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4700000010

第10章 南开八年(1)

创作梦的幻灭

进入南开大学中文系,多年向往的大学梦和文学梦,好像都实现了。其实,没有一劳永逸的梦。但是如果没有梦,那么,人生就失去依傍。

1956年金秋时节,我到南开大学报到,大中路一直向校园的深处延伸,迎接我的是美好的一天。

南开园的清晨是迷人的,马蹄湖上朝雾朦胧,满湖碧荷红莲摇漾,岸边的垂柳舞动于风,此刻,校园里播放着周璇的《四季歌》。似乎我听惯了军歌的耳朵,还不适应,觉得它与时代不协调。

我报考中文系,是想当作家。一场新梦又开始了。

第二天,在迎新的大会上,系主任李何林先生讲话,就给我当头一棒。他说,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地方,请同学们断绝这个念想。

老实说,我没有把先生的这些话放到心里。就在我这个班里,像冉淮舟都发表小说了,孟伟哉更发表了长诗,他也是从朝鲜回来的。他们文学才能都在展现着。还有张圣节,发表了不少诗。他们比我年轻,成为鞭策我的榜样。我想,我也要试一试。

我对大学的一些课程,似乎没有多大的兴趣。《现代汉语》是宋玉珂老师教的,他只拿着几张卡片上课,就讲得兴趣盎然,令人佩服。但是,我不喜欢这门课。先秦文学是陈介白先生在讲,他很古板,也不能吸引我的兴趣。还有《文艺学引论》,我以为这是很重要的理论课程,可是听起来却很枯燥。张怀瑾先生是一位很严肃很认真的老师,但却引不起丝毫的兴趣。就是必须购买的教材,皮达科夫的《文艺学概论》,读起来也让人头痛。只有马汉麟先生的《古汉语》,深深吸引了我。虽然我认为这门课不是我的所需,但是马老师的讲课却有着一种令人向往的魅力。他的严谨的学风,在教学中所体现出的治学精神,以及在研究方法上的启示,都给了我深刻的影响。

那时,我有一个误解,以为文艺理论的书籍是有助于创作的,虽然文艺理论课不喜欢听,却热衷购买文艺理论的书籍,像季莫费耶夫的《文学原理》三本,还有文艺理论小丛书,我都买了,但是看过,味同嚼蜡。我本来喜欢苏联的文学读物,入学后,我一头扎进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中,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屠格涅夫的小说,我几乎都读了。果戈理的《死魂灵》,是鲁迅的译本,怎样读都读不下去,倒是果戈理的散文写得那样让人入迷。

中文系的学术空气很好,李何林先生经常邀请作家、学者来校讲演,如天津的小说作家方纪、当时风靡全国的相声《买猴儿》的作者何迟,校外的如著名的美学家蔡仪、北京大学的中文系系主任杨晦等。还有,李希凡、蓝翎这样的红学家。这些,都让人感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

1956年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知识分子的政策宽容自由多了。我记得我的大姐,那时已经是河北天津师范学院的讲师,按照天津市的规定,商店都服务到家了。每天都到家登记需要什么菜蔬,第二天清晨就送到家里。那时,物价也很便宜,大概猪肉只有5毛钱一斤,即使大对虾,在市场上也很容易买到,也不贵。我们的大食堂,每月12元5毛,八个人一桌,四菜一汤(三荤一素),主食随意。每到考试前,学校还特意安排加餐。后来想起,都是神仙过的日子。

一军也转业到天津来了,分配到天津机器制造学校工作。她觉得工作不适合她。我就鼓动她考大学,我把我的考试笔记交给她,她开始了艰苦的紧张备考的日日夜夜。她的基础是初中文化程度,参加工作,语文程度有所提高,但是,同大学的入学考试,还是有距离的。每天下班后,她就伏案苦读了。我周六才能回到她的住处,本来正是婚后的蜜月,此刻她却过着比在朝鲜还要紧张的日子。奋斗,让人的生活变得充实而美好。

1957年的春天,确如费孝通的文章所说的是“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匈牙利事件之后,一场大规模整风运动开始了,党中央、毛主席号召大鸣大放。北京大学的学生的大字报也传到南开了。一时间,在校园里形成一个鸣放的高潮。北大的谭天荣到天津大学、南开大学讲演。开始,我还不能理解发生的一切,我给大哥写信,描述这里发生的一些事情。但是,当我听到谭天荣的讲演,就觉得匪夷所思了。而且有人贴出“阶级斗争过时了”的大字报,我就有所警惕,也并不赞同这些意见。尤其是我在朝鲜的一个战友桑健,他在46军机要科工作,我下去检查工作,曾经有一面之识。他与我同年考入南开,读的是历史系。他一连贴出六张大字报,一个共产党员对共产党的质疑,也让我感到惊异。

