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87900000012

第12章 占领制高点

方莹,女,江西婺源人。1978年出生,1995年考入北京医科大学。2000年到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曾任辛辛那提大学华人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

方莹出生在江西省婺源县一个国营垦殖场,那时父亲在垦殖场当农业技术员。方莹生在农村,却从来没有下过田,但她亲眼看见爷爷、奶奶怎么生活,怎么劳动。父亲那辈兄弟姐妹有7个,后来父亲出来工作,在婺源卫生局做副局长。

妈妈是城里人,当年随外公外婆下放,来到农村,妈妈念书不多。这事怨不得妈妈。外公外婆说,我们念了那么多年书,到头来还不是到农村干活!当时知识贬值,知识分子处境不好,对外公外婆刺激很大,不大主张妈妈念书。当时妈妈学习成绩特别好,见妈妈辍学,老师觉得可惜。

辍学的妈妈就去采茶。一个小孩子挣的工分顶一个大人。但没有读成书是妈妈的终生憾事,不过书都让两个孩子读了。方莹不用说了,妹妹读的是南京大学。妈妈与爸爸一直着力培养两个孩子,除了一般家长望子成龙的观念外,还有一种切肤之痛,一种还愿情结。

方莹非常怀念生她养她的家乡,婺源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家乡的茶山池塘,清秀灵动,但她最爱的还是家乡的人。她在农村和城市都生活过,对农村与城市人的差别感受深刻,农村人非常朴实,能够对你掏心掏肺,但城市人就不一样了,觉得农村人土、脏、穷,对农村人很看不起。

方莹从1984年开始上小学,直到高中,都在家乡婺源县读书,一直是第一名。班长、大队长、团支书,学生干部也是一路当过来。她就读的高中是省重点,升学率很高,她看到很多农村的孩子,吃穿条件很差,但是十分刻苦,学习成绩优异,考上大学的很多。

1995年,方莹考入北京医科大学。5年后,她拿到的是北京大学的毕业证书,这时北医已经与北大合并。在毕业典礼上,方莹非常荣幸地与北大校长握手留影,这是很高的荣誉,方莹被评为优秀毕业生,一个系一届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很难得。学习必须是前三名,还要看参加社会活动等综合素质。

医学院学制为5年。方莹一般都能拿到学校最高的奖学金。奖学金是一种很高的荣誉,是金钱无法衡量的。但对方莹说来,金钱对她同样重要。她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奖学金正好够学费,给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为了照顾在县城里的孩子,方莹的妈妈放弃了垦殖场里的工作,调到县里一个供销社当会计。可是,工作很不稳定,单位不景气,一直动荡不定,承包,改制,企业变来变去。妈妈后来不到40岁就下岗了,呆在家里,一个月只有90块钱补贴。再后来买断了工龄,给的钱也不多。方莹出国需要一笔不小的开销,大概得两三万块钱吧。当时家里刚买了房子,本来就借了不少钱,这时更是雪上加霜。出国留学的孩子中,有的家庭经济条件不错,不但不借钱,还从家里带来了不少美元。方莹到美国后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还要往家里寄钱,后来妹妹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家里条件才开始好转。

方莹刚考进大学的时候,有点儿自卑。因为是小地方出来的,大学入学分数在同班同学中不算高。来到这所名校后才知高人多得是。她来自小县城,家里经济条件又差,穿着打扮无法讲究得起来,再加上留着一头短发,同学说她像个小男生。

但方莹心里憋了一股劲,自己一路都是沿着最优秀的轨迹走过来的,自然不甘心落后,哪怕是中游也无法接受。这种心态颇具代表性,在我国名校当中,如果打开学生的履历表,几乎个个都有闪光的记载,从小学开始,一路第一,有的考了第二名还要哭鼻子。班干部、三好学生、学科竞赛奖获得者、当地名人,一系列光环罩在头上。名牌大学是这些山南海北精英学子的聚集地。这些永远第一的孩子,来到名校,要重新排列组合,再分出个一二三,仍然区分出学习尖子,中等生,当然还有差生。然而让这些学生接受差生,哪怕是中游位置,恐怕心理这关很难通过。但这是必然规律,是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任凭自己如何努力已无法改变,现实就是如此严峻。从巅峰位置一下子跌入低谷,从众人的焦点被抛到无人关注的角落。这里有学生的面子问题,而且还牵扯家长的面子,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对自信心的挫伤,有的学生过不了这一关,郁闷,烦躁,睡不着觉,神经衰弱,或患上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甚至还有的因此而轻生,这些情况也时有所闻。

