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61700000018

第18章 在废墟上歌唱

声音

炊烟断裂。楼群坍塌。山体滑坡。

在强烈的8级地震之后,全中国的父母都听到了这样的声音,“爸爸,妈妈”。馨懿,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她在电视上,伸着胖嘟嘟的小手,问候全中国所有的父母。

救护人员看到,一双清澈的大眼睛,在瓦砾和瓦砾之间,眨呀眨;看到了一堵8级地震不能摧毁的墙体:年轻的父母脸对着脸,胳膊搭着胳膊,用自己的身体搭成一个拱形的建筑,它的硬度接近长城。

小小的馨懿,世界在倾斜,地球板块在俯冲,她被放回一个温热的子宫,孕育了第二次生命。她的父母,已然化作灰烬和尘土。他们的回归泥土,增加了大地的重量。

这不是故事。而是发生在汶川大地震中真实的场景。真实的阳光,现在泼洒在医院辽阔的洁白里。一个男人走过来,馨懿的小嘴一抿,就是一个红润的微笑,沾着阳光的花粉,“爸爸”;一个女人要离开,她的小手伸开,像新生的竹林,摇曳着翠绿的风,“妈妈”。她的称呼温暖,明亮,一如阳光里打开的画纸,洁白之上,舞蹈着大片大片的金黄。

现在,阳光、天使和灿烂的花朵,一齐盛开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VIP病房。她的大眼睛是清澈的湖,看得见水草和湖心。这一时刻,我终于确认,小小的馨懿,她就是天使。右腿截肢之前,在爸爸的目光和妈妈的笑声里,她跳了一曲天使的舞蹈。她知道天地的方向和重量,知道天堂在地狱之上。她的眼睛,照亮我们的存在。

她叫“爸爸、妈妈”,叫醒的是天下父母的所有慈爱。

当地震来临之后,留下的不是废墟,是歌声。没有休止符的歌声,照亮灾区人民和我滚烫的泪水。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

5月14日这一天,鸟声清冷,瓦砾沉重,风是薄薄的刀片,在刮着我内心的伤痛。有一个女孩,她在废墟下唱歌,空气之中,飘荡着热爱的芬芳。我以为,我和日子已经完全平庸,而稚嫩的歌声,穿越断壁残垣,犹如春水破冰,粼粼波光,晃动着我的脸庞:一个以歌声止痛的小女孩,她明亮的歌唱,让我看到了废墟之上的太阳。

这些天,汶川是我疼痛的心脏,每一块瓦砾的断裂都是我的伤口,每一处天空的坍塌都是我的黑夜。我的文字,睁着惶恐无望的眼睛,像寻找树枝的飞鸟,雨线牵着它,找到了咆哮的泥石流。

我的文字离地震很远。不如一朵小花,在坚硬的砖石之间,播撒着她的清香。疼痛真的是吃人的老虎吗?它怎么跑得那么快?余震在不远处窥视,小女孩的双脚还被砖石咬着,她的声音已飘向每个人的歌喉。目光水灵,嗓音鲜嫩,如金灿灿的阳光,纷披在你的肩头我的胸前,构成我们的衣裳和力量。听听这声音,它娇小柔弱,也许一场雨就可以浇灭,但是,它已如稚嫩的草芽胀破了天空,绽放的骨朵爆开了花园。

记住她的名字吧:思雨。北川县某幼儿园一个小小的女孩。从教室到废墟,是她勇敢的歌唱。一粒新芽,就能救活整个土地;一种声音的开放,就会打通所有的道路。她的歌声是一面旗帜,飘扬在灾区的上空信念的高地。

灾难来临,许多人已经成为阳光和空气,充满我们的生命。沿着歌声指示的方向,我听见,整个华夏大地都在合唱——“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姿势

一支粉笔到一块黑板是他的一生,他的立足之地是讲台的三尺童话。他的幸福那么小,学生远远地叫他一声“老师”,他就红光满面,步履轻松。

谭千秋,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导主任兼政治教师。听起来像个马列主义老太太,絮絮叨叨,陷入私人化的甜蜜,表情呆板,用普通话大声训斥学生。

