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59700000006

第6章 绍兴

1

被称为“中国文化圣地”的城市屈指可数,绍兴是其中之一,别的啥也不用说,光这六个字,就显出这座城的分量。

2

文化是一地的命脉。绍兴的文脉很深很长,两千多年来一直没断过,难怪有人感慨:“中国最大的票号可以出现在太谷,最豪华的住宅可以出现在歙县,最潇洒的一夜掷千金壮举可以出现在扬州,但最伟大的文学家,最伟大的书法家,最伟大的画家,最伟大的教育家和一流的学者却只能出现在这里。”

3

绍兴是座很有沧桑感的古城,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太史公司马迁是这样记载绍兴的:“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

不过,这个曾经的越国都城相当平民化,没有拒人千里之外的清高,也没有自以为是的迂腐。绍兴的馆阁园舍、寺庙楼台、名人故居不计其数,但都透着股家常亲切的味道。不像一些地方,因为祖先曾经阔过,虽已成了破落户,却还端着架子不肯放下。绍兴有点架子,但不大,让人产生点敬畏之心,但不至于让人敬而远之,它可以远观,也适宜亲近。

4

绍兴的古迹都是货真价实的,它有唐虞时代的舜耕圣迹,有为治水三过家门不入的大禹的陵墓,有勾践投醪劳军的投醪河,有沈园、兰亭、青藤书屋……

一到绍兴,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让人不由自主要发点思古之幽情。

5

是真名士自风流。

绍兴是名士之乡,这里的名士真多,要不怎么有胆气说“鉴湖越台名士乡”啊。明代袁宏道就说:“闻说山阴县,今来始一过。船方尖履小,士比鲫鱼多。”他说绍兴的名人比过江之鲫还多。

绍兴出产的这些名人啊,是真的有名,不像别地方的一些名人,出了家乡,别人就不太知道。

可以这么说吧,绍兴打名人牌,掼出的牌都很大,差不多都是红桃K这一级别的。

6

很喜欢绍兴的台门。但凡进堂式的住宅,绍兴人都叫“台门”。

绍兴的台门真多,当地有民谚,“绍兴城里十万人,十庙百庵八桥亭,台门足有三千零”,说当时绍兴不过十万人,但台门就有三千多座,这些台门中,有御史台门、参将台门、状元台门等,主人都是功成名就、显赫一方的大佬,但绍兴的台门一点也不显山露水,无论是官宦之家还是富豪之宅,哪怕主人官再大钱再多里面的装潢再是豪华,外面看看也就是一不起眼的小平房。

绍兴人实在低调内敛啊。

7

绍兴人喜欢乌漆麻黑的物事。绍兴人特立独行,连崇尚的颜色都跟别地方不同,别地方的人喜欢大红大绿,或者紫呀土豪金呀,绍兴人偏偏喜欢黑色。

绍兴这地方,啥都是乌漆麻黑的,除了有名的“绍兴三乌”——乌毡帽、乌篷船、乌干菜,绍兴的民居,黑墙、黑门、黑瓦、黑柱、黑枋,也是一黑到底的。不止这些,绍兴的菜也都是墨黑墨黑的,因为菜里倒酱油,放霉干菜。

绍兴人为什么这么喜欢黑色呢,史书上是这么说的,吴越争霸之时,越国战败,越王勾践被押送去吴国,勾践夫人见江面上乌鸦低回盘旋,悲泪长流,歌曰:“仰飞鸟兮乌鸢,凌玄虚兮号翩翩……心惙惙兮若割,泪泫泫兮双悬。”据说此后,越人一见黑色,就会激起雪耻复仇的情绪。

照此说法,额滴娘啊,那一到天黑,绍兴人是不是都想着复仇的事啊?

8

南宋进士王十朋在《会稽风俗赋》中归纳过,绍兴人“慷慨以复仇,隐忍以成事”。

绍兴人的性格有两面性,一面是“慷慨”,一面是“隐忍”,他们沉稳、内敛,喜欢韬光养晦后再发力,他们做事喜怒不形于色。

绍兴人的这种性格是不是有点像忍者神龟?

9

周树人先生对其同乡是这样描述的:矮矮的,黑黑的,刀巴脸,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绍兴人的血脉中有“慷慨以复仇”的基因,天晓得绍兴人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仇要复,历史上的两本复仇之书都是绍兴人写的,汉代袁康、吴平作《越绝书》,赵晔作《吴越春秋》。

绍兴人咬着腮帮子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看来,得罪别地方的人可以,但千万不能得罪绍兴人啊。要不过了个十年八年,你早忘记有这茬事,人家绍兴人还闷在肚里发酵,指不定哪天给你来一闷棍。

10

木心把江南分为有骨的江南和无骨的江南,他说苏州是无骨的江南,绍兴是有骨的江南。他说得没错,绍兴这座城的确是有风骨的,绍兴人的骨头也是实骨铁硬的。

绍兴出过很多很多的硬汉,这些硬汉不怕死,为了义或者为了他们认定的某样东西,他们不把自己的命当命,而是当成草芥。绍兴人有棱角与硬骨,铁血汉子特别多。往上追溯,有卧薪尝胆的勾践,此人岂止尝胆,为了复仇,连仇家的屎他也会吃,还有那个治水的大禹,也狠,离家十三年,三过家门,硬是不入。