在名校之中仍然保持领先地位的学生当然是众多学子中的佼佼者,幸运者,方莹就是其中的一个。她善于学习人家的长处,看人家什么地方做得好,自己有什么不足,调整心态,努力学习,第一年就排名第二,以后每年都是排名第一,这个地位再也没有动摇。方莹觉得学习没有什么难度,只要用功,肯定能考得好。学医不像理工科,不要计算之类,但背的东西很多,她的记忆力很强,这是她的优势。大学不像高中。高中时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是全天候的,不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但到了大学,这一切完全变了,时间全交给了学生,自己怎么安排,无人过问,全由自己支配。上自习完全凭自觉,教室离宿舍不算近,有的同学偷懒,不愿到教室上自习,呆在宿舍,学习时间很难保证。

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方莹还热心做社会工作,比如组织活动,出黑板报。每年都做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锻炼了口才,培养了敢于出头露面的勇气。当前,在一些大学生中,有一种不太好的风气,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还专好挑别人的毛病,总嫌别人干得不好,但让他自己去做,又会表现得十分不屑。方莹不喜欢这种作风,与其抱怨,还不如自己出面去做,这叫身体力行。她在学生会做过干事,校学生会的宣传部长,还当过班里的团支书,在老师和同学中很有威信,在校期间入了党。出国以后,她把党的关系转到父亲单位,但父亲单位一直没有收到,党费也就无处可交,现在连档案也不知道弄到哪里去了。

大四时,方莹感觉学习已经不像低年级那样紧张了,于是投入托福和GRE备考之中。其实,出国对于方莹来说是赶潮流。她的高中阶段是在县城里度过的,那里信息闭塞,哪里懂得出国这码事,到大学以后,看到别人忙着出国,而且有一部分人是“蓄谋已久”,从念大学第一天起就做好了出国的准备。她动手算是比较晚的。名校出国的很多,首选自然是美国,不光优秀大学多,而且给奖学金。

方莹的毕业成绩是年级第一,可以保送清华大学读博士,但这时她更想出国。不过出国有很大风险,假定出不去,那么原本可以得到的一切都将烟消云散。对于自己的实力,她有充分的自信,在同学中也有公论,有人说,你出不去谁还能出去?不过这种话不能全信,出国不是高考,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靠的不仅是一张考卷。不是学习好就有绝对的把握。出国有很大风险。不过关键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机会,因为机会不会很多,擦肩而过非常可惜,可能一生中再也没有第二次了。

GRE考试是对人的能力的检验,也是对人的意志与耐受力的极限测试。在经过了不短时间的准备后,方莹就要参加考试了。头天晚上,她怎么也睡不着觉,觉得这次考试太重要了,太关键了,压力很大。她想,在考场上必须有充足的精力,才能发挥得好,因此必须睡好觉,可越是着急,越是睡不着,只是临天亮时迷糊了一个多小时。考场上自然打不起精神,只考了2080,其中数学部分竟没有做完,实事求是地说,GRE笔考得到这个分数已经不低,但方莹认为这次考试是自己的一个败笔。托福成绩很不错,640分。

大学对人生来说是个很重要的阶段。5年书读下来,优异的成绩使方莹十分自信。在大学期间,她一直认为自己的专业很重要,现在仍然认为一定要把博士拿到手。她在2002年回了一次国。在方莹的家乡,母校让她做了一次报告。打出的横幅写明的是留美博士方莹。方莹说只是博士候选人,刚通过资格考试,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还没有拿到手,爸爸妈妈都希望她拿到博士学位。她知道,博士,尤其是留美博士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但方莹现在觉得博士在她的心目中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对人生未必有太大的好处,人的一生不能被许多条条框框所束缚,更不能为虚名所拖累。这是她来到美国最大的收获。在国内念书时,总是一级一级往上爬,一直爬到最高位置。可是来到美国4年中,方莹觉得学位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重要,成功的人不一定有多高的学位。比尔·盖茨就连大学本科都没有读完。国外机会很多,成功的表现形式也很宽泛。社会就是一所大学,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在大学时背过的那些药理方面的东西,过了一段时间已经忘得一干二净,更谈不上实际应用。现在想想当时实在没有必要下那么大功夫,当然大学那段时间也有很大收益,这就是培养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如考试抓重点,还有自学能力,只要把学习方法,怎么学习掌握了,这个大学就没白念,就算合格大学生。具体的知识并不显得多么重要。