在校园一片喧嚣中,暑假到了。

1957年暑假很长很长,有两个月。一场政治风暴的来临,既没有引起我的更多的注视和思考,也没有减却我的文学梦想。我是全力投入小说的写作之中,接连写了《房子问题》、《在掩蔽部发生的故事》,寄给哪家杂志,我已经忘记了,尽管自己写得不满意,也还抱着希望。

我们是1956级三班,一入学,这个班集体就很温暖。我是团支部委员。假期,一些年轻的同学时常写信给我。我抽空就将同学们的来信编成《暑期通讯》,用蜡板刻印出来,寄给每个同学,大概出过三期。

小说写作失败了。稿子都退回来了。在学业上,我处于一个苦闷期,究竟向哪里发展,我已经陷于困境里。对于年轻的同学,可能没有这样的紧迫感,而对于我,套用鲁迅的话,真是“荷戟独彷徨”了。

这个暑假,让我们兴高采烈的是一军终于考上大学了——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我很后悔,在填写志愿时,我怕她分数达不到南开大学的分数线,就要她填写了天津师范大学。其实,她考得很好,分数达到了南大的录取线。毕竟,她考取了,我们经过奋斗,终于一步一步在实现着我们生活的理想。

理想的动摇

暑假回校后,形势就变了,一场大抓右派的运动开始了。显然,是有准备的。每个年级的党支部,都有了他们确定的右派了,到了每一个班,似乎还因为“当政者”的不同,有所区别。我们年级的二班,反击右派是最猛烈的,采用大字报的形式,一连抓出六七个,昨天还是同学,一下子就变成右派了。我们班,自然也是党支部在谋划,只抓出一个朱永仁来,其实他并没有多少言论,只是情绪更激动些。好像总得有一个右派,才说得过去。这里,我们都得感谢班长任家智,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不愿意多整人。他又是党小组组长,把握得稳妥,没有二班那些党员那么激进;后来,才知道,他们的激进是在掩盖他们的真实面目,而结果他们自己也没有逃脱被批判的命运。

我说,感谢任家智,是他让我少了些心灵的负债。在那场运动中,我虽然不过是个团员,可能我来自部队,我对党是没有怀疑的。我在追求入党,党支部也把我作为积极分子。反击右派,我也自然是听党的话,譬如对朱永仁的批判,对贺恒桢的批判。朱永仁,没有任何政治经验,他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追随者,也没有更多的言论,把他打成右派,今天看来,我们这个班里无人可抓,就把他作为代表了。而贺恒桢,他原是安徽出版社的编辑,他是给同事写信,说了南开鸣放的情况,被人检举,是中文系的党总支把他定为右派的。我参加了对他们的批判。这些,不过是想表现自己的积极罢了。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从贺恒桢的信件,也联想到我写给大哥的信。想不到信件也可以成为“罪状”,这是让我担心的。那么,我对贺的批判,也是在掩护我自己了。应当说,这都是令我感到愧疚的。

打倒“四人帮”后,朱永仁历经风波来到北京,到家里来看我。看到他那饱经风霜的全是皱纹的脸,听他述说着十多年历经的苦难,我禁不住落泪,从心里谴责自己,真的对不起他,我曾经在他年轻的心灵上撒过盐。对贺恒桢我也是这样的心情。

围绕着反右派,让我多少有一些思考,也让我的政治热情减却了热度,实际也不能不减却的。先是,我的弟弟田本陆,他在中央政法大学学习,被打成右派。他原本是一个积极分子,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在河北农业职业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北省农业厅工作,经常将自己微薄的收入,捐献给需要接济的人。在鸣放中,他只是给学校的医务所贴了大字报,批评他们的医疗作风,就遭到批评。据说本来不准备把他打成右派的,由于他不承认自己有错误,而且一气之下逃跑,这样就成为右派了。我的大哥田本良,也成为右派。他在苏联援建的吉林石墨厂担任中心实验室主任、工程师。是领导一再动员他参加鸣放的,他说他很慎重,没有提出任何过火的意见,也被打成右派。我后来才知道,他的档案里,早就被人塞进“特务嫌疑分子”的材料,不把他打成右派,那就奇怪了。