11

每到改朝换代之际,绍兴人的骨头就显得特别硬实。明末清初,绍兴猛男王思任大书“不降”二字,绝食而死,另一猛男祁彪佳留下“含笑入九泉,浩然留天地”十字绝笔,赴水而死,还有刘宗周,大笔一挥,写下“慷慨与从容,何难亦何易”句,活活把自己饿死。

近现代还有徐锡麟、蔡元培、鲁迅、马寅初,都是青史留名的顶天立地的硬汉。而中华民族唯一一个为自由被砍头的女性,也出在绍兴。

绍兴这地方,净出硬骨头。

12

绍兴人是“隐忍”的,也是“淡定”的,秦晋淝水之战中,东晋以不足十万的兵力与前秦百万虎狼之师决一死战,主帅谢安在后方指挥所里若无其事下围棋。

绍兴人平时不喜欢咋咋呼呼,关键时刻也沉得住气,因为他们有底气,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13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要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要多”,背后的意思是:我的阅历、资格比你老,你还嫩着呢。

不过,这两句话,在绍兴,完全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前面这一句是因为绍兴的菜实在太咸,后面这一句是因为绍兴的桥实在太多。

绍兴的桥真多啊,在别的地方,一座桥可能是一个路标,在绍兴,过一座桥就跟过一个红绿灯一样稀松平常。

14

绍兴的风土人情,在中学语文课本里是多么的鲜活啊。

全中国没有哪一座城市像绍兴一样,占据中学语文课本那么多的笔墨那么大的篇幅。什么沈园百草园,什么兰亭大禹陵,什么阿Q闰土,什么覆盆子茴香豆,就算你没去过绍兴,绍兴的一切你也不陌生。

15

绍兴有无数的名人故居,王羲之故居、徐文长故居、杨维桢故居、王冕故居、王阳明故居、鲁迅故居、蔡元培故居、秋瑾故居、徐锡麟故居、马寅初故居等。

这些故居就在平常的街巷中,就如同当年这些名人都是从这些平常的巷子里走出来一样。

16

江山需要文人捧,绍兴是古代浙东唐诗之路的必经之处,古代的文人骚客都以到绍兴一游为荣。他们不游白不游,游了不白游,为绍兴留下了大量的诗歌。除了江山,美女也需要文人捧的,历史上最有名的两位诗人都捧过绍兴女子,李白称赞绍兴女子——“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杜甫这个老夫子也说,“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

在他们眼里,绍兴女子都是白富美,肤色白皙,长得可人,个个都是水做的骨肉。

17

一提到旧时的上海滩,就会想到青洪帮;说到绍兴人,马上会想到绍兴师爷。

“山东出响马,江南出才子,四川出神仙,绍兴出师爷。”师爷就是幕僚,这个幕僚不是那么好当的,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能说会道人活络,要笔头功夫好,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还要“跑得出、拎得清、合得来”。绍兴人审慎、明智而又圆通,他们思维缜密,处事精明,手腕灵活,性格内敛,最适合做军师、幕僚与刀笔吏。这些刀笔吏,用鲁迅的话来说,他们手中的笔,是火炬,是投枪,是匕首。

18

绍兴的旅游口号是“跟着课本游绍兴”,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到了绍兴,就是为了看看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就是为了吃几颗孔乙己吃过的茴香豆,就是为了到水乡听听欸乃的橹声再看一看社戏。

这中学语文课本,为绍兴的旅游推广做出多大的贡献啊,又替绍兴省下多少广告费啊。

19

中国最美的女人就出在绍兴。西施是绍兴女人,这个千娇百媚的美人,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棋盘上的一枚棋子,她因貌美承担了以身诱敌的重任,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爱国美女间谍。

自她以后,只要好看的人和物,都可以冠上这个绍兴女人的名字,什么豆腐西施、槟榔西施之类,连狗也有叫西施犬的。天下闻名的杭州西湖实在拿不出别的东西可比了,也被比成了西施。

20

西施是绍兴诸暨人,诸暨有“西施殿”,这个西施殿还是诸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绍兴人搞旅游,抓住了美女西施,也不放过丑女东施。

多年前,我和一批作家游诸暨,当地官员介绍说,要在西施故里的浣江对岸投资15亿元,建东施旅游村,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东施旅游村建得如何了?

21

“绍兴五女”是绍兴历史上最出名的五个女人,西施只是其中之一。

除了西施,还有投江寻父的孝女曹娥,与心上人同化为蝶的情女祝英台,以《钗头凤》与前夫陆游唱和的才女唐琬,还有一个就是“右手把剑左把酒”的鉴湖女侠秋瑾。

可惜的是,这五女的结局都不那么美好,要么沉了江,要么化蝶变成了异形,要么抑郁而死,要么被砍了脑壳,类似“公主与王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的光明尾巴一个也没有。

22

苏州有唐伯虎,绍兴有徐文长。徐文长这个人够衰的啊,虽然书、画、诗、文、剧样样拔尖,连郑板桥都说自己是“青藤门下走狗”,但自称“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他,一生穷困潦倒,七年牢狱,八次落榜,九次自杀,简直落魄到极点。

