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54300000005

第5章 小鲍庄(4)

文化微微一笑,不与她斗嘴,继续深入问道:“娘是打哪儿来的?你会说娘是姥姥肚里生出来的。姥姥打哪儿来的?姥姥的姥姥打哪来的?”

小翠果然被问住了,扑闪着大眼睛,不吱声了。

“告诉你吧,人是猴子变的。”文化压低声音,极其神秘地说道。

小翠轻轻地惊呼了一声。

“你看,猴和人像吧?活像!”

“那,猴又是什么变的呢?”小翠怔怔地问。

“猴子,是鱼变的。”文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很肯定地说出来了。

“咋是鱼变的?”小翠困惑极了,鱼和人可是一点也不像。

“你知道吧,这地球上?”

“地球?啥球?”

文化打了个格楞,感到和小翠说话十分困难,由此领会到了进行启蒙教育的必要性:“就是咱们住的这地。”文化用脚跺跺地,又伸出胳膊画了个圈。

小翠转头看看周围,大地笼罩在苍茫的暮色里。

“这地上,最早,最早,最早,最早,什么也没有,只有水,只有水。”

“哦!”小翠抬起眼睛,望着渐渐暗下去的天,出着神。

“只有水,只有水。”

“那可不就像闹水的时候。”小翠轻轻地说。

“你们那地方也闹水?”文化问。

“差不多年年闹。我小时候,刚满周岁那一年,闹的可凶。听俺娘说,没天没地了,只有水。”

“你能记得?”

“我记得……有一条长虫。”小翠怔怔地说。暮色越来越浓,她的眼睛在暮色里闪亮着,像两颗星星。

“走家吧。”文化有点害怕。

“割满了就走。”小翠子垂下眼睛割了一棵富富苗。

文化低下头,割了一棵七七芽:“走家吧!”

“你割不满没事,我割不满可不管。”小翠忽然气了。

“瞧你说的,我娘就这么偏心吗?”文化有点难堪。

“你娘偏心,天底下没有比你娘更偏心的娘了。”

“你咋胡砍哩!”文化也有点气了。

“咋是胡砍?你娘为啥叫你念书,不叫你哥念书?”小翠回过头,一双黑黑的眼睛看定了他。

文化说不出话了,半天才结结巴巴地说:“我哥人老实哩。”

“谁稀罕他老实。”小翠子提起草箕子,跨过两条芋头趟,又蹲下了。

“老实人靠得住。”文化又结结巴巴地说了一句。

小翠不理他,手脚麻利地割着猪菜。她眼尖,哪儿有猪菜都逃不过她的眼。她的手快,眼到了,手也到了。过了一会儿,小翠说话了。

“文化,你往后给我讲讲,你们上的学吧。”

“管。”文化说,又加了一句,“那还不管。”

小翠说:“我不会亏待你,我唱曲儿给你听。”

“唱个‘十二月’。”文化子立马说。他是从那些二流子嘴里听说有个“十二月”,也不知“十二月”究竟是什么,想得心里痒痒的。

小翠子稍停了会,唱了一句:

正月里来本是个新年,

她调门起得很高,声音细细的,尖尖的,颤颤的。文化觉着,小草抖索了一下。四下,毕静。

喜欢笑那哈万象更新。

牵挂个美少年。

知心人难见,

相思对谁言。

……

她哀哀怨怨地唱着,并不懂一字一句里的意思,听大人唱,她也唱,唱熟了,便觉出那一股凄戚很对她心思。

她凄凄戚戚地唱着,文化子凄凄戚戚地听着。

十五

捞渣会给鲍五爷送煎饼了。这倔老头才怪,谁送他饭食,他都不要,似乎一吃人家饭,他便真成绝户了。可是捞渣给送去,他便为难了。看看那张小脸,不收就觉着不过意。

捞渣会得拉呱了,见鲍五爷一个人孤得慌,晓得同他问长问短地解闷。

“吃过了吗?”他问鲍五爷。

“吃过了,你哪?”鲍五爷搭理他。

“吃过了。”

“吃的啥饭食?”鲍五爷问他。

“吃的面条子。”

“不孬。”

“你吃的啥?”他问鲍五爷。

“煎饼、稀饭、臭豆子。”鲍五爷一字一句地回答,毫不含糊。

“蛐蛐儿。”他拿给鲍五爷看。

“是蛐蛐儿。”五爷点头。

“是男的,是女的?”

