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74500000020

第20章 宗夫与诗歌的宿命

忘了是哪一年,我骑着庞大笨重的自行车,一路打听着到宗夫家里去。这段距离,大概20里。沿途是蓬勃的植物,还有古朴苍劲的栗子树,好像,还途径一条河,茂密的草丛中有眨着眼睛的泉。

也许这些,都并不存在,是宗夫的诗歌幻化成了春天的模样。

那次去,是送稿子:我和宗夫,还有许多相识未识的青少年成立了一个诗社,许多人现在都已小有名气。我披一袭乡村的蓑衣,一刹那间脱离了大地与河流,超越了村庄和山峰……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一个春风化雨、枯树发芽的年代。文坛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之后的休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方兴未艾,朦胧诗异军突起,一批人开始了完全区别于以往的诗歌创作,比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还早。当然,他们没少遭遇唾沫和石头。继徐敬亚《崛起的诗群》之后,《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联合做了一次全国性的诗歌流派大亮相,形形色色面目怪异的诗派粉墨登场,匪夷所思的主旨宣言令人瞠目结舌,就像习惯了祖宗遗传的大裆裤子,突然看到超短裙、露脐装一样,人们的表情来不及变换,心中的茫然、困惑、恐慌暴露无遗。

在当时的小城,宗夫是前卫诗歌的先行者。宗夫原先叫宗富,平俗的名字,寄托着父辈最淳朴的期望。后来,他擅自将“富”改成了“夫”,一字之差,土味儿没有了,意义全变了。在宗富成为宗夫之后,乡间少了一个未来的农夫,多了一位忧郁的诗人。他的诗语言锐利,想象丰富,对他早期作品影响至深的,是曹剑、柯平、伊甸等江南派诗人,后来的阅读则更为宽泛、博杂,在他早期的作品中,也常出现诸如麦子和骨骸之类的词句,一个接一个怪异而又苍凉的意象,扑面而来,让人眼花缭乱。

中学时代,他的大作就上了《诗刊》,著名诗人刘湛秋为之作评,感叹他的“秃顶的老墙再次生出绿发”之类的句子,非一般中学生能写出。宗夫是当时的一个奇迹,一个传说,他的诗歌地位,是早在学生时代就已经奠定了的。

对于自己的诗歌,宗夫好像从来没有解释过。面对着对他诗歌文本的争论,他厚道得像个不会争斤论两的农夫。“沉默,让诗歌发言”,多年后,宗夫的这句话,几乎成了经典。面对未来,落叶在脚下腐烂,种子在心中发芽……高中毕业后的宗夫在小镇外贸绣品厂做设计员,身材苗条,齿白唇红,鼻梁上架着近视眼镜,穿着鸡腿样的牛仔裤,格子衬衫,在途经的田野里撒下一路的书卷气。与他的书生气质不大相符的是他的络腮胡子,据说一度留得有模有样了,这使他成了相州古镇的四大怪之一。可惜我远在荒村,无缘目睹他此时的芳容。后来再见他时,胡子已经刮掉了,苍白的脸配一个青下巴,脚上穿着紧口布鞋,本本分分的。小心地问起他关于四大怪的传说及留胡子的原因,他讷讷地说:刮胡子太费事,所以就由它长了……我没想到理由竟这样简单得出奇,一时语塞。

爱诗写诗的宗夫在土地和工厂之间,过着两栖生活。走进车间,他是工人;走进田野,又成了农民;春种秋收,依然少不了他的身影,土地,依然是他赖以生存的基础。诗人的称谓,在现实中只是一个尴尬的符号。他曾经骑着自行车,颠簸过条条乡路,去交友论诗,心中充盈着不切实际的热情和期待,却常常遭遇现实的冷眼。在一个明媚的5月天,他和诗友骑车去某村找一位女作者,差点儿被人家的母亲拿扁担抡出门去。在世界的混沌中,心性极高的少年,怀藏着至高无上的心境……宗夫年纪轻轻就与世无争,他对世间的一切,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淡然,他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保持了内心的纯净。这个自称“傻子”的人,人们在尘世中看到的是他的身体,在诗中看到的才是他的心灵。他曾经伤感:“蓝天下横笛的少年,弃岸之后,双眼盛满了忧郁的灯火”;他曾经狂妄:“我的左眼为太阳,右眼为月亮,在生命的轮回中,除了博大我一无所有”,偶尔,他也像疯狂的石榴:“满含夏日的忧戚轰然炸裂,让那些深藏不露的籽实暴露无遗。”可惜他这样炸开心扉的时刻,极少有人见到。