不过在绍兴的民间传说中,徐文长这个一辈子落魄的文人,却是一个潇洒不羁、快意人生的江南才子。

传说嘛,听听就是了,别当真,传说与现实的差距总是很大很大的。

23

相比之下,官员诗人杨维桢的日子就要多快活有多快活了。他因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他是诗人,还是书法家、笛子演奏家。他当过官,后来觉得当官没意思,太受拘束了,就“纵情山水,沉湎诗酒声色,放浪形骸”。这家伙过的是“笔墨纵横,铅粉狼藉”的日子,他沉溺声色,宴席上见舞女有“缠足纤小者”,就脱其鞋,将酒杯置鞋肚,斟以“行酒”,还为这“鞋杯”起了个美名曰“金莲杯”。

这个绍兴人喜欢恶搞,活得随心所欲,就这样一个顽主,还被称为“元末三高士”之一。活得这般痛快的绍兴人,不是很多的。

24

绍兴人中,有骨气的人不少,有意思的人也多,杨维桢和张岱算是其中两个。相比于杨维桢,我更喜欢明末文学家张岱,“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他的这些话有意思极了。

张岱阅尽繁华,也阅尽苍凉。他一生不仕,寄情于山水,清兵南下,乃披发入山,隐居剡溪附近山村著书。他“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有繁华如梦的青少年,但他的中晚年是在兵荒马乱中度过的。明亡后,他避兵山中,“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时局稳定后,他回到绍兴,家产悉数易主,生活陷入绝境,年已六十七岁还要自己舂米、担粪,但这个绍兴人不骂天不骂地不骂娘,安之若素过自己的日子,心态超好。

25

宋六陵就在绍兴,不过被一个叫杨琏真伽的蒙古和尚掘了墓,满墓的宝贝被拿走不说,这个百无禁忌的蒙古和尚还把宋理宗的脑袋拧下,以他的颅骨做成杯来喝酒。

宋理宗是台州人的女婿,所以了解这段历史的台州人,到了宋六陵,总会发些感慨的。

26

走在绍兴的小巷里,我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如果要请一个人做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代言人,陈道明最合适不过,他的气质太贴近这座城了。

27

有一段时间,杭甬高速绍兴段,打出巨大的广告牌“绍兴——中国第一名人鲁迅故里”。不知何时,这块广告牌不见了。因为很多人看了这块广告牌,鼻子里都在哼哼:鲁迅再出名,但中国第一名人总该是孔子吧。

不过,绍兴人拉鲁迅当大旗没错,绍兴有鲁迅路,有鲁迅幼儿园、鲁迅小学、鲁迅中学、树人中学、鲁迅图书馆、鲁迅电影院、鲁迅广场,还有咸亨阁、咸亨集团、咸亨大酒店、周家食品、孺子牛土特产、吴妈土特产、长妈妈食品、孔乙己餐厅……一个鲁迅故里,投资就达10亿元,绍兴人把“鲁迅故里”当成了“镇城之宝”。

绍兴人吃鲁迅饭,吃了几十年,不但吃得有滋有味,还吃得脑满肠肥。

28

绍兴人嗓门很大,喉咙梆响。饭桌上,听一群绍兴人说话,震得耳朵嗡嗡响。也是,绍兴是水乡,两船相遇,船上的人打个招呼都是扯着嗓门喊。久而久之,绍兴人这嗓门能不大吗?

29

要说绍兴人目光不够远大嘛,也不尽然,绍兴人有时又看得挺长远的,比如生个女儿,要埋几坛老酒,女儿终归要出嫁的,到时取出这酒来接待宾客或做陪嫁,叫“女儿红”。生了男伢儿,绍兴人也要埋些酒,并在酒坛上涂上朱红,取名“状元红”,意谓儿子有状元之才——绍兴的男孩子未必都成为状元,但绍兴的文人的确比别的地方出得多。

30

绍兴的情种蛮多的。女的嘛,有祝英台和唐琬,男的嘛,除了陆游,还有胡兰成。陆游是痴情,胡兰成则是滥情——见一个爱一个,他的爱情观是狗熊掰玉米式的,但他觉得对得住所有爱过的女人。

31

如果没有陆游和唐琬被棒打鸳鸯的爱情,沈园可能老早湮没在历史的尘烟深处了,这样的园林,在江南园林中,实在太寻常了。当年,被迫分手的陆唐两人在沈园不期而遇,老陆感怀万千,挥笔在园壁上题了一首《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琬和泪作一阕:“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游人多半背不全这两首词,但陆游和唐琬的故事是知道的,“错错错”“莫莫莫”总归是记得的。

32

绍兴情种多,陆游又是情种中的极品,他至死不忘报国,也至死不忘唐琬。63岁时,他在严州任上,写下怀念的诗句:“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68岁时,他重游沈园,又记起唐琬——“泉路凭谁说断肠?”陆游81岁高龄游沈园时,还无比伤感地写下一诗:“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直至离世前一年,陆游还念着他的琬儿表妹——“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女人都被老陆的深情打动了,她们说,被绍兴男人爱过,不管最后嫁不嫁给他,不管能不能白头到老,一辈子被绍兴情种念叨着牵挂着,这种感觉真好啊。

