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6300000005

第5章 潘玉良:红尘作墨心成画

蒲苇——傲然于苦难的态度

她对这个世界最后的一瞥,是熟悉的巴黎街头。这里孵育了她的梦想,像一双巧匠之手,一点点剥开她这颗璞玉身上青涩的生皮,露出那璀璨动人的天赋光彩。很快,她就要长眠于此。带着对故土无限的怀恋,盛着满世的赞誉,最后蜷缩于那块宏伟的黑色大理石墓碑下。而那些纷至沓来的崇敬者,端详着墓碑上“世界艺术家潘玉良”的字样,是否料到,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却出身于烟花柳地,凭借着对理想的倔强和一颗幽兰般纯净的剔透之心,从孤儿、雏妓、小妾最终走到世界艺术的巅峰。

我想,即使是潘玉良自己,也未曾想到昔日拨弦弹唱卖艺的纤纤玉手,却能握着画笔,为世人留下了多少惊叹号!

打量着潘玉良昔日的玉照,鹅蛋般浑圆的面颊上,一双水漾般的眉眼却没有多少笑意。紧闭的嘴角仿佛在坚定地保守着对一切苦难的沉默。可这沉默不是怯懦,而是用女人独有的坚韧,以柔克刚,化腐朽为神奇的惊人智慧。我难以想象,那个有些阴沉的黄昏,一岁丧父,两岁失去同胞姐姐,仅仅八岁的她,在笨拙地帮助相依为命的母亲料理家务后,发现母亲已变得冰冷时的绝望。

我难以想象,那个本应躲在青油油的田地里伴着小小的禾苗听蝉叫蛙鸣的无忧时光,刚刚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她却被亲舅舅卖到妓院时的惶恐无助。

我难以想象,方才碧玉年华的她,因容姿婉约气质出众而芳名远扬被无数猎艳者垂涎时,她是如何刚烈地多次以死相逼,才换来红尘混迹多年却保全清白之身。

虽然那个时代不缺苦难,不少悲剧,可让一个年仅8岁的女童接连看着最亲的家人一个个逝去,随即青葱之时便体会到亲情冷暖,芳华正茂却在青楼靡靡之音里苟且偷生……那种天塌下来般的无依无靠,那种与生俱来的孤独感,哪怕只是想起,都觉心悸不已。

这样犹如每天舔舐黄连苦胆的日子,若降临到一般女子头上,换来的多半只有怨天尤人,自怨自艾。如果潘玉良也是这样,或许就没有如今潘玉良的画作《窗边裸女》在香港以3450万港币的竞拍价格刷新艺术家个人世界拍卖纪录的传奇。

因为,对于每个女人来说,在悲苦的境遇之中,你选择为了一时享欲成为惊鸿一瞥的昙花,就需放弃梦想尊严,一切巧笑嫣然都用于趋炎附势,一切爱恨情仇都跪拜在锦衣玉食面前。

如果选择成为一朵不起眼的无名野花,便要在所有珠光宝气前选择失明,然后将粗茶淡饭也咂摸得有滋有味,把柴米油盐间的喋喋不休与家长里短看成管丝弦乐的曼妙和旋。

如果选择成为一丛避世的幽兰,就得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高,不为世间名利愤愤不平,不被凡俗情爱绊住长袖衣襟。

而早早地尝尽浮华乱世里的爱恨情仇,对于潘玉良来说,未尝不是一桩幸事。正因如此,她在现实的压迫中选择了一条旁人无法企及的道路。

芜湖小城,一汪清波承载着多少胭脂哀愁。耄耋如它,总是慵懒地打量着衣襟上的层层青瓦,或是斑斑白壁。浓香艳脂在这里氤氲成一张厚重的网,沉沉地压在烟花女子的心头。咿呀弹唱间,身旁的姐妹多忧思身处淤泥,难见出头之日;

可潘玉良每当想起初到这里的那天,看到银子的舅舅一脸贪婪欢喜的嘴脸和瑟瑟发抖的自己,便心中隐痛不已。

可心痛对于她来说,却不是压在心头难以搬离的岩山。她仿佛一棵柔韧的蒲草,岁月无情时,压不垮她强大的内心,反而淡然屈身,静待时机;狂风骤卷后,她轻轻扬起脖颈,便又重新笑对人生。

