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52200000022

第22章 智慧22谦退无私才能成大事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解析】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由天道推论人道,反映了老子以退为进的思想主张。老子认为:天地由于“无私”而长存永在,人间“圣人”由于退身忘私而成就其理想。如大禹为人民治水,八年在外三过其门而不入,人民拥戴他为天子。

老子用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说明利他(“退其身”“外其身”)和利己(“身先”“身存”)是统一的,利他往往能转化为利己,老子想以此说服人们都来利他,这种谦退无私精神,有它积极的意义。

天地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是“道”所产生并依“道”的规律运行而生存,从而真正地体现道。老子赞美天地,同时以天道推及人道,希望人道效法天道。在老子的观念中,所谓人道,即以天道为依归,也就是天道在具体问题上的具体运用。

老子以“圣人”来说明人道的问题。圣人是处于最高地位的理想的治者,对他而言,人道既要用于为政治世,又要用于修身养性,而且要切实效法天地的无私无为。对天地来说,“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对圣人来说,“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其中包含有辩证法的因素,不自生故能长生;不自私故能成其私,说明对立着的双方在互相转化。通俗地讲,老子所赞美的圣人能谦居人后,能置身度外,他不是对什么事都插手,而是从旁边把事情看清了再帮一把,反而能够站得住脚。

这种思想,有人认为是为人处世的智慧,以无争争,以无私私,以无为为;也有人指责老子学说中多讲诈术,尤其是“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一句,常被人们引用为论据,认为圣人想保住自己的权位,却用了狡诈的方式,耍了一种滑头主义的手腕,等等。仁智互见,在《道德经》书的许多观点来讲都是如此。对各种解释可以姑且存之,经比较研究,终究可以找到切合实际的观点。

既然文明时代是一个充满私心和欲望的时代,那么,所有生活于这个时代的人们就无法彻底摆脱私的纠缠。孔子可以在他生活的500多年前找到文、武、周公、比干、伯夷、叔齐、泰伯这样一些符合儒家道德行为标准的圣人,老子却在三代以来王朝的芸芸众生中寻找不出一个没有私心的道家理想人格的代表人物,他只能相当含混地提出一个圣人名词。那么,什么是圣人们的生活境界?

老子说:“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后”就是主动地退后,在涉及了利益争夺的场合,圣人能够通过谦让而被大众奉为首领(即为大众奉为行为楷模或举为带路人);“外”就是主动地置身于竞争角逐场之外,圣人通过远离人类欲望所追逐的场合而使自己的生命获得安全。

事实上,“后”与“外”并不是两种高深的精神修养境界,只不过是两种行事的高明策略罢了,老子说的圣人亦不是根本泯除了私心的完人,他们不过是以一种无私的行为方式来达成最大的私愿。老子说:“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正是老子所一贯提倡的以退为进策略的自然演进。

老子之后,老子学说的继承者们,把老子关于私的论述进一步发扬光大,力图使自己的身体彻底脱离于滚滚红尘之外,以达成身体与天地的混同,这是个人成就的大私。至于主动放弃自己在名利场中的所有追求,退隐于名山秀水、洞穴岩壑之中去呼吸吐纳,则变成了个人修行正果的小私。

关尹子说:“彼将处乎不淫之度,而藏乎无端之纪,游乎万物之所终始。壹其性,养其气,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也。是以天下平均。故无攻战之乱,无杀戮之刑者,由此道也。”(《关尹子·达生篇》)

庄子以一种豁达而自然的态度对待生死,他说:“明乎坦途,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庄子·秋水篇》)

老子在此并没有发明任何新理论,他只是指出了自然物理世界的自生现象与生物界他生现象的存在事实,长期以来,这个事实虽然如此鲜明地存在着却往往被企图侥幸的人类故意回避了。但老子虽然强调他生的崇高却并不因此而否定自生的合理,事实上,无论老子的思想境界如何高远超前,都从来没有离开现实生活。所以,老子在此并没有对他生进行详细地论证,而是着重于阐述自生生命的正确展开,他主张自生生命应该效法他生的方式,以期获得比较长久的存在。

