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53900000004

第4章 天行者(选章)(2)

山路有二十多里远。路不好走,又戴着很别扭的眼镜,张英才很少顾得上和万站长说话。歇脚时,他问学校的基本情况,万站长要他别急,等会儿一看就清清楚楚。他又问当小学老师要注意些什么。万站长说,听到家长哭穷说是交不起学费装作没听见,看见别的老师踢学生一脚时装作没看见就行。张英才见万站长对这类话不感兴趣,就不再问这些,转而问蓝飞的母亲蓝小梅年轻时长得漂不漂亮。万站长笑了笑说,这种事,男人都会遇到。他问张英才手上玩的是不是硬币。张英才摊开掌心后,万站长将那枚磨得锃亮的硬币拿过来,看也不看,就扔进山沟里。张英才不理解,说这是自己压荷包的钱,怎么可以说扔就扔。万站长说,他知道张英才一直在玩硬币,到了界岭小学,就不能再玩这种将自己的脑子当成猪脑子的游戏了。

之后他们没有再休息,一口气爬上界岭。

一排旧房子前面,一面国旗在山风里飘得很厉害,旧房子里传出一阵读书声,外面的黑板报上写着一行大字:为实现界岭村高考零的突破打下坚实基础!

张英才看着标语,心里觉得怪怪的。

一个中年男人从屋里钻出来,很响亮地叫道:“万站长来得真早呀!”

“还不是想赶来吃午饭!”万站长笑着就向张英才介绍:“这是余校长。”又向余校长介绍,“这是张英才。”

余校长招呼他们进办公室后,亲自沏了两杯茶端上来。这时,两个年轻一些的男人进来了。经介绍,知道一个是副校长,叫邓有米。另一个是教导主任,叫孙四海。张英才装着擦镜片上的水雾,想将他们观察得清楚些,看了半天,除了觉得他们瘦得很普通外,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

万站长这时喝完茶,抹抹嘴说:“也好,全校教师都到齐了,我就先说几句!”

张英才听了吃惊不小,来了半天没见到学生下课休息,他以为教室里还有别的老师呢。万站长说的无非是些新学期要有新起色、新突破之类的套话。万站长一本正经地说得很起劲。张英才听得一点意思也没有。他装作上厕所,走到外面遛了一圈,才发现几间教室里一个老师也没有,他猜不出哪是几年级,三间教室是如何装下六个年级呢?黑板上也辨不出,都是语文课,都是作文、生字和造句等内容。他回去时万站长终于说完了,接下来是余校长说。余校长说了几句,嗓子就沙哑了。

“你嗓子痛就歇着,我来向站长汇报。”

邓有米毫不客气地打开捧在手里的小本子,一五一十地念起来。刚念完入学率和退学率两个数字,万站长就打断了他的话。

“这些报表上都有,说点报表上没有的情况。”

邓有米眼睛一转,就说了几件他如何动员适龄儿童上学的事,还说他垫了几十块钱,给交不起学费的学生买课本。邓有米说了半天,见站长既不往心里记,也不往本子上记,就知趣地打住了。

接下来自然轮到孙四海发言。

等了一阵,孙四海才低低地说了一句:“村里已经有九个月没给我们发工资了。”

万站长也不追问,甚至脸上都没有一点异样的变化,平平淡淡地要余校长领他到教室去看看。到了第一间教室,余校长说这是五六年级,张英才看到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课本,手里拿的是一本油印小册子。

万站长说:“这些油印课本又是你老余的杰作吧?”

余校长说:“我这手再也刻不动钢板了,是他们自己刻的。”

张英才看见万站长抓着余校长那双大骨节的手轻轻叹了口气。第二间教室是三四年级,是孙四海带的,学生们用的却是清一色新课本。一问,学生们都说是孙老师帮他们买的。再一问,孙四海却说这是学生们自己的劳动所得。万站长想追问,余校长连忙将话岔开了,要他们去看看一二年级。无疑,这个班是邓有米带的,所以,一进教室,他就接上刚才汇报时的话题,指着一个个学生说自己动员他们入学的艰难。

正说着,万站长忽然打断他的话问:“今年招了多少新生?”

