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3600000005

第5章 绪论(2)

所以,如果你认为哲学是指西方的“爱智慧”,那中国人是没有的。因此,西方人说中国没有哲学,在这个意义上,西方人并没有说错。但中国人便觉得很丢面子,感觉西方人有哲学,而中国人没有。其实,如果将哲学的概念放大一点,那中国人当然也有啊!“哲”这个概念本来就是中国的概念,它当然可以成为一门学问。以上是我对“智慧”和“爱智慧”的简单讲述。

(二)“形而上学”的概念

第二个要简单介绍一下的概念就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这个概念是逐渐形成起来的。“爱智慧”这个概念最开始的时候是无所不包的,虽然它的层次很高,但是它的领域涵盖一切,包括自然哲学,包括心理、精神、灵魂学等所有的在内。直到亚里士多德才区分出来三个层次:一个是数学,一个是物理学,第三个是“第一哲学”,“第一哲学”又被他称之为神学。

“第一哲学”又有一个说法,叫做“物理学之后”,“metaphysics”。“meta”是“在……之后”的意思,“physics”是物理学的意思。也就是说,在数学与物理学之后有一个“第一哲学”,这是后人在整理亚里士多德的文献时,把那些讨论最高层次的问题的稿子归到一起,放在物理学之后编成一册所起的名字,中文译作“形而上学”。这个“之后”虽然是放在后面,但并非不重要,并非其次,而是最高的学问。最高的学问要放到最后讲,这也是反思精神的一种体现。最高的学问只有当你将前面的那些学问都学了之后,才能去追求它,它是超出所有你能够触摸、能够具体把握到的那些知识的,它是一切学问的前提。也就是说,你学数学也好,学物理学也好,所有这些学问的前提其实是形而上学。如果没有形而上学里面讲的那些道理,你是无法去探讨数学和物理学问题的。

所以我们说,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我们可以发现西方哲学里的一种反思的精神,一种颠倒的精神,一种回溯的精神。通俗地说,就是你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自然哲学,比如数学和物理学,都是知其然,但是它们何以可能?后来康德哲学就提出了这个数学、自然科学“何以可能”的问题。这就是要追问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哲学,所以形而上学作为哲学是一切科学的前提。但是,这个前提是通过反思而获得的,而不是说一开始就要求人们清除杂念,将心灵打扫干净,“诚者天之道也”,“反身而诚”就可以把握“天道”,这种做法将问题简单化了。形而上学要求先掌握具体知识,比如柏拉图的“学园”,一进门就要先学几何学,据说“不学几何学者,不得入内”;然后是音乐、体育,再就是物理学、国家学说、政治法律等等;此后不断上升,讲授道德和美的学说;最后才能够教授最高的学问。前面学到的都不能丢,不是要清除掉的东西,而是要经过要掌握的东西,所以这里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科学的模式。

所谓科学就是分科、分层,这是西方科学和西方哲学的特点,中国则在近代以来才引入西方科学。中国过去的科学是不分层的,即便有层次最低和最高的,层次之间也没有截然的划分,而是合一的,所谓“天人合一”嘛!哲学、“形而上者谓之道”,但是它就体现在“旧用”之中,也就是日常生活中,体现为为人处世的一些“道理”,没有什么玄而又玄的东西。“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所以这种回溯,以及这种关系的“颠倒”,先学得的东西被颠倒为在后才能发生的东西,先学的东西都成为结果,后学的东西才是它的原因,这种“颠倒”精神是西方理性精神的实质。西方理性精神实质上是这种颠倒精神,将后来呈现的东西看作是更为根本的、更本原的。以上是对形而上学概念的一个基本介绍。

(三)西方形而上学形成的条件

第三,我想谈谈形而上学的两个基本条件,也就是为什么在西方会产生这种“物理学之后”。

第一个条件就是对于未知事物的一种求知欲。知其然不够,还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要问一问“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这种追求往往出于一种对宇宙的“惊异感”,这种惊异感促使人类去认识宇宙,搞清楚宇宙的秘密,这种惊奇感(惊异感)就是爱智慧的“爱”。对宇宙万物的兴趣,体现为一种追求,就是“爱”。希腊人把这种追求看作人的本性,人就是要追求新奇的东西,追求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他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够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兴趣所指向的对象,是形而上学产生的第一个条件。

第二个条件,就是他们对语言的重视。从古希腊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他们的哲学对语言是越来越重视。他们认为在语言与对象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语言中的东西与现实世界中的东西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比如说语法、逻辑与世界的现实结构是对应的。在现代哲学中也有很多人主张这种观点,比如说维特根斯坦的图像理论,语言分析哲学认为自己讲的就是客观世界的结构。这种看法的前提是主客二分,即主观拥有的东西在客观方面也有对应的东西,知识就是观念与对象相符合,知识的结构必须符合对象的结构。