相识于年少,又不约而同地爱上诗歌,我们却好像并没有多少话说,心都在很远的地方,收不回来,即使在诗中相遇,也依旧陌生。从没见他朗朗大笑过,尽管他的眼睛挤得过于频密,却也没挤出过一滴像样的泪来。他大智若愚,惜墨如金,只有在诗歌中才滔滔不绝,但他内心却又的确真挚热烈,白舟和阳仔等几个写诗的小兄弟,就是他带起来的。

那时,虽然在同一个乡镇,见一面也很不容易,大多时候,是通过8分钱的邮票来沟通穿越,再就是过年的时候聚一聚。记得一次,宗夫说:我们这些写诗的人,要是住在同一个村里就好了!这是我所听到的宗夫最具感情色彩的话。

后来,稍有经济头脑的人都忙着“下海”,还有谁愿意像蝉那样喝着风去鼓捣诗歌?即使没有能力让自己过得更好,也还是要活下去啊,涉世未深的我们渐渐感到了生存的严酷。在无数无可奈何的时刻,我们“只有相信诗歌”,尽管它不能拯救我们,却可以给我们水中月镜中花的安慰。但不知从何时起,我们都陆续放弃了写作,并且彼此失去了联系。宗夫孤立小镇,既找不到知音,也找不到对手,“拔剑四顾心茫然”,他与诗歌,也分道扬镳了。

此后的流年里,我们诗社的每一个人,都在各自的生活中,以荏弱的身躯,承担了各自的命运。可爱的稻草人,正以双臂为桨,从一个颓败的季节划向一个崭新的时代——多年后再见到韩宗夫,他已是一家刺绣企业的当家,他在潍河滩生儿育女,活得滋润自足。他这样宁静淡泊的人,是该拥有尘世的幸福的。更值得欣慰的是,他又“重操旧业”了,并且在一些文学网上十分活跃。他说:当年如果有网络,与外界有广阔的联系,我就不会停下我的笔了。

最近宗夫要将他10年前的散文诗结集出版,名叫《稻草人的村庄》。读着那些优美忧伤的句子,我感到他其实从未落伍,甚至,我们依旧追不上他10年前的脚步。风吹山谷,众鸟高飞,衔着诗歌和谷物的种子,在农人的背脊上耕种……

在密不透风的青纱帐里,在鸟声聒噪的田间地头,它与农人一起辛勤地锄草,任汗珠一颗颗渗入土的缝隙,并与大地灵犀相通……

秋天过后,它们开始在大地上步行。那一堆堆烧畲的野火,是否就是你永远的归宿?

梦见蜥蜴,在雪亮的刀锋中度过薄命,在四野的呐喊声中,找到少得可怜的青草……

那童音一样圆润的梗,少女裙裾一样美丽的叶子,肋骨一样的窗棂……

一片刺绣,足以让停滞的生活再次舞动起来。历经近10年的尘土覆盖,那些句子依然生动鲜活,清新芬芳,像晶亮亮的阳光里飞舞着的花儿,轻盈美丽得不可捉摸。他的想象天马行空、恣意飞扬,读的时候,那种美融进你的每一个感官,你竭力想留住些什么,可是什么也捕捉不住。即使沉重,也让人感觉轻盈空灵。

而今,以宗夫为代表的相州诗歌群体:白舟、老船、阳子……正日渐被诗坛瞩目。可是奇怪的是,他们个个拙嘴笨腮,无一例外。他们都在学生时代接受了最前卫的诗歌启蒙,却依然改变不了生性的木讷。难道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吗?如果说白舟是石头里的火焰,那么宗夫就是不温不火、不怨不怒的流水。我常想:是因为他们不善言谈,上天才赐予了他们一支笔;还是因为他们拥有了一支笔,所以放弃了舌头?