这种在命运波涛中游刃有余的坚韧,为而后的种种看似奇遇的经历垫下了浓重的伏笔。

不难想象那些个委身在烟花柳地里的夜晚,一扇轩窗微阖,遍地靡靡莺歌,唯有潘玉良的屋中掌着灯,仿佛赶考的书生般抽出闲暇难以释卷。

她在苦难中蛰伏,潜心研读,备得一身好才艺。

也正因此,在邂逅新任的海关监督潘赞化时,早已准备良久的她瞬间绽放芳华,为她青春年华时所受的苦难做了短暂的了结。

凄楚的风雨过后,潘玉良在潘家的涅槃重生中,终于可以立起细韧的腰肢开始阳光下的逐梦之旅。

很多女人往往在环境变化中显出卓越的适应力。然而与其说适应力,不如说是一种为了趋向更为利好的生活而迸发出的狂热追逐。

可更多人首先奔向的不是内在灵魂的升华,而是更为奢华的物质追求。

当她得到炫目的宝石,精致的手包,不菲的华服时,她的下一个追逐目标便是精神上一个男人的庇护。

这种将生命寄托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一切外物来填充内心缺失已久的安全感的手足无措,恰恰是很多人生悲剧的苦涩旁白。

因此,自古得有情人赏识得以从泥潭中抽身的风华女子比比皆是,其中不乏才智双全者,可真正得到善终的却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无外乎潘玉良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并且除此之外了无贪欲。而多数从良女子回归凡俗便一心一意成了他人的附属品。

这个女子没有在突然充裕的锦衣玉食前表现出太多的欣慰,反而是一支画笔、几本良书更让她欢喜。

这本就是一棵蒲草的本质。外表朴实无华,灵魂却从未倒下。

当潘玉良这颗璞玉终于在潘赞化面前露出晶莹的光泽时,当潘赞化为她未经雕琢的画工叹为观止时,潘玉良内心里按捺已久的希望之光终于得以重新摇曳起来。

于是,潘大人不仅成了潘玉良生活上的庇护人,也是事业上的良师。

她在荆棘中一直是个懂得主动用鲜血淋漓的手指为自己开出一条路来的坚强女子,而趁着如此大好春光,潘玉良怎会忘记自己过去受过的困难?

因此,她对眼前的一切十分珍惜。她那蒲草般娇韧的身姿开始在春风中翩翩起舞,并且抓住每一阵路过的远风,将梦想的种子捎到更遥远的地方去扎根。如此,才有了在她努力争取下,著名画家洪野先生收下这个妙笔生花身世苦难的女子为学生。

“她在美术的感觉上已显示出惊人的敏锐和少有的接受能力。”洪野在给潘赞化的信中热烈地赞叹道,这便寄予这个并不爱笑的女子一个每每想起都能弯起嘴角的回忆。

然而,上天对这个隐忍的姑娘并非从此都会好心地眷顾。她柔韧的腰肢又遇到了劲风的洗礼。

她的西洋画风收到了褒贬不一的争议,为了避免招来更多祸事。在校长的劝说下潘玉良远渡重洋,赴法留学。

海风咸苦,犹如一个背井离乡的女子眼角的味道。她未尝不知能够赴法研习美术是个多么难得的机遇,可在那个政局动荡的年代里,每一次分别都可能意味着诀别。果然,很快便传来潘赞化失去海关监督职务的消息。这不仅意味着家中并不安定,更是命运对这个漂泊异乡的女子惨酷的通知:从此若不自力更生,将会天天与饥饿形影不离。

在她平生多幅自画像中,大家都会看到一个丰腴冷艳的潘玉良。可实际上,在那些个难挨的飘零岁月里,面黄肌瘦的她很多次因为忍饥挨饿导致的虚弱而握不住画笔。

可她就这样在风中摇摆着,却始终不肯倒下。熬过了整整四个月,当拿到第一笔参赛画作获奖的奖金时,潘玉良知道,这一场风雨终于息声。即使留下了遍地狼藉,只要她还在,希望就在。

蒲苇多爱群生。并非它们是喜欢热闹喧嚣,只是相互依傍,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便不那么孤单。

无论潘玉良的脚步有多远,那个在狂风中飘摇的国家,那个曾给予她无限温暖的家都是她割舍不掉的留恋。

正因如此,在抗日战争中与家人失去联系时,她才会那样焦灼,甚至在她一次次面临命运的鞭笞时,都未曾有那样的惶恐不安。

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刘兰芝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焦仲卿与其哪怕几经辗转,终究也在一方土地上流着泪。可潘玉良对潘赞化已不希求他对自己忠贞,只是盼望他能如磐石一般安稳即可。而自己,本就是一棵离了群,被远风带到异域独自生根的蒲苇啊!