于是,对语言、命名及逻辑、语法的重视,加上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爱),合起来导致了西方古希腊以来哲学的发展。在这个发展历程中,爱是作为一种动力,对语言的重视则使哲学呈现为一种合理的、合乎逻辑的过程。因为需要借助于语言、语法、逻辑来表达世界的结构,“爱”则使这种逻辑结构处于一种“演进”之中。所以后来黑格尔把哲学史看成是范畴的逻辑演进。在古希腊,这种逻辑演进是由希腊人对个体自由、个人兴趣及精神的追求引发的。这种追求是好奇的、求知的、超功利的,除了好奇没有别的目的。这是一种个体自由的追求。同时还有对语言的重视,作为前提,语言被推到了神圣的位置,语言是逻各斯,逻各斯是神圣的,是上帝的话、神的话。把语言抬到这个高度在中国是从来没有过的。

中国的儒家、法家也讲“正名”的学说,对语言也有一定的重视,但这是表面的。正名的目的不是为了“名”本身,不是为了语言,而是为了现实的规范,“正名”是为了“正实”。所以中国人对语言从来不是很重视。但是在古希腊,像后来的海德格尔说的那样,“语言是存在的家”就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涉及人的存在,而不仅仅是正名、命名的问题。中国古代正名主要是命名的问题,就是怎么称呼才“名正言顺”。古希腊的语言主要不在于正名,而是着重于语法和逻辑,名词、言辞之间的逻辑关系,还有定义问题。这都是古希腊契约社会的一种体现,古希腊的城邦是建立在契约至上原则之上的,而契约必须要有逻辑,要清楚,不能有歧义。所以语言、逻辑、清楚的概念都是契约社会的一种保证,这说明古希腊人重视语言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他们通过语言、演说来搞政治,通过成文法来规范行为,通过契约来做生意。

所以,以上讲的这两个方面都是我们中国文化里面缺乏的东西,一个就是缺乏求知欲,从小就把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压抑下去,孩子必须按照家长、老师规定好的去做,忽视了人对智慧的爱,智慧成为一种达到别的目的的手段,而爱智慧本身就被看成空泛无用的,落不到实处,这也是中国传统的习惯。另一个是对语言的忽视,在中国传统中,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是忽视语言的,更重视的是语言背后的东西,一种内心的体验,而西方人重视的是语言本身。

以上讲的可以算是一个绪论,下面我要讲古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

同类推荐
  • 平等

    平等

    虽然平等主义在当代社会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具有支配性的正义观念,平等也被看作是最流行、最重要的分配正义原则,但是这些都不是没有争议的。关于平等的争议既存在于平等主义的内部,也存在于它的外面。内部争议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的平等”,即平等主义者所说的平等是指什么?外部争议的核心问题是平等的规范性,即平等主义如何能够得到证明?本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 天下归仁:王蒙说《论语》

    天下归仁:王蒙说《论语》

    本书是著名作家、学者王蒙先生最新力作,对儒家经典《论语》进行了精彩绝伦、睿智深刻的“王解”与“评点”。“王解”是作者的解释转述,含有作者的读书心得。而评点的追求是《论语》的精华元素与启迪内涵的最大化,目的是将《论语》作为一部活的、有针对性、有现实感、贴近人生与社会的书阅读理解发挥,力求做到进行充满老王特点的与《论语》的深切互动。本书还将《论语》全文打破原有段落,重新编辑组合排列,力图按其义理内容重新划分结构,并分别予以综合评述。另有几篇谈《论语》的单篇文章,表达了作者读与解《论语》的主要思路。
  • 哲学课套装

    哲学课套装

    哲学的发展本就是一部激动人心的浪漫传奇,对于幸福、美和自在生活,我们从不曾停止追求与思考,激发创造和想象力,给灵魂更清晰的认知和抒发。哲学的故事套装共收录4册真理与智慧的哲学之书:《哲学的故事》《行走,一堂哲学课》《当美拯救我们:星期二的哲学课》《幸福,一次哲学之旅》。
  •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上下册)》中国第一位哲学家是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他著的《道德经》,被尊为“万经之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处于主干地位。当年的老子是怎样著这部博大精深的《道德经》呢?尽管《道德经》的注释本不下几百种,但没有一本能解开老子是怎样著经之谜的。这部书的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个历史空白,对研究道家学说是有益处的。
  • 伦理与文明(第2辑)