常被人误作宗夫兄弟的宗宝(白舟),现在势头正劲,他的“潍河滩”系列诗歌,使他蜚声诗坛。提起他写诗的领路人宗夫,他依旧推崇备至,认真地说是宗夫在小城开创了诗歌新时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底蕴深厚的相州古镇,孕育了一代文学大家王统照、王愿坚的土地,他们注定是一群地脉的受益者。

那些迷惘苦闷的岁月,一群初出茅庐的青年因诗相遇,又因生计而各奔西东。我自愧不是宗夫最好的读者,也不是宗夫最好的朋友,但我们一起飞过:我们曾经是一群无家可归的萤火虫,提着自制的灯笼,寻找着茫茫未知的前程。我踩着这些斑斓的石块,在宿命中又回到了那个故事的开始……隔着渐行渐远的岁月,谁还会听到那群诗歌少年的心跳?

抬头再看今日的宗夫,我突然有种触目惊心之感。那一瞬间我突然想道:或许在为生存所累的日子里,宗夫曾经懊悔让诗歌耽误了前程。可是如果没有诗歌,他现在就是乡间一个最本分的农夫,在望呀望不到尽头的原野里,拄着一把锄头就浑然不觉地过了一生。

这,就是宗夫与诗歌的宿命。

也是当初那群诗歌少年共同的宿命。

同类推荐
  • 名家名作精选:朱自清散文

    名家名作精选:朱自清散文

    诗歌,抒放我们的浪漫情怀;散文,倾诉我们的心灵密语;小说,容纳我们的英雄梦想。每一种文体,都有它不一样的魅力。《名家名作精选》系列收录了22位著名作家的经典之作,这里有他们的离合悲欢,苦辣酸甜,他们为青春歌唱,为爱情幽伤,在特别的岁月写下了特别的文字。让我们随他们的笔迹再回味一遍青涩年代,再温习一遍陈年旧事,让我们再感动一次……
  • 故事里的龙宫

    故事里的龙宫

    宁海建县有1700多年历史。在宁海这块土地上,至今还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资源非常丰富。这些古村落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宁海大地上。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记住乡愁》大型电视专题片中,宁海有前童和龙宫两个村入选,其中涉及前童村的以《前童村——以孝为本家业兴》为名播出,涉及龙宫村的以《龙宫村——义行天下》为名播出。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古村落文化,中共宁海县委宣传部、宁海县文联、深甽镇党委政府联合开展龙宫古村落保护和宣传工作。宁海县文联组织民间文艺工作者几次深入龙宫村,通过“好村民讲好故事”“民间文艺家采风”等活动,整理出56篇与龙宫村有关的故事。
  • 闲情漫寄

    闲情漫寄

    收录了作者自1988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的300多首诗词,都是古体诗。有古风,有近体;或展现社会生活,或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思,包罗万象,感情丰沛。
  • 终成眷属

    终成眷属

    《终成眷属》是莎士比亚创作于第二时期的作品,美丽能干的女主人公费尽心机去争取一个出身高贵,但是却狂妄肤浅的纨绔子弟的爱情,剧中充斥着尔虞我诈、背信弃义。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剧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瑟罗》、《哈姆莱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 医心帖

    医心帖

    刘希彦所著的《医心帖》所收散文,提倡快乐生活。作者写理想的生活、事业、快乐,还写了应该爱自己、养生的误区、读《红楼梦》的心得,并用诗意笔触写了菊花、梅花、蔷薇、海棠等等大自然的美好景物。作者从生活中的快乐与误区,大自然的奇妙和多姿多彩领悟人生的道理。作者秉承简单即快乐的观点,提倡亲近自然,让生命慢下来,随时随地享受触手可及的快乐。
热门推荐
  • 大荒皇极经

    大荒皇极经

    大荒开,人神降。诸天万灵定神府。天珠现,唯血战。尽做枯骨得保全。北山徐,立雄图。纵立千载难为虎。无迹之狱,苦少年。韬光养晦,俱以得生还!emmm。。。哈哈哈,文笔有限,凑合着用。
  • 爱无须解释

    爱无须解释

    她一直把他当作哥们一样,开心时可能会把他遗忘掉,但在她失意、伤心时,却会借他的肩膀来靠,也不知为什么,每一次只要靠在他的肩膀上,她会有种莫名的安心。直到后来,当她发现原来自己一直爱的人是他时,他的身边已经有一个女孩子了…不知从何时起,他一直默默地爱着她,甚至不想给她造成负担,他都没有把他的爱意表现出来,看着她一次次的跟别人恋爱,可是这样默默地爱真的让他感觉有些累了,让他有些想放弃,却偏偏管不住他的心,依然爱着她,何时他的心才会被她发现呢…
  • 幽明游记