就这样,孤苦的她却在家人生死未卜时依旧拒绝了王守义的青睐,独自一人痴痴地坚守着爱情的底线。

就算是临终之时,潘玉良留下的遗言都未针对自己用尽毕生心血创作的珍贵画作,而是将镶嵌其与潘赞化合影的怀表与一幅自画像求王守义带回给国内的潘家。

她就是这样一棵在苦难前有些高傲与孤勇的蒲苇。在怒风劲袭中,她游刃有余地调整着身姿,风吹散了她的秀发,带走了她的美妙年华,却从未折断她的羽翼。在爱情中,她却甘愿轻轻弯下腰,躲过繁花爱慕的眼神,静静守候一份感恩。就这样,在那些大风大浪中,一棵棵苍天巨树被拦腰折断,唯有她,站在艺术的巅峰上随风摇曳着,从未看重任何磨难。

就像今日,站在潘玉良的画作前,看着那些明艳的色彩和利落的线条,没有其他女画家笔下的柔媚,触动心灵的,更多的是一种快刀斩落的决绝。

正如潘玉良留下的那些爽快干净的佳作一样,她一直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既然知晓,便不遗余力。

如此在红尘中走一着,即使这个外表柔弱内心坚毅的女子一段多舛的不幸经历,却也是她珍惜所有美好走出别样人生的奠基。

福祸相依,蕙质兰心如她,却将厄运一点点镀上光明的金色。

唯执着于梦想

潘玉良无疑是沙中淘出的金子,民国时期,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画家,仅几位而已,而潘玉良又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一位。

相比其他几位女画家,潘玉良是最特别的一位,她的特别,不仅在于她绘画方面极高的成就,也在于她的“不起眼”。

其他的女画家们,要么出身名门贵族,要么出自书香门第,从小便接受着良好的教育和艺术的熏陶。而潘玉良,卑微的出身令她显得格格不入,并为她带来了几多坎坷。

潘玉良是奇女子,也是忠贞烈女,潘玉良执着而坚韧的性格,从小便体现出来。她始终抓着希望的稻草不放,有着须眉也自惭形秽的坚定与顽强。与烟花女子不同,与寻常女子不同,潘玉良的眼睛,看的不是眼下的锦衣玉食,丝竹歌舞,她能看到更远的地方,明白这小小青楼不应该是她一生的归宿。

她透过胭脂华服,看到的是流畅的线条,和谐的色彩;耳畔丝竹管乐生生,她却充耳不闻,隔着轻纱落帐,隔着门扇窗棂,她仿佛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看到了自己走出青楼的门扉,走向自由生活的一天。

俗世之中,终究有人是清醒的,能够做出遵循自己心声的选择。

潘玉良便是烟柳巷身处,庸脂俗粉中央,清醒的那个人。她比寻常的红尘女子,眼中多了“梦想”两个字。

她是执着的,这时的潘玉良,还并没有宏图大志,她的梦想,仅仅是在这凡尘俗世中保全自己,逃离青楼,过上寻常姑娘的生活。

潘玉良绝对配得起“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无论是引诱,还是胁迫,都没能使她动摇。

在她的心中,自小便有一面明镜,她看得清自己的模样,知道自己应该成为怎样的人。

多年以后,潘玉良作画之余,学习雕塑,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雕塑家。仿佛是上天的注定,又或许是她用伤痕血肉换来的命运,潘玉良思念青楼时光中的身影,早已映出的雕塑家的影子。

她在俗世之中,何尝不是个优秀的雕塑家呢!潘玉良早早就为自己雕刻好了她所憧憬的样子,心有所向,梦有所属,她始终是向着梦想前进的。一个柔弱女子,却如此倔强,纤纤素手握起拳头,与命运展开了殊死的搏击战,一次又一次,从未服输。四年中,她无数次地,从青楼逃出,每次都被抓回去,严刑拷打,被强迫接客。换作别的女子,也许一次两次便屈服了,谁能受得住这样的苦!然而潘玉良却像是铁打的身躯,数十次逃跑,抓回去挨了打,下次依然不顾伤痛地出逃。

