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6300000003

第3章 林徽因:人艳如花,幽怜如梦

惊艳一现——女神的极致

林徽因,她是民国的才女,名媛闺秀,不在烟花绚丽繁华盛世之中,而在战火缤纷的民国乱世之中,妖娆,绽放。惊艳一现,尽显女神的极致。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世界上有很多家喻户晓的名字,许多年过去后,逐渐被人遗忘,没人谈起,但是林徽因不同,她在离世之后,始终被人们所记忆着,不论是生前的爱人,还是后世的芸芸众生。为什么她是一直被记着的?因为她是完美的中国式女子,她温婉正直,与人为善,敏而好学,才华横溢。

“她很美丽,很有才情。”这是伟大的作家冰心对她的评价。她是优雅淡定的女子,历经雕琢,心如天地般广阔,留给世人一个美丽的才女传说。

对徐志摩来说,漫天的华彩,他只看见她的光芒,能一生一世很好,但不能一生同行,有过一段共同的旅程,也是好的。昙花般的爱恋,瞬间即是永恒,刹那芳华。

爱情,是深深的迷恋,然而美梦终有一天是要醒来的,这就是爱情中的无奈。

对梁思成,她率性流露,全情投入,他们的婚姻是美好的,夫妻和合,她优雅地吟诵着“你是人间四月天”。四月天,艳日好时节,万物始生。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她笑靥如花,衣袂翩翩,红颜纯美却弹指一生,带给金岳霖的是一生的叹息。

她纯仁定慧,所以她爱的人和爱她的人都无怨无悔。林徽因是名门贵女,出身大家。她的祖父林孝恂是进士出身,父亲也留学日本的早稻田大学,祖上都是饱学之士。书香门第之中长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的一生,她端庄文雅,倾国倾城,是一位才貌双全的绝代佳人。

她出生在杭州。那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地方,女子旗袍裹身,婀娜多姿,手撑一把油纸扇,走在烟雨江南。

就在这美丽的杭州,林徽因5岁开始启蒙,由她的大姑母林泽民教课,唐诗宋词都背得很快。8岁的时候移居上海,进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她12岁那年因为父亲的工作,全家迁往北京,她入读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

少女时期的林徽因,刚刚显露出她的美丽身姿,出尘绝雅。

她不是沉迷于物质的贵族女子,那时候的名门淑女都是家教严格地学习琴棋书画,亮相便是周身萦绕着CHANNEL5号的香气,精致打扮,奢华典雅。虽然早年林徽因的家境允许她在物质生活中得到更多,但是她还是更注重精神生活,她穿的总是简约文雅。

16岁的她,随着父亲一起游遍欧洲,增长见识。父女租住在伦敦时,房东是一位女建筑师,看女孩自己在家,就常常带她一起到郊外写生、画画,还拿英文书刊给她看,这段经历让林徽因念念不忘,以至坚定理想,日后也要做一名建筑师。

她是优秀的女子。1923年,回国不久,她考取了半官费留学,那一年胡适、徐志摩等一些上层知识分子成立《新月社》,创办刊物《新月》。林徽因与姐妹时常参加他们的活动。

印度诗歌界的泰山北斗泰戈尔来中国了,访华期间,林徽因和林长民、徐志摩等一起演出了英文版的《齐德拉》这一剧作,她扮演的是主角齐德拉公主。演出结束后,泰戈尔赞美地称她是马尼浦王的女儿,美丽和智慧不是借来的,是爱神的馈赠,不是拥有一天、一年,而是伴随终生,因此而放射出光辉。

泰戈尔的话,一语中的,之后的几十年之间,林徽因的光芒日渐炫目。

覆巢之下无完卵,乱世之中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每个人的路不同,乱世中的林徽因的路也不是平顺的,但她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走什么路,她决定之后就一定会坚定地走下去。

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到美国留学,她想学建筑学,但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不收女生,于是她进入美术系的同时,选修建筑系的课程。学校在费城,旁边就是卡犹嘎湖,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课程大多数是在上午,教授毕业于巴黎美术学院,并且是业内非常有影响的学院派代表人物。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当时欧洲流行“包豪斯”建筑学艺术思潮。林徽因的艺术天分很高,悟性极强,导师对她赞叹有加。

异国求学的日子,充实而美好,更何况是两个人的快乐无忧时光。彼时,他们都很年轻,彼时,他们都满载希望。

美好的时光被突如其来的噩耗打破了,正如世事所经常演绎的。先是梁思成的母亲得乳腺癌去世了,随后是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在战争中不幸身亡。梁启超写信给二人,林徽因只看了开头就昏过去了。生活,给了他们残酷的一击。