五爷笑了:“这鬼。蛐蛐儿咋说男女,要说公的,母的。”

“是公的,是母的?”

五爷自己默了一会儿神,感叹道:“要论起来,说男女也没错,也是个性灵。”

“把它放了吧!”捞渣忽然抬头说。

“放就放吧。”五爷说。

一老一小看着那蛐蛐儿一蹦,蹦没影了。

捞渣和鲍仁远家二小子说“斗老将”。鲍五爷帮着捞渣捋杨树叶子,捋了满满一大鞋壳,一小鞋壳。鲍五爷捂一只鞋,捞渣捂一只鞋,一捂捂两天。捂出来的杨树叶梗子,黑得油亮,比麻还韧。鲍仁远家二小子的杨树叶梗子捂得嫩,拉不过捞渣。斗一个,断一个,斗一个,断一个。急眼了,越急越断。捞渣就把自己的换给了二小子。

然后,二小子便翻本了,斗一个,赢一个,斗一个,赢一个。捞渣输惨了,可他不急不躁,依然是喜眉喜眼的。鲍五爷在边上瞅了这半晌,等二小子走了,他问捞渣:

“捞渣哎,你咋把你的‘老将’全换给二小子了?”

“我看他要哭了。”捞渣说。

“你输了不难受吗?”

“难受。”

“那你还换给他?”

“我看他要哭了。”捞渣又说。

鲍五爷不问了,看看捞渣,在他稀稀拉拉的黄头毛上胡噜了一下,叹了一口气。停了一会儿,自语似的说:

“你也该让他,论起来,你是他叔哩。”

十六

大姑老听得见一只货郎鼓响:

叮咚,叮咚,叮咚,叮咚。

十七

鲍仁文每天收工都要往庄东大路上走两步,见有没有送信的来。大前天迎到一回,有两封信,一封是鲍彦海家大小子打金华部队上来的;一封是鲍二爷家的,打关外来的,鲍二爷家里的是那年他闯关东从关外带来的。昨天又迎到一次送信的,却没有信,送信的只是打这里路过,往大刘庄去的。

今天他又往大路上走去,远远地听见有什么在响:叮咚,叮咚,像是一只货郎鼓,渐渐地才看见过来一个人,是个走路的,担着货郎挑,慢慢地近了。

他背后是太阳,红彤彤地停在大路的尽头,他走在大路上,货郎鼓叮咚叮咚响着。

“兄弟,你见没见有骑车子的往这边来?”鲍仁文大声问道。

“没有。”卖货的回答。走近过来了,剃得泛青的头皮,黑黝黝的脸膛子,宽肩大膀,嘴唇上的胡子却还没硬,软软地趴着。

“大哥,前面的庄子叫什么名?”他问道。

“小鲍庄。”鲍仁文回答他,慢慢转过身往回走。

“哦,这就是小鲍庄。”小伙子说,和鲍仁文齐着肩走,货郎鼓叮咚叮咚地响。

“怎么,你知道小鲍庄?”鲍仁文瞅瞅他。

“咋不知道?小鲍庄的名声可响哩。都知道这庄上人缘好,仁义。”小伙子说。

“哦。”鲍仁文不再问了。

小伙子东张西望着,早有几个小媳妇听见货郎鼓声音,探出头来了。

“大兄弟,你停一停,让我挑个顶针儿。”有人喊。

回头一看,见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从台子上走下来。她黄白的皮肤,头发在脑后随随便便窝了个纂,耳朵边上散落下几绺头发。身上穿的褂子破得可以,好像就前后披了块布,闪闪忽忽,飘飘荡荡,结实的身躯时隐时现着。她走到货郎挑子跟前,低下头,在匣子里挑顶针儿,手腕圆圆的。垂下的眼睑上长着密密长长的睫毛,是个毛乎眼。

“收工啦?大文子。”她招呼鲍仁文。

“买针啊?二婶子。”他招呼鲍彦川家里的。

又来了几个媳妇儿,要买针头线脑的。鲍彦川家里的,挑个顶针儿挑个没完了。

“他二婶,你再挑也挑不出金的银的来。”鲍彦山家里的说她。

“我就是买根针,也要挑个可心的。”她回答,耐心地挑着。

“大兄弟,打哪儿来的?”鲍彦山家里的问他。

“打山那边来的。”

“家里有父母吗?”