他有一个妻子、两个女儿和一群学生。这样的人群,让他内心柔软,表情天真。他给一岁零五个月的小女谭仙子梳头,洗脸,穿彩色的衣衫。他的长女谭君子,前妻所生,北京大学大二学生,出现在CCTV赈灾义演现场的聚光灯下,她很漂亮,听说是奥运志愿者。走在校园的谭千秋,带着自身的音质和姿势,他向一块石子走去,弯身,像是鞠躬,然后捡起,站在路边,听鸟声潺潺。

在小镇上生活,很多人都认识他。长女四岁那年,他遭遇了婚变,只好当了妈妈。后来干了教导主任,算是小镇半个名人,女儿从北京打来长途,没说几句,就给她掐断了话费。他几年来笑容没怎么变,喝白开水,抽劣质香烟,梳着习惯的发型,穿西服不打领带,日子宽宽松松,却也规规矩矩。几年来一直这样走着,走过颜色猩红的广告牌,走过攘攘超市,走过发廊,走进一片书声琅琅。他在讲台上挥动手臂,袖口上绣着点点的粉笔屑,所有纷繁的想法,都被悦耳的铃声净化。校园的课间,蜜蜂离开花朵,在阳光下飞翔,嗡嗡的声音,让他想起多年以前,女儿哭着闹着,向他要一只冰激凌。

你以为他活得平淡寡味,你以为他活得波澜不惊。你看见了大海,却无视大海连缀的小溪。你看见了他最后的姿势:趴在课桌上,张开的双臂长满钢筋水泥;他身下的四个学生,在深情地注目和呼吸。

作为教师,他挥动或者张开手臂,我们都称之为“身教”。他站在讲台前,或者趴在课桌上,都构建着一个强大的姿势,让人忍不住想伸展双臂,不是飞翔,而是保护好面前的一只蚂蚁。

开始,救援人员以为她死了,冲着废墟喊话,撬棍在砖头上砰砰地敲击。她只是跪立着,不挪动她的姿势。

救援队长大声喊,快过来。人们确认她死了。但见她身体下面,安静地睡着她三个月的娃娃。像一条胖乎乎的小蚕,贴在阔大的桑叶里。她的手机开着,只有一行文字,闪烁着暖暖的荧光: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救援人员没错。但是他们错了。——她的姿势活着。这是一位母亲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体向前匍匐,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支撑着砖石瓦砾,支撑着坍塌的天空。不是跪拜,她在集聚全部的体能,形成巨大的向心力。

她的姿势很得体。掏出手机,并不打给任何人,以“亲”开头,终结点依然是“你”。她把手机轻轻塞在被子里,塞在黄花芬芳的被子里,她出奇的平静。和废墟一起,结成平静的冰凝固的冰。水是温热的,她的孩子是小小的鱼。

我知道她的名字。我叫她“母亲”。我知道,母亲和孩子的联系,胜过钢筋水泥的组合,即使天人暌违。地震不相信,但是它错了。它从黑暗的地穴里钻出来,墙壁上利爪,石头上磨牙,然后扑向人群,撕咬,企图咬断母子的联系。它摧毁楼房,切断道路,掀翻山体,就是无法断裂母亲对孩子的大爱。母亲死了,孩子活着;楼房塌陷,姿势不倒。这是汶川大地震中最坚固的铜墙铁壁。

“母亲”,我轻轻说出这个词,等于说出自己的命运归宿和疼痛。有时想想,我和这个世界的联系,就是我和母亲的联系。母亲走了,我的存在也变得恍惚,恍恍惚惚地生活在两个世界——母亲,总是在我痛不欲生的时候活过来。

我的母亲,小学没有毕业,接电话的时候总怕别人听不见。我想,如果我能打给天堂的母亲,我一定能听清她大声的对话:

“小雨她爸爸,你好好活着,在家里好好干活。”

