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61700000015

第15章 渐行渐远

朱耿河

一条河流,在我的肉体可能是一团模糊的气体时,就消逝了,就像旧历年祠堂上供着的祖先,薄薄的灯光漂洗着他们的名字。

它是朱耿河。朱耿河是一条雨水河,它的出身和消逝,像谜一样纠结在我的眉头。“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歌声在我听来,有时就是锯齿,切割着我内心的隐痛。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条童年的河流,但是,我没有。一个没有河流的童年,他的胳膊只能在半空中划来划去,以桨的姿势。

“东朱耿,因位于朱耿河以东而得名。”看过故乡的地名考,我只能臆测出这样的意象:一根匍匐着的藤蔓,结出了两个葫芦,葫芦长大以后成为瓢,在水缸里,浮浮沉沉,藤蔓像一条羸弱的手臂,满是皱褶,水分在悄无声息地,流失。

60多年前,爷爷永远躺在了朱耿河的西岸。我的小脚奶奶抱着一个(我不满周岁的父亲),领着一个(我的大伯),走过了朱耿河。父亲太小,他后来只知道爷爷的名字是刘世温。大伯11岁那年得病死了,父亲成了刘家的独苗、郝家的长兄。父亲说,要是现在,你大伯就不会死,条件不行啊。父亲重重的叹息像石块,压得他低下头,只好用胳膊支撑着自己的倒伏。晚年的奶奶是父亲和二叔轮流赡养的,一家五天,按当地的集市日计算。是奶奶决定的,这样时间短,遇上农忙,两家都能顾上。奶奶来来回回,就像赶集,隔墙喊一声,奶奶便小腿勤挪,一步一颠地过来了。奶奶没有名字,生产队里按人头分东西,我看见奶奶的那份写着“郝赵氏”(奶奶娘家赵姓),我的胸口像是被一床棉被堵着,憋闷,胀痛。我上学了,填写履历,“家庭成员”一栏:奶奶,赵氏。我对父亲心存芥蒂:他那时是生产队长,是郝姓家族的大哥。“水往低处流”,经年之后,我理解了奶奶和父亲。他们以水的姿态,把自身降到了最低处,赢得了最低限度的尊严。

一条河流,缝合了断裂的土地。西边我的籍贯,东边是我的故乡。这是一条负重累累的河流。它是一个赶脚的汉子,每天都在路上,忽然有一天,它走累了,躺下,沉溺在漫长的夜晚。它生在天上,死于大地。

我无比怀念我的爷爷,尽管他一直是一个称谓。我在乡下教书的时候,见过我一个同事的父亲,70多岁,腰都直不起来了,他弯腰抱起小孙子的时候,胖乎乎的肉墩正好填充了他的胸前,使他的身体不再是一个弧,而是敦实的,像装了新麦的粮囤。我停下来,作业不批改,只抱着笔,怔怔地看。有个爷爷多好,他用长长的胡子扎我的脸,他拽着我的小鸡鸡问:这东西是干什么的?我头一偏,看天:打种的!我高兴了,就骑在他头上,去捋高高的槐花。

一个没有爷爷的童年,注定是残缺的。消失的朱耿河是一根喑哑的琴弦,它的失语,让枯黄的叶子迟迟找不到春天的树枝。

今年清明,给母亲添了新土,我转道去了爷爷的坟墓,和我的女儿。爷爷的坟很小,像小时候的窝窝头。这些年,我们一家人不停地搬来搬去,东朱耿,慈埠,安丘,直到把母亲搬到亘古的黑暗里,才恍然明了,独独把一个人扔在了西朱耿。如果我是一滴水,爷爷必是我的上游。如同河流消失了,村庄站立着。

无论我怎么眺望,依然看不到我的朱耿河。那是怎样的一条河流?夏天的时候,田野的裂缝被朱耿河温柔地覆盖;到了冬季,它羸弱的手臂,依然挽着两个村庄,绵延的体恤,悠长的慈悲。

真的有过一条朱耿河吗?