不过,方莹说自己当时还是蛮功利的,什么都想得第一。但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自信,一种志气,当然必须有能力做后盾。给方莹一个明确的人生定位,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生坐标。因此她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灰心,不断进取,占领人生的制高点。

前一届的中国华人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届满到任。他打电话问方莹对主席位置有没有考虑,为什么找到方莹?过去方莹经常往学生会网站上发E-mail,提了不少意见和建议,热心学生会工作,引起了主席的注意。

后来方莹真地当上了主席。这是一个苦差事,本来完成学业已不容易,主席这份工作,占去了她很大一部分时间,但她感到很充实。经常在网上看到有人说留学生寂寞、孤单,但她从来没有这种感觉。

在学生会工作,大大拓展了方莹的视野,也扩大了她的交际面。她要和学校里的领导打交道。这样就可以了解美国人的风格,思维方式和办事原则。她觉得美国人办事很规范,而且能做到一视同仁。原来她只接触系里的人。现在能够接触不同层面的人。特别是搞活动的时候,需要拉赞助、租场地、请老师、请主持人、请演员。这样便结识了不少的外国人、中国人,其中很多成了交情很深的朋友。

笔者在与众多留学生交谈中得知,留学生的生活非常紧张,并非是经济原因,因为有足够的奖学金保证读书的开销,经济并不拮据,主要还是来自精神方面的压力。此外,学业与实验压力不小,在美国拿一个学位并不轻松。美国的导师叫老板,现在中国也这么称呼了,为什么叫老板,老板就是雇主,是给你发工资的人,也就是你的主宰,上课很重要,考试必须通过,但实验更重要,而且老板对此更为看重。因此留学生对实验都是兢兢业业,小心翼翼,唯恐出现闪失。这既是一种科学态度,同时也是一种责任。有时甚至很晚还要到实验室走一遭,实在放心不下。所以这些留学生对从事社会工作的同学,哪怕是志愿理发者,都表现出足够的尊重,是学生会给留学生来了方便,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一种归属感、依托感。毕竟是一级组织。但问到为什么自己不参加社会工作的时候,他们表示,一是兴趣方面的问题,不大愿意做人的工作;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时间。大部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已经不堪重负,再拿出时间做社会工作,恐怕力不从心。

因此,笔者十分尊重这些从事学生会工作的中国留学生。他们学习与实验的压力绝对不少于其他任何一个留学生,而且这个工作得不到任何实惠,更没有一分钱的报酬。看得出,这些留学生功利色彩并不浓。当然,他们有做社会工作的兴趣、热情,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与此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才能。这些是其他同学感受不到的。

在方莹的任期,干得最大的一件事,是组织了一次抗议活动。

有一个美国房地产开发商,准备在市中心承建一个社区,公开声明不租给中国人,华人不许入内。

消息一出,立即引起辛辛那提华人的强烈愤慨。辛城华人组织发起了抗议活动,责令开发商公开道歉。

辛辛那提的华人组成了一个比较大的抗议团体,参加者有中美协会,有大学的学生会,有中文学校,还有华人基督教会等等。抗议引起了官方的重视。辛辛那提市政厅举行了一次听证会。副市长,议员参加了听证会。因为在美国的华人白天要上班,参加听证会的华人并不太多。方莹组织了很多学生到市政厅参加听证会,把整个会场都坐满了,显示了强大声势。听证会结束后,辛城的华人组织领导非常感激辛辛那提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会,是学生会为辛辛那提的华人壮了声势。试想,本来是华人抗议,召开听证会的时候,到场的华人寥寥无几,声势不大,说服力肯定也会大打折扣。有华人律师当场对方莹表示,如果今后你们遇到什么法律问题,我们可以提供法律援助。

最后市政厅通过了一个提案,对承包商的行为表示遗憾,并对他所承包的工程做了限制。

据方莹的观察,一些在美国的中国人,只管自己的事。只要有工作干,有不算多的收入,也就满足了,与己无关的事很少过问。另外,华人能攒钱,让孩子上个好学校,学钢琴、打网球、跳芭蕾舞,对自己自我价值的实现反而不关心了。公益事业做得很少,赞助、捐赠不多,因此整个华人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自然不会大。