33

绍兴的山水有味道,所以东晋名士王羲之、谢安等都是冲着“会稽有佳山水”而定居这里的。

这个谢安隐居此地二十三年,直到东山再起,以淝水之战成就一世英名。

34

宋王十朋说:“东坡谓杭之有西湖,犹人之有眉目;某亦谓越之有鉴湖,犹人之有肠胃。”眉目美,这个城市便风情万种;肠胃健,这个城市就富足健康。

35

鉴湖真大啊,有五个西湖这么大,它与西湖比,赢在大气刚直,却稍逊风骚。在明代文人张岱眼中,这两湖都是美女,不过,他称西湖为“曲中名妓”,而把鉴湖比作“名门闺淑”。

闺淑是宜于当正房的,压得住阵脚,但是因为太过一本正经,显得有点无趣,所以鉴湖不如西湖之风情万种。

36

衢州人恋家,不见天王塔,就会掉泪疙瘩,“衢州侬,不见天王塔就会落眼泪”。绍兴人不大恋家,他们跟温州人一样,“跑过三江六码头”,不过,跟温州人不同的是,温州人走到哪里,生意做到哪里,绍兴人走到哪里,点子出到哪里。

37

绍兴是座具有两千多年建城历史的文化名城,绍兴人随便指着一个台门一块瓦砖,都能说出几个老故事来。

绍兴的弄堂很多,左一条右一条的,弄堂里有旧茶馆,还有老虎灶,弄堂里的故事也很多。

38

绍兴有胸怀天下、志在千里的志士,但大多数绍兴人还是喜欢过中规中矩的小日子。

39

绍兴人最精明最会做人家了,他们从各种渠道收集打车券或红包,打车时用来抵扣金额。滴滴出行平台数据显示,在最精明的十大城市排行榜中,绍兴以明显优势高居榜首,绍兴人出行,一半的订单都用了优惠券。绍兴人过日子,能省一点是一点。

40

小时候带儿子游绍兴,问儿子对绍兴有什么印象。

儿子说:绍兴有很多很多的桥,有很白很白的墙,有很黑很黑的船,有很臭很臭的豆腐。

41

绍兴人就算坏起来,也不是坏得流脓的那种,他们的坏,顶多只能算是小坏,就说阿Q吧,他造反并没有想到称王称霸,更没有做皇帝梦,他要求不高,只不过想睡一下秀才娘子的宁式床,再和吴妈困上一觉。

42

如果你对文学史上的白马湖派有兴趣,那么就不能不去一次绍兴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这个中学虽然只是县一级的中学,但名头很响,有“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的说法,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如朱自清、夏丏尊、李叔同、经亨颐、丰子恺、朱光潜、王任叔都曾在此执教,柳亚子、李叔同、刘大白、俞平伯都去游学讲学过,这里一溜烟地排着经亨颐的长松山房、夏丏尊的平屋、朱自清的故居、丰子恺的小杨柳屋、李叔同的晚晴山房、何香凝的蓼花居。

文青们到绍兴发思古之幽情时,绝对应该去一下春晖中学的。只不过,去了后,别在那里掉链子,把个夏丏(miǎn)尊念成夏丐(gài)尊。

43

就算你没去过绍兴,绍兴的黄酒你总喝过吧。绍兴的黄酒太出名了。

酒与民众的秉性是分不开的,比如俄罗斯人的性格与伏特加、法兰西人的性格与白兰地、山东人的性格与高粱酒,都是密不可分的。

绍兴黄酒醇厚甘温,却又后劲十足,正是绍兴人性格的写照。《易经》是这么说的:“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绍兴就是这么一座既柔且刚的城市,就好像绍兴黄酒,在水一般的柔性之下,有着不动声色的火一般的烈性。

44

酒是绍兴的灵魂。绍兴的文友跟我说,绍兴这个当年和勾践一同隐忍图强的千年古城,它的名字就是蘸着酒写成的。

绍兴人烧个菜,要加料酒。他们高兴不高兴都要喝酒。我发现,绍兴人为了喝酒,巧立了很多名目,比如,出生时要喝“剃头酒”,周岁时要有“得周酒”,订亲要喝“订婚酒”,祝寿要喝“寿酒”,家有喜事,更少不得喜酒助兴,女方办“出阁酒”,男方办“筵席酒”,新婚夫妇首次回娘家要喝“回门酒”。生意人新店开张时要摆“开业酒”,谈生意时要有“利市酒”。绍兴的黄酒,几乎贯穿了绍兴人的一生。

连女侠秋瑾,也用貂裘换酒。换了别地方的女人,哪里舍得用这么名贵的貂裘换酒喝呀,拿酒换貂裘还差不多。

45

绍兴是酒城,说到绍兴必定要提到黄酒。连《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过生日,袭人等也是抬了一坛好绍酒来助兴。

绍兴酒被称为文人酒,既然是文人酒,总是跟别地方的酒有一些区别的。文人在别的地方喝醉了酒那叫不懂节制,叫发酒疯,在绍兴喝醉了酒叫真性情,叫名士风流。

文人到了绍兴这样一座酒城,很少有不喝酒的,他们比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容易被提起酒兴。第二届浙江作家节在绍兴举办时,有一半的作家在绍兴喝醉了,连舒婷、阿来都喝醉了。

46

绍兴的黄酒,名字很好听,元红、加饭、善酿、香雪、花雕,一个个都像宋词中的小令。不过,白酒的名字就不那么好听了,有一种糟烧,竟然叫“枪毙烧”!怪吓人的。

47

绍兴人做菜,几乎所有的荤菜都会放上黄酒。绍兴人,不管男女老少,打小起,就直接或间接与黄酒为伴了,酒量自然不俗。曹聚仁就说过:“绍兴说吃酒,几乎全是黄酒,吃的人起码两浅碗,即是一提;若是上酒店去只吃一碗,那便不大够资格;实际上大众也都有相当的酒量,平常少吃还是为了经济关系,大抵至少吃上两碗是不成问题的。”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多处提到绍兴黄酒,他也曾在小酒楼里吩咐堂倌道:“一斤绍酒。——菜?十个油豆腐,辣酱要多。”