同类推荐
  • 奥威尔纪实作品全集

    奥威尔纪实作品全集

    乔治·奥威尔(1903—1950),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传世之作《一九八四》、《动物农场》脍炙人口,历久弥新,被誉为“一代英国人的冷峻良心”。奥威尔并非生而为先知。透过《一九八四》的深邃棱镜,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穿透一切人性迷雾的末日预言家。但那并非以血肉之躯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的奥威尔。终其一生,他也曾是一个热忱的信徒,一个勇敢的战士,一个受伤、恐惧、落魄的普通人。《一九八四》是他的终点而非起点。《巴黎伦敦落魄记》、《通往威根码头之路》与《向加泰罗尼亚致敬》这三部纪实作品就是奥威尔在人生和思想的重要关口留下的三个足印。从中,我们不难读出《一九八四》中某些似曾相识的场景与情感碎片,虽然经过了重重转换。它们共同构成了解读这位先知思想历程的一把钥匙。
  • 心,近自然

    心,近自然

    本书是中学教育专家杨士军的心灵随笔集。作者从各方面的题材入手,书写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关注,提示人们关注心灵的健康,关注环境的美化,关注孩子的成长,文字清新富有魅力,事例典型富有启发,是适合广大中小学师生和文学爱好者阅读的佳作。
  • 故乡他乡:上海青年支边往事

    故乡他乡:上海青年支边往事

    他们,是一群有着共同经历的人;看上去已经不年轻了,脸上印着沧桑,有的生出白发,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支边青年”。那么,他们究竟是新疆的上海人,还是上海的新疆人?究竟是支边青年,还是知识青年?究竟是应当扎根边疆,还是应当落叶归根?这一连串的话题,将会成为历史的过去,却依然是留到今天的记忆。
  • 爱真的很近么

    爱真的很近么

    当年在农村上初中时,放学回家就得去放牛。其实放牛也就是把牛拉到村头的河堤上,将牛绳子的一端插在地里就可以了。我一边看书一边照看着牛。教室里的谈论声惊天动地,大家都在为下节课的演讲做准备。我也忙得停不了口。尽管这样忙,我心里还是想着秋。这丫头,一个星期没个好心情了。在那个角落,我发现了她。众人在热血沸腾,她怎么能那样安静?
  •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龚鹏程,江西吉安人,1956年生于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毕业,历任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创校校长,美国欧亚大学校长等职。曾获台湾中山文艺奖、中兴文艺奖、杰出研究奖等。2004年起,任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生安锋,文学博士,清华大学外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西方文论等。已出版专著一部《霍米·巴巴》(台湾生智,2005),并在《文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Neohelicom,ARIEL等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近年来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后殖民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传播”;目前正在主持清华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基金青年项目“乔姆斯基的文化政治批评与当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清华大学人文社科振兴基金研究项目“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罗伯特·库沃的元小说研究”等。当世学人,能服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学术之弊从此生发而善学者亦当从此悟入。
热门推荐
  • 快穿之攻略前世男神

    快穿之攻略前世男神

    兰言又名无言仙子,是三千世界中修仙界面中令人痛恨的存在,最终被自己的徒弟搞死了.但天道不让她亡让她绑定了系统.
  • 至尊毒妃:爷,轻点宠

    至尊毒妃:爷,轻点宠

    她是每个全朝之子想要暗杀的相府嫡女,赐婚之夜,她连夜出逃,却不慎跌落悬崖,再次醒来,她已不是她,眸色凛然,泛着杀意,在她被人快要杀死之际,一个尊贵俊美的男人救了她。一朝巨变,她是现代穿越而来的特工,身边包围着层层阴谋和暗杀,姨母算计,庶女打压,皇上刺杀,还有别国太子的有心利用。她以为自己深陷泥潭,无法摆脱困境,却没想到那个曾经救了自己的男人如天神般降临,斩尽她身边的危害,除掉想要杀她之人,她蹙眉冷声质问,“为何要救我?你的目的是什么?”男人邪魅勾唇,清冷的眸子泛着一抹柔情,骤然伸手将她拥在怀里,低沉的嗓音透着霸道,“我的目的很简单,娶你为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厉夫人喜欢浪