邓有米说:“四十二个。”

万站长说:“你数数看,怎么只有二十四个。”

邓有米说:“别人都请假了。”

万站长说:“连桌子椅子也请假了?老余,马上要搞施行《义务教育法》检查,不要到时弄得你我都过不了关哟!”

邓有米红着脸不说话。余校长一边连连点头。孙四海嘴角挂着一丝冷笑。张英才把这些全看在眼里,回头整理自己的屋子时,趁机问万站长,这三人之间是不是面和心不和。万站长要他少管这些闲事,并记住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关系。万站长说,在这儿他和他们算不上是一个民族的,他是外来人,他们会将他看成是一个侵略者。张英才对这话似懂非懂。

房间的壁上挂着一只扁长的木匣子。张英才取下来打开后,看见里面是一张琴,他没见过这种琴,一排按键写着1234567,底下是几根金属弦,他用手指拨了一下,声音有些沙哑,像余校长的嗓门。

张英才问:“这是什么琴?”

万站长看也不看,一边挂蚊帐一边说:“那上面写着字呢!”

他摘下眼镜细看,果然琴盖上印着“凤凰琴”三个字,还有一排小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东风民族乐器厂制造。房间收拾好后,张英才将那本《小城里的年轻人》拿出来,端端正正地摆在床头边。

正好余校长来了,他看了看书说:“这个作者我认识,他以前也是民办教师,我和他一起开过会。他幸亏改了行,不然,恐怕和我现在差不多。”

张英才正想问点什么,万站长说:“老余,你这不是泼冷水吗?”

余校长忙说:“我还敢摆弄冷水?我这身风湿病再弄冷水,恐怕连头发都要生出大骨节来。”

这时,学校放学了。张英才后来才熟悉学校的规矩,因为学生住得太分散,来得晚,走得早,所以一天只有两节课,上午一节,下午一节。一些学生往山坳里跑,一些学生往山顶上跑。张英才不明白,邓有米告诉他,上下都是去采蘑菇,扯野草。

转了一圈就到了吃午饭时间。余校长冲着野地喊了几声,学生们回来后,将野草和蘑菇分别放进余校长家的猪栏和厨房里。张英才看得纳闷,这不是剥削学生欺压少年么?正想着,余校长起身离座走进厨房。听动静,像是在里面给学生打饭,果然就有许多学生端着饭碗从里面走出来,到另一间屋子里去了,跟着余校长双手捧着一盆菜出来。万站长开口叫:“老余,你等一等。”他转身叫张英才将那些油条拿来,交给老余,再分给学生。张英才看见学生们小心翼翼地品尝着分到手的一点油条,心里有些不好受。

万站长问余校长,哪个孩子是他自己的。

余校长指了其中一个男孩,张英才马上想到电视里的非洲饥民。

“这就是余志呀,比我上次来时又瘦了许多,你要是不说,我哪里敢认。”万站长尝了尝学生们的菜后,脸色阴冷地说:“老余,你妻子已拖垮了,再拖几年恐怕全家都得垮。”

余校长叹气说:“当民办教师的,什么本钱都没有,就是不缺良心和感情。这么多孩子,不读书怎么行呢?拖个十年八载,未必经济情况还不会好起来!到那时再享福吧!”