如果她今生未遇潘赞化,依她的性子,一定会一生在挣扎和逃跑中度过,致死也不会屈服的吧。

直到今天,潘玉良始终备受赞誉的,除了她的艺术造诣,还有很大一部分,在于她的坚强性格。

古往今来,女性始终是地位低下的。若潘玉良生为男孩子,一定会被舅父当作顶梁柱养大,而决不是卖到毫无人性的地方,过着没有尊严的生活。很多女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屈服了,放弃了挣扎,接受了命运。

即使今天,潘玉良的坚韧也是令我们无法企及的。

一个弱女子,人生跌入低谷,几乎被打入地狱。她并不是见多识广思想开化的女性,她不知道走什么样的路能够从地狱到达巅峰,她只知道,赔笑卖唱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就算会被地狱之火灼烧周身,她也会一次又一次跳出牢笼,哪怕用生命交换。

生命是一粒种子,只要用心浇灌,就一定能开出花来。潘玉良对未来何其执着,她从未放弃过,她决不甘心自己的灵魂烂在土地里面,无论多么痛苦,她都要破茧而出。命运从不停歇,它会为每个人安排各自的剧本,每个人故事的开始并不公平。然而上天会注视着每个人,不会让倔强不屈的努力白费,命运终究会因反抗而改写。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最低点,当下落到最低点之后,受尽所有的苦,便不会更加糟糕下去。潘玉良终于等到了,自己人生下落到低谷反弹的那一天。

她的坚持没有白费,四年后,潘玉良的命运终于等到了转折,得到了救赎。

潘赞化的出现,不仅是为潘玉良打开了一扇门,更是为她引领了一条路。

潘玉良随潘赞化离开青楼后,便紧紧抓住这根救命稻草,这也许是她唯一的机会,她请求潘赞化救她于水深火热。

她年纪虽小,但身陷风花雪月四年,她怎会不懂得人心险恶。潘玉良明白,商会会长将她送至潘赞化这里,便是一招美人计,若潘赞化对自己心生情谊,自己就成了商会的棋子。

潘玉良虽与潘赞化相处不过短短一天,但却对潘赞化满心仰慕。她身在烟花俗世中,身份卑微,始终过着备受冷眼和欺凌的生活。然而潘赞化看她的眼神,与其他人不同,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一个烟花女子而看轻自己,反而赞赏她的天分和学问,把她当作益友,当作学术上的晚辈,耐心地与她沟通,为她讲述她所不懂的知识。

潘玉良对潘赞化的感情,不仅是景仰,还掺杂了些许的爱慕之情。但她自知身份卑微,便不能说破。她心里明白,若自己再次落入那个胭脂墙背后的世界,必定会成为商会威胁潘大人的工具。而潘赞化为人心善,定看不得她受苦,怕是日后会遭到不测。

潘赞化对她的态度,对于此时的潘玉良来说,已是最大的恩情,她从未被如此温暖地对待过,她下定决心,绝对不能给潘赞化带来麻烦。

然而她一介女子,又能有什么力气,去对抗权势呢?她唯一的办法,只有请求潘赞化将她留下来,不再落入歹人手中,便可以一时平安。

潘赞化看着这个如花似玉的妙龄少女,惊异于她的坚韧不屈,如此坚贞的女子,他便再也不忍心她回到那烟柳巷中,在粉黛和丝竹中老去。

潘赞化本想为她赎身,并送她回到扬州老家。然而潘玉良报恩心切,这次命运意外的转折,仿佛给了她无尽的勇气,她再一次争取,希望能留在潘赞化身边。

从此,她的人生多了一个目标——好好服侍自己的救命恩人。

命运终于放过了她,十八年的阴霾,终于拨开云雾,看到了阳光。她一无所有,赤手空拳,手无缚鸡之力的她,却一次次地向命运挑战。最终上天也怕了她,再没有什么苦难能令她低头,那就堂堂正正抬起头,成为一个传奇。

一切巧笑倩兮已成过往,潘玉良破茧重生。终于不需要面对虚假丑恶的嘴脸,终于不需要违心地嬉笑弹唱,潘玉良迫不及待地拿起笔,几乎出于本能的,画下一朵娇艳的莲花。

这随笔画下的莲花上,满满都是潘玉良自己的影子。出淤泥而不染,走过烟花柳巷,却干净不染一丝污垢,终有一天,冲破压抑她的、使她无法呼吸的水面,舒展身躯,绽放出独属于自己的美丽姿态来。