    厉夫人喜欢浪

    凤家老太爷最宠的孙女,抱着怕摔了,含着怕化了,却连夜逃出老宅,去往梦寐以求的学院生活,以为能逍遥自在,却不想落入他的手里。“嫁给我,好不好?”男人温柔的盯着女子。“不好”女子一脸傲娇“我还没玩够。”眼看女孩的马甲一件一件的显露,桃花一朵一朵的来,男人终于忍不住了,邪魅一笑,“那只好我嫁给夫人了。”
  • 我对你过敏

    我对你过敏

    “第一次见面,穿着睡衣,顶着鸡窝头第二次见面,被一口面包差点噎死林见鹿,你是不是我的灾。”“你对我过敏。”夏妍希第n次吵架失败!
  • 风月不相关

    风月不相关

    继《美景未迟》之后惊艳新作!《桃之夭夭》火爆连载!早知道这要命的红绸断了会砸中殷大皇子的话,风月说什么也得再吃胖个几斤砸得他失忆才好!很多年前谁也曾浴血沙场金戈铁马,很多年前谁也曾年少痴缠私定终身,公子真是与寻常男子不同,格外冷淡。你也与寻常姑娘不同,格外刺眼。你这样的人,即使是戏,也不配演将军。
  • 逆光微白

    逆光微白

    幸福是什么?顾微白想起那年夏天琴房里那个温润的像晨光一样的男子,可是转眼间却是一片猩红。从那以后,她不知道什么是幸福,她像行尸走肉一样的活着,或者说在赎罪,只因为她妄想了那温暖,所以上天早早的将它收回。她是个得不到幸福的人,从出生的那一刻便注定了。直到她遇到了严谨琛,他将她从泥沼中捞起,只是这一次,幸福真的来了吗?
  • 毕大卫传

    毕大卫传

    本书是大思想家爱德华滋根据自己的好友毕大卫的日记为其编纂的传记,也是爱德华滋编纂的唯一一本传记。毕大卫(1718—1747年)成年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北美土著印第安人中工作,是跨种族、跨文化交流的先驱和重要纽带。因他短暂的一生经历诸多苦难,他的传记和日志真实记录了他的心路历程,失败之后的反思和蒙恩典之后的感激,朴实而真切,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此书1749年甫一出版,即广受赞誉,一版再版,经久不衰。毕大卫的生平不仅激励人心,对美国高等教育也影响颇深。因耶鲁大学开除毕大卫并拒绝再次接纳他,此事促成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前身——新泽西学院的成立。
  • 灵神幻梦

    灵神幻梦

    风羽问道:‘’修行是什么呢?‘’答曰:‘’一个人踏上修行这条路的那一刻,便注定是个错误。修行看似是一个不断变强的过程,但有些事却并非如此。如果,非要给一个结果。那么,我更觉得修行是一个不断纠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们拥有了敢爱敢恨的权利……
  • 桃花天里熊熊过

    桃花天里熊熊过

    妖孽沈墨臣+小白熊团团=脸红心跳爱的报告!有史以来最甜蜜动人的“爱情白皮书”。
  • 冷妃狂妄:双面王爷请接招

    冷妃狂妄:双面王爷请接招

    下旨赐婚,实为逼婚。所谓殿下,不过人渣。一朝出嫁,任她恣意。从此,家族与她无关。哦?她轻狂邪魅?眼瞎么?她明明这么三从四德!喔?她肆意妄为?凑!没听见皇上都夸她恭顺贤淑么?啥?她冷漠无情?你过来!我戳瞎你!我外表那么温雅可人,你看不见是吧?还想让她怎么样?她已经被《女诫》荼毒成为一个贤妻良母型的美女子了好么?以上说法,纯属她白日做梦!三从四德、恭顺贤淑、温雅可人是不可能和她搭边的……哦?他妖孽?他明明再正经不过!喔?他温柔?那么,那个冷酷无情的男子是他的双生么?啥?他善良?是谁用他的容颜演绎了杀人如麻的真谛?太可恶了!这样假扮他的人一定要斩首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