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7000000003

第3章 孩子的自律能力,在家长的静候中养成

我们不要试图改变孩子,

要允许孩子以其独有的步伐,

充满自信地长大成人。

为什么妈妈们对“孩子的现状”感到不安

四年半以来,我有幸在《Como》杂志[1]上为读者做烦恼咨询。

烦恼咨询,就是读者来信诉说自己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孩子不好教,希望孩子学会忍耐,希望孩子融入集体,等等,层出不穷的各种烦恼被迫切地诉诸笔端。

尽管很多妈妈感觉育儿是件快乐的事,孩子也很可爱,却也同时在来信中诉苦:“养孩子真难!”每位母亲都是从心底里疼爱孩子、祝福孩子。也许正因如此,她们才会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比,她们问我:“为什么只有我家孩子这么干?”“为什么这个他不会?”“怎么办才好?”“请您教教我!”妈妈们非常认真,力争做个良母。

每次读到这样的来信,我就想,孩子们没什么可担心的,让人担心的反倒是孩子的妈妈,因为她们越是爱孩子就越紧张。她们有强烈的焦虑感,所以对孩子的现状耿耿于怀,一心想把孩子变成自己“期待的样子”。

然而,妈妈的焦虑会传递给孩子,孩子也会由此变得情绪不稳。读者的每封咨询信都能让我感受到,家长越是望子成龙,越是事与愿违;父母越想改变孩子,越容易碰壁;越想快刀斩乱麻,越是旷日持久。

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不要试图改变孩子,不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要把自己打造成“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就行。做孩子希望我们做的,孩子不希望我们做的尽力不做,仅此而已。如此这般,我们就能看到孩子活泼可爱的笑脸。孩子的发育和成长有早有晚,有心灵手巧的孩子,也有笨手笨脚的孩子。不管怎样,孩子都能以其独有的步伐充满自信地长大成人。这种育儿方式对母亲来说也比较轻松自在,而轻松自在的育儿才是成功的育儿。

现代社会,整体上让人感觉缺乏“培育儿童的能力”。不仅妈妈们这么想,孩子爸爸、社会团体、所有人都有这种感觉。

我小时候没什么可以果腹的东西,肚子成天唱空城计。家里没钱,妈妈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从没见她闲下来过。为人父母,眼看着孩子挨饿,心里得多难受啊!

一想到这些,就觉得如今的时代真是无比幸福。然而,生于这个时代的孩子真的就比那时的孩子幸福吗?

某位著名摄影师说过,“现在的日本,拍不到孩子童真的笑脸”。据说,无论一个国家怎样战火纷飞、怎样贫穷落后,都能拍到孩子们阳光灿烂的表情。但是,如今的小朋友,想要拍出一张纯真浪漫的笑脸,简直是痴人说梦。对此我深有同感。

孩子,本就是只要能填饱肚子,美美睡一觉,就能心满意足。曾经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这种满足感的我们,为什么把自己孩子弄得比战乱国家的孩子还悲惨呢?

通过四十年对孩子的临床观察,我切身体会到,我们社会培育儿童的能力确实在逐年退化。在我看来,其本质就是让孩子丧失了创造人际关系的能力。

即使当今社会实现了生活富裕、方便快捷、人人平等,但是仅靠这些,人是得不到幸福的。人的幸福与人际交往密不可分,脱离了你我互助关系,没有相互依赖关系,人无法享有幸福生活。

然而,随着文明社会的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互助关系也变得可有可无了。从前,家里调料用光了,可以跑到邻居家,“能不能借我点儿大酱?”现如今,去一趟便利店什么都有了,大家可能觉得跟别人借东西有厚脸皮之嫌。社会变成了现在这样子:我不给你添麻烦,你也别来烦我。

在育儿方面也是如此。如果邻里关系融洽,相互串门儿没有负担的话,大家大可以轻松地拜托对方帮自己照看一下孩子;育儿方面有什么烦恼,也可以随时请教孩子大了的家长。比如头疼孩子尿床时,会有人指着她家一表人才的儿子,告诉你:“这孩子直到小学三年级才不尿床。”诸如此类的交往,不知道给初为人母的妈妈们带来多大的勇气!