从自然界的物理到生物界的情理、生理和道理,老子首次提出了人类在生命行为学方面的高明见解,揭示出了以退让和无私的消极生存方式来达成生命长久存在的成功之深刻道理。这个理论后来被继承者们演化为“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人生哲学,对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

佛经讲“一念之觉醒”,使人认识自我。这个觉醒的自我就是私心。人一旦有私心,就会为自己找定位,争权利。

古希腊智者米松走在路上,常会对着大石头下拜。人们感到怪异,问他为什么。米松说:“难道你们没发现它比国王要活得长久吗?”石头无知无欲无求无私心,所以无烦恼。

人们天天从石头边走过,石头也不收费,确实无私;太阳每天照耀我们,也从不收费,确实无私;大地每天被我们踩,也从不叫苦,确实无私;天地都是无私的,所以长久。

老子说“以无私成其私”,就是要我们把自身交出去,给家庭,给朋友,给团队,给国家民族,给全人类,变小我为大我,这样才会成就真正的自我。

老子说“以无私成共私”,就是我们把自己交出去,给别人,给世界,这样才能从小我变大我,成就自己的私心——使自己成为自己想要的重要人物。

因为,只有无私的人,在成就了别人的同时,才会成就自己。人活着,是一个相互扶持、相互成就的过程。

《庄子·大宗师》里讲过一个此类意思的童话,鲰处涸辙,奄奄一息,却不甘就死,依偎在一起,用唾沫相互润泽,维系生命,可能是两个,也可能是几个,不会是一个。很有点同生共死的悲壮气概,透露出一种超越个体生命价值的友爱精神,流传于今,为人类所崇尚。这是生命和谐与友爱的图画,是美和爱的颂歌。

这种美和崇高不是孤立的个体所能创造出来的,是生命相互依赖和碰撞的火花。无论什么生物一旦失群了,便不知所措,大都伸长了脖子茫然四顾,发出凄凉的叫唳,寻找自己的伙伴和群落,那是最动人心魄的。

植物也是如此,杨柳林、白桦林、松树林都有自己的群落。老家在长白山和兴安岭被称为“树木之王”的珍贵树种——红松,树干笔直如栋梁,树冠亭亭如伞盖,正直、正气如人中君子,大都是一个或几个或十几个山头连成一片,蔚然成林。

因此,动物和植物亦不如荀子言“人能群,彼不能群”,只是两种“群”。本性不同而已。树木的群,是种群对气候、土壤等条件的选择;动物的群,也同样是追逐原始的生存条件。是本性的追求,一种本能。本能,来源于感觉,于动物则是正常,不是思维后的选择;植物没有感觉,只是适应。总之,没有辨析和选择,无需思想的引导。人则不可以,所谓跟着感觉走,不过是一种游戏而已。

人不同于其他生命物质的,是他的社会性。哲人说,社会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进入信息时代,空间距离缩小了,有人说,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妙在这个“村”,同在一个村里,互相间便近得多了,联系和来往也便频繁方便,让人越发感到“人能群”了。

人与人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存在。有原始的自然的亲缘关系,还有由政治、经济、宗教、同乡、同学、同志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关系。有些在生活中明显地凸现出来,让人感知;有些并没有特别地表现出来,如果说存在,也是一种隐形的存在。总之,人际关系总是客观地存在着。

人们看重关系,国家、政治、经济、地区、单位之间的关系,需要交流和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居家过日子、邻里关系,不也需要费些心思,不断地修补吗?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我每天都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量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爱因斯坦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科学家,他用相对论的学说,阐述了世间事物的运动规律,攀上了科学的高峰;他不仅用平易的语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人品,阐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说的“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恐怕有许多人不理解,甚至摇头,不同意这种观点。但是他接下去说清了和自己生存“有关系的”和“不认识的”两种人,实际都是和自己“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让人感受到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与自然。这时无论是谁,只要有良知怕不会不同意他的观点了。