    幽明游记

    幽明路异,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万代一时,非偶然也
  • 世子的江湖妻

    世子的江湖妻

    她本是现代中黑白通吃的大小姐,一朝穿越,成为一国公主却不愿让人知道身份,在江湖之中做她的“绝尘魔女”。他是一朝世子,是那闻名天下的“五大公子”之首的观夜公子,受尽万民推崇。原本毫无交集的两人却在十年前的“文相篡权”事件中相识相知,在互不知对方身份时交换了信物,在小镇上分别。十年分离,让原本互有好感的两人在感情的路上跌宕。他一路追随,她却不敢回应,直到一次危机,她敢于面对他对她的心意。可由于种种原因,一路的磨难,不知她和他能否走到最后......“听说了么?这凌世子的墨思院中来了一位天仙美人!据说这凌世子曾为了那位天仙美人,驳了当今皇上的诏令!这凌世子为了那天仙美人的一句无聊,那是又搭秋千又陪她踏青、放风筝的!”“不会吧!这凌世子平日里看着最为出尘,却不想还是一颗入世之心!”
  • 杀手长安

    杀手长安

    杀手的日子注定孤独。却没想,那个静如坟茔的夜晚打开的一扇门,让他从此有了羁绊。没有花前月下,山盟海誓。只有一句:我不亡,你不死。
  • 野蛮生长之巨兽时代

    野蛮生长之巨兽时代

    促生长因子的发明,致使地球植物疯狂生长,含氧量暴增,人类徘徊于灭亡边缘,加上宇宙级巨兽文明散布的巨兽因子,使得虫蛇猛兽巨大化,更有神秘势力复活远古巨兽,妄图统治地球,人类更加岌岌可危。陈冥偶然得到了已经灭亡的亚特兰蒂斯文明的造物系统,一步步拨开迷雾,将目光投向了冥冥宇宙……我不相信世界末日,因为人类有尊严!!
  • 世界如此彷徨,你要坚强成长

    世界如此彷徨,你要坚强成长

    这是一本女性主义者写给女性的私房书。作者曾雅娴用优美的语言,犀利的观点和实用的方法,讲述每个女人从单身到结婚乃至离婚,各个阶段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解决方案,融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知识,让无论是处在情窦初开还是怀疑人生的阶段的女性,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 鱼儿喵喵叫

    鱼儿喵喵叫

    清冷颜女团门面VS毒舌霸总这是一个双向暗恋的故事~小片段:程彦琮发来的微信好友申请在被余意晾了近一天之后终于想起。鱼儿喵喵叫:【不好意思啊,昨晚睡得早,现在才看见。】说实话,余意挺希望程彦琮能过个四五个小时再回她的。那样,她就可以指着屏幕说:你瞧,你也晾了我好长时间,咱俩扯平了。但是,天不遂人愿。这边余意刚发完,聊天界面上方就显示着:对方正在输入...没过一会儿,微信提示音响起,底下聊天框弹出一条消息。程彦琮:【我以为你是故意不同意的,我还在想,是不是昨天我哪里服务得不到位。】余意盯着手机屏幕良久,不敢置信地嘴巴长成了“o”型。这句话,配合着昨晚他们俩并不美好的对话,怎么看都让人想入非非。余意确定以及肯定程彦琮是故意的。来人啊,瞧一瞧看一看啊,霸道总裁在线欺负平民老百姓了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 画出诸天万界

    画出诸天万界

    “次林,云横不度,鸟倦还鸣,参天巨树,万木峥嵘,遮天蔽日。吾今命之为千层林!”“此山,高百万丈,峰峦不断,高耸入云;宽十万丈,栉比鳞次,如堑如坑。吾今命之为万叠山!”“次海,东临万叠山,西接千层林,浩渺无际,波涛汹涌。吾今命之为无边海!”李源手中画笔一挥,一个浩大无边的洪荒世界呈现在画世界中。
  • 供给侧改革十讲

    供给侧改革十讲

    本书选辑了贾康先生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新研究成果,问题意识和针对性极强,阐述深入浅出,形式活泼多样,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权威解读了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核心内涵、理论创新和政策主张,对各界读者全面深入理解供给侧改革具有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