我妻子以前就总背着孩子在邻里四下走动,孩子们也是东家跑西家蹿的。来我家玩的孩子也不少,甚至有时会在我家吃饭、洗澡。日常生活中大家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孩子放在谁家都行。

有了这种邻里关系,很不可思议地,孩子们感到轻松自在、日子逍遥。

战火下的孩子和贫穷国家的孩子能够展现活泼开朗的一面,也许就是因为社会存在着济困互助的爱心。不幸的社会现实,令人们离开互助就无法生存,但那种社会里的孩子反而更充满活力。

培养孩子,无外乎就是培养人际关系。所谓“育儿难”并不是指家长缺乏育儿技巧,而是指家长很难与孩子搭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几乎可以肯定,这种家长自己的社会人际交往也处理得不好。

不管是父母与孩子,还是夫妻双方,总之,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十分和谐,但是家庭外部的人际关系处理得一塌糊涂,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婴儿出生之后,如果他只和妈妈在家里相依为命,那么他们的母子关系不会走向成熟。所以说,解决育儿难,仅仅着眼于亲子关系的改善,绝不会达到预期效果。

很多情况下,认为育儿棘手的家长,不仅家庭内部关系处不好,他们与周边的人、孩子学校或幼儿园的家长,甚至与亲生父母、兄弟姐妹、亲戚之间的关系也不融洽。这种家长的人际交往即使算不上很糟糕,恐怕也多半在与人相处时无法放松身心。

还有很多妈妈反映说:“一接触到别人家孩子,就会纠结自己孩子的缺点。”我认为会这么想的母亲是过于孤独了。

精神上被孤立的人,总想拿自己的幸福与别人攀比,在家长层面就是和别人“比孩子”。

相反,积极与人交往的人,却很少拿自己孩子与别人孩子相比,他们不会由此心生烦恼、情绪低落。认识的人越多,接触的小朋友越多,就越能理解“孩子个性多样,没有好坏之分”。家长如果有丰富的价值观,自然能意识到自家孩子虽然某方面发育晚,但也有值得夸耀的地方。对孩子来说,没有比“被拿来比较”更不幸的事了。“人家谁谁谁都会做,你怎么就不行?”这样的话真的不能说,十分伤孩子自尊。您试想一下,如果您丈夫对您说:“别人家媳妇那么能干,你怎么这个熊样?”您恐怕是忍无可忍吧。

真要比较的话,我们要善于找到孩子的闪光点,然后把他和自己比。您可以夸奖孩子说:“妈妈小时候可没你有能耐。”说个题外话,我孩子最难带的时候,当时我们正和父母住在一起。儿子们一被我批评,他们就跑到爷爷奶奶那里哭诉。那时,我父母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爸爸小时候比你气人多了。”听了这话,孩子们并没有把尾巴翘上天,也没有觉得自己爸爸小时候更混账。他们由此感到的不是优越感,而是安心。大人认可自己不是坏孩子,孩子会非常高兴,仅此而已。

在父母的否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就会否定别人,这一点很可悲!

越是对孩子没自信、无法认可真实的孩子的时候,越要走出门去。如果想提高亲子关系的“质量”,首要的是增加人际交往的“数量”。这样的家长需要结识很多人,我们既可以从亲戚、兄弟姐妹入手,也可以从亲生父母开始,抑或是幼儿园、保育园[2]小朋友的妈妈也行,也可以去学一些技能。总之,孩子父母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费神、费时、费力地静候孩子成长,才是最好的育儿方式

听了妈妈们的心声,我注意到,对自己孩子感到头疼的妈妈,大多有“孩子难带”的强烈感慨。例如,别人家孩子能礼貌问候,自家孩子却不吭声;不愿离开妈妈半步;一点小事就哭个没完没了。类似情况怎么都不见改观的时候,妈妈自然感觉“孩子难带”。

然而,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

有的小孩爱哭,有的小孩爱挑剔,甚至有的孩子不让人脱纸尿裤。不过,这些只意味着孩子处在某个特殊的时期,家长不必小题大做。

我有三个孩子,性格各异。有个孩子特别爱哭,我记得我曾说过:“这孩子是冬天生的,所以夏天爱夜啼,他大概不愿意过夏天。”这么想就心理平衡了。

即便是夜啼比较严重的孩子,抱起来一般就不会哭个不停了。那时,我经常把孩子放在两腿上晃,父子俩就那样睡着了。我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也不觉得累。孩子躺在我腿上睡得香甜,我就保持这个姿势入眠,这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嘛。

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体质、气质、表达方法都各有不同。我们应该这样想:不管孩子听不听话,他都是独一无二的,未来都值得期待。

相反,我认为孩子乖不乖并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

孩子处于婴幼儿期时,父母普遍认为孩子带起来费劲,那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有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好带”“孩子早慧”很了不起。但这只不过是“曾几何时的省心”而已,父母喜出望外、百般夸耀都为时过早。