应特别注意“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这句话,这时他的思想和人品像一把很有重量的锤子敲击人的思想和灵魂,使人受到震颤,倘都能认识到“人是为别人而生存”这个道理,提醒自己为别人多做点事情,使其活得更好一些,使世界充满和平与友爱,这自然是从事任何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不知怎么回事,现实恰恰相反,据说也是为了生存,因而产生了彼此防备、相互斗争之类的丑事,更有人为了罪恶的目的,制造猜忌、纠纷、阴谋、杀戮、战争,这些在世界的范围内和历史的长河中从来没有停止过。有些时候,有些地方,人类与生俱有的“人能群”的本性被扭曲了,人际关系的和谐被破坏了。

人都有挫折、痛苦、被伤害的时候,如果让这些痛苦经验时时啃噬着自己的灵和肉,牙眼相加,把自己受过的痛苦加之于无辜者身上,剑拔弩张,使报复延续下去,就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其实,认真思索,人类需要的是“对话”,交流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求同存异,完全不需要“对抗”。

总之,不论在什么范围内、什么性质的人际环境中,搞好人际关系的前提要义,离不开思想引导;即人们称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东西,在修养和心态的层面当然要做到宠辱不惊,心理上的理智和清明,外化为行为,成为众人的行动,就会出现健康友爱的人文环境。

当人之间相互关系发生了变化,以及一些事情的发生和发展,不一定是政治或者什么严肃的原则问题,也有一些是错乱的心理程序,失去了宠辱不惊的心态,便引导出错误的行为,使人误入陷阱,引发出人事关系的危机。

没有是非曲直的家庭琐碎,骨肉亲情,也会酿成分裂和仇恨,毕竟是特殊的情况,大多数的家庭,无论是几世而居的大家庭,还是小提琴二重奏般新婚燕尔的小家庭,洋溢的都是浓浓的温馨、关切和爱心,体现着生活和人生的美好,弥久不变。

家庭也好,社会也好,是人的生存环境,人创造了环境;环境也影响人,造就人。一个好的生存空间,和谐、友爱、关怀,多些理解和谦让,多些宽松,会减少不必要的负载和戒备,特别是心灵的负载减轻了,灵性得到解放,创造性、感情、潜在的能力便会发挥出来。对于野蛮、愚昧、偏执和无端的挑衅,环境的陶冶和消融,要比压抑和扭曲的效果好。

因此,凡是智者贤人,解决危机,总是审时度势,见机而行,避免损失,争取最大的效益。

古人说,交绝不出恶声。正如老子所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是的,人相处,或因情趣,或因利益冲突,或因其他什么原因,绝交不再往来,这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关系恶化到了极处,不是戒备或少有往来,而是绝断往来。可贵的是即或如此,也“不出恶声”。简单粗暴,意气用事,把愤恨不满倾泼给对方于事何补呢?相反,讲究方法和策略,不失风度,“不出恶声”,这至少是留了一个修补的余地,一旦有了变化,回过头来有路可走。

人总是希望搞好各方面关系的,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不要只看眼前,意气用事,图一时痛快。

同类推荐
  • 交际的语言艺术

    交际的语言艺术

    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从呱呱堕地到离开人世,无时无刻不再与他人的交际之中。而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功,也一定是和良好的交际离不开的,古今中外莫不如是。本书旨在帮助人们在生活、工作中提高交际能力,更好的顺应社会需求。
  • 塔木德智慧枕边书

    塔木德智慧枕边书

    犹太民族是人类大家庭中的伟大成员之一。她创造了以《圣经》和《塔木德》为代表的灿烂辉煌的希伯莱文化,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大师、科学巨匠。研究犹太做生意的智慧、控制金钱的智慧,还不如学习犹太人的处世智慧,因为后者是前两者的基础。
  • 职工礼仪手册

    职工礼仪手册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 成功决策

    成功决策

    当“智慧”已经失败,“天才”无能为力,“机智”与“技巧”说不可能,其他各种能力都已束手无策,宣告绝望的时候,“忍耐力”便惠然来临,帮助人们取得胜利、获致成功。因为无坚不摧的忍耐力所做成的事业是神奇的。当一切力量都已逃避了、一切才能宣告失败时,忍耐力却依然坚守阵地,依靠忍耐力,终能克服很多困难,甚至最后做成很多原本已经失望的事情。
  • 办事的艺术