两个右派的兄弟,犹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上。本来,我是“首席”的入党发展对象,这时突然发生了变故。党支部的负责人找我谈话,点出我给大哥写信的事情,显然这就是硬伤了。还有,批评我仍然不是党的驯服工具。我对这样的批评,是不服气的。我毕竟参加革命多年,又在朝鲜战场上历练过。而个别的党员,在我看来,他们那种优越感,让人很不舒服,我从心里看不起他们。可能他们有所察觉吧,所谓不驯服,可能就是对他们的不驯服吧。老实说,有时我从心中厌恶他们。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他们不是同学们的知心朋友,更没有平等相待的心态。反右之后,就更是不可一世了。我特别对他们那种总是教育人的姿态,以教育者自居相当反感。这使我与班里个别党员之间有一道看不见的厚障壁,自然是说不出的,也不必说的。

而有一些党员的遭遇,也引起我的思考。鸣放初期,我们年级有的党员,抱着满腔热忱到上级单位陈述意见,那是他们单纯的真实感受和真诚的思想表达。而当号召反右时,他们很快迎合。无论他们是真的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也好,还是掩盖自己前端的行为也罢,都是那个环境造成的。而最后,他们上访的真诚的行为,却成为“反党”的证据。我暗地里是同情他们的。他们的落难,让我初步认识到政治运动中的危险因素。我在中央机要处,在朝鲜,虽然挨过整,但是,我没有产生过政治上的戒备之心,现在这种心机逐渐生成。

在剧烈的运动中

现在,再说到我的文学梦。显然,我的创作梦是破灭了。1957年,从鸣放到反右,以及后期处理右派,除第一个学期是完整的,从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到二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就这样度过了。本来盼着有一个安静的学期到来,但从1958年开始,更为剧烈的运动到来了。

“大跃进”的号角吹响,校园里又掀起大字报的高潮,在教学改革的名义下,大批资产阶级的教育路线,大批师生中只专不红的倾向。而主要的目标是“拔白旗”,批判老师和学生中的所谓“白专”。

中文系首当其冲的是所谓李何林主义,有人开始贴他的大字报,在图书馆的大厅里,都挂满了。而在中文系发生的批判马汉麟和许政扬教授的事件,更引起同学们的不满。因为这两位教学优秀、科研有成的教授,的确是同学们所仰慕、所爱戴的。记得在行政楼上的大会议室,召开全系大会,一位老师居然在大会上揭发许政扬先生的所谓“隐私”,当时许政杨先生就气得晕倒了。尽管,从表面看来批判会气势汹汹,而实际上却在同学中造成极坏的影响。

那时,连老师的讲稿都批判,写出大字报。记得康生来南大作报告,大批厚古薄今、重外轻中的“倾向”,大批资产阶级的学风,说他们没有什么了不起,他们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他说他玩着就可以做考证。在这样的号召下,动员学生揭批老师的著作和讲义中的“资产阶级观点”,以及厚古薄今的倾向,写成大字报,当时整个南开园都是大字报,连大中路两边都贴满了。同时,提倡学生编教材,学生自己上讲台。

批判老师,也批判学生中的所谓“白专”典型。我们年级的一班,就批判了陈慧和孙昌武。据说陈慧的外文很好,已经出版了自己的翻译作品,孙昌武也出版了文艺理论的译作,说他吹捧《约翰·克里斯朵夫》,以克里斯朵夫为榜样。其实这不过是人性中技不如人的嫉妒。他们班里有一位老同志,是年级的党支部书记,他是在轻工部一个处长的岗位上报考南开的,因此颇受同学尊敬。当时,他是共产主义已经来到的鼓吹者,于是全年级掀起共产主义风。我记得住在一个宿舍的人的书籍,都混合起来,分类编排,大家共同使用。批判这两位同学,我估计也是党支部决定的,恐怕同这位支部书记也不无关系。

那时,整个的社会都在疯狂,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敞开肚皮吃饭”等等。还有就是动员全市人民“除四害”,其中一项是扑打麻雀,将全市的人民动员起来,敲锣打鼓,喊声震天,弄得麻雀无处停留,最后被扑打而死,或活活累死。打苍蝇,也要把打死的苍蝇收集起来,计数上报。