现在,整个社会都在过度追求省时省力、越快越好。但是,特别是育儿方面,“快”和“省”是最要不得的。费神、费力、费时地静候孩子的成长,才是最好的育儿方式。家长们最好有个思想准备,“育儿轻松”通常不是什么好事。

父母任劳任怨地照顾自己,孩子由此学会“信赖”和“关怀”;省心的孩子让父母感到轻松,因此不免会疏于照管,孩子就有可能学不到信赖和关怀。

家有听话孩子的家长,我们应该把由此省下来的时间和心力仍然投回到孩子身上,多琢磨如何才能更好地照顾孩子。“乖孩子”对父母的要求很少,妈妈们不妨问问孩子:“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妈妈?”然后尽可能满足孩子的愿望。

我所担心的并不是让父母操心的孩子,而是那些经常在父母面前装老实的孩子。

有些孩子在父母面前乖巧无比,但在保育园、幼儿园等家庭以外的地方却频频出状况。我与东京某地区的保育员们一起学习研讨了三十多年,对“父母面前的好孩子、外人面前的问题儿童”进行过跟踪调查。我们发现这类儿童长大后大多无法融入社会,最终走向“非社会”[3]、反社会的歧途。有的孩子拒不上学,窝在家里不与人接触,更有甚者走向犯罪道路。这些孩子在家里过得舒心,所以暴露不出自己的缺点。一旦在理应最舒心的家里无法找到安宁,他们就会在外面兴风作浪,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可悲的是,父母只看得到孩子“听话”的那一面,所以无论幼儿园和学校怎么反映问题,他们也不相信。

这类孩子通常早早地就能意识到父母对自己行为或喜或悲的态度,比较早慧的孩子1岁左右就“开窍了”,他们想讨大人的喜欢,并且付诸行动。这些孩子很聪明,所以每每都能一路畅通无阻地进入偏差值高[4]的学校,并在学业上留下辉煌战绩。

然而,等到了青春期、青年期,他们会突然失控,无法适应社会。或者是看似完全正常,但娶妻生子后对孩子大打出手,令人大跌眼镜。

孩子让父母操心是天经地义的事,早早给父母找麻烦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因为他们即使闹脾气也不会上房揭瓦,拆散了你的家。对家长来说,孩子小时候费劲比长大累人要轻松得多。如果您家孩子不给您添乱,奉劝您一句:千万别高兴得太早!

特别的话② 爱孩子必须要“严加管教”吗

教育孩子从几岁着手比较好?

婴儿有批评的必要吗?

与母亲分享喜悦的体验,是爱心之源

父母教育子女的目的何在?“为了让孩子遵守社会规则”“为了让孩子养成自律的能力”,还有“为了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难道不是这样吗?

果真如此的话,那么比起呵斥孩子、耳提面命,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在孩子的婴儿阶段培养孩子的上述秉性。

关心他人、对他人痛苦感同身受的秉性,就是“与他人产生情感共鸣的能力”,一般来说,这种性情在孩子出生半年左右开始萌生。就是这么早得出奇!

婴儿出生后1~2个月,吃奶时会看着妈妈的眼睛,笑眯眯的,这就是他对满眼慈爱的妈妈的回应。孩子看到的不仅仅是妈妈的表情,他还感受到了妈妈发自内心的幸福和喜悦,情感共鸣能力就在这时生根发芽。

出生后2~3个月,婴儿逐渐产生了希望妈妈“无时无刻不是在陪着自己”的欲望。出生后3~4个月,婴儿要求妈妈不但要一直陪在身旁,而且还要哄自己高兴。5个月以后,光哄自己高兴还不够,妈妈必须与自己共同感受快乐,心不甘情不愿可不行。尽管只有5个月大,婴儿已经有了“要与人分享快乐”的认知。

“和妈妈在一起”“母子一起做快乐的事情”,这种“快乐的共享”正是“与他人产生情感共鸣的能力”和“关爱他人”的本源。人如果没有“共享快乐的能力”,就无法形成“共同分担悲伤的能力”。

例如,校园里有一些欺负同学的孩子,他们就体会不到别人的痛苦和悲伤,因为他们在婴幼儿时期与父母分享快乐的体验十分匮乏,所以同样也无法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

批评、教育都无法让孩子懂得别人的痛苦,只有经历过与人分享快乐的感受,才能培养出爱心来。

能够遵守规则的孩子,都是被母亲呵护长大的孩子

接下来,我们需要培养孩子的“遵守社会规则的秉性”,这种秉性的养成时间普遍认为是在孩子6个月至2岁左右。

孩子开始四处乱爬、蹒跚学步之后,会碰触到一些未知的事物。这时他肯定会回头看父母,寻求父母的许可:“我能碰它吗?”“我可以玩这个吗?”此时,孩子通过父母“可以”或“不行”的回应来修正自己的行为,这一现象我们称作“社会性参照”。孩子长大后学会遵守社会规则,根源就在于此。