所以,忠告你一句,不要以为绍兴人温文尔雅,你就跳出来与他们斗酒,他们酒量好着呢,你想放倒他们,结果是你先被他们放倒。

48

绍兴的黄酒欺骗性很强的,所谓“黄酒糯米做,吃了像妞妞”。黄酒初喝时没感觉,后劲上来时,才知道它的厉害,不过为时已晚。来绍兴出差的那些粗犷的北方爷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儒雅的绍兴男子用酒放倒。

呵呵,绍兴黄酒小瞧不得,绍兴人也是小瞧不得的。

49

想不通,绍兴人为什么会把黄瓜叫成青瓜,他们把豌豆,叫作“蚕豆”。至于真正的蚕豆呢,他们叫成罗汉豆。

除此之外,绍兴人把包子称为馒头,而馒头呢,他们叫面包,至于面包呢,他们叫成烤面包。

50

都说浙江人会过日子,但浙江人中数绍兴人最会过日子,会过日子的一个标志就是喜欢腌制食品,再也没有比绍兴人更喜欢腌制食品的了,他们几乎逢货必腌,鲁迅他老人家就说过:“究竟绍兴遇着过多少回大饥馑,竟这样吓怕了居民,仿佛明天便要到世界末日似的,专喜欢储藏干物品。有菜,就晒干;有鱼,也晒干;有豆,又晒干;有笋,又晒得它不像样;菱角是以富于水分,肉嫩而脆为特色的,也还要将它风干……”

51

说到绍兴的饮食文化,万变不离其宗,无非就是这六个字——腌、酱、糟、醉、腊、霉,绍兴人跟宁波人一样,善于从牙缝里省钱。绍兴的家常菜不是“霉”,就是“酱”,他们拿这个“一菜抵十菜”,显然,他们的出发点不是味蕾上的快感,而是省钱。

透过这些个“霉”呀“酱”呀“臭”呀的菜,榨出了绍兴人袍子里的“节俭”二字。

52

热播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说到绍兴的美食,有绍兴黄酒、安昌酱料、腊肠、酱鸭、醉鸡。

别地方的酒就是酒,但绍兴的酒不仅是酒,还有百搭的功效。绍兴人有了绍兴酒之后,连烧菜的工序都省去了不少,像虾兵蟹将、麻蛤红菱之类,绍兴人把它们放酒里泡泡,等它们醉了,就直接端上桌,省去了入锅烧煮的麻烦,节省了火力,又省钱。

不止这些,他们甚至于酒糟——绍兴黄酒的副产品也能大做文章。酒糟名字里虽然有个糟字,但在绍兴人眼里,它不是糟粕,而是精华。

绍兴人用酒糟做糟鱼、糟鸡、糟鸭、糟鹅、糟肉。糟了荤的,也不肯放过素的,他们糟茭白、糟豆芽。幸好他们没把年糕也拿来糟,否则就成了糟糕。

53

绍兴有“十碗头”,有扣肉、扣鸡、清蒸鱼、红烧鱼、肉圆、鱼圆,有糖醋芋艿羹、荠菜豆腐汤、炒小虾等等,这十碗菜摆在八仙桌上,象征着十全十美。借着第二届浙江作家节的东风,我在未庄吃了十碗头,十碗头应该是“实碗头”,烧的菜都是那么实在,名字也起得满是现实主义,而不是浪漫主义。

附带说明一下,这个未庄,原是鲁迅笔下虚拟的村庄,好个绍兴人,把虚拟店开成实体店了。为了吸引游客,他们建了一个未庄,又建了一个鲁镇。

54

绍兴酒多,被称为酒城;水多,被称为水城;以此类推,臭食多,是不是可以称为臭城呢?

绍兴的臭食中,最出名的是臭豆腐。光臭豆腐绍兴人还觉得臭得不够,将臭豆腐与臭苋菜梗合蒸,成了顶风臭十里的蒸双臭。

臭归臭,但如果到绍兴,你没吃过臭豆腐和臭苋菜梗,就算不得到过绍兴。绍兴城里,那些镶了牙边的杏黄幡子在风中飘着,上面写着三个字——“臭豆腐”。呵呵,墙头竖起大王旗,旗上只写“臭豆腐”。

55

高速公路还没开通时,从台州到杭州,要走老路,要经过嵊州(那时叫嵊县),那里有个卖猪脚的路边店,烧的猪脚特别好吃,以致台州人说到绍兴,首先提到的,就是这个路边店的猪脚。

我那时在杭州工作,每次从杭州回台州,车子都要在嵊州歇息,然后满车的乘客就下车,蜂拥着排队买猪脚吃。

56

绍兴人喜欢讨口彩,他们把油炸臭豆腐取名为“炸金砖”,敢情油炸后金灿灿的臭豆腐都成了金砖。

“女大三,抱金砖”,在绍兴,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抱块臭豆腐呢?