她还记得小时候父亲教她背诵文天祥的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父亲的政治主张始终如一,对她的爱和教育亦然。父亲离开之后,她要面对更多生活的艰辛,她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

1927年,她从宾大美术系毕业了,在获得了美术学士学位之后,她选择了耶鲁大学的戏剧学院,在那里学习美术设计,她是我国第一位在国外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她的美术基本功扎实,天资聪明,绘画设计能力超群,加上她本身热爱戏剧,又表演过戏剧,所以她的设计总是能赢得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半年时间,她完成了舞美研修的全部课程。婚姻是女人的必经之路。结婚是在合适的时候,碰见了合适的人。这一年年底,林徽因订婚了,她将嫁给梁思成。1928年3月,西式的婚礼,他与她在教堂中牵手。他们的父亲梁启超和林长民是世交好友,所以他们最初也是在父辈安排下相识的,他们日久情深,彼此深爱,梁思成就是那个适合的时候出现的最合适的人。

他们一起去旅行欧洲,不是单纯的蜜月,却也胜过蜜月的甜蜜。他们都是建筑系的高才生,刚刚毕业,建筑系的各种理论知识烂熟于心,他们是带着专业和艺术的眼光去看那些名胜古迹,他们一起开心地聊着建筑,尽情,尽兴。

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英国议会大厦、布莱顿皇家别墅、海德公园的水晶宫,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欢声笑语。

爱因斯坦的天文台、柏林宫廷剧院、包豪斯学院的校舍、慕尼黑市的城门,他们志趣相投,每到一处他们都用学者的眼光去观察,探讨对于建筑古迹不同的感受与理解。

就这样他们的旅行遍布了瑞士、法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直至1928年,远方的游子终于回来了。她带回了希望。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中,她带着旧式女子的优雅,脑中却装着新时代女性的思想与知识。她是那个时代女性的骄傲,没有谁如她般站到了知识女性的巅峰。

喟然长叹,人淡如兰,清雅之花,纤细婀娜,沉鱼落雁。

繁星依旧,她的点点滴滴被世人传颂,在历史的红尘中,她是永不坠落的明星。

文理具通的惊世才女

林徽因一生做过很多建筑设计,每一次她都力臻完美,尽善尽美。

一路向前,一路鲜花。她是建筑学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她热爱自己所学习的技艺,不为金钱、名利所惑,满足于工作所带来的快乐。如此聪慧执着的女子,没有人因为她是女子而小瞧。

归国之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应邀去沈阳的东北大学教书。

她好为人师,学生们都喜欢听她讲课,她有女性的温婉,注重细节,讲课总是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她本来担任美学与建筑学的课程,课务繁重,还经常为了给学生补习英语很晚才休息。

不久梁启超病重,1929年1月19日,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他离开了人世,梁思成夫妇没有想到他们接到的第一个设计任务,就是为父亲设计墓碑。

梁启超,在时局艰辛的年代中,始终以天下为己任,薪火相传,他的人格魅力也感染了他的子女后辈。他们都是各自专业领域的佼佼者。林徽因是南方人,总是不适应北方的严冬,时常感冒。她是倔强的女子,病了也坚持着工作。东北大学建筑系,就在他们夫妻齐心协力之下走上了正轨。

作为东北大学建筑系副教授的林徽因,她设计的图案“白山黑水”,在校徽图案大奖赛上一举夺魁。

1929年,她的女儿出生了,孩子满月后她就回归讲台,继续她的教学生涯。

1945年,林徽因时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美军邀请她为即将轰炸的奈良标注出文化古迹的位置。她与日本人之间隔着国仇与家恨,她的弟弟林恒也是死在对抗日本的战争之中。为了那些无数先人留下的文化瑰宝,她没有犹豫,伸出援手。

古迹的价值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更是世界的,是全人类的。

对于古迹,她不仅维护了,而且也身处其中创造了。八宝山革命公墓就是她亲手设计的。1949年,那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由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主持成立了公墓筹备小组。