身处困境之中,人生之于有的人来说,是曲曲折折的羊肠小道,路上布满荆棘和泥泞,一路磕磕绊绊;而对潘玉良来说,即使是逆境,也是笔直向上的阶梯,时而陡峭,时而平缓,但她从未想过为了活得优哉而选择暂时平坦的小路。

正是她对于生活,对于梦想的执着,带她完成了一次涅槃。

以爱救赎

潘玉良在青楼的第四个年头,终于遇到了改变自己一生的潘赞化。

当年潘赞化到芜湖上任,潘玉良为其献奏,相传,当时潘玉良弹奏的,是一曲《卜算子》。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婉转悠扬的曲调,牢牢地吸引了潘赞化的注意。刚正不阿的潘赞化,本对商会安排的宴会歌女并无兴趣,听罢一曲,情真意切的歌声令潘赞化微微动了心思,不由得打量起弹奏的姑娘来。悲戚的乐曲声令人动容,潘赞化思忖良久,问道:“姑娘方才弹奏的曲子,是谁人所作?”潘玉良还沉浸在刚才的演奏中,正慨叹着自己悲苦的生活,冷不丁被这么一问,没有经历过大场面的潘玉良有些不知所措,回话似有些答非所问:“是一位与我同病相怜的人。”

潘赞化对这个话语委婉的姑娘产生了兴趣,小小年纪,说话倒是有几分深沉。这曲《卜算子》,是南宋天台营妓严蕊所作,一曲道尽潘玉良的生活心酸。潘赞化凭这一曲,发现这个十几岁姑娘非同一般,她不似平常歌女,咿咿呀呀吟唱浮华的曲调,她的所谈所唱都是道尽内心思绪。这个姑娘决不是只拿来观赏的花瓶,她的潜质,她自有的学识,通过一曲弹唱,被潘赞化挖掘出来。

时光不负她的等待,在别人的欢声笑语包围时,她毫不动摇,甚至被辱骂殴打过后,她依然安静地端坐桌前,翻一卷墨香盈满的书,或细描一幅淡雅如雨后荷塘的画,将一切苦痛和烦恼忘记,沉浸在艺术的世界中,无法自拔。

她在黑暗中默默积淀,苦难的生活是一把锋利的刀刃,在潘玉良身上留下了伤痕,也雕刻出了她更加完美的模样。

潘玉良所获得的艺术成就,取得的荣誉,都是她应得的,她的付出,甚至远多于她得到的回报。

是潘赞化拯救了她的整个人生,也可以说,是她对潘赞化的爱,拯救了她自己。

为善终有报,潘玉良怀着一颗报恩之心,她满心希望潘赞化不要因为自己而遭受政治压力,她迫切地想要报答潘赞化的恩情。十几岁的潘玉良,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她唯一的梦想,就是有一个自由身,而潘赞化帮她实现了这个梦想。

在善良的潘玉良眼中,这份救赎是她要用一生相报的。

日后潘玉良一步一个台阶,不断走向世界艺术的巅峰,但她始终把潘赞化放在第一位,千万里之隔,也淡化不了她内心的牵挂。

是这份真挚的爱情,为潘玉良带来的人生的转机,令她内心萌发出更高层次的目标,并一步步走下去。潘玉良与潘赞化结婚后,便定居上海,她的艺术才华,自此开始,在画卷中流淌出来。潘玉良参加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招生考试时,她在绘画上的造诣已不浅,每一个线条的勾勒,都散发出掩饰不住的光芒。然而,到了公开张榜的那天,潘玉良却失望地发现,自己没有被录取。这个结果令她一下子如跌入冰窖,惶恐不安。

她考虑到的不只是自己没有办法进入专业学校读书,更多的,是觉得自己愧对了潘赞化一番努力。潘赞化赏识她的绘画才能,将她引荐给洪野先生,她才有了学习绘画的机会。在洪野先生门下学习的时光中,潘玉良如饥似渴地扑在艺术的海洋里,她的天赋与努力,令洪野先生不禁啧啧赞叹,这个女学生,瘦小的身躯竟然能够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潘赞化的呵护和洪野先生的殷切期望中,自己却落榜了,潘玉良不禁泪流满面,不知所措。洪野先生得知此事后,丝毫没有责备玉良,他对他的弟子的才能,抱着百分之百的肯定。他找到了当时的校长刘海粟先生询问,才得知,潘玉良的落榜,是由于她卑微的出身。