再有就是大炼钢铁,南开园里也四处点火炼钢。我是负责宣传鼓动的,他们一边炼钢,我在一边拿着话筒鼓动。居然有一位同学一根筋,痴痴迷迷地守在小土炉旁,炼钢把人炼傻了,他还火线入了党。但炼出的不是钢,而是愚昧。

同类推荐
  • 萧红散文大全集:又见春天

    萧红散文大全集:又见春天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作为一个文坛传奇,萧红的作品总是和她的命运连在一起被人讲述,这多少掩盖了她作品的本应具足的光芒。本书几乎收录了萧红所有的值得一再品读的经典散文作品。萧红的散文女性特质非常鲜明,有着与生俱来的苍凉感、诗意暗涌、忧郁底色,夹杂着迷人的孩子气,同时不拒绝现实的残酷,这使得她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女作家,跻身现代文学大家之林。
  • 天下大美:蒋子龙杂文自选集

    天下大美:蒋子龙杂文自选集

    本书收录了作家、杂文家蒋子龙80余篇杂文精品,以其小说家的独特视角和圆熟练达的艺术功力创作了为数不多但却刚柔相济、引人入胜的上乘杂文。内容包括:《城里又见断头树》、《2010年的“哥”》、《偏方治大病》、《不怕“脱”》、《不许放屁》、《“光头”辨》等。
  • 法兰西散文精选

    法兰西散文精选

    《法兰西散文精选》精选了蒙田、卢梭、夏多勃里昂等25位名家约200篇散文。本书始终贯穿法国散文的人文主义精神。作者关心的是人的感情和人的命运。其中的米什莱即使在那些把鸟类、昆虫、山岳、海洋当作描写对象的精美散文中,他也表现了对人类的脉脉温情。圣埃克絮佩里在他的作品中对普通人的关心和他对美好理想的追究是令人感动的。法兰西散文一方面对现实生活采取审视和批评的态度,一方面志存高远,视追求自由和美好理想为己任。拉布吕耶尔对社会的批判是直接的。
  • 寻路青春

    寻路青春

    人生如朝露,青春才是永恒。现在的自己,还能否读懂曾经的理想主义少年?这是一本“记忆地志”,文笔细腻又朴实的杨照先生通过重新梳理自己的青春往事,带领读者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台湾,展现了那一代人在成长中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本书共有五个部分,包括“旧时光里的永恒”“在音乐中迷失”“文青未完成”“奢侈的诗意”“无关风景的漫游”,无论是作者在童年时与家人交往的故事,还是少年时期学习音乐的感悟,亦或者青春期时懵懂的爱情,都被作者巧妙地将其与故事发生的地点结合在一起,为读者展现出了一幅文艺青年的活动地图,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中,领悟无数的人生智慧和哲理。
  • 文化记忆的诗性重构:高翔文集

    文化记忆的诗性重构:高翔文集

    本书为“辽宁社会科学院学者文库”著作之一,收集了高翔先生新时期以来公开发表在诸多学术媒体的论文30余篇,分为东北现代文学研究,文艺生态学思想研究、学术传播研究、文学与美学研究等四部分。高翔先生是东北现当代文学研究耕耘最久的学者,在搜集研读东北文学史料方面花费了大量时间,投入了较多的精力,也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本书“东北现代文学研究”编就是这些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本文集最鲜明的特色。如,他对伪满时期的刊物《新青年》(沈阳),仔细辨析其政治上的附逆及部分文学作品的媚敌与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文学之间的较大反差,揭示了在伪满洲国政治高压下的双文化选择,并抓住典型个案深入挖掘,展开重要的文学问题的思考。
热门推荐
  • 豪门春深:季先生的散养甜妻

    豪门春深:季先生的散养甜妻

    季先生是她的一场旧梦,予她生而为人,也赐她致命一击。纵观她这一生,拼尽全力,却得不到任何一个人的真心相许,死里逃生,她终得解脱,从此隐姓埋名,不再爱人。直到有一天,他将她按在门框上,语气滚烫:“时初,这么多年,你有家不回,有去无归,你可知道,你的儿子多大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心病难医:沈少甜宠妻

    心病难医:沈少甜宠妻

    帝城皆知首富沈夜安多年洁身自好、不近女色,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情告白。而被告白的乔夕一头雾水,还没消化完就被大魔王堵在浴室门口。“你答不答应?不答应我就进去了。”乔夕欲哭无泪:“沈夜安,你卑鄙。”“对,我不仅卑鄙还下流。”说完拉开门闪身进去,乔夕手忙脚乱的捂住,被他整个人抱在怀里。“这辈子你都是我的,我会对你负责。”“沈夜安,你大混蛋。”如果做大混蛋可以和她相亲相爱,他要做一辈子的大混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达瓦央宗