我问父亲,他说,河流没有什么两样,河流西边是咱村的坟地,有个西朱耿姓韩的在看林子,就叫了韩家林。韩家林已经是一块耕地的名字,有我家的责任田,现在由我的妹妹、妹夫耕种,农业税不收了,真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而我的爷爷,他一直就在河的西岸,他一个人(奶奶去世后葬在郝家的坟地)。他一定看见了我的父亲,在土里刨食,还有我的母亲——一个老实巴交的女人。他看着我们夏日割麦秋天浇水,看着我们的日子慢慢好起来。蒸了新麦馒头,上新麦坟,首先让爷爷尝一尝。我想,爷爷肯定饿坏了,他颤巍巍地接过来,吃得手上嘴里全是热气,然后,不住地打嗝,幸福地几近窒息。

奶奶肯定能记得爷爷的模样,她没有说。我的记忆开始明朗的时候,父亲快40岁了,早活过了爷爷的年龄。更多的时候,我注视着村里的老人,构造着我的爷爷。可爷爷呈现在我眼前的形象总是这样:英俊且悲哀。一个英年早逝的人,就像一条消失的河流,我们记得的,应该是有那么两排白杨守护着的一泓水流,水草肆意地生长,有蜻蜓从水面掠过,低低的,在麦浪之上飞翔。

每一棵庄稼和青草,都是河流抚育的孩子。

一条沉寂在地下的河流,它紧紧握着植物的根系,在无边的黑夜里。当每一株绿色挺出地面,都是一条向上的河流。

堂兄桂明

桂明,是我的堂兄,正值壮年,不想触电而亡。

他还有一个弟弟,叫桂亮。桂亮夏天出去卖冰棍,走到洪沟河桥上,突然肚子疼,用手捂了一会儿,又爬上车走村串巷了。过了一些不咸不淡不痛不痒的日子,又疼,很剧烈,拉着去了医院,又拉着回了家:肠道癌。兄弟两个,像流星,倏地一闪,消逝了。

桂亮媳妇带着女儿远嫁到了外村,即使打个照面也不认识了。桂明家嫂子,嫁了本村一个小伙子,住在原先的三间大屋里。这三间大屋,高高地挺立着,成了桂明曾经风光的最好的证据。不,还有他的儿子凯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桂明没白活一回。听说,今年春节,凯凯和爷爷一起过年来。他爷爷点了鞭炮,凯凯用竹竿挑着,热烈的鞭炮在空中炸响,一个接一个,最后一响是外面凯凯后爸的喊声。放了鞭炮,就是过年了。鞭炮声走远了,留下一地的碎屑,花花绿绿的,像春天的脚印。人呢?

桂明心细手巧。初中升学考试,只是给家人的一个交代:我不是上学的料。桂明跟他小舅学起了木匠活,也进百家门吃百家饭了。他对木头的理解比我入木三分。我吊好了墨线,拉着拉着,锯就走偏了。桂明说,你不是干活的料。铁锯在他手里,是一张弓,我听到了木头鲜亮的歌声。周末,我有时抱着一本书,坐在马扎上,看桂明的忙碌像木屑一样纷纷扬扬。我埋头看书的姿势是不是刺激了他?他忙成了一个指挥家,指挥他的锯子刨子凿子斧子,演奏着一支木头圆舞曲。惟独他,不说话。桂明把岁月变成了沙发衣橱高低柜。我把时间变成了近视眼镜。丑陋粗糙的木头原来也有光洁细腻的内心,这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桂明是我所认识的村里第一个不上门的木匠。他从集市东边买了木头,拉回家,再拉回来,木头已经被点化成了敦实的茶几伟岸的衣橱,还有喜鹊在喳喳地叫着。

几年过去了,我回乡当了教书匠。我年轻要强,总想成绩高人一头,动不动就发脾气,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大声训斥学生:真是一些木头。有一次,我到镇上理发,我过去的一个学生就在店里学徒。他辍学了。我问他这里发工资吗?他说打打下手不缴学费就挺好了。我问学完了自己干?他说回村开店俺村挨着公路呢。不知怎的,那时,我想起了桂明,他真是一个好木匠。作为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人,许多人热衷于向外走,桂明却偏偏以留守生活的方式,在家乡的土壤里扎根,发芽,长成高大的树木,枝叶里贮满了风声和新鲜的鸟鸣。