57

对绍兴人来说,霉干菜不是菜,而是一种精神。

绍兴人把霉干菜做到了极致,他们不管烧什么菜,都喜欢放点霉干菜,炒盘虾、烧碗肉、蒸条鱼,都要放,夏天来碗汤,也是霉干菜汤。以致我的女友调到绍兴工作后,被霉干菜吓怕了,她说,绍兴人,餐餐霉干菜,啥都是霉干菜,现在我听到霉干菜三个字都要抖三抖。

58

宁波人拿咸菜来烧黄鱼,没觉得委屈了黄鱼。绍兴人用霉干菜烧龙虾,也没觉得委屈了龙虾。

59

衢州人台州人喜欢吃豆腐,绍兴人则喜欢吃豆子,豆是绍兴百姓最寻常不过的下酒菜,一颗豆子他们会吃出很多人生乐趣来,喝口酒,搛颗豆子过过,人生便意味深长了。

除了茴香豆,绍兴还有鲜罗汉豆、鲜蚕豆、带壳鲜毛豆、盐青豆、爆开豆、兰花豆、芽罗汉豆、笋煮豆和鸡肫豆等,绍兴人称为“十豆过酒”。

这十种豆子里,隐藏着绍兴风情。看来,绍兴人喝酒不需要红袖添香来助兴,他们只要有几粒豆子就行了。

60

绍兴人不是没钱,但他们就是不太舍得花钱,他们有点钱喜欢藏着掖着。没钱的绍兴人过得节省,有钱的绍兴人也不太会一掷千金,绍兴人总是居安思危,他们的潜意识里好像总有不安全感。

61

绍兴人很爱存钱,哪里的银行利息高,他们就存哪里,他们的存款经常搬家。

62

绍兴人做事喜欢循规蹈矩,不太愿意当出头鸟,当然,他们也不是缩头乌龟。

绍兴人做事,喜欢分析来分析去,盘算来盘算去。毕竟这个地方产师爷,会打肚里算盘的人多。不过,七分析八盘算,就错过了许多好机会,让别地方的人抢了先机。

63

绍兴五个县市区,各有各的性格特点,绍兴人概括为“绍兴师爷”“诸暨木陀”“嵊州强盗”“上虞拐子”,至于新昌,也有绰号,不过我不好意思说,太难听了。

64

就像吃西餐要配刀叉一要产,喝黄酒是要配锡壶的。老绍兴人喝绍兴老酒,是要放在锡壶里温过喝的。

绍兴的锡壶品种真多,有锡酒壶、锡茶叶壶、锡烛台、锡花瓶,造型敦厚得就像鲁迅笔下戴旧毡帽的闰土。

65

产酒的地方,总能与书画、音乐结下不解之缘。绍兴俗的物事不少,但兰亭雅集就雅得不得了,因为王羲之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兰亭从此成了中国的书法圣地。

在兰亭以酒会友,以酒唱和,曲水流觞,挥毫泼墨,真的是千古风流。就算到了现在,一有重大文化活动,总要曲水流觞一番。

66

印象中,我的绍兴朋友个个都能写一手好字,他们说是从小被家长和老师逼着练出来的。当年被逼着练字,他们叫苦不迭,现在他们自己当家长了,又逼着自己的孩子练字了。

绍兴人练字是有基础的,兰亭遗风的影响到现在还是那么深,听说绍兴人把《书法》都编进学校的地方课程了。所以到绍兴,文人不要轻易提笔,绍兴是藏龙卧虎之地,高人很多。有些名人到了绍兴,喜欢题几个字,字好倒也罢了,要是写得像狗爬一样,是要被绍兴人耻笑的:介推板的字,也好意思拿出来现丑?

67

别地方的人把啤酒称为“液体面包”,绍兴人把绍兴黄酒誉为“液体蛋糕”。蛋糕总归比面包要高一个档次吧。

绍兴人的较劲,较得有意思。

68

从绍兴人的骂架中就可以看出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来,绍兴人的骂架骂得有水平,因为此地文化底蕴深厚,所以这里的人骂起架来喜欢指桑骂槐,喜欢皮里阳秋,喜欢夹枪带棒。他们指桑骂槐,借力打牛,他们损起人来,不是单损一个,他们捎带着损人家个祖宗七八代,绍兴人把这种骂法称为“刁(鸟)骂”,绍兴人自己也说了,我们绍兴话骂“宁”,词汇很丰富的,什么“娘杀个闲腿”之类都出来了。

绍兴人心里有再大的火气,也就在嘴上骂骂咧咧,他们就图个嘴皮子痛快,很少真刀真枪跟对方干上。绍兴人自己也说了,他们喜欢斗嘴不喜欢争吵,爱看热闹却不喜欢生事,就算骂架,也很少当面撕破脸皮,他们骂人有条规律:骂背不骂面,骂远不骂近。他们背后骂娘的多,当面吵架的少,当面打架的更少。

69

绍兴作家马炜是我在省委党校青年作家学习班时的同学,他写绍兴人的好客是这样写的:“他们的好客表现在,当你告辞时,他们会心不在焉地挽留你;当你走远了,他们会在背后大声挽留;你走得越远,他们挽留的声音越响。”

