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3900000070

第70章 侯山二李

历史总是会抛却和遗忘许多的人和事,过眼烟云昭示了要在纷杂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些许的名和事是多么的不容易,无论这历史是恢弘大气的中华史或者精细局部的区域史。许多地方因人而名,让区域萌生了摇曳多姿的风采。侯山,就是这么一个地方。侯山,在如今平和县小溪镇西林村,平和琯溪蜜柚的原产地。明、清两朝,这个千把人口的村庄书风相袭,人才荟萃,居然出了“九举(人)七进士七十二生员(秀才)”。这在当时可谓是留下了赫赫声名了,颇有华盖云集的味道。不过,这些当官为吏的,尽管在当时威风十足,出行的时候也是有人在前面鸣锣开道,高举“肃静”、“回避”的牌子,把威严演绎得淋漓尽致,但他们留给历史的只是背影,早被人们所遗忘,偶尔有感兴趣的研究人员要查证他们的名字只能在故纸堆里艰难寻找,甚至连名字都被遗忘了,成为尘烟往事里曾经辉煌的传说,只有两个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所造诣的人被人记住了,有值得一提的冲动。

其一是李文察(约1493-1563),字廷谟,号楼云,所著名之《楼云乐典》,世称“楼云公”或“李楼云”,是明朝一位颇负盛名的音乐理论家。可惜,连《四库全书》的编辑也不知道他是何方人氏,只能留下模糊的记叙。《四库全书·总目》载,“文察里贯未详,明嘉靖官辽州同知进此书(指乐书十九卷)于朝,诏受太常寺典簿”。《福建艺文志》却有比较翔实的记载,记有“李氏乐书十九卷”事,作“平和李文察撰”,这段文字让研究人员省却了许多芳踪无处寻找的煎熬。所谓乐书十九卷,现在能够知道的有《典乐要论》三卷、《乐记补说》二卷、《律吕新书补注》一卷、《皇明青宫乐调(附图)》三卷。李文察在嘉靖四年(1525)以第一名考中贡生,先后任山西辽州同知、太常寺典簿、广东磁州牧(知州)。后调补晋州知州,嘉靖后期,年近七旬的李文察告老返乡,以“琴书自娱”,修明宗训,表率族人,闲暇时率诸子弟“习射教让”。也许李文察的为官之路并不能给人留下多少记忆,如果没有音乐上的成就,李文察也许早就湮没在生老病死的轮回之中了。李文察仕途上的荣光也有许多音乐的成分在推动,嘉靖五年(1526),李文察任山西辽州同知时。某日,因“奏进乐书乞兴政教表”,得世宗皇帝赞许,召为太常寺典簿,藏其书于秘阁,一时誉满天下。凡有祭祀大典,一定要令文察随从,一些典礼官员为世宗不欢,将获不测之罪时,只要文察在世宗面前解释一番,便可保得平安,可见他深得世宗信任。他可谓是一夜成名天下知,如果没有音乐,就不可能有如此的幸运。嘉靖二十四年(1545)李文察又“以续所撰次筌蹄与律吕二十六管”进呈御览。李文察之所以有如此的音乐成就是他面对从京师而来的许多音乐理论书籍,精心钻研,“审声候气,洞悉音律”,“益得古乐之要”。他因此先后写成《四圣图解》二卷、《乐记补说》二卷、《律吕新书补注》一卷、《兴乐要论》三卷、《古乐筌谛》九卷、《皇明青宫乐调》三卷等音乐论著,均收入《续修四库全书》。福建省图书馆今尚存有《兴乐论》一书。李文察还是一个乐器制作家,手制乐器,八音互用,音调和谐准确。他的从孙李光熙在《楼云公家传》说,公“手制乐器,八音互用,叶于神明,皆人间所未经见”。可惜,这“叶于神明”的乐器,现已失传,只能让人凭空揣测它的模样了。

李文察学识渊博,天赋极高,不仅在音乐方面有突出成就,而且其书法也极精湛,明王资尹(乐莘人)写的《读平和李廷谟刺史乐书》称:“闽海通南极,钟英见异人。祥麟遊宇宙,云鹤驾风尘。乐律窥元定,书名逼右军。翼时徵不朽,霄汉寄经论。”认为李文察的音乐成就上窥南宋学者蔡元定,书法几近书圣王羲之。这样的赞誉对个人来说可谓是登峰造极了。李文察在音乐上的造诣已经成就了他的声名,书法的成就更是让他声名远播。