    伦理与文明(第2辑)

    《伦理与文明》是全面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的连续出版物(集刊),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省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主办。本辑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主要围绕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研究、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研究等方面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与研究价值。
热门推荐
  • 见自己

    见自己

    电影《一代宗师》中说:见天地,见众生,最终是为了去见自己。看过繁花似锦,见过枯藤老树;走过万水千山,行过小桥流水;体会过万千宠爱,经历过形单影只;沐浴过灿烂阳光,淋湿过瓢泊大雨......这一生,不断向前,不论成败,不论得失,只为见自己,见到更好的自己。偶尔回眸,是否见到了天地?见到了众生?见到了自己?
  • 浩瀚仙秦

    浩瀚仙秦

    泰山崩于前,天降流火于后,李春秋像是一点星火燃起了先秦时代的离离之草。当秦风掀起了神话大世,六合之内苍生迎来了新的命运起伏。“祖龙死而地分,若是祖龙不死,大秦何去何从。”李春秋看着眼前尚且稚嫩的祖龙喃喃自语道。先秦,仙秦,于大世之中涵盖诸天的盛世风韵。《浩瀚仙秦》书友群:689094047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当代青年的重要环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教育当代大学生,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进行研究,是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系、并最终在实践中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必备手段。
  • 妖孽当道:腹黑君王欢乐妃

    妖孽当道:腹黑君王欢乐妃

    她是上古战神之子,神魔大战,她的家族为补天界阵法,悉数化为结界界灵,她的家人被算计下落不明,她仅十月便被丢进混沌,自生自灭。他是魔界沉睡的君主,辗转三世,为寻魔界当年丢失的镇魔珠,化身天元摄政王。初次见面,一个不懂怜香惜玉,一个不能安心赏月。再次相遇,他口吻宠溺,她大胆嘲笑。妖孽再聚,风云再回。
  • 快穿之女主的成神攻略

    快穿之女主的成神攻略

    乔安没想到神界的晋升制度是越来越奇怪了,飞升渡劫竟然变成了成神攻略?攻略是什么意思?还安排了一个名叫系统的审核员监督她完成任务,穿越大千世界,做各种奇奇怪怪的任务。还要面对各种变态男神的……emmmmm看在他长的超级好看对她超级好的份上~她就勉为其难接受他啦『男主一个人,双洁,甜宠。』
  • 万界大起源

    万界大起源

    阴盛阳衰,人心祸乱。血光大凶,四方沉沦。生灵再无路,不祥满城飞。起源寻真相,坎坷道蜿蜒。风云天地宽,混乱众人行。万界大舞台,谨慎你就来!
  • 存信仰而安宁:季羡林奔突求学

    存信仰而安宁:季羡林奔突求学

    季羡林出生于鲁西北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六岁背井离乡,从官庄一步步走出山东,走到清华;留德十年,师从专业领域内最好大师;回国后在北大任教。季羡林的人生可谓半世颠沛流离,一生奔突求学。前辈先贤在艰苦环境下坚持自己的求学理想,从一介布衣成长为学术泰斗,其中值得我们后人追忆的不止是学识,还有品格。
  • 勇者闯末世

    勇者闯末世

    神秘的天外病毒伴随陨石群降临到地球上,一夜之间,世界上超过半数以上的人类都被感染,变成了毫无理智择人而噬的魔尸。与此同时,动物们的身上也发生了变异,出现返祖现象,变的凶残嗜血,常常袭击幸存的人类为食。突如其来的灾难巨变,让人猝不及防,幸存的人类不断凄惨死去,活下来的人们过着东躲西藏,朝不保夕的生活;与此同时,人性也逐渐沦丧,食物短缺时,诸如像人吃人的场景就不时上演……在魔尸遍地,人性沦丧,变异兽肆虐的残酷末世,我和我的伙伴们又该何去何从?
  • 末世之无限士兵

    末世之无限士兵

    末世来临,少年张狂偶然获得系统从此在末世之中纵横天下!!!
  • 大唐兴亡三百年4

    大唐兴亡三百年4

    畅销书《血腥的盛唐》全新改版!读一页就上瘾!比《唐书》有趣,比《资治通鉴》通俗,比《隋唐演义》靠谱,一部令人上瘾的300年大唐全史。知名读书节目《罗辑思维》推荐书目!了解唐朝历史,读这套就够了!《血腥的盛唐》《王阳明心学》畅销历史作家王觉仁唐史经典之作,中国断代史畅销读本! 翻开本书,领略让你全程上瘾的304年大唐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