但是也有一些在美华人,很关心祖国。方莹说她曾经想过自己将来有钱了,就成立一个助学基金会。她在学生会的工作期间,接触过一个由在美华人组建的海外华人助学基金会。这个组织已经具备相当规模。有一套系统透明的募捐,捐资助学办法。他们的工作人员全都是义务劳动,捐款百分之百用于基金会募捐活动和助学建校。通过他们,捐40美元就可以供一个中国学生上一年学。方莹现在每年捐助两位学生,还在学生会活动时搞过一次募捐活动,捐给海外华人助学基金会。

美国大学的医学院属于理学院,或者称为科学院,所以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医学院的目标是培养科学家。只要拿到博士学位就可以称为科学家。科学研究是崇高的,作为一种职业,对女孩子也是很好的选择。但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并不轻松,竞争是很激烈的。在生物医学领域教授搞科研需要庞大资金做保证,要拉赞助,向国家申请,所以老板很辛苦,压力也很大。在这里做实验的学生也很辛苦,学业与实验的压力同样大,当然这里的奖学金比工学院高很多。

方莹觉得自己所做课题不太理想,她的研究方向是细胞信号传导。这是非常基础、非常微观的东西,而且看不到所研究的对象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现在发表的文章,十几年后再看,有没有价值都很难说,可能是垃圾。一个人如果想终生做科学研究,就要认真读书,踏踏实实地做实验,而且要耐得住清苦。但是,并非付出辛苦就会有收获,还有其他各种因素,更何况还有不可捉摸的机遇的存在。更深层次的反思让她看清了问题的关键,自己的爱动的个性与成天呆在实验室并不十分相符,而且搞科研并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她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同时,开始留意与寻找别的机会。

现在,她似乎找到了答案。最近她有幸接触到美国金融服务业的业内人士,深深为此行业所吸引。美国的金融行业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它的金融服务业也是最完善,成熟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在金融领域要与世界接轨,就必须向西方国家学习。在金融服务行业这个领域,可以说是接近于零。中国的庞大市场已成为诸多国际金融集团的目标。这对于美国金融服务业内的精通金融知识,具备丰富经验的华人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与西方人比,他们在中国有地利、人和。现代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化、个性化、平民化、透明化。这些决定了金融服务业将有长足的发展;在中国则是从无到有,更有一番广阔天地。

她说另外一个原因让她钟情金融服务行业的是:在这行利用你的专业知识帮助一个家庭理财、增财、合理避税,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不像做科研,不知道自己经年的研究成果何时能造福人类。现在,她正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与实践金融。在不久的将来,她会考虑全身心地投入。

方莹是在去年结的婚。老公也是个留学生。两人都是2000年来美国的。他已在另一个城市工作,干的是计算机工作。方莹很感谢她老公对她的支持,无论是在生活中、学业上,还是在社会活动中。他们都热爱运动,不过一个爱踢足球,一个着迷羽毛球。作为舞蹈爱好者,最近方莹又组建了一个新的学生组织——辛辛那提大学社交舞俱乐部。在这里,一大群舞迷们不出校门就能免费学习华尔兹、恰恰、探戈……方莹觉得在博士学习最后一年,还找上一个俱乐部主席来做。社会活动使自己忙了不少;不过还是很值得,在辛大能留下一个自己创建的社团,还是很有意义的,而且另外一个成就是老公从舞盲变成舞迷了。

方莹现在还留着“小男生”的发型,但现在这种发型在国内的女孩子中已经很流行,应该说,方莹是先驱。方莹活泼、潇洒,很有活力。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方莹都是一个优秀学生,或称为尖子生。她整个的求学过程中,一直处于这种位置,特别是大学期间,很多大学生说,在大学拿好成绩很难,光靠聪明是不够的,需要很大的自制力,刻苦努力,方莹能够在众多优秀人才中保持第一的地位实属难得,因而也更增加了她的自信,她相信自己的人生位置。方莹的发展又是多方面的,社会工作占去了她很大的精力,但她合理安排时间,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其实这与她在国内学校中做社会工作是一脉相承的。因而笔者感觉,在这批留学生中,她更显得成熟,更有见解,也更老练,这是社会工作对人的锻炼。现在她即将拿到博士学位,但做出了转行这种大胆的决定,出人意料吗?也不尽然,她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她的选择肯定是成功的。