我调到县城教书以后,离童年的语境越来越远,我们的见面也一次比一次客气。桂亮走了,桂明也越来越沉默了,他父母都信了耶稣。桂明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便拼命扛活,一觉醒来,就像掰开闸的电锯,固执地深入木头黑暗潮湿的内心。其间,有一种分解,剥离,暴晒,最后的形状是四条腿的桌凳,敦实,牢靠,平整,也像乡村男人的模样。其实,日子就是一堆粗糙的木头,只有像铁锯那样投入,我们才看到木头的纹理清晰,年轮如波纹,一圈一圈,荡漾在一种晴朗的安好里。桂明的日子直观形象,木头一样。他拆了狭窄逼仄的过道,建了大门楼,开来了汽车,汽笛一响,羊咩狗吠,日子欢腾跳跃。桂明开了家具店跑起了运输,还是丢不下手里的铁锯和刨子。还是很少说话。那年春节,硬塞给我女儿压岁钱之后,桂明便邀我过两天去他家坐坐,说家里什么都有,现成着呢。我礼节性地答应着,炕头还没睡热,就坐车赶回了单位。谁知,竟是最后的一面。我记得,那夜雨下得很大,扯天扯地地垂落。听说桂明半夜从炕上爬起来,去看看电闸合了没有,却从此合上了双眼,一根硬实粗壮的木头,从此吐不出新芽一样的呼吸。我记得他初中物理学得很好的,他好像说过在村里当个电工挺吃香的。他怎么就忘了,干燥的木头不导电,一受潮呢?作为木匠,最后和木头们躺在一起,也是寿终正寝了吧。

对于他的死,他的父母这样认为:那晚是上帝派人来喊他呢,声音真大,我们都听到了,他去了天堂,和天津(桂亮的乳名)做伴呢。

我觉得,一个人的生命,其实就是一根木头,扎根,发芽,抽枝,有了一些岁月,被一些铁锯刨子唤醒,摇身一变,成为吃饭用的圆桌睡觉用的木床,长久地稳固着我们的生活。不声不响的。

老张叔

老张叔失踪八年了吧。口粮田还一直分着,户主还是他的名字。

早些年,老张叔精神就出了问题,一个劲儿地抽闷烟。庄户人属鸡,土里刨食。张婶下坡了,饭温在锅里,晌午回来,一看,人像锅盖一样沉默,呆在早上的地方。馒头,冰凉冰凉的。

我们那里有仲秋节看闺女的习惯。老张叔弟兄三个,排行老大。8月14这天,他去十里外的刘家庄看妹妹,再也没有回来。庄户人下棋,老喊“没得走了拱步卒”,也喊“小卒一去不还乡”。说的是棋路。老张叔就是棋盘上的一个小卒。

老张叔生来少言寡语,一个大老爷们儿,三脚踹不出个屁来,活得有点窝囊。他养了四个孩子,全是清一色的子弟兵,就凭这一点,村里不少人夸他像个男爷们儿:女人的地,男人种,你看人家老张,真有两斧子。他的四个儿子:农民、会民、世民、金民,一个“民”字,附在他们乳名的后面,是一块怎么甩也甩不掉的泥巴。明摆着就是四处大屋。老张叔有时嘟囔:你们四个,哪怕有一个考上学,我也省了一份心思。

家里有四个儿子,日子过得挺紧巴。我记事时起,老张叔就一脸凝重,很有些干部的派头,村里让他干了生产队会计,算盘拨得比生孩子还费劲,不几天,就专门伺候土地了。会计会计,他这么慢,怎么干得了会计?他算账很仔细,哪怕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加法,他也要听到噼里啪啦的算珠声,如此几遍,才端端正正地写在账簿上。有了计算器计算机,那是许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庄户人过日子,一是要大干快上,用小学时作文中的话就是“披星戴月”,就是“冒着严寒顶着酷暑”;二是抠抠牙缝紧紧腰带,“喝三年薄粥,买一头黄牛”,要节俭。老张叔的第一处新瓦房就是这样盖起来的。大儿农民结婚了。二子会民结婚了。老张叔抱了孙子。偶而回家,我路过老张叔的咳嗽和他孙子的笑声,迎头正碰上我的父亲:“会民家那小子都喊你大爷了。”我和会民是初中同学。