    办事的艺术

    本书借鉴和汲取了我国古代处世智慧的精华,并结合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的特点和规律,全面、详尽地介绍了办事的尺度和分寸、办事语言的运用,以及如何寻求领导、同事、下属、朋友、同学等帮助办事的手段和方法。
热门推荐
  • 虚静令

    虚静令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百姓遭殃。周天子姬瑜给世外高人惊鸿颁发了一块特赦令牌——虚静令。持虚静令者在江湖上行侠仗义代表周天子的意旨,官府不予追究责任。惊鸿作为第一代虚静令的持有者,在仙逝前给虚静令赋予了与神仙界沟通的法力。从此,虚静令不仅代表周天子的意旨,还意味着在关键时刻能够得到神仙的帮助。虚静令开始于周定王姬瑜,结束于周灵王姬泄心,存在31年,历经四代传人。四代传人分别是惊鸿、定简灵、苦根和妙云。四代传人皆是苦出身,却凭借修炼火把功和通过虚静令得到神仙的帮助而无敌于天下。每代虚静令传人皆秉承“尊王攘夷”、“行侠仗义,拯救生灵”的宗旨,在江湖上惩恶扬善,维护周天子权威和华夏统一,救民于水火之中。他们粉碎了企图分裂华夏的“失禾集团”,击败了专搞仇杀的“子非集团”,瓦解了仇视周室找他们复仇的“狄浑集团”,平熄了许多江湖恩怨,为树立周王室威信和天下太平做出了贡献。每代虚静令传人都在坚持修炼火把功达到钻石十二级以上的情况下到仙界继续修行去了。
  • Jack and the Geniuses
  • 古文龙虎经注疏

    古文龙虎经注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从型月开始的米龙

    从型月开始的米龙

    “你有什么梦想吗?”一道苍老的声音问道。“我希望让梦想中的花田开满整个宇宙!”青年如此说道,眼中有的,唯有坚定。“哦?为什么?”那道莫名的声音似乎有点疑惑。“因为在这个世界,没有弱者也可以幸福的地方!我梦想中的花田是不存在的!”握紧了双拳,青年低下了头。“那么,其他的世界你有兴趣吗?”带着一丝笑意,那道苍老的声音再次问道。 “在无数的世界中,存在弱者也可以幸福的世界吗?”“那就得你自己去探索了……”ps1:文中米龙为遇到麦当之后的米龙。 ps2:本文乱入人物较多,请酌情观看。 ps3:作者就是个学生,各种知识了解不够,有错误还请指出。 ps4:本文脑洞大开,实力划分可能会不是很清楚。
  • 洪荒二郎传

    洪荒二郎传

    垂死梦中惊坐起,身处已是不知年。无痣青年杨戬过马路抱着手机翻起点找小说,倒霉的被一辆闯红灯的货车撞飞,醒来后发现自己正重伤蔫在土炕上,身旁还多了个泪眼汪汪的可爱小萝莉……既然魂穿为大名鼎鼎的二郎神杨戬,那有件事就是必须去做的!拜师玉鼎?劈山救母?肉身成圣?遛狗追嫦娥?错!且等他,左手开天斧、右手三尖刀,金弓腰上别、天狗食日月,玄法战乾坤、八九力通天!先把那个刘彦昌捏死,看谁敢算计杨小婵!
  • 信中之爱

    信中之爱

    对我来说,那是一个梦,一个无比真实的梦……你们简直是一个人,但我知道,你们并不是一个人……我只想知道真相,但是真相对于你并不重要,珍惜一切才是最重要的……对于我来说,你一切安好就行了……
  • 佛说三厨经

    佛说三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拿破仑(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拿破仑(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从崩坏开始的万界

    从崩坏开始的万界

    苏陌本以为得了癌症就要死了,没想到他穿越了,还附赠了一个不靠谱的诸天旅行系统系统:“叮!本次旅行崩坏,请需要下车的同学请注意,不要拥挤,有序下车”苏陌:“智障系统,就我一个人逼逼什么”系统:“这种表达了我对宿主的希望,赶紧找一个宿主夫人”苏陌:“…………”主世界:崩坏之后还会有秦时明月、狐妖、斗罗、斗破,一人之下,龙族