嗯,确实是这么回事。

70

绍兴人起地名蛮省心的,喜欢叫前街后街,比如有个鉴湖前街,就有个鉴湖后街,有个解放前街,就有个解放后街。

71

诸暨是绍兴下面的一个县,诸暨人不太愿意把自己说成绍兴人,诸暨人的性格和绍兴人好像有点格格不入。

诸暨很出名,以前出名是因为它出过大美女西施,现在出名则是因为官场上的诸暨帮。诸暨帮在官场是呼风唤雨的厉害角色,这个不大的县城,这几年出过好几个封疆大吏,厅局级干部更多,据说最高峰时,浙江各厅厅长里有四分之一是诸暨人。再往早些说,民国时期它更厉害,少将以上的高级军官就出过150人,为民国三大将军县之首(其余两个为湖南醴陵、安徽合肥)。

诸暨人在外地,喜欢搞什么联谊会、同乡会之类,一方面是不忘老乡情谊,一方面也是为了互相提携,互相帮助,力求把老乡资源最大化。

72

茴香豆本是绍兴人最寻常不过的“过酒坯”,此豆的前身是罗汉豆,因为鲁迅先生写过,大大出了名。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柜台前,花九个铜钱买了两碗酒和一碟茴香豆,喝酒之余还进行了学术研究,细究起“茴”字的四种写法来。

经过鲁迅的生花妙笔,此豆成了最具绍兴风情的零食。到绍兴的游客,都喜欢买袋茴香豆,嘎嘣嘎嘣地咬。其实,游客吃到的,早已不是孔乙己吃过的,刚出锅的热腾腾的原汁原味的那种茴香豆了。

不过,这有什么要紧呢,他们吃的不是豆,而是一种情怀,一种感觉。

73

秋瑾就义的地方,是古越丁字街头的古轩亭口。当年秋女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现在是车水马龙的马路,热闹得很。

74

越剧发源于绍兴的嵊州,在江南,它拥有最广大的戏迷群,虽然全国有几百种戏曲,但越剧在全国排名老二,是第二大剧种。在绍兴,经常可以听到街头巷尾飘来咿咿呀呀的调子,绍兴的老人,谁不会来几句越剧呀?所以,别的地方拯救这个剧拯救那个剧,越剧完全用不着拯救,它的生命力旺盛着呢,它的群众基础好着呢。

越剧的缠绵悱恻,会把人心都唱软了的,绍兴人说“绍剧打天下,越剧讨老婆”是有道理的。

我问一个绍兴老太太,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听越剧唱越剧?绍兴老太太说,因为在越剧中,夫妻都是能团圆的,凡是去考试的,都能考中状元,好人一定是有好报的。

原来越剧体现了民间朴素的是非观、善恶观,难怪这么受欢迎。

75

除了越剧,绍兴人最爱的是莲花落,这个民间曲艺虽然不太登大雅之堂,但是很受平民老百姓的喜欢,因为接地气,莲花落艺人一张嘴,什么家长里短的故事,杂七杂八的旧事,用绍兴话一一道来,台上的人不动声色地说,台下的人前仰后合地笑。

什么周立波的清口、郭德纲的相声、赵本山的小品,在绍兴人听来,哪有莲花落有意思啊。

绍兴老人最平常最幸福的日子是这样的:一壶黄酒,一碟茴香豆,几块臭豆腐,吮吮螺蛳嗑嗑豆子,嚼嚼干菜抿抿老酒,听听收音机里放的“莲花落”。

76

除了莲花落,绍兴还有绍剧,这同样是绍兴人精神生活中的“加饭酒”。绍剧中,最出名的当属《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实际上,我所能记得起的也就这一出绍剧了。周恩来曾四次观看这个绍剧,毛主席在观看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还专门写了诗。

小时候看这个绍剧时,完全搞清不清他们在唱些什么,只知道噼里啪啦打得很好看,绍剧名伶里,有六龄童、七龄童、六小龄童、小六龄童,这一家出过好几代的绍剧传承者,光看这名字,就好像是孙悟空拔了一根毫毛,变出来的徒子徒孙。

77

云游四方的盲诗人、歌手周云蓬说,每到一个城市他就给一个城市打分,有山有水加十分,行道树好看加十分,饭好吃加十分,酒好加十分,一个朋友加十分,两个加二十分。

他虽然看不见世界,但在他心中,绍兴是个分值很高的有意思的城市,所以他一度把家安在这里。

78

绍兴有“三缸”——染缸、酱缸、酒缸,染缸用来染织料,酱缸用来做酱油,酒缸用来酿老酒。柏杨说中国文化是酱缸文化,如果他到绍兴转一圈,他没准会说,中国文化是染缸文化、酱缸文化、酒缸文化的综合。

79

想与绍兴人巴心巴肝地交朋友,难。绍兴人的“隐忍”,给人以城府很深的感觉,以致有些外地人还把这“隐忍”二字解读成“阴”字。哪怕你酒醉了把自己祖宗十八代的旧事告诉了绍兴人,绍兴人也未必会把自己的老底兜给你——何况他们酒量好着呢,千杯不醉,想让他们酒后吐真言,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绍兴,你不太容易交到朋友,不过一旦绍兴人把你当朋友,那就是一辈子的朋友了。

同类推荐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以开阔的思路,生动的语言,从琴棋书画、中医中药、文学艺术、民间工艺、武术、美酒、淡茶、民间杂技等方面入手,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 祝酒辞与红白喜事致辞金典