这令洪野先生动了怒,艺术不分国界,不论出身,怎能以一个人曾经的身份而决定她的将来?刘海粟校长被洪野先生说得动了情,当场决定,录取了潘玉良。

而此时的潘玉良,正颓废地坐在河边,望着满天星斗,满心自责和悔恨。在她心中,她能有今天的生活,全靠潘赞化的扶持,以及洪野先生的教导,她所能回报他们的,只有努力取得好的成绩。然而这一点,她也没能做到。

潘玉良的命运,印证了努力便会有回报。当自责中的潘玉良得知自己已被录取时,欢喜得恨不得马上飞到潘赞化身边,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当爱与梦想画上等号,便能赋予一个女子无穷的动力。潘玉良一路求学,一路走上艺术巅峰,给她最大推动力的,便是她对潘赞化的这份爱。

这份爱,渐渐转化为潘玉良对艺术的执着,对绘画的狂热追求。她出身烟柳巷中,却是个害羞而保守的姑娘。当时的绘画艺术已逐渐开化,融入了大量的西方艺术风格。潘玉良在学校的第一课,便是人体裸体素描。

这份习作,可难倒了思想守旧的潘玉良,那时的她,连看模特一眼的勇气都没有。

她的心中仿佛两个人吵起了架,始终以来,她都拼尽全力,做出最好的作品,只为不让潘赞化对自己的付出白费心血,然而这开放的画风,又是她突破不了的坎。

潘玉良为了完成这幅习作,想尽了办法,她甚至跑去浴室,将画板架在水汽氤氲的角落,贪婪而忘我地画着。单纯而天真的潘玉良,心里只想着要画好人体写真,却忽略了自己做法的不妥。她在浴室画人体,被人发现,当作偷窥者打了一顿,并请了出去。然而潘玉良异常执着,她不能容忍自己的画作不合格,她最终将自己作为模特,废寝忘食地练习,终于,她画人体作品如信手拈来,栩栩如生。

她写生人体水准的提高,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非议,传统流派认为她的画风太过开放,她的画作同时受到赞誉和批判。

潘玉良这一生,成就和坎坷始终是相伴的。她努力,便有人挑剔她的身份;她优秀,便有人指责她的风格。潘玉良的艺术之路,异于常人的坎坷,而她,却也异于常人的坚韧不拔。

在坎坷的命运中,她练就了一身坚硬的外壳,风吹不进,雨打不进,她渐渐将世界带给她的伤害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悲痛在她眼中,如一壶浊酒,慢慢被她品出醇香的滋味来。

她从未抱怨,如一条顺水而游的鱼,对于任何事,都不顶撞、不急躁,从不逆流而上。她总是去顺应他人,顺应环境,在顺流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她始终过着清贫的生活,只卖掉普通的画作补贴生活,那些她最满意的、最出色的作品,反而被她珍藏起来,摆满了整个画室。

这些珍藏的画作,或许是留给那片久违的故土,也或许是她对自己的纪念吧。

同类推荐
  • 埃德蒙·伯克评传(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埃德蒙·伯克评传(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英国著名自由主义政治家试图把保守主义者伯克的政治思想置于具体历史语境中品评,试图达到“同情之理解”。
  • 名人传记丛书:毛姆

    名人传记丛书:毛姆

    名人传记丛书——毛姆——让泰晤士河起火的畅销书作家:“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与拿破仑一起战斗:拿破仑私人秘书回忆录

    与拿破仑一起战斗:拿破仑私人秘书回忆录

    梅尼瓦尔不仅是拿破仑的秘书,他还是拿破仑忠实的伙伴。拿破仑不仅让他记录信件,还让他参加了各种会议,经历拿破仑巅峰时期及后期的人生故事。他几乎掌管着拿破仑所有的事务,包括财政事务以及会议安排。拿破仑几乎所有信件,都是梅尼瓦尔在他的口述下书写的。梅尼瓦尔的回忆录告诉世人,拿破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以及在他身边是怎样的感受。克劳德·弗朗西斯·拜伦·德·梅尼瓦尔的这本《与拿破仑一起战斗(拿破仑私人秘书回忆录)》最早于19世纪50年代在巴黎出版发行,1894年被翻译成英文,并在伦敦和纽约出版发行,成为最权威的拿破仑传记,是拿破仑时代历史最权威的史料之一,研究拿破仑的历史学家几乎都参考过本书。
  • 邱少云