李文察致仕归田后,如果仅仅是编修“宗训”,为族人表率也就是普通退休官员的举措而已,但他还给平和人留下了一笔财富,那就是小溪枕头饼。平和小溪的枕头饼因形似长枕得名。枕头饼的发明有两种版本,一种是李文察告老还乡后,夫人得病久治不愈,只好张榜求医,有个衣裳褴褛、独眼跛脚的游方和尚带来了形似四方长枕的药饼治愈。后来声名传播皇帝知道了,钦命西山李氏将枕头饼作为贡品献上。李文察只好把药饼改制成茶点,聘请溪口著名的制饼师傅,用香柑、芝麻、花生仁做馅,面粉做皮,拌以猪油,精工制成枕头饼,贡奉给皇帝品尝,果然,此饼小巧精致,香甜酥脆,佐茶绝妙。上至天子,下至王公大臣,尝后莫不交口称赞,小溪枕头饼于是身价百倍了。这是美好的传说,无法也不必较真去分辨真伪,另外的说法则是李文察命厨师研制出来的茶点,这应该是比较可信的版本。民间,总是喜欢把某些东西赋予神奇的色彩。后来,西山李氏家道中落,他的后裔以出售枕头饼作为谋生之道,从此此饼的制法便流入民间。如今,小溪枕头饼已经成为平和的特产,当我们品尝香甜的枕头饼的时候,我们实在是应该记起李文察。明万历时,琯溪西山城立有跨路华表“太常典乐”和“三省大夫”等字,“文化大革命”初期拆毁,如今已了无痕迹了。

挽起历史的帷幔,我们可以看到侯山另一个名人,那就是明末清初之际的诗人李赞元,他比李文察慢出生120年。李赞元(1613—1699),字匡侯,号素园,世居平和之侯山(今小溪镇西林村),明崇桢八年(1635)进县学,清顺治四年(1647)中举人,出仕后,崇祯年间当过河北道参议之类小官。明亡仕清,也曾在河北“措置军务”。但他“为人敦厚无时宦气,其仕也以洁清自矢,于热宦中急流勇退”。晚年,李赞元洞察时弊,不愿混迹贪官污吏之间,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毅然告老归田。时因福建兵乱未宁,他侨寓金陵(今南京),筑小小园名“遯园”于清凉山旁,直至去世,前后达25年。

李赞元为人处世,颇近陶渊明。“生平好客,喜与有道之士相结交,客至必剧饮纵谈,商定诗文,娓娓不倦。一日无客或客至不设杯酒,则忽忽不乐”(见熊赐履《李素园先生传》)。此间,他摒绝官场应酬,每天和当地名士饮酒赋诗,以著述为乐。赞元诗、文造诣皆深。著有《文钞集》、《出门吟》、《悔斋诗集》、《又新集》、《远游草》、《怡老篇》、《纪年稿》、《遁园草》、《悔斋集》、《集外录》等数十卷,这些著作大都是为表达自己立身处世之道而作。李赞元的诗,有咏史、怀古、纪游、酬唱、田园和杂诗等,无论古近体均有较高的造诣。李赞元的诗深受同时代人的称赞,被誉为集李白、杜甫、曾巩和王安石为一身的人,犹如王维、王浩然、高适,恬静俊逸,令人向往。明末清初,湖北黄冈人杜濬(1610—1686年),在《李匡侯出门吟序》一文中赞道:“盖其于五言古诗,既争上流矣。……七言古诗,从鲍明远《行路难》诸乐府,一变而为高达夫之《峄山吟》乎?岑嘉州之《青门歌》乎?五言今体,王摩诘之精蕴、孟襄阳之自然矣。而李新乡、刘文房不能傲其七言律也。”

尽管李赞元的诗主要是在朋友之间传诵,尽管他经常往来的文友有30多个,但毕竟传播范围有限,而他又基本上就是在这些人之间流转,即使他的诗有数十卷,也注定他的诗散佚的肯定很多,如今能收到的只有数百首。可以想象,获得诸多赞誉的李赞元当年俊逸疏朗地写着自己的诗歌,如今却让后人只能凭借些许文字想象他当年的潇洒和文名。