“没了。”小伙子瓮声瓮气地说。

“有兄弟姐妹吗?”

“没。”

“呀,是个苦命的孩子。”鲍彦山家里的抬起头看他,看他宽鼻大眼,生得厚道,不由怜惜起来。

鲍彦川家里的正试着一个顶针儿,试戒指似的。这会儿回过头来问:

“你叫个啥名儿?”

“拾来。”他说。他发现这女人的声音好听,低低的,厚厚的,听起来就好像一股温吞吞的河水从心上淌过去。

她终于挑好了,把一个两分的分币递到货郎手里,温乎乎的,有点儿潮。

一群媳妇姊妹围着他,都抬头看他,看得他背上冒冷汗,不自在得很。

“咦唏!”娘儿们同情地叹息着。

拾来脑门上开始冒汗,虽说别扭,可心里却暖和和的。自打走出冯井,他第一次露出了笑脸儿。

那么些媳妇姊妹的手在他匣子里翻江倒海地翻腾,他一点不生气,蹲下来,拔出烟袋。烟荷包里却挖不出烟了。忽然,“啪”的一声响,一样软乎乎的东西掉在他手上,一个烟荷包。抬头一看,那买顶针儿的二婶正看着他,说了声:“吸吧!”转身走了。一件破大褂子挂在身上,飘飘忽忽地上了台子,闪进一扇门里。

这天夜里,拾来宿在牛棚,和唱古的鲍秉义挤一床。晚上,牛棚里照例挤了一屋人,听他唱古:

写一个七字把腿跷,

关老爷手提偃月刀。

我问老爷哪儿去,

霸王桥上去逮曹操。

写一个八字两边排,

八仙随后过海来。

蓝采和撕掉阴阵板,

四海龙王又糟糕。

……

十八

鲍彦山家里的很纳闷:小翠可不是天天在眼皮底下转,怎么猛地一下,开始长身子了?那身板不再是竹竿子似的直溜到底,不知什么时候圆了,结实了,胸脯子满满的,小腿肚子鼓了起来,尖下巴颏子圆了。女大十八变,变俊了,水灵了。

多少人同她说:“该给孩子圆房了。”

她同男人商量:“该给孩子圆房了。”

建设子已经二十四,该圆房了。

小翠子觉出了不对劲。她娘待她和气多了,那天失手打了个碗,也没说她,只叫她扫干净碗碴子,别让捞渣扎了脚,便完事了。文化子却又远着她,不再与她说长道短的了。建设子白天黑夜地收拾里屋,往地上垫土,往墙上抹石灰。而庄上那些大嫂大婶们,都对着她挤鼻弄眼的,诡计得很。

小翠子把捞渣从屋里拽出来,带到井沿上,问他:

“捞渣,翠姐待你好不好?”

“比亲姐还好。”捞渣说。

“那你为啥骗翠姐?”

“我没骗。”

“你骗了。”小翠激将他。

“没骗,真没骗!”捞渣急了。

“好,你不骗我,那你告诉我,这几天,我娘和我大商量啥了?家里要办什么事了吗?”

“俺大哥要娶媳妇了。”捞渣说。

小翠子只觉得头脑子“轰”的一声,炸了似的。她定定神,夸奖捞渣:“说实话才是好孩子,你回家吧。”

“你上哪儿?翠姐。”捞渣问。

“我站一会儿。”她说,又改口道,“我上二婶家去借个鞋样子。”

捞渣走了,没走远,站在树影里瞅着小翠,他是个有心眼儿的孩子。

小翠一会儿回转身,慢慢地朝东头走去,越走越快,捞渣撵不上了。

她跑到庄东头大柳树前,一头栽倒在树底下,抱着树号啕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嚷,嚷一句话:

“我才十六岁,我才十六岁!”

哭声几乎把全庄的人都招来了,捞渣早已跑去报了信,鲍彦山和他家里的一起跑来了,要把小翠拖回家去。小翠死抱着柳树干不松手,号着:

“我才十六岁,我才十六岁!”