张英才听了半天终于明白,学校里有二三十个学生离家太远,不能回家吃中午饭,其中还有十几个学生,夜晚也不能回家,全都寄宿在余校长家。家长隔三差五来一趟,送些鲜菜咸菜来,也有种了油菜的,每年五六月份,用空酒瓶装一瓶菜油送来。再就是柴和米,这是每个学生都少不了要带来的。

吃罢饭,万站长要进房里去看看余校长的妻子。

余校长拦住他,坚决不让进门。拉扯一阵,动静大了,惊动了里面的人。

“领导的好意我领了,请领导别进来。”

万站长只好在门外大声说了些问候的话,却没有一句可以具体落实的。之后,余校长就劝万站长下山,不然赶不上太阳,天黑之后,山路就更难走了。

“是该走,你们都陪着我,都不去上课,学生们都放了鸭子。”万站长停了停又说,“我这外甥初出茅庐,帮他成长的事,我就托给三位了。”

邓有米抢在余校长前面说:“已研究过了,高低都不就,就中间,让他跟孙主任两个月,然后接孙主任的班,孙主任再接余校长的班,余校长腾出来抓全盘工作和全村的扫盲工作。”

万站长第一次笑了。

邓有米立即见缝插针地问事:“万站长,今年还有没有民办教师转正的名额?”

张英才听得心里一愣。余校长和孙四海的耳朵也竖起来等回音。

万站长想也不想,坚决地回答:“没有!”

大家听了很失望,连张英才也有点失望。

万站长走远了。张英才忽然感到孤单。

旁边的邓有米忽然说:“快去,你舅舅在招呼你呢!”

一看万站长在招手,他连忙跑过去,到了近处,万站长才小声说:“忘了件事,他们要问你这眼镜是几多度,你就说是四百度。”

张英才不以为地说:“还以为你有什么锦囊妙计哩!”

万站长没理,这一次他真的走了。

剩下四个人时,邓有米果然问张英才的近视眼镜有多少度。他不好意思说,但还是按万站长吩咐的说了。孙四海拿过去试了试,然后说:“不错,是四百度。”张英才见遇上了真近视,不由得有些后怕,同时佩服万站长想得真周到,这样的人,犯了错误也不会让别人察觉。

3

下午仍然只有一节课,张英才陪着孙四海站了两个多小时。孙四海怎么样讲课他一点也没印象,他一直在琢磨六个年级分成三个班,这课怎么上。中间孙四海扔下粉笔去上厕所,他趁机跟上去问这事,孙四海说,我们这学校是两年招一次新生。返回时,教室里多了一头猪。张英才去撵,学生们一起叫起来:“这是余校长养的猪,它就喜欢吃粉笔灰。”孙四海在门口往里走着说,别理它就是。往下去,张英才更无法专心,他看看猪,看看学生,心里很有些悲凉。

山太大,天也黑得早,看似黄昏,实际上才四点左右。放学后,留在余校长家住宿的十几个学生,在那个叫叶萌的男孩带领下,参差不齐地往旁边的一个山坳走去。眼里没有学生,只有猪,张英才感到很空虚。他取下那只凤凰琴,拧下钢笔帽,左手拿着它拨动琴弦,右手去按那些键,试着弹了一句曲子,不算好听,过得去而已,弹了几下,就没兴趣了。他歇下来后,忽地一愣:怎么音乐还在响?再听,才明白是笛子声。张英才趴到窗口,见孙四海和邓有米一左一右靠在旗杆上,各自横握一根竹笛,正在使劲吹奏。

山下升起了云雾,顺着一道道峡谷,冉冉地舒卷成一个个云团,背阳的山坡上铺满阴森的绿,早熟的稻田透着一层浅黄,一群黑山羊在云团中出没,有红色的书包跳跃其中,极似潇潇春雨中的灿烂桃花。太阳正在无可奈何地下落,黄昏的第一阵山风就掩盖了它的光泽,变得如同一只被玩得有些旧的绣球。远远的大山就是一只狮子。这是竖着看,横着看,则是一条龙的模样。

笛子吹出的曲调有些耳熟,听下去才知道是那首《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之所以没有一下子听明白,是因为节奏慢了一半。两支笛子,一个声音高亢,一个声音低回,缓慢地将那首欢快的歌曲吹出许多悲凉。张英才跟着哼一句,那种节奏,需要好久才能将“幸福的花儿”这一句哼完整。