但无论如何,身为闽南偏远山区,并且仅仅是一个村庄,能在出现不少官吏的同时,留下两个文人的身影,已经让侯山足以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

同类推荐
  • 拥有“自由”和“幸福”的必然性

    拥有“自由”和“幸福”的必然性

    我步入社会之时,正是国家改革开放之初。“革命必然混有污秽和血”,改革开放就是“和平革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出现假、恶、丑或更甚者,也在所难免,历史要前进,社会要发展,就需要有人奋起与之搏击。在搏击之余,我把自己的一些观点、感想、体会,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希望能与来者共勉。呐喊创业殒身处处有,横飞碧血垂千秋。人生应向笑丈夫,切莫留作来日羞!风波亭上忠魂舞,汨罗江中水尚忧。口诛笔伐如操戈,无沙殉国共传流!可以说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是为了拥有“自由”和“幸福”,而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只属于那些追求丰富的知识、高尚的道德、完美的品格者。
  • 那时很年轻

    那时很年轻

    《那时很年轻》收录了《福清城里有座小楼》、《有用或无用的小说》、《散文的精髓是自由》、《中国的惰性》、《文学的作用》等散文、随笔作品。
  • 枕草子

    枕草子

    《枕草子》是日本平安时期才女清少纳言的随笔集,分为类聚、日记、随想三大内容。清少纳言记述了她在宫中任职期间的所见所闻,涉及地理风貌、草木花鸟、内心情感、生活情趣等,展现出细腻的观察和雅致的审美。
  • 生命的写照

    生命的写照

    在明长城脚下盐池西部,有一座古老的惠安堡镇——那是父亲出生的地方。据说奶奶刚生下他时就得了一场大病……我爷马真奇为了挽救大人的性命,只好下狠心把孩子送到北边五十里外的海子井山庄,给一户有钱的人家马吉遥当了儿子。九岁上就学会了放羊。民国年间,马吉遥老爷子是这个村落的甲长。光娶老婆就是四个。我的母亲马富英就是他第四个老婆从山西林河农场带过来的丫头。后来由于老爷子的专横跋扈,四奶奶被迫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跟着来海子湖驮盐的骆驼队离家逃走了,从此就再也没有回来……
  • 根河之恋

    根河之恋

    叶梅情于深,意于真,以三十八篇散文舒放自如地展示了沿途遇见的风景和土家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生命轨迹。时令不限,笔触巨细不捐,人间苦乐,兴味酸甜,真率,隽爽,文字间漫溢着生命的芳香,跳荡着顽强的精神力量。更为难得的是,文字流露出来的她骨子里的那种善意,对自然的和对人的。叶梅的散文不炫耀文字,不刻意雕琢,将写情、状物、叙事熔为一炉,真切明净,质朴秀润,在自然平实中见真趣。而她又是个擅长叙述的人,三两笔就写活一个人或一个故事,活画出一条河或一架山的个性,景物、风俗全不相同,令人心向往之,渴望能走进三峡、鄂西恩施、巴东、九畹溪、龙船河以及她笔下描绘过的所有地方。
热门推荐
  • 虚实之末

    虚实之末

    睁开眼,我迷茫的看着世界,踉踉跄跄的走出实验舱,你是第一个让我感受到温暖的人,背叛全人类的意愿,只愿换取我的一丝情绪,你是第一个守护在我面前的人,你总是告诉我,除非生命受到伤害,否则不要随便伤人,儿时对这话懵懵懂懂,长大后,才知道这句话的代价,是什么……,人类啊,如此渺小,可是却是如此贪婪,我尝试以自己的方式去面对世界,努力挽留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可他们却一一消失破碎,原以为最大的敌人在外部,可是最终却发现那些曾经仰望自己的人类,竟然比敌人更可怕,我无奈的讽笑,可是我却并不恨他们,因为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这份存在于虚实之间的力量……
  • 建筑艺术之美:展览馆篇