进入少年期仍不能遵守社会规则的孩子,多数都在婴儿期里反复经历了“回头看,却无人搭理自己”的尴尬现实,他们向父母寻求解答时,父母对他们不理不睬。不但如此,那些家长有时甚至随心所欲地命令孩子干这干那,有时又毫无原则地阻止孩子干这干那。

当孩子向父母寻求帮助的时候,父母一定要认真对待,这点至关重要。我们甚至可以说“婴儿期教育的重要性尽显于此”都不算言过其实。

自律能力在“守候”中培养

那么,“自律能力”是什么时候养成的呢?一般认为是在幼儿前半期(3岁之前)。这一时期里,父母要充分地“守候”孩子,这点至关重要。

所谓“自律”,就是指自主决定个人事务的能力。父母对孩子指手画脚的话,孩子的自律性就无从谈起。

诚然,这一时期的孩子有很多事还力不从心,大错小错层出不穷。但是,父母必须保持冷静,不气不恼、不厌其烦地加以教导。家长只是在孩子做不来的情况下才伸出援手,至于“究竟哪一天才能学会”,那就看孩子自己的造化了。父母只需静候一旁,默默关注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看着他们慢慢成长。孩子的自律能力就在家长的静候之中逐渐养成了。

如上所述,孩子的社会性、情感共鸣性、自律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妈妈在婴儿期投给他的温柔目光,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一点。被严加管教的孩子,在外人眼里可能显得“听话懂事”,但是如果没能母子连心,严加管教只能破坏最为重要的“母子间信赖关系”的建立。

注释:

[1]《como》杂志是日本流行的时尚杂志,主要针对年轻的已婚女性提供美丽时尚的生活信息。——编者注。

[2]保育园是日本招收婴幼儿的儿童福利设施,仅面向父母双方由于工作或生病等原因无法育儿的家庭。幼儿园属于学校的一种,受文部科学省管辖,只招收满3周岁以上的儿童。——译者注(如无特殊说明,本书注释均为译者注)。

[3]非社会性的行为是指在某种场合下缺乏与之相应举动的行为。如不能与团体保持行动一致,无法正确把握场合和氛围,与约定俗成背道而驰,等等。

[4]偏差值是日本对学生智能、学力的一项计算公式值。把呈现非正态分布的原始分数转换为正态分布,由此客观反映出每个学生在整体中所占的位置。

同类推荐
  •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全集)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全集)

    也许您是财富多多的企业家,也许您是赫赫有名的作家,也许您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可是,在所有的身份中,父亲这一职务最值得您去付出心血。从这个意义上说,父亲是孩子眼中的第一快乐天使。大量事实也证明,终其对孩子一生的影响,一个合格的爸爸,胜过100个优秀的老师!
  • 好性格影响孩子的一生

    好性格影响孩子的一生

    曾经有两个全国最大的调查机构,调查过老百姓最关心什么问题?得出的是同样的结果——教育孩子问题。所以说,教育既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又是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而教育工作中,基础的基础是幼儿教育。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早期教育对人一生的深刻影响,已经得到人们相当普遍的共识。
  • 放养孩子:培养孩子自立自信自强的100个法则

    放养孩子:培养孩子自立自信自强的100个法则

    本书让中国的父母们,走出传统的管理和控制,解放自己同时也解放我们的孩子,给予孩子充分选择的自由,放飞孩子的理想与智慧,让我们的孩子享受到民主的空气,实现真正的权利分享。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正确“放养”的基础下,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 怀孕40周这样吃

    怀孕40周这样吃

    怀孕了,吃什么?怎么吃?是每个准妈妈都关心的大事。本书以孕期饮食为主题,介绍了如何在孕前做好营养储备、怎样在孕40周进行合理膳食,以及面对孕期的不适与疾病应该如何用饮食调理等,从多个方面进行了翔实的解答。书中丰富实用的内容将伴随准妈妈快乐健康地度过幸福的孕产期。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本书将在最大程度上向父母展示孩子在各种敏感期的表现,并为父母提供应对孩子敏感期的科学对策。本书分8章,即孩子的8大敏感期,分别为: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书写与阅读敏感期、文化敏感期等。在孩子的这些敏感期内,父母应该尽量给孩子鼓励、爱与自由,而不要错失孩子敏感期的教育时机。有一点需要提醒父母,孩子的敏感期有很多个,每个敏感期出现的时间都不是固定的,而且在同一敏感期中的孩子的表现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热门推荐
  • 冒牌知县