张英才走到旗杆下:“这个曲子要欢快些才好听。”

孙四海和邓有米没理他。张英才就在一旁用巴掌打着节拍纠正,可是没用。张英才惆怅起来,禁不住思索一个问题:能望见这杆旗的地方,会不会听见这笛声?他一边想,一边打量眼前这根用两棵松树捆绑着连接而成的旗杆。

忽然间,哨声响起来。余校长叼着一只哨子,走到旗杆下,在余校长家留宿的十几个学生迅速从山坳里跑回来,在旗杆面前站成整齐的一排。余校长望望太阳,喊了声立正稍息,便走过去将领头的叶萌身上的破褂子用手整理一下。那褂子肩上有个大洞,余校长扯了几下也无法将周围的布扯拢来,遮住那露出来的一块黑瘦的肩头。张英才站在这支小小的队伍后面,他看到一溜干瘦的小腿都没有穿鞋。余校长试了几下,见旁边还有几个破褂子的学生在盯着自己看,便作罢了。

这时,太阳已经挨着山了。

余校长一声厉喊:“立正——奏——国歌——降——国旗!”在两支笛子吹出的国歌声中,余校长拉动旗杆上的绳子,国旗徐徐落下后,学生们拥着余校长、捧着国旗向余校长的家走去。

这一幕让张英才着实吃了一惊。一转眼想起读中学时,升国旗的那种场面,又觉得有点滑稽可笑。

邓有米走过来问他:“晚上有地方吃饭没有?”

张英才答:“这两天我先在余校长家搭伙。”

邓有米说:“你是想回到旧社会么?走,上我家去吃一餐,要是吃得习惯,以后干脆咱们搭伙算了。”

张英才推辞再三,见推不脱就同意了。

路不远,顺着山坡往下走,一会儿就到了。

邓有米的妻子叫成菊,长得很敦实,左边生了个疤瘌眼。见张英才老是看她,邓有米就说:“她本是个丹凤眼,前年冬天我送路队回来晚了,她来接我,半路上被狼舔了一下,就落下残疾。”

张英才暗暗叫声苦,嘴上却说:“这地方有狼?”

邓有米说:“大家都这样说。也许是野狗吧!”

张英才说:“野狗只会咬人腿,不会咬到人头上去呀?”

邓有米想迁就张英才:“那就当它是狼吧!”

张英才说:“小时候听说,狼会从后面用一只爪子拍人的肩膀。一般的人都会下意识地回头看一看,狼正好一口咬住人的脖子。”

邓有米说:“山太大了,什么怪事都有可能发生。”

张英才说:“这么苦的事,我舅舅他们了解么?”

同类推荐
  • 戴明贤集(第四卷):适斋杂写

    戴明贤集(第四卷):适斋杂写

    本书为《戴明贤集》第四卷,选收短文若干则。作者模仿古人笔记小品和诗话词话,文章简约、精悍、以少胜多。温馨回忆,如《书店忆旧》《几首毕业歌》;嬉笑讽刺,如《戏拟“钱文化学会”章程》《光怪陆离小世界》;花花草草,闲情逸致,如《消夏玩物》《野慈姑·芹菜酸》;读书心得,如《金庸三题》《回归常识读赵翼》等。作为贵州本土作家,作者的写作始终怀着将美丽贵州展示于世人面前的文化自觉,贯穿着对贵州这一方土地的深情。贵州的山山水水、贵州的人情风貌、贵州文化,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像一幅逐渐铺开的长幅画卷,可以说是弱势文化描写自己的一个尝试。
  • 花开一树为侬香