同类推荐
  • 上古传说

    上古传说

    上古历史多存在于神话传说中,从上古传说中我们可以获得我祖先对于世界的认识,可以得知我们的祖先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许多美丽的文学形象也取自于上古传说。
  • 大家小书:中国古典诗歌讲稿

    大家小书:中国古典诗歌讲稿

    本书是选取我国著名文史学家浦江清先生的著作汇编而成,分为四大部分,即文体讲解、作家分析、作品评选、文学批评。内容包括《诗经》与语言、《楚辞》产生的时代、特点及与《诗经》的不同,词曲探源、词曲探源(续)、《词曲选》引言、元代的散曲、论小说等,学术价值较高,是我国文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 当代新诗话:断无不可解之理

    当代新诗话:断无不可解之理

    以内化现代、外师古典、融会中西、重构传统为理念,精选赵毅衡“独得之秘”的“诗话”专著,予以集约性经典展现,以填补海内外当代新诗话出版空白,进而促进现代汉语诗话之研究,现代诗学之发展,及相关学科研究方向与视野的扩展,实现其独特学术价值。同时,也为广大诗歌与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一份别具参考意义与阅读趣味的特色文本。
  • 中年人的寂寞

    中年人的寂寞

    纵观夏丏尊的散文,思路清断、逻辑严密,朴素严谨,精炼畅达,记叙散文描写生动、表情准确,抒情散文感情深沉、诗意浓郁。叶圣陶在《<夏丏尊文集>序》中说:“他是个非常真诚的人,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剖析自己尤其深刻,从不隐讳自己的弱点,所以读他的作品就像听一位密友倾吐他的肺腑之言。”他的散文都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范文。
  • 文明的碎片

    文明的碎片

    蒙昧——野蛮——文明,这实在是一个老而又老的话题。人类学家常常把它们作为人类早期演进的三大阶段,那么,我们当然早已进入文明,而且千万年下来,早已进入一种充分成熟的文明。我们的一切举止作为,好像应该都有一些心照不宣的公认前提。
热门推荐
  • 私人生活的变革

    私人生活的变革

    《私人生活的变革》是以东北的下岬村为调查对象,分别从纵观下岬村这一本土道德世界的变化、农村青年择偶过程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的各种细节、家庭财产分割过程中三种相互关联的习俗沿革以及在彩礼上体现出来的巨大变化等,讨论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的出现与发展和国家在私人生活的转型以及个人主体性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农民的私人生活经历了双重的转型,这一转型的核心在于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兴起。基于此,作者反思了中国近现代以来农村情感生活、亲属关系等私人世界的发展与变迁,与国家对于私人生活领域的巨大推力。
  • 隐神经

    隐神经

    人的想法千奇百怪,有的人追寻利益和更高的层次的生活。有些人却是不甘于平凡,追寻自身之道。这便是隐神
  • 谁拨动了你的心弦:高中生心理困惑答疑

    谁拨动了你的心弦:高中生心理困惑答疑

    养花要养根,育人要育心,如果教师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好心理问题,那么学校就不可能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心理问题是德育教育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只有解决好学生的心理问题,才可能把学生培养成有善德的人,才可能使学校真正落实德育为先的办学目标。
  • 萨满往事:青龙佛

    萨满往事:青龙佛

    惊险、刺激、燃爆的热血探险:我国自古以来民间最神秘的职业人士旄捕、孤军、逐货师、开棺人、地相……他们天赋异禀,始终各行其是,但为了解开一个足以改写历史的秘密,他们正在集结……全书跨越七个国家,涉及一百一十三个人物,十二个异道门派,十八大复杂势力,二十五宗神秘诡事,架构宏大,格局开阔。探险之路异象丛生:悬空青龙寺、腐液蜈蚣、百日妖医、刀梯、溶尸龙、火井、葬骨地,可谓凶险异常,队伍内更是势力错综:日本军阀、伪满政府、重庆军统、抗联卧底,异道嵍捕、细作孤军等,“萨满灵宫”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奥秘?实体独家,作者逐句精修。同名影视正在筹备中。
  • 宋狸殿下

    宋狸殿下

    一个少年穿越回了宋朝,却意外经历着狸猫换太子的过往,成为宋朝狸猫太子,练剑习武样样精通。与包公一起破迷案,成为一代帝王,少年是否会经历历史的潮流,还是会逆转宋朝历史?却没有想到,也经历了一番爱恨离愁,狸猫转世成人,成为一位窈窕淑女,守护狸猫太子,与其相恋一生。这一切开始了……
  • 那个满眼是你的人你找到了吗