老张叔的名字,再次出现在我的生活里,是一些年以后了。当时,我在县城教书,离故乡越来越远。一天,他的一个堂弟打听着老张叔,也打听着我,问我见着老张叔没有,我说没有。他说你知道老张叔的模样你向老师同学们说说都注意注意。在学校门口说完这些,他便步行着,向西去了。

离开故乡以后,父亲成了我和故乡唯一的联系。常常,一忙完农活,就来帮着母亲看孩子。父亲抱着他白白胖胖的孙女说,整个村里姓张的人全出动了,方圆几百里全找遍了,还上了电视登了报纸。

老张叔原来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张洪亮。他没想到,在他失踪以后,他的名字很响亮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像暴雨后的青草,肆意地生长着,蔓延着。这是他人生第一次上电视呢。

同类推荐
  • 2016年散文随笔选粹

    2016年散文随笔选粹

    本书精选了2016年度发表在国内文学期刊的优秀的36篇散文随笔作品。分别为钱佳楠的《四封信》,阿慧的《前头有很多好东西》,陈涛的《小镇青年,酒及酒事》等。这些散文随笔作品题材涉及广泛,内容有深度,无论从思想性、艺术性,还是可读性来讲,都极具代表性。
  • 查干湖畔的辽帝春捺钵

    查干湖畔的辽帝春捺钵

    捺钵,契丹语,皇帝及中央政府出行的居所,行宮、行在、驻跸地之意。是辽代皇家执政制度的专有名词。辽代帝王与中央政府、皇室成员、地方政要,在一年四季中逐水草而居,春水秋山,冬趋暖夏就凉地伴随着游牧渔猎交换着驻跸地。春捺钵,即辽帝及其中央政府春天的行宮与皇城。公元2009年,吉林省组织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取得了震惊世人的重大发现。在查干湖西岸的乾安境内,发现了四处辽代的春捺钵遗址。给考古界带来这一惊喜的,是乾安县文化局的局长马福文和县文物考古所所长王忠军。
  • 中国民族与民间文学扫描

    中国民族与民间文学扫描

    民间文学包括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笑话,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民间文学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同时,少数民族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广为流传的作品。
  • 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

    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

    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也是一个传奇的故事。五十多年前,女主人公为追求科学与理想,从中国到比利时留学。不料战争爆发,比利时被德国纳粹占领。主人公从此投身于反法西斯的斗争。以她的人格力量,感化了德国将军,使其未泯的良知得以复苏,从盖世太保的枪口下挽救了上百名反战人士的生命。战争结束后,比利时政府授予她“国家英雄”勋章,人民誉她为“比利时母亲”。
  • 散文(2016年03期)

    散文(2016年03期)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创刊之初,便确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调,艺术上追求高水准的办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散文》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贾平凹、赵丽宏、詹克明、李汉荣等在内的大批优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认可。从创刊至今,《散文》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力证着自己的存在,坚持呈现当代中国巅峰笔意,鼓励作者表达发现,呈现了一种罕见的沉思的品质和悲悯情怀,是当代文学界尤其是散文界极具分量的文学读本,在读者、作者、文学评论者心中地位崇高,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
热门推荐
  • 我的男友是只猫

    我的男友是只猫

    手贱招惹了一只黑猫,居然夜夜被鬼压床……听了朋友的劝去找人驱邪,居然看到了梦里的那个男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信阁

    信阁

    江湖上有这么一个组织,他不受任何一个江湖门派所管制,他们从来都只听从一人之命,不问江湖纷扰,不轻易插手江湖之事。但却以平等的条件与人送信,看似弱不禁风却从未失手,阁中弟子更是遍布整个天下,他们不仅送信还掌握天下所有信息,因而江湖之人都敬而远之……
  • 快穿系统之将反派进行到底