    花开一树为侬香

    本书收录的都是林徽因作品中的经典,体裁包括散文、小说、戏剧和诗歌等。这些作品或是抒写生命体悟,或是写照真实灵魂,或是从细处阐发幽思,语言温婉含蓄、典雅清丽,处处充满了知性与灵性的妙语绝响,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林徽因的创作气质、品性本源。然而细细读来,你很难想象有些文字会是她在经受病痛折磨或是情感煎熬下创作出来的,其才其情,其坚忍与真诚,无法不令人仰视和佩服。也许金岳霖的一句“极赞欲何词!”正是对林徽因最忠实的评价!
  • 红色记忆:中东铁路上的中国梦

    红色记忆:中东铁路上的中国梦

    中东铁路不仅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进入中国的重要通道,它还是一条革命志士前往苏俄追求真理、探寻救国救民之路的秘密交通线。这条“红色之路”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以当年沿中东铁路往来于中国内地——莫斯科的中共早期领袖、革命先驱留下的红色足迹为题材创作的纪实作品。本书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张太雷、周恩来、任弼时、李立三、罗章龙、邓颖超等往来中东铁路时遇到的危险与艰辛,并由众多红色后代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这些红色故事当年秘而不宣,如今也鲜为人知。为挖掘这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者历时七年进行采访,走过二十几个省市,寻访过百余人。
  • 法国和比利时游记

    法国和比利时游记

    《法国和比利时游记》是雨果在法国和比利时,以及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一带旅行时的书信、札记合集。作者经历名城、乡野,流连于古代建筑、教堂和博物院,探寻了无数城堡遗址,举几山川形胜,朝晖夕阳,雾气弥漫的涧谷,波涛汹涌的大海,他都一一加以描绘。在这些记述中,诗人雨果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与宇宙意识,超凡的想像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呈现了大自然中无可比拟的壮丽。
  • 一夜之后

    一夜之后

    这是诗人赵晓梦的一部个人诗集,收录了他近两年来创作的诗歌作品一百余首。全书分为六个章节:《行走大地》《季节词典》《秋天之门》《偶然乡愁》《一夜过后》《南方北方》。这些诗作是作者作为一家大型传媒高管繁忙工作之余的产物,是作者对当下生活的叙写和体悟,关于生命、生存状态、时令季节、故土、乡亲,几乎所有的生活元素都成为这部诗集的内核,而这些,并非游离于诗人之外的隔靴搔痒,而是实实在在的自我抵达。作者以独特的意象、丰富的想象和精巧的构思,叙写自己心中的无限诗情,在平淡的生活中理解生死,理解生命,理解活着的意义,让文字充满了对诗意不懈的追求。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浊浪滔天:洪水的防范自救

    浊浪滔天:洪水的防范自救

    本系列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场危害”、“交通事故”、“水上安全”、“中毒与突发疾病”、“突发环境污染”等,书中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灾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全面地介绍了防灾减灾的避险以及自救的知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各种避险自救技能。
  • 太上灵宝净明法序

    太上灵宝净明法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异界的魔导士兵

    异界的魔导士兵

    他重生在一个动乱前夕的世界。存留的记忆,死神的系统,冲突不断加剧的世界。在一个三元帝国服役的魔导士兵,用自己的能力,来换取这世界之外的力量,使其成为一个优秀而又强大的魔导师。然而,谁也没有预料到,这场混乱会以何种方式收场.............................................................................................................................................
  • The Home Book of Verse

    The Home Book of Vers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高峰三山来禅师疏语

    高峰三山来禅师疏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泡菜卷男神

    重生之泡菜卷男神

    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挖掘基本靠手,耕地基本靠牛。娱乐基本没有,照明基本靠油。结婚基本靠想,致富基本靠抢。女强人苏然死后重生在八十年代傻妞“苏然”身上,从此傻妞不傻,变作捞金小能手,靠泡菜发家致富,靠泡菜泡着男神!
  • 幻想步行街

    幻想步行街

    欢迎来到幻想步行街,请说出你的愿望。这是一本短篇集包含脑洞、异想天开与逻辑推理的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