    祝酒辞与红白喜事致辞金典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祝酒辞。通过从酒的起源到祝酒辞的兴起、发展、演变,乃至最后成型,对祝酒辞进行了全方位阐述,希望读者了解祝酒辞的“前世今生”,并对酒文化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此外,还遴选出数百例题材丰富的祝酒实例。下篇为红白喜事致辞。书中对红白喜事的礼俗和红白喜事致辞的特色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同样选取了诸如婚礼、生日、节日、会议、商务庆典、送行、就职、升迁、升学、乔迁等多种不同场景的案例供参考。本书具有很强的阅读性和实用性。“一杯美酒,笑迎五湖四海宾客;一本奇书,恭奉千秋万代读者。”
  • 海南岛文化根性研究

    海南岛文化根性研究

    海南文化与英国、日本文化一样,也是一种被大陆文化持续同化的岛屿文化。但作为中华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海南文化,历史上从未出现反大陆化或去大陆化的现象。所以如此,是因为大陆移民长期源源不断地落籍海南,大陆封建制度、统治政策及其主流文化逐渐深入海南,使黎族本土文化、村落家族文化、贬官仕官文化、异域宗教等张力元素之间,从冲突到妥协,从对抗到合作,逐渐形成一种根性模式,即由祖先崇拜、宗法社会、实用理性、边疆心态诸多根性所组成的蓝色的农业文化。这些来源于又不同于大陆文化的根性模式,不仅规范着海南社会的发展,而且还规范着海南女性角色的塑造,并在其现代化的历程中与时俱进,发生了重要转捩。
  • 味道之第一宗罪

    味道之第一宗罪

    一切过度的沉溺,都是有罪。在西方文化传统中,“贪吃”被列为七宗罪之首。当饮食成为人类过分沉溺的欲望,其他一切淫邪的罪错便随之而来。在梁文道笔下,吃喝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而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切片,它与音乐、民族、教养、情色甚至善恶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远去,喧嚣升起,品味变成炫耀的资本,饕餮之徒化身为美食家——人类因贪吃被驱除出伊甸园,背负起原罪,却为自己创造了另一座天堂。
  • 收藏的旅程

    收藏的旅程

    《收藏的旅程》穿越古今时空经纬,和岁月珍藏回溯久远年代,收藏的旅程并不寂寞,有你我一起品味珍藏的妩媚。收藏的旅程既不单调也不落寞,沿途交叉闪现的宫廷、民间、博物馆收藏的繁复风景,沉淀着人类的智慧和文明。《收藏的旅程》在众多的藏品背后,隐藏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或许惊心动魄,或许扑朔迷离,它们无比生动传奇,倾诉着岁月珍藏中的艰辛和快乐,折射出那个年代的历史和文化
热门推荐
  • 绝望的天灾

    绝望的天灾

    天灾,被极端的情绪催化而成,拥有着最接近神明的力量之“人”。自古以来,天灾由黑色的神明利用人类的罪恶所创,而天灾……同一时间最多只能存在七名。她们分别代表七种人之原罪:傲慢;嫉妒;愤怒;怠惰;贪婪;淫欲;暴食……他(她)们的力量无可匹敌,他(她)们的眷属淹没一切就,他(她)们生来的目标就是毁灭人类,虽然他(她)们曾经都是人类……白色的神明不忍人类被毁灭于是借助人心中仅存的善,从异界中不断召唤勇者对抗天灾,虽然原罪无法被消灭,但邪恶的力量已经被压制住丝毫无法扩张一步,似乎彻底封印天灾消灭魔物的日子已经不远了……直到今天,在一处城市的废墟中,绝望的气息和诡异的黑雾四处弥漫……腐败的尸体,游走的亡灵,邪恶的魔物,汇聚与此,仰天嘶吼,庆祝第八名天灾的诞生和预言中末日的降临……废墟之上,双目漆黑的幼女,流下了一滴黑色的眼泪……而世界之上黑发赤瞳的祂,朝对面白发蓝瞳的祂微微一笑,落下一子。“将军,看来,此番是我赢了”“呵呵,那可未必……”
  • 大忽悠的位面之旅

    大忽悠的位面之旅

    曾经辉煌的文明走向凋零,曾经生机盎然的星球逐渐荒芜,这是一切都在走向毁灭的时代,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终末,还是新生。一个大忽悠行走在无数个位面找寻着答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阵法改革家

    阵法改革家

    上古时期,为了人类能正常生活,修真者用阵法封印了天空,导致灵气消散,修真界没落。当这个事情被泄露出去,贪婪迫使现代人想尽各种办法打开封印。“头,沙漠上空出现空间裂缝,大量的淡水倾斜而下。”“这是好事啊。”“水量堪比黄河。”……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律师大侦探

    律师大侦探

    我是一个律师大学的毕业生,但是我当过警察,可如今只是一个经营一间事务所,干着侦探兼律师的工作。(侦探+言情)
  • 政治与社会历史纵横谈(中国历史纵横谈)

    政治与社会历史纵横谈(中国历史纵横谈)

    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配以深沉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中国历史知识的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 假面骑士之魔骑

    假面骑士之魔骑

    世界的秩序分崩离析,死亡的前一刻,地狱之门与吴昊强制签订了契约,让吴昊重生在一个假面骑士同生的平行世界里……“奶奶说过,我是行天之道,总司一切的男人……”“试着上我的钩吧!”“来细数你的罪恶吧!”……然而,这个平行世界里,也面临着吴昊前世世界一样分崩离析结局,于是吴昊携带地狱之门,化身最后的骑士……Magic!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