旁边的人都忍不住滴下泪来,特别是刚过门的小媳妇们,更是触景生情,哭成泪人儿了。

鲍彦山家里的流着泪劝小翠:“咱娘俩一起过了这么些年,有什么话儿不好说,要你这么伤心?”

小翠往树身上撞着头,声泪俱下:“我才十六岁,我才十六岁!”

“娘也不瞒你了,你娘你大是想着要给你们圆房了,建设子过年就二十五了……”鲍彦山家里的哭得比小翠还凶,又伤心又忍不住觉得委屈,眼泪像小溪似的流了个满脸。

“我才十六岁,我才十六岁!”小翠号累了,抽抽搭搭地说着。

“建设子虽说生得笨,心眼是好的。丫头,你跟他过,亏不了你的。”

“我才十六岁……”

“你是老大媳妇,这个家就是你当了。丫头,你就不想想娘的心了吗?”

小翠只是摇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手却牢牢地抱住树干,拖也拖不开。直到鲍彦山当着众人面,宣布圆房再缓二年,她的手才从柳树干上松开了。

事情过去了。小翠子的下巴颏子又削了下去,而身子上圆起来的地方却不再平复下去。她眼睛里的神情越来越严肃,连个笑丝儿也没了。她娘对她又抠起来了,文化子却有点讨好她,见她扫地,就来夺她的扫帚。而她呢,却对文化子结下了仇,把扫帚“啪”地朝地上一扔,转身就走。

终于有一天,文化子在井沿上截住了她:

“小翠,你咋啦?我怎么你了?”

“你没怎么我。”

“那你怄啥?”

“怄你没怎么我。”小翠恶作剧地笑笑,担起扁担要走。

文化子按住扁担,不让她起:“你把话说明白。”

“我的话再明白不过了。”

“我咋听不明白?”

“你没长耳朵,你没长人心。”

“你咋骂人!”

“就骂你,没心没肝没肺没肚肠!”她一猛劲,担起了水桶。

文化子没防备,跌了个四脚朝天,恼了。

小翠子却笑了起来,“咯咯咯咯”,清脆的笑声把树上的鸟儿都惊飞了。打那以来,她是第一次笑。

文化子就不好再恼了。

十九

早起,鲍秉德家里的忽然清清冷冷地说道:

“也苦了你了。”

鲍秉德心窝里一热,鼻子一酸,不由落下了泪来。

他家里的也落泪了:“我拖了你半辈子了,也该到头了。”

鲍秉德一听这话不吉祥,赶紧喝住了她:“什么到头不到头的!一日夫妻百日恩,咱们这一辈子好歹都守在一起了。”

同类推荐
  • 老妇还乡

    老妇还乡

    《老妇还乡》是迪伦马特的成名作,描写亿万富婆莱尔四十五年后返回故乡居伦小城,要用十亿捐款取她当年恋人伊尔的人头,因为伊尔抛弃了她,使她沦为妓女。她的要求起初遭到居伦人的拒绝,但金钱的诱惑实在太大,居伦人最后不得不在金钱前屈服。他们集体扼死伊尔,以“主持正义”换得本城繁荣。本书还收入作者的《流星》等剧作。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本书从明清画集如《唐诗画谱》、《诗余画谱》、《古今名家画稿》等书中挑选出与元曲意境相合的画89幅,相互配合。收录了伯颜的《喜春来》、关汉卿的《大德歌》等三百首元曲。
  • 徐志摩散文经典全集

    徐志摩散文经典全集

    《徐志摩散文经典全集》收集了徐志摩的全部经典散文,通过这些文章,你可以体会到徐志摩《浓的化不开》的感情、《自剖》的真诚、《迎上前去》的勇气、《就使打破了头,也还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的决心、《艺术与人生》的思索以及《爱眉小札》里无尽的深情。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中感受到另一个让人一读倾心的徐志摩。
  • 唐诗三百首全解

    唐诗三百首全解

    本书在对孙洙的选本加以注释、语译、赏析之外,还对许多作品进行了“扩展阅读”,或是从格律入手,或是从义理解说,使读者既能深入理解,又能拓展阅读,使读者学诗时没有偏颇之憾。
  • 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我是这样看到、听到的。作者通过整理自己多年的记者采访稿,按照类别分出几部随笔集。这些文章有的以人物采访为主,有的以历史探究为主,有的以景物感怀为主,写出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
热门推荐
  • 流星武神