    达瓦央宗

    诗人扎西东珠与他的妻子达瓦央宗住在龙布嘉措家中已经快两个星期了。这对年轻夫妻来自卓尼县,这次是专程到黑错市看望龙布嘉措来的。扎西东珠三十岁,其貌不扬,但在当地文学界,已有响亮的声名。他的妻子达瓦央宗二十四岁,这位来自卓尼县城里的藏族女孩,虽然已有身孕,小腹微微隆起,但依旧眉目如画,浑身散发着异域的阳光,美得像一朵带露的玫瑰。而五十六岁的老画家龙布嘉措,虽然刚刚从文联主席的位置上退下来,但仍旧是黑错文艺界元老级的人物,始终挺着笔直的腰板,眯着深邃的眼睛。他的妻子杨格桑四十有六,戴着一幅金边玳瑁眼镜,身材丰满,雍容华贵,仿佛五月的牡丹。
  • 农门红豆最相思

    农门红豆最相思

    (推荐新书《福运娘子重生了》)“红豆,你的大米哪儿来的?”“小一哥给的。“红豆,你的新衣服哪儿来的?”“小一哥做的。”“红豆,你怎么有这么大的房子?”“小一哥建的。”穿越前,红豆是身高五尺的女汉子;穿越后,红豆是身高不足四尺的小萝莉。极品欺负?红豆手握神力,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天灾不断?红豆吃穿不愁,还赚了百亩良田。嫁不出去?红豆身披嫁衣,从此一生一世一双人。
  • 我在古代有工厂

    我在古代有工厂

    刚毕业的王琛得到一个能自由穿梭古代和现代的系统,还能随身携带东西。可是,这个系统有点坑,别人去古代带回来的东西是古董,他带回来的却被告知时间年限很短,于是,他另辟蹊径,在古代开工厂,只需要付出很小的代价,就能招募到一群听话能干的工人!发达了!靠着倒卖现代商品到古代,在古代生产商品,他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商!王氏制造,您值得拥有!————PS:已有四百八十万字完本精品老书《超级金钱帝国》,书荒的朋友可以看看。
  • 木凸

    木凸

    《木凸》以谭家花园人物命运为背景,把生活中的故事当作历史的一部分来着笔,娓娓道来,描绘中国历新旧思想的交锋。生活在谭家花园的谭姓男人为什么都不能活过五十二岁,到时都得一命呜呼?谭家花园的继承人谭宗三同黄克莹的恋爱故事又和老管家经易门有什么关系?谭家花园新旧力量通过谭宗三的豫丰公司和经易门为代表的守旧派之间的明争暗夺所为何来?……
  • 狼羿传

    狼羿传

    父母离奇死亡,她被迫寄人篱下,受尽欺凌。在一次偶得法宝后本以为从此可以过着人若欺我我必欺人的生活,却不曾想被自己的特殊身份卷进了一场争站之中。当黑暗来临,当成长之后,面对真相,她该何去何从……
  • 农女厨妃香满园

    农女厨妃香满园

    现代美食评论家魂穿乡村十岁丑颜小农女。奶奶嫌弃,爷爷偏心。伯母恶毒,堂妹嫉妒。甚至要被卖到地主家去冥婚!可姐的拳头可不是吃素的!揍得你们满地找牙!顺利分家,卖美食开作坊酿美酒开酒楼,小日子美滋滋!只是那个温润如玉的少年怎么老对自己动手动脚?某一日,少年突然说,“我喜欢你。”“我还没及笄呢!”某女皱着眉头说道,“再说了,我长得丑!”“在我心里你最美!我要等你长大,娶你给我生包子!”叶安然想要逃跑却被那人一把抓进了怀里,强吻然后……几年后,某男指着她圆滚滚的肚皮,眼角眉梢皆是笑意,“看,包子种成了。”“滚!今晚休想上塌,老娘要休了你!”“那可不成!”某男死皮赖脸的再次缠了上去,又是一波强吻……
  • 萌妃无敌:夫君么么哒

    萌妃无敌:夫君么么哒

    (这是一本扑街作品)书又名《凤愿》自己挖的坑,哭着也要填完!本书后期文笔和前期文笔可能会有所差异,习惯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