    快穿系统之将反派进行到底

    每个故事,总有一个存在,是为了给那个平静的世界制造一些祸端。这种人,称之为反派。然而他们不服,自己凭什么要有这样的命运,让他们当反派可以,但他们也有要求。于是,婳纱十(被)分(逼)荣(无)幸(奈)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她需要穿梭各个世界,根据反派死前的愿望,来维持那个世界的正常发展。而反派的任务是什么呢。花样作死,然后……领盒饭。婳纱表示我很在行。在一次次地穿梭中,她是否迷失了自己的真心呢?那名有意接近她的男子,又有什么目的?她的背后藏着什么故事呢?什么是R时空,什么是应该存在的,而什么,又是虚拟的?曾经单纯善良的她,终究还是被这个世界击垮。什么是对,什么又是错呢?她该何去何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围炉夜话普洱茶

    围炉夜话普洱茶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叶作为国人生活的一项必需品,不仅具备着品饮的功能要素,更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多姿多彩的文化要素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精神寄托。中国茶因地域与历史发展的差异,衍生出不同的茶类,同时各具特色,而有着“茶人饮茶终点站”之称的普洱茶,更是组成中国茶重要的一环。在本书中,笔者将从品饮,功效,评鉴等角度对普洱茶,尤其是普洱熟茶进行介绍,并力图从科学,文化的角度对普洱茶进行不一样的解读。
  • 贪财王爷抱错妃

    贪财王爷抱错妃

    老天不带这么开玩笑的,穿越不是她的错,上错花轿不是她的错,遇人不淑也不是她的错,为什么每当她食欲大开的时候,就有个穷鬼在叨念:表妹,我想拉屎。不能好好地吃就算了,每当她跟帅哥艳遇的时候,总有一个吝啬财主追在后面喊:还我两个包子!他,年仅七岁踩到婚礼现场当着众位叔伯兄弟面前宣布,将来要迎娶一个求而不得的女子为妻,打滚十多年,好不容易觅得佳人,关键时刻,点错了新娘子。
  • 快穿之点击领取小仙鹿

    快穿之点击领取小仙鹿

    这是一个又皮又撩戏精小仙女攻略男神的故事。暗恋隔壁神君几万年无果的鹿浅浅,在听到神君陨灭的时候悲痛欲绝,决心把自己吃成一只肉球鹿,却没想到……鹿浅浅是一只白鹿,世上唯一一只拥有纯正白泽血统的鹿,万年难遇。暗恋的神君陨灭后,两个自称“零壹”“零贰”的人找上门,说鹿浅浅若能收集神君的魂魄碎片,便能让神君复活。鹿浅浅心动了,拍拍手就跟他们走了。从此走上一条撩男神的不归路。零壹:你的任务,攻略男神,收集男神魂魄碎片!鹿浅浅:好的!于是她的日常就变成:“啊啊啊男神好好看我又恋爱了!”“我要给男神生猴子你不要拦着我!”“他刚才看我了他是不是对我有意思!”男神:???#我老婆人设又崩了怎么办?##今天也是真实又努力地追神君的一天呀#
  • 人类未来史之自由城

    人类未来史之自由城

    千年和平所铸就的文明成果使得人类超脱了个体,与更伟大的“意志”产生了链接。然而人无完人,世界的秩序似乎已经走到了极限。百年前的一次意外导致了九大自由城的诞生,看似退步实为探索的社会中,不幸的人们自出生起便不断挣扎着。千年之后的未来,人类依然在重复着历史。
  • 这个古神有点假

    这个古神有点假

    一位古老大神重生事迹。叶兮:"美人儿?我乃大神转世,跟了我你可以少奋斗几百万年!"叶兮:“神二代?我乃大神转世,叫你爹来跟我说话?”叶兮:"转世大能?我乃大神转世,还不给我跪下说话?"叶兮:"转世大神?我乃大神转世,大神动口不动手!。。打人不打脸!"
  • 晚清至五四: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

    晚清至五四: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

    将研究视角聚焦于长期处在五四重重遮蔽之中的晚清民初文学,但它并非全面叙述晚清至五四时期文学发展的历史,而是以“现代性”作为理论资源和研究策略,严肃而深入地考察了这一时期几个十分突出而且意涵丰富的文学文化现象和作家作品,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学科领域内部形成了实质性的推进。 从绝对的意义上来说,这些话题都不算新,然而杨联芬女士对这些“老话题”的再解读却充满了新意且极富于启发性,这与作者的学术态度、学术修养、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