有一副自己的身体,勤勤恳恳的完成位面(攻略)任务,为何后来画风就变成了…… 慕白表示,这不是我心中大魔王啊! 不过长的真的很好看,还很撩人。 被某人认为凶残至极的大魔王叹了口气:“你就不能主动一点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圣玄龙神

    圣玄龙神

    那是无数个空间中的一个空间,在那里充满了武修,他们拥有强大的力量,甚至有些人有着毁天灭地的能力…
  • 魔尊轮回成长史

    魔尊轮回成长史

    因为一个梦境,而入了十世轮回。幽瞳曾经发过一个誓言,如果以后再遇到心存不善的仙,她必定诛之,这个誓言却在轮回之中打破,幽瞳遭到了反噬,在即将成功的第九世遭到了反噬。幽瞳轮回的第九世,和仙遇上了,还成功的拜了一位仙人师父。她的师父竹陌为轮回的为乞儿幽瞳取名为竹念,竹念因为竹陌的温柔,喜欢上了自己家心怀天下的师父。明明没有做错什么,却被天下所唾弃。竹念听从了内心的想法,杀了仙界的一些伪君子,但却被师父看到误会,自己也遭到不知名的反噬。竹念再次进入了轮回,这一次她希望她的师父不要在和他纠缠了。
  • 神医凰后(《且听凤鸣》原著)

    神医凰后(《且听凤鸣》原著)

    她,21世纪被家族遗弃的天才少女;他,傲娇腹黑帝国太子,一怒天下变的至高王者;她扮猪吃虎坑他、虐他、刺激他、每次坑完就跑。是个男人就忍不了!他只能猎捕她,宠溺她,诱惑她为他倾心,谁知先动心的人却变成了他。——君临天下的少年,凤舞江山的少女,一场棋逢对手,势均力敌的爱情追逐游戏。
  • 他,残暴且温柔

    他,残暴且温柔

    在虞笙还是个豪门千金的时候,名模林时聿在她眼里就是只温柔的【小白兔】。言听计从,给什么穿什么,喂什么吃什么……直到!亲爹把她逐出家门,她屈身成了他的小助理,眼看着他从名模变巨星,影后和她抢床睡!“坏女人,离我老公远一点!”人前高冷人后温柔被窝里面很粗暴巨星vs毒舌超怂小可爱贴身女助理(友情提示:小助理从弱到强,陪打影后无数只)
  • 努尔哈赤传

    努尔哈赤传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即清太祖,大清帝国的开山始祖,八旗兵创建者和统帅,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努尔哈赤的一生波诡云谲,野心、杀戮、权谋、奇情交织,既是骑马弯弓的塞外英雄,又是攻无不取的常胜帝王。本书将努尔哈赤的一生客观地一一呈现出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皇家平民

    皇家平民

    他们各自转了好大一圈,直到再也转不回原点,才明白最初出发的意义。比如他,燕雀之居走到龙楼凤阁;比如她,正值妙龄突遇疾病侵袭;比如他,舍弃姓名只为一路相随;比如他,由北至南不觉丝丝牵引;比如她,孑然一身以为情缘尽去......还有那些个他和她,走过这乱世,得到失去,失去得到。只为遇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