    流星武神

    修道世界,芸芸众生,强者为尊,弱者刍狗。上有上古大神,一念开天,一念填海,摘星捉月,执掌乾坤。轻一弹指,破界飞升。中有修道祖师,站在凡间巅峰,头顶日月,肩扛万山,上窥天道,寿命千载。下有奋勇修士,引气入体,炼气化神,力过千斤,可与无上凶兽搏斗,甚至御空飞行。
  • 什么怪力乱神

    什么怪力乱神

    市重点大学起点大学有个奇想社,奇想社里有个靓仔叫苏阳,没错,这个靓仔就是我。有一天,我们高贵冷艳的学姐要去城郊弃楼,我等必将追随啊!最后在学姐的的保护下,我还是被虐出翔,从此,我决定做一个朝九晚五的有为青年,可能吗!!!
  • 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第3季)

    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第3季)

    这是《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系列的第三部,作者继续在书中分析中基层管理者天天都会面对的各种问题。南勇认为现如今百分之九十九的中国企业都在管理方面犯了严重的“不人道”的错误,员工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处在一种极其恶劣与腐朽的状态,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所以,南勇以飞蛾扑火般的精神,大胆地质疑、挑战传统权威,用最凶狠的“狼性”语言,最富穿透力的犀利文风,猛烈地抨击了长期弥漫于中国企业之中的,反人类的“狼性管理思维”,热情地讴歌了最温暖的人性化管理理念,为你带来“耳目一新”“大彻大悟”之感。
  • 落日时分

    落日时分

    著名作家达真最新的小说集,由四篇小说构成,分别是《落日时分》、《小红帽》、《放电影的张丹增》及《逃跑》。作品的时代从几十年前的前尘旧事,到鲜活的当下,内容既有藏族少女美好的恋爱,也有凡世成人的忏悔与心路吟唱。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作者都用慈悲的心体察着,用细腻优美的笔触娓娓道出,阅读的感动如酥油茶的清香沁人心脾,久久不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迷航

    迷航

    在告别之前,程家竺的妻子叫住了我们,说有东西要归还。随后,她把毛姆的那本《人生的枷锁》还给了我,把那两本写满日记的黑色笔记本给了苏梦。苏梦拥抱了她,过了很久才放手。我和苏梦一同返回长安城,然而,我们都筋疲力尽,没有多说一句话。在火车上,我打开了那本书,上面夹着一张字条,字条上留着他熟悉的字迹:兄弟,你要好好地活下去。我把书放到胸口,看着倒退的时间,窗外风景变得模糊不清。这是我五年来的第一次哭泣。
  • 祖神归来之凌天

    祖神归来之凌天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征途,一次神与人的较量,一把光明和黑暗的赌局。究竟是黑暗降临还是神的黄昏,我们等待着你的出现……
  • 陌生的中国人

    陌生的中国人

    改革开放,让一个强大的中国、陌生的中国突然呈现在世界面前:从浙江清冷的青田到喧嚣的西班牙马德里,从广西中南部贫困的上林到黑非洲加纳的金矿,从鸭绿江畔繁华的丹东到朝鲜平壤的寂夜;从故乡到他乡,从早先的超稳定到如今的四处漂泊谋生,陌生的中国人不断带给世界惊奇的同时,自身承受了多少情感的磨难、经历了多少苦痛、留下多少灵魂的背影?本期我们从杨猛的长篇纪实《陌生的中国人》中精选部分章节,让您从中感受中国人在海外含泪带血的奋斗经历——偷渡西班牙1995年10月初,一个清冷之夜,19岁的郑建茂离开家乡青田,踏上偷渡之路。
  • 故事会(2019年8月下)

    故事会(2019年8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次元世界大作战

    次元世界大作战

    赵启本来只是个送外卖的小哥,因为一次意外,他穿越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成了一户农家的孩子。——————这个世界灵力充裕,人人都可以修仙,宗派林立,国家强盛繁荣。——————重获生命的赵启发誓,这辈子一定要活个精彩、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