    建筑艺术之美:展览馆篇

    《展览的建筑与建筑的展览:著名设计师演讲录》为“时尚廊—雅庄公司设计沙龙”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邀请的九位著名建筑师——姚仁喜、简学义、邱文杰、林州民、刘晓都、黄声远、张雷、王昀、潘冀——的演讲录,他们以博物馆建筑为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设计的灵感,延续IdeaExchange的理念,激发更多关于建筑设计的灵感。读者从中既可以近距离地了解设计师们富有生命力的作品,也可以从中了解其设计经验和成功秘诀。时尚廊—雅庄设计沙龙自2010年8月开始,由雅庄建筑与时尚廊合作,以《Whatishome——家》、《跨界》、《建筑与时尚》、《展览的建筑与建筑的展览》等多个主题,举办“时尚廊—雅庄设计沙龙”,至2013年3月已成功举办20期。已出版第一辑演讲录《建筑与时尚》,旨在给设计师及热爱设计的相关人士以更多机会去了解设计师的成长之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夜倾城.B

    一夜倾城.B

    她是人中凤,是草原上人人想要得到的第一美人,却注定了与深爱的人错过一生。他是人中龙,是倾国男色,却只能牵着爱人的手,将她送进别人的寝宫。本文所有权属于作者和腾讯所有,保留盗文及下载的追究权。特此声明。
  • 对爱我有多用心

    对爱我有多用心

    滴不尽的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的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爱,绽不开的花,滴不尽的泪,君为伊人消瘦……那年,我没考上大学,心灰意冷,整天呆在家里,闷闷不乐。父亲为了让我尽快走出高考落榜的阴影,常带我出去散心。一天,我与父亲来到一口池塘边。父亲捡起一些石子,放进我的手里,说:“能扔中那朵荷花吗?”我瞄准荷花,将手中的石子一粒粒扔出去,结果一粒也没有扔中。父亲感慨地说:“看准了目标,不是都能击中的啊!”顿了顿,他接着说:“就像考大学,看准这个目标的人不少,但看准了的,不一定都能考上。”
  • 用轻功

    用轻功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中草药实用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中草药实用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中药在古代称为“本草”,因为中药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最早系统记载中药知识的《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中国汉朝时期,收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到明朝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已收集中药达1829种。
  • 狡狐传

    狡狐传

    北宋初年,宋辽战乱不休,国乱岁凶,英雄辈出。上京天将耶律休哥,配古名将耶律斜珍,进贤辅国韩德让,灭国大将曹国华,多智善谋李继隆,天下无敌杨继业,国士无双赵忠献。。。这样一个个或陌生,或熟悉的名字在这个时代舞台上粉末登场。周航由一介马夫一步一步的走上历史舞台,谱写出一曲属于他“狡诈妖狐”的华美乐章。
  • 爱玛(简·奥斯丁小说全集)

    爱玛(简·奥斯丁小说全集)

    《爱玛》的女主角爱玛是个“又漂亮、又聪明、又有钱”的年轻姑娘,由于具有这般得天独厚的条件,不禁有点“自视过高”,因而喜欢“随心所欲”。她自己打定主意不结婚,却热衷于给别人牵线搭桥。而她给别人做媒,每每不是“按照情理”,而是“凭着异想天开或一时冲动”,乱点鸳鸯谱,结果闹出许多笑话,吃了不少苦头。不过,爱玛虽然没给别人撮合成一门亲事,但她自己最后却坠入了情网,与奈特利先生喜结良缘,跟另外两对青年男女一起,构成了本书的喜剧结局。
  • 婚命难违:独占麻辣俏妻

    婚命难违:独占麻辣俏妻

    婚前她是城市姑娘,浪漫,爱玩,典型的月光族爱情是生活的必须品,一次冲动,她成为了未婚先孕的一员还好这个男人负责,我们结婚吧满心欢喜的见家长准备结婚,幻想婚后的美满生活,嘴角上扬城市姑娘嫁给家在农村的他,当下车的见到他的妈妈,姑娘嘴角扯着僵硬的笑容,目瞪口呆。婚后日子并非她想的那般幸福,开始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爱情终究败给了现实何况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还是两个家庭的融合,开始争吵不休金钱与孩子的背后,他们是否还能一如当初?一路走来,她才真真的体会到什么叫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