面对这样一个设计题目,林徽因用心思考,深入苦究。她清晰地体会着人民的战乱之苦,也知道那些革命烈士的遗愿。她了解那些永远失去亲人的人,是如何地思念逝者。

国外的学习让她的知识突飞猛进,而这几年国内国外的游历,让她的专业更上一层楼,她的艺术灵魂敏锐而通透。胸中有丘壑,自然取舍随心。林徽因设计的公墓庄严肃穆,萧瑟而不苍凉,环绕着苍松翠柏,逝者生灵得慰,生者吊唁,无不慨叹。走在公墓之中,让人不由自主地追忆着那些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他们是革命的烈士,人间正道由他们铸就,他们灵魂安息在这青山绿树中,每一个中国人民都将永远怀念他们,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后代子孙将永世地缅怀和纪念。

1937年的时候,她得了肺炎,在艰苦的战乱年代中,他们的日子很清苦,没有钱了,梁思成就去当铺换钱,家里只有那台不合时宜的留声机没有当掉,因为那是她所钟爱的。她不能没有音乐,她常常听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那能让她坚强地面对一切。

音乐,不愧是精神食粮,还有阅读亦然。林徽因就靠着这些精神食粮支撑着。

尼采曾说过,当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能够忍受任何生活。

林徽因知道自己的梦想,她的根在这里,她要始终留在中国实现梦想。她的美国朋友曾经劝她去国外治病,她谢绝了。重病缠身,没有医院,没有营养,她乐观地面对,她靠着被子,在床上写着中国建筑史。

她是柔韧隽秀的女子,当她读书的时候那样恬静、专注,却也光芒四射。她写信给朋友说,中国是我的祖国,我看到它遭受这样那样的灾难,心如刀割,我也同它一道受难。对于国外高薪稳定的工作邀约,她依然拒绝。

1950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共同主持并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绘图、讨论、设计、制作这些都在她病中进行,在生命中最后的几年中,她始终坚持工作。为了景泰蓝,她曾不顾病情恶化,带领学生跑工坊,跑工厂。最后,她拯救了濒临困境的国宝,但是她的病情却无法控制了。

生命的最后,她像是露珠一样,在阳光下映射出动人心魄的光芒,蒸发,升腾,消失。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就是她的最后绝唱。为了给纪念碑设计纹样,她倾尽全力。艺术工作不同于其他,那是滴滴心血灌注其中的,最后的时刻,她在燃烧自己,奉献自己的最后一份赤子之心。

人世沧桑,连北京城的古建筑也是命运多舛的。

1953年,北京城不平静了,有人酝酿着要拆除牌楼。那些代表中国的古建筑,那些艺术之瑰宝,那些无数先人心血和生命所凝结成的绝世佳作。

对于痴爱那些古建筑的梁思成夫妇来说,摧毁建筑就如焚心。林徽因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人世间的浮华离她远去了。也许她还惦记着那些牌楼,也许她已经放下了,因为在她有限的生命中,她努力了,她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那些美丽的民国名媛美女香消玉殒后,无人记忆,可是林徽因却被无数人传颂并纪念,千古佳人,无人可及。她像是一幅画,泛着迷离、怀旧,神秘地吸引着后人,看过去又发现她是一本书,一本读不完的书。她精通建筑学,同时又钟情于文学,诗歌、散文、剧本样样精通。她有诗人的浪漫和想象力,也有科学家的理性和踏实,知行合一,她是文理具通的惊世才女。

女建筑师是她的墓志铭,但不是她唯一的头衔。林徽因是诗人,她一生写过很多很多诗。

1931年四月,林徽因的诗《那一晚》《仍然》和《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三首诗首次发表在《诗刊》上,这是她的处女作,从此,她的诗歌被频频刊登在各种刊物上。

在她的诗中,可以看到她的一生。她的命运,她的遭遇,她的感情,她的希望。

《人生》中的无常,《时间》中的永恒与短暂,《激昂》中“挥动思想的利剑”,《红叶里的信念》中她“迈向理想的山坳子”,还有她最广为人知的《你是人间四月天》。

她的诗,让人总是忍不住仔细倾听回味,想要触及她的内心灵魂深处。她的诗,下笔给人温婉细致却不柔弱的感觉,凭借敏锐的视角,编织出扣人心弦的情感波澜。

她的诗有时候是缠绵柔情,有时候是惆怅迷惘,但无不淋漓尽致地表情达意,更多的时候,她是斩钉截铁,直面人心的。因其学识渊博,故能多姿多彩,因其真情流露,故能扣人心弦。她所达到的艺术境界,首先感动自己,然后才感动他人,她的心灵获得了自由。