    冒牌知县

    刑警穿越来到宋太宗初年,正巧遇见一个沮丧的知县悬梁自尽。在发现自己跟这知县相貌很像之后,便冒牌成了这个知县,并发誓要好好照顾他的家人。可是,他很快发现,他治理的是一个山高水深的流放之地,等着他的,不仅有同床共枕的知县妻子那惊诧狐疑的目光,还有莫名其妙的一屁股债务,更有各种诡异奇绝的谋杀谜案,以及谜案后面更大的谜案,最要命的,他还遇到了一波接着一波的神秘劫杀!他凭借睿智的头脑、缜密的推理和敏捷的身手,一次次化险为夷,一个个解开迷雾,一步步发财升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友QQ群:45350704(500人超级书友群,不定时清理,潜水员慎入)72505368(高级群,欢迎加入)
  • 出山(锐·小说系列第三辑)

    出山(锐·小说系列第三辑)

    西南彝族女作家阿微木依萝的奇幻之作,一代漂泊中国人去不掉的成长印记。《出山》为在东莞打工生活的彝族女作家阿微木依萝的短篇小说集,作品皆以我国西南部偏僻的少数民族乡村为背景,描述了亦奇亦幻的生存故事,亲密又紧张的乡民关系,以及边地人民独有的幽默精神。小说叙述生动活跃,兼用俚语俗语,文本质朴而灵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三千无凡

    三千无凡

    一天一名叫做南笙的男生捡到了一个吊坠,从此他再也不是普通人了,他是一个励志用钱砸破老天枷锁的男人。哦耶(?-ω-`)
  • 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

    本书记叙中国青年学生在二战期间,跨国征战,抗击日寇,以血肉之躯保卫战时中国国际运输线的重大历史事件。故事展现了中国远征军从出征、失败到大反攻的艰苦卓绝的全过程,其中穿插了中、美、英青年军人的战斗友谊和爱情生活,显现了二战中史迪威、孙立人、戴安澜、杜幸明等一大批中外将领的个性和风采。书中宏大的战争场面及中西方文化的冲突细节,还有对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生动描绘,集历史性、思想性、文学性于一炉,引人入胜,颇具收藏价值。
  • 冷睿王爷腹黑妃

    冷睿王爷腹黑妃

    小女花有枝,虽位嫡女,却无生母庇佑,小半的人生尝尽了人生艰苦。小女花有枝,温柔且聪慧,虽生活苦多乐少,但她依然生龙活虎。小女花有枝,所言皆有理,无理之言皆不语。眼中尽是不屑的男子貌似不认可她所说,花有枝打开手中扇,轻抚两下“公子不是本地人,可能不懂本地的一句话。”“哦,是什么?”“有枝言之都有理。”男子嘴角藏着一丝笑意,轻轻的叩着桌角“姑娘,花有枝?”“公子好眼力。”“可姑娘的眼力却差了几分。”“何出此言?”“在下言有理。”有枝言有理,有枝碰上言有理,不知所言还能有理否?
  • 东风之恋

    东风之恋

    2017年圣诞节,纽约唐人街。区别于时代广场的热闹繁华,唐人街过早地陷入了黑暗之中。寂寥的街道上,只有伶仃的几个人飞快地跑过。
  • 白马可心的星空

    白马可心的星空

    热情善良独立又有迷糊的小女孩白马可心上小学啦。从一年级对上学充满美好憧憬始,白马可心和她的小伙伴们经历着成长带来的未知的惊喜和随之而来的挫折与烦恼。
  • 耸人听闻的世界灾害

    耸人听闻的世界灾害

    世界历史上曾有一些大的灾难,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1912年英国“泰坦尼克号”沉没惨案,1887年中国黄河洪水泛滥,1943年中国河南发生大饥荒等等。本书再现了这些历史场景,让读者了解更多的历史细节。
  • 游侠纳兰3:此情可待成追击

    游侠纳兰3:此情可待成追击

    这是山向南面一个小小盆地,一大片蓊绿的草坡,绿波如潮,随风起伏,饶有韵致。就算打从山坡里翻滚下来,在厚软的草地上滚下,一二里路落到山下,也保管不会受到任何损伤。更美的是琪花瑶草,点缀其间,有几株特别长得高眺的紫蓝色喇叭花,在晨风里轻颤着,令人觉得原来风吹、革动、花颤、水流的节奏都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