    那个满眼是你的人你找到了吗

    “喂,你难道就不能对我好一点吗?”来自女孩子的有声控诉。“你还要我怎么对你好?我已经为了你拒绝了所有人。”男生不理解的回答。“我就是想和你领个证,怎么了嘛,你不同意就算了。”女生假装生气的回答。“当……当然同意了,我可是等你好久了。”说着,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戒指,单膝下跪,为女孩戴上。“今后,你,由我来守护。”(此书由很多个小故事组成)
  • 逸梦之忆

    逸梦之忆

    从前的我们总是那么的美好,过往让我有所感悟……
  • 下堂妻要拒婚

    下堂妻要拒婚

    她,柳弯弯,大龄剩女一枚。一朝穿越,得知了自己竟然嫁做人妇。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在此的得知了,她是个弃妇。大怒一声"靠,老娘好不容易嫁出去,竟然是弃妇。"好吧木已成舟,弃妇就弃妇。常言道,正妻为尊,可是为什么,这里却全变了?小三挑衅,丈夫偏爱。婆婆刁难。还时不时的有外宾前来暧昧。温柔太子总是含情脉脉略带悲伤:“弯弯,日后,我若为帝,你必为后。”邪魅奸商总是风情无限:“弯弯,你说过,我的就是你的。那么,是不是说我也是你的?”神仙大伯更是云淡风轻说爱她。还有黑腹相公,总是纠结的看着她。柳弯弯无奈摇头:正室难当啊,斗小三,防相公,还要外带自己产业。当真是正室难为。片段:一家宴上,女子一身和她相仿的红衣亮相,带着胜利者姿态看着柳弯弯:”姐姐,相公说,这次家宴由妹妹主持,姐姐不需要来的。“柳弯弯闻言,婉约一笑:”妹妹,没记错的话,这家的正室,目前还是我。该走的,是你才对。“此言一出,满座哗然。片段二还算优雅的房间内,男子一身紫衣,看着柳弯弯,妖娆道:“弯弯,这次的生意,你输了。”柳弯弯依旧在笑着,那么的温柔,转瞬间,冷漠看着男子道:“输赢还很远我这辈子,从来没输过。”片段三皇宫中,男子一脸柔情:“弯弯,现在我是皇帝了,我可以娶你了。六宫只为你一人而设。”柳弯弯闻言,平静的很:“皇上,你想要开疆扩土的事情,已经不是秘密,何必要让弯弯成为红颜祸水?天下,与我无关。”谁言弃妇不受宠?且看柳弯弯如何化险为夷柳暗花明,最终和心爱的人,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故事。作者的话:此文乃正剧,此文乃一对一。此文偏宅斗···最后,欢迎大家踊跃收藏。http://m.pgsk.com/2339491891/profile/这是鱼蛋的新浪微博,刚刚开通,有微博的亲们,调戏我吧。推荐自己的新文(腹黑儿子拐娘亲)部分简介当现代铁血教官穿越成古代生孩子的“男人”,会是如何的爆笑场景?当现代女,穿越古代世袭丞相世家,会是如何的憔悴?当她穿越当天,生下了一颗巨星大蛋,会是怎么样的无语问天?当蛋碎了,娃大了,不叫娘亲叫娘子,她又会是何等的崩溃?腹黑儿子拐带残暴娘亲,谁输谁赢?穿越不可怕,可怕的是穿越的莫名其妙。她好生生的一大活人,不过是在浴室睡一觉,醒来就遇到了自己生孩子,多么让人泪流满面的悲剧啊
  • 云阔楚天开

    云阔楚天开

    主角是一个拥有德玛西亚之力的蛮族小女生,异常勇猛,生性豪放,一朝上学入了传闻中呴死不偿命的梦道,二十年问鼎灵台的玄妙故事。(一个在各种神秘vamp手下摸爬滚打求生存求挣扎的生存文)
  • 肥妃在上,爷在下!

    肥妃在上,爷在下!

    穿越第一日,他说,“尹如初!爱我,就用你的手满足我的女人!”于是,她晕沉沉找了根香蕉。穿越第二日,他说,“尹如初!谁给你的胆子敢动我的人!”她想了想,你岳母?第三日……直到有一天,他给她灌了药,然后将她跟一个男人关在一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