民国时期,女性知识分子很少,如林徽因般的才貌双全更是凤毛麟角。她在中国长大,受过西方的文化教育,又回到中国,东西方思想的差异,新旧社会思想的变化,各种文化的交融,造就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林徽因。

秉性不同,阅历差异,境界自然不同。林徽因虚怀若谷,不愧为文理兼通的惊世才女。

在文学方面,她能做到表情达意、淋漓尽致。在建筑方面,她专研学术、知识渊博。她的艺术造诣极高,她所到达的艺术境界,使她天纵奇才,自成一格。

徐志摩曾经评价说:“徽因的诗,佳句天成,妙手得之,是自然与心灵的契合,又总能让人读出人生的滋味。”

爱与被爱

她和徐志摩是在英国相遇,16岁的花季少女,遇见留学英国的谦谦君子。

对于徐志摩,她是崇拜的,他学识渊博,谈吐幽默,外貌英俊。徐志摩在信中写道,“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找我唯一的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这是他对爱情的期待,这句话让无数痴男怨女,相信爱情,沉迷爱情。

从林徽因少女时期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她的美丽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本色之美。徐志摩爱她白衣胜雪,素颜朝天。他的爱是激情澎湃的,爱到昏天暗地,不顾世俗。他是真情的,但也是多情的。他可能因为受伤而试图忘记她,清醒后爱情依然。

她懂徐志摩,但是不能应和他。无论什么时候,女人都要学会选择,懂得取舍,放弃不属于你的东西,禁得住各种诱惑。少女时期的林徽因是天真的,她只是单纯地与男子相处。但是天真与单纯只在一段时间内是褒义词,如果过了那个年龄,就不一定是褒义了。

林徽因是聪慧的,她在长大中明白了这一女人的宿命。女人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男人,有时正好是同路,就一起走一段,直到遇见了那个想要安定下来的人,才会开始结伴一生的旅途。徐志摩就是她曾经同路过的爱人,而梁思成才是她携手一生的伴侣。

徐志摩这一生,因为林徽因而不同了。她和她的梁思成相濡以沫,她和他就只能相忘于江湖了。但这两种都是浪漫的爱情。

如果她早一点出现在他的生命中,如果他晚一点出现在她的身边,也许一切会不一样,但是,没有如果。初恋是用来成长的,最后的爱才是成熟的。徐志摩的生命是短暂的,也许是应了那句情深不寿吧。为她,他飞跃千山万水,但是他们缘分太浅,一旦错过便是一生。也正因为他的一生短暂,为他的人生更添浪漫色彩,他飘逸的一生,在他最好的年华中夏然而止。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这首《偶然》是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他们曾经倾心彼此,而后又各奔东西,因为世俗,也因为理智。

情化成诗,诗亦是情。情,最是弄人,尤其在变幻无常的俗世中,总是上演着相聚与别离。

林徽因与梁思成这一对堪称门当户对、天作之合。梁思成曾问她:“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轻灵狡黠的少女用明快的声音回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古今女子的梦想从来都是一样的,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林徽因爱的人刚好也爱着她,幸好。

她始终保持着内心的纯净。对待梁思成,她是一个从一而终的中国式女子,一心一意,对于别人给她的都无所奢求。

梁思成和她的婚姻是完美的,但是在这期间她也曾经爱过金岳霖,她爱得真诚而不失理智,在梁思成给她第二次选择机会的同时,她说,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来偿还。

女人不该在男人面前左右摇摆,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彼此有别,所以不要去比较,也不要去设定标准,每个人都有他的独特价值,只有女人自己才知道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她选择的,是与她心性最为契合的。

婚姻会让爱情迷失,那是因为激情过后的平淡。林徽因是聪明的女子,她摆脱了那些困扰,她爱上金岳霖也会真诚地告诉梁思成,正因为她讲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心,所以梁思成才会痛苦地将选择权利交给她。她大胆得真实,他们彼此信任。

信任是婚姻中最重要的东西,幸好,她没有让梁思成伤心,幸好,她懂得珍惜。

不要将日日相对的人对你的付出,当成是理所当然,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把握你所拥有的,如同对待你的生命,那些生命中视若当然的人事物,其实都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林徽因是懂得珍惜拥有的女子,所以梁思成能够拥有她的一生,他们相依为命,谱写了一曲地老天荒的爱情故事。

没有人能阻止别人获得幸福,珍惜会让人生活在幸福中。

她嫁了一位真心待她的如意郎君,她找到了她的人间四月天。

金岳霖是林徽因生命中另一位男主角,他毕业于清华,是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早年留学英国、美国,之后周游欧洲。