    邱少云

    浴火永生,精神长存。《邱少云》讲述了革命烈士邱少云的英勇事迹,主要内容包括家破人亡、世态炎凉、颠沛流离、绝地反抗、光荣参军、军旅生活、忆苦思甜、立志援朝、满目疮痍、死守阵地、殊死搏斗、英勇反击等。
  • 先生们(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先生们(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著名传记作家李辉撰写的他与之交往的文化老人,回忆往事,谈古论今,“时间如此流过,先生们的风范犹存,温暖于心”。
热门推荐
  • 徐悲鸿讲艺术

    徐悲鸿讲艺术

    《徐悲鸿讲艺术》选录了我国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的艺术随笔数十篇,是对他的谈艺文章的又一次整理结集。徐悲鸿先生有着丰厚的艺术学养和创作实践,避免了“门外谈艺”的粗浅与尴尬,在《徐悲鸿讲艺术》收录的文章里,既有评论家式的关于绘画美学的鉴赏,又有作家漫谈式的对于世界艺术的感悟,还有作为艺术家对绘画技艺的专业探讨,极具文学欣赏价值与专业研究的借鉴功用。
  • 你是我的空空如也

    你是我的空空如也

    苏安暖爱了傅嗣年整整十年,在她以为他们是两情相悦时,他却突然要订婚了,订婚对象还是自己的姐姐。本以为他们形同陌路了,苏安暖却成了世人口中为了当上傅太太,干尽龌龊事的毒妇。结婚三年来,她受尽冷漠,受尽侮辱,不过是想在有生之年,生下属于他的孩子。可是孩子死了,父亲死了,同傅嗣年的爱也死了。她甚至情愿这世上再无苏安暖,只为了逃离他。而他却发疯了一般四处寻她……
  • 众山的拴马桩

    众山的拴马桩

    作者在帕米尔高原的地域,通过在天空无蔽,峦山重叠,河脉稀落的背景之下,以与作者有着深厚羁绊的尼亚孜一家为主角,讲述高原上的河、高原上的女人、高原的转场、高原的婚礼等的群体行为,展示了一种过于渺小的社群与自然对峙的必然逻辑。作者以高原的自然和人文为描写对象,并通过行旅感受将自己融入其间,与他挚爱的西极大地一起历经岁月。正是这种深深的情意使作者在面对着的山地、旷野、牧场、村落的时候,有着一种特别的亲切,使他的文字透明洁净而又真实自然。
  • 大象巴巴故事全集

    大象巴巴故事全集

    巴巴是一头聪明的小象,生活在美丽大森林里。有一天,他的妈妈被可恶的猎人打死了,巴巴只好只身逃走。他来到了大城市,在那里,他碰到了好心的老妇人,老妇人给巴巴买了新衣服,还送给他一辆汽车。后来巴巴娶了自己的表妹,还被加冕为大象国王,进行了一系列的冒险。为了使大象国的孩子们得到礼物,巴巴独自去找圣诞老人,在这个过程中,巴巴又经历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翻开此书,你将与巴巴一起步入天马行空的王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幽冥使者

    幽冥使者

    我做梦都没想到,我经营的小店竟然是人间通往冥界的大门所在;自从一个美女神棍死皮赖脸的住进来以后,我就经常看见各种各样小鬼穿梭在店里……好好的门店竟然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鬼店!
  • 北狩行录

    北狩行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境灵魂重生

    境灵魂重生

    原来,灵魂向往简单的生活。灵魂重生,我们相遇。
  • 哈佛教授与儿子的对话

    哈佛教授与儿子的对话

    《哈佛教授与儿子的对话》是哈佛大学教授的教子真经,全书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揭示深刻的生活意义,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不仅可以激发青少年对社会、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还可以点燃读者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帮读者洞悉人生的真谛。虽然你没有进入哈佛大学学习,但通过阅读《哈佛教授与儿子的对话》,你也能了解到哈佛的教育理念和人生智慧。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