他和林徽因夫妇都曾经留洋,背景相似,志趣相投,所以经常一起聚会。他仪表堂堂,学识过人,是多少好女眼中的良婿。金岳霖惊诧于林徽因的才貌双全,对其十分赞颂;林徽因也对他十分敬佩,他们之间默契,非同一般。对金岳霖来讲,他可能最初也没有想到自己用情之深,但自从他生命中出现了林徽因,别人便再不入眼,只是将就了,而他不愿意将就。人心似水,所以人的心思是世界上最最难以定性的,这一秒和下一秒之间可能天地之别,如何能想象一个男子,终身不娶,只为伊人。对林徽因,金岳霖创造了一个神话,用他的一生。

金岳霖是一位谦谦君子,他的爱温润如玉,慎重而长久,爱了,便是一生一世。

沉默的爱,让他无言地付出,爱她却不逼她选择,只是沉默。

或许不应该说付出,因为当提到“付出”这个概念就有对应的“回报”,金岳霖的爱是自由的,是无条件的。爱情不必计算得失,爱,只是单纯的爱。这是被欲望征服的现代人,所遗忘的,爱与被爱,都是一种爱,爱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一种经历和超越了时间、空间的考验,亘古不变的情感。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是林徽因去世后,他为她写的,相思入骨,痴情成诗,缠绵悱恻,流芳后世。她永远在他心中,一辈子。

林徽因的一生,隔着硝烟岁月,隔着男子情深,只能在烟波岁月中仰望,而不能逾越。徐志摩、梁思成和金岳霖,他们每一个都是人中之杰、光芒耀眼,他们每一个都爱着林徽因,有过一段旖旎岁月,为后世留下了文坛佳话。

林徽因,人艳如花,幽怜如梦。在徐志摩的爱中,康桥绝恋,辗转成歌。在梁思成的爱中,相濡以沫,随遇而安。在金岳霖的爱中,相思不悔,至死不渝。在爱与被爱之中,她活出了一段旷世情缘。

同类推荐
  • 奥普拉魅力养成日记

    奥普拉魅力养成日记

    奥普拉·温弗瑞,一位美国尽人皆知的人物,一位打动人心的“脱口秀女王”,同时也是一位具有传奇人生的美国黑人女性。她出身平凡却凭借着非凡的个人魅力,在访谈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赢得了美国和世界亿万电视观众的心。人们崇拜她,不仅因为她的身价高达24亿美元,更因为她的努力,她的不屈,她独一无二的个性魅力!《奥普拉魅力养成日记》结合奥普拉的传奇经历,将她的智慧呈现给广大女性朋友,帮助大家找回失去的信心,重塑完整的自我,活出属于自己的全新的人生。
  • 哲学宗师:笛卡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哲学宗师:笛卡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本书为该系列中的一册,介绍了理性哲学家——笛卡尔的生平事迹。
  • 杨凤田传

    杨凤田传

    本书讲述了寒门学子杨凤田从小聪慧好学、积极进取,由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奋斗历程,以及他执着刚毅、爱岗敬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品德。介绍了他始终以‘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理念为己任,先后参加、组织研制出歼8系列先进战斗机,填补了我国航空史上多项空白,大大增加了空、海军作战能力,为祖国的航空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事迹。 本书可供航空科研战线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广大军事爱好者阅读学习。
  • 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者:王夫之

    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者:王夫之

    王夫之,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王夫之一生著述甚丰,其中以《读通鉴论》、《宋论》为其代表之作。晚清重臣曾国藩极为推崇王船山及其著作,曾于金陵大批刊刻《船山遗书》,使王夫之的著作得以广为流传。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毛泽东、谭嗣同等皆深受船山思想之熏陶。王夫之一生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程朱理学,自谓:“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者:王夫之》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王夫之的有关内容。
  •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本书介绍了屈原“上下求索”的一生,论述了屈原光辉的文学业绩,又从政治、人生、思想等方面,分析了屈原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突出贡献,及其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热门推荐
  • 我被系统带偏了

    我被系统带偏了

    系统:喂,少年,站住!我是系统!程博:系统是什么?能吃吗?程博得到了一个成就系统,却感觉这个系统是个坑货。说好的带我走上人生巅峰呢?说好的帮我找女朋友呢?一辈子的人生路,竟然让系统给带偏了!
  • 双面影后:腹黑总裁惹不起

    双面影后:腹黑总裁惹不起

    听说木熙芸当上了影后,某总裁终于开始不淡定了。拍吻戏?不行!炒绯闻?除了我之外,谁都不可以!对外宣布单身?这是哪个混蛋提的要求?难道不知道影后已经心有所属了?某女望着总裁抓狂的身影,忍不住扶额,却被小团子给抱住了大腿,“妈咪,你什么时候给我生个妹妹?”额……木熙芸暴汗,却被某人打横抱起,男人邪魅一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娇妻回归之霸道上演

    娇妻回归之霸道上演

    前世戚白亦识人不清,把渣男渣女当至亲至爱。一朝重生,戚白亦第一件事情就是抱他的金大腿,手撕白莲,狠虐仇人,书写自己锦绣人生。“老公~”“乖,我在”薛城最身份尊贵的男人在给自己细心涂抹着药膏,看着眼前的男人,戚白亦觉得能遇上这个男人花光了自己一生的幸运。她在前方虐渣渣,他在后方递刀子……对于,他此生做的最光明磊落也最腹黑阴诡的便是:你的名字,我的姓氏。
  • 让你轻松带团队的管理心理学

    让你轻松带团队的管理心理学

    牧之编著的这本《让你轻松带团队的管理心理学》剖析了管理心理学在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之道,针对在执行过程中管理者可能遇到的各类心理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全书内容充实,观点科学,操作性、指导性、实用性强,是管理者提高自身能力、轻松带出一流团队的最佳指南。
  • 面包会有的

    面包会有的

    《面包会有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这是挨过艰难时世的咒语,也是杨大卫奋斗多年的生活成果。他安心地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可以吃到地球上最稀有的**美味。一次美食巡礼,他与朱海伦完成了两个吃货的隐秘相识。不料杨大卫遭遇一场恶疾,几乎丧命。美人离去,重生的杨大卫也不得不告别美食,仅靠简单烹制的食物为伴。吃得简单之后,他的欲望也随之发生改变,怀念起面包还未泛滥的那个年代。《土豆烧熟了》:探险家哥伦布、麦哲伦为地图添上新的大陆和海洋,哲学家笛卡尔、牛顿变更心灵在宇宙运行的轨迹,但是谁发起了人类味蕾上的一次次革命?
  • 云如逝亦风吹

    云如逝亦风吹

    一个题目,看似简单,却隐藏莫大的秘密,未来的人回到现代,不只要放下未来先进科技,也要学习着现代的社会,然而人类的情感永远都是最难的摸透的,人的一生就像是一部戏,每天看似即兴演出或是脱稿演出,但我们可能都是照着剧本在演绎一生而已,以为自己改变了什么,但是回过头来看,什么都没变。
  • 两岸关系的法学思考

    两岸关系的法学思考

    本书分为四个专题:台湾问题的宪法学思考,从宪法学的角度思考台湾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途径,对《反分裂国家法》的立法目的、特点、法理基础进行分析,探讨宪法资源在两岸关系中的运用,并对十六大以来中央对台工作的理论创新进行论述;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法律机制,分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提出背景、概念、内涵以及法律机制的构建方法和主要内容,提出并论证“两岸法制”的概念,并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两岸交往机制、行政机关合作机制、海洋权益保障、投资权益保障等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海峡两岸和平协议研究,研究和平协议的性质、基本原则和主体等关键问题,和平协议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台湾地区法律制度研究。
  • 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经建立道场仪轨经

    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经建立道场仪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异世魔王逍遥游

    异世魔王逍遥游

    有一天马旦穿越了,直接穿越成为999级的魔王,几乎是异界无敌的存在。话说获得能力之后人都是会变的,马旦心也大了,胆也肥了,以前想干又不敢干的事情终于可以干了;以前不敢耍的流氓现在也老了。对马旦来说这是一趟放飞自我的旅程,而对异界的大家来说这却是一段无故被虐的辛酸历程……。
  • 临高启明

    临高启明

    穿越到乱世不是被雷劈,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有人想称王制霸,有人想解民于倒悬,有人想以己之力,阻止最后一次野蛮对文明的征服,从而改写中华民族的历史。当然也有人想得只是三妻四妾,过现世过不上的极度腐败的生活。这群三心二意,各怀抱负的普通人,没有虎躯、没有王八之气更没有弱智光环道具。乱哄哄的挤在一艘旧船上,有的只是现代机器、科技还有各式各样的理论。穿越者们怀着现世无法达成的野心、梦想和理想,向着明末的乱世进发。目标: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